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130300000009

第9章 海内南经

瓯·闽·三天子鄣山·桂林·番隅

海内东南陬以西者。

瓯居海中。闽在海中,其西北有山。一曰闽中山在海中。

三天子鄣山在闽西海北。一曰在海中。

桂林八树在番隅东。

《海内南经》自东南向西南记述有16处场景(以现存版本的断句为准)。

郭璞注:“今临海永宁县,即东瓯,在歧海中也,音呕。”杨慎云:“郭注岐海,海之岐流也,犹云稗海。”袁珂注:“瓯即东瓯,即今浙江省旧温州府地。又有西瓯,即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县地。”郝懿行引《周书·王会篇》:“欧人蝉蛇。”蝉,知了,又指薄如蝉翼的丝绸。瓯字意为盆盂类瓦器,亦指狭小的高地。

闽字形意为家中有蛇,其地古指即今浙江、福建两省南部。吴任臣注:“何乔远《闽书》曰:‘按谓之海中者,今闽中地有穿井辟地,多得螺蚌壳、败槎,知洪荒之世,其山尽在海中,后人乃先后填筑之也。’”

三天子鄣山又名三天子都、三王山,郭璞称其“今在新安歙县东”。

我国南方以桂树为地名者,有广西桂林、桂平和湖南桂阳。郭璞注:“八树而成林,信其大也。”番隅或作贲隅。

伯虑国·离耳国·雕题国·北朐国

伯虑国、离耳国、雕题国、北朐国皆在郁水南。郁水出湘陵南海。一曰相虑。

伯虑又名相虑,毕沅认为相虑当作柏虑,郝懿行注:“《伊尹·四方令》

云:‘正东伊虑。’疑即此。”伯虑国之名当有所指,如果不是音译之字,或者没有讹字,那么伯可指父辈、兄长或地方长官,虑有思考、谋划、忧虑之意,其名或许指当地诸事都要由官长一手安排。

郭璞注:“锼离其耳,分令下垂以为饰,即儋耳也。在朱崖海渚中。不食五谷,但啖蚌及薯也。”郝懿行认为此处离耳为南儋耳,亦即《伊尹·四方令》所说“正西离耳”,《大荒北经》任姓禺号子儋耳则为北儋耳。据此,“离耳”之名出自当地人耳垂长的装饰特点,其方法是对耳垂施行手术(锼即刻镂)或佩戴比较重的耳饰,与北方的儋耳未必是一族。古人除服装(包括鞋帽)外,经常还要对人体各部位进行装饰,主要涉及头(包括发饰、耳饰、鼻饰、牙饰、文面、绘面)、颈、胸、腰、臂、腕(手足)、指甲等部位,《山海经》的国名、人名多有根据装饰特点而命名者。

经文“郁水”或作“郁林”,“南海”或作“南山”,当以“郁水”、“南海”为宜;疑经文原作“郁水出湘陵,入南海”,所谓“湘陵”当指湘江一带山陵,“南海”可指南方之海或湖泊。

相传《山海经》原本有图,可惜久已失传,现存山海经插图为明末清初人所绘。事实上为《山海经》绘图是一项非常不易的工作,根据《山经》绘图的难点在于山川方位的考证以及视角比例的变换,根据《海经》绘图的难点在于原文过于简单,往往仅有一个国名、族名、人名,例如伯虑国、北朐国,而当时的服饰又缺少相应的资料可借鉴,因此难免要用想象来充实其形貌。

题字本义指头颅,雕题即在额部、面部刺刻图案,属于文身装饰的重要形式。文身的方法是先用尖状物(石、骨、竹、木制)在皮肤上刺出所需图案的浅痕,再涂抹颜料(植物汁、锅烟、矿物粉等),待皮肤自然结疤后图案便可长期保留下来。我国傣族、黎族、独龙族、布朗族、高山族、基诺族、珞巴族都有文身习俗,有的民族男女均文身,有的民族仅女性或仅男性文身,施行时间多在及笄之年或成丁之年,亦有自幼就开始文身的。今日我国南方少数民族的老者面部仍然保留着年轻时的雕题图案,例如蝴蝶图,位置在两眼以下、嘴以上的面颊。文身是由绘身发展而成,安徽蚌埠淮河畔曾出土一件模拟男童造型的陶塑文面人头像,表明先夏时期就已有文身。

北朐国,郭璞注:“未详。”郝懿行注:“疑即北户也。《尔雅疏》引此经作北煦,户、煦声之转。《尔雅·释地》四荒有北户,郭注云北户在南。”

北,北方,亦指败走,亦通背。朐,屈曲的干肉,车轭两边叉马颈的曲木。

煦,温暖。户,单扇的门或窗,亦指酒量。据此,“北朐”可能指一种驾驭牲口的方式。“北户”可指向北开门窗的房子,“北煦”有避暑之意,与“北户”的用意相同,符合南方炎热地区的需要。

事实上,《山海经》国名、人名的用字均有所指,这有助于我们今天通过“望文解义”的方法复原或部分复原其所承载的古代文明信息。《道德经》:“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老子的这一句话,揭示出命名行为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作用,所谓“无名”即处于自然状态,“有名”则进入智慧领域(在信息学里,“名”

是一种信息集成结构,它的出现有助于大脑里的信息实现归类和积累)。这是因为,动物的智力之所以不能继续提高,就在于它们没有命名事物的能力;而人类文明则始于给万事万物起名,人类自述的文明史亦起始于人有名的那一天。从这一天起,一个人做的事情与他的名称同时被记忆下来,这就是历史:什么人做过(包括看到、听到、想到)什么事。从这个角度来说,《山海经》的文明价值正在于它保留下来大量的古人(包括国、族)名称,这些名称所承载的文明信息是出土的瓦片所不能替代的。

枭阳国

枭阳国在北朐之西,其为人人面长唇,黑身有毛,反踵,见人笑亦笑;左手操管。

枭阳或作枭羊,郭璞认为其即狒狒,亦即《海内经》的赣巨人,并注谓:“今交州南康郡深山中皆有此物也。长丈许,脚跟反向,健走,被发,好笑;雌者能作汁,洒中人即病;土俗呼为山都。南康今有赣水,以有此人,因以名水。”袁珂先生旁征博引指出,狒狒类动物在古代北方又称吐喽、山,亦即《北山经》狱法山的山,或谓即一足夔,后世又传为山精、山魅等,《神异经·西荒经》云:“西方深山中有人焉,身长尺余,袒身捕虾蟹,性不畏人。见人止宿,暮依其火以炙虾蟹。伺人不在而盗人盐,以食虾蟹,名曰山,其音自叫。人尝以竹着火中,爆烞而出,皆惊惮,犯之令人寒热。此虽人形而变化,然亦鬼魅之类,今所在山中皆有之。”

不过,经文“左手操管”乃人类行为,而称枭阳为国者,或可表明其尚处于半开化阶段,有点类似我们今天所说的野人或仍然处在原始社会阶段的民族。但是,近年科学家观察到黑猩猩、倭黑猩猩,甚至猴类,都会使用简单工具,有的黑猩猩还会对树枝进行加工,因此是否使用工具已经不能成为判断人与猿的绝对分水岭。

兕·苍梧山·帝舜葬·帝丹朱葬

兕在舜葬东,湘水南,其状如牛,苍黑,一角。

苍梧之山,帝舜葬于阳,帝丹朱葬于阴。

兕即大犀牛,皮厚,可制甲,《五藏山经》多处均有记载,并不以为稀奇。此处专门记述兕在舜葬东、湘水南,并描述其形貌,当表明在《海内四经》时期这种动物已经很稀少了。

《大荒南经》称苍梧之野“舜与叔均所葬”,并记有大量随葬品;《海内经》称苍梧之丘有九疑山,乃“舜之所葬”,但未言随葬品。此处经文则称帝舜与帝丹朱同葬一山,凡此种种差异或系不同时代的人祭祀不同的先祖之故。《山海经》中屡屡称帝丹朱,却未见称帝禹,或可表明帝丹朱曾经历一个显赫的时代。郭璞称丹阳县有丹朱冢。

泛林·狌狌·犀牛

泛林方三百里,在狌狌东。

狌狌知人名,其为兽如豕而人面,在舜葬西。

狌狌西北有犀牛,其状如牛而黑。

狌狌即猩猩。所谓泛林在猩猩东,而猩猩又在舜葬西,亦即今日九嶷山的西面,可知泛林位于舜葬附近,属于墓葬林地。

《南山经》南次一经之首招摇山有猩猩“其状如禺而白耳,伏行人走”,未言其“知人名”。《水经注校·叶榆水》(卷37)云:“(封溪)县有猩猩兽,形若黄狗,又状貆豘。人面,头颜端正,善与人言,音声丽妙,如妇人好女。对语交言,闻之无不酸楚。其肉甘美,可以断谷,穷年不厌。”《后汉书·西南夷传》云:“哀牢出猩猩。”李贤注引《南中志》称,山中猩猩百数为群,喜食酒、穿草鞋,当地人以此为饵,诱捕猩猩,猩猩见到后,便知设饵者先祖姓名,但耐不住诱惑终被人捕。笔者认为,所谓“猩猩知人名”,表明这不是普通的猩猩,而是类似野人。

孟涂·巴人

夏后启之臣曰孟涂,是司神于巴。人请讼于孟涂之所,其衣有血者乃执之,是请生。居山上;在丹山西。丹山在丹阳南,丹阳居属也。

《水经注校·江水》(卷34)引《山海经》云:“夏后启之臣(曰)血涂,是司神于巴,巴人讼于血涂之所,其衣有血者,执之是请(谓)。生居山上,在丹山西。”王国维所校《水经注》的断句与现存版本《山海经》有所不同。此处经文“丹山在丹阳南”十一字,原为郭璞注。《路史·后纪十三》称丹山即巫山,并引《巫山县志》云:“孟涂祠在县东南巫山下。”

巴,地名,位于今四川省北部大巴山以及东部长江三峡一带,居住在这里的古人称为巴人,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之一。孟涂当系夏后启任命的巴地大法官,所谓“血涂”即以血迹所在判断是非;所谓“司神于巴”,表明这种断案方法采用了某种巫术形式,属于“神判”性质,相传尧臣皋陶就使用一角神羊来断案。

窫窳·建木

窫窳龙首,居弱水中,在狌狌知人名之西,其状如龙首,食人。

有木,其状如牛,引之有皮,若缨、黄蛇。其叶如罗,其实如栾,其木若,其名曰建木。在窫窳西弱水上。

《五藏山经》北次一经少咸山记有异兽:“其状如牛而赤身,人面马足,名曰窫窳,其音如婴儿,是食人。”《海内西经》称窫窳“蛇身人面”,被危与贰负杀死后,有六巫用不死药救之。郭璞认为此处窫窳,即“为贰负臣所杀,复化而成此物也”。在古史传说里,窫窳又称猰貐,为古代着名部落或食人猛兽。

《山海经》多处提及弱水,大多位于西北地区,此处弱水则位于西南地区。

所谓建木如牛,郭璞注:“《河图玉版》说,芝草树生,或如车马,或如龙蛇之状,亦此类也。”其实,牛字本有大意,植物种之特大者,其名前可加牛字形容。所谓“引之有皮”者,即剥下的建木树皮有丝絮状如冠缨或黄蛇。所谓“其叶如罗”,或谓绫罗,或谓网罗,或亦可指其树的树叶呈星罗棋布状。栾木已见《大荒南经》云雨山“群帝焉取药”。郝懿行认为即刺

榆。《海内经》记有九丘建木,袁珂认为建木即“天梯”。我国四川三星堆出土有青铜神树,高近4米,上有9只青铜鸟,或以为即建木、扶桑树、服常树之类。

氐人国氐人国在建木西,其为人人面而鱼身,无足。

郭璞注:“尽胸以上人,胸以下鱼也。”袁珂认为此处氐人即《大荒西经》的互人,亦即《海内北经》的陵鱼之类。世界上许多民族都流传有美人鱼的故事或人鱼的传闻,其原因一是水中确实有形貌接近人的鱼类(包括哺乳类)动物,二是古代巫术活动中有人装扮成鱼的习俗,例如颛顼又称鱼妇。

巴蛇食象

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君子服之,无心腹之疾。其为蛇青黄赤黑。一曰黑蛇青首,在犀牛西。

郭璞注:“今南方蟒蛇吞鹿,鹿已烂,自绞于树腹中,骨皆穿鳞甲间出,此其类也。《楚辞》曰:‘有蛇吞象,厥大如何?’说者云长千寻。”《淮南子·本经篇》称羿射日除害有“断修蛇于洞庭”,袁珂注引《江源记》“羿屠巴蛇于洞庭,其骨若陵。曰巴陵也”,《岳阳风土记》“今巴蛇冢在州院厅侧,巍然而高,草木丛翳。兼有巴蛇庙,在岳阳门内”及“象骨山。《山海经》云:‘巴蛇吞象。’暴其骨于此。山旁湖谓之象骨湖。”指出上述传闻均出自《淮南子》所记。或许,古人关于修蛇、巴蛇、长蛇的种种传闻,亦出自对恐龙化石的推测,古代这种巨型化石要比今日更多出露,当能引起古人的震惊和联想。

我国古代中原地区曾有野象生息,并被古人驯化。徐悲鸿先生在创作《愚公移山》时,画面上就有大象帮助人们运山石。袁珂认为古史传说中舜与其弟象的矛盾和斗争,即人类驯服野象的过程,在其所着《中国神话大词典》舜耕历山节称:“近代坊间所刻《二十四孝图说》所绘图像,其使用牲畜,乃长鼻大耳之巨象,知《楚辞·天问》所谓‘舜服厥弟’者,实舜服野象。舜以象耕,当即舜服野象之结果。《图说》所绘,犹存古神话舜象斗争之痕迹。”

旄马

旄马,其状如马,四节有毛。在巴蛇西北,高山南。

旄马当属于野马。我国古代野马多出自秦岭西段、蒙古草原,以及青海、新疆地区。此处所谓“在巴蛇西北,高山南”,大约指秦岭西段,祁连山以南地区。

匈奴国·开题国·列人国

匈奴、开题之国、列人之国并在西北。

匈奴为我国北方着名的草原民族,活动范围遍及欧亚北部地区,不同时期又称为鬼方、混夷、戎、狄、胡等。郝懿行注:“(《周书·王会篇》)《伊尹·四方令》云:‘正北匈奴。’《史记·匈奴传》索隐引应劭《风俗通》云:‘殷时曰獯粥,改曰匈奴。’又晋灼云:‘尧时曰荤粥,周曰猃狁,秦曰匈奴。’案以上三名并一声之转。”其实,从此经使用“匈奴”名称可知,其文写作时间当在殷之后、秦之前。

开题或作蒙此。毕沅认为开题疑指笄头山(又名鸡头山、崆峒山)。

《史记·五帝本纪》记有黄帝“西至崆峒,登鸡头”,相传黄帝问道于广成子,即在此。不过,从“开题”之名来看,或可指开颅巫术,人类很早就施行过这类巫术。

列的字形指用刀将物分开排列,战国学者有列御寇,其名表明“列”可能指一种栅栏式防御工事,列人或源于此。列人国前身或即《大荒西经》的互人国。

吴承志在《山海经地理今释》卷六指出此处经文:“当与下篇首条并在《海内北经》‘有人曰大行伯’之上。匈奴、开题之国、列人之国并在西北,叙西北陬之国,犹《海内东经》云‘钜燕在东北陬’也。不言陬,文有详省。贰负之臣在开题西北,开题即蒙此。大行伯下贰负之尸与贰负之臣亦连络为次。今大行伯上有‘蛇巫之山’、‘西王母’二条,乃下篇‘后稷之葬’下叙昆仑隅外山形神状之文,误脱于彼。”

同类推荐
  • 我是猫

    我是猫

    “我”是一只猫,一只有思想、有灵魂的猫。“我”的主人看似勤奋努力,骨子里却是一个顽固任性、迂腐清高的男人,时常被邻居嘲笑。主人经常跟他的朋友——迷亭、寒月、独仙等人聚在一起,讨论一些不切实际而又毫无意义的事情,让“我”觉得既荒诞又可笑。“我”还见识了形形色色的人:势利眼的“大鼻子”,歹毒的资本家,见钱眼开的邻居……在“我”眼中,一切都丑恶不堪。《我是猫》是日本“国民大作家”夏目漱石的代表作,小说以一只猫的视角来讲述故事,细致入微地描写了猫的主人及其朋友的日常生活,诙谐幽默,构思精巧,特色鲜明。小说展示了明治社会知识分子空虚的精神世界,揭露了小资产阶级的思想和生活,具有鲜明的讽刺主义色彩,在日本文学史上有着极深远的影响。
  • 飞翔的蒲公英

    飞翔的蒲公英

    本系列丛书共三册,分别为:《飞翔的蒲公英》《青春的序曲》《遇见墨香》,是一位热爱阅读,热爱生活的深圳孩子从小学到高中的习作精选,题材多样,包括散文、随笔、诗歌等;内容广泛,不仅有对大自然的观察、赞美,还有对生活小事的反思,对亲情的歌颂,对故乡的思念等,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表达感情细腻、真挚。
  • 大河上下:黄河的命运

    大河上下:黄河的命运

    这是一部致力于深挖黄河的命运和时代境遇的现场调查文本。作者溯源而上,又从黄河源头出发,穿越大河上下,并迂回穿插到黄河的众多支流、湖泊,历尽艰险,上下求索,把所闻所见所思所行都一一记录。随着一条长河层层递进,从源头、上游、中游和下游,横跨各个文化层次,作者一路上感悟着大河山下的自然与生命、地域与人文之间的血脉关系,细述沧桑流年,并通过对一条岁月长河的溯源,引出中华民族在沧桑岁月中的演变轨迹,试图对一个伟大民族的源头、嬗变、崛起与兴盛及其精神内核进行了一次必要的清理,力求准确地呈现中华文化所隐含的深层动机,揭示她所折射出的精神情怀。
  • 非牛非马集

    非牛非马集

    所收入诗词为作者退休后所写诗词作品中精选二百首而成。按文体分为六辑,有诗词、对韵,有唱和、歌谣,有杂体、古诗。大多是作者退休后所见所闻有感而发。内容上贴近现实,长于针砭时弊;手法上偏于讽喻,富有幽默感。
  • 任超夜话

    任超夜话

    本书是《任超夜话》的记事文本,是按照录音带整理成的,分为论事、问病、议政、说戏、品文和听众评《任超夜话》六大部分,值得一读。
热门推荐
  • 全职神符师

    全职神符师

    这是一个由神符师所主宰的世界,没有传统的斗气与魔法,有的是近乎无所不能的神符。强大的神符师可以飞天遁地,移山倒海,甚至撕裂空间,征战别的位面。炼器,炼药,烹饪,鉴定,附魔,阵法……这些游戏里无比坑爹的副职,穿越后却变得异常逆天。斩龙兽,融符文,炼符宝,制丹药,寻古地,夺神器,戏强敌,会佳人,且看墨尘在异界创造自己的传说。(说白了就是一个网游里全副职满级的玩家带着黑科技穿越到游戏里的故事)
  • 许你安生

    许你安生

    本书描述了江南一个小镇的风土人情,以及发生在这个小镇的一段爱恋。女主苏静安五岁丧父,母亲改嫁,与奶奶相依为命。一个隆冬之夜,奶奶病逝,静安成了孤儿。后被长古夫妇收养,成为男主苏羽生的妹妹。兄妹两在成长过程中产生朦胧而青涩的爱情,却遭到父母的反对......
  • 小道士的王霸之路

    小道士的王霸之路

    一个现代的小道士,因为恶搞三清神像,被一道神雷劈到了异界。带着随穿越一起出现的神秘石头,他将在这个异界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王霸之路“什么?有美女,收收收。““什么?有宝物,收收收。”“什么都没有了?没关系,众位老婆,我们杀上仙界!”
  • 一六零零之与熊共舞

    一六零零之与熊共舞

    一个岭南青年,因为意外降临在一六零零年的西伯利亚,凭借着系统遗产一步步建立起帝国。带你感受蒸汽朋克的浪漫,了解中北亚鲜为人知的历史。这里有以鹿为舟的林中百姓;分崩离析的草原苍狼;雄心勃勃的沙皇俄国;回光返照的准噶尔部;反客为主的满洲女真……
  • 听说女主是外星人

    听说女主是外星人

    [1v1甜宠]呆萌外星人x掌管三千世界的主神一心想回母星,开启了快穿攻略之旅,男神:过来,九九,让我亲亲阮小九:不要男神:那让我抱抱阮小九:哼男神……嗯?阮小九:那好吧,我就勉为其难的让你抱抱
  • 哪有人像你

    哪有人像你

    有人问她是怎么追到曾校草这朵高岭之花的。她答:“矜持一点点,脸皮薄一点点。”还有就是像个正常人一样……可惜没多少人相信她。————大家都知道是邬尔夏追的曾爻,她也承认。可是如果没有十一年前曾爻先朝她走去,他们之间就不会有故事。如果你没有在那个阴雨连绵的下午给我递了纸,我又怎么会在期末的颁奖礼上一眼把你认出来,至此有了牵绊。如果你没有先朝我走来,哪怕后来遇见再多次,可能也只会感叹一声这个男生真好看而已。
  • 跨越三千世界只为有你

    跨越三千世界只为有你

    主人公:慕容熙,夏沫这是一篇现代言情,也包括一些穿越重生元灵大陆的圣女(帝七),再一次与魔族大战中玉殒了,可是谁知,圣女并没有死,而是灵魂穿梭,穿梭到了一个神秘而又丰富的世界名为(地球)在地球,她的名为苏沫,她本是苏家千金,可是小三上位带着她的女儿,剥夺了属于她的一切一朝重生竟然重生到了夏家千金夏沫身上,再一次偶然中遇到了慕容熙。可是谁又知道,他就是元灵大陆圣女的的徒弟(泛青)……然而有一天,泛青知道了她的身份,猛女不淡定了“不会吧,不会吧!这么离奇的事情,怎么发生在我的身上?”可是事实不允许啊……
  • 在无限中寻找

    在无限中寻找

    我叫刘会明,我的前半生平淡无奇,我在生命中找不到任何的热情,我希望在书籍中来寻找我生命的意义,我失败了,因为书中说生命的意义在于一生的成就,成就?毫无意义的东西。我希望找到生命的意义,或者,我想去了解这个世界的真相,即使是抛弃人类的身份也要,可是,这个冷漠的,世界。直到有一天,“他”回应了我,让我得以聆听这个世界的声音,或许,我会后悔,或许,这是一个错误的决定,是“他”的诅咒。然后我发现,生命的意义什么的都是扯淡的好么,是啊,他“你才是扯淡,我不是”,好吧,我扯淡。
  • 巨人记

    巨人记

    宇宙是黑色的,里面充满了黑暗。最终,只能毁灭。
  • 诸天漫启

    诸天漫启

    翟飞一脸呆滞的看着远处高大的三个巨大头像,和一个醒目的标志,心中充满了惊骇茫然,这里是木叶???书友群:1067761379,欢迎大家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