登陆注册
28521700000006

第6章 明代汉族风俗(6)

江南太湖地区是明代蚕桑业最为兴盛的地区,积累有一整套“传者始而惊、中而疑、终而信”的生产习俗。据明人朱国祯的《涌幢小品》记载,蚕农养蚕,一般要经过“护种”、摊鸟、蚕荐、叶墩、看火、初眠、出火、大起、登簇、贴巧、冒山、炙山、亮山、除托、落山等生产阶段,每一阶段又有一定的习俗成规。明时江南地区育蚕喜用桑皮厚纸承粘蚕种,俗称“蚕纸”。贮藏蚕纸,民间有许多禁忌。《天工开物·乃服》载曰:“凡蚕纸用竹木四条为方架,高悬透风避日梁枋之上,其下忌桐油、烟煤火气。冬月忌雪映,一映即空。遇大雪下时,即忙收贮;明日雪过,依然悬挂,直待腊月浴藏。”

浴藏,又称过浴,多于腊月十二日举行,意在淘汰劣种,并兼消毒。《天工开物》又载:“凡蚕用浴法,唯嘉湖两郡。湖多用天露、石灰,嘉多用盐卤水。每蚕纸一张,用盐包走出卤水二升,掺水浸于盂内,纸浮其面。逢腊月十二即浸浴,至二十四日,计十二日,周即漉起,用微火烘干。从此珍重箱匣中,半点风湿不受,直待清明抱产。其天露浴者,时日相同。以篾盘盛纸,摊开屋上,四隅小石镇压,任从霜雪、风雨、雷电,满十二日方收。珍重待时如前法。盖低种经浴,则自死不出,不费叶故。”

明代养蚕已有品种杂交之俗,培育出了许多新的优良品种。“炙箔”术之事以流行。明万历年间出版的《便民图纂》载有一幅方格簇图,将蚕簇做成了大小均等的方格;蚕作茧时,一茧只占一格;使所有茧子基本上大小相仿,就提高了茧的质量。炙箔术始见于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中,是提高蚕丝质量的重要措施。工艺要点是:蚕上簇后设炭火微烘,使蚕丝随吐随干,《天工开物》卷二谓之“出口干”。

养蚕多禁忌,黄省曾《农圃四书·蚕经》云:“蚕不可受油镬气、煤气,不可焚香,亦不可佩香,否则焦黄而死;不可入生人,否则游走而不安箝;蚕室不可食姜暨蚕豆;上簇无火,缲必不争;蚕妇之手不可撷苦菜,否则令蚕青烂。”因此,蚕乡“四月为蚕月,凡官府勾摄征收,里巷往来庆吊,皆罢不行,谓之蚕禁。”

蚕家信神,多奉马头娘,日常供奉、四时祭拜之外,尚要燎火以娱,嘉兴谓“烧田蚕”,万历《嘉兴府志》曰:“元夕前,多人束木末,燎以祈年,曰烧田蚕”;湖州称“照田蚕”,《湖州府志》曰:“各村岁晚以竹苇杂他草木束炬,举火燃之,名曰`照田蚕,谓宜耕种育蚕之事”;苏州也称“照田蚕”,高启《照田蚕词序》曰:“吴俗,除夜田间燃高炬,谓之照田蚕。”

此外,湖州等地还要于清明龙舟竞渡,以娱乐蚕神,《浙江通志》载曰:湖州“清明,居民各棹彩舟于溪上为竞渡,谓宜田蚕”;湖北蕲州腊日有跳傩,问蚕桑收成之俗,顾景星《蕲州志》载曰:十二月八日为腊日,有跳傩之俗,中有“骑细马,白面黄彩,如侠少年者,曰马二郎,男女罗拜,蚕桑疾病皆祈问焉。”浙江金华则要于腊月二十五日吃“蚕花粥”,以利养蚕,《永康县志》曰:“十二月二十五日:谓之年头禁,是日不出财,以赤豆和米煮粥,曰蚕花粥,食之,利养蚕也。”

2.畜禽名种增多

明代,我国家畜家禽着名的品种已不少,如马有蒙古马、西宁马、伊犁马、三河马、焉耆马、建昌马、乌蒙马、水西马等,牛有秦川牛、南阳牛,羊有湖羊、洮羊、蒙古羊、同羊、封羊。至于猪种,《本草纲目·豕》曰:“生青、兖、徐、淮者耳大”,乃指华北大耳型猪种;“生江南者耳小”,乃系华南小耳型猪种。着名猪种秋禺猪和陆川猪。陆川猪“白而极肥”。易熟易肥,能耐粗饲,繁殖力的抗病力都较强,鸡有辽阳鸡、矮鸡、文昌鸡、泰和鸡、长鸣鸡、寿光鸡、九斤黄、狼山鸡等。“九斤黄”足、喙、毛全呈黄色,所以也称“三黄鸡”。《戒庵老人漫笔》曰:“嘉定、南翔、罗店出三黄鸡,嘴、足、皮行纯全者佳,重数斤,能治疾”。有凤头鸭、番鸭、北京鸭和淮鸭等。在家禽家畜饲养方面,明代出现了利用精料,促使冢禽快速肥育的方法。“栈鸡易肥法”,《便民图纂·牧养类》载曰:“以油和面捻成指尖大块,日与数十枚食之。又以做成硬饭,同土硫磺研细,每次用半钱许同饭拌匀喂数日即肥”。又有“栈鹅易肥法”,其法和栈鸡相似,但须用砖盖成小屋,“放鹅在内,勿令转侧。门以木棒签定,只令出头吃食,日喂三、四次,夜多与食,勿令住口。如此五日必肥”。栈鸡法和栈鹅法在清时发展成为填鸭法。

3.家鱼混养习俗普遍流行

明代,淡水养鱼技术有较大发展。经过长期的筛选、淘汰,形成了青、草、鲢、鳙四大家鱼其养殖,已普及于江南各省。家鱼混养之俗出现在宋代,到明代混养的已普遍流行。《广志绎·江南诸省》载曰:吴越养鱼,“入池当夹草鱼养之,草鱼食草,鲢鱼则食草鱼之矢(屎),鲢食矢而近其尾,则草鱼畏痒而游,草游,鲢又随觅之。凡鱼游则尾动,定则否,故鲢、草两相逐而易肥”。《农政全书·牧养》指出扫羊粪于鱼池中“以饲草鱼,而草鱼之粪,又可饲鲢鱼,如是可省人工打草”。家鱼混养的比例指《农政全书》记载,当时的习俗是“每池鲢六百,(草鱼)二百,每日以水荇带草喂之”。

明以来,福建省的福州、连江、福宁、霞浦,广东的东莞、新安、番禺、潮州,工的温州等地都已出现贝类养殖之俗。所养的贝养有鱩、蚶、蛏、蚝等。在福建,养蛏的场所叫“蛏田”、“蛏荡”何乔远:《闽书》。;在广东养蚝的称为“蚝田”,养鱩的称为“鱩塘”屈大均:《广东新语》。;在浙东养蚶的田叫“蚶田”李自珍:《本草纲目·魁蛤》。养殖蚝蛎方法有植竹养蛎和投石养蚝等,植竹养砺,“渔者于浅海处植竹扈,竹入水果累而生,斫取之名曰竹蛎。”《雨航杂录》卷下。投石种蚝,《广东新语》曰:“东莞、新安有蚝田,与龙穴洲相近,以石烧红散投之,蚝生其上,取石得蚝。仍烧红石投海中,岁凡两投两取。”并用海涂养鱼之俗,黄省曾《养鱼经》曰:“鲻鱼,松之人于潮泥地凿池,仲春,潮水中捕盈寸者养之,秋而盈尺,腹背皆腴,为池鱼之最”。

浙江沿海渔民,谓出海捕鱼为“碰海”,据王土性《广志绎》载,碰海人在海中自成一国,由长元、舵师任“三个月草头天子”,管束处罚船工、渔工。舟山《船上人马歌》则云:船上诸人有头锚、二浆、三浆、头多人、伙将挽、老大、挑货等级别。

四、手工业风俗

1.“三十六行”和“十作”

明时民间职业,已有“三十六行“之说,行业不同,其俗各异。明时称手工业者为作,为匠。都城北京有“十作”,秦征兰《天启宫词注》曰:“木作、石作、土作、漆、火、药作、婚礼作、搭作、东行漆作,西行漆作、是谓十作。”又有“扎彩匠”,《如梦录》曰:“扎彩匠做显道神,其头模有五尺高,六尺围圆,王府出殡,皆用此物。”

木作奉鲁班为祖师,《鲁班经·匠家镜》谓,明永乐时建北京龙圣殿,“赖师降灵指示,方获落成,爰建庙祀之”,并同祀石敢当,“至除夕夜用生肉三片祭之。”药作有端午采药之俗,谓是日采药多灵性,可治百病,归子慕有《五月五日采药》诗描述之。

工匠有“齐行”之俗,周晖《琐事剩语》载曰:“甚矣,工人之贪也,时钱贱物价贵,工人倡为齐行,所争者微,所聚者众。”齐行又称“齐盟”,系明时工匠之行会组织,陶工的行业帮会则称“童庆社”。

2.纺织作坊新俗屡现

汉族民间,素有“男耕女织”风尚,明代更显突出。宣德《富阳县志》载曰:“富阳虽滨江,居民不以鱼盐为业,男力耕耨,女勤蚕织。”嘉靖《临海县志》载曰:“男业耕桑,女勤蚕织。”弘治《嘉兴府志》载曰:“其居四野者,夫耕女织,最为勤苦。”其他各邑,无不如此。而这种“男耕女织”大都是属一家一户的家庭生产,唯求“家给人足”而已。湖广、江南及山东、河南、河北等地,则普遍植棉。苏杭则户户蚕织,机声不息,并出现了大量“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纺织作坊,资本主义性质的工场渐趋形成,蚕织民俗已突破”男耕女织”的生产模式,于传统中生出许多新俗,使之独具时代特色。

嘉靖后,江南“城乡皆事棉织,布被天下”;松江“俗务纺织,他技不多,而精线绫。”徐光启:《农政全书》。而一家一户之“女织”,已从“家给人足”发展为“市的交易”,曹蕃《郡乘外》云:“纺织不止乡落,虽城中亦然。里媪晨抱纱入市,易木棉而归,明旦复抱纱以出,无倾刻闲;织者率日成一匹,有通宵不寐者。”并逐渐出现了规模不等的作坊、机坊,由此形成了“取分金”、“换代”等风俗。

取分金,蒋以化《西台漫记》卷四载曰:苏州“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机为活。每晨起,小户数百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曰取分金,为饔腹计。”

换代,万历《苏州府志》曰:“苏民无积聚,多以丝织为生,东北半城皆居织户,郡城之东皆习织业,织文曰缎,方空为纱。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换无主之匠代之,曰换代。”

吴地机坊,俗奉嫘祖为神,称“嫘祖娘娘”。据《浙江风俗简志》所载:“明朝时,杭州庆春门东园巷始建有机神庙。机工把自己的丝织技艺、买卖生意、机坊的兴隆以及自身的生活保障等等都寄托在机神身上。每逢春秋两季,用三牲五畜进行祭祀。仪式十分隆重,宣读祭文,三跪九叩。机匠若招收徒工,也在这时行拜机神、拜师的仪式。晚上,同行聚餐,演戏敬神。机神庙平时供应茶水,作为坊主聚会,交流行情、作成买卖、磋商技艺的场所。”明末时,杭州已有涌金门红门局、庆春门东园巷和艮山门石弄口三座机神庙,分别俗称上机神庙、中机神庙、下机神庙、庙供嫘祖娘娘。”

明代搅棉已习惯于用脚踏式搅车,有的尚带有“飞轮式”装置。徐光启《农政全书》卷三五附有一幅“木棉搅车”图,四足,有脚踏机构,一人自踏、自摇、自棉花。其文云“今之搅车以一人当三人”,便指这一人兼做三项工作言。徐光启在同卷中还谈到了另外两种搅车,即“句容式,一人可当四人;太仓式,二人可当八人”。《太仓州志》曰:“轧车制高二尺五寸,三足。上加平木板,厚七八寸,横尺五。直杀之板上,立二小柱,柱中横铁轴一,粗如指;木轴一,径一寸。铁轴透右柱,置曲柄;木轴透左柱,置圆木约二尺。轴端络以绳,下连一小板,设机车足。用时右手执曲柄,左足踏小板,则圆木作势,两轴自轧。左手喂干花轴罅,他处用碾轴或搅车,惟太仓式一当四人。”《古今图书集成》卷二一八《考工典》引。此轧车当为“太仓式搅车”。明代弹棉机也有一些进步,元弹棉弓是竹制的;据《农政全书》记载,明代弹花机“以木为弓,蜡丝为弦”,故人们推测,其形制应更为宽大,从而提高了弓弦的振荡力。又,《天工开物》卷二所载弹棉弓是悬吊在弯竹顶端的,这就免去了弹棉人举弓之劳。

棉纺元代就使用了脚踏式三锭棉纺车,明代在沿用这一机械的同时,还发明出了四锭、五锭棉纺车。《物理小识》卷六“纺车”条说:“有纺双缕者,有一手勾三线者。用天车者,松江、徽(州)、池(州)、台州、九江皆能之。”徐光启《农政全书》卷三五“蚕桑广类”载曰:“纺车容三繀,今吴下犹用之,间有用四繀者,江西乐安至容五繀”。“四繀”、“五繀”纺车的使用,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明代通常使用的缫丝是两人操作的脚踏式机械,此外还使用过一人执恼火爨(煮茧),二人专打丝头,二人主缫,五人共作的缫丝车。并有“出水干”之俗,《天工开物》卷二“治丝”条曰“治丝登车时,用炭火四五两,盆盛,去车关(即丝紝角)五寸许。运转如风时,转转火意照干,是曰出水干也(若晴光又风色,则不用火)。”这样,生丝随缫随干,丝质既柔软坚韧,又白净晶莹,同时也避免了蚕丝彼此粘结。

明代丝织机,《天工开物》卷二《乃服·腰机式》曰:“凡织杭西、罗地等绢,轻、素等绸,银条、巾、帽等纱,不必用花机,只用小机。织匠以熟皮一方置坐下,其力全在腰尻之上,故名腰机。”(图7)还有改机,张瀚《松窗梦语》曰:“明弘治间有林洪者,工杼柚。谓吴中多重锦,闽织不逮。遂改段(缎)机为四层,故名改机。”还有五层经丝的花机,宋应星《天工开物》卷二《乃服·机式》曰:“凡花机,通身度长一丈六尺,隆起花楼,中托衢盘,下垂衢脚(原注:水磨竹棍为之,计一千八百根)。对花楼下掘坑二尺许,以藏衢脚(原注:地气湿者,架棚二尺代之)。提花小坐立花楼架木上。机末以的杠卷丝,中用叠助木两枝,直穿二木,约四尺长,其尖插于筘两头,叠助,织纱罗者视织绫绡者减轻十余斤方妙。其素罗不起花纹,与软纱绫绢踏成良、梅小花者,视素罗只加桄二扇,一人踏织自成,不用提花之人闲不住花楼,亦不设衢盘与衢脚也。其机式两接,前一接平安,自花楼向身一接斜倚低下尺许,则叠助力雄。若织包头细软,则另为均平不斜之机。坐处斗二脚,以其丝微细,防遏叠助之力也。”

明代纺织品种类较多,《天水冰山录》所记严嵩府上各色衣服有织金妆花、绢、罗、纱、入机绒和丝布衣、宋锦刻丝衣、蟒葛衣、洒线裙等。明刊《大藏经》则载有妆花缎、妆花纱、实地纱、亮地纱、暗花缎、暗花丝绒、织金棉和花绫等,可见当时纺织品种类之多。

2.陶瓷业崇奉多神

陶瓷业为陶作,明代刘田所产之青瓷甚为着名,其制作、烧制过程有一套约定俗成的操作规程:“泥则取于室之近地”,“油则取诸山中,蓄木叶烧炼成灰,并白石未澄取细者,合而为油。大率取泥是细,合油是精。匠作先以钧运成器,或模范成形。候泥干则醮油涂饰,用泥筒盛之,置诸窑内,端正排空,以柴筱日夜烧变,候火色红焰无烟,即以泥封闭火门,火气绝而后便启。凡绿豆色莹,净天瑕者为上,生菜色在次之。”明代陶作,所祀之行业神,有案可稽者有童宾、赵慨、蒋知四、华光、范蠡、土地神、火神、碗神、章氏兄弟、伯灵翁、金火圣母、尧帝、舜帝、陶正等。其中又以着名产瓷地江西景德镇的祭祀陶神风习,最为典型(图9)。明人王世懋在《二酉委谭》中曾记载当时陶作祭祀陶神盛况:“万杵之户殷地,火光炸天,夜令人不能寝,戏呼之曰四时雷电镇,所供奉的行业神有董宾、赵慨、蒋知四、华光等。童宾又称广利窑神、风火仙师、陶神、火神等,是陶瓷业尊奉的祖师神。据乾隆《浮梁县志》记载,景德镇御窑厂署内,自明代以来便建有风火神庙,供奉童宾,“窑民奉祀维谨,酬献无虚日,甚至俳优奏技数部,簇于一场。”乾隆:《浮梁县志》卷五《物产志·陶政》。

五、商业风俗

明初,俗以农耕为本,工商为末,风俗浑厚敦朴。迨至中叶,风气有变,民间渐趋”崇末轻本”,纷纷改农从商,弃农习技,万历《歙志·货殖》云:“传云:本富为上,末富次之,奸富最下,而今则一切反是。”此风几遍全国。

苏州,“人生十七八即挟资出商,楚卫齐鲁靡远不到,有数年不归。”王鏊:《震泽编》卷三。山西平阴,其民“每挟赀走四方,所至多流寓其间,虽山陬海涯皆有邑人。”万历《沃史·风俗》。陕西富平,“地沃丰收,又兼木棉布丝之利,人十九商贾,故富室独多。”嘉靖《耀州志》卷四。浙江宁绍,“竞贾贩锥刀之利,大半食于利。”顾炎武:《肇域志·浙江》。安徽徽州,“俗多行贾,辐辏四方之美好,以为奇快,歙为甚”汤尹宾:《睡庵集》卷二三。;“小民多执技艺,或贩卖就食他郡者常十九。”嘉靖《徽州府志》卷八。山东、河北、江西、广东等地,经商之风同此兴盛,风俗为之一变。

1.店铺集中列肆

明初北京店铺,大多集中列肆,俗称“廊房”。明末清初查慎行《人海记》载:“永乐初,北京四门,钟鼓楼等处,各盖铺房店房;召民居住,召商居货,总谓之廊房。”

中叶以后,都城北京始有“古董行”,清初花村看行待者《谈往》谓:古董行所售多系“商彝周鼎,秦镜汉匜、晋书唐画,宋元以下物不足贵。”并有书肆,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曰:“燕中书肆,多在大明门后,及礼部门外拱宸门西。每会试举子,则书肆列于场前;岁朝后三日,则移于灯市;朔望并下浣五日,则徙于城隍庙中。”

同类推荐
  • 破译文化之谜总集

    破译文化之谜总集

    本书分为古代文化之谜、东南亚文化之谜、印度文化之谜、古埃及文化之谜、抒不尽的神秘文化、远古文化之谜、神秘的痕迹、中国文化之谜、复活节岛的神秘、会飞的祖先、没有沉入海底的幸运者等共11章,记录了人类文化发展进程的足迹。
  • 欧洲:最神秘的教堂

    欧洲:最神秘的教堂

    宗教是欧洲人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堂遍布城乡各地,成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历史久远。到欧洲,教堂是必须参观的,也是值得参观的。这些教堂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欧洲政教合一的年代,教会有着至高的权利。不仅有权,而且有钱。从这些教堂的规模和豪华程度,可以看出其耗费金钱之巨大。豪华的教堂实际上也是权贵们展示财富的一个方式。去除政治的因素,教堂所展示的建筑技术实在令人惊叹。不少这样大型的教堂始建于11到14世纪。这时的欧洲人就能建造上百米高的建筑,并且使用至今仍旧辉煌不减。
  • 老北京的传说

    老北京的传说

    《老北京的传说》分为“老字号”、招幌以及市井生活三个部分。北京的老字号标志,与深厚的文化底蕴,尤其是早期的民族商业文化、关系密切。在繁华的东四、西单、鼓楼、前门、大栅栏等处,店铺林立,各种商业字号比比皆是。许多店铺的名称、牌匾,文化品位之高,是其他城市很难比拟的。很多创业人都颇费心思,一心想给自己买卖图个好名字,这预示着生意成功的一半。
  • 中国人需要阅读的道德进修手册

    中国人需要阅读的道德进修手册

    本书收集了蔡元培公民道德修养方面的代表作和辜鸿铭具有世界影响的著作,充分体现了作者对于现代中国人应具有的道德素养的总体构想,揭示中国人的精神生活,阐发中国传统文化的永恒。
  • 人类一半是地球人一半是外星人

    人类一半是地球人一半是外星人

    为什么星相学中的28星宿,无时不刻影响着我们的命运?为什么当我们静静地仰望星空的时候,可以感到灵魂安静下来?为什么这个星球上,除了人类,没有任何动物,会仰望一无所有的星空?其实,仰望星空的,并不是我们人类自己,而是我们身体里的外星人,它们在仰望自己宇宙深处遥远的故乡。
热门推荐
  • 灵鬼契约

    灵鬼契约

    基友非人类,究竟肿么破!酷爱来看呆萌灵鬼和冷萌骚年的欢脱捉鬼日常!神秘捉鬼少年叶黯,奇葩逗逼灵鬼夜子熙,强大妖孽狐妖言灵枫和其手下的一群妖(傻)灵(逼)……夜子熙的神秘身份,叶黯的神秘身世,言灵枫的神秘经历……敬请关注《灵鬼契约》!
  • 诡闻异话

    诡闻异话

    眼看着就快入冬了,外面的天气又下降了好几度,听天气预报说明天可能还会更冷,可今天日头还挺晴的,可能是我抗冻,明天还是多穿点吧。
  • 晋曰

    晋曰

    世上真有所谓的大自在?李晋想,他父皇不能,天下人怕都是不能的,或许那些虚无缥缈的仙可以。人是不自在,连自己都控制不了,自然是不自在的。他们全都在变。他叫白曰,不曰白乎,涅而不缁。纯白之物,染而不黑,但还有一种方法,可以保持不变,那就是比所有的一切更强,翻手云覆手雨,变与不变,只在一念之间,总归,他是不必变了。
  • 这题她会

    这题她会

    林白第一次见沈一就对她见色起意了。各种套路通通使出,可——对方是个学霸。“我喜欢你。”“我只爱学习。”
  • 战天杀戮

    战天杀戮

    你想要的一切,这里都有,你意想不到的一切这里也都有,这里名为“天堂”。但这里却又是地狱,死亡每时每刻都在你身边,战斗、鲜血、仇恨将蒙蔽你的双眼。活到最后,你就是王者。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欢喜重生:霸道首席呆萌妻

    欢喜重生:霸道首席呆萌妻

    三年前,一纸契约,她成了她的替身。谁说这是二十一世纪最有前途的职业?二十四小时随时待命,等着大灰狼来吃干抹净也就算了,没想到还是个高危职业!一朝被绑架小命呜呼,却只换来一句“不过是个冒牌货!”再次睁开眼,小绵羊竟然化身成身手了得的银狐,接到的第一个任务竟然是接近那个高高在上的他……
  • 樱花之泪

    樱花之泪

    她只是一名普通的初中生,却被友谊深深的牵绊住,她恨她,却一次又一次的帮助了她,那个她却让她家破人亡,天人永隔,饱受无尽的折磨......
  • 又何必再过问

    又何必再过问

    这声音冰冰冷冷却带着自己的温度:“林雪,这里确实是我家没错,但是我却不属于它。我不希望每天回家,家却是冷冰冰的,我父母在市区住,我和他们的关系说不上差,但也绝对不好……我已经二十六了,或许在他们的观念里我是该娶妻生子了,我不喜欢她,其它的事情我可以假装,可感情我敷衍不了,”沈陌望着远处挺立的白色松林,天空飘着小雪:“我只是希望在以后,我每天回到家能看见自己喜欢的人……”雪静静地下,我却依稀在这满眼的雪海中看见了那束阳光透过树荫照射在厨房、客厅,每天回家后,有自己喜欢的人的家——可以想象,那是一个多么温暖的地方。
  • 毒妃拒宠:邪王,太闷骚

    毒妃拒宠:邪王,太闷骚

    她,是唐门第118代传人,医毒双绝,阎王要人三更死,她能留人到五更。她,是南熙国晋王妃,国公府的嫡三小姐,身份高贵却懦弱无能,受尽耻辱。当她变成她,一改往日怯弱,眉眼间冷艳光华。渣男恶女,敢欺她辱她,敢毁她容要她命,她就让他们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再世为人,她绝不会放过任何一个渣男渣女。不曾想,无意间却招惹上了邪魅嗜血的他。“我们很熟吗?”看着死皮赖脸缠上来的男人,她挑了挑眉。男人瞳眸眯起,唇贴近她的耳畔,“看过摸过亲过都不算熟,难道要睡过?好,如你所愿!”【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