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311100000015

第15章 名人读书方法(2)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年的努力,张溥终于成为有影响的文学家,写出了《五人墓碑记》等名作,并编辑了《汉魏六朝三百名家集》等有价值的书籍。

当然,我们今天介绍张溥的“七录”法,并不是要青少年朋友机械地去学习、模仿。在科学文化高度发展的当今世界,知识不断更新,信息不断膨胀,单凭“七录”能“录”得了多少呢?但是,我们从张溥的“七录”法中却能够得到一点启示:天资差,不足畏,天道酬勤;堡垒坚,亦不足畏,专而攻之,必能攻而破之。

顾炎武——万里行路法

清初,在鲁、冀、辽、晋的交通要道上,出现了一个行为有些奇怪的人。他五十出头的光景,衣着简朴,带着两匹马和一头骡子。自己骑在一匹马上,另一匹马和骡子则驮着沉重的大筐,筐子里满满当当装的全是书。

马在平坦的道路上走着,这个人坐在马背上半闭着眼睛,咿咿呀呀地背诵起来了。背着背着,忽然有一处“卡壳”了,他便立即勒住缰绳,翻身下马,拿出书本将背不出的地方反复温习几遍。直到书背熟了,再继续策马赶路。

每行至一处关隘要塞,他便去找几位老兵或退伍的小卒,仔细询问有关地理、历史等情况。如老兵们说的有些与书上记载的不相符,他便亲自到实地考察,一处一处地核对清楚,然后写下笔记。途中若是遇到好书和珍贵文物,他就买下来;若别人不卖,他就全文抄录或是借来读完了再走。

这位游学先生姓顾,名炎武,是明末清初着名的爱国志士,也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学问家和思想家。

他曾在文章中写道:“自少至老,手不舍书。出门,则以一骡两马,捆书自随,过边塞亭障,呼老兵谐道边酒垆,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证,必无所疑而后已。马上无事,辄据鞍默诵诸经注疏……”这里描述的就是他自己游学读书的情形。

顾炎武这种“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读书法,有许多好处:(1)通过实地考察,能够纠正书本上不少错误的记载;(2)能够将书本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学以致用;(3)能够学到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四、能够发现许多原来不曾读过的新书、好书。

如本文开头所说的,顾炎武五十多岁以后开始的这次大规模的游学活动,到达了山东、山西、河北、辽宁、陕西、甘肃等地,察看名关要塞,游历名胜古迹,跋涉名山大川,往来行程两三万里,所读新书又达一万余卷。

由于顾炎武书本知识和社会知识都非常渊博,所以对天文、历法、数学、地理、历史、军事和治国之道等都有深刻的研究,一生着书几十部,卷帙浩繁,在我国学术史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郑板桥——精当法

清代着名画家、“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艺术上造诣高深,他的画、诗、书被人誉为“三绝”。郑板桥在读书方面也颇有见地。他说:“读书要求精求当,当则粗皆精,不当则精皆粗。”他还说:“读书求精不求多,非不多也,唯精乃能运矣,徒多徒烂耳。”

郑板桥的“精当”之说,就是要求读书要注意选择,不能捡到篮里都是菜,抓到什么就读什么,随便瞎读一气。不加选择地读书,不仅浪费时间,浪费精力,于学业无补,而且还可能受一些坏书的腐蚀,于身心有害。

选择书籍要求“当”,这“当”的标准要根据各人的实际情况来定。我们现在的“当”与郑板桥那个时代的“当”肯定不同,就是我们每个人所需要的“当”也大有迥异。一般来说,我们现在要从两个方面来选择适当的书:一是要考虑思想内容是否健康,对品德修养、陶冶情操有无益处;二是要考虑对自己的科学文化学习有没有帮助。

郑板桥一旦选定了他认为“当”的书,就潜心精读。他读书是很勤奋的,“舟中、马上、被底,或当食忘匕筯,或对客不听其语,并自忘其所语,皆记书默诵也。”简直到了入迷的程度。

郑板桥还写过一首读书诗:“读书破万卷,胸中无适主,便如暴富儿,颇为用钱苦。”这里所说的“适主”,是指自己的主张、主意,也就是说读书要坚持独立思考,不能人云亦云,做书本的奴隶。如果没有这一条,即使选到了再适当的书,再刻苦地精读,也是不能收到好的效果的。

梅文鼎——四不怕法

许多人都说,我国是文明古国,也是历史上的科技强国,四大发明就是很有力的证明,只是到了明清以后就衰败了,科学技术落后了。

落后是事实,但就是在落后的年代,也还有争气的科学家出现。清代的着名数学家梅文鼎就是一位。梅文鼎出生在安徽省宣城县,自幼跟父亲和老师学习天文和数学,后来成了17世纪世界上最有成就的数学家之一,与英国的牛顿、日本的关孝和齐名。梅文鼎是怎样获得成功的呢?

有人总结过他的读书方法,认为他读书有四个特点,现转引如下:

一是不怕难。遇到难懂的地方,他从不绕开,越难越去钻研。他常常为了弄懂一个难点,忘了吃和睡。

二是不怕烦。他所读的数学书,大都是流传很久的、残破不全的本子,读起来往往前文不接后语,很麻烦。梅文鼎总是耐心地设法抄写,凑成完整的本子。有时这本书与那本书文字有不同,即使只是一字之差,他也总要把它考订得清清楚楚。

三是不怕苦。他读书很勤奋,有一个叫刘辉祖的人曾经和梅文鼎住在一起,他对梅文鼎的学习情况最了解,他说:“每天夜里鼓楼上已经打四更了,梅文鼎还在灯下读书。天刚蒙蒙亮,他又起床读书了。”

四是不怕丢面子。梅文鼎遇到自己实在解决不了的难题,就记在本子上。出门时,他就带上这个本子,只要遇到懂数学的人,就虚心请教,哪怕是年轻的学生,他也不耻下问。

梅文鼎的“四不怕”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和效法的。

叶奕绳——约取实得法

“约取”而“实得”的读书方法,这是明末清初文学家叶奕绳的一个小小的创造。

清代人张尔岐在《蒿庵闲话》中是这样记载的:叶奕绳生性迟钝,记忆力极差,读起书来往往如过眼烟云,前读后忘。不过,他并没有因为自己的天资较差而沉沦,而是奋发苦读,并想出了个“笨鸟先飞”的土办法。

每读一本书,凡是自己喜欢的篇章、段落或是格言、警句,就用纸把它抄录下来,认真诵读十余遍,然后一张一张地贴在墙上,每日多则抄上十余段,少则六七段。每当做事累了,需要休息片刻的时候,他就在房间里来回踱步,边走边读墙上的那些纸片,每天要读三五次,直至读得滚瓜烂熟,一字不遗为止。等到四壁都贴满了,就将过去所贴的取下,收藏起来,再把当日新抄的贴上去,填补空白。就这样,随取随补,从不间断,一年下来,起码可以积累三千多段精彩的文字。数年之后,肚子里的“墨水”就很可观了。由于有了丰富的积累,写起文章来便“下笔如有神”。后来,叶奕绳竟成了一名学识渊博、文采横溢、擅长戏曲的着名文学家。

他在总结自己的读书经验时,深有感触地说:“不如予之约取而实得也。”

意思是读起书来,与其浮光掠影,一无所获,还不如像我这样每天记一点,看起来似乎取之不多,但是日积月累,到时候实际收获却不少哩!

张尔岐对叶奕绳的“约取实得”读书法推崇备至,并且联系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他说,我年轻时虽然听说过叶奕绳的这种读书方法,却没有照着做,待到年迈力衰,再回忆过去所读的东西,已一个字都记不起来了,以致下笔做文时感到很窘迫,真是后悔莫及。他还说,我之所以将叶奕绳的“约取实得”法记入《蒿庵闲话》,目的就是为了使“此法不没人间”,使它一直流传下去,让后世那些“少年有志者”得以借鉴。

梁启超——注意法

梁启超是我国近代的大学问家,写过《读书法》、《治国学杂话》等文章,专门论述读书方法和治学方法的问题。

他说:“昔人常说,好打灯谜的人,无论看什么书,看见的都是灯谜材料,会做诗词的人,无论打开什么书,看见的都是文学句子。可见注意哪一项,哪一项便自然会浮凸出来。这种工作,起初做时是很难,往后就很容易了。最初的方法,顶好是指定几个范围,或者作一篇文章,然后看书时,有关系的就注意,没关系的就放过。过些日子,另换题目,把注意力换到新的方面。照这样做得几日,就做熟了。熟了以后,不必十分用心,随手翻开,应该注意之点立刻就浮凸出来。读一遍,专提一个注意点;读第二遍,另换一个注意点。这是最原始的方法,其实也是最好的方法。几遍之后,就可以同时有几个注意点,而且毫不吃力。”

梁启超所提倡的“注意”读书法,对我们是很有启发的。我们常常会有这样的感觉:书报读了不少,可是闭起眼睛一想,脑子里竟然“空空如也”,收获不大,有时甚至是一无所获。读书的时间用去了,精力也耗费了,却没有什么收益,这实在是不合算的事情。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细细分析一下,原来是读书时脑子里缺少一根“弦”儿。也就是说脑子里没有带什么问题,没有明确的目的,所以书读完了就如同过眼烟云,留不下什么印象。

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梁启超所说的“注意”二字。读书时,你注意哪一项,哪一项便会自然地跳跃出来,映入你的眼帘,钻进你的脑子里。

梁启超告诉我们,读书时围绕着一个题目,与此有关系的就注意,没关系的就放过。隔一段时间,再换一个题目,将注意力转移到新的方面来。这样读书就像在海滩上拾贝一样,每次都能拾到几枚自己需要的、漂亮的贝壳。

徐特立——精读法

着名教育家徐特立曾经这样教导青年人:读书要“贵在精”。他还说:“学习的经验是学得少,懂得多,做得好。”这是徐老读书的经验之谈。

“贵在精”,就是说读书时不要光着眼于数量,而要高质量地精读。要抓住书中的精华,也就是要抓住事物的核心和实质。

历史上的一些名人学者也都是很讲究精读的。老子就曾说过“少则得,多则惑”的话,宋代的赵普则更堪称“精读”的典范。此人本来学识较浅,当了宋太祖的宰相之后,才开始用功读书。他手不释卷,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大有成效,他处理政务能力不断提高。太祖死后,赵普又成了宋太宗的宰相。有一次,他对太宗说:“臣有《论语》一部,以半部佐太祖定天下,以半部佐陛下致太平。”

赵普死后,家人打开他的书箱,果然发现只有一部《论语》。于是“半部论语治天下”的佳话便流传至今。

赵普一生是不是仅仅只读了一本只有一万一千余字的《论语》,不得而知,但他的确精读了《论语》这是可以肯定的。精读一部《论语》便可辅佐先帝“定天下”,辅佐后主“致太平”,这话未免过于夸张,但是就读书方法而论,赵普的方法与徐特立“学得少,懂得多,做得好”的方法是一致的。

董必武——阅兵法

1952年年底,67岁高龄的董必武先生做了一项决定:阅读俄文原版的《苏联共产党(布)历史简明教程》。

要读俄文着作,就必须重新开始学习俄语。董老担任着国家的重要职务,工作极为繁忙,况且年纪又大,记忆力也差了,学习外语该有多困难啊!

董老想了个巧妙的办法,他将俄文生词,每五个写在一张卡片上,并风趣地称作一个小队,每十个词称作一个中队,每二十个词称作一个大队,又把每个大队称作一个联队。生词写在卡片正面,中文解释写在背面。随后,像掌握自己的部下那样,先认第一小队,再认第二小队,接着将两个小队合起来认,作为中队检阅;记熟了之后,再认第三、四小队,然后将三、四小队合并作中队检阅,以后再将两个中队合并作大队检阅。用这种“阅兵”法记单词,效果很好。

由于年老记忆力差,一个生词往往花了好大的气力才记住,可是一会儿又忘了,董老就反复地认、记、背。有时因为咳嗽得很厉害,医生让他躺在床上休息,可他仍然坚持读生词标重点,即使在病床上也不间断学习。

十几年后,董老保存下来的外语卡片,上面抄录了一万零五百多个单词,甚至连剧目单、会议签到卡上面也写下了外语单词。功夫不负有心人。由于董老长期艰苦的努力,终于达到了能阅读一般俄文文章的水平。俄文版《苏联共产党(布)历史简明教程》一书,董老读了四遍,抄录了四套生字卡片,共一百零五张,记录单词二千九百二十八个。至于举行了多少次“阅兵”式,那就无法统计了。

谢觉哉——晨思夜读法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谢觉哉是一位学识广博的学者,他对年轻人的读书学习问题十分关心。

一次,他问一位青年同志读书的计划以及准备研究点什么,青年说没有什么计划,常常是东抓一本看看,西抓一本看看。觉得要读的东西很多,自己又处理不好,每天忙忙碌碌,琐琐碎碎,很有些杂乱无章,正为此苦恼呢!

谢觉哉沉吟片刻,说:“你可以试试,晨思夜读,重新学习。”并随手拿起铅笔在一张纸片上写下了“晨思夜读,重新学习”几个字。接着他又解释说:

“为什么要晨思呢?因为晨是一天的开始,也意味着新的开始。在新的一天开始的时候,不要急于做,而在于计,所谓一日之计在于晨,计就是思。孟子说过一句话:‘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之。思什么呢?我们今天的人所思的内容和方法同孟子时代自然不同,但是‘多思’这一点,则是自古以来有成就的人都是重视的。你可以结合工作的特点去思,你觉得自己常常是杂乱无章,那就思如何才能使杂乱无章变为杂乱有章,使工作效率高一些,一天抵两天用,思的目的在于多得。”

“夜读,是根据你工作的特点提出来的,白天忙于工作,没有完整的时间读,就利用晚上,每天晚上抽它一、两个小时攻读一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长期坚持下去,不就有个完整的时间了吗?时间对一个人来说是少的,也是多的,会挤时间,会利用时间的人,可以把少变成多,对他来说,时间就是多的。

相反,给你再多时间,你不去利用,就是少的。思是必要的,但只靠思还不成。

‘思而不学则殆’,危险。‘学而不思则罔’,同样也是无用的。思要读,读促思,读得多,思则广,思越广,读得多就更好。晨思夜读是相辅相成的。”

鲁迅——多翻法

据许广平回忆,鲁迅有一个习惯,就是在工作之余的空隙时间,见缝插针,阅读书报。除开一些重要的外国书和社会科学书是详细阅读之外,普通杂志一般是选几篇或一部分看看,有的刊物拿过来随手翻翻,有的看看目录就算了。对于报纸,也总要花十来分钟过目一下。正如鲁迅自己所说:“书在手头,不管它是什么,总要拿来翻一下,或者看一遍序目,或者读几页内容。”

鲁迅认为这种办法很有益处。他说,譬如我们看一家的陈年账簿,每天写着“豆腐三文,青菜十文,鱼五十文,酱油一文”,就知道先前这几个钱就可买一天的小菜,够一家人吃了;看一本旧历书,上面写着“不宜出行,不宜沐浴,不宜上梁”,就知道先前还有这么多禁忌。

同类推荐
  • 名人还有光环吗

    名人还有光环吗

    本书收入的多是对当今文艺界顶尖人物,以及曾经引领中国文艺风向的老派艺人深度访谈文章,因而文化含量更大,社会关注度更高,可读性更强。
  • 书信礼仪

    书信礼仪

    本书介绍书信的格式、称呼、常用语、贺卡、电子信函、网上冲浪等相关礼仪。
  • 可以没脾气不能没骨气

    可以没脾气不能没骨气

    无论何时,都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脾气,当我们对生活的失败大发脾气的时候,也就失去了自己的沉稳和坚毅,就容易迷失自己。脾气暴躁,会给我们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麻烦,甚至会使我们走向失败。不急不躁、不怨天尤人、不轻易发怒是良好的品质,一个做事光明磊落、生气蓬勃、令人愉悦的人,到处受欢迎。自制力强、冷静沉着的人往往比焦虑万分的人更容易应付各种困难、解决各种矛盾。切记:控制脾气拿出骨气,就会改变命运!
  • 性格决定命运的秘密

    性格决定命运的秘密

    《性格决定命运的秘密》从某种意义上说,性格是一种力量,更是一种资产。只要能扬长避短,选择最适合自己性格特长的发展方向,你就会发现一个崭新的自我。你平日里喜欢强调的是你的优点还是缺点?要生存下去,你靠的是什么?如果整天抓着你的弱点不放,那么你将会越来越弱。如果强调你的优势,你将会越来越自信和成功。发挥性格优势、克服弱点是走向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
  • 激励一生的名人名言

    激励一生的名人名言

    关于人生、理想、事业、家庭、教育、爱情、人际交往、道德修养、伦理、个性、命运、科学、艺术、健康等人类社会生活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经典名言、名句,“句句价值连城”。翻开《激励你一生的名人名言》,你将与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对话,你的人生将因此而改变、升华、圆满和成功!
热门推荐
  • 尘绘山海

    尘绘山海

    传闻神农偏爱种田,黄帝钟意打铁,夸父在逐日之前,又是何许人也?在数不尽的名山大川,有韵味悠长的道教故事,千奇百怪的法宝玉石.......身为一个终日读书写字的平凡少年,偶获一本奇书,巧遇一位奇老。奇老曰:玄景未分入山海,劫开度人始元玄从此,他便开始撰写一段别样的传奇,展现一个不一样《山海经》世界。笑看摩罗外道作品《尘绘山海》,欢迎收藏,新书需要支持与呵护
  • 神魔进化录

    神魔进化录

    只因一块天外石碑,地球生灵疯狂进化!站在金字塔顶端的人类跌落神坛,是动物的食物,是植物的养分,是被万物踩在脚下的蝼蚁!且看机缘巧合下重活一世的陆秋生怎么揭开这背后巨大的黑幕!
  • 无限英雄谱

    无限英雄谱

    质量、能量;空间、时间;基因、信仰,此六者,为万物之六种要素。为争夺天帝之位,众神以宇宙为棋盘,将众生作棋子,布设英雄神殿,选拔文明引导者,以助其募集英雄、发展种族,淬炼基因、升华神格,收集信仰、开创神国,角出天帝、炼化宇宙。欧阳岳,一名普通的网文写手,幸运地成为剑神选中的引导者之一,在主星玄黄上有了一小块领地。为了发展和扩张领地,他需要不断承接一个又一个的系统任务,历练诸多位面空间,收集各种关键资源,获得各种科技、人才、功法、宝物。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从这些位面带回不同类型的英雄,来辅助自己跃升文明等级,乃至征战宇宙,竞逐帝位。当领地发展到一定规模,便可以传播教义,培植信徒,获得神格,传承神位,竞逐天帝,执掌宇宙。
  • 战国之妖时代

    战国之妖时代

    剑与妖术,驱逐与反驱逐,这是一个原始欲望的世界。为了生存,人们偷取妖怪果实,为了强大,人们渴求拜将封侯。当神界的钟声响起,一切终将归于平静。可是,妖怪们盯上了神位,他们捕捉远古魔鸟,炼制陨神兵器,一切都在妖神计划中悄悄进行。人与妖,妖与神,一个新的时代悄然降临。
  • 夜行道路

    夜行道路

    行驶在黑夜的车,能遇见什么,都是个未知。老实说就连我都觉得或许写一章,就会写不下去了,……
  • 天才少女很嚣张

    天才少女很嚣张

    天才的较量?长期试练?人类世界之旅……花痴甲:“蘺大人到底是男是女?”
  • 终不负自己

    终不负自己

    这是一群少年的喜怒哀乐。小城,校园,学生。简简单单的记录,平平淡淡的日子。长大成人的路上,彼此照耀着向前走,有人离开了,有人迷失了,但是啊,我们仍然迈着大步向前走,步伐坚定而整齐。少年就是少年,看春风不喜,夏虫不叹,秋风不悲,冬雪不谈,看满身富贵懒察觉,看不公不允敢面对,只因我们是少年。愿,在故事的最后,终究不负你自己。
  • 妖王狂妃倾天下

    妖王狂妃倾天下

    她是冷艳绝美杀手,享誉国际的“天使媚姬”,爱好寻求刺激,一次埃及盗墓之旅,她魂穿埃及帝国,成了埃及王阿努比斯的女人,传说他残暴嗜血,杀人如魔,更是把女人当玩物。而她却偏要与他抗衡到底,第一次相遇她戏耍了他,遭到了他的深度通缉,再次相遇她成了他的贡品。--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EXO和你在一起的日子

    EXO和你在一起的日子

    一个拥有明星梦的女孩,灿烈的妹妹和EXO成员之间的故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