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513400000018

第18章 远去的乡村(1)

摸 鱼

中午放学的路上,胖子说:“猴子,下午要摸鱼,我们下午放学要早点回去!”

我和罗汉就都惊奇地问:“真的吗?”

其实,我们是相信胖子的话的,他爸爸王麻子是生产队长,我们全生产队的事,都是他爸爸王麻子在指挥和带领社员们实施。所以,生产队的事情,甚至小道消息,胖子说出来的都是真话,并且也都实现了。

之所以我们这样问了一句“真的吗”,是因为我们感到幸福来得太突然,脑壳有种被什么冲了一下的感觉,晕晕的。

胖子盯了我,又盯罗汉,他一脸的疑惑。他也不明白,他的话以前在我们心目中,就像他爸爸王麻子的话在社员心目中一样,是圣旨,怎么还有人提出疑问来了?胖子把一挂鼻涕用右手大拇指和食指捡着,那鼻涕就在空中荡来荡去的。胖子顺手把鼻涕糊在路边的一株狗尾巴草上。狗尾巴草摇了几摇,对胖子的鼻涕不堪重负的样子,胖子用脚踢了一下,那鼻涕就又糊在了胖子的裤腿上。

胖子往前面走,不理我们了。

我和罗汉对望一眼,赶快跟了上去。

我说:“胖子,下午好久摸鱼?”

胖子仍然不理我。我就赶忙献殷勤,用手去接胖子的书包,说是书包,也就是用胖子的爸爸王麻子的一件衣服改成的。胖子的妈妈手工活不利索,一针长一针短的,看着就像她的长相一样,怎么形容呢?就是我们才学会的一个词语——粗犷!胖子见我主动认错,就犟了一下,我坚持着,胖子就松开了手。罗汉马上扯了一把青草,帮胖子把糊在裤腿上的鼻涕擦了,边揩边表扬:“胖子这条裤儿漂亮,穿起提劲!”

胖子这条裤儿是军装,以前穿在他爸爸王麻子身上。王麻了穿着这条军裤在生产队里风光得很,不论是下地指挥生产,还是在大队、公社开会都一直穿着。军裤也不是王麻子的,王麻子没有当过兵,王麻子祖祖辈辈都没有一个是军人。年轻的时候,王麻子要求去当兵,政审也合格,文化是初中,也合格,大队也推荐了。可是接兵干部却不接他走。接兵干部告诉大队长不接走的理由是:看着怪吓人!大队长就解释说王麻了其实麻子不多,是小时候栽生产队的稻谷壳火堆里把脸烧扯了。王麻子的军人梦破灭了,可是他的心不死,他在心里说,我是当不成真军人了,有一套军装穿也可以。后来退伍回到生产队的曹刚就送了王麻子一条旧军裤,王麻子当成宝贝不离身。再结实的裤儿也经不住一直穿。所以先是膝盖破了,补了又补。后来屁股又烂了,补了又补。实在不能再穿了,就把裤儿剪短,于是就穿在了王麻子的儿子胖子身上。

我和罗汉卖劲地奉承着胖子,胖子终于找回了未来生产队长的感觉。胖子说过,以后接王麻子的班,还领着我们这些社员下地干活。恢复了尊严的胖子说:“下午放学我们早点回去摸鱼。”

我们说:“好!”

我回到家就高声告诉正在煮红苕稀饭的妈妈:“胖子说,下午要摸鱼了!”

我妈正蹲在灶屋边把一截木头根往灶膛里送,灶膛里燃得噼噼啪啪的响。摸鱼,这在我们响水公社是吉兆,不是有喜事就是有贵客要上门来,我妈直起腰,把砍成鸡蛋大小的红苕倒进滚开的锅里,锅里大浪翻滚,数得清的几粒米在锅里煮了很久,水还是清清的。我妈说:“猴子,你听谁说的?”

我说:“胖子说的,还喊我们下午放学早点回来摸鱼。”

我妈就笑了:“怪不得火跳得欢哩,原来是要摸鱼了!”

我也跟着笑了。

我爸收工回来,也告诉我们下午要摸鱼。因为,我们早知道这个消息,就没有露出应有的激动,我爸就疑惑地问:“猴子,今天又站黑板了吗?”

我说没有。站黑板是我们大队小学的土规定,谁答不上来题,或者没有听老师的话,就拉上去站在黑板边示众。

我爸又提高了声音:“王队长说的,下午早点出工,把西山那道坡土种完玉米就回来摸鱼!”

我妈说哦!

我也说哦!

我爸又问:“饭好没有?”

我妈就骂:“你是饿死鬼投的胎啊!”我爸不生气,而是端出王麻子的指示:“下午要早点出工,好早点回来摸鱼,如果耽误了挣工分,就真得饿死人了。”我爸边这样说,就边端起一个空碗,去抓咸菜。在我睡觉的床边,摆了七个大大小小的咸菜罐子。我妈很能干,把萝卜叶子晒干,做成咸菜,装成一罐;把青菜头做成咸菜,又装成一罐;把萝卜脑壳放进罐里,泡上一罐;总之,我妈把一切蔬菜都可以做成咸菜或者泡菜,这样,我们的家一年四季都吃着咸菜或者泡菜度过一年又一年。我一直睡在咸菜或者泡菜边,所以,走出去不是有股咸菜的香味就是有股泡菜的酸味。

我爸这次抓了最好的咸菜——大头菜。

大头菜是咸菜中的上品。我们家的自留地一共才六分。家里一年的菜蔬都靠这六分地。大头菜产量低,我们队里每家都只在自留地里种十来株大头菜,为的是过年待客用。大头菜做起来很复杂,先洗干净,再晾干水分,然后再晒干,切成条,放上盐和辣椒面,再在坛子里放上几天,那味道就脆得一想就流口水。

我爸端出大头菜,嘴里还哼着不成调的歌。我妈这回真生气了:“孙小军,你不过年了?”

我爸就笑了:“吃好点,下午才有力气干活和摸鱼。等摸鱼回来,好给猴子补身体!”

说到我的身体,我妈就不说话了,我身体一直虚弱,长年累月营养不良,身材特别瘦小,还偏偏长了个大脑壳。跟猴子差不多。只靠每年年终吃几顿肉。再有,要营养只能依靠这一年一次的摸鱼了。

我们生产队不大,只二百来人。田、土很集中。顺着两山中间的缓坡全是田土。虽然在两山之间,都不缺水,旱涝保收。王麻子真是一个好领导,在领导集体生产上很有一套。他带领社员把梯田里都放上小鱼苗,从上往下放。梯田常年没有断水,因此一年四季都有鱼。水往下流,在山脚的最大一块田里就成了天然的养鱼塘,水深一米多。春天一到,鱼就开始活跃起来,每到栽秧季节,就把水放出去,放到只有七寸左右深的水,就可以插秧了。

我们把这块田叫冬水田。

插秧之前,生产队集体摸鱼。其他如粮食,稻草什么的,全部是按工分分配,而只有摸鱼,是不共产的。谁摸着就是谁的。因此,摸鱼的时候就是全生产队最大、最热闹的节日。

下午一放学,我和胖子,罗汉就往家跑。胖子跑在前面,不住地吼我:“猴子,快点!”

我就跑得喘气。

胖子说:“跑这么慢,还摸卵啊!”

罗汉也添油加醋地说:“像猴子这么跑,大鱼早被人家摸完了!”

胖子和罗汉往前跑,把我丢下一截。我自知跑不过他们,就冲着他们的背影喊:“你们先去吧!”

远远的我就看见冬水田围满了人。

谢天谢地,摸鱼还没有开始。

生产队长王麻子在大声地讲着注意事项:“大家不要打架,也不能乱抢!”

没有人听他王麻子的。大家都在做着下田摸鱼的准备。胖子和罗汉都把长裤脱了下来。胖子穿的是那条军裤儿。胖子曾经教过我,他说,我们的手太小,把鱼按不住。我们用长裤子捉。怎么捉呢?胖子说:“把裤脚扎紧,两手牵着裤裆在水里去笼!”

胖子的确聪明,人多,把鱼都吓慌了,吓得到处乱窜,你牵着个像网一样的裤裆等,总有慌不择路的鱼往里钻。

王麻子还在讲。

这时,胖子已经开始用裤带扎裤脚了。裤带是一根黑布条。胖子没扯断,就喊:“罗汉罗汉,来帮忙!”

罗汉就顺手在地上捡了一把镰刀,齐心协力地把布条割断。

我爸和我妈正在把我家的一个烂背篼弄得更烂。我妈拿着一把弯刀,在我爸的指挥下紧张地作业。我正坐在田边喘气。我妈就喊:“猴子,快来帮忙!”我连忙跑过去,我爸叫我和我妈按住背篼,他抢过我妈的弯刀就吼:“你那动作,嘁!”

我和妈把背篼反扣在地上,我爸用弯刀对着背篼底就砍,“咔、咔”几下就砍出一个洞,他把手往洞里伸了伸,在背篼里摸了摸,抽出手来,不料却被划了一下,把手臂都划出血痕。我爸说:“洞小了!”于是再砍。

人群惊呼:“那条乌棒大!”

果然,我们望向田里,水越来越浅,只有两拳头深了,一些大的鱼就开始疯狂乱窜,特别是乌棒,冲一路就吓得周围的大小鱼魂不附体地乱钻。

我们看见的乌棒足有三斤重。

王麻子看了看大家,把手一挥:“摸鱼!”

人群呼啦啦的往田里扑。

我爸提上没有底的背篼直接向乌棒奔去。

几个大汉都直接扑向乌棒。

乌棒停在一簇水草边。企图以不动来隐藏自己。几个大汉向乌棒围过去。

我爸把背篼举在空中。王麻子一见我爸这阵势,只要把乌棒盖在背篼里,肯定乌棒就是我家的了。

几个大汉都急了,“扑通”扑向乌棒。我爸下意识地往前扑,同时把背篼盖下去。盖住的是几双手,哪还有乌棒的影子?

乌棒射走了,在水里射出一道水线,人们如泥猴般追着乌棒扑来扑去,扑得泥水四溅,扑得每个人都如热天滚澡的水牛,全身上下全是泥水。

女人们要实在得多,他们知道,乌棒不好捉,就在周围摸那些小鲫鱼。“鱼小不悬毛,吃了又来捞。”先摸点东西,心里踏实。

乌棒射向哪里,哪里就引来一阵骚动。人群大呼小叫的。岸上的老人就喊:“志云,那边有条大的!”志云还没赶到,早被近处的人把老人说的大鱼捉住了。

捉住了鱼的人就喊着自己的老人和孩子:“快点按住,放在盆里,莫要干死了!”

我和胖子,罗汉在田边摸来摸去,我们的手太小,很难摸到大鱼,有几次我感觉大鱼在我手边晃了一下。甚至有一次,我两手都按住了鱼的尾巴,估计至少在半斤左右的一条大鲫鱼。我狠命地往泥里按,没想到大鱼发怒了,一阵乱蹦,蹦得我满脸泥水,还呛了我眼睛。

见我受这罪,我爸就明白了。他不再追乌棒了,向我靠拢,凭着浑水上的一朵浪花,我爸准确地用背篼盖住了这条巴掌大的鲫鱼。

我爸双手捉住这条大鲫鱼往田埂上爬,我妈笑眯眯地问:“捉住了?”

我爸双手举在空中,爬得很吃力,就吼:“傻站着干什么?”我妈就先爬上田埂,把我爸拉了上去,两口子把鱼放进木桶里。

鱼被捉得差不多了。男人们就开始站着抽烟,看自己的老婆孩子在田里摸鱼。

那条乌棒出人意料的被胖子捉住了。乌棒会钻泥,被大汉们追来追去的乌棒突然消失了,都放弃了。每年都有乌棒漏网,钻进泥里不出来,很难被摸住。

胖子把做成网的裤子丢在水里,爬上田埂去数他家的劳动成果。很多人都爬上了岸,先数自己家摸了多少条鱼,大概有几斤,再去看别人家摸了多少,互相比来比去的。

王麻子说:“大家收好东西,各人回去煮鱼吃!”

大家就开始收拾东西。胖子就跳下田去提他的裤儿。他刚把裤腰提起来,一只裤脚就在剧烈地扭来扭去的,胖子也吓了一跳,大喊:“爸爸、爸爸!”

这一喊,都看胖子,还是王麻子王队长处乱不惊,跳下田一把拉住军裤,把军裤往岸上一甩。一只足有三斤多重的乌棒在岸上挣扎,在众人的羡慕中,王麻子兴奋地宣布:“回家煮鱼吃!”

坐 歌 堂

我们向往着杨三妹出嫁的日子。

用罗汉的话说就是哪怕第二天上课打瞌睡,被老师弄上去站黑板也值得。

杨三妹已经二十岁了,去年都说要嫁,我们都开始欢欣鼓舞了,说好了的时间却没有嫁。那个时候,我们很失望。我望着罗汉,罗汉望着胖子,我们互相望着,想从对方脸上望出答案。

历史的重任再一次落在胖子身上。他说,我回去问问我爸爸就知道了。胖子后来反馈的消息是杨书记不同意。杨书记就是杨三妹的爸爸,叫杨红记,是我们大队的支部书记。人家杨书记说了,我家的三妹是那么随便嫁的吗?喊他送二十斤水果糖都不送,嗯!胖子学着杨书记的声音,对我们说:“我家的三妹是那么随便嫁的吗?”我和罗汉就笑得满地打滚:“不嫁,不嫁,我们家三妹就是不嫁!”

杨书记的喊他送二十斤水果糖的他就是他的亲家。杨书记的亲家也是我们同一个大队的,住在三队。我们响水大队的人,都是杨书记领导的人民公社社员。杨书记属于高级干部了。要在大队找一个门当户对的亲家却不容易。大队长也是生了三个女儿,这样强强联合就不可能了。杨书记的大女儿、二女儿都嫁了。对杨三妹本来想找一个倒插门,又担心自己的三间瓦房被别人占有,两口子商量来商量去,还是决定把杨三妹嫁出去。媒人在杨书记家东进西出,大队的男青年都跃跃欲试。结果杨书记慧眼识珠,就选了三队的牛革命。牛革命刚退伍回家,他爸爸是一个木匠,哪家箍个桶、修个床什么的都找他。因此,他也算全大队的名人,和杨书记成亲家,虽不算门当户对,也算凑合了。可是,我们弄不明白,为什么木匠家就舍不得二十斤水果糖呢?

水果糖是稀罕之物。是婚嫁少不了的东西。杨书记说了,要把坐歌堂搞得隆重,要让每一个来坐歌堂的人都有水果糖吃。这对我们这些小孩真是天大的喜讯。要知道,在那个年代,只有到过年,我们的爸爸妈妈才舍得给我们买一两颗水果糖。

水果糖真是好吃。记得有年春节,我妈妈赶场回来,老远就对我喊:“猴子、猴子,看我给你买什么了?”妈妈还没等我回答,就把握着的拳头松开,掌心躺着一颗水果糖!

我一把抓住水果糖就往外跑。我和胖子、罗汉一起跑到生产队的空仓库里,我才拿出水果糖。胖子和罗汉盯着我的一举一动。我把糖纸慢慢撕开,用舌头舔了一下,就递给胖子,胖子拿着糖纸看来看去的爱不释手,用舌头也舔了一下,又递给罗汉,罗汉用舌头把糖纸整个舔了一遍,才很不情愿地还给我,我把糖纸小心地放回口袋收好。这样透明的糖纸我已经有四张,胖子有七张,罗汉有三张,这是我们平时在学校炫耀的资本。

我们每人咬了一小口就把水果糖瓜分了,我们咂着嘴:“妈的,真好吃!”我们就分析着二十斤水果糖该有多少,放在桌上应该有多大一堆。我们憧憬着,一定要去坐杨三妹的歌堂,争取每人能够拿回两颗水果糖。

杨三妹出嫁的日子选在了五一,这真是一个好季节,天气暖暖的,到处是一派生机勃勃。我和胖子、罗汉商量,吃了晚饭我们就去杨三妹家,坐一个好位置,这样免得我们个子小,让人家发糖的时候看不见我们发漏了。

我们来到杨三妹家的时候,杨书记正在指挥大家搭歌堂。在他家的堂屋里放了一张大桌子,桌子上摆放有镜子。杨书记说:“把两张桌子拼在一起!”这真是一个大歌堂,气派。

我们对搭歌堂不感兴趣,就站在一边看嫁妆。搭好的歌堂桌子上东西在不断地增加四床新棉被、两个水瓶、四个口缸,水瓶和口缸上都印有“为人民服务”。杨书记又亲自拿来一个收音机放在桌子正中,我们都惊住了,收音机是稀罕物,装上电池,里面又说又唱的很热闹,以前,天热大家守场的时候,杨书记就拿出来大家听,只能听,不能摸。人家杨书记说了:“这东西金贵,容易摸坏!”收音机断断续续,叽呀叽的哼,杨书记就用手轻轻拍收音机:“乖,乖,好好唱!”收音机又唱了。

可是这个收音机却不是杨书记平时夹在腋下的那个。那个收音机已经很老了,漆都掉完了,而这个却是新的。

杨书记叮嘱我们:“不要乱摸,这是‘红灯’牌的新收音机!”胖子说:“杨书记,我们想听!”杨书记很大度地笑笑,挥了挥手:“今天是坐歌堂,听什么收音机!”

同类推荐
  • 一念花开锁清思:林徽因

    一念花开锁清思:林徽因

    《林徽因:一念花开锁清思》是“倾城才女”系列中的一本,主要讲述 了一代才女林徽因的一生。作者以林的感情经历为线索,较为完整地展现了林徽因与梁思成的爱情和婚姻,以及坊间传言的林徽因与徐志摩、金岳霖的 感情纠葛,同时也较多的涉及了林徽因在文学和建筑上的成就,并折射出她所生活的时代的影子,是一本比较全面的讲述林徽因生平的评传。
  • 文人的骄傲

    文人的骄傲

    卢一心编著的《文人的骄傲》内容介绍:天空上同样有一条河,它的名字叫银河或者天河。神通过这条河观看大地的原形。我猜想,那里附近应该同样也有草地和牛羊,包括青蛙和萤火虫等,反正大地上有的天空上也应该有。否则,神又如何生存,未来的人类又如何在上面安居?可见,天空原来也是大地的另一座家园,或者说,大地只是天空的一张床铺而已。但无论如何,神是从天上往下看,而人是从地下往上看。这样一想,神也是人,人也是神了,无论是从天上往下看,还是从地下往上看,人神都是一样的。一起来翻阅《文人的骄傲》吧!
  • 禅边浅唱

    禅边浅唱

    本书收“道理过剩”、“春色恼人眠不得”、“叫我如何不执着”、“禅师未必滑头”、“站着”、“东河行吟”等60多篇散文和随笔。
  • 大师讲堂学术经典:辜鸿铭讲论语

    大师讲堂学术经典:辜鸿铭讲论语

    本书不但语言精练,词意精达,而且在讲解的过程当中纵贯中西,援引歌德、卡莱尔、阿诺德、莎士比亚等西方著名作家和思想家的话来注释某些经文,在注释中将书中出现的中国人物、中国朝代与西方历史上具有相似特点的人物和时间段作横向比较,帮助那些对中国文化知之甚少的西方人更好地把握儒家经典的内容。
  • “水浒”识小录

    “水浒”识小录

    《水浒传》这样流传久远的通俗小说,其读者恐怕是数以百万计的。读者多,因之评论“水浒”者也多,近几十年来,评论“水浒”的书籍也是汗牛充栋,然而,就作者王学泰所目击者,还是有些习见的小题目,很少有论者。《水浒识小录》提出一些,加以考评,以为茶余饭后谈助。《水浒识小录》是作者关于“水浒”的最新思考,也是写法很有趣的一本,从朴刀、杆棒、武监、流放等细微处着眼,演绎游民文化传统下社会的运作思维与方式。
热门推荐
  • 中庸做人的艺术

    中庸做人的艺术

    凡事均有长有短、有阴有阳、有圆有缺、有利有弊、有胜有败,何况人生。要想经受人生的种种磨难和时代的考验,中庸之道能让你胜不骄,败不馁,能屈能伸。本书从周全、忍耐、和谐、不偏不倚、变通、中正平和等方面入手,解释了做人为什么要中庸,重点阐述了做人保持中庸的方武方法。本书通俗易懂,可读性强,实用性强,相信你能从中受益。
  • 复仇七公主

    复仇七公主

    她们是命中注定的七个少女,她们创造了新的魔法奇迹,七大魔法公主,复仇的傀儡......
  • 绝色王爷:腹黑俏皮妃

    绝色王爷:腹黑俏皮妃

    十六岁的初夏寒窗苦读数十载,终于不负众望的考上了整个县城最有名气的十三中。报到的当天,一场意外的车祸夺走了她年轻的生命,却不料,这只是黑白无常勾错了魂。“我告诉你若是不让我还阳,那么我就效仿孙悟空,毁你生死薄,大闹地府!”一女子随性的坐在阎王的办公桌上,一只手叉腰,一只手指着阎王的鼻梁,破口大骂。“哎呦!我的姑姥姥啊,我不是说过了么?你的肉身已经毁了,回不去了。”阎王后悔啊,也不知道这黑白无常是怎么搞的,竟然弄错了。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这个刁蛮女子才来几天,就把地府弄得一团糟,回头一定要降他们工资!“我不管,你给我想办法,想办法!”“好好好,我告诉你啊……”一场阴谋就此开始。
  • 麻将侠

    麻将侠

    一个小小乡镇供电所的电工,因好打不平而被外星文明选中安装了“英雄侠义”升级系统,本以为能就此咸鱼翻身、步步高升,确发现这个系统比他还不着调!且看小小电工演绎的一段不正经的晋升之路……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她和他的小欢喜

    她和他的小欢喜

    她么会不喜欢他呀,他占据了她少女时期的所有幻想,是她的整个青春怎么会不喜欢,秦时已经不仅仅是喜欢了,他是她的欢喜,是她的青春,是她的情窦初开,亦是她对青春懵懵懂懂的认识。娇软小姑娘VS话唠大少爷
  • 契约甜妻:总裁借爱100天

    契约甜妻:总裁借爱100天

    “给我生个健康的孩子,钱就给你”苏彤为了救男友就这样把自己卖了,谁料,最后竟然被嫌弃。顾大总裁表示,那就继续留下生孩子吧!--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清宫游记

    清宫游记

    穿越到清朝?还好啦,还活着得到药仙的空间和传承,中大奖了!看都市小白领在清朝如何低调且真实的活着。
  • 漫卷黄沙

    漫卷黄沙

    作品主要讲述男主艾酒在都市中不负生活的压力,患抑郁症,郁郁不得志。后来,意外的冲击到了唐朝所发生的爱情故事……
  • 我们的卿涩时光

    我们的卿涩时光

    她跟他成为同桌后,在课堂上他说:“喂,借我支笔”。在课后他说:“喂,把你的作业借我”。考试前他说:“同桌,记得把答案露出来给我”。后来的某一天他说:“黎卿歌,你最后借我一样东西”。黎卿歌:“借什么?”他说:“把你连同你的爱一起借给我”。黎卿歌:“你要怎么还?”他说:“用我的余生来还”。黎卿歌:“说话要算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