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942400000054

第54章 画竹歌并引

【题解]

《画竹歌》是长庆初年在杭州所作。当时白居易五十一岁,残废的唐穆宗被宦官扶上皇帝宝座,此位皇帝迷信方士,一心求长生不老,不理朝政,于是“国是日荒,朋党倾轧,两河再乱,民生益困”,诗人屡上书谏奏。长庆二年(822)正月,又上疏论河北用兵诸事,不听。于是自求外任。七月,白氏自中书舍人除杭州刺史。由于宣武军乱,汴途阻塞,取道襄汉赴任,十月一日才到杭州。本诗大约写于抵杭州后的长庆二年末或长庆三年(823)。

协律郎萧悦善画竹,举时无伦。萧亦甚自秘重,有终岁求其一竿一枝而不得者。知予天与好事,忽写一十五竿,惠然见投。予厚其意,高其艺,无以答贶,作歌以报之,凡一百八十六字云。

植物之中竹难写,古今虽画无似者。

萧郎下笔独逼真,丹青以来唯一人。

人画竹身肥拥肿,萧画茎瘦节节竦。

人画竹梢死羸垂,萧画林活叶叶动。

不根而生从意生,不笋而成由笔成。

野塘水边岸侧,森森两丛十五茎。

婵娟不失筠粉态,萧飒尽得风烟情。

举头忽看不似画,低耳静听疑有声。

西丛七茎劲而健,省向天竺寺前石上见。

东丛八茎疏且寒,忆曾湘妃庙里雨中看。

幽姿远思少人别,与君相顾空长叹。

萧郎萧郎老可惜,手战眼昏头雪色。

自言便是绝笔时,从今此竹尤难得!

《画竹歌》并引,“引”,引子。这里是比喻引起正文的话。“协律郎”,属太常寺。掌管音乐及监试乐人之官。“萧悦”,兰陵(今山东临沂市)人。《唐朝名画录》载:“萧悦工画竹,有雅趣。说者谓墨竹肇自明皇,萧悦得其传,举世无伦。”“无伦”,无与伦比,当世无比。“予”,第一人称。“天与”,天赋,天生。“好事”,一种爱好。“惠然”,这里有爱敬之意。“贶”,赐与,赠给,“引”中作名词用,指画。这段引主要在说明写这首诗的因由、原委。而且指明全诗一百八十六字。

前四句诗说,植物中数竹难画,从古至今没有画得相同的。而萧悦笔下所画的竹尤其逼真,是中国古代有绘画艺术以来唯一的一个人。“丹青”,二者是国画中两种常用的颜色,后来以丹青指绘画艺术。

“人画竹身肥拥肿”四句用比较的手法,说明别人画的竹子,不是干肥臃肿,便是竹梢死板瘦弱;而萧悦画的竹子,则茎节瘦劲挺拔,枝叶灵活飞动。

“不根而生从意生”以下六句,说竹画无根而能生竹、无笋而能成竹,都是画家自己着意构思成图的,并用生华妙笔在纸上挥洒而成画的。画面上野塘水边曲折的堤岸旁,繁茂挺拔地耸立着两丛十五茎青竹,娟丽美好,新竹的皮上附着着一层白色粉状物,萧疏飒爽,青嫩带粉,俨然活着的竹子,挺立在雾霭风烟之中。

“举头忽看”六句写诗人抬头看画,忽然觉得不是画,低头静听好象有竹叶飕飕声。再仔细端详,西边七茎青竹丛生挺拔劲健,记得(“省”)在天竺寺前石上看见过;东边八根青竹疏朗峻直,想起曾在湘妃庙里雨中看到。

“幽姿远思少人别”二句是诗人面对竹画,感叹此画“气韵生动”、“高情远致”、不落俗套,但很少有人能鉴赏识别,意思是看不出、看不懂,感受不到。故有“与君相顾空长叹”之感慨:萧郎、萧郎!可惜老了,手抖颤,眼昏花,头发雪白。自己说这幅画便是绝笔,从今以后这种竹画尤其难得!

这是一首题画诗。从“引”到全诗,都围绕着萧悦及赠给自己的画展开描写的。并且使用对比的手法,个人观赏联想和感受,对画激赏的同时,对画家的贫困老昏以深切的同情。

这首诗用典有非常的独到之处,字字句句围绕画竹及画家。特别是引证用典无不与“画”与“竹”有关。“竹”是全篇之核心和关键。形容竹子色态的美好——“婵娟”,是暗用晋左思《吴都赋》“其竹则……檀栾蝉娟,玉润碧鲜。”之典;曾忆湘妃庙里雨中看竹,是引用《太平寰宇记(补)·岳州·巴陵县》“君山”、《山海经》“洞庭之山”、《史记》“湘山祠、湘君”等关于“湘水二女神——湘君、湘夫人”的传说和神话故事,给读者以想像的馀地。

《四溟诗话》对“西丛”四句以高度评价,认为“选语清润,读者襟抱洒然,能发万里之兴,所谓淘沙拣金,难得之句也。”《唐宋诗醇》则断言“波澜意度直逼子美堂奥,与香山平日面貌不类,盖有意规仿子美题画诸作而为之者。”

不识真娘镜中面,惟见真娘墓头草。

霜摧桃李风折莲,真娘死时犹少年。

难留连,易销歇。

“霜摧桃李风折莲”二句连用比喻。“霜摧”、“风折”比拟艳似桃李花、娇如莲花的真娘,惨遭摧残蹂躏,流落风尘为妓,死时还是少年女子。诗中充满同情与怜惜。

真娘,如苏小小、薛涛一代名妓,身殒而芳名犹存,其墓引来无数游客题诗凭吊。唐代举子谭铢题墓绝句云:“武丘山下冢累累,松柏萧条尽可悲。何事世人偏重色,真娘墓上独题诗。”(《唐诗纪事》)本诗正是针对这种情况有感而发的。诗人固然对不识真娘面、惟见墓头草不无婉惜之感,特别是对“霜摧”、“风折”受尽蹂躏的早夭寄托了深深的叹婉和痛惜。“尤物难留连”为一诗之主旨,青春美貌如塞北之花、江南之雪,何其短暂!诗人劝戒世人,切不可为留连尤物贻误生命,赋予了本诗以警世劝人的社会意义。

清人沈德潜给予本诗“不着迹象,高于众作”及“笔力高绝”(《唐诗别裁集》卷八)的评判。

诗人通过传说,着力刻画唐明皇、杨贵妃的爱情和爱情被毁灭后生离死别的憾恨,同时表达了愿普天之下有情人皆成眷属的美好愿望。其中也有白居易个人爱情生活的不幸,他曾有一段痛楚的经历,深深爱着一个名叫湘灵的女子,却未能如愿以偿、结成连理。在其诗中有《寄湘灵》、《冬至怀湘灵》及《生别离》、《潜别离》都同《长恨歌》词语、意境有相同或完全相同之处。所以“此恨绵绵无绝期”,不只是唐明皇、杨贵妃爱情悲剧的怅恨,也未超越了白居易本人的爱情未遂的怅恨。这种由爱情失落而引起的千古之恨,是诗的主题,是故事的焦点。“长恨歌”,歌“长恨”,这是深埋在诗里行间一颗牵动人心的种子。至于“长恨”什么、为什么“长恨”,诗人没有直接铺叙、抒写,而是用诗化的故事、优美的形象、精炼的语言和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艺术手法,一层一层、一步一步地展示给人们,让读者自己去体味、去揣想、去感受。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馀里。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天旋日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归来池苑皆依旧,大液芙蓉未央柳。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落叶时。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蛾老。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为感君王展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

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逦开。

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

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诗的前三章是以唐明皇为主展开描写。这一章则由道士引起,而叙事却以杨贵妃为主而展开。本来前三章诗至“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把唐明皇、杨贵妃的“长恨”之“恨”描摹得“无一字不深入人情,而且刺心透髓”(《唐诗快》),备述始末,无以复加,达到了《林泉随笔》所谓“托为声诗以讽时君,而垂戒来世”之目的,故事情节至此似乎可以结束了,但诗人笔锋陡折,另启蹊径,别开境界,借助想像的翅膀,构思了一个更加形象动人的虚无缥缈的海上仙山,不仅使故事更加回环曲折、波澜起伏,而且把悲剧故事的情节推向高潮。

唐明皇、杨贵妃的宫廷秘闻,由唐明皇的重色到痴情,直至发展为生死同一、仙凡无别、至情无上、纯情之极的境地,所以在社会上广为流传,早已家喻户晓,成为更加吸引读者和深为人们同情的爱情悲剧故事。正如清人赵翼所说:“其事本易传,以易传之事,为绝妙之词,有声有色,可歌可泣,文人学士既叹为不可及,妇人女子亦喜闻而乐诵之。是以不胫而走,传遍天下。”(《瓯北诗话》)历代诗论家都给予极高的评价:“盖时俗讹传,本非实事……特一时俚俗传闻,易于耸听,香山竟为诗以实之,遂成千古耳。”(《瓯北诗话》)“如此长篇,一气舒卷,时复风华掩映,非有绝世才力未易到也。”(《唐宋诗举要》“吴北江曰”)“收纵得宜,调度合拍”(《养一斋诗话》卷一),“意险而奇,文平而易”(黄滔语),“浏漓顿挫,独出冠时”(翁方纲语),“乐天之妙,妙在全不用才学,一味以本色真切出之,所以感人最深。”(《唐诗快》)……

白居易从切身的情感经历出发,去体味人物的心理,去发现人物内心的隐秘,其中既有个人感情的不幸,又表达了愿天下有情人皆成眷属的美好愿望,是不分古今、无论中西的一种对美好失落而引起的千古之恨。诚然“直陈时事,而铺写详密,实如画出……当为古今长歌第一。”(《四友斋丛说》卷二五)“若讳马嵬事实,则‘长恨’二字无著落矣。”(《隐居诗话》)《长恨歌》,歌“长恨”,“此恨绵绵无绝期”!

白居易于元和十年,被贬为江州(今江西省九江市)司马。翌年(元和十一年,即816年),秋天送客湓浦口,遇夜弹琵琶歌女,借写其生平际遇,宣泄满怀抑郁。

序称六百一十二言(实为六百一十六字)。清楚地交代了《琵琶引》写作的时间、地点、人物及起因。“左迁”:亦作“左转”,犹言贬官古代以右为上、以左为下,右尊左卑。左,表示贬官降级;迁,官位变动。“九江郡”:隋设郡,唐为江州浔阳郡。“九江郡”、“江州”、“浔阳城”在诗中三者为一地。“司马”:本地方刺史属下分掌军事的副职,到白居易时不过是备员而已,且多以处置由京官贬谪外官者。诗人在其《江州司马厅记》中有“……故自五大都督府至于上、中、下郡司马之事尽去,惟员与俸在。——凡内外文武官左迁右移者递居之……”之说。又有“江州:左匡庐,右江湖,土高气清,富有佳境……惟司马绰绰,可以从容于山水诗酒间。由是郡南楼山、北楼水、湓亭、百花亭、风篁、石、瀑布、庐宫、源潭洞、东西二林寺、泉石松雪,司马尽有之矣……案《唐六典》:上州司马,秩五品,岁廪数百石,月俸六七万……”的记载。如此看来,白居易被贬谪之江州司马,“官足以庇身,食足以给家”。且自认“苟有志于吏隐者,舍此官何求焉?”这篇记作于元和十三年(818)七月八日,是写作《琵琶引》后的第三年,当时诗人并未消沉,尚在进与退、入世与出世的升沉矛盾之中斗争和抉择。

“明年”:第二年。即元和十一年(816),在江州湓浦口送客船上,听琵琶女自诉生平、“快弹”琵琶,因“年长色衰”而沦落江湖的遭遇,联系自己被贬官二年,这天晚上(“是夕”)才开始感到自己有了被贬谪的意识。“湓浦口”:湓水入长江处,也叫湓口。“京都声”:有京城长安弹琵琶的特色、味儿。“穆、曹二善才”:唐代琵琶的泛称。穆、曹均系当时琵琶名手,元稹《琵琶歌》也提到过。“予”:第一人称,我。“出官”:被贬出京城的官。“因为长句”:所以作此长篇,歌以赠之,取名为《琵琶行》。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寻声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轻拢慢抹复挑,初为《霓裳》后《绿腰》。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大弦”、“小弦”二句先用叠字词拟声,又用“急雨”、“私语”加以形象描摹,一个声音沉重似急风暴雨,一个声音促急如儿女私语,诗人《秦中吟·五弦》“大声粗若散,飒飒风和雨;小声细欲绝,切切鬼神语”可以作为注脚。“嘈嘈切切”,两种旋律“错杂”地重复出现,两种乐曲,联贯交替,恰似“大珠小珠落玉盘”,既有视觉娱目,又有听觉悦耳,正当你沉湎于耳闻目感的娱悦之际,又出现了更加动人的优美旋律:“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间关”,鸟语声;“滑”,状莺声婉转流走。“幽咽”,流水声,“冰下难”对“花底滑”。莺语花底、泉流冰下,形容滑涩(“难”)两种意境,即“冰泉呜咽流莺涩”(元稹诗句)之谓。“冰泉冷涩”承上,亦元稹《何满子歌》所云“冰含远溜咽还通,莺泥晚花啼渐懒”句意。古曲弹奏一般先散拍慢调起引,渐渐越来越疾快紧凑,快到一定的节拍会发生变化,由滑转流走而戛然咽涩停顿——“弦凝绝”,由“凝绝不通”而“声渐歇”。这个曲调由“冷涩”而“凝绝”的“声渐歇”过程,反映在视觉、听觉上,则是由视觉形象的优美烘托听觉感知的美妙,又由视觉形象的冷涩强化听觉感知的突变,才会出现“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馀意无穷的感人境界,使人隐约感到弹琵琶者似有更深的愁恨即将爆发而出。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则是琵琶女由“幽愁暗恨”突然迸发出的最高音。这高音突然如“银瓶乍破”,壮阔似“铁骑突出”,水浆迸发,刀枪齐鸣,震撼人心。最后收拨在弦心一画,“四弦一声如裂帛”,戛然而止,收到了惊心动魄、荡气回肠的艺术效果——“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侧面烘托的环境描写给读者留下了更广阔的思索回味馀地。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陵下住。

曲罢曾教善才伏,妆成每被秋娘妒。

钿头云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难为听。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琵琶行》系诗人“有事物牵于外,情理动于内,随感遇而形于叹咏”的对遭遇的感受之作,是“感伤诗”名篇。感商妇之飘零,叹贬谪之沦落,“满腔迁谪之感,借商妇以发之,有同病相怜之意焉。比兴相纬,寄托遥深,其意微以显,其音哀以思,其辞丽以则……一弹再三叹,慷慨有馀哀。”(《唐宋诗醇》)曲穷其妙,辞尽其情,“司马迁谪,复当别离,此乐天之情也;嫁与商人,不得遂意,此妇人之情也。”(《而庵说唐诗》)曲折婉转,恻恻动人,各自有情;“结以两相叹感收之,此行似江潮涌雪,馀波荡漾,有悠然不尽之妙……步步映衬,处处点缀”,遂成千秋绝调。以景结情,幽怨无限,韵味悠悠,真善于写情者也。寓抒情于叙事之中,借事抒情,一气呵成,在当时“胡儿能唱琵琶篇”,足见流传之广,千百年来又一直流布人口,又见传播之久。尤其是如霍松林先生所论,把处于封建社会最底层的琵琶女的遭际,同被压抑的正直知识分子的遭遇相提并论,相互映衬,相互补充,作如此细致生动的描写,并寄予无限同情,这在以前的诗歌中还是罕见的。

同类推荐
  • 我爱这可喜的寂寞:老舍经典散文

    我爱这可喜的寂寞:老舍经典散文

    本书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散文集,老舍作为现当代文学史上的幽默大师、语言大师,其散文作品具有独特的语言魅力。本书收录了六十余篇代表性作品,分为“无边光景四时新”“随心随喜去生活”“寂寞是一种清福”“骨子里的幽默”“故人从未走远”“大发议论”六大章节,完整收录《猫》、《济南的冬天》等中小学语文新课标必读篇目,《朗读者》节目上朗诵的名篇《宗月大师》等。本书或描写人文景观及自然风光,或捕捉日常生活的细节及家庭生活情趣,或抒发对师友的悼念及内心情感,或介绍自己的创作经验及作品,贯穿着老舍一贯的幽默风格,让人从轻快诙谐之中品味生活。
  • 丁玲精选集

    丁玲精选集

    20世纪是一个不寻常的世纪。20世纪的社会生活风云激荡,沧桑巨变,20世纪的华文文学也波澜壮阔,气象万千。上承19世纪,下启21世纪的20世纪华文文学,在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连接和与时代情绪的遥相呼应中,积极地开拓进取和不断地自我革新,以其大起大伏、大开大阖的自身演进,书写了中华民族五千年华彩乐章中光辉灿烂的一页。这是一个古老民族焕发出青春活力的精神写照,更是一笔浓墨重彩、彪炳史册的文化财富。20世纪的华文文学必将成为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中的重要构成为后世所传承,20世纪的那些杰出的华文文学作品必将作为经典为后人所记取。
  • 开在废墟上的花

    开在废墟上的花

    从听故事到讲故事,再到写故事,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从故事里汲取了丰富的营养。哪里去寻找中国的好故事?《中国好故事》特邀国内顶尖故事家,为中国的孩子们、为芸芸众生讲述最沁人心脾的故事。
  • 花开的山谷

    花开的山谷

    草馨儿的这本《花开的山谷》,既有云朵的飘逸又有礁石的沉重;既有山溪的宁静也有瀑布的跌宕;既有水晶的清淳也有流水的透彻;既有子规啼血的深情也有蝶栖花蕊的温馨草馨儿的诗,既紧贴了时代火热的生活,又艺术地挥洒着诗意的想象与意境的深远与辽阔。她让平常变得不平常,她让宁静的水流产生诗的波浪……
  • 聊斋五十狐

    聊斋五十狐

    该书所解读的五十个聊斋女性,不仅仅是女狐,还有花妖女鬼,但是她们身上都有一种用一个“狐性”可以概括的特质。所以“聊斋五十狐”中的“狐”是一个泛指,即那些带有“狐性”的妖娆媚惑、独立自主、来去自由并敢爱敢恨的女子。
热门推荐
  • 元界之终极世界

    元界之终极世界

    开局神装,武学功法技能顶级,运气开挂,人品爆炸,然而一切并非那么简单......由创世集团历经二十年时间研发出来并火爆全球的虚拟现实游戏《元界》,其实隐藏着一个巨大的秘密,作为被意外选中的玩家,杨小六在这个虚拟世界中负重前行,为了拯救女友和几千万玩家的性命,他不得不踏上一条介于虚拟世界和真实世界之间的危险之路......
  • 千年劫吸血王的替身皇妃

    千年劫吸血王的替身皇妃

    一时的好奇,闯入了家族的禁地,解开封印三千年的丹药,有缘服食一朝穿越,千年未完成的劫难,刚刚重新轮回。继承了母亲的血液,他的身体比任何的人更加寒冷,每到月圆之夜便要吸食人血。这个女人的出现,让他想起了遗失多年的挚爱,他可冷血无情,却不能够遗忘那个女人。在他的眼里这个女人不过只是她的替身,他可以将这个女人留在身边,却对这个女人没有丝毫的感情,他只在乎这张和她长得一模一样的脸。她毫无反抗的能力,为了活她选择了顺从。当一切的磨难结束,她以为能够安然的生活在这个男人的身边,却没有发现这个男人只在乎她的一张脸,在那个不是月圆夜的黑夜,如同猛兽的男人,咬断了她的脉搏,也粉碎了她的心……这一切就像是当年的那个月圆夜,他亦是如此断送了心爱之人……
  • 狐仙之七世怨侣

    狐仙之七世怨侣

    他出生不凡,生性超然洒脱,有着魅惑天下的面孔与无人匹敌的修为;她是狐界唯一的公主,天生的芳华倾国倾城;他原本可以超凡脱俗,位列仙班,却宁愿永生永世地留在灵界,守护在她的身边,为此,他不惜罪犯天条,冒犯天庭;七世怨侣,七个轮回!他们,能否能生生世世。长相守?(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邪王追妻之一世荣宠

    邪王追妻之一世荣宠

    一朝穿越,萧姒从一个无忧无虑的大小姐变成萧家大族三代直系血脉。萧家,一个威震大陆各个世家的庞然大物。宅门深深,家族倾轧。她如何在这个以强为尊,命如草芥的远古大陆生存下来?他,腹黑冷漠,惊才艳艳,被誉为旷世之才。二者又会产生怎样的羁绊呢?
  • 最远的你,最暖的爱

    最远的你,最暖的爱

    最美不是“我爱你”,是我们曾牵手走过时光。六年前,一见倾心,零落成泥碾作尘——她说:“听说身穿白色棉布裙站在S大图书馆的金色郁金香前向心爱的人表白,恋情就会成真。秦墨,我喜欢你。你呢?”六年后,再见钟情,黯然销魂香如故——他说:“你来摸摸,这尘埃是暖的。何如措,爱情是满天烟花的煞然绽放,生活是要归于灰烬的暖。”有多少爱可以重来?有多少人值得等待?有多少人敢于等待?当萧瑟的天空飞过归巢的乌鸦,那一片枯枯的哑叫声,是否在诉说爱并不是一个华美苍凉的手势……--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别把自己看得太重,也别把自己看得太轻

    别把自己看得太重,也别把自己看得太轻

    别把自己看得太重,要知道比你优秀的人有很多,过分看重自己,只会让自己迷失方向,然后从高处跌落。养成谦虚谨慎的品格,用低调的言行对人处事,才能赢得大家的尊重。当然任何时候都不要看轻自己,在关键时刻,你敢说:“你很重要吗?”试着说出来,你的人生也许会由此揭开新的一页。一种积极主动、朝气蓬勃的心态是最佳的自我保护。一定要养成一种坚信自己最终将会获胜,将会取得成功的良好习惯。一定要坚强地、坚定地树立起这种信念。这样,很快你就会惊异地发现,你极其渴望和你努力为之奋斗的目标是能够实现的。
  • 惠运律师书目录

    惠运律师书目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迷因效应:谁在影响你,你在影响谁

    迷因效应:谁在影响你,你在影响谁

    作为生物圈的老大,人类已经习惯了主宰这个星球,没有人愿意接受这样的观点:在我们的头顶还有一个“信息圈”的存在,而且它就像幽灵一样,决定着我们的思维和行为模式。在对待信息和技术的态度上,我们一直超级自信,就像对待圈养动物一样对它们评头论足,用冷嘲热讽的语气定义不同信息的用途,好像我们无比熟知它们的本质。可是,我们是否有足够的底气确信人类是自己的主人呢?在迷因面前,我们可能只是“渺小的细菌”,就好像终于发现了显微镜的存在,开始了对造物主的试探。
  • 越帝

    越帝

    一个传说,一个废材的崛起,一个超越神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