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942400000070

第70章 赋得古原草送别

【题解]

考试,科举考试,历史悠久,其来有自。隋炀帝创进士科取士。唐代皇帝大力提倡考试制度。唐太宗很矜持地宣扬“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有唐一代科举考试日趋完善,比较进步,但仍然弊端不少。当时常常由于考试不公或推荐的人未被录取而引起政治大风波,牛李党争就导源于是。诗中尹公亮诗如“琼琚”却干谒无门,官场失意。短短一首七言绝句,既是为伊公亮鸣不平,又揭露了当时科学考试的不合理不公正。试帖诗(又称“赋得体”),起源于唐代。受“试帖”、“帖经”的影响而产生,类似于封建时代臣僚奉皇帝之命所奉和的应制诗,为科举考试所采用。无论是应制诗,还是试帖诗,多属于“五言六韵或八韵律诗,往往以古人诗句或成语为题,题前冠以‘赋得’二字,且限韵脚。”到清代格律限制更严。加之内容是直接或间接为皇帝歌功颂德,还必须切题。正因为如此,所以历代佳作不多。史载这首诗是诗人十六岁时自江南入京,拜谒名士顾况时所投献的应考之作,故题前加上“赋得”二字。

这是诗人十六岁时,即唐德宗李适贞元三年(787)为应考而试写的拟题之作。古代科举考试,凡指定、限定的诗题,题目之前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诗相类,有严格的规矩:不仅限定题意,而且要求起承转合分明,格律精巧工整,全诗空灵浑成。所以说它源于应制诗,后来广泛应用于试帖诗,要求非常严格。以诗谒顾况,历史上传为佳话。据说“顾睹姓名,熟视白公,曰:‘米价方贵,居亦弗易。’乃披卷。首篇曰:‘咸阳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即嗟赏曰:‘道得个语,居即易矣。’因为延誉,声名大振。”(唐·张固《幽闲鼓吹》。宋人笔记《复斋漫录》也有类似记载。)诗也成为未应举时的名作。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题作“古原草送别”,亦颇有深意。表面看来,草与送别似乎无涉。然而早在《楚辞·招隐士》中“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草与送别就结下了不解之缘。千馀年来,佳作寥寥,而《赋得古原草送别》写出了“古原草”的特色又紧密关切送别之意蕴,独具一格,别出新意。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这是一首比较标准的五言律诗。格律规整,韵脚分明,起承转合,奇妙无痕,情景交融,浑然天成。首联破题。“原上草”突兀而来,点破题面;“离离”状其破土而出,茁壮繁茂,气势非凡。虽由“春草生兮萋萋”脱化而来,却又不着痕迹。抓住“原上草”当春乃发的特征,写出了春草生命力无比旺盛的气象。春草春荣秋枯,年年岁岁往复循环;“一岁一枯荣”,只有春草才是如此。“一”字复叠,咏叹不已;由枯而荣,生生不息,从而引出颔联。

颔联承上。“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紧承首联“枯”、“荣”,由字面一变而为形象生动的截然不同的画面:“野火”无情,烈焰翻腾,形成燎原之势,枯枝败叶,霎时化为一片灰烬;“春风”有意,冬藏乃发,蔚为绿的海洋,茁壮茂密,顷刻覆盖莽原大地。然而,潜藏地底“原上草”的根须是永远“烧不尽”的,一伺春风化雨,立即复苏,以不可遏止的迅猛长势,再一次覆盖大地。“吹又生的蓬勃气势,使’春草”在烈火中再生,在烈火中永生,以顽强的生命回答烈火的凌厉肆虐。“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比之于宋人吴曾所谓“不若刘长卿‘春入烧痕青’语简而意尽”(《能改斋漫录》)来,虽命意相似,而刘长卿诗句韵味之不足,同此联相较,差之何啻万里!确实是一副对仗极为工整的流水对。

颈联续转。虽然继续在写“古原草”,而重心已落到滋育“原上草”的“原”——“古原”上,是送别的地点,切题并引出“送别”题意,续中一转;由颔联的流水对,颈联变为的对,妙在贴切自然、水到渠成,颇富变化之致。“远芳”、“晴翠”,“芳”曰“远”、“翠”曰“晴”,正是周啸天先生所说的,继续写“草之状态”,以更为具体、生动的博大意象,突出了沐浴阳光的“原上草”及其在古原上弥漫的清香。“侵”、“接”二字,“绘其虚神,善于体物,琢句尤工。”(《诗境浅说》)更进一步突现了“古原草”蔓延扩展、生存竞争之强者的形象。“古道”、“荒城”“言草所丛生之地”,紧切题中“古原”;“原上草”的“吹又生”生机勃勃、生气盎然,尽管道古城荒,依然使古原焕发了青春,成为“送别”的典型环境。但“远芳侵古道”也就是“晴翠接荒城”,两句诗同一个概念,是古诗所常犯的“合掌”之病。作为一首应考的命题之诗,借草取喻,虚实兼写,自然而然地融入深切的生活感受。既符合应制诗的严格要求,十分得体,又字字真切、语语新异。颔联语简思畅,脱化无痕,天然名句,几希初唐;颈联草色关情,琢句体物,构思巧妙,绝非虚誉!这不能不说是《赋得古原草送别》的独特之处。

尾联结题。“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不仅点明送别、结清题意,而且创造环境、关合全诗。“远芳”、“晴翠”,“古道”、“荒城”,诗人安排了春满人间、芳草历历在古道荒城送别的典型场所,该是多么富有诗意,又是多么令人惆怅!“王孙”原指王孙公子,是对古代贵族子弟的统称。这里则泛指行旅之人。上引《楚辞》成句是指看见萋萋春草而怀思行旅未归之人,此则转化其原意而用之,指看见萋萋春草而增添送别的惆怅愁情。从“古原”、“草”到“送别”,那萋萋春草似乎一叶叶、一片片都饱含着别情。诗尽管主要在咏古原草,但因是为送别而作,故结句要用春草王孙典故,点明送别之情,巧妙地关合全诗,结清意旨,的确有“赋得体”灵空浑成之感,成为千古绝唱。同时,从“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楚辞·招隐士》)将春草同送别的离思之情关联于一诗,历代文人墨客多有以春草喻离情之作,如谢灵运“萋萋春草生,王孙游有情。”(《悲哉行》),江淹“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别赋》),李煜“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清平乐〕)……然而,难能如本诗一样,看见萋萋春草而增添别情的新颖巧妙。

蘅塘退士《唐诗三百首》承《唐诗品汇》,将《赋得古原草送别》题为《草》加批,第一、二句批“诗比喻小人也。”第三句批“销除不尽。”第四句批“得时即生。”第五句批“干犯正路。”第六句批“文饰鄙陋。”收尾二句批“却最易感人。”系宋、明之人妄删“送别”、“赋得古原”,而题作《草》所导致的错误,有悖白居易创作初衷,且《白氏长庆集》分明为《赋得古原草送别》,蘅氏所为颇不足取。白居易所处的中唐时代,战乱频仍,灾荒不断,所以他从十多岁时就离家四处飘泊。贞元十五年,他为宣州所贡,即送往京城应考,翌年二月在长安考中进士。又依题中乌江十五兄于贞元十七年七月卒,本诗约作于贞元十五年春至十七年秋这段时间,也就是诗人由宣州之长安中进士前。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田园寥落干戈後,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共看明月应垂?一夜幺心五处同。

“河南经乱”,指贞元十五年(799)二月宣武节度使(治河南开封)董晋死后其部下举兵叛乱及同年三月彰义军节度使(治河南汝南)吴少诚叛乱,不仅战争规模大而且持续时间长。“关内阻饥”,关内即唐代关内道,辖陕西中部、北部及甘肃、宁夏部分;“阻饥”,《尚书·舜典》有“黎民阻饥”句,艰阻饥饿之意。史载:贞元十四年冬无雪,长安一带发生饥荒,第二年夏又闹旱灾(《新唐书·五行志》、《新唐书·德宗纪》)。当时,关中粮食赖南方接济,河南****,漕运受阻,所以发生饥荒。“浮梁大兄”,诗人的大哥白幼文时为浮梁县(江西浮梁县)主簿;“於潜七兄”,诗人叔父白季康的长子,曾任杭州於潜县(属浙江省)尉;“乌江十五兄”,诗人堂兄,曾任乌江县(安徽省和县)主簿,贞元十七年七月卒。“符离”,系徐州属县,即今安徽宿县,其父白季庚官徐州别驾,在符离居住甚久。“下”,唐代县名,在今陕西渭南县,白居易祖籍太原,后徙韩城县(属陕西),又迁下。其兄幼文、弟行简和幼美均随父在任所。颔联则侧重写社会现实,战争之后田园荒芜,骨肉分散奔波在异域他乡道路之中。“寥落”,土地废弃,无人耕种;“干戈”,干,盾,防御武器;戈,戟类,进攻武器;常用以统称武器。诗中“干戈”指战争,《礼记·檀弓下》:“能执干戈以卫社稷。”《史记·儒林列传序》:“然尚有干戈……”。

起联“时难年荒”照应题目,领起全篇。“世业”,唐初行授田制,有“口分”田、“世业”田之别,“世业”田子孙可以继承。但到白居易时已废除,诗中泛指祖宗遗留世代相传的产业。由灾难起笔,勾勒出时局战乱动荡、社会家园荒残、家庭亲戚离散具有典型意义的现实生活画面,十分简洁地概括出“时难”与“年荒”造成的战乱饥馑、民不聊生,骨肉分散、流离失所的景象,重在写自家人的遭遇。颈联一向为人所传颂,正面抒发自己郁结心中已久的离情别绪。以“雁”、“蓬比喻兄弟分离、漂泊无定。既伤自己如同失群孤雁,吊影自怜,又哀弟兄好比断根飞蓬,风飘无定。这两句诗比拟形象鲜明、确切生动,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作用。雁飞既行列齐整,又有次序,古人称作’雁行”,常用以比拟兄弟。诗中则是说兄弟分散,如同失群孤雁,形容孤独凄凉。“吊影”,对影自吊,孤凄伤感;“辞根”,离开根,言其根断无依;“九秋”,秋天三个月九旬,故称九秋;“蓬”草名,入冬蓬草离根随风飘荡不定,是谓“转蓬”,“蓬转”。

末联写诗人饱尝离别之苦,对月伤怀,联想到流落各地的兄长弟妹此刻都在仰望明月、思念亲人,彻夜无眠,一样“乡心”。“共看明月”对应题目中“望月有感”。运用同一事物(“月”),引起异地亲人共同的思情(“乡心”)是诗人常常运用的艺术手法。“一夜乡心五处同”这样的结句,诗人在其他诗中多用,如“可怜秋思两心同”、“一把红芳三处心”等同一机杼、同一手法,发人深思。同时运用古诗传统的“复沓章法”,起联侧重于写自家,颔联侧重于写社会,颈联侧重于写感受,末联侧重于写想象,从不同角度多侧面地反复叙说、咏叹,却使人无重复之感,有意象不同之思。既不用典故,又不事藻饰,是“专以道得人心中事为工”(《岁寒堂诗话》)的七律佳作。并于工整属对之中具有不同于乐府诗浅俗而流丽清雅的风姿,在一定程度上开宋代苏轼诗风之先河。

全诗与题意“处处拍合,丝丝入扣,而一气流转,极自然宛畅之妙。出以口语,看似轻松,而沉痛在骨,白诗上乘也。”诗人以白描的艺术手法,一气贯注,八句如一句,用平易之常语,抒人所共有而又非人人均能道出的真情实感,确如刘熙载所说:常语易,奇语难,此诗之初关也。奇语易,常语难,此诗之重关也。香山用常得奇,此境良非易到(《艺概》)。此诗堪称“用常得奇”、情韵生动的名篇。

同类推荐
  • 村野的温度

    村野的温度

    《村野的温度》选取了作家李新立的三十余篇散文。李新立作为打工者,以“打工谋生,业余记录窘迫的生活及精神状态”,背井离乡的经历让他笔下流泻出的文字充满了对故乡的思念、回忆以及爱与愁绪。他从乡村的物质和非物质两个方面,回溯到八十、九十年代,在徐缓流淌的文字中刻画了六盘山下甘肃村庄的往昔岁月。从中既可倾听个人心灵的私语,又可与时代的足音和地域的风情相遇,如《地理志》通过对重要标志地的描述勾勒出甘肃小村的地理面貌,《旧吃食》、《岁月的谣语》则聚焦物质匮乏的生活里吃的乐趣,《万物在故事中不老》娓娓道来陕甘大地上口耳相传的神话故事。故乡的山水、草木鸟雀、人、民俗文化、吃食、四季等等都被容纳进他所构建的回忆的乡土里,融化在他优美而质朴的文字中。
  • 如果爱,请深爱:在诗经中邂逅最美的爱情

    如果爱,请深爱:在诗经中邂逅最美的爱情

    《诗三百》,观、怨、群、兴,无论从哪个角度,都具有多维度的审美价值,尤其是其中的爱情诗篇,集中反映了初民的率真本性,也绝然没有后世道学所强加的陈腐说教。我们这个时代,物欲横流。但人对纯真爱情的渴求却更加强烈了,因为人的本真永远存活在我们心灵最深处。灼灼其华,从水泥墙向外望去,《诗经》正绽放着如水情思,不禁要让我们重新审视。安意如、李会诗、江湖夜雨、杨紫陌、徐磊的相关作品畅销正是这种需求的一个反映。
  • 被贬低的思想

    被贬低的思想

    收入本文集的这些文章和评论,是我自80年代以来陆续发表的文字。由于生性比较懒散,还有点虚无,我对出书一直都是无可无不可。古人所说的立言可以不朽,我是不相信的。记得曾经在美国一所大学图书馆徜徉,放眼层层叠叠的书库,满纸沧桑的图书,突然觉得,若要在这书海中加进自己的名字,实在是一种多余。在这个大众写作的时代,古人所追求的疏离已经是一种很珍稀的品质了。
  • 世界散文经典·西方卷10

    世界散文经典·西方卷10

    人类创造了文明和文化,人在文明和文化中生存,文明和文化同时制约着人。人是文化动物,去掉了人身上的文化,或者说人丧失了创造文明和文化的能力,人就不成其为人了。这是人区别于动物的要著所在。本选集将我国现代散文定于“五四”现代文学的兴起,“五四”新文化运动大体上与西方的启蒙主义运动相当。回顾近一个世纪来我国散文的发展,大体上也与西方文学三、四百年间各种流派兴衰更迭的历史相当,确切些说,西方现代文学三、四百年间的历史发展被我们浓缩在一个世纪里有选择地加以介绍、传播和完成了。西方现代散文的前两大篇章,相当于“五四”至三十年代我国现代散文发展繁荣的个高潮期;台湾地区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的散文创作可视为我国现代散文的第二个繁盛期,而八十年代后半叶开始,无论大陆还是台湾,在散文接受本世纪人类文化成果方面,海峡彼岸和此岸都已经或正在与世界同步。我国现代散文近二个世纪高高低低、坎坷不平的历程表明,把外来文化和文明成果作为发展我们民族文化的一种撞击,触媒可发酵的机制,几乎是一个必要的前提。鲁迅讲,“五四”时期的散文就在新兴的诗歌和小说之上;周作人讲,“五四”现代散文的来源有两个,一是明清小品的传统,一是英国小品的传播,是两者融合的产物。世界散文经典包括东方卷和西方卷。
  • 坐板儿的爷们儿(南瓜屋故事)

    坐板儿的爷们儿(南瓜屋故事)

    一位互联网高管因一次伤人事件,被关进看守所。在那个特殊的地方,与那些特殊的人群,经历着失去自由、被黑暗包裹的、非常的人生。这段故事是作者的亲身经历。写出来,是为了与过去告别。更是对曾经的情感、婚姻、家庭做一次反思。这里面都是犯了各种错的“恶人谷”。然而在严苛与艰苦的条件下,绝大部分人会安分守己,甚至会保有乐观、坚强、甚至温情。这又是与外面自由的世界中的冷漠、互害、灯红酒绿、个性张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与反差。是不是恣意迷失了自我本善?忘记了初见的初心?
热门推荐
  • 温巷街角的风铃

    温巷街角的风铃

    他说:不管你是喜欢姜亦希,还是爱姜亦希,你都要适可而止,因为爱上他,你会很痛苦。深情,如果是一种伤害,我会选择离开。温暖的街巷,有一位如天使般的姑娘。街角的风铃,依旧随风摆动。豪门单亲公子的姜亦希爱上积极乐观的苏小雅,他的深情注定了他的人生悲剧,也注定了苏小雅的不平凡生活,他为她,放弃豪门生活,放弃继承家业,放弃高贵的未婚妻,放下自尊。而她为了他,失去了父亲,失去了家庭,失去了人生。一场车祸,祸及了四个人的人生变化。五年后相遇,他冷漠腹黑,她心怀忧伤。最终,姜亦希在最需要她的时候,冷漠的离开。苏小雅在最爱的时候,放弃了坚持。如何来深爱,如何来终结。
  • 踩着云的失败者

    踩着云的失败者

    无论你的出发点有多低,努力就是你的希望。
  • 女友好奇怪

    女友好奇怪

    这是我的第一件作品,可能不太好,希望大家喜欢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异能者之绝世高手

    异能者之绝世高手

    一次学校郊游,他却误入一个玄月洞。得到了玄月洞的肯定成为了玄月洞的主人,洞内的秘籍和法宝让人数不胜数,从此学渣的逆袭就开始了。
  • 青春无题

    青春无题

    人最重要的是找到属于自己的世界,人生才有意义!在成长的路上,任你有再多棱角,也会随时间的流逝而磨平,最不想看到最不想做的事情,现如今都随波逐流,随遇而安,无奈的去完成,去听、去看、去做··········
  • 江山黛爱亦双人

    江山黛爱亦双人

    一个背负龙皇族仇恨的皇子,面对父皇的冷漠,皇兄的无情,他将何去何决?八年而归的他,背负风雨席卷而来,早已脱胎换骨,却因身世不凡而苦苦纠结,因为他的仇恨他是否又会再次失去最重要的人?他布局精密又是否会百密一疏?他选择远离皇朝,进入江湖,又会有怎样的传奇,他最终会不会重新席卷而来?
  • 10岁救世主

    10岁救世主

    一场虚惊,飞来祸福~!一夜之间,我从一个普通上班族变成了10岁小正太~!在家,已有妻儿的我演变成了貌似有点11的生活方式~!在学校,又变成了当地学院百年难得一见的天才少年~!而又被告知自己无心变成了代替黑猩猩临床实验的志愿者~!但却很可能拯救未来人类~变态的家庭、青春校园、悲惨的志愿者,瞬间在我这个10岁伪少年身上演变成了3重命运进行曲~
  • 向来缘浅情深是你

    向来缘浅情深是你

    两人第一次见面她就快被吓死了第二次见面她竟说他是她的男朋友?更不可思议的是他打来电话说自己父母要见她?她在心里默默祈祷能够平安回来几次相处后,两人都对对方有了好感却不点破,只是她想听他亲口告诉他喜欢她都说外冷的人基本内热,这话放在陌亦辰身上一点毛病没有,时间越长,她越感觉到他对她的爱比他说的还要深几千分,几万分……
  • 最后一个愿望

    最后一个愿望

    最近过得不怎么轻松的张静,做了个古怪的梦。梦里有只怪兽许她五次许愿机会。醒来后,她却将此事抛在了一旁。在几次离奇巧合后,张静终于意识到机会的珍贵,但这时,她只剩下最后一个愿望。张静能得到自己想要的幸福吗?最后一个愿望又会是什么?这是久远暗恋修得正果的故事、报恩的故事,也是寻找幸福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