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103800000023

第23章 靖难之役(3)

张昺、谢贵虽然没有接到密诏,但也没闲着。他俩将北平城里的士兵集合起来防守九门,并堵塞街道,包围了燕王府。为保险起见,张昺、谢贵与葛诚、燕王府护卫指挥卢振为内应,只等朝廷诏令一到,就动手捉人。

又一个告密者登场了,而且又是建文帝一方。这个告密者叫李友直,是张昺手下掌管仓库的一个小吏,他将张昺的计划透露给了朱棣。朱棣一听,知道建文帝要下手了,急召护卫指挥张玉、朱能秘密率领八百勇士进王府守卫。

很快,逮捕燕王府官员的诏书到了。对比双方实力,燕王仍处于下风,硬碰硬等于以卵击石,自寻死路。朱能认为:“只要擒杀张昺、谢贵,他的部下群龙无首,那就翻不起什么波浪。”(“先擒贵昺,余无能为矣。”)燕王遂生一计,设下伏兵,依计行事。

七月六日这天,燕王宣称自己已经病愈,召集官僚,直接按照建文帝所派太监携带的名单抓人,然后派人对张昺、谢贵说:“朝廷要抓捕的人犯已经都被我抓起来了,你们两位可以进来清点交接一下。”张昺、谢贵二人便乖乖地进了燕王府,所带随从都被燕王卫士挡在门外。

张昺、谢贵二人明知此去凶多吉少,偏偏无可奈何,连随从被挡在门外都只好听之任之。原因何在?很简单,因为张昺、谢贵二人手里只有抓捕燕王官僚的诏书,而没有抓捕燕王本人的诏令。二人只身入虎穴,一步步走向鬼门关。

大概是朱棣装疯、装病,辛苦已久,压抑已久了吧,眼见张昺、谢贵自投罗网,朱棣决定跟他二人玩最后一个游戏。当然这个游戏的赢家在张昺、谢贵迈进燕王大门的时候就已经确定来了,所以朱棣才有心思进行这个游戏来放松心情。

为了达到理想的喜剧效果,朱棣仍以病身出现,拄着拐设宴款待张昺、谢贵二人。宴饮正在进行的时候,下人为朱棣呈上瓜(至于是什么瓜就不知道了,估计可能是西瓜),正吃的时候,朱棣突然开口大骂:“平民百姓,兄弟宗族尚且互相爱护。我身为天子亲属,却朝不保夕。皇上待我如此,又有什么事情不能做呢?!”说罢将手中的瓜往地上一摔。伏兵顿起,蜂拥而上,把张、谢二人揪到阶下。燕王扔掉拐杖,站起身来说:“我哪里生病?实为奸臣迫害!”张昺、谢贵二人就这样被杀了。朱棣痛恨葛诚、卢振反叛,杀了他们俩还不解恨,又将他们夷族才作罢。

对朱元璋、朱棣这种权力欲望极其强烈的人来说,看着别人被自己玩弄于股掌之中,欲生则生,欲死则死,这是一种很快意的享受。如果有可能,他们是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的。朱棣先将张昺、谢贵骗至府中,而后设宴招待,中间突然厉声呵斥,最后摔瓜为号,捉住二人,正是为了欣赏张昺、谢贵两人不知所措、惊惧惶恐的样子,这种大权在握、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体验足以让朱棣醺醺然,飘飘然了。

上面说到张昺、谢贵二人乃是无能之辈,这个结论是有事实依据的,并非信口雌黄。这二人死得倒是很英勇,可是建文帝交给他们的任务也就彻底失败了。朱棣招呼二人入府清点抓捕人员,那用得着两个人一起去?两人昏头昏脑地就进了燕王府,竟没想到一入内、一留外是最妥善的处理办法。

二人被杀,包围王府的官兵风闻此事,军心大乱,虽然没有就此溃散,但群龙无首,已经无法对朱棣构成致命威胁。燕王命张玉、朱能等人率兵乘夜进攻北平九门。惟有西直门久攻不下。朱棣派人前来喊话,说道:“你们何苦在这里死守?朝廷已经允许燕王掌管北平城了。”于是西直门被轻而易举地拿下,官兵或死或逃,纷纷败走,燕王完全控制了北平。

4.山重水复朱元璋在世时,穷尽心力为子孙设想了各种各样可能出现的情况,并一一想出对策,这才安心离去。他担心武将恃功不法,起兵作乱,就将武将功臣一一诛杀殆尽。他担心相权过大,威胁皇权,就改革官制,废除丞相,将天下权力尽收入皇帝一人之手。他担心宦官、后宫专权,祸国殃民,就立下后宫不得干政的规矩和宦官干政杀无赦的铁牌。他担心外敌入侵,就将子孙分封到各地,企盼他们成为中央的藩屏。只是他万万没有想到,权臣篡权的这个担心没有成为现实,反倒成为自己的儿子起兵夺取自己的孙子皇位的绝好借口。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癸酉这一天,燕王誓师,以诛齐泰、黄子澄为名起兵靖难。当然这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朱棣打着清君侧的旗号,西汉七国之乱同样是如此,名不正则言不顺,往自己脸上贴金,糊弄老百姓。一场叔侄争位的南北战争从此全面展开。

起兵造反此等大事一定要找个好借口。朱棣找的这个借口来历非凡,出自大明朝的开国皇帝,朱棣的老爹,朱允炆的爷爷——朱元璋。朱元璋在留给子孙的《祖训》中有一条规定:“朝无正臣,内有奸恶,则亲王训兵待命,天子密诏诸王统领镇兵讨平之。”朱棣以此为依据,指责齐泰、黄子澄为奸臣,加以诛讨,故称自己的举动为“靖难”。

当张昺、谢贵在北平城内谋划甚急,伺机而动时,屯驻在开平的都督宋忠也率兵前往北平助张昺、谢贵一臂之力。但是当时北平城内风云变幻,形势瞬息万变,宋忠还没到北平,就传来张昺、谢贵被杀,北平已被朱棣攻占的消息,又得知扼制北平的咽喉要塞居庸关失守,于是退保怀来(今河北怀来)。朱棣夺取居庸关后,乘胜进击怀来。

宋忠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兵力问题,而是军心问题。他手下的士兵多是朱棣的旧部,如今朱棣起兵,宋忠的士兵哗变的可能性极大。“躁复寡谋”的宋忠为了稳定军心,想出了一个馊主意。

他的主意真是笨到家了。宋忠命人在军中宣扬,凡是家在北平的士兵,他们的家属都被燕军一个不剩地杀了,如今应该上报国恩,下报私仇,并力向前,勿生悔意。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要骗倒一个人并不难,可是要骗倒这好几万人就不是那么容易了。消息发出后,没有出现宋忠期望的呼天抢地、怒发冲冠的感人场面,士兵们“或疑或怒”,显然并不完全相信宋忠,因为只要稍有脑子的人都会怀疑,燕王这样做对自己有什么好处呢?燕王久经战阵,大战之前怎么会不派出奸细?宋忠放出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燕王那里。要破这个计策实在是太容易了。朱棣连夜收拢那些士兵的家属,命他们张旗树帜为先锋。

两军相遇,朱棣的那些家属军并不急于打仗,而是先找自己的亲人,找到后就开始大声招呼。

宋忠的骗局立即就被揭穿了。燕王乘机渡河冲击,宋忠的士兵毫无斗志。宋忠只得逃入怀来城中,仓皇之下,竟不顾身份藏入厕所,为燕军俘获,不屈而死。

其实是我们对宋忠的期望值太高了。从《明史·宋忠传》中我们可以看到,宋忠本是锦衣卫指挥使。点明这点,相信大家也就明白其中的缘由了。宋忠本来是特务机构头子,带兵打仗并非他的专长,他真正擅长的是刺探隐私,搜集情报,捉拿要犯,刑讯拷问。建文帝让他带兵前往北平,用意大概是让他协助张昺、谢贵捉拿燕王,然后由宋忠将燕王一干人等押往京师。只是没想到燕王不甘坐以待毙,奋起反击,就此反了。宋忠还没到北平,就听到北平和居庸关失守的消息,自觉孤掌难鸣,于是退守怀来,随后兵败身死。其实,当初建文帝若是将宋忠派入北平,直接协助张昺、谢贵,他发挥的作用可能会更大一些,局面也许会有所不同。

很快朱棣在北平一带的影响力就表现出来了。朱棣带兵多年,战功卓著,威名赫赫。燕王的党羽听到燕王起兵的消息后,都纷纷向北平聚集。不过十几天的功夫,朱棣手下就汇聚了几万人马。

燕王随即率兵四出,北平周边地区将领多有降者,通州(今北京通县)指挥房胜,遵化(今河北遵化)指挥马锁住,永平指挥使赵彝、郭亮先后投降,朱棣不费吹灰之力,轻而易举地巩固了自己的后方,声势大振。而后要做的工作就是南下迎接建文帝的大军了。

获悉燕王起兵靖难的消息后,八月,建文帝命老将耿炳文为征北大将军,驸马都尉李坚、都督宁忠为左、右副将军,随即发兵十三万,号称三十万,出兵北伐。又派安陆侯吴杰,江阴侯吴高,盛庸、潘忠、杨松、平安、顾成等人分道夹击燕王。

当时耿炳文已经是六十五岁的老人了。建文帝派出这么一员老将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因为实在找不到合适的人担任北伐的统帅。

耿炳文并不是洪武时期顶尖的武将,但是他有一项谁都比不上的能力——善守。当年,朱元璋、陈友谅和张士诚三方相争,耿炳文坐镇长兴(今浙江长兴),顶住了张士诚的一轮又一轮进攻,“以寡御众,大小数十战,战无不胜”,前后整整十年。注意,是十年,不是十个月。

这份成绩,足以令人拱舌不下了。当初,元丞相脱脱率领百万大军围攻张士诚的老巢高邮(今江苏高邮),张士诚不过坚守了三个月。至正二十三年,陈友谅率六十万大军兵临洪都(今江西南昌),守城的是朱元璋的侄子朱文正和邓愈,也不过坚持了百日。综合对比来看,耿炳文守城的能力远在张士诚和朱文正二人之上。

因为他坚守长兴的非凡功绩,洪武三年,朱元璋大封功臣时,特地封耿炳文为长兴侯,以示纪念。耿炳文同时还是洪武末年武将中幸存下来的寥寥数人之一。依朱元璋的个性,凡是对他和他的皇位以及他的子孙构成威胁者,他一概本着宁错杀、不放过的原则,不管功劳多大,交情多深,统统举刀相向。之所以放过了耿炳文,可能就是因为朱文璋看出进攻战绝对不是耿炳文的强项,不会危及他的江山。作为防御战略,朱元璋在全国各地布满了由藩王构成的防御网,在他的心目中,是不用担心外来入侵的。不过留下耿炳文也没什么坏处,反倒相当于多了一道保险,何乐而不为呢?朱元璋留下的保险终于派上用场了。不过很可惜,建文帝给耿炳文安排的任务恰恰是他不擅长的进攻战,而且要对阵的是朱棣这样一个当时大明朝最优秀的野战骑兵统帅。以己之短,攻敌所长,未及交手,建文帝就先输了一筹。

但是耿炳文已经是当时朝廷数来数去惟一能拿得出手的大将了。耿炳文勉为其难,却也是当仁不让。要怪就只能怪朱元璋做事太过毒辣,竟将身边一同打天下的那批能征善战的猛将杀得一干二净,结果到头来,他的孙子连个合适的统帅都找不到。朱元璋若泉下有知,不知会不会后悔当初自己杀得太多,做得太绝?前面已经提过建文帝的弱点是仁弱而好名。现在火烧眉毛,燕王朱棣不甘心当燕王,已经起兵造反了,建文帝还想给自己留个好名声。在耿炳文率兵出发前,建文帝跟耿炳文及全体北伐将士说了一句对他自己和朱棣都至关重要的话。

这不过是一句很简单的话,“你们千万不要让我背上杀害叔父的恶名啊”(“勿使朕负杀叔父名”)。估计耿炳文和他手下的将士听到这句话当时就懵了。

这叫什么话?两军交战,乃是生死相搏,不是小孩们玩游戏。兵凶战危,刀枪无眼,死伤在所难免。两军恶斗,谁还能顾得上什么不去伤害燕王?如果说要将燕王活捉,这件事虽然有一定难度,倒是可以一试,但是要一点不伤害燕王朱棣,这怎么可能?除非是燕王朱棣或建文帝其中一方弃械投降,或者朱棣自觉地找个安全的地方一直躲着不出来,否则这不是痴人说梦吗?建文帝和燕王谁都没有投降,燕王也没有躲起来做缩头乌龟,相反在靖难之役中他保持了他的一贯风格,多次身先士卒,冲锋在前。

建文帝的士兵估计一直都没想明白建文帝的意思,因为这和建文帝刚刚发布的诏令的冲突太大了,以至于这些士兵完全摸不着头脑,无所适从。建文帝在公告天下的诏令中酣畅淋漓地数落了燕王的罪行,“第一,燕王在太祖时期就多有不法之事,例如包庇罪犯、私印钞票、图谋不轨,等等。第二,朱元璋病死,乃燕王导致,是为不孝。第三,燕王勾结周王、齐王、湘王等图谋叛逆,建文帝数次宽恕,却不知悔改。第四,起兵作乱,危害宗社。”(“国家不幸,骨肉之亲,屡谋僭逆。去年周庶人橚潜为不轨,词连燕齐湘三王,皆与同谋。朕以亲亲之故,不忍暴扬其恶,止治橚罪,余置不问。今年齐王榑谋逆事觉,推问犯者,又言与燕王棣湘王柏同谋大逆,柏知罪自焚,榑已废庶人。朕以燕于亲最近,未穷其事。今乃忘祖逆天,称兵构祸,意欲犯阙危宗社,悖逆如此,孰不骇闻。昔先帝时,棣包藏祸心,为日已久,印造伪钞,阴结人主,朝廷穷极藏匿罪人,先帝震怒,遂以成疾,至于升遐,海内闻知,莫不痛忿。今不悔过,又造滔天之恶,虽欲赦之,而获罪宗社,天地不容,已告太庙,废为庶人。

义不容赦。遣长兴侯耿炳文率兵三十万往讨其罪。咨尔中外臣民军士,各宜怀忠守义,奉职平燕,与国同心,永安至治。布告天下,咸使闻知。”)燕王如此重罪,建文帝反倒不让伤害燕王分毫,这确实令人迷惑不解。

但是理解要服从,不理解也要服从,这些士兵还是严格地遵守了建文帝的要求,没有陷建文帝于不仁。战事不利时,建文帝的士兵是逃命逃命再逃命,自然不用考虑燕王的安全问题;两军相持不下时,建文帝的士兵是小心小心再小心,生怕伤到燕王分毫;南军占上风时,建文帝的士兵是克制克制再克制,强忍心中一箭将燕王射落马下的念头。在建文帝手下当兵可真不容易啊。

朱棣可不会领建文帝这份人情。因为有了建文帝的这道命令,朱棣多次化险为夷,绝处逢生,直到夺了建文帝的江山宝座。最令人目瞪口呆的一个事例发生在建文三年三月的夹河之战。

燕王有带少数人外出的习惯,这天晚上他只带了十几个人来到南军营寨边上野营(这不是吃饱了撑的吗),第二天早晨起来一看,四周已经都是南兵。朱棣故作镇定地起身,牵马,上马,穿营而去。南军诸将士兵因为建文帝的命令,竟然不敢上前动手,也不敢将朱棣一箭射下来。朱棣居然就此逃脱,估计他也想不到自己竟然还能毫发无伤地活着回来。建文帝也算是朱棣造反成功的大功臣了。

建文帝的命令其实另有深意。他说的很有可能根本就是反话。朱棣以靖难为名,行夺位之实,建文帝恨之入骨。说什么两军交战要保全他与朱棣的亲情,鬼才相信。他的真正意思是提醒耿炳文在战场上直接下死手,不留活口。

如果将燕王活捉回京师,那才是建文帝的大麻烦呢。赦免放人肯定是不行的。是杀还是幽禁,无论选择哪种,建文帝这个恶人都当定了。史书一定会留下记载,建文某年某月某日,上获燕王,解入京师,杀之(或幽之)以告天下,诸如此类,等等。所以让朱棣死在战场上是建文帝最好的解决办法。

所以建文帝的那句“你们千万不要让我背上杀害叔父的恶名啊”其实与“请勿见血”意思是差不多的。

可惜,建文帝聪明反被聪明误。耿炳文一员武将而已,恐怕想破脑袋也想不透其中的道理。

同类推荐
  • 白话资治通鉴

    白话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著名史学家司马光和他的助手刘攽、刘恕、范祖禹、司马康等人,历时十九年编纂的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在我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书中描绘了战国至五代的历史发展脉络,探讨了秦、汉、晋、隋、唐等统一的王朝和战国七雄、魏蜀吴三国、五胡十六国、南北朝、五代十国等几十个政权的盛衰之由,生动地刻画了帝王将相们的为政治国、待人处世之道,以及他们在历史旋涡中的生死悲欢。为了便于阅读,本书特别挑选了《资治通鉴》中的经典篇章,翻译成白话文,进行重新编排,以便让更多现代读者体味这部作品的独特魅力。
  • 纵横隋末的王牌特种兵

    纵横隋末的王牌特种兵

    为救美人独闯禁宫,搁置恩怨从军西征。揽文才,收猛将,逐鹿中原。平漠北,定波斯,扬帆海外。王牌特种兵刘子秋穿越隋末,逆袭乱世,开疆拓土,为您演绎一段不寻常的隋唐故事……
  • 贞观大财神

    贞观大财神

    财神系统:我们是谁?钱龙:小财神!我们的目标是什么?钱龙:赚钱做官当财神!有人挡路怎么办?钱龙:拿钱怼他!
  • 大明帝国之远征重洋

    大明帝国之远征重洋

    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我大明疆土。21世纪爱旅游自拍的朱文来到南京城旅游,前去拜访朱元璋的藏地,误入了明太祖朱元璋的“迷魂阵”。发现自己来到了洪武三十一年的夏天,以皇孙朱允炆的身份目睹洪武皇帝朱元璋的下葬,自己又莫名的被黄袍加身成了大明王朝的第二位帝王……坐了4年的皇帝被燕王朱棣推翻,遂化作和尚远渡东南亚。永乐皇帝朱棣派郑和下西洋七次追杀朱文不成,却不想朱文已经在大明之外的海域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大明帝国……
  • 西汉宫廷演义

    西汉宫廷演义

    该丛书的各部小说,大致成书于清末民初。由于当时的中国社会处于急剧变化时期,国内政治的腐败和西方列强的侵略,均促使文人重新审视中国历史的发展。许啸天、徐哲身、张恂子等鸳鸯蝴蝶派的大家们,有感于历史的“虚伪和枯窘”,遂立意撰写此套历史通俗。
热门推荐
  • 带着加点系统重生

    带着加点系统重生

    我叫陌小小,本是一枚不受同学待见的臭屌丝,16岁那年一个变故将我带到一个满是杀戮战争的世界。贪生怕死的我心里那叫一个悲哀啊,本想就当个透明人屌丝,打打游戏,过完自己老宅男的一生,现在看来是做不到了。体育不及格的我怎能在那杀人不咋眼的世界里生存,幸好穿越的时候带上了我爱打的游戏里的加点系统,这才给了我一线生机。系统:叮!有一个新的属性点,请快使用。不用想了,体质防御拉满!要什么攻击?攻击有什么用?活下去的人才有输出,虽然我的攻击只有1......
  • 流浪在巅峰

    流浪在巅峰

    做人要狂,做男人更要狂。天生我辈不张狂,横扫天下难为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夷白斋诗话

    夷白斋诗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巅峰刀道

    巅峰刀道

    吊儿郎当的外表之下,他有一颗坚毅的心,没有神与魔之分,只喜欢我行我素……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恶魔少爷请出招

    恶魔少爷请出招

    “以后离他远点。”“为什么?我觉得他挺帅的。”“怎么?想要我惩罚你吗?”动不动就拿这个压我,凌熠辰,看我怎么收拾你......
  • 能道乾坤

    能道乾坤

    能源~~能做什么?多了去了,只有能源才是巅峰王道。
  • 铃兰花开叶三瓣

    铃兰花开叶三瓣

    这无端的爱情,哪有为什么,我们只是刚好遇见了,于是相爱了。叶辰说:“林岚,我嫉妒,曾经有一个人占据你最勇敢灿烂的青春。”“不要嫉妒,那一点都不好,一个人的努力太累了。”“有我,不是你一个人的努力。”幸好你回来了。
  • 炎之帝尊

    炎之帝尊

    真武大陆,以真为极,以武为基,真武成丹沟通天地能量,造万物之形,点其意,踏武道,走逆天路,成就帝之皇者!少年,体藏上古龙丹,脑酝帝之战符,以龙丹作引,战符搭桥,迈入轮回之路,杀道三千!神奇昆仑,生死一线,无尽苍穹,由吾执掌!左手乾坤,右手生死,双武极致,浩瀚称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