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605700000020

第20章 大乘正宗分(4)

首先,佛学的这一发现,与辩证唯物主义的整体观、运动观、变化观,是极相似的。但佛学的眼光,首先是把“宇宙—生命”系统作为一个整体,一个运动、变化无常的“生命”整体,而不是一个无生命的物质整体。精神与物质之间有密不可分的无法割裂的一体关系。在这个整体中,不管是精神或物质都不存在自己固定的万古永恒的定性。这便引出了“空”的观念。除了本体本身是“常乐我净”之外,任何事物都是瞬息万变的,这非常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宇宙观,也符合当代自然科学发现的事实。如果我们不人为地分裂物质与精神,你便会发现任何“理想”的出现都不是偶然,都有自己来自整体的“宇宙—生命”系统因缘的活生生的生命的必然性。只不过是由于人们太局限于“我、人、众生、寿者”这些幻相,所以一般人的理想过于窄隘,在一定的范围中起了作用之后,便消失了。而通十方三世——“宇宙—生命”系统的理想,其内涵与外延没有消失之前,一直是起作用的,愿力有多大,作用就多大。佛经中有一段借喻文殊菩萨与庵摩罗仙女的对话:

仙女:众生皆有佛性,为什么众生不能成佛?

文殊:众生心量太小。

佛学中的“慈悲”、“布施”、“宽容”等等概念,绝对不能停留在道德伦理的范畴中去理解,实际上是希望人们的心量跳出“我、人、众生、寿者”的范围,统率与把握整个“宇宙—生命”系统。真正的“我”就是“宇宙—生命”系统本身。

正是由于这一认识,“灭度”“涅”的概念自然而然就提出了。

“宇宙—生命”系统本身的一切运动,因缘,显相不显相, 能不能被生命感官感受到,都不存在善恶分别。善恶的分别首先是由于人们以“我、人、众生、 寿者”为前提标准,才有了善恶的分别。

利我者善,不利我者恶。

利人者善,不利人者恶。

利众生者善,不利众生者恶。

利于延长生命者善,不利于延长生命者恶

这就先假定了“我、人、众生、寿者”是有固定本性的。其实,这些“相”,都是因缘中生,因缘中灭。生灭、灭生是客观存在,无所谓善恶。利与不利,也只是在相对范围中说的。从“宇宙—生命”系统的整体说,无利无不利。 这个系统能产生出有感官的生命个体,就是“明德”,就是“至善”,就是“仁”,就是“道”,就是“慈悲”,就是“佛光普照”。

这当然不是什么唯心主义。如果唯物主义这个词是可以借用的话,这种观念应是最彻底的唯物主义,简直不给唯心主义留任何地位。

正因为人间的善恶美丑观念是虚妄的,长期迷恋于这种虚妄的观念,因缘反而要向恶性转化,导致因缘与因缘之间的剧烈对抗。但是人们太难摆脱这种与生俱来的虚妄观念了。佛家提出的“灭度”“涅”就是要把这种“妄想”消失到整体中,从善恶分别进入具有整体本体特征的无善恶。这样,因缘与因缘的运动便归于和谐平衡,“至善”就不再是隐相的,而转化为显相的,即“天下归仁”。这也就避免了因缘断灭脱环的错误说法。因缘还是因缘,由于回归了本体、整体,善恶分别就消失了。正如水,不管是什么江什么河,天上下来的地上流来的,一旦入了大海,皆是海咸一味,谁也分不清哪一个是我,哪一个不是我。滴滴水中有我,哪一滴也不是我。这才是真正的断妄想,真正的超度,真正的成佛。但是,这又不是在一段相对稳定的生命期,比如一个人的一生可以做到的。因为“人”的存在,相对的说是“宇宙—生命”系统无量劫因缘积聚的“果”,具有不可切入性,只能待人死之时,这一段因缘散开之时,“灭度”“涅”之缘才可能切入。这才有了《佛说阿弥陀经》所说的“是人临命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这也就避免了把本是客观的整体的因缘运动的规律,靠世间的所谓修行、修养、修炼这些“主观”的虚妄的东西去改造它,也就不落入人们惯常说的“唯心主义”。有这一念与无这一念的区别非常大。有这一念,就是觉悟到“我”本整体。因缘的运动就不被“妄念”阻隔了,因缘的运运就流畅了。流畅也无所谓流畅,因为生命本来就是整体的,系统的,“个体”只是一时之“幻”。佛经中几乎大量充斥着对佛的愿力的介绍与赞颂,绝大部分是对这种“愿力身”说的,根本不是业力应化的“人身”可以达到的。现在很多人把对“愿力身”特点的介绍,说成是释迦牟尼的神通,还有人认为释迦是“大特异,是“大气功师”,其根源就是错解了经文,把“愿力身”的特点张冠李戴到了“业力身”上。在这方面出的笑话太多太多。其实释迦是一个很普通很普通的人,只是从智慧的角度可以说他是一位杰出的“智者”。

“愿力身”不存在固定的存在处、存在状态。由发愿者的心量决定其渗透进入无量因缘的范围。佛经中的愿力动辄十方三世,就是希望“愿力身”永恒,与“宇宙—生命”系统整体共在,即《大方广佛华严经》说的层层无尽佛世界,入一微尘而转大法轮。“愿力身”作为一种“理想”(借用此词极不准确)渗透在一切因缘中,因缘层层无尽,“愿力身”的存在也层层无尽。这种“愿力身”随顺一切因缘,利用一切因缘,导引一切因缘。正如盐入水中,盐分子渗入一切水分子中,水还是水,但已经全是盐水了。世间人只相信他看得见的“水”是一种生命存在方式,不相信他看不见的“盐”,也是一种生命存在方式。“宇宙—生命”系统是无限的整体,“愿力身”随因缘如水中的涟漪一样,环环扩大,不断散开,无尽无休。又由于他已经脱离了人的大脑,作为一种“力”,只是原来发愿时所规定的性质,进入任何因缘,都和众缘共同起作用,而不改变自己的规定性。所以说它“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随缘普度。

这和气功所说的“意念力”根本不是一回事。“意念”在佛学中属于“妄念”,正是生命界痛苦流浪的根源。不管这种“意念”有多么美好,发念者本身“人、我、众生、寿者”四相不除,总是站在人、我、众生、寿者四种立场发念的。再者,受体本身是幻化的假相,也要受各类无量因缘所左右,所受意念只是无量因缘中的一个。“意念”一旦发出,不是没有作用,而是无法肯定具体作用的性质,因为这一“意念”,必和其他因缘交流、斗争、碰撞, 才可能形成合力而起作用, 这还是我们上面提到的“标量”与“矢量”的关系。“意念力”本身只是标量,要与无数“标量”组成合力,才是可以起效用的合力矢量。再者,发意者与受意者都不可能永恒,一旦缘散,连“标量”也不是了,不知是什么东西。

佛学所说的“愿力身”则不是如此,他有大量的规定性,“愿”本身必须彻底破除四相,即“我、人、众生、寿者”。所以佛学中的“愿”总是面向“十方众生”、“十方三世”的,总是平等无分别的,也就是说佛学中的“愿”是针对“宇宙—生命”系统整体的。再者,佛学中的“愿”,不是随意的,是“宇宙—生命”系统中可能存在或已经存在的特性的升华、综合、概括。用《佛说无量寿经》的话说,阿弥陀佛发愿之前“世间自在王佛知其高明。志愿深广。即为宣说二百一十亿诸佛刹土功德严净、广大圆满之相。应其心愿。悉观与之,说是法时。经千亿岁。尔时法藏闻佛所说。皆悉睹见。起发无上殊胜之愿。於彼天人善恶。国土粗妙。思维究竟,便一其心。选择所欲。结得大愿。精勤求索。恭慎保持。修习功德。满足五劫。於彼二十一俱胝佛土功德庄严之事。明了通达。如一佛刹。所摄佛国。超过於彼。”

这就是四十八大愿的来源,和气功师随意的“意念力”完全不是一回事,倒是极似马克思主义说的历史规律的发展。

“愿力”又是“非愿力”。它和马克思主义关于历史发展的规律的提法,只是在表述上不太一样。马克思主义产生于西方,认为“真实”的东西必是客观的存在的反映。佛学是东方文化, 在东方文化看来一切符合历史客观规律的东西, 只有首先被人所“知”才能定下来它是否是真实的存在。人们如果仔细分析一下会发现,这主要是表述角度的差异,在本质的思路上是极类似的。马克思主义从分析政治经济规律出发,最后推导自己关于客观历史规律的判断,佛学则是从生命自身出发,发现“明德”在“宇宙—生命”系统中的地位及矛盾运动。佛学认为“知”——“明德”虽表现为个体的,但这只是假相,“明德”是“宇宙—生命”系统整体的能量运动,不过是通过个体表现了出来。在这个表现过程中,必有相应的“我人众生寿者”四相同时产生,这是不可避免的,如果这四相完全掩蔽了“明德”的整体性,“明德”早晚会泯灭。发愿“灭度”,就是希望在一个个体生命因缘“完结”后,即因缘散开后,其“四相”妄念也同时消失。那么“四相 ”就不会蔓延泛滥, 明德会长期保持纯净或者更“明”更“亮”。明德发展了,即智慧进步了,社会肯定进步。释迦同时认为他能悟到这一点,就是“明明德”因缘熟了,发愿不发愿,“宇宙—生命”系统都一定会达到这个水平,“愿”也不过是对他发现的“宇宙—生命”系统运动“矢量”的一种表达。

我们在前面反复说过,由于古印度文化的特殊宗教色彩,释迦讲法大半充满了“神话”色彩,一者是表达生动,二是利于当时的印度人接受。

同时,也是我们上面已经反复说过的, “世间自在王佛”、 “法藏”、“世饶王”、“阿弥陀”都是“宇宙—生命”系统本身应有已有的特点的拟人化借喻,不见得真有这么一个具体的生命。其“名字”的文字含义便已经说明我们的观点的正确性。

上引《佛说无量寿经的》经文,事实上是概括了“宇宙—生命”系统,从洪荒初开直至人类产生,从人类产生再到释迦出世的全部历史过程。“宇宙—生命”系统就是如此这般运动变化的。第一个阶段是世自在王佛开示,即是指出“宇宙—生命”系统中零零星星但却是普遍存在的“明德”中,隐藏着“宇宙—生命”系统未来发展的“矢量”。二百一十亿是一个有限的却无穷广阔之数。“佛刹土”不是庙,也不是现在我们一些人理解的某超人统治的一个星球,而是“宇宙—生命”系统中相对稳定的生命现象的感官系统可能达到的范围。经“千亿岁”,正是“宇宙—生命”系统洪荒初开到人类出现的全过程。经文中所说的“起发无上殊胜之愿。于彼天人善恶。粗妙国土。思维究竟”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不是哪一个人的行为,而是千千万万生命的行为,明德是一切生命体的基本特性,尤其是人类出现以后,更有无量的人在探索“宇宙—生命”系统的明德的奥秘。此段经文与《金刚经》所说“诸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相呼应,这里的诸圣贤,不是局限什么教主之类,圣人、贤人之类,不要用我们中国人习惯了的“圣贤观”来理解,而是一切人类乃至一切生命的一切对明德的追求,为人类的,为个体的,为一小群生命的,为民族的,为国家的趋利避害行为,一切对“明德”的运用,在这里都不作分别,都可以说是圣贤。这些生命的追求在自己身上都不可能完满,但是,由于是普遍的追求,必是“宇宙—生命”系统本身,即法身有这种可能性。无数的生命尤其是人,都在反复探讨把“明明德”变为现实的关键所在,这便是经文所说的“思维究竟”,决不是一个两个圣贤的事。在印度,释迦出世前,有各种《奥义书》;在中国,传说中的黄帝、尧、舜、禹、汤、周文王都是这种“思维究竟”的代表者。他们的探索,代表了“宇宙—生命”系统总体“明德”的必然性发展趋向,不可能无中生有。“宇宙—生命”系统根本没有的东西不可能反映到生命体的追求中来。释迦牟尼在《金刚经》中反复强调破“四相”决不是单一的道德追求,而是认识把握本体,即“宇宙—生命”系统整体“明德”的需要。把破“四相”仅当成个人修行的要求,仅作为宗教道德,并且把它当做使自己成为佛式的“超人”的条件,是典型的佛学庸俗化。

同类推荐
  • 伊斯兰文化第二辑

    伊斯兰文化第二辑

    这本由兰州大学伊斯兰文化研究所精心编辑的伊斯兰文化研究论文集,是近年来伊斯兰文化研究成果中的一本比较有分量的学术佳作,涉及的内容较为宽泛,在伊斯兰文化研究及中华文化与伊斯兰文化相借鉴、相融合方面迈开了新步伐。全书分为文化纵论、义理研究、哲学宗教、前沿思潮四个部分。
  • 听李叔同讲禅

    听李叔同讲禅

    本书系弘一法师李叔同站在红尘之外,反观世俗,多角度认真探讨现实世界人性、心灵、生存、处世、成功等诸多难题的精华之作,作者精心挑选出一个个耐心寻味、发人深思的精彩故事——每个故事都充满智慧与禅机,蕴涵灵气,是抚平、慰籍生活在喧嚣尘世中人们心录的一剂良药。
  • 百年佛缘:行佛篇

    百年佛缘:行佛篇

    星云大师的《百年佛缘》是一部重要的口述历史的著作,全书分为:生活篇、社缘篇、文教篇、僧信篇、道场篇、行佛篇、新春告白、别册、名家看百年佛缘十个部分,涉及的领域相当广泛,记述了星云大师与社会各界的往来、弘扬佛法和为社会服务的经历,读来非常令人感佩和感慨,展示了台湾几十年来的历史变幻和海峡两岸关系从冰冻到如今的全面交流与交融的全过程,是一部难得的历史巨篇。
  • 佛教故事选萃

    佛教故事选萃

    本书选取的佛教故事包括:鹦鹉救火、女颜象、弟兄俩、看远不看近、火灾、摩诃罗学祝词、牛奶变醋等。
  • 临济下虎丘禅系概述

    临济下虎丘禅系概述

    禅宗发展至南宋以后,五家禅中的沩仰、云门与法眼三家基本消亡了,独有临济与曹洞两家仍在弘传,且一直把法水沃溉到了清代。而在临济宗中,尽管大慧宗杲于当时声名显赫,然其法脉传过六代之后不幸消亡,而真正承嗣临济家风者独有虎丘绍隆一系禅了。
热门推荐
  • 我的18岁校花老婆

    我的18岁校花老婆

    特种兵王回归都市,卷起一阵追美狂潮!与“F5”校花组合斗智斗勇,百合校花,文艺校花,萌宠校花,平民校花,火爆校花接踵而来;警花,御姐,萝莉,少妇,女神,明星,美丽双胞胎齐齐上阵,且看特种兵王回归都市,依靠双手打下一片大好河山!都市异能,超能修真,未来科技,打造一个无与伦比的修真盛宴,敬请关注《我的18岁校花老婆》,老猪用心写一本好书。
  • 龙影迷踪

    龙影迷踪

    敢问世上是否有龙,这类疑问就像迷雾一样,令人难以琢磨,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但先人究竟有没有见过,为何以此为民族的象征,是虚构,还是真的有这物种,自古皇帝便以真龙天子自称,我们也一直在深究,踏入这个魔幻般的维度,深不见底的锁龙井,高空上在西藏山脉拍下的龙尾,谜一样的中华龙脉昆仑上……等等,都不得而知。
  • 强欢

    强欢

    秋水无边,绮梦蜿蜒,回首间,万千梨花做泪散……本文属于慢热型,请亲们耐下心来读下去十七岁少年的生活因为一个突然出现在自己梦中的男子而彻底改变,这位邪魅的男子竟然自称是自己的未婚夫,满头黑线的同时却又不得不忍受这个“未婚夫”的“保护”。当自己发现自己爱上了他时,才知道自己在他心中只是一个替身,他是在履行对她的承诺……在雪女沫雪的帮助下,J终于确定了对卡奇的心意,突然出现的情敌拓跋翦,却让J觉得担心无比。三个妖怪一台戏,谁才是卡奇的真命天子呢?即将展开的穿越时空之旅又让卡奇品味到了怎样的感情真谛?
  • 秦小姐请捂好你的马甲

    秦小姐请捂好你的马甲

    (主剧情,有男主,但女主和男主只能是朋友之上,恋人之下,也就是有男主无cp的女强文,不喜请绕道。)当曾经轰动世界的大佬再次出现,将会怎么样?秦柒表示:我只是个普通人
  • 莫桑比克大发展

    莫桑比克大发展

    独立后的非洲,就像是军阀割据时的华夏。本文尽可能低还原那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中非皇帝博卡萨为甚了仇视华夏?食人魔王阿明为何索要年迈的英国女王内裤?独裁者蒙博托为何反复无常?卡扎菲为何爱财如命?穆贝加(又译穆加贝)为何借钱不还,甚至向盟友举起了屠刀?中学女生频频遭到绑架,是谁向她们伸出罪恶的双手?非洲唯一的双料总统(加纳和几内亚总统)恩克鲁玛喊出“统一非洲”的口号,却在去华夏途中,被国人政变赶下台。南非的种族隔离者,遇上重返非洲的古巴军队,陷入一场持久战。莫桑比克,这个世界上最穷、军事落后、刚刚走上独立道路的非洲国家,将会何去何从?主角阿巴尔站在莫桑比克首都马普托中心的马泽东大道上,思索着这个问题···
  • 问道山河图

    问道山河图

    一把通往天地宝库的钥匙,一柄贯通古今的奇刀,一场惊天动地的风波,一个光怪陆离的江湖,九天黄鸟,黑水玄蛇,洱海鲲鹏,山中大妖,傻小子闯江湖,尽在山河图!
  • 个人随些

    个人随些

    喜欢一个人会不由自主的想起她,挂念她。。。
  • 霸爱强宠:早安,小辣妻

    霸爱强宠:早安,小辣妻

    婚前,东方绝问:“你认为一个每天都是以千万为单位进账的国际企业总裁很差钱吗?”苏安安摇头:“既然不差钱,为什么我的晚餐只有三菜一汤?而且还全是素的?”婚后她说:“老公,今天晚上只吃素!”他问:“为什么?”苏安安揉着腰,瞪眼道:“昨天晚上,你吃肉还没有吃够吗?”
  • 高冷王爷冷艳妃

    高冷王爷冷艳妃

    一朝穿越,在花轿里。到了洞房,高冷王爷告诉他不过是假结婚,事成之后,各奔东西。但,,,,说好的各奔东西为何王爷却死死不放,,,某女无奈。。。。
  • 续古尊宿语要

    续古尊宿语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