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401100000025

第25章 人间佛教的蓝图 下(2)

其实,不管信仰任何宗教,最重要的是要开发自性,所谓“自依止,法依止,不余依止。”(《大智度论》)能够拥有正见信仰的人,不仅在心灵上有所归依,精神上有所寄托,同时还能广结善缘,结识许多同道好友。尤其南传的藏经说:“有信仰的家庭,生活就有诚实,就有真理,就能坚固,就能有布施的四种道德。”有了这四种道德,则可“现在与未来,无忧无怖”。一个人如果能对生死无有忧怖,就是对佛法已有正信,如《金刚经》说:“若人能一念生净信者,是人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总之,宗教信仰可以激发勇气与力量去面对未来,可以使我们有宽宏的心量去包容人间的不平,进而拓展出截然不同的命运。尤其佛教的中道缘起、因果业报、生死涅槃等教义,可以帮助我们解答人生的迷惑,开发人人本具的真如佛性。所以,信仰佛教,要从求佛、信佛、拜佛,进而学佛、行佛、作佛;唯有自己作佛,才是信仰的最高层次。

十三、生命观(生死之道)

人生在世,一期的生命只有短短数十寒暑,有生必然就会有死,生死,这是人人都免不了的问题。

生和死如影随形,生了要死,死了再生;生生死死,死死生生,生死不已。到底“生从何处来,死归何处去?”对于这个问题,一般人并不了解。根据佛教的“十二因缘”说:有情众生由于累劫的“无明”烦恼,造作各种“行”为,因此产生业“识”。随着阿赖耶识在母体子宫里渐渐孕育成生命体,是为“名色”;名是生命体的精神部分,色则指物质部分。数月之后,生命体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成熟,称为“六入”;胎儿脱离母体后渐渐开始接“触”外境,并对外界的苦乐感“受”产生“爱”与不爱,进而有了执“取”所爱的行动,结果由于身、口、意行为的造作,又种下了后“有”的生命体,有了“生”终将难免“老死”,“死”又是另一期生命的开始。所以佛教说:生命的流转,是无始无终的“生死轮回”。

信仰佛教,并非就没有了生死问题,只是要人勘破生死!生死是再自然不过的事,即使是佛陀,也要“有缘佛出世,无缘佛入灭;来为众生来,去为众生去!”

经典上将死亡分成四大种类:寿尽而死、福尽而死、意外而死、自如而死。死亡不是消灭,也不是长眠,更不是灰飞烟灭,无知无觉,而是走出这扇门进入另一扇门,从这个环境转换到另一个环境。经由死亡的通道,人可以提升到更光明的精神世界里去,因此佛经里对于死亡的观念,有很多积极性的譬喻,例如:

(一)死如出狱

《大智度论》说:“苦厄犹如地狱。”众苦聚集的身体如同牢狱,死亡好像从牢狱中释放出来,不再受种种束缚,得到了自由一样。

(二)死如再生

死亡是另一种开始,不是结束,如《思益梵天所问经》说:“譬如从麻出油,从酪出酥。”

(三)死如毕业

《般泥洹经》说:“展转相教,解诸童蒙,使学成就。”生的时候如同在学校念书,死时就是毕业了,要按照生前的业识成绩和表现,领取自己的毕业证书和成绩单去受生转世,面对另一个天地。

(四)死如搬家

有生无不死,死亡只不过是从身体这个破旧腐朽的屋子搬出来,回到心灵高深广远的家。如同《出曜经》说的“鹿归于野,鸟归虚空,义归分别,真人归灭”。

(五)死如换衣

死亡就像脱掉穿旧穿破了的衣服,再换上另外一件新衣裳一样。《楞严经》云:“虚空生汝心内,犹如片云点太清。”一世红尘,种种阅历,都是浮云过眼,说来也只不过一件衣服而已。

(六)死如新陈代谢

我们人身体上的组织,每天都需要新陈代谢,旧的细胞死去,新的细胞才能长出来。如《增壹阿含经》说:“代谢变易,不停不解。”生死也像细胞的新陈代谢一样,旧去新来,使生命更加珍贵。

此外,佛教称死亡为“往生”,既是往生,就如同出外旅游,或是搬家乔迁,如此死亡不也是可喜的事吗?所以,死亡只是一个阶段的转换,是一个生命托附另一个身体的开始。因此,死亡不足惧,面对死亡,要顺其自然,要处之泰然!

然而人之所以惧死,是认为生可见,死是灭,所以灭之可悲也!其实,人之生命如杯水,茶杯打破了不可复原,水流到桌上、地下,可以用抹布擦拭,重新装回茶杯里;茶杯虽然不能复原,但生命之水却一滴也不会少。

佛教的“涅槃寂静”形容得好:不生不死,不生不灭;真正的生命是超越无常,超越无我的。例如海水波涛汹涌,海面上的泡沫究竟是海水,还是波浪?从觉悟的观点来看,有风起浪,无风平静,动乱最终还是归于寂静。正如前述,一杯水,茶杯打坏了不能恢复,但是水依然存在;又好比燃烧的木材,薪薪相传,流转不息,所以生命本身不会死。

“生命不死”,就是因为有“业”的关系。业,是身口意的行为,有善业、恶业、无记业。“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只要是身口意所造作的善恶业等,都会像电脑一样,在业的仓库里储存起来;“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宗镜录》),等到善恶业的因缘成熟了,一切还得自作自受,这是因果业报不变的定律。

现在的科学家说生命的密码就是“基因”!其实,生命的密码——基因的另一个名词——业力,早在二千五百年前,佛陀已经召告世人了。“业力”,实在是佛陀一个伟大的发现。人,从过去的生命延续到今生,从今生的生命可以延续到来世,主要就是“业力”像一条绳索,它把生生世世的“分段生死”都联系在一起,既不会散失,也不会缺少一点点。业力决定人生的去处,所谓“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做者是”。所以,“行善不造恶”就是基因改造。

众生的生死决定于业力,解脱的圣者则依愿力成就生命。生死循环,本来就是自然的道理,如宗泐禅师说:“人之生灭,如海一沤,沤生沤灭,复归于水。”道楷禅师示寂时更说得好:“吾年七十六,世缘今已足,生不爱天堂,死不怕地狱,撒手横身三界外,腾腾任运何拘束?”禅者生死,有先祭而灭,有坐立而亡,有入水唱歌而去,有上山掘地自埋等等,无比洒脱。

佛门里有许多临命终时自知时至,身无病苦的真人实事,说明掌握生死,不足为奇,吾人真正要超越的是念头的生死。禅宗说:“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吾人的意识刹那生灭变化,如《大乘流转诸有经》说:“前识灭时名之为死,后识支起号之为生。”我们每一时刻其实都在面对生死。意识的生死,念念生灭,如同瀑流,唯有“无念”,才能截断生死洪流;若能体证缘起性空,则能“犹如木人看花鸟,何妨万物假围绕”,达到生死一如,不生不死的境地。故而经典又云:“前识灭时无有去处,后识支起无所从来。”

生命不是出生以后才有,也不是死了就算结束。如果人的生命这么简单,生死就不值得畏惧了。道元禅师说:“断念生死者,佛家一大事之因缘也!”他又说:“若生死中有佛,便能无生死。若知生死即涅槃之理,便能无可厌生死,亦能无可愿涅槃,自是超脱生死。故唯探究一大事之因缘也。”如果我们能够认清这个道理,断惑证真,觉悟生死同于涅槃的道理,就不会让生死迷惑我们,而能安住于超越生死的藩篱,如此,纵死又有何惧呢?

死亡不足畏惧,死亡以后就像移民一样,你到了另外的国家,只要你有生存的资本,只要你有功德法财,你换一个国土,又何必害怕不能生活呢?所以死亡并不可怕,死亡之后到哪里去才是最要紧的。

佛教非常正视生死问题,佛教其实就是一门生死学,例如观世音菩萨“救苦救难”,就是解决生的问题;阿弥陀佛“接引往生”,就是解决死的问题。学佛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了生脱死,如何把握今生,不再受生死轮回,向来是佛门修行的课题。

一般人活着的时候,只知道吃喝玩乐,只知道争名逐利,像行尸走肉般了无意义,不知道为自己的生命寻求方向,安排归宿,只知昏昏庸庸的得过且过,一旦大限来到,什么都是一场空了。所以,要先懂得如何生,才能懂得如何死。佛法教我们要认识生死,就是要我们改变过去因忌讳生死而避开不谈的消极心理,进而透过佛法的修持,以正确的态度面对生死,处理生死,乃至解脱生死,如此才能真正拥有幸福的人生。

十四、知识观(进修之道)

读书,能增加知识;读书,能开启智慧。读书,尤其能提升心性、健全人格、改变气质,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不读书的人,言语乏味,俗不可耐。一个没有读书的人,跟一个饱读诗书的人在一起,同样有父母,同样穿衣吃饭,可是他们的品德、气质就是不一样,所以自古圣贤都是鼓励每一个人要多读书。佛教是个智信的宗教,旨在开启众生的智慧,以解决众生的烦恼、痛苦。所以佛教尤其提倡“书香生活”,鼓励佛弟子要阅藏读经、听经闻法,如《父子合集经》说:“众会若闻佛所说,心生净信决定解;勤修妙行趣菩提,超出轮回生死海。”《楞严经》也说:“从闻思修,入三摩地。”所以佛教每一部经典莫不以“如是我闻”开头;甚至开经偈更说:“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乃至《金刚经》的“受持四句偈的功德,胜过三千大千世界的财物布施”,以及《华严经》的“诸供养中,法供养最”,都是是提倡书香生活。

佛教重视般若慧解,中国古代的丛林寺院,就是供给十方衲子参访修道的学校,所谓“饱参诸方丛林客,不知此中有悟无?”即使到了近代,清末民初诸老,创设僧伽学校、师范学堂,太虚大师更设立了许多佛学院,尤以今日台湾,儿童有星期学校、儿童夏令营;青年有青年会、大专社团;信徒有信徒共修会、信徒讲习会;专业的有各级佛学院、佛学研究所。乃至佛光山对一般社会教育,从幼儿园、小学、初高中到大学所办的学校,都受到百万信众的护持,这一切都说明今日佛教徒已经觉醒到教育与知识的重要。

其实,佛教本来就是佛陀的教育,佛教的寺院就是修学办道的修练所,因此古时有“选佛场”之称。寺院也等于是学校,佛教重视文字般若的传播,《法华经》的“十法行”,提倡书写、演说、披读、印经的利益。教的《阿弥陀经》说,极乐世界的众生,每天二六时中莫不念佛、念法、念僧;时时刻刻、心心念念都在佛法、道念、利众上;佛教的《华严经入法界品》中,叙述善财童子一心勤求佛法,遍访五十三位善知识的艰辛过程,此与今日的游学参访如出一辙,实为今日青年树立了读书求学的典范。

明朝的袁了凡先生说:“一时劝人以口,百世劝人以书,功德悉皆无量,为善最乐。五戒可保人身,十善可升天界,因果决定不昧,读书有益。”佛教自古即重视文字般若,几乎每间寺院都有藏经楼,古德不但日诵万言、手书贝叶经,甚至手刻石经,元代的法珍比丘尼更是断臂印经等。乃至玄奘大师西天取经、昙无羯东土弘法,他们求法弘法,他们为法忘躯,若无读书精神,何能如此?若无书香生活,如何留下三藏十二部经?

此外,唐朝沩山灵佑禅师说:“出言须涉于典章,谈说乃傍于稽古,形仪挺特,意气高闲远。”蕅益大师说:“不调饮食,则病患必生;不阅三藏,则智眼必昧。”明朝袾宏大师主张:“人处世各有所好,亦各随所好以度日而终老,但清浊不同耳。至浊者好财,其次好色,其次好饮。稍清,则或好古玩,或好琴棋,或好山水,或好吟咏。又进之,则好读书。开卷有益,诸好之中,读书为胜矣!然此犹世间法。又进之,则好读内典。又进之,则好净其心。好至于净其心,而世出世间之好最胜矣!渐入佳境,如食蔗喻。”此中都可看出古德勤奋好学、埋首藏经的精神。

由于自古以来,出家人莫不博览经籍,因此大都为知识分子,故与士大夫交游频密。例如苏东坡与佛印禅师、白居易与鸟窠禅师、欧阳修与明教禅师、袁了凡与云谷会禅师等;即连反佛的韩愈都与大颠禅师亲近、问道。甚至过去中国的村夫村妇,虽不会背四书五经,却能背诵《大悲咒》、《金刚经》、《阿弥陀经》等,可见佛教提倡读书,深入人心。

《心地观经》说:“亲近善友为第一,听闻正法为第二,如理思量为第三,如法修行为第四。”《缁门警训》更说:“不修学无以成,不折我无以学,不择师无以法,不习诵无以记。”佛教重视知识的传授、智慧的开发,但是佛教教育跟一般社会教育不同,在社会接受教育是为了一技之长,以便将来谋生之用;或者是为了取得一张文凭,找一份好工作。而佛教的教育却包含了慈心悲愿,为了自利利他而肩负重责大任。

佛教教育大致上分寺务行政和义理研究两种,尤其重视生活教育与思想教育。所谓生活教育,就是行住坐卧、待人处事、威仪等各方面的训练。所谓思想教育,则先要具备四不坏信:一、对三宝要有信心,二、对常住要有忠心,三、对众生要有慈心,四、对持戒要有肯定。

此外,在学习的过程中,要自动自发,自我学习。尤其佛教与一般哲学不同,佛教不只讲知识、讲理论、讲道德,更重视实践,重视修行。所谓“解行并重”,也就是不仅对佛法的知识义理要深思理解,尤其要将佛法运用到生活中,因此修行非口号、形式,而是修行在生活中,例如用慈悲的语言应人,用慈悲的眼光待人,用慈悲的面孔对人,用慈悲的手助人,用慈悲的心祝福人等等,生活中有佛法才叫有修行。

《楞严经》说:“虽有多闻,若不修行,与不闻等;如人说食,终不能饱。”学佛修行,不一定只有局限在寺院里,佛教尤其重视生活中的修行,能够在日常生活里实践佛法,就是修行。因此,佛教徒的一日行,从早晨起床到夜晚养息,乃至日常的待人接物,语默动止,都要效法佛菩萨,以慈悲为本,方便为门,如理生活,如法做人处事。

此外,可依个人的时间安排定课,持之以恒。如果家中环境许可,可设一佛堂,每日晨起,于佛菩萨圣像前献花供水、上香礼拜,或诵经一卷,或静坐五分钟;夜晚临睡前,可于佛前礼佛静心,或读诵《佛光祈愿文》,反省自己的功过。每周可参加一次或二次的道场共修,藉由宗教的禅悦法喜,洗涤自己的贪嗔烦恼,开发内心的圣财。每日三餐进食前,合掌称念四供养、佛光四句偈或五观想,亦可培养感恩与慈悲的宗教情操。

总之,修行并非闭门自修,只求自了;修行应该亲近寺院道场,参访善知识,以求法要,同时还要发心护法,并且弘法,这才是人间佛教的知识观所主张的进修之道。

十五、育乐观(正命之道)

人的生活,不光只是工作,也不能光是修行;生活正如植物的生长,需要空气、水分、温度等因缘的调节。因此,一个人每天的生活作息,不能只是硬邦邦的行住坐卧、衣食住行;三餐温饱之外,在精神生活方面还需要有娱乐活动来调节。就如一个修行的人,需要对自我有教育性的娱乐。

例如,参禅的人,在坐禅之后也要利用跑香、经行来调节身心;念佛的人,念佛之外,也要绕佛、拜愿,这都是身心的娱乐。佛门每周有一天放香的时间,甚至每日三餐,晚餐时间不必像早餐、午餐一样的披搭袈裟,高唱供养咒,这一餐称为“放参”。

平时一些修行者,有的人喜欢到处行脚云游、旅行参访、朝山览胜;有的人向往大自然,独居冥思、静坐观想。甚至《观无量寿经》的十六观,观日出日落、观山观水、观树观景、观佛观光明等,也都是寓修行于娱乐之中。

乃至极乐净土,不管是一早的“各以衣械,盛众妙华,供养他方十万亿佛”;或是平时徜徉在七重行树、七重栏楯、八功德水之中,随着鸟声念佛、念法、念僧等,都是舒畅身心的乐事。

同类推荐
  • 现代礼仪修养教程

    现代礼仪修养教程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讲究礼仪的国度,礼仪在我国社会政治文化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早在先秦时代,我们的先人就建立了一套完备的礼仪。周公的“制礼作乐”、孔子哀叹“礼崩乐坏”,都说明了这一事实。
  • 男孩女孩青春期教育系列-掌握挫折应对的方法

    男孩女孩青春期教育系列-掌握挫折应对的方法

    青春的花季娇艳芬芳,绚丽多彩,它是人生中的黄金季节,孕育着真善美、激情和希望。青春,令走向它的人向往,令经历过它的人留恋,令正在拥有它的人自豪。然而,青春毕竟也是一种生活,有其独有的酸甜苦辣。有时,在一双双天真纯净、不谙世事的眸子里,你会捕捉到忧虑、困惑甚或苦涩的阴影,那是少男少女们对于青春生活中的琐碎、波折、困境或者灾难深深浅浅的感悟。在这些感悟中,有些是实实在在的,有些是杞人忧天的,有些是未雨绸缪的。
  • 这么说你就被灭了

    这么说你就被灭了

    《这么说你就被灭了》这不是一本万用灵丹,更不是职场百科全书。这是一本有关于职场真话的书,在这里,与所有想褪去“幼稚”外衣的读者共勉。换下职业生涯中“幼儿“的开裆裤,一起成长成熟。作者刘同根据10年工作亲身所遇实例,精心归纳总结并整理出职场细节百分百攻略。这不是一本帮你指点大方向的道理书,而是帮你寻找出职场中的“小细节”对症下药的职场“实用工具书”。书中运用了大量网络新汇词语,使之更具有时代感语并贴近生活,文中言语诙谐、幽默,形式方便,不像是枯燥无味教学课本,不会有老师给你头头是道的传授理论,本书更像是一位老友在跟讲述自己所经历的小坎坷,小经验。本书版式新颖,书中用微博观众及粉丝的提问互动形式来吸引你的眼球。
  • 求知文库-物理学的领路人

    求知文库-物理学的领路人

    我们进入中学学习,从圆周率(π)值中首先会接触到“阿基米德”的名字。以后,在学习物理,接触到“浮力”时,又学习了“阿基米德定律”,而且还有“阿基米德杠杆”、“阿基米德螺旋”等等。
  • 服从:优秀员工必备的职业精神

    服从:优秀员工必备的职业精神

    本书主要讲述了如何培养员工的服从意识和敬业精神,如何做一名让员工绝对服从的领导。
热门推荐
  • 不得不放手

    不得不放手

    人生总有选多选择,适当的时候要学会放手。有一颗善良体贴的心远比有漂亮的外表更重要,美貌只能维持一时,内在美才能让你走的更远,更坦然......
  • 辛晚

    辛晚

    这是一本写一个女孩成长史的书,先你们喜欢
  • 天符大师

    天符大师

    异界修炼者青云,鬼使神差附身到吊丝猥琐男赵天启身上,面对同居的大美女公务员,娇美的女教师,还有傲娇的白富美学生,突然惊呼,美女啊,求你别爱我成吗?都市黑恶势力,求求你们,别惹我成吗?不是天启哥胆小,是你们太弱,一不小心,就是连根拔起。武者门派,求求你们,别不分时候装逼,变成傻逼了,天启哥可不想你们掉眼泪。总而言之一句话,为了安稳的生活,远离天启哥。(这是热爱《天符大师》书友们自己的书,它的未来在哪里,答案在每个书友手中)
  • 苏醒之血族公主

    苏醒之血族公主

    十年前,黑暗中血花四溅,是谁躲在墙角哭泣十年后,‘求求你,别杀我’又一次血花四溅这次的她,却只是勾唇一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邪帝绝宠:腹黑公主倾国倾城

    邪帝绝宠:腹黑公主倾国倾城

    她是天界帝女,生来仙胎无需历练。他是凡界王爷,生来残缺百炼成魔。原来天差地别的两个人,谱写一段倾城绝恋,当一件件事接踵而来,他们才恍然大悟,原来不是偶然,一切早已命中注定!
  • 97岁医学博士的健康智慧

    97岁医学博士的健康智慧

    该书分为六个部分。书中分别介绍了“冷湿布摩擦法”、“健康饮水疗法”、“食疗法”等多种健身方法。
  • 怨尊

    怨尊

    人为情死,事与愿违,怨念成魔,我欲斗仙。
  • 绝世武神:至尊小农女

    绝世武神:至尊小农女

    简介:这是一个以修道为尊的世界,修士在凡人眼里就如同神一般的存在,那是他们可望不可及的。她是21世纪的武神间谍,一个不可多得的文武齐全的天才。一场意外让她来到了这个异世!而导致这场意外发生的罪魁祸首却是她最信任和最爱的两个人,从没想过自己会有那么一天毁在他手上。被男友与最信任的姐妹背叛意外重生,变成了痴傻农家女小七,被极品无良亲戚排挤,被逼卖身冲喜,被推至河中,再次睁眼痴傻不在,取而代之的是满眼的清冷,她声音清冷,结丹很了不起?元婴很牛掰?化神又算什么?惹恼了本小姐,让你们求生不能,生不如死!遇神杀神、遇魔屠魔,普天之下为我至尊!且看小农女如何大逆袭遇上妖孽男……
  • EVE编年史

    EVE编年史

    本书是太空战争游戏EVE(星战前夜)2006年6月至今的发展历史~精彩程度不亚于一部史诗级战争大片~如想知道更多细节~请进游戏体验~在此感谢(狂飙断金)对卡砌战役之前的整理~-------------------------原来的幻剑书盟文章将不会再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