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412100000005

第5章 道家:自然的生活(2)

正如《庄子·马蹄》 讲到的,骏马在草原上自由自在地跑来跑去,这是它的本性。马的天性就是自然,没有人为的痕迹,也不为社会所认同接受。但世间自从有了伯乐,灾难就来了。骏马若有朝一日被伯乐所看中,马就陷入终身不救的苦难之中。马被从草原上牵到训练场上,进行整治训练,给它灌输进人的意图,培养成为人所需要的“马才”,结果马的天性遭破坏,自由没有了,成了被人骑被人整的对象。马性被蹂躏,马意遭强奸。而整治它的伯乐,还慈祥地要马谢他的恩,似乎马喜欢被整、被勒、被管、被鞭笞一样。

可见,红尘中的“小术” 是不值得追求的,它会让我们沉迷于功名利禄,从而使我们丧失自己的本性。由此,我们自然应该追求超越红尘的东西。那超越红尘的是什么呢? 道! 人只有在追求道的过程中才能真正成为自己。那么,“道” 到底是什么呢?《老子》 五千言,其中心就是要说清一个“道” 字。但是,老子认为这个“道” 恰恰又是很难讲清的。因此,老子一开始就向我们坦白:“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意思是说:如果道可以言传的话,那就不是永恒的道; 如果名称可以命名的话,那就不是永恒的名称。

虽然说不清看不见摸不着,但是,“道” 确确实实存在,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老子说:“道生一(气),一生二(阴阳),二生三(三爻所构成的八卦),三生万物。”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庄子》 书中也说:“万物出乎无有,有不能以有为有,有必出于无有; 而无,有,一无有。”

意思是万物都是从“无” 开始,因为有(万物)不能从“有”开始,而只能从“无” 开始; 而“无” 和“有” 一样都是没有。注意,这里的“无” 或“无有”,并非说“道” 不存在,而是指“道” 并不是我们常人所能见到的具体物体。“道” 存在,但道体为空无。所以说“空空大道”。

在道家看来,其实,真正“空” 的不是道,而是红尘。因为红尘中的一切都是过眼云烟,都是“生不带来,死不带走” 的,而道是永恒的真实,道是最实在的。我们常人却只知追求虚幻的红尘,而放弃了最真的道。因而,我们的人生就变得毫无意义,毫无价值。正如《红楼梦》 中讲:“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

那么,如何去追求这“空空大道”,如何去寻找自己的“故乡” 呢?

我们先来看看《逍遥游》 中的一个故事:惠施做了梁国的相爷,非常务实,办事认真,一丝不苟,很瞧不起庄子那一套一套空洞玄虚的大道理。一天,将庄子请到自己府上,对庄子说:国王赐给我大葫芦种子。我种在后院内结了个大葫芦。后找人加工成为一个大容器,体积足有五十斗。想用来装水,担心容器底部薄了不坚固,承受不了自己的重量,容易破碎。纵剖成瓢吧,又嫌大了些。能说这葫芦不够大吗? 当然不能! 然而大而无用呀! 不中用的东西,于是干脆将将其摔破了事。

庄子回答说:既然是大葫芦,容量那么大,您为什么不做成大腰舟,去漂游江海湖泊,倒去担心其大而无用呢? 看来您老还是有蓬草之心呀!

惠施又说:他有棵大树,树身长满大疙瘩,木匠无法弹墨线,小枝又弯弯曲曲,也不合基本规矩。生长在大路边多年,过往的木匠熟视无睹。庄先生你所讲的那番话,就像那棵大树,大而无用,没人会理你的。

我们常人往往跟惠施一样,把对“道” 的追求看作是不切实际,是“无用”。其实,在庄子看来,“无用” 反而能成为最大的“有用”。《庄子·人间世》 中的一个寓言故事就驳斥了惠施的这种观点:

大栎树生长在过往木匠众多的道路边,多年来默默无语。木匠们都说它是坏木,做船易沉,做棺材易朽,做家具会裂,做门又要溢脂液,做柱头要招来白蚁,等等,一无是处,可说就是“不成材的坏木”。

庄子在梦中借大栎树之口讲:山楂树、梨树、桔树、柚树等等,固然是能结丰硕果实的好树,是成材了。但你可知道果实一旦成熟被人采摘踏而受羞辱的滋味? 人们脏臭的料脚丫踏在身上,大枝折断小枝奄奄一息,这不就是因其大有用处能结果实而自苦了一辈子么? 像这样往往不得终其天年就中道夭折了,这都是他们自己做了好木而自找的,自我糟践呀,也怪不得别人。我若是个有用之材,还能活到今天,而免于刀斧之夭么?

再如有个叫子舆的人病了,情形惨极:背上烂了五个大窟窿,脑袋跑到肚脐下面,肩膀高过头顶,后脑冲天,已是上气不接下气。他却满不在乎地说:“假如我的左臂变作鸡,我就用它来报晓; 假如右臂变作弓,就用它打鸟; 假如我的屁股化作车,精神化为马,我就要坐上它到处游逛,好不自在。” 子舆后来因其病到如此地步,而不会被征兵抓丁,得以终其天年。

然而,这是否意味着,无用之才就是好的,能免去生命的苦难与不幸呢? 庄子认为,那也不一定。为说明并非无用就是好,又讲了一则鹅的寓言。

有一次庄子带弟子到朋友家做客,主人叫仆役杀雁招待庄子一行。一会儿仆人进来问,两只雁一只会叫,一只不会叫,杀哪一只? 主人说,杀不会叫的那只雁。第二天告别主人后,学生问庄子,山中的树,以不材活,主人的雁,以不材死,那究竟该怎么办呢? 庄子回答说:“我将处于材与不材之间。”所谓“材与不材之间”,就是指应该随顺事物自身的本性,顺应自然。惠施从实用功利的角度来看待材与不材,处处认实,跳不出“术” 的视界。庄子着力的是“道” 的追求,并不以现实功利为追求目标。

4.看破生死:人生于自然,死于自然庄子对于人的肉体,持一种自然的态度。前面我们讲到庄子曾经在妻子的尸体旁“鼓盆而歌”,人惊问其何故如此。他说:在她刚死的时候,我自己怎么会没有感伤呢? 后来仔细想想,她开始原本就没有生命,非但没有生命,连形体都没有,非但没有形体,连气都没有。从而混杂在浑沌迷茫之中,由于变化慢慢有了气,气的变化而有了形体,形体变化而有了生命,如今变化又回到死亡。这就如同春夏秋冬四季循环一样自然。尚且她已回到天地这个大居室,安睡在里面。难道不值得庆贺吗?

《庄子·养生主》 中也记载:秦失是老子的好友,老子死了,他前去吊唁,进门后秦失长呼三声便转身出来了。老子的弟子不解地问:“难道你不是老师的朋友吗?” 秦失回答说:“是啊!”又问:“既然是的,像这样吊唁朋友说得过去吗?” 秦失却回答说:“我原以为他是真人,而今看来不是。刚才我进去吊唁,有老年人哭他,像哭自己的孩子,有青年哭他,像哭自己的父母。他们会聚于此,必定有人情不自禁地诉说和哭泣。其实这都违背了自然本性,忘掉了自然的造化。过去的人把它叫做背离自然的惩罚。你们的老师,来则应天时而来,去则顺自然而去,这样安于天理时势,顺从自然变化,悲哀和欢乐就不能进入心里。”在庄子看来,人的肉体本来是没有的,是自然界的“气” 聚而生之,现在肉体已死,那是“气” 又散开而复归自然。人的肉体既已回归自然,岂不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何须哭哭啼啼呢?哭哭啼啼倒反而是“不通乎命”。因此,肉体的生死都是自然而然的,不要因为生而高兴,也不要因为死而悲伤。

在庄子看来,生是死的延续,死是生的开始。生死并不神秘,它不过是事物相互转化的自然过程,是气的自我聚散的过程。原因在于,道是天下万物的共同起源,而万物产生后从来就不守着业已生成的固定形态不变,而是不停地以不同的形态相互转化,天下万物就这样“方生方死,方死方生”,生生死死,循环往复。人的生死好比昼夜更替,四季交换,永不停息。这正是自然的一种和谐与均衡。

《庄子·至乐》 中记载了庄子与骷髅的有趣对话:有一天,庄子到楚国去,途中见到一个骷髅裸露在路边。庄子用马鞭敲着骷髅问道:“先生是贪生失理而成这样,还是因亡国被害才成这样,抑或是做了坏事愧对父母妻儿才成这样? 要么是因为饿之患才成这样,或是已尽天年自然而然成这样的?” 说罢,庄子顺便枕着骷髅躺了下来。到了半夜,骷髅托梦对庄子说:“看你白天的谈吐像是个善辩的人。但你所说的全都是人生的累赘,死后就没有这些了。你愿意听听人死后的状况吗?” 庄子回答说:“那当然。” 骷髅说:“人死之后,上面没有国君,下面没有臣民; 也没有春种秋收,夏热冬寒; 自由自在地与天地共春秋。就是做国王也不过这样快乐。” 庄子不相信,试探地说道:“我让掌管生命之神,使你重新长生原形,长出骨肉肌肤,回到父母、妻儿、邻里、知交当中,你愿意吗?” 骷髅皱紧眉头回答说:“我哪能放弃做国王的快乐,而重新饱尝人世间的劳累呢?”

寓言中的骷髅具有明显的厌生乐死的倾向。在他看来,生是一种累赘,死是一种解脱; 生是一种苦役,死是一种自由; 生是一种痛苦,死是一种快乐。庄子真正做到了“不悦生,不恶死”,“不乐寿,不哀夭”,“死生无变于己”。

我们大家都熟悉“庄周梦蝶” 的故事。庄周把自己梦为蝴蝶,此刻心里只有自由自在的蝴蝶,而忘记了庄周自己,也忘记了世间的一切事物,庄周与蝴蝶合而为一,乃至整个世界也与蝴蝶合而为一。这就是所谓的“物化”,即物的交合化一。所以说,不知是庄周梦成了蝴蝶,还是蝴蝶梦成了庄周。庄周化蝶,可以说是一种与物为一、超越生死的境界。

看破了生死,人就不会再偏执一己之见,也不会放纵狭隘的私情,不陷入世俗的利害,不计较个人的得失。一言以蔽之,视天下万物为一,不被物所役,没有物所累,无牵无挂,无忧无患。

魏晋雅士:放浪纵欲皆自然

从汉末到西晋,上百年的战乱,使儒学的“名教” 彻底遭毁,儒学独尊的模式,亦不复存在。这种情形,使一部分人痛心疾首,心急如焚,于是苦心竭虑地去论证固有的伦理道德的合理性,以期扶正儒道,匡正世风; 另一部分人看到儒家道德的虚伪性和欺骗性,但又找不到出路所在,只好在玄思神运中去寻求精神的慰藉、理想的世界,在酒池狂放中麻醉自己的神经,宣泄自己的不满,以孤傲立世,以清高示人; 还使一部分人颓唐丧志,放浪形骸,求一世之欢,尽当下之乐。

于是,在思想界刮起一股“玄” 风,慕《老》、《庄》,好《周易》,谈玄论道,玄学应运而生。魏晋玄学的理论特征是儒道合流,是儒家的名教与道家的自然思想的综合。可以说,它实质上是经儒家改造过了的道家。在这股“玄” 风中,有以王弼、郭象为代表的正统派,有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叛逆派,还有以《列子·杨朱》 的作者为代表的颓废派。

1. 鄙弃道德,做性情中人

道德也就是名教,主要是指儒家所倡导的封建宗法礼教; 欲望也就是人的自然本能,玄学家们把它与道家的自然或道联系了起来。名教和自然的关系,在玄学家们看来是一对矛盾:如果以“自然” 作为最高生活指导,则过着放荡不羁、纵欲无度的生活,势必会给社会“名教” 礼法带来混乱; 相反,如果严格按照社会规范来生活,则又达不到放荡、纵欲、自由自在的目的。于是倡名教还是倡自然,便成为玄学家们一个争论的中心议题。这也反映了儒道合流过程中所反映出来的必然的摩擦。

玄学始于曹魏正始年间,史称“正始玄风”,其代表人物为出身门阀士族的何晏、王弼及夏侯玄等,尤以王弼为重。王弼,字辅嗣,山东金乡人。王弼自幼聪慧,好老氏。曾被何晏推荐为尚书郎。司马氏掌权后,何晏被杀,王亦受株连,同年秋病死。他以24岁短促的一生,留下了《周易注》、《周易略例》、《老子注》、《老子微指略例》、《论语释疑》 等一批经注,在我国思想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老庄曾把“道” 和“无” 作为万物之本,王弼继承了这一说法,他认为道就是无,道无处不在,道又为万物之根。道无声无形,不可感觉。

王弼进一步认为,这一本体的“无” 或“道” 又是绝对静止、寂然不动的,天下万物以静为本,以动为末。万物虽然运动不止,但最后还是要复归于无、静,复归于“极笃(定)” 的本原。那么,如何认识这个本体的“无” 或道呢?

在老子那里是用“玄览” 的方法,是超越理智的直观体悟。王弼则把老子的“玄览” 与《周易》 的卦象结合起来,他认为,“言生于象,故可寻言以观象; 象生于意,故可寻象以观意。” 但事实上,当你寻言以观象时,得象后便忘言了,再当你寻象以观意时,得意后又忘象了。因之,反过来,欲得象先须忘其言,欲得意先须忘其象。

那么,这个本体的“无” 或“道” 到底可不可以认识呢? 在王弼看来,普通人是无法认识的,但圣人具有超人的“神明”,可以“体冲和以通无”,即“圣人体无”,即圣人可以凭其超人的“神明” 直接体认本体无,甚至可以说圣人“与道同体”,“故曰同于道”。于是圣人与道合二而一,圣人成为绝对的化身,终于把玄学引向了宗教一脉,为最后与佛教合流开了源头。

在王弼看来,由于万物以“无” 为本,“无” 即自然,故名教出于自然,是“无” 或“道” 的产物,是自然形成。王弼在《老子注》 中说到,“道” 遭到破坏后,便产生万物,这当然也是“道” 的过程,是自然而然的。王弼由此把封建名教的产生也看作是自然而然的。既然名教出于自然,出于道,那么作为统治者,就应该根据“自然” 的原则,对待“名教”,即应该像道一样“无为而治”。唯其如此,才能抓住名教秩序这一根本。实际上在自然与名教的关系上,他是偏重于自然的。继王弼之后,嵇康、阮籍等人更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鄙弃虚伪的名教,猛烈抨击儒家。

在玄学“贵无” 思想的影响下,魏晋士大夫们或倘佯山水,逍遥自娱; 或抛弃礼法,放浪形骸。在玄学家们推动下,老庄之轻人事、重自然的价值观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嵌入中国知识分子心灵,进而铸造了中国知识分子玄、远、清、虚的人格类型和生活情趣。

陶渊明与“竹林七贤” 分别为两类代表。以阮籍、嵇康、刘伶、山涛、向秀、阮咸、王戎等竹林七贤为代表,他们鄙视功名,倨傲权贵,游玩于竹林间,纵酒放浪,以此清高自许。所谓“竹林七贤”,其实只是七人早期之游,迅即分化。嵇康、阮籍始终以清高、逍遥抗衡名教,保持着高尚的人格; 山涛、向秀、王戎名为放达,实逐利禄; 刘伶、阮咸则由放达流入放荡,成为颓废派人物。

阮籍和嵇康都是颇有才气的文学家,他们的诗歌散文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孤独索寞的感情。尤其是嵇康,在生活中更是锋芒毕露,在《与山巨源绝交书》 一文中,思想激进,蔑视礼教。其文中说:“人伦有礼,朝廷有法。自惟至熟,有必不堪者七,甚不可者二。” 基本上否定了礼教的内容。他把山涛荐他做官比作是“羞庖人之独割,引尸祝以自助; 手荐鸾刀,漫之膻腥”,极尽其讽刺辛辣之能事,锋刃直指司马氏政权的统治,因此为之不容,惨遭杀身之祸。

陶渊明则弃世归田,向往“桃花源” 中的幽幽自然之情调。这都表现出士阶层们不入浊流、孤高自由的品格。阮籍、陶渊明等人之前,还有著名的建安三曹和建安七子文学,在文学上属于“慷慨悲凉” 的风格,其作品多为质朴、自然,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阮籍等人也属此类作家,加之陶渊明的田园风味,构成了魏晋自由之风熏染下的雅士文化。

2. “悠悠迷所留,酒中有真味”

魏晋时代的人生感怀最具哲学意味。这种人生感怀总是和死的默念与生的沉思联系在一起的。在生存意识方面,魏晋名士有独特的生存方式:饮酒、服药、清谈。

同类推荐
  • 理想国

    理想国

    本书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重要的对话体著作之一,又译作《国家篇》《共和国》等,共分为十卷,一般认为属于柏拉图中期的作品。内容涉及柏拉图思想体系的各个方面,包括哲学、伦理、教育、文艺、政治等,主要是探讨理想国家的问题。对话录里柏拉图以苏格拉底之口通过与其他人对话的方式设计了一个真、善、美相统一的政体,即可以达到公正的理想国。柏拉图的理想国是人类历最早的乌托邦。在他的理想国里统治者必须是哲学家,或者让政治家去学习哲学。他认为现存的政治都是坏的,人类的真正出路在于哲学家掌握政权,也只有真正的哲学家才能拯救当时城邦所处的危机。
  • 《存在与时间》读本

    《存在与时间》读本

    “从此时此地起,世界历史的一个新纪元已经开始,你可以说自己正处在它的起点。”这是《存在与时间》1927年出版后所获的一个评价。作者马丁·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1889—1976)是20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之一,堪称哲人中的哲人。《存在与时间》是研读海德格尔的起点,也是其代表作,影响巨大而深广。此书的主要任务在于追问并解答两千年西方哲学史上遗忘了的根本问题——“存在”问题。然而,这部经典之作却因部头大、文句过于艰涩,而让哲学爱好者望之生畏,难以终读。于是,便有了这个专为中文读者呈献的改写本。编著者陈嘉映是我国著名哲学家,也是中文版《存在与时间》的译介者。他在改写过程中,力图尽量减少文字上人为的困难,而尽少伤及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只为达成一个非常简单的初衷——“为一本很值得读的书,提供一个读者能贯通阅读的本子”。
  • 孟子学院

    孟子学院

    如今是一个管理的时代,钻研经营管理之道,已经成为任何一个致力于拓展业务的管理人第一要务。管理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有人说,管理很复杂,确实如此。管理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有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组织纪律管理、团队管理、后勤管理……也有人说管理很简单,其实,如果把所有的整合在一起实行,也确实很简单。这两种说法都正确,但关键是要能实施成功而有效的管理,把工作程序合理化、科学化,减少不必要的阻碍,使企业的利益最大化。
  • 鬼谷子

    鬼谷子

    《鬼谷子》是人类文明“轴心时代”产生的一部奇书,其思想内容十分丰富,涵盖了哲学、政治学、军事学、心理学、社会学、文学、情报学等多种学科,是一部可以被广泛解读的著作。《鬼谷子》提出了“捭阖”、“反应”、“内揵”、“飞箝”、“忤合”、“揣摩”等游说和谋略的原则和技巧,对纵横家学说的理论构建做出了重要贡献。它提供的智慧与谋略至今仍对现实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有着指导意义。
  • 沉思录

    沉思录

    本书由古罗马唯一一位哲学家皇帝马可·奥勒留·安东尼所著,是一本写给自己的书,内容大部分是他在鞍马劳顿中写成的。它来自作者对身羁宫廷的自己和自己所处混乱世界的感受,追求一种冷静而达观的生活。这本书是斯多葛学派的一个里程碑。
热门推荐
  • 灵器圣师

    灵器圣师

    来自一个普通城市的陈阳,在一次去博物馆的郊游中,意外发现了一个神秘的拳刃,从此开启一个奇幻的故事
  • 那一次,我们挨打了

    那一次,我们挨打了

    本书是对1840—1842年中英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全景式解读。全书将第一次鸦片战争放在国际大背景之下,展现了19世纪中叶世界广角镜下的实力格局,详细……
  • 做小人物成大事业

    做小人物成大事业

    本书共分做人要“小”和成事有门道两篇,介绍了做小人物成大事业的技巧。
  • 修仙奶爸的幸福生活

    修仙奶爸的幸福生活

    别人家的苹果吃了可能中毒,咱家的苹果吃了就能青春永驻,别人家的小金鱼缺氧就会死,咱家的小金鱼撒泼打欢,就是死不了,别人家的小娃娃哭哭啼啼,咱家的小娃娃吞云吐雾,吼吼吼,看没落世家子弟唐潇洒左手逆天小宝宝,右手逆天小玉瓶,修修仙,泡泡妞,踩踩人,忽悠忽悠神,赌赌石,救救人,逗逗宝宝,抓抓流氓一路纵横花都,修真界,快意恩仇的幸福旅程。........节操二斤,现炒现卖................踩雪倾心打造奶爸幸福人生,请各位新老书友推荐收藏点击。内签作品,请放心阅读。ps:老书《重生拈花手》即将完本,一百万字免费完本作品,嘿嘿,大家可以放心,踩雪一直很坚挺哦。
  • 乱世侠界

    乱世侠界

    一个幻想武侠的空间,一个刀光剑影的世界。或儿女情长,或乱世英雄。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义字傍身,刀剑杀仁。齐唯乱将在一个不一样的侠界乱世中书写他的传奇.......
  • 昕散云寥

    昕散云寥

    写天写地,写人写景,无所不写,啊哈哈哈哈哈哈
  • 青崖寻道传

    青崖寻道传

    打猎的少年郎从山脚下的村子走出,迎面就是一个缤纷绚烂的仙侠世界:中州大地常有英雄辈起,深渊海里时有蛟龙隐没。瘦马嘶鸣,妖魔鬼怪,刀光剑影,一颗炽热之心不知不觉间闯入其中...
  • 我们秘密的同居生活(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看小说)

    我们秘密的同居生活(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看小说)

    演员、明星,那些耀眼的光环,遮蔽的只是一个个同样孤独的灵魂......这是一个不同凡响的爱情故事,如一阵清新的微风吹过喧嚣躁动的俗世。只要你看,也许便会爱上它......
  • Vailima Letters

    Vailima Letter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穿越之易哥懵逼上位之路

    穿越之易哥懵逼上位之路

    带着系统前往异世界平天下战八方走天涯留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