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311100000014

第14章 名人读书方法(1)

诸葛亮——观大略法

诸葛亮,在世人心目中,那是一位智者的化身。

不过,罗贯中《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是一个文学形象,而且有些地方还将他神化了。陈寿的《三国志》中的诸葛亮,才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

《三国志》上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情: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一起读书,但读书的风格和方法却各有千秋。徐、石、孟三人“务于精熟”,而诸葛亮“独观大略”。

“务于精熟”,就是认真精读,力求理解透彻,并烂熟于心。“独观大略”,就是说诸葛亮的读书方法与其他三人不同,独树一帜;他是从总体上高屋建瓴地把握书本的精神实质,而不被枝蔓问题所纠缠。看得出来,诸葛亮无论是打仗还是读书,都胜人一筹。

怎样具体学习、运用诸葛亮的“观大略”读书法呢?

中年学者王通讯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他认为:掌握观大略读书法,“要紧的有五条:(1)要有一定的哲学修养,善于概括提炼。(2)既要钻进书中,又能站在书上,独立思考。(3)经常注意最先进的知识,站在本学科知识的前沿。(4)弄通最基本的概念、定理、原理,尤其是其中的关键者。(5)精通唯物辩证法”。

陶渊明——不求甚解法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写过一篇《五柳先生传》,文中云:“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意会,便欣然忘食。”这其实是陶老先生托“五柳先生”以自道,描绘自己的读书生活,阐发自己对读书的见解。

对于陶渊明“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历来褒贬不一。不肯苟同者认为陶渊明是提倡粗枝大叶、浅尝辄止的作风,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当然也有赞同陶渊明的方法的,比如:元代人李治就说过:“盖不求甚解者,谓得意妄言,不若老腐儒为章句细碎耳。”李治的意思是,陶渊明“不求甚解”的读书观,可以称得上是至理名言,不像某些迂腐的书呆子那样死抠章句而毫无出息。

陶渊明“不求甚解”的读书法到底可不可取?不必匆忙下结论。我们先来仔细考察一下陶渊明的读书背景,分析一下他的话的原意,问题就会清楚得多了。

陶渊明在回忆自己少年时代读书的情景时说:“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可见他自幼就攻读儒家经典,他所说的好读书,自然是指读经史典籍。读经史书,必须读注,而汉代有的经学家所作的注释,连篇累牍,空虚烦琐,离题万里。如当时有一个小夏侯学派的人,光解释“尧典”两个字,就写了十余万字。这是一种很坏的学风,那些寻章摘句、牵强附会的学究式解释,对读书能有什么益处呢?非但无益,反而有害,会干扰对书的原意的领会、理解。所以,陶渊明提出“不求甚解”的观点,是有针对性的。他认为不必花很多的精力去研究没有价值的注释,而应注意读原着,领会原作的基本内容。

由此看来,如果将一顶“提倡粗枝大叶”的帽子扣在陶老先生头上,就错了。陶渊明的“不求甚解”法虽然是有所专指的,但也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想想看,倘若不论读什么书都去“求甚解”,那你一辈子能读几本书呢?对有的书就可以“不求甚解”,翻翻便过去了;有的书,可暂时“不求甚解”,等到需要“求甚解”的时候,再“求甚解”。

杨大眼——耳读法

耳读法,用耳朵能读书?除非是某些具有特异功能的人。一般正常的人,怎么能用耳朵读书呢?

能!我国古代就有一位。南北朝时期北魏有一员大将叫杨大眼,此人是一位常胜将军,很有威望。《北史》卷三十七中记载了有关他读书的事迹:“大眼虽不学,恒遣人读书面坐听之,悉皆记识。令作露布,皆口授之,而竟不多识字也。”

你看,杨大眼虽识不了多少字,靠坐在那里听别人读书,居然收获不小,不仅记住了许多知识,还能口授布告文字。可见杨大眼的读书方法,还是行之有效的。这种读书方法,主要是依靠用耳朵听别人读书,故称之为“耳读”法。

耳读法虽然产生于古代,但现今仍有实用价值。已故着名学者邓拓就很推崇杨大眼的耳读法。他说,耳读法很适用于年老而不能看书的人,也很适用于现代的许多大政治家。这些大政治家,往往要在很短的时间内,阅读和处理一大批书报和文件等。他们没有三头六臂,于是对一般的资料和文件,就只好由若干秘书人员分别帮助阅读和处理,而把最重要的字句念一两遍,如此看来,杨大眼的耳读法倒并不是落后的方法。

其实,耳读法不仅仅适用于老年人和政治家,它对于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用。

比如,听收音机里的新闻联播、小说播讲、知识讲座,等等,就等于是用耳朵读书。走路时可以听,坐在公共汽车里也可以听,甚至是在干某些体力活时,也可边干边听,既省时又方便,真可谓一举两得。

录音机是比收音机更现代化的学习工具,我们可以把有关学习内容(如外语等)录进磁带里,随时听、反复听。

现代人读书,用耳的时间越来越多了,“耳读法”还真称得上是一种现代化的读书方法哩!

韩愈——提要钩玄法

唐代大学问家韩愈在谈到读书问题时,曾说过一句名言:“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后人将他的话概括为“提要钩玄”读书法。

按照韩愈的这个方法,读书首先要将书分门别类,然后按其性质类型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读书法。对于那些记事性质的历史书籍,阅读时必须提出纲要,也就是提纲挚领地将书中的主要内容抽出来;对于那些理论方面的书籍,阅读时则要注意探取其深奥的观点,也就是抓住它的精髓部分。

读书若能做到提要钩玄,效果必定会好。因为“提其要”,能使自己对书中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一目了然,对事件发生发展的原因清清楚楚,从而可以进一步了解事件之间的相互联系,透过现象,看到本质。“钩其玄”,便于把握重点,吃透精神实质,对某些重要观点进行深入的研究,从而开阔视野,活跃思维,增长知识,提高水平,将书中的营养,化为自己的血肉。

有的同学往往有这样的感觉:读过一本书后觉得模模糊糊一大片,说不清道不明的,收效当然也就微乎其微了。这就是读书时没有“提要钩玄”的缘故。如能一边读书,一边注意提出其“要”、钩出其“玄”,那么你就基本掌握了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苏东坡——八面受敌法

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的“八面受敌”法,是很着名的一种读书方法。“八面受敌”法是怎样提出来的,又作何理解呢?

事情是这样的:有个名叫王庠的人在应制举时,向苏东坡请教读书方法。苏东坡就给他写了封回信,信中有这么一段话:

“书之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尽取,但得其所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如欲求古之兴亡治乱、圣贤作用,且只以此意求之,勿生余念。又别作一次,求实迹故实,典章文物之类,亦如之他皆仿此。此虽似迂钝,而他日学成,八面受敌,与涉猎者不可同日而语也。”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内容丰富的书籍就像大海一样,百宝俱全,应有尽有,但是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将所有的东西都得到,只能得到自己所需求的部分。所以,凡是有志于读书的人,每次读书,只须集中注意一个问题。比如,你想研究历代兴亡治乱和明君贤臣的地位、作用,那你就可以只集中注意这个问题,不要再想别的什么问题了。又如,另一次读书,你想考虑史实古迹和经典文物,仍用同样的方法办理。

其他方面以此类推。用这种“八面受敌”法读书,看起来似乎迂钝了一些,但到了学成之日,是那些涉猎者们所无法攀比的。

后人对苏东坡的这种读书法,多持赞成态度。如清末学者李慈铭就称赞道:

“诚读书之良法也。”

说到底,“八面受敌”法是分析法和综合法在读书方法上的巧妙运用。

苏东坡在谈到他读《汉书》的经验时说:“吾尝读《汉书》矣,盖数过而始尽之。如治道、人物、地理、官制、兵法、财货之类,每一过专求一事。不待数过,而事事精窍矣。”这是苏东坡运用“八面受敌”法读书的一个具体范例。他读《汉书》要读许多遍。将《汉书》分为治道、人物、地理等几个方面,每读一遍专门研究一个问题,结果他对书中的每一方面的问题,都了解得非常透彻。这个例子证明:用“八面受敌”法读书,所取得的效果是显着的。

陆游——有的放矢法

“饮食起居,疾病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这是宋代大文学家,杰出诗人陆游读书生活的自我写照。他终生酷爱读书,以书为伴,与书为伍。不过,他读书虽多,却多而不杂,多而不乱。他读书都是有的放矢的。

首先,他注意有系统地读书。用现代话来说,也就是根据自己建立知识结构的需要,从整体考虑,有计划地读一大批书。他从小立下大志,常用祖父陆佃“映月读书”的精神勉励自己,决心要有系统地读万卷书。少年时,他攻读了大量古人的诗作;青年时,他从“上世遗文”至“先秦古书”都读了个遍,尔后,又读完了《六经》、《左传》、《离骚》等历史重要名着。

其次,他注意结合研究专题读书。比如说,为了研究杜甫,他就选择了有关杜甫的书籍若干本,潜心攻读,结果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如《老学庵笔记》等着作,写下了有关杜甫研究的独到见解。

再次,他注意将读书与使用联系起来。他为了实现自己抗击外敌入侵,报效祖国的宏愿,一边习武,一边苦读兵书,准备来日疆场决战时派用场。他读《孙子兵法》一书时还写了一首题为《夜读兵法》的诗:

“孤灯秋霜夕,穷山读兵书。平生万里心,执戈王前驱。战死士所有,耻复守妻孥!”

朱熹——循序渐进法

“或问读书之法,其用力也奈何?曰:‘循序渐进’”。这是南宋哲学家、教育家朱熹在《读书之要》中提出的基本读书方法。何谓循序渐进?朱熹作了详尽的解释:以两本书而言,则“通一书而后及一书”,以一本书而言,则“篇章文句首尾次第,亦各有序而不可乱也。”他还要求:“未及乎前,则不敢求其后,未通乎此,则不敢妄乎彼。”

为什么要循序渐进呢?朱熹以生动的比喻说,“譬如登山,人多要至高处,不知自低处不理会,终无至高处之理。”

朱熹的这个主张说明,读书要选定一个目标由浅入深,从最基本的书读起,读通一本然后再读另一本,读通一节然后再读另一节;而不能不分主次先后,杂乱无章地乱读一气。只要做到“循序而渐进”地读书,就会收到“意定理明,而无疏易凌躐之患”的效果。

陈善——出入法

南宋人陈善着有一部《扪虱新话》。他在书中写道:

“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所以入,终当所以出。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盖不能入得书,则不知古人用心处;不能出得书,则又死在言下。惟知出入,得尽读书之法也。”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读书要知入知出。入,就是要读进书中去,读懂,吃透,掌握书中的内容实质;出,就是要从书中跳出来,能够灵活运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开始读书时要求入,读书的最终目的是要求出。如果读书不能读进去,那就不可能理解“古人用心处”,也就是说不能体会书中深刻的思想内容和高明的艺术技巧;倘若读书不能跳出来,那就要“死在言下”了,也就是说,思想被书本束缚住了,成了书奴、书呆子。只有懂得入又懂得出,这才是读书的好方法。

陈善根据自己的读书经验总结出来的出入读书法,其精神实质就是告诉人们要活读书,而不能死读书。他的这种出入法,是比较全面的,既要求人们读书认真钻研,消化吸收书中营养,又要求将书本知识为我所用。

处于封建时代的陈善能够针对时弊,提出如此有独创性的见解,这对我们是很有启发的。

陆九渊——涵泳法

“读书且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这首诗选自《陆象山语录》,陆象山即陆九渊,是一位宋儒理学的代表人物。他对读书问题见解颇多,以上这首诗就表明了他的一种读书方法。关于自己的读书方法,他还说过:“如今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

陆九渊的意思是说,读书不要性急,火急火燎地死抠住一处不放,僵在那里,越急于弄懂,可能越不容易弄懂。读书要平平缓缓地细心涵泳,读不懂的地方,不妨暂时先放过去,等到上下文都读过之后,或是日后重新阅读时,慢慢地就会领悟了。

读书平心静气,慢慢地涵泳、品味,每当有一点新的体会时,必然会感到兴味无穷,其乐融融。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读书时情绪越好,也就越有助于理解。

陆九渊的涵泳法也是符合读书规律的,人们认识问题有一个从易到难的过程,先将容易的解决了,剩下的难点慢慢地也就被吃掉了。还有一个局部和全局的关系问题,当你读书的某一个局部时可能读不懂,而当你将全书看完了,站在全局的高度再来看局部,往往就迎刃而解了。

采用涵泳法读书,不仅能从书中汲取知识的营养,而且还可陶冶自己的性情。

董遇——三余法

常常听见有人说:“谁不想读书呀?就是太忙,没有时间。”对于现代人来说,生活节奏加快,时间紧确实是很普遍的现象。不过时间这个东西,具有很大的伸缩性,正如鲁迅先生说的,时间就好像海绵里的水,只要去挤,总还是有的。看来有没有时间读书,就看自己会不会“挤”了。

我国古代就有许多学人是“挤”时间的能手。比如说,汉代的着名学者董遇就很有一套办法。他提倡利用“三余”时间读书,哪“三余”呢?他说:“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雨者晴之余。”意思是说,冬天,没有什么农活,这是一年之中的空余时间;夜间,天黑不能出去活动,这是一天之中的空余时间;雨天,不能下地劳作,这也是可利用的空余时间。抓住这三种空余时间,用来读书,肯定会有收效。

当然,董遇所处的汉代的农业社会,与现代社会有很大的差别,但他那种善于抓紧一切空余时间的精神,对于今天来说仍然是适用的。

古人有古人的“三余”,今人也可以抓住今人的“三余”嘛!只要指导思想对头了,具体方法是可以灵活多样的。像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的“三上”读书法,也是可以借鉴的。欧阳修的“三上”是指:“马上、枕上、厕上”。他经常利用这“三上”时间看书或是写文章,效果极佳。

其实,今人的“三余”、“三上”法要比古人多得多。比如:开会前的几分钟有人在看书,排队买菜的队伍中有人在看书,候车室里有人在看书,坐在公共汽车上还有人在背诵古诗或外语单词,看来,可利用的时间还是很多的,远不止“三余”、“四余”,也不止“八余”、“十余”,关键就在于自己肯不肯挤,会不会挤了。

张溥——七录法

明代文学家张溥,年幼时天资不佳,记忆力较差。虽然还算得上勤奋好学,但读过的书,过后便忘了。他很是苦恼,曾经气得用拳头捶自己的脑袋,大骂自己是笨蛋。

不过,他并不因为自己天资较差而气馁,仍然刻苦攻读,孜孜以求。并且根据自己“笨”的特点,想出了一个“笨”办法:

每阅读一篇新的文章,都工工整整地将它抄在纸上,一边抄一边在心里默诵。抄完后高声朗读一遍,并不将它保存起来,而是立即投进火炉里烧掉。烧完之后,再重新抄,重新读。这样连续7次,一篇文章就等于读了14遍,不说滚瓜烂熟,但其主要内容总是记住了的。

这样长年累月地读书、抄书是很辛苦的,张溥的手磨起了老茧,一到冬季,冻裂淌血,钻心般的疼痛,但他仍然坚持不懈,多年如一日地下他的“笨”功夫。他还将自己的书房取名为“七录斋”,以自勉自励。

同类推荐
  • 禅的故事

    禅的故事

    本书在参考了大量历史文献的基础上,从历史、文化和艺术等多种角度来探索禅,并以故事的形式娓娓道来。
  • 忙要忙到点子上(Mbook随身读)

    忙要忙到点子上(Mbook随身读)

    《忙要忙到点子上》揭示了当今职场中人们忙碌的内在根源和外在因素,从工作目标的确立、目标落实、落实目标的方法、如何才能出成效、有效管理时间、工作态度等方面,阐释了忙的真谛,明确指出了工作中关键在于忙什么、怎么忙,从而纠正你盲目、错误的思想和行动,使你走出忙碌的误区,忙得有头绪,忙得有效率,忙得有价值,忙得有乐趣,做一个高效能职场人士。
  • 每天必须练口才

    每天必须练口才

    本书分为前提基础、手势、演讲的结构、演讲的种类、底稿、自我展示和物品展示六部分,具体内容包括:讲话;言以简洁为贵;还有一个句子;反问;直接对话;祸不单行等。
  • 给女人的第一本人际交往书

    给女人的第一本人际交往书

    作为一名女性,如果你不懂得人际交往,即使容貌出众、精明能干,也可能得不到社会的认可。如果你拥有完美成熟的社交形象、圆融通达的社交手法、淡定从容的社交心理、恰到好处的社交分寸,你就可以在职场中运筹帷幄,在生活中左右逢源。本书从心理学的角度,讲述一些人际交往中的心理策略,以期帮助你迅速地提高说话办事的眼力和心力,掌控人际交往的主动权,避免挫折和损失,一步一步地落实自己的人生计划,获得事业的成功和生活的幸福。进而使你成为人际关系的大赢家!无论你是花季青涩的少女,还是历经风雨的成熟女性,都可以在本书中找到获得幸福的秘诀。
  • 马云创业实录:给创业者的17堂课

    马云创业实录:给创业者的17堂课

    两年以前,我们不如腾讯的收入,我们当然嫉妒,现在好不容易赶上来了,他们又出了个微信。不过,这可能只是刚刚开始。在当年淘宝和eBay竞争的时候,我们认为eBay的思想未必会赢,他们只是希望用短暂的钱就赢得市场,但这不能长久,我们判断整个产业兴起需要10年。一直到今天为止,我们也并没有赢,我们其实只是开了个头。
热门推荐
  • 时元大陆

    时元大陆

    一年前,我扑街了,能力、修为尽数被废……一年后,我将重返巅峰,拿回我的本该拥有的一切!
  • 慈禧御苑外史:德龄公主文集

    慈禧御苑外史:德龄公主文集

    这是一本独特的历史小说。<br/>作为慈禧身边的一等女侍官,德龄公主依据她所了解和亲历的事实,详尽描写了慈禧一生中的重要事件:与荣禄的初恋,成为皇帝宠妃,辅佐同治登基,扶持光绪即位,逃亡西北,重回北京,直到最后结束对中国将近五十年之久的统治。<br/>德龄以女性特有的细腻笔触深入探索了这个神秘女人的内心世界,向我们展示了慈禧鲜为人知的一面,书中真实的历史写照,更是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而德龄公主则更希望通过这本书,停止那些荒诞的流言,让真实的历史得以保存。
  • 多宝不是鱼

    多宝不是鱼

    自己没有男友,相貌一般,性格也不讨人喜欢,凭以前那段莫名而苦涩的恋爱经验,别说闪婚,就是正常的谈情说爱,能否让男友支持到求婚都是个问题,何况要在现实条件下要完成一次闪婚?
  • 陨石猎人

    陨石猎人

    年幼时,马陆亲眼目睹科考队挖出一颗陨石,数年后,他成为一名“陨石猎人”。自此游走于绝境死地,只为寻找那些来自太空的遗迹。恐怖的“115元素”、引发上古洪水的“力量石”、使人自燃的“凤凰蛋”、触发奇异能量的“死亡钟”……马陆逐渐意识到,陨石中,往往隐藏着不可思议的力量。而沙漠中的黑市、居心叵测的藏家、行星坟场中的诅咒……世间苦求陨石者,并非只有“猎人”一行。死亡的星体,宇宙的秘密。一切,亟待开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爱丽丝狂想症

    爱丽丝狂想症

    爱丽斯挣脱罪恶的捆绑,世界陷入永久沉睡,23个元素使世界失衡,每个元素都渴望主宰世界。索纳尔之石能否应允这一切的发生,仁灿中学又隐藏了什么秘密?一切都要等心脏燃烧后才能揭晓……
  • 异界之全能使徒

    异界之全能使徒

    一名平庸的少年无缘无故地被饭卡带到了异界,然而在那里却与银发美少女一见钟情。“哼,你是我的,跟我回家!”她这般说道。双生契约,什么鬼?饭卡又是什么鬼?到底是她召唤了我,还是它召唤了我?劳资自带消化系统屌炸天,无视魔法,免疫伤害。什么,你跟我说副作用?好像没事啊。。。少年在这魔法异界苦苦寻求着回家的道路。泡妞?哈,那只是顺便。。。
  • 重生玩转魔兽

    重生玩转魔兽

    高人的灵魂重生到了一个叫做高仁的青年身上,醒来后他发现一切已发生沧海桑田的变化,而相同的则是……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女皇陛下您的皇夫不见了

    女皇陛下您的皇夫不见了

    倒霉小白领墨清清醒来就成了丹凤国的公主墨倾城,皇帝老爹女儿奴,皇兄妹控,还和天下无双的相爷莫沉渊看对了眼。眼看幸福的日子刚刚开始,不曾想就被一脚给踢出京城历练去了。一年之后,风云际变,她登基为女皇,莫沉渊成了她的太傅,对她极尽撩拨之能事。国丧后,墨倾城迫不及待下旨封他为皇夫,谁知下旨当日,莫沉渊消失不见了!墨倾城怒了:“朕要选郎君,朕要夜夜做新娘!”那一夜她喝醉了酒给自己壮胆,朦胧间听到了一声咬牙切齿的声音:“你要是敢做别人的新娘,我就让你永远起不了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