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464100000030

第30章 民间传统工艺(3)

北京雕漆源自唐代,兴于宋元,盛于明清。雕漆主要工序为雕,主要原料为漆,故名为雕漆。北京雕漆分金属胎与非金属胎两种。雕漆表皮逐层涂漆,涂一层晾干后再涂一层,少则几十层,多则三四百层。然后按画稿以刀代笔雕刻出山水、人物、花鸟等浮雕纹样。普遍以朱红漆为主,也有用黄、绿、黑色漆为底色的。经过制胎、烧蓝、做底、着漆、雕刻、磨光等十几道工艺,各工序技艺要求都非常高。其中雕刻是最重要的工序。

雕刻的刀法,以前主要是平雕,现在大量的是浮雕、镂空雕、立体圆雕等。雕漆的配色也很讲究,过去只有黑、红、黄、绿四种颜色,现在发展到白、杏黄、茶红、粉红等二十多种。每种作品也从以前的单一色彩扩展到现在的多重套色。因为雕漆具有耐用、防潮、抗热、耐酸碱、不变形、易收藏等特点,广受人们喜爱。

福州脱胎漆

清代乾隆年间福州市着名漆匠艺人沈绍安发明脱胎漆器并流传至今。

其最明显的特点是:轻巧、光亮美观、不怕水浸、不变形、不褪色、坚固、耐温、耐酸碱腐蚀。制作方法有两种:一是脱胎,就是用泥土、石膏等制成胎坯,以大漆为粘剂,而后用夏布或绸布在胎坯上逐层裱褙,待阴干后脱去原胎,留下漆布雏形,再经过上灰底、打磨、涂漆研磨,最后进行各种装饰花纹,便成了光亮如镜、绚丽多彩的脱胎漆器制品了;二是木胎及其他材料胎,它们以硬材为坯,不经过脱胎直接涂漆而成,其工序与脱胎基本一致。

扬州点螺漆

扬州漆器起源于战国,兴旺于汉唐,元代后期,“点螺”工艺的出现,在螺钿器制作史上添加了光彩。到了明代,扬州漆器进入全盛时期,扬州成为全国的漆器制作中心,盛极一时。点螺器日益兴盛,工艺水平很高。用贝壳、夜光螺等为原料,精制成薄如蝉翼的螺片,再将薄螺片“点”在漆坯上,故名“点螺”。因为点螺用料较一般螺钿镶嵌为薄,并且软,所以又称“薄螺钿”和“软螺钿”。明末清初时扬州着名漆艺师江千里,制作点螺漆器闻名朝野。他制做的点螺杯盘精美无比,和当时的扬州名画家查二瞻的画幅相比美。那时在扬州流传着“杯盘处处江秋水,卷轴家家查二瞻”的佳话。在清代乾隆年间,扬州着名漆艺师卢映之、王国琛等,又把雕漆和镶嵌两种工艺融合起来,创造了“雕漆嵌玉”这一名贵品种,使扬州镶嵌漆器进入了新的高峰,形成更加鲜明的地方特色。

平遥推光漆

平遥推光漆器以手掌推出光泽而得名,底漆以墨黑、霞红、杏黄、绿紫为主,采用描金彩绘、堆古罩漆、骨石镶嵌、雕填戗金、刻绘上金等工艺,将人物、花草、鸟兽、山水刻画得形神俱佳、栩栩如生。其外观古朴典雅,绘饰色彩绚丽,手感细腻滑润,且耐热防潮,经久耐用,诚为漆器之精品。推光漆器,历史悠久,唐开元年间已闻名遐迩,明清出口国外,新中国成立后推光漆器进入了黄金时期。是中国四大漆艺之一。制作工序繁琐、复杂,仅刮灰就需要五次到六次,并且每次都必须等到刮上去的灰完全干透,才能进行下一次刮灰。平遥推光漆器的魅力不单单在于精雕细琢,用料也非常讲究,使用的是在黄土高原广泛分布着的漆树刮掉树皮后流出来的一种天然漆料——大漆。

艺术化的木头——木雕

中国的木雕艺术源自薪石器时代,距现在已有七千多年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中已出现木雕鱼。秦汉两代木雕工艺趋于成熟,绘画、雕刻技术精致完美。这时期出现了施彩木雕,标志着古代木雕工艺已达到很高的水平。唐宋是中国工艺技术大放异彩的时期,木雕工艺也日渐完美。明清时代的木雕艺术达到鼎峰。新中国成立后,木雕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喜爱,成为观赏与收藏的佳品。

我国木雕种类繁多,遍布大江南北,最有名的有福建龙眼木雕、浙江东阳木雕和乐清黄杨木雕、广东金漆木雕,人称“四大名雕”。

东阳木雕

东阳木雕历史悠远,技艺精深。约源于唐朝,发展于宋代,明清时期达到了繁荣鼎盛,号称“木雕之乡”。东阳木雕选材要求木质坚韧、质地细腻、木色纯洁。现在使用的木材主要有椴木、东北松、白杨木、白桃木、紫檀木、花梨木、黄杨木等。东阳木雕技艺高超,图案精美,结构精巧,它与青田石雕、黄杨木雕合称“浙江三雕”。东阳木雕的基本雕刻技法是平面浮雕,是一种装饰性浮雕。以雕刻深度可细分为阴雕、薄浮雕、浅浮雕、深浮雕、透(拉)空雕、镂空雕、高浮雕乃至多层叠雕等。在构图技巧上使用散点透视、线面结合、适当保留平面的方式,以构图饱满、层次丰富见长。另外,东阳木雕非常强调平面装饰,从框架结构到边线纹饰处理,到处洋溢着一种装饰美。东阳木雕品种很多,除建筑用品及家具外,欣赏品有屏风、壁挂、台屏、插屏、挂屏、屏条等,还有佛像、首饰盒等一千多个花样品种。雕刻精美,古朴厚重,既是艺术欣赏品,又是实用工艺品。

乐清黄杨木雕

黄杨木雕因所雕刻木材是黄杨木而得名。黄杨木生长缓慢,木质硬度适中,纹理细密,四五十年的直径只有十几厘米,因此有“千年难长黄杨木”之说。浙江乐清是我国黄杨木雕的主要产地,故又称“乐清黄杨木雕”。黄杨木雕作为立体雕刻工艺品单独出现,供人们案头欣赏。目前有实物可查的是元代的“铁拐李”木雕,距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清康熙年间的乐清龙舟档头、档尾等处的人物、动物雕刻已具相当水准,尤其是圆雕技术运用特别娴熟。清末温州着名民间雕刻大师朱子常,又为乐清黄杨木雕的发展作出突出贡献。1909年他的“济癫和尚”获南洋劝业赛会优等奖,因此引起国内外广泛注意,成为商家争购对象,并开始向美国等地出口。新中国成立以后,乐清黄杨木雕得到极大发展,艺坊百花争妍,人才辈出。木雕技艺也从原来以圆雕为主的形态,衍生出黄杨根雕、劈雕、拼雕等多样种类,使乐清黄杨木雕成为我国古老木雕中最具活力的品种。

福建龙眼木雕

龙眼木雕是福建木雕中最有代表性的工艺品,也是我国木雕艺术中独具匠心的工艺品,因其所用的雕刻材料是福建盛产的龙眼木而得名。

龙眼木雕为艺人陈天锡先生所开创,以圆雕为主,也有浮雕、镂雕和透雕。龙眼木木质坚实、木纹细密,色泽柔和。老的龙眼树干,特别是根部盘根错节、姿态万状,利用天然结痕树根进行雕刻,是其独有的传统工艺,被世人所珍视。龙眼木雕的表现内容多为古典的老翁、仕女、仙佛、武士等,并以雕刻寿星、渔翁、弥勒、达摩、仙女等人物见长。草虫、花卉、果盘和牛、马、熊、狮、虎及金鱼、仙鹤等也是龙眼木雕常用的主题。

广东金漆木雕

金漆木雕起源很早,形成于唐朝。它最早是我国古代皇家、庙宇的一种建筑装饰艺术,流传到南方后又受到某些地方特色的影响,形成一种木雕流派。它历史久远,早在明清两代已有很高的艺术水平。它历史上分潮州和广州两大类,而广州的建筑装饰木雕现已基本失传。潮州木雕得以流传至今,发扬光大。潮州金漆木雕多以樟木或杉木为主要原料,加以生漆;和金箔。雕刻方式有浮雕、立体雕和通雕等。表现内容多为“三国”、“水浒”的故事,“二十四孝图”及一些民间传说,表达当地人的忠孝、趋利避害思想,有较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

另外,江苏木雕也以其精湛的工艺、严谨的造型和细腻丰富的层次驰名海内外。所雕作品如龙舟、楼图、笔筒、如意以及地屏插牌尤具浓厚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也是木雕中的珍品。

记录一切的文房四宝

笔、墨、纸、砚是我国古老的书写工具,也是中华民族艺术中绚丽的瑰宝。人们普遍将它们誉为“文房四宝”。文房四宝是中国独具特色的文书工具。四宝品类繁多,丰富多彩。其名品名师,见诸载籍。四宝以湖笔、徽墨、宣纸、端砚着称,现在仍享盛名。

文房四宝不但有实用价值,也是融汇绘画、书法、雕刻、装饰等各种艺术为一体的艺术品。可算笔砚精美,人生一乐。

在我国古代指毛笔。目前发现最早的笔是湖北省随州市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的春秋时期的毛笔。

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随着书法、绘画的兴旺,而呈现繁荣,出现了名目多样、种类不一的各种毛笔。

毛笔,由笔管和笔头组成。笔管有竹、木、瓷、牙、漆、珐琅、玳瑁、骨等材料制成,以竹管最多,且有图案装饰。笔头多用兽毛、家禽毛甚至人发等材料,以狼毫和羊毫最多。笔头制作中间一簇长毫称为锋,即笔尖;四周包着稍短的毫称为副毫。好的毛笔具有尖、齐、圆、健四大优点。尖,指笔锋如针;齐,指笔毫齐崭;圆,指笔头吸水饱圆;健,指富有弹性。

毛笔的型号多样,写多大的字就用与之相适应的笔,用大笔写小字,用小笔写大字,均无法获得良好效果。

产毛笔的地区,唐代至宋代,以安徽宣州最出名,所产紫毫(老紫兔毫)笔,为传世珍品,其价如金。明清时期,为浙江湖州善琏镇所产的选料严格、制作精良的湖笔所代替,并且延续至今。

墨的发明大约要晚于笔。在人工制墨发明以前,通常利用天然墨或半天然墨来作为书写材料。史前的彩陶纹饰、商周的甲骨文、竹木简牍、缣帛书画等到处都留下了原始用墨的遗迹。汉代,开始出现了人工墨。这种墨原料取用松烟,最初是用手揉合而成,后来经过人胶、和剂、蒸煮等多道程序,并用一个模压制成形,最后完成出品。

后来墨是煤烟制成,按原料不同,可分为油烟墨、漆烟墨、松烟墨,分别以桐油、生漆、松枝所烧的烟炱,加黄明胶和麝香、冰片等制成。油烟墨的特点是色泽黑亮,有光泽;松墨的特点是色乌,无光泽。

南北朝时易州的墨和剡县的纸非常出名。五代时,易州墨工奚超父子避乱到江南,改进易州制墨工艺,制成“新安香墨”。新安即徽州,这就是徽墨的起源。直到明清时,徽州制墨业广有发展,以胡开文所制最为有名。徽墨的特点是:“落纸如漆,色泽黑润,历久不褪,纸笔不胶,香味浓郁,丰肌腻理。”并在墨面雕刻山水人物,墨锭制成各种艺术形态及绘以五彩,嵌在锦匣之中,延续至今,经久不衰,是我国高档工艺美术品之一。

为了简便,目前一般书画都使用墨汁,以一得阁和曹素功所产最佳。

但讲究用墨的人仍使用研磨徽墨的方法,创作书画。我们在选择墨锭时,就要看它的墨色。墨泛出青紫光的最好,黑色的次之,泛出红黄光或有白色的为劣品。磨墨的方法是:要用清水用力平均、慢慢地磨研,磨到墨汁浓稠为止。用墨要新鲜现磨,磨好了而时间放得太久的墨称为宿墨,宿墨大多是不能用的。但也有画家喜用宿墨作画,那只是个别现象。

墨还是中国印刷术发展的不可或缺的物质因素之一。我国古代的典籍及拓片等也都靠着它流传于世。它丰富了我国的文化内容。墨的造型中汇集了中国绘画、书法和雕刻技巧,所以也是一种很有特点的工艺品。

纸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曾经为历史文化传播立下了卓着功绩。

即使在机制纸盛行的现在,某些传统的手工纸依然体现着它不可替代的作用,焕发着独有的光彩。西汉墓出土的文物中,已出现了麻制的纸,但很粗糙。东汉蔡伦采用多种原料和改进制纸方法,使纸的质量和产量都大为提高。由于纸的普遍应用,晋安帝才下令废除了自古沿用下来的竹木简,把历史推进到全面用纸的时代。唐代的造纸业异常发达,宣州出宣纸,江西临川出薄滑纸,扬州出六合笺,广州出竹笺等,均为上品。

宣纸产自宣州府(今安徽泾县),自唐以来,历代沿袭。起初用青檀树皮做纸,后逐渐扩大到用桑、竹、麻等十几种原料。宣纸的特点是:质地绵韧,纹理美观,洁白细密,历久不坏,并善于表现笔墨的浓淡润湿,变化无穷。古代诗人誉为“滑如春冰密如茧”,并被称作“纸中之王”和“纸寿千年”。宣纸的种类多达五六十种,分为生宣和熟宣。生宣书画皆宜。生宣上矾后即为熟宣。熟宣因着水不洇,经得多次皴染,适合于画工笔重彩。因宣纸价格较贵,学习书法可不用宣纸。用价钱便宜的毛边纸和连史纸均可。

砚是用作研墨的器具,以石质最多,也有陶泥质。其形状各异,主要有长方形、方形、圆形、椭圆形及取各种动物形貌所制的仿生砚等,有的在砚身上雕以各式装饰纹样。砚以质细、光滑、发墨细匀为上。名砚有端、歙之分。端砚产于今广东省肇庆县羚羊峡,在唐末已名闻全国。端砚有“群砚之首”的盛誉,石质细腻、坚实、幼嫩、滋润,扪之若婴儿之肤,温润如玉,磨之无声,发墨光润。由于石上且有鸲鹆眼等自然纹理,名之“眼”,有“鹦鹉眼”、“鹄眼”、“猫眼”、“绿豆眼”等名称。

歙砚产自今江西省婺源县龙尾山。因婺源古属安徽歙州,故称歙砚。

歙砚特点:细润如玉,发墨如饥油,并无声,久用不退锋。或有隐隐白纹成山水、星斗、云月异象。始于唐代开元年间,南唐朝廷曾设砚务官负责监制,其砚以深青丝晕多金星者最佳。

另外,秦砖汉瓦砚、澄泯砚、红丝石砚、洮河石砚、松花石砚、菊花石砚等也兴盛一时。

砚除实用外,还是很珍贵的工艺美术品,为历代文人和收藏家所喜好。一般说,凡石质细密,能保持湿润,磨墨无声,发墨光润的,都是很好的砚台。

传情达意的香包

杳包,又称香囊、佩帏、容臭。香囊造型多样,有桃形、石榴形、鸡心形、腰子形、小老虎形等。香囊有丝线锦缎制成,也有极少数镂金的,还有透雕玉质的。虽然香囊的形制、佩挂方式及内填香料有所区别,但意义不外乎祛恶气、避邪秽。

香包的制作和佩戴史至少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屈原《离骚》中有“扈江篱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这说明香包早在屈原所处的战国时期已是一种饰品了。

到了唐宋年间,香囊逐渐成为仕女的专用品。而男官吏们则开始佩戴荷包了。有的官吏上朝时干脆把荷包悬于朝服之上。当然,那时的荷包与香包不完全相同,香包里主要装的是香料,而荷包主要是“盛手巾细物”

的。

到清代,香囊已发展为爱情的信物了。而历史发展到近代,香包则多用于民间端午节的赠品,主要作用是求吉祈福、驱恶避邪。

香包的产地很多,其中以庆阳香包最有名。庆阳香包大体有五种类型:头戴型、肩卧型、胸挂型、背负型、脚蹬型。庆阳香包以其古拙质朴、富有原始文化遗留和手法独特而区分于国内其他香包,其显着特点有:

一是原始生态文化味浓。民间工艺刺绣中,很多香包中渗透着巫神文化和古代阴阳平衡的哲学理念。如:用绿布卷成盘蛇,再扎上几朵梅花,便为龙的化身。它是龙蛇崇拜和以龙蛇为图腾的原生态文化在民间刺绣中的遗留。

二是表现手法奇异繁多。庆阳香包刺绣手法多变,不讲透视,不求比例;不讲形象,只求神似;夸张变形,突出头身。各种动物香包,或大头小身、有头无尾,或有头无足、有头有身无腿,或身长蹄短,以爪代腿等。如:肩头狮虎,往往头比身大,有爪无腿,既不是真实形象,也不合形体比例,完全由刺绣艺人随艺术思路刺成。

三是比喻象征,托物言志。如:借老虎狮子的勇猛威武,祛除邪恶之气,保护自身安全;借鱼儿钻莲喻男女爱情;借葫芦、石榴多籽,盼望多子多福;借大枣、花生、桂圆、莲子之名,取其谐音,寓早(枣)生贵(桂)子之意。

同类推荐
  • 宫规礼俗探幽

    宫规礼俗探幽

    本书以专家的视角深入皇家腹地领域,剖析宫闱幕后生活。既具有史料翔实、言之有据、正说细述、全面具体、图文并茂、生动丰富的特点,又符合大众口味。让本书为你细说明清中国宫廷生活!
  • 前期与后期:困境中的生命意识(立斋文存)

    前期与后期:困境中的生命意识(立斋文存)

    《前期与后期》是清华大学国学院刘东教授以独特视角研究思想史,深刻反思当今人文学科学术状况之作。刘东教授认为,对于人文学者来说,创作生涯的前期与后期同样重要,从前期到后期是一个自我修养、磨炼心性的过程。在前期,需要视野的确立与充分的积累;而后期,则是一个在大量积累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发挥,走向成熟,释放出更多创造性的过程。有志于学术的学者,应该有所坚守与执信,不必在意短期、世俗意义上的成功;而在学术生涯的后期,要以刻苦与坚忍,坚持进行“后期写作”。
  • 中国文化一本通

    中国文化一本通

    《中国文化一本通》从文学、艺术、宗教、哲学、改治、教育、习俗以及人们的衣食住行等十五个方面入手,选择人们喜闻乐见,又具有中国文化代表性的主题,以严谨科学的态度,全面地介绍了中国文化的基本知识。《中国文化一本通》涉及的知识面广,是读者了解和掌握中国文化的实用案头必备书。
  • 中华民俗万年历

    中华民俗万年历

    春节、清明、端午、中秋……这些都是中国人的传统佳节,但是随着洋节日的冲击,国人对于自己传统佳节反而越来越不熟悉了,比如七巧节、鬼节,特别是传统的结婚习俗、生育习俗几乎被我们所淡忘。本书将中华民俗和中华诸神传说融为一体,让你将它们彻底了解清楚!
  • 卓尼土司历史文化

    卓尼土司历史文化

    卓尼人杰地灵,人才辈出。曾有左右西藏政教二普的摄政王策墨林,有学富五车的甘丹赤巴,有保家卫国的爱国僧人察罕呼图克图棍噶扎勒参,有着作等身的扎巴谢珠,有支援中国革命的土司杨积庆等,我们缺什么?卓尼文化底蕴丰厚,需要开掘,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凝练出卓尼精神,为当地的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而奋斗。
热门推荐
  • 洛桑花开

    洛桑花开

    曾经我以为,我的一生就该像平静的水面,没有一丝波澜的度过就好,直到遇见你,我才发现原来心如刀绞般的痛也是可以甘之如饴的,如果天神再给我一次重生的机会,我希望我们还可以相遇,我依旧爱你,但我也要让你感受一下我曾经的痛是多么的刻骨铭心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TFBOYS青春有你

    TFBOYS青春有你

    一个是让自己怦然心动的男生,一个是与自己青梅竹马的哥哥,另一个,则是与自己志同道和的萌少年。她会如何抉择?
  • 从穿越开始变强

    从穿越开始变强

    叶天穿越异世界,开始了一步步变强之路...
  • 万古药凰

    万古药凰

    前世贵为药尊,一朝身死,重生成了赫赫有名的第一美人。可惜,是个废材!!这一次,夺回天才之名!获得神秘传承!再临药尊王座,她是人人称羡的第一药师,医术精湛妙手回春,炼丹制药万人争抢!她更是某人捧在手心的宝贝疙瘩。当她发现他的真实身份时。某人义正辞严的道:“你救了我,我决定以身相许!”她:“……”
  • 九号系统:万能快穿

    九号系统:万能快穿

    [慢更,以雪灵玖为第一视角]上帝视角:雪氏系统有十位。雪灵玖,是唯一的,也是最完善的快穿系统。这,是只属于她的故事。
  • 地府执行者

    地府执行者

    徐钰机缘巧合的当上了地府执行者,见识了各种类型的鬼。都说地府执行者不要太多的感情,可是她发现无论是上吊的女鬼,被地铁压死的男鬼还是冤鬼恶鬼他们都有不为人知的事迹所在。心里都有隐隐的触动。成天抓鬼,抓鬼。boss总是无情压榨。哪一天boss突然变的奇怪起来,什么?她是一个人的替身,不要啊,她还不想死。boss,boss,手下留情啊
  • 纯的叮当响

    纯的叮当响

    这是一本散发青春气息的学生经典散文。这些作品隽秀、清新、抒情、内容丰富多彩,谈到了人生百味、生活感悟、心灵对话、爱情真谛等。语言优美、故事生动,它点滴着生活的篇章,采撷人性的光辉。是每一位青年读者都不可不看的经典读物。
  • 逆转之重生蓝小姐

    逆转之重生蓝小姐

    一个默默无闻的她,偶然间的奇遇,让她站上世界巅峰然而,一切皆有变数,当一切从头开始!浴火重生的她誓要自己再无遗憾,也要护他一生。什么?居然有人说蓝小姐是学渣。当全国状元是摆设吗?全国状元,商界大佬,娱乐圈神秘的大咖,当马甲被一层一层揭开时,一切又如此的自然。曦宝你是逃不出我的手掌心的,你永远只能是我的,低沉的声音在耳边响起。蓝曦一惊。这一世他们能否打破限制(因为时间关系,可能会不定期更新,尽量按时更新,请多关照)
  • 帝皇绝妃

    帝皇绝妃

    她被前世抛弃穿越大陆,遇上他,所有人都唾弃她,她是最没用的,只有他对她依依不舍,对她不离不弃,最终真就千古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