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817200000041

第41章 壮侬互动:现象与动因——以那坡县平孟镇念井屯跨国民族为例(10)

在从血缘亲属关系向地缘关系转变的过程中,上述的族群认同与地域认同互为补充的身份认同——国家认同的出现,这是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转变。我们对跨国民族的研究是在国家民族(政治共同体)和文化民族(文化共同体)这两个概念的区分上进行讨论的,所以我们在探讨壮、侬这一跨国界而居的族群互动时,就不得不考虑国家对各自的族群成员在族群认同心理以及对所属地域认同的改造。虽然在理论上可以说国家权力的构建下,国家认同相对于族群认同和地域认同而言,是超越血缘、超越地缘的更高层次上的认同,可以说国家认同涵盖了族群认同与地域认同,但族群认同与地域认同并非静止的,它们跟国家认同一样改造着每一个族群成员的意识,可以说是族群认同、地域认同、国家认同在心理层面上互动的此消彼长,具有趋同的、整合的一面。

个案22:

前两年越南老瑶想送两名适龄儿童到西马小学念书,但是终因那坡县教育局有关领导不同意所以没成。前年念井村中心小学有一名越南籍小学生毕业,他的名字叫赵文坚,其父母是从吞达屯迁到越南去的,后又将他送回念井来念小学。赵文坚小学六年都在中国接受教育,据说他的语文成绩很好,跟班里的同学处得也较融洽,笔者设法与他联系但未果。当笔者与教过赵文坚的老师进行交谈时,这位土生土长的布侬老师告诉笔者,国界在外来人看来是不可逾越的,赵文坚的父母已经加入越南籍,但他们是从中国迁到越南去的壮族,老祖宗的根在这里,让自己的孩子回来读书,小学毕业后又回到通农中学去念,无非是想让小孩多学习一点中国的东西,不要忘记自己也是中国人。这位老师还说,那些迁去四五代的壮族已经加入了越南籍,所以就不把他们的后代当中国人了,只当是兄弟,而赵文坚的父母是70年代搬迁过去的,他们认为自己既是中国人又是越南人,念井这里的人也当他们是中国人,是心理上的,情感上的中国人,但是他们的国籍还是分得清楚的。笔者问能够认为是“双重认同”吗?这位老师持肯定回答的态度,在情感上是中国人,在国籍上是越南人。

“在情感上是中国人,在国籍上是越南人”,体现了政治情感的双重认同在民间权威话语与国家权威话语互动下是现实存在的,而这种现实存在的途径是通过跨国民族天然的族群情感认同或是在地域认同中实现的,它可以是理性的选择,也可以是非理性的选择。但是所谓的国家政权建设同时也是一个建立新的知识形态,并且确立其支配地位的过程。这一过程同时也改造着族群意识的选择性,使其由感性选择向理性选择过渡。

这种对国家认同的理性选择集中体现在两国年轻布侬妇女身上。所谓“理性的”,笔者认为它是为使目的和手段逻辑性地联系起来,有效实现目的工具选择,其实这正体现了认同理论的“工具性”,即情境论。在田野调查过程中,笔者发现民间权威对两侧妇女的意识影响较大,她们非常注重名分及世俗对这种事实婚姻的承认,但与此同时国家政权对其人格上的塑造也相当的明显,一种比男性更为强烈的“归属感”得到了有意识而且系统地发展,这种发展过程几乎是“自然”的,因为个人主义从来就不是妇女特权,它必须上升为集体意识才能将其发挥得更加强大。两侧布侬妇女斗争的焦点集中在身份上的合法性。念井的女人发现民间的权威并不能“保护”她们,虽然她们头脑中“嫁鸡随鸡”的传统意识是如此的根深蒂固,但是她们在理性的选择中发现国家权威比民间权威更使她们具有安全感,更能确实地保护她们的利益,所以在她们的身上体现了传统草根文化和国家政治文化两种体系力量的权衡,她们进而创造性地将民间的“安花仪式”发展成为政治上的“安花仪式”,更为强调国家法律对其婚姻的认可和保护,所以才会对近几年来“嫁入”中国的越南妇女的“黑人黑户”的状态表示鄙夷。而对面的越南布侬妇女也创造性地将其人格上升为国家人格来表示对抗。

我们将跨国民族的三大认同——国家认同、地域认同、族群认同整合成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一种自然情感,是一种人们普遍怀有的不需要与任何人敌对的情感,是个人对其故土、传统、历史、朋友——尤其是对童年的朋友——和亲属的眷恋,往往也是对民族国家政治气度的赞赏,一句话,是对民族的一般文化的眷恋。最重要的是爱国主义的本质是自发地表现出来的,自愿地承担对其他人、对作为个人认同基础的族群文化遗产的责任。

(第五部分)结论

综合上述分析,笔者得出以下几点初步的结论:

1.首先族群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动态发展演变的,应该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所要研究的族群关系。作为跨国而居的同一族群的两个部分在互动的过程中的不同发展阶段,可能会有不同内容的利益追求,在不同的层面可能出现不同形式的利益组合。尤其在跨国民族这一个族群内部,部分的利益与整体的利益不完全一致表现得更为突出。

2.跨国民族族群关系的变化过程会受到内部与外部各种因素的影响,并不是由其中某一个因素单独起决定性作用的。在这些因素的影响当中,有的是直接作用的,可以很容易就观察得到的,而有的则是间接的、隐藏在其他因素背后,很容易被忽视。人们常说,内因是变化的基础,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在族群关系变化中,常常是各种内因与外因交织在一起发挥作用。在考察念井屯的跨国民族互动中,经济基础这一深层次的内因是不能够忽视的。

3.国家权力的建构对于壮、侬这一跨国民族内部中越两部分的发展起着很大的作用,从而重新构建族群意识体系,而族群内部的传统文化纽带维系着原有布侬族群成员彼此之间某种程度的认同,而族群内部的凝聚力已经分化为对各自所在国的国籍认同。

4.在国家权力的构建下,国家认同相对于族群认同和地域认同而言,是超越血缘、超越地缘的更高层次上的认同,可以说国家认同涵盖了族群认同与地域认同,但族群认同与地域认同并非静止的,它们跟国家认同一样改造着每一个族群成员的意识,可以说是族群认同、地域认同、国家认同在心理层面上互动的此消彼长,具有趋同的、整合的一面。

5.在一般场合下的跨国民族互动中,国家意识并非摆在一个很明晰的位置上,族群的文化情感以及亲缘、族缘纽带在族群互动在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特定的场合中,人们还有可能将族群意识上升为国家意识,如个案11中弄坛老妇将布侬族群的族群意识上升为中国的国家意识(“我们中国的山歌真好听啊”),还有念井年轻妇女将传统的“安花仪式”发展成政治上的“安花仪式”,以及越南布侬妇女将其族群人格上升为国家人格。

6.就实地的田野调查而言,跨国民族其成员可以选择与其出生族群相同的文化,也可以接受或采取另一种与其自身不同的新文化。在更多的情况下,他们同时接受两种不同的文化,并且将二者融合在一起,所以他们也有可能将两种不同的政治身份融合在一起,从而产生了政治情感上的双重认同。

参考文献

一、著作

1.[英]马林诺夫斯基著,费孝通译:《文化论》,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

2.李亦园著:《人类的视野》,上海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

3.王铭铭著:《想象的异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4.陈庆德著:《经济人类学》,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5.费孝通著:《江村经济》,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6.周晓虹著:《传统与变迁》,三联书店1998年版。

7.[美]马歇尔·萨林斯著,赵丙祥译:《文化与实践理性》,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8.[法]马塞尔·莫斯著:《礼物》,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9.克利福德·格尔兹著,纳日碧力戈等译:《文化的解释》,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10.庄孔韶主编:《人类学通论》,山西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11.林耀华主编:《民族学通论》(修订本),中央民族出版社1997年版。

12.范宏贵著:《同根生的民族——壮泰各族渊源与文化》,光明日报出版社2000年版。

13.张声震主编:《壮族通史》(上册),民族出版社1997年版。

14.李富强著:《人类学视野中的壮族传统文化》,广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15.范宏贵著:《华南与东南亚相关民族》,民族出版社2004年版。

16.徐杰舜等著:《从磨合到整合——贺州族群关系研究》,广西民族出版社2001年版。

17.周建新著:《中越中老跨国民族及其族群关系的研究》,广西民族出版社2002年版。

18.张有隽主编:《边境上的族群:中越边民群体的人类学考察》,广西民族出版社1999年版。

19.范宏贵著:《越南民族与民族问题》,广西民族出版社1999年版。

20.李远龙著:《认同与互动:防城港的族群关系》,广西民族出版社1999年版。

21.罗康隆著:《族际关系论》,贵州民族出版社1998年版。

22.黄淑聘主编:《广东族群与区域文化研究》,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版。

23.[美]菲利克斯·格罗斯著,王建娥、魏强译:《公民与国家》,新华出版社2003年版。

24.[美]本尼迪克特·安德森著,吴睿人译:《想象的共同体》,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25.[美]斯蒂文·郝瑞著,巴莫阿依、曲木铁西译:《田野中的族群关系与民族认同》,广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二、论文

1.陈烨:《Ethnicgroup(族群)、Nation(民族)与中国的民族》,《黑龙江民族丛刊》2003年第3期。

2.范可:《中西文语境的“族群”与“民族”》,《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4期。

3.庞中英:《族群、种族和民族》,《欧洲》1996年第6期。

4.张海洋:《浅论中国文化的多样性、族群认同与跨文化传通》,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

5.阮西湖:《关于术语“族群”?》,《世界民族》1998年第2期。

6.阮西湖:《民族,还是“族群”?》,《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3期。

7.马戎:《民族关系的社会学研究》,周星、王铭铭主编:《社会文化人类学讲演集》,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8.石奕龙:《EthnicGroup不能作为“民族”的英文对译》,《世界民族》1999年第4期。

9.纳日碧力戈:《问难“族群”》,《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1期。

10.王实:《“族群理论与族际交流”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6期。

11.李祥福:《族群性研究的相关概念和基本理论》,《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2期。

12.兰林友:《认族群认同和族群认同理论》,《广西民族学院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3期。

13.孙九霞:《试论族群与族群认同》,《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2期。

14.徐杰舜:《论族群与民族》,《民族研究》2002年第2期。

15.蒋立松:《略论“族群”概念的西方文化背景》,《黑龙江民族丛刊》2002年第1期。

16.乌小花:《论“民族”与“族群”的界定》,《广西民族研究》2003年第1期。

17.Webster’sNew20thCenturyDictionary,unabridgededition,p.628;转引自庞中英《族群、种族和民族》,《欧洲》1996年第6期。

18.Seymour-Smith,Chrlotte,1986dictionaryofAnthropology,London&Basingstoke:Macmillan;转引自周大鸣:《论族群与族群关系》,《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2期。

19.MaxWeber“Theethnicgroup”T.Parsons,TheoryofSociety;转引自李远龙:《认同与互动:防城港的族群关系》,广西民族出版社1999年版。20.[挪威]弗井德里克·巴特著,周大鸣校,李远龙复校:《族群与边界》(序言),《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1期。

21.周大鸣:《论族群与族群关系》,《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报)2001年第12期。

22.郝时远:《对西方学界有关族群(ethnicgroup)释义的辨析》,《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4期。

23.李红杰:《论民族概念的政治属性——从欧洲委员会相关文件看“民族”与“族群”》,《民族研究》2002年第4期。

24.乔玉光:《民族与族群:不等位的判断价值》,《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报)2003年第4期。

25.[荷]尼科·基尔斯特拉著,高崇译:《关于族群性的三种概念》,《世界民族》1996年第4期。

26.RichardJenkins:ethnicityetcetera.Socialanthropologicalpointsofview.EthnicandRacialStudiesVolume19Number4October1996;转引自李祥福:《族群性研究的相关概念和基本理论》,《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2期。27.高崇:《族群与族群性:两个概念的再认识》,《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3期。

28.王希恩:《民族认同与民族意识》,《民族研究》1995年第6期。

29.曹卉:《近年来族群问题研究综述》,《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2期。

30.范可:《西方学术视野中的民族主义和族群性问题》,《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4期。

31.马戎:《试论“族群”意识》,《西北民族研究》2003年第3期。

32.陈志明:《族群的名称与族群研究》,《西北民族研究》2002年第1期。

33.马戎:《族群关系变迁影响因素的分析》,《西北民族研究》2003年第4期。

34.马戎:《语言使用与族群关系》,《西北民族研究》2004年第1期。

35.[荷]尼科·基尔斯特拉著,翟胜德译:《社会经济政策与族群性概念》,《世界民族》1997年第1期。

36.菅志翔:《国家构建中的族群身份转换——以保安族为例》,《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4年第5期。

同类推荐
  • 我与祖国共奋进——北京工商大学国庆60周年活动纪实

    我与祖国共奋进——北京工商大学国庆60周年活动纪实

    本书记录了2009年北京工商大学参与首都国庆60周年庆祝活动的人和事。全书以“游行方阵”、“广场合唱”、“晚会联欢”三支队伍为载体,回顾训练历程、聚焦可爱师生、畅谈国庆感言,意在展现训练全景、展示工商师生的别样风采、讲述国庆盛典背后的故事。
  •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概要-节俭篇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概要-节俭篇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全党全社会必须共同承担的重大任务。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切实担负起政治责任,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领导。要把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胡锦涛
  • 守望学生成长

    守望学生成长

    本书稿作者陈美彬是中学高级教师,现在仍奋战在教学第一线,他根据自己近三十年的教学经验撰成。本书稿运用散文笔法,采用案例叙事的方式,按时间顺序,详近略远,选取发生在师生之间的一个个精彩案例(集中在16个孩子身上,涉及自尊、压力、厌学、追星、网隐、早恋、体罚、管理、评教等方方面面),展现作者从教历程,探寻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以此表现教育的真谛,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教训。
  • 聚焦中国新课改-新课改之课程开发

    聚焦中国新课改-新课改之课程开发

    对于广大中小学教师来说,仅了解什么是校本课程是不够的,重要的是要知道如何去开发或研制校本课程。下面我们将探讨校本课程开发的内涵与特征,校本课程开发的沿革和发展趋势等,以使一线教师掌握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提高课程开发能力。
  • 数字家园——网络传播与文化

    数字家园——网络传播与文化

    当人们用“第四种媒体”来称呼互联网这样一种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出现的新兴媒体的时候,当网络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全面侵入和占领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的时候,我们终于发现,网络既是新文化,也是新生活。
热门推荐
  • 灵妖王

    灵妖王

    一介兽医穿越到仙侠世界,本来心向正道,却阴差阳错地成为了漂亮女妖的弟子。因为一些特殊原因,无论是正魔两道见到主角都蹦着高喊杀,无奈之下,何大兽医只好在妖道寻求发展。非正非邪,妖道追求的是逍遥自在,顺应本心。收服灵宠,玩融合,玩炼化,他的目标是坐拥十万大山的妖王。
  • 碎化的记忆

    碎化的记忆

    回忆的初衷是毫无征兆的出现。那时候,父亲对我说过的记忆。单纯淳朴、憨厚的相遇,以及改变了生活的回忆。虽然微乎其微。
  • 全能天才混都市

    全能天才混都市

    清纯校花、可爱萝莉、霸气御姐围绕左右;痴情学妹、暧昧情人、王室公主应接不暇!植物人陈尘,意外获得古武传承,从此练神功、修异能、提升境界;建势力、掌黑道、控金融且看他如何搅动乾坤,登顶强者巅峰,将众多美女一一征服!
  • 学生室内外运动学习手册—教你学登山·攀岩·钓鱼

    学生室内外运动学习手册—教你学登山·攀岩·钓鱼

    体育运动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人的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和促进精神文明为目的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室内外体育运动内容丰富,种类繁多,主要项目有田径、球类、游泳、武术、登山、滑冰、举重、摔跤、自行车、摩托车等数十个类别。
  • 边缘世界一无尽欲望

    边缘世界一无尽欲望

    【冰与火之歌的POV视点人物写法】这是一个交织着奇异灵力、权谋争斗、人性邪恶与简单纯粹的世界。这个世界很公平,生不带来死不带走,每个人都可以在边缘世界中生存一次。在这个充满着欲望、权利与挣扎的世界中,每个人都在努力寻找自我。不管是灵师、灵兽、战士、商人还是普通人,每个人都有属于他自己的故事。
  • 独宠影后:总裁太霸道

    独宠影后:总裁太霸道

    亲情,爱情没有,可以。她要事业狠狠抓,只是忽然窜出来一个男人是怎么回事?吵着说她当年跑了,要怎么怎么惩罚她,却一直在投资她拍的戏,一直在关注着她,还能不能认真的拍戏了?求不要来探班,嘴上说着要惩罚她,却从来都是舍不得,影后一脸嘚瑟:“还说惩罚我呢,还不是拜倒在我的石榴裙下?”封总一脸坦然:“我罚你,一生一世,不得离开我身旁。罚你一心一意,心中只能我一人。”
  • 七灵世界

    七灵世界

    逆暖新书,多多关照,这本书写的还不错,有什么不好的就多多包含
  • 扶霜

    扶霜

    仙界有三尊:瑶华,若澹,卿祢。瑶华尊司战,三界内无一敌手,五百余岁时偶然得到了一枚果子,化形成乖巧的小徒弟。只是自己的徒儿,为何与魔界横空出世的魔尊长得一模一样?为何魔尊对她一见如故?扶霜一生的恩怨纠葛,流传到后世,都成为了传说故事。
  • 王爷请矜持

    王爷请矜持

    一朝穿越,现代籍籍无名的小菜鸟却拥有逆天系统,看过千万本穿越小说的她终于当了一次异世的主角,看她如何手撕白莲花,收获美男芳心
  • 想问你个问题

    想问你个问题

    这些年有些和尚确实让人倒胃口,比如说他们总是干些赚大钱的事,开着卡迪拉克,拿着苹果手机,搂着漂亮姑娘到处瞎逛。这些事真的让人很不爽。总的来说我还是挺喜欢和尚,不过我要真当了和尚,我妈估计要哭死,她就我这么一个儿子,还指望我传宗接代…说到底,我还是当不了和尚。我想,起码我也可以找几个和尚当朋友,下雨天不开挖掘机的时候就跟他们学学念经打坐,学他们说那些充满智慧的模棱两可的话。要是你问我最羡慕和尚哪一点,我告诉你,那就是小和尚不用整天拍老和尚的马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