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975000000002

第2章 认识孩子的心理防御机制(1)

1.退行

用幼童的原始方式“要挟”大人以达到目的

1.1

7月的一天中午,我吃过饭正打算休息,只听得学校的大铁门“哗啦啦”地响了起来。接着,两辆小轿车鱼贯而入,其中一辆较为抢眼:津牌宝马X3。

车上下来两位中年妇女和一个10多岁模样的孩子。两位妇女都打扮得时尚得体、雍容华贵。其中一位是孩子的母亲,别人都称呼她“冯嫂”。冯嫂说话连珠炮并带有北方人的直率与豪气。她介绍说,她做物业投资,早些年她在天津滨海新区购置了几套房产,不曾想涨了好几倍。

“我的孩子傻,”接着,冯嫂毫不掩饰地介绍她的孩子,“在正规的学校是没办法上学了。”

“呃,冯嫂,你不可以当着孩子的面说这些的。”我连忙阻止。

“没事,”她一把将孩子拽到自己跟前,说,“咱就是傻,是吧,儿子?”

儿子没有说话,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

这是2009年,我作为心理学专业的博士、教授,受邀在北京的一家心理教育机构做首席咨询,对象是有心理问题的中小学生。这是一所全日制的民办培训学校。

我的目光顺势落在了孩子身上,因为他才是今天真正的主角。只见他瘦高的个子,少言寡语,一眼望去,与正常孩子无异。长脸,小平头,一双眼睛不大,但分明流露出一种与“傻”毫不相干的聪慧的目光。身着鳄鱼牌长袖T恤,外套是一件浅灰色短夹克,牛仔裤,脚下一双闪亮的旅游鞋一一十有八九也是什么名牌。后来得知,孩子叫涛涛,13岁,身高168厘米,初一学生。学校劝其退学,其他正规学校也不接收。原因:成绩差、不合群、暴力、不服管理、不堪教化。

“舒教授,咱就是慕名而来的,”冯嫂对我说,说话时声音很大,我不由自主地把椅子往后挪了挪,“我没有多高的期望,学习成绩提高不提高无所谓,只要教会他数钱就行。他这一辈子的钱我都给存好了。”

“言差啦,冯嫂,”我说,“教会孩子数钱这并不难,其实您送孩子过来,肯定不只是为了教他会数钱吧?你想,如果你的孩子会数钱了,结果把数好的钱又心甘情愿地放在别人的口袋里,你看,你有多少钱禁得起他放啊?所以,我们的责任关键是健全他的人格,通过一段时期的强化训练,使孩子能够像正常孩子一样思维,是不?”

“当然,当然。”冯嫂连忙附和。

1.2

招生办的老师带领冯嫂和她的姐妹和涛涛在学校走了一圈,看了看教学楼、运动场、食堂和寝室,并且为涛涛挑选了一个下铺的学生床位。同时,我指定由一名心理咨询师小刘老师负责直接指导和训练涛涛。

一切都还满意,冯嫂一行人又回到办公室,向我辞行。

“涛涛,跟妈妈说‘再见’,妈妈走了。”最后冯嫂对涛涛说。

“不行,妈妈不能走,”涛涛拉着妈妈的手说,“你不能把我一个人放在这里丨”

涛涛突然的主动,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涛涛,在家不是已经说好了吗?说来这儿学习的。”妈妈轻轻推开涛涛的手说。

“但是,我要妈妈陪。”涛涛说。

“妈妈多忙啊,哪能天天在这里陪你?”冯嫂的朋友说,我们也一道附和。

“不行不行,妈妈就是不能走!”涛涛说着一下子坐到地上,脚来回蹬,身子不停地左右摇晃,哇哇大哭起来,那动作、神情,活脱脱一个3岁的幼童。

作为见面礼,涛涛第一次把惊讶带给了初次见面的老师们。

结果,妈妈还是“无情”地离开了。涛涛无奈地留了下来。

1.3

晚上,负责涛涛的小刘老师过来求教,问13岁的涛涛像3岁小孩一样席地而号的心理学解释。我告诉他,单凭这一点就表明涛涛存在着两个问题。其一是“低龄化”,即心理年龄远远小于他的生理年龄;其二是“退行”现象。

所谓“退行”,是指人不自觉运用的一种心理防御机制。涛涛之所以采取年龄向后退的“幼童”方式,就是为了达到他将母亲留下来陪伴他的目的。这肯定是因为他以往的经验告诉他,这样做很有效。这次之所以没有效果,完全是在于他妈妈根本做不到。

我还告诉小刘老师,大凡心理年龄远远小于生理年龄的孩子,往往会伴随着“感统失调”,即感觉统合失调。也就是大脑指挥四肢及其他动作器官易出现偏差,比如无法走直线,说话吐字不清,咬字不准等。我对小刘老师说,不用试,这些问题涛涛身上肯定都会存在。所以,我们要在文化课的基础上给他添加安排《感统训练课程》、《吐字正音课程》以及《思维训练课程》。只有这些问题解决了,涛涛心理年龄大大小于生理年龄的问题,才会随之解决。

“舒教授,您看得真准!”看得出,小刘老师对我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接着,他补充了一些情况。他跟了涛涛一个下午,的确发现涛涛有大舌头现象,总是把“通”说成“东”,把“张”说成“上”,等等。而且有一次和几个孩子爬操场上的旋梯(大约十几米高),“咚咚咚”一下子都上去了。结果别的孩子又都“咚咚咚”地下来了,而涛涛却下不来了,真是费劲。

1.4

“不得了了,舒教授快去看看吧!”一天下午,我正在埋头整理一些资料,小刘老师急匆匆地跑到我的办公室。

“出什么事了?”

“涛涛居然在操场上当着许多师生的面脱掉裤子撒尿。”

对于涛涛的这种变态行为,当然又需要有心理学上的解释。我也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主要是因为这种不良现象传出去会影响学校的声誉。想到这里,我赶忙放下手头的工作,跑到了现场。

在现场,终于弄清了涛涛当众脱裤子撒尿的原因。

原来,涛涛发现宿舍房间的卫生间是蹲坑,而他有生以来从不知蹲坑为何物,几次向管理他的小刘老师提出要更换坐式马桶。而小刘老师也向后勤反映过,但后勤的回答是3个字:“不可能。”要求提多了,回答就增加了两个字:“根本不可能。”很显然,涛涛当众脱裤子撒尿,还是为了用这种“退行”的方式来满足自己换马桶的要求。

我告诉小刘老师,涛涛今天脱裤子撒尿和那次席地而号是同一个问题,即心理学称之为“退行”的心理防御机制。用幼童的原始方式来向大人们“要挟”以达到目的。我们可以肯定,涛涛今后还会做出许多这种类似的“退行”事情。解决的方式除了感统等课程的训练外,直接的方式就是我们大人要让涛涛形成另外一个经验一一“退行”无效。他越是这样,越不满足他的要求一一让他知道,社会并不以他一个人为中心。

涛涛出生在经济条件极其优越的家庭,据说是“六朝元老”一一父母以及爷爷、奶奶、外公、外婆6个大人围着他一个人团团转。可以肯定,在以前的环境中,涛涛只要运用“退行”的办法,就可以随心所欲了。

“退行”无效的办法果然奏效。结果,仅仅两个月的训练,院子里再也听不到涛涛的哭声,见不到涛涛当众脱裤子撒尿的现象了。

我们的涛涛长大了!

2.合理化

犯错一认错一免责一再犯错,为错误找“合理化”理由

2.1

一天,小刘老师来向我汇报,涛涛真的长大了,能够主动承认错误了。

有一次,涛涛用手在心理咨询室的金鱼缸里面搅和,结果把一条黑色的大金鱼给搅和死了。小刘老师刚要严厉批评他,他马上承认了错误。

“老师,我错了,下次不了……”涛涛耷拉着脑袋,极其诚恳地说。

听了这些,我委实感到欣慰。我说嘛,都说“江山易改,禀性难移”,其实并不然嘛。

可是,正当我自鸣得意的时候,小刘老师又来汇报,说涛涛承认错误没过几天,又在金鱼缸里面搅和,将另外一条金鱼给搅和死了。当小刘老师批评他时,涛涛仍然那样:

“老师,我错了,下次不了……”涛涛还是耷拉着脑袋,极其诚恳地说。

一连几次,直到把金鱼缸里面所有的金鱼全部弄死为止!

小刘老师说到这里,我全明白了一一不是涛涛长大了,是我们低估了“敌情”。

我对小刘老师分析说,由此可以断定,涛涛承认错误的行为,不是真正地承认错误,而是用承认错误的方式防御老师的继续批评与指责。结果,老师果然原谅了他,表明这招管用,于是涛涛屡试不爽。所以,在涛涛看来,想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即使被发现,代价极为轻微,只需要态度诚恳地说声“老师,我错了,下次不了”就可以搪塞过去。这在心理学上,称为“合理化”。合理化也属于弗洛伊德所指出的心理防御机制办法之一。

在弗洛伊德看来,合理化是个体遭受挫折时,用有利于自己的理由来为自己辩解,将面临的窘境加以文饰,以隐瞒自己的真实动机,从而为自己进行解脱。如狐狸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合理化的形式也多种多样。涛涛也是利用了这样一个公认的“合理化”准则:犯错不要紧,知错认错就是好孩子。涛涛就这样采取“合理化”的心理防御机制,一次次逃脱了对于错误应受的责罚。

可是,涛涛是在钻空子。“犯错不要紧,知错认错就是好孩子”,这固然是一条“合理化”的社会是非准则,但是,真正知错认错的目的是什么?是改正错误!如果不是为了改正错误来“知错认错”,而仅仅是为了逃脱责罚的“知错认错”,那就是“无诚意的”,这样“知错认错”便成了一种消极的心理防御机制。

看来,“敌人”比我们想象的更狡黠。

可是,这种“把戏”能长期地蒙骗他的家人,却不可能在我们这个专业的心理教育机构长期地得逞。我立即指示小刘老师:第一,要揭穿涛涛的“阴谋”,要告诉他知错认错之后必须改正错误;第二,从此以后不要理会涛涛的“知错认错”,该责罚照常责罚不误,要让他知道犯错必须要付出代价。涛涛有涛涛的“心理防御机制”,我们有我们的破阵之策。

这个“破阵之策”还真管用,没过多长时间,涛涛终于放下了武器,投降了。从此以后,他就不敢明目张胆地犯错了。不管怎样,这就是一大进步啊!

我心里的一块石头终于放下了,但是又想:涛涛是不是还会有什么新花样?

3.抵消

犯错后,用象征性行为或语言来抵消责罚或内心的不适

3.1

真可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啊丨

小刘老师说,涛涛这次的“新花样”是用头撞墙。就是一边哭喊,一边用头对着墙不停地磕,“咚咚”作响。越劝越磕,围观的人越多,涛涛磕得越是来劲。

“有什么原因吗?”我问。

“有!”小刘老师说。原来,今天是小刘老师的生日,中午和几个朋友在外面餐馆聚餐,回来晚了一个小时。这期间,别的同学都午间休息了,涛涛乐得一个人在操场上玩篮球。涛涛数次定点投篮不中,不觉恼羞成怒,用脚踢球。“砰”一声,球踢在了旁边会议室的玻璃门上。这下引起了涛涛的兴趣,连续用球踢门,也许是觉得这比投篮筐命中率高得多。这扇玻璃门是钢化玻璃做成的,篮球对它没多大杀伤力。涛涛踢了许多下,玻璃门还是完好无损。涛涛也觉得很是好奇:不是说玻璃不禁砸吗?

“用石头试试。”涛涛心想。

在此期间,学校正在做一个小小的房间改造施工。涛涛很快就找来了一块不大不小的石头。

“咣当”一声,石头所致,玻璃门一下坍塌下来。

应声而至的正是生日聚餐后赶回来的小刘老师。

“怎么回事?说!”小刘老师一把拽住涛涛的胳膊来回摇晃,怒声责问,“为什么要砸碎玻璃门?你知道要赔多少钱吗?1000多块--你知道吗?”也难怪,1000多元对于月薪微薄的小刘老师来说,意味着什么。

涛涛的确被吓坏了,没见过一向亲切的小刘老师居然发这么大的火。他呆呆的,任由小刘老师责骂与摇晃……

突然,涛涛一把甩开小刘老师,飞也似的跑回宿舍,一下钻到床底下,用头不停地磕墙,便出现了开头那一幕。

3.2

我告诉小刘老师,这也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

在上百种心理防御机制中,有一种叫作“抵消作用”,是指当人犯错时,以某种象征性的行为或者语言来抵消因犯错将要带来的责罚与后果;或者来抵消已经发生了的不愉快的事情,以补救心理上的不适与不安。例如,按我国习惯,过阴历年时不要打破东西。万一小孩打破了碗,老人则赶快说“岁岁平安”。想当年,关云长华容道感情用事,置《军令状》于不顾,私自放走窃国公贼曹操,自知死罪难逃,先主动自缚向诸葛亮请死,实际上这就是“抵消作用”的心理防御机制。结果,果真获得免死。

我还告诉小刘老师,涛涛用头磕墙只是具有象征性的意义,是给人看的,不会有什么实质性的伤害。因此,不要害怕。涛涛是犯大错之后,为了逃避严厉的责罚,“先发制人”,以最小的代价取得大家的同情与谅解。

“那该怎么处理磕墙?”小刘老师问。

“不用管他,让他继续磕,”我吩咐说,“关键是要让大家都散了,没有观众。”

果然,见没有了观众,涛涛不磕了。

晚上,开班会时给予涛涛严厉的批评,记大过一次,并且让涛涛作了深刻的检讨。还在家长的通力协助下,从家大老远赶来学校,由家长当孩子面赔付学校公务财产损失1200元。应当说,这件事对涛涛的触动较大。对于涛涛来说,这是从未有过的事情。因为他是“问题孩子”,他屡次犯错,屡次得逞,屡次被原谅。其实,对于“问题孩子”,一定要像对待正常孩子一样严格要求,该责罚就得责罚,不能让他感到自己是“问题生”,就应当搞特殊化。

4.否定

把引起精神痛苦的事实予以否定,以减少痛苦.

4.1

“祸不单行”,没过几天,涛涛又惹事了。

这几天,有一只不到两个月大小的白色京巴卷毛狗,每天天刚亮就从学校铁门溜进来,然后跟随在学生队伍后面绕校园跑步。

3天后,人们忽然发现小狗不见了。

第4天,有一位年轻的女老师发现,小狗被闷死在她办公室的抽屉里面。小狗的4条小腿被人用红色尼龙绳子结实地捆绑着。大热天,尸体已经变味了。这位女老师非常生气,要求校方一定要追查到底。一是为了无辜被害死的小动物,二是弥补给她心灵上造成的伤害。

一经追查,就很快真相大白了。有人看见涛涛昨天中午用绳子捆

小狗来着。

“是我弄死的。”涛涛供认不讳。这次与往常犯错不一样,他神情自若,甚至还带有几分理直气壮的样子。

“你为什么要把小狗弄死?”那位女老师用手指着涛涛,声色俱厉,“你已经是初中生了丨”

“我没有弄死狗,那只是一只老鼠,”涛涛作委屈状,极力辩解,“老鼠是害虫!”

“那只是一只老鼠,老鼠是害虫!”

“老鼠是害虫……”

涛涛不断重复着这句话,双手捂着耳朵,任凭老师说什么都不听,完全沉浸在自己的“老鼠”世界之中……

4.2

我知道,面对这种异常现象,小刘老师又会来向我请教它的心理学解释了。

“还是心理防御机制!”这次,我和小刘老师几乎异口同声地说道。

我们对视一下,会意地笑了。

把引起精神痛苦的事实予以否定,以减少心灵上的痛苦。例如,小孩打破东西闯了祸,往往用手把眼睛捂起来;癌症病人否认自己患了癌症;妻子不相信丈夫突然意外死亡;人死了说成是归天、进了天堂等,这些就是被称为“否定作用”的心理防御机制。

涛涛要把小狗闷死,是出于另外一种心理因素支配,即内心涌动的“攻击性”人格。他企图通过捆绑小狗、闷死小狗来满足自己的攻击性心理愿望,大胆地犯错之后,又必须推脱责任,于是就采取了“否定作用”的心理防御机制。就如同掩耳盗铃一样,我认定它是一只老鼠,就不会有人来责罚我。

当然,结果可想而知。

处罚一教育一严厉处罚!涛涛的“防御”再一次失败了。

5.本案的心理学分析

本案涉及的心理学知识主要是心理防御机制理论。

同类推荐
  • 心理健康二年级(上)

    心理健康二年级(上)

    在影响孩子成长的各种因素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最重要的两个,整合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教育合力,对孩子的健康发展非常必要,这也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方面,尤其小学、初中、高中阶段的是学生,学校教育更加突出重要。为此,教师学习和掌握心理卫生常识尤为关键。
  • 心理学课堂05——销售心理学

    心理学课堂05——销售心理学

    《心理学课堂》套书共5册,包括《消费心理学》、《博弈心理学》、《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价格心理学》、《销售心理学》,《心理学课堂》从多方面总结和归纳了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社会活动中的心理学,并配以生动的案例,增加了阅读趣味。阅读《心理学课堂》,可以使人们清醒的认识生活中所遇到的种种不合理现象并加以规避,从中得到人生智慧,使生活更加积极主动。
  • 累从何来:别把心理疲劳不当回事

    累从何来:别把心理疲劳不当回事

    快节奏的生活让越来越多的人处于心理疲劳的状态,心理疲劳对每个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有着极大的影响,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本书以此为主线,从解析心理疲劳出发,帮助人们认清疲劳之态,找到身心疲倦的原因,分析这种状态带来的后果,并提出最实用、最贴心的“药方”,帮助人们一步步走出自己内心的疲劳状态,找回工作的激情、家庭的和睦、心灵的宁静和生活的幸福。
  • 普通心理学学习与研究

    普通心理学学习与研究

    普通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学基本原理和心理现象的一般规律的心理学,是所有心理学分支的最基础和一般的学科,也是心理学专业学生入门的第一门专业课程。
  • 男生女生流行的心理测试题

    男生女生流行的心理测试题

    趣味性心理测试是人们了解自我、认识世界的另一个途径。明智的人会利用这些测试题追寻自己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影子,很好地了解自己的优缺点,进而扬长避短、完善自己、走向成功。
热门推荐
  • 克服焦虑症

    克服焦虑症

    本书内容包括焦虑与焦虑症状、什么是焦虑症及其表现、什么是广泛性焦虑、为什么会患广泛性焦虑、罹患了广泛性焦虑会有些什么表现、什么是惊恐障碍、惊恐障碍有什么表现、什么是社交焦虑症、社交焦虑症有什么表现、常见的社交焦虑情境、什么是应激和应激反应、患有应激相关焦虑怎么办、什么是强迫症等。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安小妞的古代悠闲生活

    安小妞的古代悠闲生活

    姐姐的手不是手,是那抓钱的能手,姐姐的腿不是腿,是那除暴安良的神腿,安小妞励志要在古代成为土豪
  • 乱仙狂魔传

    乱仙狂魔传

    三千世界,皆可入道,何以为道?逆天改命,碎雷破苍穹,是道,逍遥御剑,一剑斩虚空,亦是道,肉身成圣,以武乱乾坤,看一代凡人,挣扎着一步步走上仙路。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假如晚点遇到你

    假如晚点遇到你

    我只是失去一个不爱自己的人,而他失去的是一个能为他,牺牲一切的人。明明是他的损失,是他的错,可为什么难过的却是我!
  • 在南风初夏遇见你

    在南风初夏遇见你

    这辈子最难忘记的是初恋,这辈子最遗憾的是初恋成了沿途风景,苏伽南面对初恋的不舍,面对现任的追求,她的爱该何去何从?她被现任的霸道少爷当过替身,她被前任的暖心辜负了,说是灰姑娘,却是隐形小富豪,甜宠升级,虐恋不断……女主(苏伽南):如果可以,我想跟你在一起。男主(安夏知):这个世界,南风过境,只为你一见倾心。男二(陆星泽):伽南,我会在你每次迷路时带你回家……
  • 名为新世界

    名为新世界

    未来世界,每个城市里都有那么一群人,他们主要工作是清理坏掉的社会齿轮,然后替换上健康的齿轮,维持整个世界机器的正常运转,他们的目的就是一点一点的,创造新世界。
  • 一品剑仙

    一品剑仙

    万族林立,七界争锋。一剑既出,唯我独尊。这一年,小子陈笑走出了白山村,来到闻名遐迩的天阙城,穿越三年第一次出来,从此名动天下。
  • 只怪世界太美好

    只怪世界太美好

    翻开此篇,你将看到一个不一样的世界。末世之中,丧尸横行。你以为这是一个和丧尸有关的故事?很抱歉你错了,这是一个沙雕又呆萌(偶尔正经)的小队队长和他副官的故事。不一样的生活,不一样的美好。每时每刻智商在线,点开本文,感受生活中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