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605700000021

第21章 大乘正宗分(5)

“结得大愿。精勤求索。恭慎保持。修习功德。满足五劫。”这当然也不是指某一个人,也是指人类的一个阶段,尤其是原始宗教时代大量的人投入修行、修炼。同时也包括各种原始禁忌、原始戒律、原始道德的社会化、普遍化,当然更包括人类的劳动创造, 也就是人类的一切文化活动, 即人类的“文化化”,都是希望扩展“明德”智慧。这个阶段,生命的趋利避害向“宇宙—生命”系统的“至善”的发展,已是自觉得多了,所以经文用了“精勤求索,恭慎保持”这类的词。人们都自觉不自觉在进行着趋向“至善”的追求,用儒家经典《大学》的话说就是:“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而那些修行人修炼人不过是更明确更自觉而已。佛经中大量赞颂过去苦修的人,如赞颂修苦行的人,说是将得到天人的称赞,并不是同意他们的修行方法。他们的修行绝大部分只能以失败告终,偶尔有个别成功者,成功的具体成果也是非常可怜的。例如一些祭司、巫师的某些功能,只能在有限范围有偶然作用。释迦牟尼在《楞严经》中总结了二十四位菩萨的修行,称他们为菩萨,是由于他们的追求成功与失败都融合进了“宇宙—生命”系统扩展“明德”的“矢量”中,但最后释迦还是都否定了他们, 认为他们都不能得“圆通”,也就是不能进入“明明德”。 把这一段经文与上引《佛说无量寿经》中所说“于彼二十一俱胝佛。功德庄严之事。明了通达。如一佛刹。”相对照就完全明白了。正是无始以来生命“止于至善”的无数失败与成功经验的积累才有“本愿”的出现,即“明明德”的发现。法藏, 正是生命界发展中各种“法”的“总和”,成佛为之“阿弥陀佛”, 意味着“宇宙—生命”系统的整体觉悟。阿弥陀佛也即“明德”。阿弥陀佛这个名号的出现,意味“宇宙—生命”系统已经进入了“明明德”的阶段,这以后的一切众生的智慧就都属于“明明德”的范畴,都是佛。所以这三千年人类社会出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阿弥陀佛”意味着“宇宙—生命”系统的整体觉悟, 这就使得“阿弥陀佛”这个概念与儒家的“仁”、道家的“道”有了区别。阿弥陀佛中有了生命的自觉,不把生命体的精神活动排除出“本体”之外,更不把物质与精神及主观客观分家。这样的把握,才是真正的对“宇宙—生命”系统的完整的整体把握。阿弥陀过去的修行,是过去一切生命体“止于至善”行为的总和。这样,我们便发现在“宇宙—生命”系统中确有一种“愿力身”的存在,那就是宇宙般若的运动发展。首先是“本有”,如果“宇宙—生命”系统不本有“止于至善”的特点,不可能代代生命体把他延续下来。第二,代代生命体不停的趋利避害的追求,越来越强烈、普遍、自觉,正是这个因缘步步凝聚成熟的过程,这说明止于至善不是偶然的,而是一切生命体存在的动力。所有众生皆有佛性,不单指生命的宇宙性的“明明德”,生命是“宇宙—生命”系统总因缘的凝结,同时也是说止于至善是根本发展趋向。这就说明“愿力身”一直在“宇宙—生命”系统中起作用,所以叫“本愿”、“法身愿”。

如果仔细研究一下马克思主义,他坚持唯物主义,但绝不把人的活动当成是可有可无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又正是承认人类是历史的主角。这一观点与佛家关于“阿弥陀佛”的内涵有极类似之处。不过,在很长一段时间,许多人片面地理解了这一观点,他们套用了“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唯一动力的观点,把广大的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仅仅理解为“劳动力”。他们理解的“人民,只有人民,才是世界历史的主人”的含义时,由于只认为人民是主要的劳动者。劳动创造的物质财富丰富了,这才有精神财富的发展,而精神财富是被统治者垄断的。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分了家,这种非历史主义的观念,一切从“阶级”划线,割裂物质与精神的辩证关系,用佛家的观念叫做把二者“打成两截”,“知识”“精神”完全被排斥在历史动力之外。邓小平提出“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的观点纠正了这个偏向。人类历史是全体人类的“明德”、“明明德”的共同创造,而佛家的“本愿”也是全人类的共同的止于至善,所以可以称为“愿力身”。“劳动”作为一种行为,是以人的“需要”作为动力的。没有“需要”就产生不了动机,而人的“需要”从来都是文化的、历史的、智慧的,也即明德的,凝聚着人的历史的精神追求,永远没有抽象的“需要”。“社会心理学”关于“需要”的概念,必须导入历史主义的内容,才是人类真实的需要,才是人类的真实智慧。认真研究人类的“需要”,尤其是注意不抽空“需要”的历史内容,你便会发现止于至善的“愿力身”一直在其中起着作用,人类对自己的行为越自觉,止于至善“愿力身”的作用就越明显。

如果剔除掉佛经中由于历史文化的局限,在表述方法上与现代人的隔膜,佛学在很多地方,尤其是整体思路上,与马克思主义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上引《佛说无量寿经》所说阿弥陀佛成佛的过程,即我们所说的止于至善的“本愿”、“愿力身”产生的过程,剔除表述上的神话外衣,实际上是说的“宇宙—生命”系统中“生命体”、“明德”、“明明德”的整体的活动,更具体说主要是人类诞生发展创造文化的历史的整体的活动。马克思给这种活动起了一个独特的名字叫“实践”,也可以叫做“历史实践”。

如果说“佛”——“愿力身”——“本愿”的发现是佛学对人类文明的最大贡献的话,那么,“实践”——“历史实践”—— 千百万亿人历史文化活动的整体, 是人类文明的创造者,是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文明的伟大贡献。马克思主义历史辩证法正是以此作为基础的。

(请注意,在我国学术界有一种对“实践”的错解, 即把“实践”理解为“实际”,“现实”,这很可能把马克思主义庸俗为“实用主义”,这是应必须密切加以“警惕”的理论偏向,这里错一步,就可能曲解马克思主义、错解马克思主义。)

“愿力身”、“本愿”、“佛”产生于“历史实践”, 存在于“明明德”的“历史实践”之中; 产生于“宇宙—生命”系统尤其是人类的“明明德”的 “历史实践”之中,存在于“宇宙—生命”系统尤其是人类的“明明德”、“历史实践”之中。人类都是报身佛、化身佛,这里不给宗教神秘留下任何位置。

“本愿”、“愿力身”、“佛”在“明明德”的“历史实践”中,个体与群体、精神与物质、知识与劳动、历史文化与现实文明,是一个辩证统一的历史过程的整体。

《佛说无量寿经》中说:

“世间自在王佛知其高明。志愿深广。即为宣说二百一十亿诸佛刹土功德严净。广大圆满之相。”实质上是人类文化“明明德”的承续现象,可以理解为个人对个人的传授,也可以说是人类文化的代代相传。这种代代传习的现象,绝不止是知识道理的传习,同时包括代代人“愿力”的传习,“明明德”的传习,及“明德”的扩展,或者说,任何人类文化的传习都包含着止于至善扩展明德的美好愿望,代代创造更美好文明的法身本有愿望的传习。

“应其心愿。悉现与之。”后世人接受前世人的明德、文明,其心愿也是与前世人相类似的,这也就是说止于至善的扩展明德的愿望对于人类是概莫能外的,几乎是一种“本能”。在代代传习的过程中,美好的愿望总是与美好的明德同在的,互相补充、促进的。这种美好的形象是前世文明成果之象,在前世文明成果之象的导引下,后世人对止于至善的更美好前景的进一步追求,这就是人类及一切生命的“需要”来源。

关于“需要”的学说,数美国人马斯洛的“金字塔”说最为精致,但他忽略了“需要”永远是、具体的、历史的、承续的,抽空了历史的具体内容的“需要”,只不过是一种概念游戏。这是佛学乃至马克思主义极力反对的治学方法。

“经千亿岁”,正说明了这个历史过程的漫长,从洪荒初开到人类形成, 人类文明的进步,均以“千亿岁”概说之。

“法藏闻佛所说。皆悉睹见。 起发无上殊胜之愿。”这是说“宇宙—生命”系统中,生命体、尤其是人类“需要”的总和即“明明德”的需要。对于每一个个体,尤其是人,在产生“需要”的过程中,都有一个“观察”、“思考”、“综合”、“概括”的过程,经文说:“于彼天人善恶。国土粗妙。思维究竟。便一其心。”由此确立明明德即成佛的“需要”,“选择所欲,结得大愿”。

这个过程完成之后,便是“精勤求索。恭慎保持。修习功德。”正是毛泽东所说的“再实践”过程,这个“再实践”是个体人的,也是人类文明进化总体的,都是这样一个规律。

“满足五劫”。“五”是“过半”的约数, 也可以暗指量变的积累后引起的质变,是关节点的飞跃。积累的过程完成了,人类文明进入一个新阶段。

“于彼二十一俱胝佛土。功德庄严之事。明了通达。如一佛刹。”

以印度古文化说,“七”是一个“极数”,类似中国文化的“九”。“二十一”,即“极数”的三倍,喻极多极多,俗语“很多很多”之意,“无数”之意。“俱胝”量词,梵语,十万为一“洛叉”,一百洛叉为一“俱胝”,俱胝应是“亿”的单位量词。二十一俱胝佛土,可言无量众生心,亦可言无量众生世界。佛学中,精神物质不分,内外不分,主客不分,而众生皆有佛性,佛入一切众生心,所以一切众生心皆可谓佛刹土,一切众生世界皆可谓佛刹土。不少人把佛学中这种提法,说成是在我们世界之外,还有多少类似外星人世界的佛世界,完全是妄说,是以当代人的文化观念硬套佛学观念。“功德庄严之事”即我们今日所说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总和。如果不相信我们的这一解释,可具体参阅四十八大愿的具体内容,完全指的是世间人生活的升华,如果再结合“世间自在王如来”、“世饶王”、“阿弥陀”这些名号,足以证明,经文根本不是指的“世外”的事。释迦在他的“十四不正问”中,断然拒绝回答一切虚无缥缈的世外之事,连“人死后是何?”的问题都拒绝回答, 可见佛经中所言的一切现象, 一切内容,必须遵释迦本人立下的原则作“世间”、“世俗”的解释。

“如一佛刹土。”这是肯定了人的思维功能即“明德”在社会进步中的作用。人的思维可以对大量的世间现象概括提炼“熔炼”在一个大脑中。长期以来,由于对禅宗的捧喝,“不立文字”等公案的片面理解,许多人认为克服“妄念”,就是不用思维或干脆停止思维。许多解释佛经的人,对人类的思维,视之为洪水猛兽,似乎通过修炼,四禅八定之类,人类可以寻找到另外的一种我们现有的思维方式无法理解的“神”的思维方式。当代一些哲学家、心理学家则把巫术的降神术之类的东西,认为就是佛家要求的思维, 日本的铃木大拙就是一个典型。 这完全是对佛学的一种误解。《金刚经》在这方面说得非常清楚,对于稍有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常识的人,对《金刚经》的思路,应是很容易理解的,就是整体的宏观辩证的把握方式。如果说和普通人的思维有什么不同,只有局于“四相”还是舍弃“四相”的区别。这一点我们前面已经说过,今后还要详讲,这里只是提醒大家,我们这些世间自在王如来的弟子,不可能脱离了世间,脱离正常人的思维方式。引导人们进入一种谁也搞不清的“神”的思维方式,是对佛学的肆意曲解,故弄玄虚。

上引阿弥陀佛成佛过程,就是舍弃“四相”的束缚,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宏观地整体地把握人类文明的进步史,即毛泽东说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不仅是个体生命(人)的认识过程是如此,人类整体的过程也是如此。佛学在这里还有更深一层的看法:这一切也是“宇宙—生命”系统因缘成熟,“本愿”要具体显现的一段因缘。阿弥陀佛成佛在“宇宙—生命”系统中是早就定了的事,只不过是到了这一阶段,因缘熟了,显化了。过去不是没有,而是因缘不熟,未有显化的条件和可能,这就避免了寻找“无中生有”的第一推动力的尴尬。

这就是《金刚经》反复说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心”就是“宇宙—生命”系统因缘成熟——就眼前一段说就是人类文明的具体的历史进步导致这个“心”生成——“灭度”一切众生,“我”“皆令入无余涅而灭度者”。这个“我”就是第二品中的“善护念”众生的“如来”,而不是南先生所说的个体生命自己,应是“宇宙—生命”系统本身。

这样,“愿力身”、“本愿”、“佛”就不是纯精神的东西,但他肯定在“宇宙—生命”系统的演化中起“矢量”的作用,入一切众生心,而导引一切众生心,在一切因缘聚合的佛世界中成佛。反过来说,现在我们见到的全是佛。如果终点就是起点,这个世间的一切一切都是诸佛的游戏。

这里只有一个关节点,就是现有众生一旦肉身因缘完成,幻相因缘完成,就要回到“愿力大海”而“灭”,事实上也就是“度”。再一次因缘成熟聚合为生命体——即化身佛,不管到了世间以什么象(相)出现,都是普度众生,一旦与其有缘必定成佛。“缘分”好似水面的环,层层扩大。缘分好似盐,倒入池中,任何一个水分子都会染上盐的因缘,从而成佛。当这一轮生命体的因缘散了,便又回到“愿力大海”。就是这样,就是这样……度尽一切众生,而实无众生被度。这不过是“宇宙—生命”系统中“本愿”的因缘熟了,必波及整体而概莫能外。在这里,请大家回头读一读我们前引的《大方广佛华严经》中的那段经文,看我们讲的对不对。

“本愿”的具体内容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本愿”表现在释迦那里,是四十八大愿的内容。当四十八大愿的内容成熟为现实之后,“本愿”还会有进一步的升华。不过,对于今天的人类和众生来说,四十八大愿的全部内容可以实现就已经非常值得庆幸了。

我们只有感谢“宇宙—生命”系统的“仁”、“慈悲”、“慈爱”之无量恩德。

南无阿弥陀佛!

这已经不再是一句宗教化的谶语了。

“本愿”、“愿力身”、“佛”不再是宗教的,也不再是精神的,而是“宇宙—生命”系统本体本有的,同时也是一切生命体在生命的“明明德”活动的“需要”中普遍存在的。只是不能具体说他是什么,“说似一物皆不中”,但他绝对是“在”。打破了机械唯物主义的眼障,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辩证法,“本愿”、“愿力身”、“佛”就应是不以人们自己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客观”这个词在这里运用,就不是机械唯物主义者理解的那种纯物质世界的规律了,而是“明德”到“明明德”的规律。“人向自然生成,自然向人生成”,这是一个不分割的整体。人类“止于至善”的明明德“需要”的普遍性,就是“宇宙—生命”系统发展的“矢量”。“本愿”出现之时,正标志着人类从一般地扩展“明德”发展飞跃到了“明明德”。在“明明德”之后,并不意味人类的一切活动停止了,宇宙进化停止了,而是“明德”在更高级层的跃进,今日世界的科技进步,乃至全部文化的进步就是一个明证。说到这里,我们便知道了,拘泥于宗教行为的佛学,拘泥于四禅八定修行行为的佛学,与真正的佛学到底有多么大的距离。

其实,不仅佛学是如此, 整个东方文化的发展都是走了一个大大的“之”字路。话又说回来,如果不是走了这样一个“之”字路,真是直线发展的所谓“进步”,我们至今怕更难理解东方文化的真谛。

如果不是宋以后中国的衰败,如果不是清中叶以后民族命运的大滑坡,如果不是一次次在外国人面前丧权辱国,如果不是这些曲折,外国的先进科学、先进思想不可能如此凌厉地在全中国普及。没有这些新的东西打开我们的头脑,我们真无法全面了解东方文化的真谛。须知,历史在“东方文化”上蒙上了一层又一层神学的外衣,剥去这个外衣太难太难了。

所以我们也不责怪任何人,只是感谢历史,感谢“阿弥陀佛”。

同类推荐
  • 儒教简史

    儒教简史

    在当代学界“儒学是宗教”由任继愈先生首倡,在学界引发了广泛的讨论。本书作者承任先生衣钵,在这一研究领域取得了引人瞩目的学术成就。本书分十部分,以时间为序,详细讨论了不同时期儒教的发展及其特点,重点讨论儒教的改革和演变,资料翔实,论述精当,从中可见儒教发展、变迁的基本面貌,对管窥中国宗教发展有深远的意义。
  • 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比较研究

    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比较研究

    本书首次系统地对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进行比较研究和当代审视。作者根据比较宗教学、生态伦理学、深层生态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从不同角度和层面探讨了道教与基督教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伦理道德规范及其实践活动。道教和基督教的生态思想以其神学为基础。本书梳理了不同历史时期道教与基督教的生态思想,重点比较了道教与基督教的生态神学思想、自然生态思想、社会生态思想及环境保护实践,剖析了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的现代价值,并对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异同的原因进行了分析。通过比较研究,旨在求同存异,探讨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精神实质的一致,看到某种更深层的价值相通。
  • 修好心成好事:佛学大师开释人生的12堂明心课

    修好心成好事:佛学大师开释人生的12堂明心课

    本书通过佛学的12堂明心课,细致讲述从观照内心到开悟自我、从一份放下禅到一颗厚道心、从拥有包容的智慧到实现付出的力量、从舍下贪欲到心怀慈悲的人生开释历程,以理入事,以事入情,带领读者体会佛家的做人智慧,为那些追求幸福却又为现实所苦、被心灵围困而寻不到出路的朋友们指点迷津,重新找回真实的自己。
  • 如何安住身心

    如何安住身心

    本书是“星云大师谈人间万事”中的第一册,为台湾星云大师目前仍在《人间福报》“人间万事”专栏连载的部分短文集结。该书有别于过去传统佛教读物的写作手法,是一种完全应世的、软性的文章。风格清新,朴实有味;取身近物,道不远人,体现出很强的人间性和普遍性。作者此类短文集结出版后很受欢迎,在台湾地区成为众多读者的口袋书、床头书,在大陆也十分热销。该书从最普世的角度谈人生和社会,文字简洁清新,无狭隘的宗教习气,实有益于世道人心,有益于和谐社会建设。
  • 今天天气不太好

    今天天气不太好

    打开这本书,就像走进繁花似锦的灵性花园,你可以从容散步,看看禅师对弟子的开示,看看禅师与人的对话,看看禅师如何回答难以回答的问题,听听禅者浓缩毕生智慧体验的临终遗言,听听禅者被真理敲击心坎时精美莫名的感叹辞章……
热门推荐
  • 通明百名书

    通明百名书

    天才研究生许仪在毕业前夕意外发现原本属于导师的一封代码信件,追根溯源却被带进一处未知的玄幻世界,不管是兄弟情义,还是跨界爱情,都促使着他一步步向前,找寻回家的路。
  • 幸福大宋

    幸福大宋

    北宋元年,赵匡胤自导了一出黄袍加身的大戏,登上了帝位。经历了五代十国的战乱,大宋百废待兴。一艘遇难的南美货船被冲到了大宋的海边,船上有红薯、玉米、辣椒……赵文扬就是在这个时候来的,他没有太大的追求,这辈子只想当个幸福的地主二代,历史的大河波澜壮阔,常在岸边走,哪能不湿鞋……北宋元年,开始了。
  • 大英雄之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大英雄之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几分钟前,凌风收到了战友的求救信号。恐怖的阴谋正在展开,西游宇宙即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曾经荣耀加身的他被陷于黑暗,敌人愈加危险,昔日的好友却站到了他的对立面。神秘的诸天垂钓者,一钓起千古!马良神笔,一挥漫界现!种田一脉,能种草,能种果,能种兵甲,能种人!身藏黑化系统的穿越者,蔑视一切规则!时空军火商,提供你想要的一切军火!少女挥动定海神针,引万界诸海之水席卷而来!……西游宇宙犹如一个香饽饽,谁都想来咬一口,甚至要整口吞下。身为西游宇宙诸神殒落后集体意志的托付者,势单力薄的凌风如何应对这越来越混乱、越来越黑暗的入侵力量!?是在逆镜中崛起?还是在绝境中覆灭?英雄,从这一刻开启!
  • 高启集

    高启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儿子比我大两岁

    儿子比我大两岁

    只在初中谈过一场初恋至今没有男朋友的我,昨天晚上还好好的一个人睡在可爱的小熊卡通床上。可当早晨时,我的怀里抱着一个很大很大的玩具,而且它还开口和我说话:“妈妈早安,我终于找到你了。”哇!救命啊,我遇到神经病了么?可是哪有这么阳光帅气又可爱的神经病?可是的可是,他叫我妈妈
  • 穿越战神联盟之烈火青春

    穿越战神联盟之烈火青春

    就算失去一切我也不怕,因为我还有你们;就算跟全世界作对我也不怕,因为我还有你们……她,孤独童年,渴望交到真实的朋友;她,身患疾病,却无比坚强勇敢;她,一直一帆风顺,天生的乐天派;她,平平凡凡,对事情无比敏感……命运让她们相遇,让她们穿越,友情之旅,慢慢开始;友谊之歌,缓缓唱起;封存的记忆,被慢慢打开…所谓的友情,其实不堪一击吧……“对不起,我没你们想得那么坚强。”;“紫夜!你个混蛋!为什么要这样!”;“绝交!你不配做我的朋友!”这就是友情之旅,她们能坚持到最后吗?异世界的种种磨炼,终究能加固我们的友情……
  • 看新晴

    看新晴

    无狂风骤雨之慷慨,无艳阳和风之惬然只讲一个不作死、不等死、不怕死的说书神棍,遇到一个不轻生更不肯妄渡一生的侠女郎中,寻一棵牵动生死的饮血太岁,探一个已成传说的江湖少年江湖上的事情总归是要——看心情
  • 快穿之塑造女神系统

    快穿之塑造女神系统

    夜浅璃,夜国唯一的郡主,却也是千年难得一闻的惊世才女。性格纯善,端庄。可就是这样的她,引人妒忌,终究落得了一个国破家亡的下场。一夜间,性格变得腹黑淡漠却也不失原本的纯善,护短。她终究,未能逃离奸佞小人之手。可就在此时,系统0073出现了。以夜浅璃的智商,很快的接受了这一切,这似乎是她唯一的救赎,唯一的出路,唯一能够报仇的方式。所以她选择了听从了这个所谓是系统的家伙。她在一次次的任务当中脱离,心中并无悸动,有着的是愧疚。可当他遇见了她,或许是天意,那颗心再次有了悸动,而冷情的他竟也无可救药的爱上了她。她离开了那个世界,可他竟随她而来。他的身份究竟是什么,她的大仇最后得以报复吗?敬请期待……
  • 勇者养成报告

    勇者养成报告

    未来的勇者大人,你本周的目标是以下内容首先是每天早晚各一次【3级全身基础锻炼】然后是学习相关的《世界史》第五卷,《微积分》第二课,《量子力学》的入门第一课接着是轻松愉快的游戏时间,你需要“大逃杀游戏”胜利三次,恐怖游戏世界C级任务完成一次,地下城王国经营模拟完成C+评级……什么?又跑了?这是到叛逆期了?还是年轻人精力太旺盛了?这样吧,如果超过一小时还没把他带回来,本周所有人的要完成的任务翻五倍执行。——————————————————新人各种求!点击!收藏!推荐票!求各位喜欢的读者老爷多多追读(很重要!!!)某喵给您劈叉了!读者群245591112
  • 封境之历三生

    封境之历三生

    少年的爱恨纠葛的故事,璀璨而难忘的一生历尽三生的沧桑,如梦你的衣裳〔喜欢的点个收藏,不喜欢的评论下不足〕[哼嗯哼,50章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