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441600000033

第33章 :顺其自然谋权位,投机钻营一切湮

咱们话分两头。

且说那雍正脖子上的伤口刚刚在自己的寝宫中包扎好,即下了一道口谕:“来人--将那小刘子拉出去斩了!……以罚他没有尽职尽责之过!”他现在由于脖子上还在隐疼着,头还有些许地歪斜样,--现在也就只好歪着头在下旨……但,似乎是有点儿良心的他,还是就自己的旨意解释了一下。

……小刘子站在旁边还没回过神来哩--刚才他就在心里想哩:“操……自己这次自己不小心睡着了,皇上肯定会惩罚自己!--可能会挨上二十棍子?”--没承想,他现在听到皇上所说的话,却要杀自己的头!--一时还以为是听错了哩……现也就斜着眼上前磕头碰地地开腔:“皇上就不挠俺一条命?”

话说是,还没等他磕第二个头哩,已被闻声进来的大内近卫们拖架了出去……就是在赴黄泉的路上,小刘子也没有放弃救生地呼喊:“皇上,--念、念在跟俺那……高粱地的份上,还不饶俺一条老命!”

书家语:他的意思是说,--我和你都是认识了这么久的老关系了,你刚刚当上了皇帝,就舍得杀我的这条命?

然而,雍正听到这老太监小刘子这撕心裂肺地叫喊声并没有丝毫的同情、也没有吭声!--也可能是脖子疼不想多说话?

书家言:--就这样,小刘子大太监公公,在这昔日的这位老朋友刚蹬上皇位没有多长时间的日子里,就这样因为一次身体不适打了一个盹,而命丧黄泉矣……而那两位行刑的大内近卫,--可能,也是因为有两位近卫同行刚刚被那和尚杀死在这门前,心里面不舒服呢!--对于这位老太监的杀刀也是特别地狠!

这有诗为证:宫中太监命低贱,生杀夺命一文钱。帝说撑咀即撑咀,皇说杀头即处斩。

言归正传。

小刘子升天后,由年过半百的--号称肥猪、且为人宽厚、处事得体、一付娘娘调的李得全李公公补了缺,--倒也使雍正感到称心。

…………

雍正知那和尚武功了得,同时也是为了防止类似事情再次发生,故也就令九门提督隆可多加强京城中的巡查,并广布和尚画像,力求捉拿此人……

……现在,养心殿中皇帝的寝宫无论是白日及夜晚总要大门紧闭,且那大内近卫也是变成了四人站立……一点都马虎不得……

且说,雍正老早就知道了和尚是那位抚远大将军胤禵派来的杀手,只不过和尚念在和自己是兄弟一场的情分上才没有动真格的……如若不然,自己这条命早就见先帝爷去了!想到此,雍正也就在上书房中自语着:“看来,这和尚还是有一点情意的……”随对旁边这白日里正在办公的大学士马齐言道:“下一道旨,--捉拿和尚时尽量不要伤及性命,要给他留一条命。”

马齐是一饱读诗书之人,--上到天文下到地理、再到人情世故,从军事到政治,可谓是无所不通无所不晓,--他人长得倒是不很起眼,矮小且偏瘦,但为人圆滑,故而能在强手如林的大臣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皇上。--此人听说武功高强,如若让留其性命,只怕是不好将其捉拿归案。”马齐言道。

“就这样下旨。”雍正不好解释什么,故而平淡地言道。

马齐现在知道这雍正肯定是在念及其结拜兄弟的份上才有如此举动,也就自己在心里骂自己:“你个老不死的,怎么连这一茬也忘了呢?”遂也就展纸拟旨,一点也不敢马虎。

雍正看了看正在拟旨的马齐,又道:“再拟一道旨,就说考虑到抚远大将军胤禵远离皇宫日久,让其回宫休整。--接旨后让其即刻起程。”--他知道这位抚远大将军不会就这么顺从地回京,故而才又补上了一句。

马齐早就想到会有这道旨,故而一点都没有含糊,立马就接着拟下了第二道旨,可谓一蹴而就。

看着马齐拟好的旨意,雍正不由地夸耀了他几句,道:“我们马大学士这拟旨的功夫可谓好生了得!--看样子,朕还要当你的学生哩。”

马齐听言立马下跪,道:“皇上言过了。为臣只是按照皇上的意思写就而已。”

雍正并不在意,又言道:“给定西将军噶尔弼下一道旨意,就说所部出关作战虽然取得了小胜,但应巩固战果,以防蕃贼袭扰。”

书家言:这位雍正帝,因其父活着时在对那准噶尔军的历次战役中从来就没有得过志,故而,他就想着要在这西部战役中好好表现一下自己……而那位定西的先朝抚远大将军胤禵,回京后所受到的境遇,自是世人皆知……后而也有交待。

马齐一一按照圣上旨意而为,不在话下……

…………

话说是到了雍正继位的第二年,夏日的天气里,这雍正帝早早就回到了他的养心殿的寝宫……后面跟着个贼眉鼠眼的李公公……

“皇上--,有句话奴才不知当讲不当讲……”眼看着到了宫门口了,李公公娘娘腔地开了口。

“快讲。”雍正走着,头也不回,言。

“整个京城都在传……”李公公张嘴着……又不开口了……

“讲啊!”雍正此时正在想着心事哩,--见这狗奴才这付德性,言!

“皇上啊!--是这样……那位年羹尧--年大将军……他目无皇上啊……”这位李公公快嘴地说了起来……“他在来京的路上竟然让那些大公们跪迎他……而他却心安理得!--他来京城后也是派头十足……”

雍正向来对于身边这位娘娘腔有些看不惯眼的……现则停住了脚步……

书家在此语:这位李公公肯定是对于那位驻西宁的年大将军有些看不惯,才言及于皇上听的……于是,就有了后来的年羹尧离京回西宁后--收到了的皇帝劝告书,--大意是,让其好自为之,--不要狂妄自大之类……当然,也就有了后来的--其狱中自裁和亲属的发配流离!--书家后面还有说辞……顺便提及,--那位隆科多,因为和这年羹尧平时关系甚密和走得太近的缘故,--也被囚禁--至死……

…………

雍正七年时,雍正帝在皇宫内设立了军机处--全称叫“办理军机处”……

书家有语:说起来,这也是雍正为了弥补那年大将军的缺位后所做出的一个人事上的调整……早先时,这位雍正帝可是无论大事小情,--甚至于是官员的调用,都要和那年大将军商量的……

…………

话说,时到了雍正九年……这雍正派出的一支清军,正驻扎在科布多中……其说是,--蒙古大帐,连绵一眼望不到边……

书家言:现时的准噶尔军--那位策旺以死,而由他的儿子噶尔丹策零当首领……说起来,就是那位自杀的老噶尔丹的侄儿了!

且说是,这位策零的身体完全是继承了其蒙古族人的高大身板……一样的小眼、一样的八字胡、一样的扁平脸……此时,他正在他的准噶尔国的皇宫中坐于他的宝座之上……其宫殿的座位两旁有两队对立的大臣相向而立……

“这样……”策零将一位身材高大的武将叫到了自己的身旁,--耳语了几句……那位武将听后只是频频地点头……

皇宫大殿上的其它众大臣见此情景,--也只是面面相觑……而其中的一位文将老者忍不住了……

“大汗……那位雍正帝可是一位有些心计之辈……听说,他的皇位就来历不正……跟他打仗,可要万分地小心才是!”老者出前一步言。

策零哈哈一笑,即言:“众位大臣……这次,即然是他雍正小儿主动打上了门……朕如果不给他点颜色看看--怎么又对得起他呢!”言毕又笑……

众人皆摸不着头脑样……散去……

…………

一月后,准噶尔军大胜清军的消息传遍了全世界!

有言为证:策零假派士卒俘,清军获知孤军深。察罕哈达驻准军,科布多大营清军离。靖边大将傅尔丹,派兵万人西进冲。博克托岭和通泊,准军设伏损惨重。

…………

如此,雍正帝心中大有不快……其时常是眉头紧锁状!--让所有的大臣在其后的时间里都不敢提起这准噶尔儿军的事宜……

话说,时间到了雍正的十年七月份……那位策零因为有了上次的轻松取胜……这次,他亲自带兵三万人,从额尔齐斯河的上游隐蔽处进入……不露踪迹地前行,--到了喀尔喀首领哲卜尊丹巴领地时,突然发起进攻……

此也有言为证:清将策凌领兵击,乘夜突袭准军地。准军人甲马鞍丢,清军猛追二日袭。--喀喇森齐泊、爱山南麓,背水兵列阵、山兵设伏。背水兵详败沿河走,准军入谷伏兵冲杀。噶尔丹策零率残突,元气大伤请议和。

书家在这里长话短说。

接下来的十数年里虽说国事繁忙,雍正也是一心要根治先皇遗留的各种社会顽症,但由于方法及个人修养欠佳,脾气所致,可谓是各有千秋矣……而和那准噶尔部的议和,一直到乾隆的初年,才议和成功。

这有诗为证:

雍正怒火气额娘,恭仁太后上天堂。抚远大将胤禵王,封个王爷守墓场。

大刀阔斧创新制,满汉平等贵簇泣。更定帝王庙祀典,不惧先祖陈规习。

再降胤禵为贝子,看护梓宫奉安食。全然不顾亲弟情,夺其女人为自支。

年羹尧贪银百万,雍正皇门匾提旦。上亲书“名教罪人”,去职衔就地法办。

开通海域通洋务,亲扮洋人画像出。每年会试三月行,姜汤木炭送皇福。

八王议政闹逼宫,八九十爷被抄笼。九门提督隆科多,谋反削职下牢中。

弘十害兄参宫变,御侍毒酒地狱练。逼宫事件末脱系,弘升削爵不可免。

言归正传。

且说这雍正自达有了和歪头和尚的经历,也就时时提防夜夜难眠,因而使得其身体日渐下行……而脖子上的那道刀痕,现在虽说已经好了,但疤痕犹在,--每当他摸起此处,心惊肉跳之情是在所难免!

时年已五十八岁的雍正近日常常独坐养心殿发呆,时不时就回忆起自己的那些年轻时的结拜兄弟,心里想着:“朕现在可真是成了名副其实的孤家寡人了,--不说那亲弟弟胤禵被自己禁锢在了保定……那位可怜的再生兄弟--及那两位可能知道实情的姐姐……就说那些结拜的其余十一个兄弟,现在也是一个也没有来往,全不把我这个皇帝放在眼里了;--特别是那个为朕能够蹬上帝位出过大力的许智勇三哥,朕本来就要准备给他一个内阁大臣的位置,留在自己身边为自己出谋划策的,现也远走他乡,且还没有了音信。--他们都是怕自己的脾气大,都惧怕自己一时上了气就要杀人,故而不敢与自己为伍啊!”想到此,雍正的眼前即浮现出了不久前被自己下旨杀掉的阿其那和塞思黑及一大群的妻子,他即感到不寒而泣,心里自语着:“孤人已是开恩了,--若不然,两家几十口人都要死!谁让这些个不知天高地厚的老东西参与什么宫变呢!”他想到自己下旨杀了太多的人,连他自己也想不起下旨杀了多少人了,--也就想到哪天去天坛祭一下祀,来缓解其负罪的感觉。--想到此,即对侍候在侧的李公公言道:“快去备轿……朕今日要去天坛拜祭祖先。”他的语气中显得很是平静。

李公公感到好生奇怪,道:“皇上,今年不是都已经去天坛祭过祖先了吗?这……”他在说话的当口看到皇上的脸色不太对头,也就立即住了口。

书家语:此也就正应了中国人的一句俗语,叫做是:说话看脸色,听话听声音矣。

言归正传。

“叫你去你就去。朕今天想去那儿再祭祖先。”雍正压住火气道。

“奴才该死、奴才该死!”李公公立时就跪着自掌了几个咀吧。

“好了。--快去准备吧。朕这次不要太多的人,只要有几个大内就行了。朕这次要微服前往。”雍正只想到天坛让自己的心灵放松一下,也就言道。

“好的。奴才马上办好。”说着话,李公公也就速速退了出去。

须臾,轿已备好。

雍正交代下人们要全部着百姓衣服,自己现也由宫女们伺候着将百姓衣服换好,问上前来请旨的李公公道:“和上书房打好招呼了吗?”

李公公忙言道:“回皇上,奴才按惯例已经和上书房打好招呼了。”

雍正满意地点点头,道:“办得好。办事就应这样办,要把一应细节想细做好,只有如此,才能不出差错。”说着话也就步出了养心殿,后上了轿子--出了宫门,向那天坛而去。

且说这皇宫离天坛的距离虽说不是很远,但要靠这两条腿走去,而且是抬着轿子,没有两个时辰还是到不了。雍正从皇宫走时大约是上午的十时许,而快到天坛时已尽正午了,--他坐在轿子里被抬着有些颠簸,肚子也就饿得快了些,即对旁边随行的李公公道:“咱们找个地方吃饭吧。朕现在很想吃点民间的伙食。”

李公公听言后即小声问道;“皇上想吃点什么,--奴才我去办。”

雍正即掀开窗帘看着街道两旁的铺子,道:“天津的狗不理包子不错,咱们就吃这狗不理包子吧。”他时下好似是没有了皇帝的架子,声音也是随和状言语道。

“皇上难道没有吃过这狗不理包子?”李公公见皇帝似在开玩笑样,,话也随便了许多。

“还真是不瞒你李公公说,这狗不理包子朕还真是没吃过!”雍正出了宫,心情自然也好了许多,言道。

一行人将轿子停在了狗不理包子店门前。雍正看着这张招牌,忽然想起那和尚大哥最是喜食这包子,且是各种包子都喜欢的那一种,也就勾起了他的一些想法,思忖:“该不会就在这儿碰到那和尚大哥吧?”--如此想着,他也就会心地一笑,转念一想,心道:“天底下如此之大,怎么就会这么巧在此碰上呢?”想到此,自己先就摇了摇头,先就顾自笑了。

雍正现在是身着百姓便装,在一张靠门的长条方桌上落了坐,即等着上包子吃饭。

“这位客官,--这儿的苞子分大份和小份,不知您是用哪一种?”堂馆上前问雍正道。

“我们每人都来一个大份。”雍正边打量着店内陈设边道。

“好哩,每人一大份狗不理包子。”堂馆拉着长腔喊道。

书家言:且说这雍正听到这“狗不理”几个字,--心里就不由得咯噔一下!--狗不理?--自己现在是一国之君的皇上!--成了狗不理?

乘这功夫,雍正看这店面时,只见其店内的摆设和其店面有着相似之处,--即感觉四个字:大气、排场矣。

不一会儿,一笼小笼包子和两盘肉菜即端了上来,--另外还加一个醋碟。

“怎么,还有两盘菜?”雍正不解地问道。

“大份有,而小份则没有。”李公公言道。

雍正现在还真是饿了,张口就吃了一个满口苞,边嚼边点着头,等将苞子咽下肚,这才开口道:“嗯--。--好吃、好吃!这满口的,还带着汤汁……比起在宫中来真是又香又好吃!”说着话又用筷子夹起了一个苞子。

正此时,雍正就见从门口处走过一个人,看背影有些熟悉,但又不敢肯定是谁。--这样一闪的功夫,雍正忽然就想起了一个人:“和尚!”--这样想着他也就丢下手中的苞子,小声喊着:“不好!--是和尚!”说着话,也就追出了门口。

其他几个大内听到皇上惊呼,一个个也就跟着跑出了门外,--看时,却是没了目标。

雍正回至店内,问身着白帽白衣的店家小二道:“刚才那个人是从哪儿冒出来的?”

店家小二看这主顾来头不小,即慌忙回答道:“店里还有一个小间,--他刚才是在内里用饭的。”

“可知是一个和尚。”雍正道。

“他头上围着一条围巾,身上也是穿的平常人的衣服,--小的没有看出来。”店小二答道。

雍正经此一激,就感到脖子的伤口在隐隐作痛,而想到这和尚的一身武功,早就没了吃苞子的心情,道:“回宫。”

李公公显然还不是很了解皇上的意思,现也就问道:“皇上,现在天坛已是近在眼前,何不了个心愿再回头呢?”

“朕感到有种不祥之兆头!--立即回转。”雍正神色略显惊慌地言道。

李公公立时也就明白了现在的处境,立即就让轿夫们抬着皇上往回赶;他又让大内们保持着高度警觉,以防有问题发生。

此时,一队出殡的队伍从路中间路过:有吹奏各种乐器的、有抬花圈的、有高高地抛纸钱者、有高举纸马纸人的,最前面的还有抬着棺材的,场面可谓有些宏大。

“这民间的出殡还是有些规模哩。”雍正对旁边的李公公言道。

“皇上,--老百姓特别看重这红白喜事,所以无论有钱没钱,都要大办一下。”李公公尽自己所能,躬身回答道。

“言之有理。这的确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雍正言道。

正在此时,雍正就见在纷纷飘舞着的纸钱中,有把亮亮的东西正向自己射来!――说时迟那时快,在此紧要关头他用上了自己的芥子功:在一瞬间将腰间极细软剑击向对方,--将射己之物击落于空中!

此时,早有大内们也凭直觉在扑向那射向皇上之物,并从空中将其接住!――看时,方知是一张折成剑状的硬纸!

且说这众位大内高手们立即就扑向那有异物飞出的人群……但那一干人等却是作鸟兽散,立时就隐没在了人群之中!

“快拿来让朕看看!”雍正说着话,即将一大内侍卫递过来的纸打开来,――看时,却使其大惊失色,道:“快快回宫!快快回宫!”

下人们不便多问,也就快步地抬轿向宫内赶去。

且说那雍正回宫后几天来食不甘味、夜不能寝:他的眼前总是出现他的那条“拉不拉多”频临死亡时的景象……

书家语:说起来,那条犬被那还年轻时的胤禛养了没有多少日子--满算起来,也就几个月的光景,竟然就不吃不喝--自然也是一声不吭!--如此,将个好心的胤禛心疼得不行……为此,还专门让那太医给看了看……

“主子……这狗怕是得了狗瘟的毛病了……”那些老头太医们虽说说不太清楚,--但他们一致认为这种毛病怕是有传染给人的可能性……

“那就让他安乐死吧……”雍禛听从了太医老头们的建议……那条名字叫“拉不拉多”的狗虽说是和这胤禛建立了一种很深的感情,--在那几个月的时间里,那狗只要一听到胤禛的声音,就会主动摇着尾巴上前--胤禛也会牵上它去到皇宫的大街和小巷里走一转……胤禛是看着太医给它吃了药--看着它无痛苦地死去的……

话说,时为雍正十三年的八月,--现时的雍正在当上了皇帝的这些年里,已将先前的那野地宅院改扩建成了这圆明圆……而且,这里也分为外庭和内庭……其办公的宫殿--上书:“正大光明”几个字……

书家语:也可能是这雍正感到这“正大光明”几个字能够给自己增添一些底气……他在一年中的很大一部分时间里,都是呆在这儿渡过的……特别是夏秋之季……反而,那位康熙帝早年就为他在避署山庄修建的一座花圆,他在成为皇帝后是将那地儿渐忘了的……

且说,这心神不宁的雍正很自然地就小住到了这圆明园中……办公和起居紧相挨,--也算方便……

“皇上,该吃药了。”园中,一位白胡子老者在向正在这光明宫中批阅折子的雍正帝请安……

书家言:这位老头名曰张太虚,--时年八十有余,是一位道家人……其在宫中专事炼丹之类,--而且,那丹炉就建在这圆明园的东南一隅--名叫秀清村的地方……

此时,雍正帝的案头上已经是批阅了高高一大摞的奏折……张太虚见皇帝没有应,--小心地偷眼视时……见其有气虚之状……

话说,这张太虚的眼睛中露出了一丝旁人不易觉察的狞笑色……就在这众目之下,--那门口的大内护卫、这旁边的太监和宫女……在他的眼中已是无物……就见他,嘴里说着些--这丹丸要用温水送服之类的话,--将药丸由锦盒中取出……

“皇上……”他亲自侍候着……旁边就是那端着温水杯的宫女……

雍正头也没抬……那目光还是始终在盯着那折子上的字--不肯离开……

“……哦,--张道士的丹药朕信得过……”雍正这时,才抬起头望了望这位面容光洁的老头,--接过宫女递来的水和老头的丹药,一饮而尽……

书家有言:这位张太虚在早些年曾经给这雍正帝用丹药治好过一些小病,故而,他也就对于这些道士们深信不疑了……

时是八月的二十二日……那张太虚在看着这雍正帝喝下药丸后,就急急地告退而去……

“朕要回寝宫中休息了……”雍正忽然感到有些犯困……夜,其七窃流血……

…………

话说这满朝文武太医皆无良策……到次日之时,雍正暴死于这圆明园内庭的大宫门内寝宫之中矣!

笔者言:说这人生的开始和结束及那人生的平等,--这个世界,对于有些人来说是开始,而对于有些人来说则是结束。

不是吗?

就在我辈写这篇文章的这一时刻……

而在人的一生中,则是始终都会有一个“平等与不平等”的魔咒在你的耳旁回响着(这也是这世上的革命和民主浪潮发生的根本原因之所在!)!

人生刚生到这个世上时是有着极大的不平等(比如有些人在娘的肚子里就注定了是王子之类……),--而随着岁月的流淌,--似乎人生越来越平等了!

因为,

那死亡的脚步声对于任何人来说是越来越近!

一直到那死亡之时,--任何人终于都平等了……

但,这又是人生的极大的不公平:你辛苦了一辈子,终于可以吃不愁穿不愁时……上天一下就把你“收”走了!--谈何公平?

且说,雍正帝刚刚在这大白天的正午在寝宫中闭气,那各路文武百官及太后宫女们也都在场,--李公公是皇帝生前最亲近的奴才,现也就担当起了翻看其身上遗物的重责。

李公公先给雍正遗体磕了个头,口中称:“皇上,--奴才大不儆了!--请皇上愿谅奴才。”说着话,也就起身在雍正的遗体上翻找着纸张之类的东西,--当他翻到其袖口上时,从内里拿出了一张折叠成剑状的硬纸和一封封好了的信。

众人的眼光都在盯着李公公的手上之物,且其整个过程都是在众目睽睽之下完成的,故而绝对是假不了的。现在,李公公将手上之物完好地双手交到了上书房大臣张廷玉的手中,自己也就如释重负般地站在了一旁,--不自觉地,脸上豆大的汗珠已经落了下来!

张廷玉在众人的注视之下先打开了剑状的纸,看时,见上面写着:“你多行不义,--连你祖宗的东陵也不曾去过……还经常以私恨杀人!!!一个月后,你必死无疑!!!”

这种文字显然已是解了皇上的死因!--张廷玉是一位何等的精灵之人,--知道这种言论对于皇上肯定是有失颜面之事,故而他将此纸张交给了在侧的皇子弘历。

弘历生就一文弱书生样,但却显得老成持重。他看了看纸上之物,即将其原样折好,拿在了手中。

现在大家最关心的莫过于张廷玉手上的信封了,因为这将是皇帝的遗诏,决定下一任皇帝的人选之天下第一大事!

书家言:实际上,这皇帝之位早就有了定夺,因为这雍正只有四个儿子,其他三个儿子一个是死,另外一个则被削爵,还有一个则只图享受,对于当皇帝也不是很感兴趣,--现在也就只有一个弘历啦。但皇位在没宣布之前还是有个变数在里边,且这也关系到所有在场之人的将来地位和前途,故而,还是让在场的所有人等在忐忑中伸颈以待!--书家又语:又有说法,--说是这雍正帝吸取了前朝由于过早地将皇太子暴露于众多的皇子间教训,将那诏书书写有一式两份,--分别藏于己身和那乾清宫的匾牌之上……

言归正传。

张廷玉用颤抖的手将信封打开,又将内中的桑皮黄纸抽出,先看了一眼,后咳嗽了一声,清了清干涩的嗓子,拉长了声音,念道:“皇四子弘历立为皇太子。”--可能是雍正吸取了先皇立诏时的漏洞,为防别人更改诏书,还用满文也写了同样的话。张廷玉是满臣,自然对满文精通之极,故又念了一遍满文诏书内容。

此时,人群中开始有了一点私语声,--远处两个身着素衣宫服的不知名的宫女也在说着悄悄话……

一个道:“这弘历可真够幸运的,--他才兄弟四个,又加其他几个兄弟都不争气,雍正早就将他的道路给扫平了,只是轻轻松松来当这个皇帝就是了,--真是好福气哩!”

另外一个也是有满肚子的话要说,言道:“感情!哪象那先帝爷,有三十二个孩子,活到现在的也有二十四个,要想争个皇帝当当,可说是比登天还要难哩!……更何况,那位皇十四子胤禵还是他的同母弟弟哩……”说着话时,言语中竟差点儿给笑出声来。

先前那位似乎还有话要说,即又悄声言:“你可知道……后来,这位雍正在当上皇帝后,--就连这‘胤’字也不让他使用了,--而改作了‘允’字哩!”

“才不是呢!--这‘允’字,一般的老百姓,是不能够--写或是叫那‘胤’字的,而只能够叫或写作‘允’字……不过,只有那位允祥,--在其死后,是被这雍正下旨,又将那‘允祥’的‘允’字,改回为‘雍’字了的……”这后一位宫女似乎要懂得的多些,又言:“……听说,--这雍正的生母另有其人……和那位十四皇子根本就不是一母所生……是那位年羹尧--年大人……先那位先帝爷康熙--鸠占了鹊巢--所以才会发生这样的事的……”

“是真得假得?……怪不得那年大将军履次平定叛乱有奇功,--到头来却落得个……”先前宫女言。

书家语:这里所说的年大将军平定叛乱,是指平定青海的罗卜藏丹津叛乱和西藏及郭罗克之乱……而,这“年大将军”的走麦城,则是在其第二次由西宁进京之时的所为……比如他安心于--都统范时捷、总督李维钧的跪迎;比如他进京时竟然骑马飞扬--黄的马缰、紫的马骝……在此一笔带过……不过,至于说民间传言所说--他“鸠占鹊巢”一说,拟不能当真……但其死在狱中、家破人亡却是一个现实的事实,也不能不让我们这些后人们浮想联篇……

……不过,那乾隆坐上宝坐的第一件事,就是将那张太虚和道士等逐出宫去……???

“……只是听说嘛……还听说,那--避署山庄附近的一个叫弥南村的小村庄……在那乌贵人生产后不久,--全村的人都不知所踪了……也是听说,是被官府动员--全部迁移到了那……沂蒙山东海边上的深山里去了……至于那当时乌氏生孩子时侍候她的宫女和接生婆等,--就连她的两个亲哥亲弟……也是不明不白就没了踪迹呢!”后一位宫女似乎知道得更多更详细……

“照此说来……我倒是听说一个关于--在那沂蒙山,有一位女娃刚一生下来,身上就带着一块黄金的故事……不知那位女孩后来怎么样了……还听说,这雍正帝在那家中和他的亲生父母生活过一段时间哩……”那前一位稍矮且稍胖的宫女说着--也似在自言自语着……

“……听说?--如果照你就样说,--那……这弘历的出身就更有意思了……嘻嘻,--这江山弃不是完全落入了汉人之手……”瘦高宫女此时更是喜形于色,--似是发现了新大陆……

矮胖宫女叹息一声,道:“是呵,--也不知当初康熙帝是昨个想得……如若不然,--就是他有意为之了……”

…………

正是:顺其自然登皇位,投机钻营一切湮。

同类推荐
  • 重芜锋

    重芜锋

    他是皇子,也是凡人;他被放逐,他被膜拜。如果生命是一场漫长的旅行,欢笑悲伤,都是故事。
  • 中国近代历史大事详解:军阀风云卷(1913-1920)

    中国近代历史大事详解:军阀风云卷(1913-1920)

    《中国近代历史大事详解:军阀风云卷(1913-1920)》本书分为江西民政长事件、宋教仁被刺案、第一届国会召开等部分。
  • 谋划世界的100次会议(上)(破解人类文明之谜)

    谋划世界的100次会议(上)(破解人类文明之谜)

    一场会议,一场交谈,总是在不经意间便为世界谋划出另一种面貌。《谋划世界的100次会议》虽只是舌尖上的战争,但依旧是一场你死我活的追逐。
  • 三国之我是皇太子

    三国之我是皇太子

    正值汉末大乱,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他穿越成为汉献帝的皇太子刘冯。面对强大无比的逆贼曹操,刘冯誓要屠贼,以正皇太子之名。逆行向上,我命由我不由天。
  • 大风缥缈录

    大风缥缈录

    乱世的影子划过大地,他因为随身一枚铜扣而卷入了皇城与九卿府之间的斗争,越来越多的人物登场,他们都是这个帝国中举足轻重的人物,同时越来越多的秘闻也逐一揭开。江南三十八城、西陲子午岭、西南属国以及偏偏在极北之地的京都,他身上究竟背负着怎样的命运,究竟是谁在背后操纵着这一切,只有他自己一个人去全力追寻,而一路上遇到的高官、名将、太子、帝王,都将被悬挂于命运之轮渐渐远去。
热门推荐
  • 恋是百合花

    恋是百合花

    据说每个死去的人类都会化成天上的食变星(双星)守护者着同一个星座——英仙座一个冬天,她与他的相遇从那刻起,英仙座的惨剧开始了
  • 如果这是宋史2

    如果这是宋史2

    本书讲述太宗、真宗父子一一朝。兄终弟及,赵光义成了帝国的统治者。他没有太祖的高超武艺和军中资历,却一样做得风生水起、有模有样:对外武力征服北汉,谋略灭亡吴越,并多次打败契丹;对内开科取士,确立文官政治,定下了帝国的基调……
  • 极品姐控:废材奋斗史

    极品姐控:废材奋斗史

    左子夜有个喜欢穿碎布衣的寒酸表姐,大家都叫她野种,这让左子夜感觉特别丢脸!三年前表姐被混子欺负,懦弱的他却无动于衷,选择了逃跑......
  • 残刃定乾坤

    残刃定乾坤

    无尽大陆,百族林立。苍茫大地,烽烟四起。混乱之中,人中之龙,天之骄子,诸族传奇,盖世强者,天道化身,诸神群魔,…皆踏着尸山血海,在强者之路上,奋勇前行,舍生忘死的追寻着那永生大道。妖族大圣问苍天,威霸九重天!佛道圣祖菩提子,强力镇九幽!道门至尊太始天,仙剑动乾坤!魔道帝君释黄泉,战威无可敌!人族圣君萧天祖,冥戟破苍穹!…少年承天命,自天穹域而出,锋芒毕露的闯入危险至极却又精彩纷呈的浩瀚世界。由此,爱恨情仇,满腔抱负,勾心斗角,众生大义…波澜壮阔般的交织呈现。乾坤动乱,弱肉强食。群雄交锋,谁主沉浮?
  • 绝世神医废材五小姐

    绝世神医废材五小姐

    ~~嘿嘿!澜琪第一次写书,写的不好请见谅!~~她,一个绝世神医,活死人,没有她救不了的,只有她不想救的,却在一次意外中死亡。穿越到了一个神奇的世界,有斗气,有魔法,而她却是一个废物,不能修炼魔法和斗气。重生的她在经过了无数磨难后统一大陆,成为无数人敬仰的人,在期间她也收获了很多,友情、爱情……而亲情,或许……
  • 甜蜜出击(为你的舞台)

    甜蜜出击(为你的舞台)

    夏曲因为车祸从此离开心爱的舞蹈,五年后,凭着全球优秀青年设计师的头衔回国,在机场遇见了青梅竹马的暧昧对象彭肃,一个红遍全国的拳击手。在一次采访中彭肃透露自己有喜欢了多年的女生,现在正奋起直追,这个话题在微博上掀起了轩然大波,往后的生活中,他们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敬请期待。
  • 网游之融合升级系统

    网游之融合升级系统

    没有什么,不是一个合成能解决的了,如果有那就两个。
  • 人生转角遇见你

    人生转角遇见你

    司七妍与杨逸南的甜蜜故事(别听我瞎说,主要看内容,谢谢!),作者是07学生党,有些时候可能会停更,请体谅!谢谢!
  • 终极美女系统

    终极美女系统

    这是一个男人为了推人而奋斗的故事。这是一个男人为了装灯而踩人的故事。这个男人,装载了世界上所有男人只敢想想的梦想,像个男人一样的活着。这是个神一样的故事……(求揍,求杀,求宰,求赏!)
  • 神光史诗之空城祭

    神光史诗之空城祭

    昔恨缠绵断残秋,再凝眸,未能望穿永久。梦婉悲歌话眠愁,莫回首,怎忍魂散空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