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711200000014

第14章 北史(4)

高欢的大将侯景平时就轻视高欢长子高澄,曾经对司马子如说:“大王(高欢)还在,所以我不敢有什么异心;如果大王去世了,我断不能与鲜卑小儿们共事。”司马子如忙用手掩住他的嘴巴。高欢生病之后,高澄代替高欢写信,召侯景前来。侯景以前曾与高欢有约,得到他的书信如背面有微点,就来;如书倌的背叫没有微点,侯景就不必来,候景此时又听说高欢病重,便拥重兵围护自己而不肯前来。高欢就对高澄说:“我虽然病重。但看得出来你面色忧虑,原因何在?”高澄没有回答,高欢又问道:“难道是担心侯景叛乱吗?”高澄说:“是的。”高欢便说:“侯景在黄河之南专断统治了14年,平时就想飞扬跋扈,怀有异志,全仗着我豢养有术,你怎么驾御得住他呢!现在天下未定。我死后你不要立即发表。鲜卑老公库狄干、敕勒老公斛律金这两个人都性情秉直,绝不会背叛你。然而朱浑道元、刘丰生这两个人都是从远地来投靠我的,必定不会有贰心。贺拨焉过儿朴实而无罪过,潘相乐原本是道人出身,心地和厚。你们兄弟应当借助他们的实力。韩轨年少憨直,应当对他加以宽容款曲。彭乐此人城府很深,难以猜度,应当慎加提防。稍微能够与侯景匹敌对峙的,只有慕容绍宗,我故意不重用他,留下来让给你,你应当对他用特殊待遇加以深信重用,委以经略大任。”

武定五年(公元547年)正月初一,天空日蚀,高欢说:“日蚀是因为我而出现的吧?我死也无憾了。”几天后去世于晋阳。后来高澄果然遵其父之嘱,重用慕容绍宗,命他为东南道行台,加开府之衔,改封燕国公。慕容绍宗与大都督高岳在寒山擒获了南朝梁政权的贞阳侯萧明,然后回军到南北交争的涡阳(今安徽蒙城)讨伐侯景。那时候景军势最盛。开始听说高澄派韩轨领军前来。轻蔑地说:“只不过是个吮猪肠的小子罢了。”又听说高岳领军而来,说:“兵马精良而将帅凡庸而已。”东魏的各路将帅他都没放在心里。后听说慕容绍宗来了,他连连叩着马鞍说:“谁教鲜卑小儿派绍宗来的?这样的话,莫非高王(高欢)没死吗?”后在与侯景交战时,各路将军都频频败退,没有人敢为先锋,而慕容绍宗则挥兵直驱而进,诸将才跟随其后,终获大捷。侯景军溃败,只带800人马南渡淮河,投奔南朝梁政权,后来又在南方发动兵变,攻下都城建康(今南京),史称“侯景之乱”。

(《北史·齐本纪》等)

元仲景执法

元仲景,北魏文成帝的皇侄,性情严峻,孝庄帝时,兼任御史中尉,京师被他治理得井然有序。他到御史台办公,经常坐一辆赤牛驾的车,人们由此称他为“赤牛审尉”。

孝武帝太昌年间,元仲景任河南尹,以执法威严无私著称。吏部尚书樊子鹄的部下横行霸道,又肆意盗窃。元仲景经过仔细侦察,出其不意地个个加以收捕,无一漏网地彻底迅速处决。如此一来,那些权豪贵族,个个胆寒,马上收敛了行迹。

但是,对于自己家里的事,元仲景就不能依法料理了。他不断在家中制造乱子,终致身败名裂,家破人亡。

当孝武帝被高欢所逼,奔入关中投靠宇文泰的时候,元仲景也丢下妻子,追驾到了长安。当了尚书右仆射,封为顺阳王。他在长安新娶了北魏大军阀尔朱荣的侄儿尔朱天光的妻子也列氏为妻。这个也列氏本为是个娼女,颇有姿色,极得元仲景的宠爱。那知几年以后,元仲景的原配妻子袁纥氏从洛阳辗转来到长安。元仲景不得不以礼接待,只好将也列氏迁移别宅居住。时间一长,这也列氏不能忍受寂寞,就与别人发生了奸情,丑事传出,闹得满城风雨,宇文泰要元仲景将也列氏杀了。但是,元仲景对也列氏的宠情有增无减,两人难分难舍,他只好想出一条毒计,秘密杀死了一个婢女,谎称是也列氏的尸首,而且大肆操办了丧事。与此同时,暗地里将也列氏转移他处,两人极其诡秘地继续同居。

元仲景有三个儿子,都是袁纥氏所生。由于是宗室子弟,早就当上了清要显官。元仲景干了冒杀无辜的事,心里经常惴惴不安,深怕妻儿弄清真相。因此,他就谋划杀掉妻子。但还未等到他下手,袁纥氏就已查访出也列氏并未死亡的实况,她也打算要谋杀也列氏。

也列氏长期过着胆战心惊的日子,早就吓怕了。一天,她对身边的仆人说:“袁纥氏正找寻机会杀我,倘若我被她杀了,她一定还要将我的尸体扔进茅厕里;倘若我到丞相宇文泰那里去自首,或者还可以保全一条性命,即便认为我罪大,将我杀了,总还能将我埋到一块像样的土里吧。我不想再过这种活死人的日子了,你替我去自首吧。”

宇文泰获知元仲景这样欺枉作恶,勃然不怒,下诏将他鞭笞100,撤去右仆射职务,让他回家当他的顺阳王。也列氏因为主动自首,从宽发落,逐出元家。但元仲景难以舍弃也列氏,暗中仍然与她私通。不久,又有人告发了他,朝廷又下诏重重责打他100鞭子,并将他交付宗正看管,官爵尽行革掉。谁想到了这种境地,元仲景还是不死心,照旧与也列氏往来。

宇文泰拿他没有办法,考虑到元仲景当官有政绩、有盛名,又有追驾之功,只得恢复了他的官爵。奇怪的是,袁纥和也列后来也戏剧般地结束了对立,三人又住到了一起。后来,元仲景又当了幽州刺史,但家庭的内乱又暴发了。闹得不可开交,西魏皇帝只得将元仲景赐死。

《北史·景穆十二王传》

广平宋氏执法严正

北魏广平宋氏,自宋隐以后,历代具有清正刚直之名。宣武帝时,宋翻为河阴令,顺阳公主仗势骄奢,她的家奴抢劫民财,地方官要她交出凶犯,遭到拒绝。宋翻便亲自率兵包围公主府第。拿住了公主的丈夫冯穆,押着他步行来到县衙。此时,正值炎热的盛夏,太阳晒得火辣辣的。他让这位公主的娇客站在庭院之中,顷刻间烤得他汗流满地,贵戚的威风扫地以尽。

河阴原有一个大枷,人们叫它“弥尾青。”,戴上它惨酷无比。宋翻来任县令时,吏员请求烧掉这枷,宋翻说:“干嘛烧呢?放在南墙下,等候对付那些权豪势要。”不久,有个太监杨小驹到县里办事,狂妄傲慢,旁若无人,惹恼了宋翻,便叫拿“弥尾青”来将他锁上。杨小驹吃够了苦头,被放回去后,马上到宣武帝面前哭诉受辱情况。宣武帝大怒,下令河南尹查问此事。宋翻也详细写明事状陈诉。宣武帝严词斥问他说:“你有意违反朝廷法度,难道不是想炫耀威猛、沽名钓誉吗?”宋翻回答说:“制造这种刑具的不是臣,想沽名钓誉的也非臣。臣之所以将‘弥尾青’留下来,并不敢用它来对付平民百姓,而是想用它治一治那些有权有势的凶暴狂徒,比如杨小驹就是这样的人。”就这样,宋翻的名声威震京华。

宋翻的侄儿宋世良,15岁就显出极有胆气。他当清河太守时,阳平郡移交来抢劫犯30多名,宋世良经过查询,发现仅有12人可以称为罪犯,其余的人被他一概释放。阳平太守魏明朗大怒,说:“他竟敢放了我抓的贼!”等到推勘完毕,证明宋世良送去审讯的12人的确是盗贼,而放走的果然是无辜被牵连者。魏明朗这才敬服宋世良的精明。

清河郡东南有个地方叫曲堤,是一族姓成公的豪强聚居之区,也是强盗奸人集中的窝示。当地人说:“宁度东吴会稽,不历成公曲堤。”宋世良制定了十分明确周严的八条规制,严格监督执行。强盗奸人们不敢再行猖獗,纷纷远奔他境。因此,人们又说:“曲堤虽险贼何益,但有宋公自屏迹。”

宋翻的弟弟宋世景,也不寻常。他博览群书,深明律令,裁决疑狱,剖判公允,他任荥阳太守时,当地望族郑氏豪横无比,历任地方守令均难以控制。济州刺史郑尚的弟弟郑远庆,曾经当过苑陵令,贪赃受贿,声名狼藉,当地百姓畏之如虎。宋世景到任后,马上将郑远庆召来,予以劝戒、警告,向他表明:“我未到以前的老帐,不愿过问;今日之后欠下的新帐,一件也别想滑脱!”但官绅一体的郑远庆根本不以为意,恶性不改,宋世景便对他断然绳之以法。郑远庆看见这太守动真格的了。又恨又怕,不敢抗拒,只得弃官逃走。因此,境内豪强畏威,部下僚属震悚,莫敢违犯禁令。

《北史·宋隐传》

邙山之战

从公元537年至542年的5年间里,东魏、西魏连年战争,互有胜负。公元543年,东魏虎牢关守将高仲密因与东魏吏部郎崔暹相恶,又得罪了东魏大丞相高欢之子高澄,遂干脆以虎牢关降西魏。西魏大丞相宇文泰大喜,授高仲密侍中、司徒职,并亲率诸军东进接应之。

高欢闻变,亦亲统大军10万迎击,据邙山结阵,以阻击东进的西魏军。

宇文泰急于东进接应高仲密,遂尽留辎重于癦(chán蝉)西,率大军连夜疾行,计划对屯于邙山的东魏军实施突然袭击。经过一夜疾行军,至黎明时分,距高欢营地尚有40里。宇文泰乃令士卒吃些干粮,继续前进。

应该说,宇文泰的突袭战术极为恰当,可惜却被高欢的探马侦知,探骑回邙山向高欢报告说:“贼距此48里,蓐食干饮而来。”高欢道:“自当渴死!”于是严阵以待。

偷袭一旦为敌人所探知,则不仅无益,而且危险。宇文泰率军至邙山,见高欢早已有备,只得麾军强攻。两军交战之际,东魏骁将彭乐突然绕到宇文泰军的北翼发动袭击,所向披靡,直扑宇文泰的指挥部,宇文泰此时将主力放在东面以进攻高欢,不意彭乐从侧面杀进,无兵抵御,只得败逃。

高欢正与宇文泰的正面攻击部队激战,有人报告,彭乐率军擅自离右翼阵地向宇文泰军之侧翼而去,是想投降西魏,高欢闻言大怒。未几,西魏军西北方向尘土飞扬,即而彭乐遣使来报:迂回侧击成功,袭破宇文泰大营,俘虏其僚属将佐48人。于是,高欢乘胜追击,大破西魏军,斩首3万余级。

彭乐袭破宇文泰大营,继续追击宇文泰,宇文泰大窘,束手就擒之际,对彭乐道:“你不是彭乐吗?傻小子!今日无我,明日还有你吗?何不赶快回到我的大营中收拾财宝去?”

彭乐一想,自古“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宇文泰若被擒,西魏必亡,高欢代东魏称帝后。就会学汉高祖,屠杀功臣良将以固其位。鉴于此,彭乐放走宇文泰,回到宇文泰的营中收集了一袋子金宝。

高欢率军击溃宇文泰军,既喜彭乐出奇制胜,又怒他放走了宇文泰。于是令彭乐趴到地上,亲自上前摔其头,向地撞了几下,又举刀欲杀彭乐,举了好几次刀,切齿良久,终于没有砍到彭乐的脖子上。

毕竟,彭乐是高欢的一员骁将,况且在此战中又立了大功,高欢考虑再三,觉得不能由于彭乐放走宇文泰便杀了他。彭乐也后悔莫及,向高欢请求率5000骑兵追击宇文泰,高欢恨恨地说:“你放他是什么意思?还说什么再去追捕他!”高欢令取绢3000匹,皆压到彭乐的背上,一是赏赐他,一是羞辱他。

第二天,宇文泰复统军来战,激战中,高欢又险些被西魏大都督贺拔胜所杀。最终,东魏战胜了西魏,宇文泰退回关中,虎牢关复归东魏。

此战中,双方都倾注了全力,宇文泰偷袭被高欢探知,分明已陷入了被动,彭乐临阵率奇兵从侧翼袭击宇文泰,使西魏马上落败,宇文泰性命几乎不保。可见,两军阵前,唯有出奇才可迅速获胜。

(《北史·彭乐传》《周书·文帝纪》)

刺舌为训

贺若敦,河南洛阳人。父亲贺若统是西魏著名将领,官至散骑常侍。贺若敦从小就跟从父亲,17岁时,便显示出非凡的军事才能,时常为父亲出谋划策。他又冲锋陷阵,亲手杀敌七八人。年纪再长,更英勇善战,能手挽三石弓,箭不虚发。北周时,官至骠骑大将军,封爵为公。贺若敦不仅有军事才能,而且很有智谋。后来,因为多次立功却未得封赏,贺若敦便口出怨言,愤愤不平。晋王宇文护得知此情后,大为恼怒,逼令他自杀。临死之前,贺若敦十分懊悔,便把自己的儿子贺若弼叫到跟前,对他说:“我一直想要平定江南,看来这个愿望是无法实现了。你应当继承我的事业,完成我的遗愿。如今,我因为这舌头多事,所以招来杀身之祸,希望你千万要吸取这血的教训。”说完,他叫贺若弼伸出舌头,突然用尖利的锥子刺之,直至出血。贺若敦以此告诫儿子慎言,以免惹来灾祸。

贺若弼跟他父亲一样,从小就胸有大志,并且弓马娴熟,骁勇无比。他又知书通文,因而很有名气。贺若弼任寿州刺史时,辅佐韦孝宽攻打南陈,连拔数十城,他献计献策,立有很大功劳。杨坚任北周的丞相,贺若弼向杨坚献夺取陈朝的十策,深得杨坚赞赏,杨坚还特意赐给他一部宝刀。开皇九年(公元589年),隋兵大举伐陈,贺若弼任行军总管,在南京蒋山(即紫金山)大败陈军主力,使陈朝从此失去了抵抗能力。贺若弼因灭陈朝时建有奇勋,被封为上柱国,进爵宋国公,官至右武侯大将军。

不幸的是,这样一位开国功臣,最后却遇上了荒淫无道的隋炀帝。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贺若弼跟从隋炀帝北巡。走到陕西榆林时,隋炀帝命令制作可容数千人的大帐,以会见和招待突厥可汗。贺若弼认为隋炀帝这样做过于奢侈了,与高颎等私下里议论此事。不想为人所告发,隋炀帝大怒,加以诽谤朝政的罪名,处死了贺若弼。

贺若敦因舌头惹祸,临死以锥刺其子贺若弼的舌头,希望儿子能够从中吸取深刻教训。未料到多年以后,贺若弼全然忘记了这血的教训,仍因为舌头而惹了祸,以至杀身,父子两人居然是同样的下场。隋炀帝远比当年的宇文护残酷,仅仅为了几句议论,他不仅杀了贺若弼,还将其妻子卖为官奴。其儿子贺怀亮此时已经出仕,也一起被诛杀,而且贺若弼的弟弟贺若谊也被株连罢了官。甚至连贺若弼的奴仆之类,隋炀帝也没有放过,将他们全都发配到边地充军。但是,贺若弼的口舌之祸并非为私,这一点与他的父亲有本质的不同。尽管如此,贺若弼仍然被诛身死,这不能不归罪于封建时代的专制制度和隋炀帝本人的独裁昏庸,贺若弼倒确实是并没有什么不对。

(《北史·贺若敦传》等)

人物春秋

重兴大业昏乱致死——拓跋珪

太祖道武皇帝名珪,献明帝之子。母亲是献明贺皇后。存建国三十四年(公元372年)七月七日在参合陂北生下道武帝。保姆觉得这孩子的体重要比平常孩子重得多,因而感到怪异。道武帝很小的时候就会讲话,双目有光,宽额大耳。6岁时,昭成皇帝死去,苻坚派兵入侵。准备把拓跋珪带到长安,幸得燕凤劝说才作罢。苻坚军队返回后,国内各部便分散了。苻坚让刘库仁、刘卫辰分掌国中大事。南部大人长孙嵩和元他等便把原有的部众全带到南面依附刘库仁,道武帝便转往独孤部。

同类推荐
  • 从秦皇到汉武:品读《史记》中的两大强者

    从秦皇到汉武:品读《史记》中的两大强者

    一个横扫六合,一个威加海内;一个焚书坑儒,一个独尊儒术;一个建起万里长城。一个驱逐匈奴、扩地千里。
  • 明刺

    明刺

    正德皇帝玩心正酣,寻找刺激制造祸端。阳明老兄悟道出关,收拾残局授业在先。朝中阁老手忙脚乱,苦撑社稷力保江山。奸佞小人趁机上位,搅弄天下又是难安。看他一个大明王朝小小教谕,贫困山区的学校校长,如何步步生莲,化险为夷,玩转这个时代的波诡云谲,震慑腐朽僵化的朝堂,给大明王朝带来一番新气象!
  • 善恶大帝

    善恶大帝

    何为善?何为恶?善可为恶,恶也可为善。俩者的界限并不清晰:没有绝对的善也没有绝对的恶。当善恶共存一身,身怀饕餮血脉,肩抗人类复兴的巨大使命,父是人,母为妖,到底该如何选择?是灭尽妖族?还是灭尽人类?又或是让俩者继续保持平衡?
  • 炉边话清史:从朝堂到市井

    炉边话清史:从朝堂到市井

    文史大家金性尧在注诗之余熟读清史,深谙清代掌故。此部作品是其有关于清史的随笔结集,包含读史札记、闲谈文化掌故、解读历史迷思、重大历史事件背后的故事,以及点评著名历史人物等诸多方面。《炉边话清史:从朝堂到市井》不同于一般历史类作品,并非编年史、大历史,而是在史海中撷取一些小掌故,编缀而成。金性尧功力深厚,深入浅出,评史论人议事时,文史结合,常有独见。
  • 洪荒之因果魔主

    洪荒之因果魔主

    在无数的危险和大量机遇的洪荒,叶凉和诸多多的同样穿越洪荒的争多一线生计
热门推荐
  • 凤王圣瞳

    凤王圣瞳

    北方寒冷的冬夜,有危险的魔族,他们是铃兰大陆人们一百多年来的噩梦。“我将为我的家人,族人报仇”空之森上,凤凰的最后的长鸣穿越了千年巨龙不甘的咆哮永远无法从地底传出神女的祝福给每一个不幸的人带来希望爱人的背叛,他愤怒却又无奈。
  • 快穿之浔精神分裂

    快穿之浔精神分裂

    1v1。男主:禁欲系,病娇系为主要。女主:各式各样的小妖精,各种各样的男朋友,有点小迷糊(一点点)。欢迎入坑,阅读收藏的都是小仙女哦!
  • 贴身护美

    贴身护美

    在富二代美女家中游泳,却意外的撞到火辣美女“大小姐,你别再往我这边贴了,再贴我可就扛不住了!”李浮屠,一个世界顶尖杀手,没想到接到这次任务居然是当“京城第一美女”的贴身保镖,不仅帮她跟车神赛车,还要有令她满意的厨艺,全才的他能否通过“重重考验”,而美女们又能否“怜香惜玉”,让他成为自己的身保镖?
  • 换脸的人

    换脸的人

    萧素死了。因为王妃要她的脸,她不能不给。
  • 唐吉

    唐吉

    最初设定是星球大战的那种,一个第一人称,一个第二人称,写了好几个开头,只留下最喜欢的两个版本的,实在犹豫不定,各自都是不同的感觉,不过一个改成了第三人称,看看反应了,虽然第一次做小说,但,我也认真想了很久的,很认真的,喜欢的话,就看一看喽,觉得还行就顺手收藏一下喽,推荐一下喽
  • 落日映苍穹

    落日映苍穹

    我是涂山氏的九尾白狐,传说,九尾狐乃是上古祥瑞,象征王者兴,修齐灵根便可羽化成仙,我却在千年前折了一根。父亲说:“你欠下的那一桩情缘,也是你飞升前的最后一劫,过了便飞升成仙,不过便道消身死。”为修这最后灵根,而断了全部修为。短短数年的时间,竟也误了你的一生。父亲啊,你从未说过,情劫如此难过。
  • 破坏神传记

    破坏神传记

    一个从仙界的顶端跌落到凡间的捣蛋鬼,看他怎样将破坏神的本质发挥到淋淋尽致,歪打正着的走上一条不平凡的修仙除魔之路。
  • 山楂姑娘的深海梦

    山楂姑娘的深海梦

    山楂姑娘的家乡不种山楂所以她在上大学之前也没有吃过山楂冰糖葫芦是有卖的不过她只有看的份很久很久之后她爱上了那种酸酸甜甜的味道和同样酸酸甜甜的鲸鱼先生
  • 壶酒一剑自逍遥

    壶酒一剑自逍遥

    酒在手,万般豪情喧嚣,我自愁,剑在手,荡尽世间不平,我自忧,我自逍遥随风去,有她做伴此身无悔无忧愁......
  • 逆天狂妃:绝世器灵师

    逆天狂妃:绝世器灵师

    叶笙歌一朝重生,穿成了废柴?家族嫌弃?嫡姐欺辱?就连未婚夫都送来一纸退婚书?皇族三皇子?退婚?老娘不稀罕!笑眯眯签完退婚书后,疯狂修炼灵力,契约极品器灵,签上古灵兽,主角光环一路开挂。待她掩去尘土,锋芒归来时,渣男三皇子又想吃回头草?给老娘滚!原以为就这样走向人生颠覆,谁知遇上他,腹黑霸道,却没想到就这样陷入他的深情之中……以为是一场缠绵悱恻的爱情,却没想到一步步走进阴谋之中!到底是谁在给她设下一个个圈套引她入瓮?最后,却没想到竟然是她最为信任的人……玄灵大陆,修炼灵力为尊,以契约拥有强大器灵的兵器成为器灵师!走上强者之路!--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