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327000000030

第30章 不执著的智慧(5)

我们来分析这个公案。公案本来是不可以分析的,我们要好好参才可以,一旦分析一道破,其实这个公案就破掉了,但是可以用透过这么一种方式来启发。你看,灵默禅师来的时候他先问石头希迁禅师,这一问其实他就怎样?他就掌握了个主动权。无论你怎么用语言来回答都是错的。所以禅门、宗门底下是“开口即错,动念即乖。”你想想石头希迁那样的大德当然他不会掉到这个陷阱里面去,所以他就默然不言,其实也在启发他。但是灵默没有得到开启,所以就走了,“机缘不契”。而石头希迁就马上反客为主,转过来了。你走到门口马上叫你一句,那你一回头,其实怎么样?你就被他舌头所转了,你就没有随处作主,所以趁机马上就启发你。

禅的禅机、机锋,间不容发,你根器好,马上就悟入了,你差一点点就错过去了。禅师马上就启发他:“从生到死只是这个,你回头转脑做什么呢?”所以希望大家能够随处作主,一切逆境都不能够障碍我们。所谓“境缘无好丑,好丑起于心。”一切的环境,一切的缘分,不要去分别它,不要说人家障碍我,不要说这个环境不好。其实要怪只是怪我们这颗心还在迷,没有开悟。

第二点就是超越两难的智慧

有一些时候我们要面对的问题,你怎么回答都是两难,怎么说都是两难,你怎么超越过去呢?我们也可以通过一些禅的公案来开启内在的智慧。

金朝的时候,我们知道南宋在南方,北方的政权就是金,金是少数民族的政权。金朝的金世宗原来不信佛,他有一次去到圆通善禅师的寺院,来到大雄宝殿,他就站在蒲团前面,问禅师:“禅师,你看我是拜佛呢?还是不拜?”为什么?因为他是皇帝,是天下之主,那你要是说拜,他说我不信佛,我凭什么要拜;你要说不拜,其他的禅师肯定会骂这个圆通善禅师,你作为出家人,你叫人家不拜佛什么意思?这就陷在两难境地。

圆通善禅师怎么答?“礼则互敬互重,不礼则各自称尊。”你要拜就是什么?佛佛相见;你要不拜,佛是法王,你是人王,各自称尊。金世宗就非常开心,很赞叹圆通善禅师的智慧,他对禅师特别有信心,也因此而信佛,也因此而护持三宝。

所以我们要有智慧,才能够在当下利益众生,尤其是有一些本身地位很高,我慢心也很重的众生,要有非常圆融的智慧来跳出这两难的境地。而其实怎么样?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我们能够真正地开启内在的智慧,我们就知道怎么样?终日念佛礼佛,无非佛佛相见。万佛如来不曾灭度,一切众生性自涅槃,这样来超越两难境地。

我再说一个赵州禅师的例子好了。赵州禅师被尊称为赵州古佛,是大彻大悟的圣者。有一次,有一位禅师到赵州禅师这边来参禅,他一见赵州禅师马上就问:“二龙争珠,哪一条龙得?”就是说有一颗摩尼宝珠,两条龙都来抢这颗摩尼宝珠,哪一条龙会得到这颗摩尼宝珠呢?赵州禅师马上就答回了,你如果去思量去考虑肯定就错掉了,这不是你用过去记忆的知识的积累,不是用你过去看到很多禅书,然后你把它答出来,这样不对的,这就是知识,就不是智慧了。

赵州禅师马上就说:“老僧只负责看。”马上就跳出来了,意思也就是说那位禅师他来问的话,都是一个语言陷阱,非此即彼,他说两个龙争一颗珠,哪一条龙得到这颗珠呢?你怎么说都不对,你应该跳出这个语言的陷阱。赵州禅师回答就非常有智慧了“老僧只负责看。”你本来是挖了一个陷阱,但是他根本就超越了,跳过去了这个语言的陷阱。

所以要超越这两难的处境,要有不执著的智慧。如果你选择,你认为是非此即彼,非黑即白,这样你总是会被卡住的。我们生命之中,我们生活之中是不是经常有很多事情被卡住呢?我不晓得怎么办,我现在这样做不对,那样做也不对,其实你要开启内在的智慧,要超越这两难的境地。

第三点就是要能够打破二元对立,打破成见

要有这样直观或者现观的智慧,所以“现观”两个字很重要,或者说直观很重要。你看弥勒菩萨所造的论,他开示修行的方法,由凡夫到成佛,他的论典叫什么名字呢?叫《现观庄严论》。我们要有现观的智慧,以现在的心来观现在的人、事、物,才能够契入真心。但是我们都总是用过去的心来看现在的事物,所以就错了。

打个比方,眼前这个菊花,我们看到了吗?他就说我看到了,但是你真的看到了吗?没有看到。我们只是认识了这一盆菊花,并没有真正地看到这盆菊花,为什么?(用心听哦!)因为我们看到任何事物的时候,总是有二元对立,总是用过去累积的知识来解读现在的事物。我原来学了植物学的知识,我就调动出来,给它一个判断,说这是个菊花,它是红色、那是粉红色、那是红黄色等等。但是其实这有什么害处?

花是活的,我也是活的。但是我如果用大脑思惟来认识这个花,给它做个结论说这是个菊花,那其实我就把这个花看成死的了,看成静止的了,而实际上这个花是每一秒、每一刹那它都在呼吸,都是活的。活的花,我用活的灵性智慧去看它,那么怎么样?一切法都是因缘所生法,因缘和合就有一法生;因缘散灭,这个法就灭掉了,如来说一切法都是因缘所生法。“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为假名,亦是中道义。”所以,当我眼根在接触到这个花的时候,我如果用现观的智慧,不要用过去心,不要用过去累积的知识来分析它,来解读它,就会生起智慧,为什么?因为马上就有新的因缘重组,我的眼根接触到这个花就是新的因缘重组,就产生新的生命,什么生命呢?灵性智慧生命就现起了。

所以六祖惠能大师见师父的时候说:“师父,弟子内心常生智慧。”就这样生起智慧来。但是我们不是,我们总是用过去的知识来解读现在的事物,这样隔阂就产生了,距离就产生了。而且还把外在的事物看成一个静止的了,看成静止的而不知道它是活的,外在的事物它是刹那刹那在生灭、在变化的,就把它看死了,看成静止的了。看成静止的就对它起了执著心,起了执著心就喜欢占有,那么烦恼就起来了,都是因为逢缘对境这一刹那,你的心迷掉了。

所以要有现观的智慧,要超越成见,要打破一切局限。什么是成见呢?我们过去累积的知识,这是成见。很多人都知道,我们如果不顺利,会障碍我们修行,但是其实,很多人都不知道,过去的成功更加容易绑死我们。很多人都是死在过去成功的经验里面,他认为他原来做成功了,他现在遇到新的问题还是用过去成功的经验来套、来用,然后就死了。

中国有一个贤人,是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时代的贤人叫墨子(墨翟),他创建墨家学派。墨子有一句很透彻的话:“人寡不死其所长。”什么意思?意思是世间的人很少有人不死在他的长处里面。会打猎的人总是在山上死掉了;会游泳的人总是在江河里面死掉了。为什么?他认为自己很熟练,很有经验,就不会出问题的。但是往往他的长处,他如果执著,他就会死在那个地方,因为他执著,因为他抱有成见。我们也是如此,如果没有真正开悟,不懂得运用灵性智慧的生命,我们也是会死在所学的佛法知识里面。

大家都知道《六祖坛经》里面那个法达禅师对不对?“经诵三千部,曹溪一句亡。”法达禅师读了三千部《妙法莲华经》,但是怎么样?他只学到了佛法的相,没有学到真正的佛法,所以他认为自己很有功德了,对他的修行生起了执著,其实这是什么?这就不是智慧了,这是知识了。你就是把“三藏十二部”倒背如流又怎么样?不过是一个会走路的书架而已。知识的累积并不导致开悟,开悟就在当下。如果你希望累积很多知识来导致开悟,那就好像画地为牢一样可笑,好像刻舟求剑一样可笑。船已经开走了,你画一条线有什么用,对不对?

很多人都是如此,只是抓住佛法的相,没有学到真正的佛法,认为这样修就会开悟,这样修就会成就,不是的,所以学上二十年、三十年还是会垂头丧气,越来越没有力量。为什么?因为把佛法只是作为知识来累积,没有开启真正的智慧。

所以一定要知道,自己有长处,不要执著、不要骄傲,看起来好像自己有不足的地方也不要气馁,为什么?因为我们自性功德圆满具足,一切神通、智慧、三昧、辩才、福德都具足。我们看六祖惠能大师开悟的时候说什么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本自具足”很重要,你真正信得过吗?真正信得过当下即是。由此要知道,我们要用现观,就是永远新鲜的、永远在不断地观察的这个活的智慧,而不是死的知识。你也不要抓住那些开悟的禅师们的公案,然后你把它记下来,认为你就能够开悟了,不是这样的,那只是启发我们的一个方便善巧。

宋朝时候的大慧宗杲禅师,他倡导参话头,就是参中国开悟的祖师们教导众生的那一千七百则公案。一千七百则公案其实都是善巧方便,让我们打破成见,不要死在成见里面,这样才是真正地产生开启不执著的智慧。

宋朝时候,有一位白云守端禅师,他就作了一首诗偈来启发我们,说:“为爱寻光纸上钻,不能透处几多难。忽然撞著来时路,始知平生被眼瞒。”什么意思呢?

他是用苍蝇透窗来打比方,以前的房子的窗户是没有玻璃的,用白纸把它蒙起来,若白纸上面有个小洞,这个苍蝇钻进来了,钻进来以后怎么样?这个苍蝇的长处是什么?苍蝇的眼睛最厉害,是360度的复眼。我们人怎么样,看前面看不到后面,看左边看不到右边,是不是?而这个苍蝇360度哪里都看得到,但是它就死在这个长处里面,苍蝇执著于自己这个眼睛的长处,能够看到360度,能够全方位看得到,所以它就只相信自己的眼睛,死在眼睛里面。门大开着它不知道从门出去,它只是循着这个光在窗户纸上撞来撞去,就撞不出去。“忽然撞著来时路”,偶然有个机会撞到它钻进来的那个洞,就出去了。“始知平生被眼瞒”,知道原来我这辈子都被自己的眼睛欺骗了。所以要用内心的智慧,不要有成见,不要执著于自己的特长,这样来开启内在的智慧。

第四点就是希望我们要能够超越凡夫的大脑思惟,要运用圣者的灵性生命思惟

有什么差异?凡夫用大脑来思惟,修行人用什么思惟?修行人用什么来觉照?他用灵性生命思惟,用真心来现观,来直观。

那么,凡夫众生用大脑思惟特点是什么?就是运用记忆和解读。我们总是活在二元对立里面,总是调动过去累积的知识来解读,解读现在遇到的事物,这就是二元对立,你用过去心来看现在的事物就产生差距了。所以运用记忆和解读是不能真正地看到事物的,你只是认识这个事物,没有真正地看到这个事物,因为这个事物的真实相是什么?它是活的。而你认识它、你解读它,就把它看成死的了,所以误区就产生了,执著就产生了。

打个最简单的比方,在座这一排都是男士,你看到你太太有个什么行为,你认为你了解她,你真的了解她吗?不了解。你真的知道她是什么心、什么心态、什么想法产生的这个行为吗?不了解。为什么?因为你总是用过去对她的印象,过去她有些什么行为,你记下来了,你大脑里面储存了,然后你调动过去对她的印象来解读她现在的行为,但是她现在的行为是由她现在的心决定的,所以她现在的心决定现在的行为,而你用过去心来看她现在的行为,当然矛盾就产生了,隔阂就产生了。

佛陀说:能够真正地如实知自心就是大智慧,能够真正进入到别人的心就是大慈悲。但是凡夫众生用大脑思惟是不可能真正进入到别人的心,唯有修行人,他用现观,就能够心心相印,能够感应道交,所以要用灵性生命思惟,要用心,用真心而不要用知识,不要单纯地用知识,不要死在知识里面,要扫除一切的执著,要从过去已知的知识之中解脱出来,但是我们很难做到。

“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我们每一天学习很多知识,但是并不是不可以学习,要学习,为什么?我们要因指而见月。但是你不可以对它生执著,知识并不能障碍你,知识其实是启发我们的,但是你对知识的执著,它就障碍你了,所以我讲的题目叫《不执著的智慧》,一切不执著,这是修行的入处,这是真正学佛的入处。

还有一个是什么?还有一个就是要练习我们内在不被念头捆住。九法界众生以心体不能离念,你要想不起念头不可能的,你就是勉强压到你不起任何念头了,那个“犹是法尘分别影事”,还是你的意识造出来的一个假空,并不是真空,并不是真空妙有,并不是真正的空性智慧,而是你的意识造出来的一个假空。我们的意识是很有力量的,它也是很狡猾的,你不是老是说空吗?它就造一个假空来骗你,只要你用知识的话,你都不能真正地契入。

我们修行不要害怕,不要害怕自己起念头,只要不执著就好了,要练习从自己的念头之中解脱出来,谁能够障碍我们?谁能够局限我们?自己的念头局限自己。要练习从自己的念头之中解脱出来,不要被自己的念头困住,而不是去试图消除它,那样是很笨的办法。你希望大声念佛、大声念经,希望妄念不要起来,把它压下去、把它消除,这不是最好的方法,你只要不被它捆住就好了,不要去尝试消除它,你尝试消除它,那个念头还是意识心、还是凡夫的妄心,那你修行就错了,犹如缘木求鱼,转求转远。所以修行的方法不能错,因地不能错。

同类推荐
  • 20几岁要懂点自我管理

    20几岁要懂点自我管理

    本书共分为四章,内容包括:优秀,从自我管理开始让时间的价值倍增客户管理新论与上司的相处之道等。
  • 成就人一生的社交好习惯

    成就人一生的社交好习惯

    《人生智慧课:成就人一生的社交好习惯》为那些渴望成功的读者提供了具体而实用的社交习惯,养成方法与实用技巧,如做个有礼貌的人,积极与人沟通,学会宽容,真诚的赞美,当个好听众,积极去讨论,学会说“不”,勇敢地承认错误,要有幽默感等良好习惯。
  • 小故事大道理·冬

    小故事大道理·冬

    本书是一本寓言神话故事集,通过几百个经典的古今中外寓言神话故事告诉人们做人、做事的道理,给人以启迪,发人深省。
  • 创造自己:一位父亲写给儿子的116封信②

    创造自己:一位父亲写给儿子的116封信②

    二十年多前,作家刘墉以一封封亲切的亲笔信,写给刚考上纽约史岱文高中的儿子刘轩,信中针对儿子每日生活所遭遇的事件加以发挥及引导,寄理于情的字字句句间,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关爱、教诲与期许。跨越二十年的成长,穿越二十年的对话,父情子心相互辉映,育子经典历久弥新……这是影响千万人的励志家书,这是激励千万人的人生参考。
  • 看开

    看开

    中国的得,是通过失的方式才可以得到;西方的得,总是通过更直接的方式。当我们找寻幸福的时候,佛学告诉我们别失去就是幸福,减法及时幸福;当我们找寻幸福的时候,西方成功学总是在给人吃兴奋剂,换着法儿的让我们利用加法,不停的累积。哪个更好?有利有弊。不过目前更适合我的是前者。因为我已经告别了“羊皮卷”的年代。
热门推荐
  • 超世纪传奇

    超世纪传奇

    生活在自责与痛苦中的沈笑在经历了重重磨难之后,终于可以手刃自己的仇人,本来以为自己接下来的一生就要在整个华国通缉中度过,却没有想到再一次逃亡之中,进入了一个奇迹的世界,在充满奇迹的世界中,沈笑与一同进入这个奇迹世界的伙伴经历的一场场惨烈的厮杀。奇迹世界与现实世界的连接,引发了一场场可以让华国甚至整个世界的转变,在大转变来临之前,沈笑能够做到的也只是一步步走下去。
  • 修仙之最强弃妇

    修仙之最强弃妇

    重生,修仙,美才女变身毒娘子。庶女,弃妇,笼中雀化作云天凤。不求有心郎,不为贤良妇。举头不羡榜中名,笑看英才竞折腰。——看鱼幼薇仙路逍遥,美男环绕,还有呆夫追着跑~~~~~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行止向晚

    行止向晚

    穿越后各种替原主背锅就算了,居然还失了身,即便如此未婚夫还是愿意抗下”奸夫“之名迎娶,却不料被恶名昭著的肖王爷以一句”我与她早有私情“抢婚。可喜的是白星晚非常满意恶人肖王爷,百般撩拨之下依然没逃过被休的命运。某王爷却在休妻后偷偷潜入前妻房间盗走自己亲手写的休书,被质疑后一本正紧的以”左丰,本王何时写过休写?"抵赖,此时左丰汗颜,”王爷,咱能要点脸吗?“
  • 仙神至殇

    仙神至殇

    踏血逆修,只为渺渺亲情;界界飞升,却不忘浓浓痴情。少年独步天下,却是为亲情所悲,为友情而怒,为爱情而狂。天地大道,为其动容,牛鬼蛇神,为其让道。艰难修真,到底所为何因,又有何果。。?
  • 雪飘红

    雪飘红

    晓雪和绽红是一对好闺蜜,一起生活,上学,打工,睡觉,很平静的生活。在一个普通的学校日,一个新同学,彻底打破了她们的平静生活——白天,夜晚,两个截然不同的life,那个不一样的世界,又隐藏着什么样的秘密,而晓雪绽红的身世,又带给她们怎样的历险……
  • 六道传说之爱神

    六道传说之爱神

    道,是怎么形成的。宇宙是怎么形成的。凌天带你一起了解一下宇宙以前的事情。
  • 青春—盛开的枯萎

    青春—盛开的枯萎

    青春看着简简单单的两个字却包含了许多人曾经的不舍。一丝伴随着月光漫过脸庞的风将我从睡梦中唤醒时,我清晰的察觉我是笑着的。那些明媚的时光依旧滑落在忧伤的岁月边缘,时常伴随着我在夜晚沉沉睡去又在夜半轻轻醒来。月光水一样流入窗台泄过床沿铺在地上,这样静谧美好的月夜,你是否在香甜的睡着,还是如我所知也坐在有着月光的窗前发呆。你的眼眸是否还是那样干净,嘴角的微笑是否还是那样清澈。孤枕难以入眠,索性坐起来点燃一支烟,似乎应该放一点音乐,贝多芬的月光,理查德曼的星空也不错。这样的月光里点燃一支烟用来回忆你所有的美丽和忧郁。哦,那一年,我们17岁。——叶念安
  • 怪诞人间X

    怪诞人间X

    “听着,这件事虽然听起来像是在扯淡,但是它确确实实发生了。我,吴三,《怪诞2》追杀榜第一的玩家,在躲避三个顶级公会联合npc官府的追杀中,在现实生活中突然猝死,嘿,别偷着笑,我看见你了。这跟我作死犯贱没有任何关系。认真听,下面才是重点。这个时候现实世界的时间暂停了,有个听起来特别牛批的声音在说什么:‘时间暂停500年,以《怪诞2》为模板,世界改造开始!’嘿,我没开玩笑!等等,那个声音的主人似乎注意到我了,我感觉到有人在看我,怎么办?现在我好像变成了游戏漏洞,一个有自主意识的低级幽魂,完了,它真的来了,它要清除我这个漏洞,我得赶紧足……”这是个高位存在于500年时停中清算某个漏洞的故事。“哈哈,我跑出来了,还想弄死我?想的美!来啊,你接着来啊!”好吧,这是某个作死小能手犯贱的故事。【温馨提示:本故事纯属扯淡,未成年人切勿模仿。如有雷同,文抄实锤。若能博君会心一笑,不胜荣幸。】
  • 缘音,这首曲为你而作

    缘音,这首曲为你而作

    叶缘音出生在音乐世家里,她从懂事起,一直接触着音乐,她希望自己能成为钢琴家。可好景不长,她的父亲出了意外去世了,她和母亲只能相依为命。虽然如此,但她仍然没放弃自己的梦想,她会完成自己的梦想吗?
  • 回到远古当博士

    回到远古当博士

    一个整天沉迷于手机网络的后世的普通人穿越到了尧舜禹的上古社会,他必须用普通人的力量去解决问题,去化解危难,带领华夏一族走向辉煌。书中的各种发明创造之所以描述的很详细,就是基于一点,真实。主角真真正正的用自己普通人的智慧和力量去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的,是切实可行的,相信读过此书的读者们,就算某一天要到野外生存,也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