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058400000007

第7章 刚柔鉴附录(6)

景元四年,武则天的儿媳韦皇后胆大妄为,毒死中宗李显,立少帝李重茂,韦后自己临朝听政,上演了一场武则天的故事。韦氏宗族亲信把持李唐上下,甚至要谋害相王李旦。为了逐杀共同的政敌,李隆基考虑到韦氏势众,于是联合姑母太平公主,密结禁军,与刘幽求等人起兵突袭杀了韦后及其党羽。李旦上台,是为睿宗。李隆基因拥立大功,先是纣王封相,领马骑禁军,后又册立为太子。睿宗初上台,听从李隆基的劝告,任用宋景、姚祟等人为相,整顿吏治,贬斥奸侯,一时政风变良。太平公主身为武则天之女,自小聪明过人,长得很像其母,又机敏沉着,善于权略;武则天当政时,即参与谋划。当初诛杀张易之兄弟,她立有大功,现在同侄子联手,再立灭韦新功,这两次关系到李唐王朝兴亡治乱的重要大功,加上自己的亲哥哥睿宗为帝,自然地,她的权力欲和党羽势力在朝中也膨胀起来。她的3个儿子被封王,其他儿子起码也进入九卿之列。皇帝也对她非常偏爱器重,每次与她议论朝政,往往相坐逾时,时间很长。如果有几天太平公主不来朝殿,睿宗就叫宰相去她的府中询问。太平公主长期侍奉武则天身旁,善于猜测上意,所以每当与睿宗议事,她都能迎合帝意,凡是她推荐的人,都会被窨宗封给高官,甚至当宰相。很快地,太平公主在朝廷中网罗了大批党羽,势焰灼人。睿宗上台伊始,太平公主还不曾以李隆基为敌,欺其年少,想他不会有多少作为,逐渐地,她感受到自己的这个侄子英武过人,在朝中又得到人望,刘幽求、宋景、姚祟等不少人被其所用,已经势压自己,于是太平公主一改初衷,以李隆基为政敌,必欲除去而后快。先是她极力劝谏,反对睿宗立隆基为太子,布置密探,搜集李隆基活动的情报,又四处散布谣言,中伤李隆基。一时间,窦怀贞、萧至忠、崔是、薛梭、常元谐,李慈等宰辅重臣,都被收罗在她的羽翼之下。李隆基面对太平公主的咄咄逼人之势,也寻机反攻,例如,指使姚祟、宋景等人出面奏告,使睿宗下令,把与太平公主关系亲密的宋王李成器、幽王李守礼等人外放到京郊去做刺史,把太平公主夫妇迁到蒲州(今山西永济)居住,且让睿宗答应由李隆基监国行政。太平公主遭到排挤后,联合李成器、李守礼和李隆基两个被解除典领禁军之权的弟弟,一齐向李隆基施加压力,逼着李隆基自剪羽冀,以离间姑侄、兄妹关系之罪,把宋景、姚祟两相贬职到地方去做刺史。后来太平公主又利用窨宗让位一事,迫使李隆基主动提请,召太平公主回京居住。到了景元二年,太平公主势力在朝中基本占了上风。

李隆基上台为帝,睿宗退至幕后,却仍以、太上皇之位掌握朝政大权,就是太平公主从中做的手脚,所以李隆基上台之初,还不具备实力与太平公主硬拼的条件。为了暂时稳固皇位,争取时机,以达到最后铲除太平公主势力的政治目标,玄宗需要暂时的妥协,这就是唐玄宗抛出刘幽求、张韦的主要缘故。

到了先天二年(公元713年),李隆基和太平公主之间的斗争更趋激烈,双方都磨刀霍霍。太平公主先是唆使宫女元氏乘机下毒,由于玄宗防范严密,事未逞。她又与典领羽林军的常元楷、李慈等频繁密谋,想在七月四日以羽林军冲入武德殿,迫玄宗退位,由窦怀贞等人领南牙兵作声援,发动政变。哪知太平公主的消息被左散骑常侍魏知古侦知,即刻报告了玄宗。玄宗集合兵部尚书郭元振、龙武将军王毛仲、殿中少监姜皎、太仆少卿李令问、内给事高力士、果毅李守德以及歧王、薛王等先发制人。七月三日,首先动手,领兵冲人座化门,杀死羽林军首领李慈、常元楷,又把萧至忠、窦怀贞等太平公主党羽斩首。太平公主闻变逃到南山的佛寺中躲藏起来,二天后抓捕下狱,被玄宗下令赐死,凡朝野内外太平党羽一举被杀者几十人。睿宗李旦见事已至此,下令今后朝政大权,一切由玄宗李隆基处理,自武则天称制以来的唐初数十年宫廷政争,至此停息,李隆基取得了最后的胜利。那位被贬到封州的刘幽求,也被玄宗及时召回京都,封为左仆射,重新予以重用。

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宋太祖赵匡胤病逝,弟弟赵(匡)光义嗣位登基,即宋太宗,改年号太平兴国。

赵匡胤死后没有传位儿子,把皇位给弟弟继承,主要是总结了后周朝廷因幼主嗣位,被自己兄弟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一举而篡夺天下的教训,担心传幼子之后,被别人以自己使用的故伎,加害到大宋赵家的皇帝身上。早在建隆二年(公元961年),杜太后病危时,就把太祖匡胤和谋臣赵普叫到病塌前,当面问赵匡胤:“知道因为什么原因你得到天下登上皇位的吗?”赵匡风说是托祖宗及太后的余庆。杜太后说:“错了,是因为后周柴氏以幼主主宰天下。若是后周有成年君主,你就不会有今天了。你与光义都是我的亲生儿子,你百年之后,应当传位给弟弟光义,然后光义传位给弟弟廷美,廷美死后再传位给你的儿子德昭。天下地广事多,能立成年君主,这是造福社稷的事情。”宋太祖事母忠孝,谨守母训,当即答应杜太后,并命令站在身边的赵普把太后遗训记下。赵普赶紧听命,记录完毕后,还署上“臣普记”字样,太祖亲手封藏在金匮秘室中保存。当然现在看这事未必真实,很可能是赵光义和赵普杜撰的,因为此事不见正传,且又是在赵匡胤死后多年才传出来的,这样的大事好事何须保密,其间不能自圆其说之处甚多。不过我们如妄听之,也不去深究了。

宋太祖赵匡胤着眼赵宋王朝的安危,死后果然让位于弟弟。太祖皇后宋氏开始也想立自己的儿子,但被赵光义安插在身边的私党做了手脚,遣使召当时还是晋王的赵光义进宫人承大统,宋皇后对他说:“我们母子的身家性命,全都托付给你了。”光义当面泣告,发誓说:“一定共保富贵,请勿担心忧虑。”但是赵光义一登大位,所言所行就大不相同。兄长赵匡胤有4个儿子,两个已经天折,剩下德昭、德芳,当时德昭25岁,已是成人,最有可能继位。所以赵光义首先把目标指向德昭。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赵光义带德昭出征幽州时,光义故意试探,令人散布谣传说皇帝不知下落,军中众人慌乱不巳,果然就有人想立即拥戴德昭称帝。太宗发现德昭上台可能性很大,出征返师回京后,以此出征未取得大胜为由,迟迟不予论功行赏。赵德昭善意劝谏,促叔叔光义速决此事,赵光义见侄子劝言,故意用语刺激德昭:“等到你做皇帝时,再行赏也不晚嘛”,嘲讽德昭擅自干政。赵德昭性格耿直,善意为国,反取折辱,回府后思绪不平,自刎而死。两年之后,他的22岁弟弟赵德芳也病死。这样来自兄长宋太祖一支威胁太宗后代继承皇位的危险彻底消除了,下一个目标就是赵光义的弟弟廷美了。

秦王廷美作为光义之弟,按太后遗训,当在赵光义死后上台继位。他看到了赵光义在长兄宋太祖时,扩大势力,为后来顺利上台,奠下扎实基础,于是也想仿效,除了秦王府内早就豢养了一批幕僚将官外,而且新近还同当朝宰相卢多逊搭上了钩。这卢多逊原来是赵光义晋王府重要的爪牙,中过进士,宋太祖时,官至中书舍人,参知政事。太宗一上台,任命他为中书侍郎,平章事,做了当朝宰相,予以重用。卢多逊与秦王廷美相勾搭一事,很快有人上报给太宗光义,赵光义虽然十分恼怒,但虑及此事关系到皇位继承大事,事牵太后遗命中的未来皇帝和在朝宰相,而且朝廷群臣到底什么态度,自己还没有十分掌握,就想在朝中寻找卢多逊的政敌,促其内部互攻,这既可以无损自己,又可以坐收别人攻敌之利。于是宋太祖时期的宰相赵普被召人京都,想利用赵普与卢多逊的矛盾,达到驱除卢多逊、廷美的目的。

赵普是宋朝的开国元勋,赵匡胤上台代周就得力于他的计谋,其后一直作为宋太祖重要的政治谋臣被重用。太祖乾德二年,迁升门下侍郎、宰相、集贤大学士,独居相位,处理大宋国政。可是因为敛财受贿,私运木材扩展府第,加上结姻亲枢密使李祟矩,被太祖冷淡。而就在此时,当时身为翰林院学士的卢多逊,每有召时,总是攻击赵普,导致开宝六年(公元973年),赵普被罢相,贬到河阳,做了一个三城节度使。赵普视卢多逊为不共戴天的宿敌,所以听到太宗召还人京消息,连日起程返都。

太宗对秦王廷美和卢多逊的暗中活动,一开始没有采取过激措施,担心两人受到刺激在朝中联手反击,所以当一些卢多逊同僚因不满卢的专权,上折密告卢和廷美时,他没有立即动手罢免卢多逊,只是对一些告密者奖励,如对密告卢多逊的左拾遗田锡,赏钱50万。他这样做的考虑有二个,一是暗中鼓励卢的政敌进一步告发,促使相互攻伐。二是赵光义认为这些人还不足以制服卢多逊、廷美,尚须更高一级的政敌出面,引发更加激烈的政争,才能做到在敌方凶残反目的时候,一网打尽,坐收渔利。所以他召还赵普后,复赵普相位,以牵制廷美和卢多逊。

赵普复相后卢多逊果然感到深深不安,而赵普位列开国勋旧,秦王廷美也自感难以凌驾,主动提出让出自己首辅地位,前推赵普。赵普再相,总结了前次被太祖罢相的教训,极力讨好太宗赵光义,他把自己当初与太祖受太后遗命的故事,详加叙述,还说自己要“备位枢机以察权变”。于是大力攻击政敌卢多逊,痛陈卢多逊以势欺压,结交私党,专权用事等情况。太宗看赵普上钩,随即命令赵普调查卢多逊与秦王廷美勾结一案。

赵普拿到赵光义给的尚方宝剑,不遗余力地明查暗访。廷美位居秦王,身为皇族显贵,卢多逊位列宰相,执朝纲权柄,两人都是居一人之下,百官之上的高位人物,平日与朝臣将官交结往来很多,如有意查找此类关节过失,自然不是难事。赵普还把卢多逊廷审杂治,卢多逊在赵普势逼下,供认自己曾遣派心腹属官密告秦王廷美朝中机密,向秦王输诚投靠,还对秦王说过:“等太宗死了,我将尽力事奉秦王。秦王也以弓矢回赠自己,以增信任。赵普抓到了卢多逊的罪证,认为他勾结秦王,阴谋篡夺是大逆不轨的重罪,立即上报宋太宗。宋太宗当然顺水推舟,命削去卢多逊的官爵,与家属一道配流崖州(今广东海南岛南部)。秦王廷美在太平兴国七年,就被免开封府尹,出为西京留守,此次赵普特意向赵光义建议:“太祖已经失误,陛下岂可再误。”鼓动赵光义传位于自己的儿子,不用说这自然会得到赵光义百分之百的赞0赵普更是不遗余力地怂恿太宗去秦王,心怕哪天秦王上台,自己落个悲惨下场。所以当审查卢多逊案时,他极力把卢多逊案件往秦王身上引,借机株连,以免后患。卢多逊供认后,他立即授意开封府尹李符,以廷美与卢多逊交通,要求把秦王再度远贬。李符还诬告秦王在留守西京期间,不思悔改,埋怨皇上,“不利朝廷”。赵光义视秦王廷美为自己身边隐患,赵普等人如此卖力邀功,乐得他心花怒放,立即沼令降廷美为涪陵县公,安置房州(今湖北房县),不许外出。一年后,廷美整日忧悸,病死贬所。

赵廷美和卢多逊一去,赵匡义顺意地传位给自己的子孙计划得以实现。杜太后的“兄终弟及”的遗训(如果有的话)被彻底抛在一边,而宋太宗赵光义一支的嫡长子继承制度取得了稳固的地位。从此以后,赵宋皇位都是在太宗后代手中,延续传继。

赵匡义利用隔岸观火之计,在卢多逊、廷美相互勾结,势力逞强的时候,尽管朝中卢多逊的一些政敌,也攻击卢多逊,但不足以制胜。所以采取静观时变的态度,密切观察二人动向,以确定下一步策略,后来又调人开国元勋赵普,利用赵普和卢多逊之间水火不容的关系,暗中助其互相攻伐,挑起更大的火并,一举把卢多逊、秦王廷美赶下权坛,远贬荒芜之地。

赵普赶走了卢多逊,自以为出了一口怨气,未想到有赵宋第一谋臣之称的他,也有老来失手的时候。他的宰相之位还未焐热,赵光义就向朝臣宣布:“赵普有功于社稷国家,与联是昔年故旧,现在花甲巳过,已是白发上头,牙齿松落,念及旧情,再也不忍让他辛苦劳累,应当择一善地,以尽享晚年。”赵普马上收拾行装,乖乖地到他的“善地”邓州,做一个节度使去了。

东汉光武帝严禁贵戚干政,其子明帝也规定:“后宫之家,不得封侯与政(参予政事)”。尚书阎章的二妹为贵人,阎章通晓经典,早就应该循序升任重要官职,明帝就因他是后宫的亲属,竞不让他迁升。明帝的皇后马皇后的哥哥虎贲中郎将马廖,黄门郎马防、马光,在明帝统治时期,也没有升迁过任何职位。马皇后从不利用自己的特殊地位,向皇帝提出什么个人的要求。

永平初,明帝下令图画光武帝中兴以来为国立有大功的28将于京师南宫云台,让人瞻仰。唯独不画出生人死、为光武统一天下立下汗马功劳的马援画像。他的弟弟东平王刘苍看到后,觉到太不公平了,就问明帝道:“马援随先帝出生人死,立有大功,为什么偏偏不画上他的画像呢?”明帝无言可对,搪塞过去,马皇后知道后,若无其事一样,从不向明帝提起父亲画像的事。

明帝一死,朝中给外戚封侯的呼声高涨起来。那些善于投机钻营的人,认为巴结马皇后家族往上爬的时机巳到,纷纷制造舆论,要求因袭朝廷旧制,给马家兄弟封侯。马皇后却不让自己的亲属恃仗皇上的亲戚关系,享受任何特权。她诏令京毙地区长官,凡马氏家族亲属有不法行为,交结郡县官长,干乱吏治的,一律绳之以法而奏闻。而皇帝每有封爵马家兄弟的决定,她都坚决反对。

建初元年(67年),章帝想封马皇后的三个哥哥马廖、马防、马光为侯,马皇后坚决不答应。第二年的夏天,国家遭受了罕见的大旱灾。一些大臣见有机可乘,上奏章帝说上天谴怒,赤县千里,是朝廷不封外戚的缘故,希望章帝按朝廷的常制加封马廖等为侯。”

同类推荐
  • 中国现代哲学史

    中国现代哲学史

    《中国现代哲学史》是中国著名教育家、哲学家冯友兰所作。《中国现代哲学史》是冯友兰先生晚年回归自我,“修辞立其诚”“海阔天空我自飞”的产物。冯先生以他的漫长的学术生涯和辉煌的学术生命铸就了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学术品格。本书对于理解中国哲学、中国现代学术文化具有很深的认识意义。
  • 思考的智慧

    思考的智慧

    《思考的智慧》考察了人的本质、宇宙的真相和思想的力量,是帕斯卡留在人间的风景。书中关于宇宙、社会、人性、信仰与生命的意义的阐述,敏锐独特,充满哲学思辨的魅力和激情,深深触动每个人的心灵。近400年来,无论是大师还是普通读者,都从中受益无穷。
  • 大学·中庸(中华国学经典)

    大学·中庸(中华国学经典)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远不是一本书所能囊括的。本丛书只是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我们约请的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每一篇简短的文字背后其实都有多年的积累,他们努力使这些文字深入浅出而严谨准确。与此同时,我们给一些文字选配了图片,使读者形成更加直观的印象。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您想要的。
  • 大家小书·译馆:动物肖像

    大家小书·译馆:动物肖像

    本书是法国著名博物学者布封所写的一本关于动物之美的小册子,分为文艺理论、动物肖像、科学论文三个部分。布封对于动物的描写全部来自于对描绘对象认真充分的科学观察,是透过人生写出来的,往往借物讽世,因此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动物肖像》译者为著名翻译家范希衡,他的译文文雅而情感充沛,为读者充分展示了法国十八世纪博物学著作的风貌。
  • 鬼谷子一日一谋

    鬼谷子一日一谋

    产生于战国中期的《鬼谷子》是一部由鬼谷子讲授,后经苏秦、张仪等人补充、修改而成的集纵横家、兵家、道家、阴阳家等思想于一体的政治理论著作。鬼谷子的生平已无确考,最早提到他的《史记》认为鬼谷子是苏秦、张仪的老师,那么鬼谷子与苏秦、张仪同时代而稍前是可以肯定的。本书在对《鬼谷子》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炼出不同的观点,多角度、全方位地对这部奇书进行了较为精确的诠释和解析,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系统而详尽的阐述,使我们能更轻松地领略到《鬼谷子》谋略的精髓,用最简单的方式知晓成功的哲理。事实上,也只有拨开人生的迷雾,才能在成功的道路上走得更快、更远。
热门推荐
  • 我的狐仙萌妻

    我的狐仙萌妻

    受人邀托去山上采药,发现了一只受伤的萌狐,开始了奇葩的日常修仙生活......
  • 别嘲讽生活

    别嘲讽生活

    自己生活所感所想,可能想法有些尖锐,但皆直抒胸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江湖遊

    江湖遊

    这里是属于斗气的世界,没有。。。对不起走错片场了。。。这是一个有趣的故事,主角很无敌并且会一直无敌下去,可能有幽默,可能有严肃,也可能有伤感,更可能有很多作者夹带的私货,但是不可能太监,这次一定要写完。
  • 随身带着葫芦走

    随身带着葫芦走

    韩东是一个外企的小业务,无意中捡到一个吊坠葫芦,不曾想这个吊坠葫芦竟然让他从二十六岁变回了十九岁的容貌。当他读出葫芦底部的咒语后,意外地走了葫芦空间中,从此开始了对葫芦空间的偷盗生活,里面的物产丰富……
  • 汝之道

    汝之道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芸芸众生,人生入世,谁又能真正摆脱凡尘纷扰、因果纠缠?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良家小农女

    良家小农女

    她身负巨额赌债,一世躲藏。一朝穿越,翻身地主把歌唱,种田赚钱两不误。谁说农家没有欢乐,重生农家也能欢声笑语,新的生活喝杯小酒,调个小戏,小日子逍遥自在
  • 魔妃当道:傲娇王爷,请拜堂

    魔妃当道:傲娇王爷,请拜堂

    她是闻名都城的废材丑女,他是战名赫赫的铁血皇子。第一次见面,他被迫签下卖身契,从此被吃的死死的。给她钱,给她宝物,给她秘籍……竟然还要给他这个人?“舒渺渺,你是本王见过最无耻的女人!”他咬牙切齿。“多谢夸奖,王爷,请拜堂!”她笑的风华绝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