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412100000035

第35章 当代:生存还是死亡(2)

他想用肩膀撞一下迎面走来的军官,以便在军官的愤怒声中证明自己存在的目的也达不到,这令他感到屈辱和绝望:“感觉到我在整个世界面前只是一只肮脏、放荡的苍蝇,——最聪明、最有教养的、最高尚的苍蝇,然而总是不停地对一切退让,受尽了一切侮辱与损害的苍蝇。”

人对世界无能为力,在“地下人” 用一系列荒唐的举动证明自己存在宣告失败之后,“我就变得非常厌烦了。开始悔恨起来,我悔恨极了,恶心透了。”

人为了要摆脱厌烦和恶心是不能不努力地寻找在世的“家”的。“地下人” 在学会欣赏自己的孤独、屈辱、苦难、厌烦和恶心之前,他曾努力地寻找“一切美好而崇高的东西”。他有过信仰、希望和爱情,但很快被无情的墙撞得粉碎。

这样,这个一生下来就遇到“旧家” 倒塌的人,又不愿在现实的流俗中与众人共居一室,如今,寄托着他全部信仰、希望和爱情的“未来之家” 又成了泡影,他变得真正无家可归了:他与过去、现在和将来全部割断了联系。

这样使人充实和行动起来的主要理由都破灭了,人生存在的意义随之而茫然起来,在小说的结尾,《地下室手记》 的作者发出这样的悲叹:

我们甚至还不知道那 “活生生的” 生活现在到底在哪儿,它是什么样的,叫什么名字? 如果让我们抛开书本单独留下,我们便马上迷路,茫然若失——我们将不知投奔何方? 怎样去靠拢,爱什么和恨什么,尊敬什么和蔑视什么? 我们甚至连做人都会感到吃力——做个真正的、有自己的血肉的人都吃力。

正因为“地下人” 在“地上” 找不到存在的意义而茫然若失,也正因为不可能在世上做一个有自己的血肉和个性的真实的人,所以地下人甘处卑湿阴冷的地下室,去体验他所谓的“崇高的苦难”,宁愿在鞭打和拷问自己的灵魂中得到净化了的享受。克尔凯戈尔:“唯有死亡,才是人的最高存在”

索伦·阿培·克尔凯戈尔,与叔本华差不多同时代的丹麦哲学家。克尔凯戈尔对传统的以及他那时代广为流传的哲学——主要是黑格尔哲学——提出了尖锐的批判。黑格尔用僵硬的概念推演出一个庞大的哲学体系,以便穷究宇宙,解释一切。

克尔凯戈尔讥讽这些追求永恒本质、建立体系的哲学家说,他们建立了宫殿,而自己却住在茅房里。他们为了永恒的本质,偏偏把最重要的东西忘得一干二净,那就是人。这个独一无二的、有限的、短暂的、不可重复的生命个体,应成为哲学关注的中心。他大声疾呼人们去关心自己,关怀自己这个“孤独的个体”。他说:“假使我战死之后而愿有一块墓碑的话,我只要刻上‘那个孤独者’ 几个字就行了。”

1. “人生就是恐惧、厌烦、忧郁、绝望”

在克尔凯戈尔看来,以往所谓的哲学体系恰恰不能解释宇宙间的一个基本的存在,即个人的存在。这样的哲学体系试图指导一切,但恰恰不能满足人生的一个最重要的要求,即指导具体的人生。

在他看来,能有效地指导人生的真理,决不在于人之外,而在于人本身,在于人的存在之中,因此,他要求人们把迷失在星空中的思维再次转到人间,转到人,转到有限而必死的个人。所谓“再次”,是因为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曾向他的时代发出过呼吁,要求人们“认识你自己”。

这个“孤独的个体”,是一个一次性的、永不重复的、独一无二的具体的个人。这个个人降临到人世,并没有预先确定的本质,也没有预先指定要完成的任务。他存在着、展开着,在展开中不断地体验着。人生的真理就在自己独特的体验中升起,因此,克尔凯戈尔一再强调,人们不要蔑视自己有限的生命存在,而要无限地关怀自己本身和自己的命运。

每个人有每个人不同的世界,他的目的、理想、追求,他的房子、道路、书籍,他的交往和爱情,这些东西就构成了他的世界。这个世界对其他的人或许并不重要,但对他本人而言却是至关重要的。他的世界是仅属于他的,他就是他的世界。这个世界是由他来选择的,由他来创造的。因此,他的世界对他来说永远是一个开放的、未确定的世界。因为他本人在生成之中,因而他的世界也在变化之中。

这样,一个人孤零零地存在着,内心是漂移不定的意愿,外部是纷乱杂陈的环境和深不可测的未来,他要独自作出决定,而且必须作出决定,没有哪儿可以得到启示,也没有地方咨询。这样,孤独的个体在冒险决定的过程中,尤其当他面对巨大的灾祸、面临死亡的震动时,他的最内在、最隐蔽的生存状态就开始显露出来,他开始体验到痛苦、厌烦、忧郁、失望、需要、热情、情欲,甚至模棱两可、双关、暧昧不清、悖谬、动摇、恐惧、绝望等生存情态。它们来无因,去无由,它们可以被体验,然而难以言传。任何语词、概念都不能准确地转达这些稍纵即逝的情绪。然而这里存在着人生最本真的自我,有人生最深刻的真理。

在这位终身被恐惧所缠绕的孤寂而忧郁的哲人看来,恐惧、厌烦、忧郁、绝望构成了人的最基本的存在状态。

克尔凯戈尔认为,人的存在是瞬间的“存在”,自我实现有种种可能性,它无法预料,也无法把握。人想干什么,说不出道理; 人能干什么,没有把握; 人将成为怎样的人,无法自主。人只能在冒险的选择和决定中实现自己,这就注定人将处于一种永不停息、永不安宁的恍惚状态。

四周是漆黑一团,没有一盏指路的明灯。前面是一片沼泽,没有坚实的地基。然而他要选择,也必须选择,他要决定,也必须决定,即令犹豫不决。这就是说,他选择了犹豫不决。因此行走在人生的道路上,他体验到了恐惧、厌烦、忧郁和绝望。这就是人的基本存在状态。

在他看来,恐惧不同于畏惧和害怕。因为畏惧和害怕总是针对一个什么东西而言的,它有确定的对象,例如丢了工作,患了疾病,或失了钱财等等。但恐惧却不同,它没有明确的恐惧对象,它似乎来自四面八方,人无法防卫,也无法躲避,事实上,它是潜藏在人内心的一种最原始、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生存状态。

正是这种恐惧的意识将人从无意识或麻木的冬眠中惊醒,从而使人意识到自己的真实存在。这时,人与外部世界和谐一致的关系消失了。山河为之改色,日月为之黯淡,人被异己的力量所包围、所挤压。于是人感到彻底地孤立无援。世界在他看来成了虚无。事实上,恐惧就是来源于虚无的意识。世界的虚无,意味着人的彻底自由,这就是说,你可以自由地去选择和决定一个属于你的世界。这个世界对你来说既是真实的,又是有意义的。但是,世界的虚无和人的自由并不经常地意味着人的精神上的解放,相反,自由常常会成为人的一种负担,一种无法卸脱的负担。因为自由的人不能像不自由的人那样轻松愉快,一个不自由的人,可以从师长、朋友、他人、书本、习俗、舆论中领得自己生活的指令,然后照此办理,可以得到很多的赞扬。但自由的人必须独立地作出决定。因此当人对着虚无的世界而必须随时作出自由的选择时,他就会感到厌烦,一种对自己的厌烦。当空虚袭来,人们往往就逃到美酒和女人中去,享受瞬时的、感官的欢乐,醉生梦死。然而仍然填满不了内心的空虚和排遣不了内心的厌烦。这时,人可以通过短暂的欢乐而继续沉沦,暂忘空虚和厌烦,也可能在欢乐消散后的更大的苦闷和孤独中惊觉,而选择另一种更好的生活方式。例如他可以投身于艺术的创造和审美的活动中去,以此来忘却烦恼和苦闷。

当厌烦达到心烦意乱,乃至无法排遣的程度时,厌烦成了忧郁。当人被恐惧、厌烦、忧郁等情绪所主宰时,人实际上处于绝望状态。克尔凯戈尔说,绝望有两种:一是不愿做他自己而绝望,二是因要做他自己而绝望。

所谓不愿做他自己而绝望,通俗地说,是他对自己目前处境的不满而又无法摆脱时产生的绝望。例如失恋或高考落榜时产生的这种心情。所谓要做他自己的绝望,意思是说,一个有限必死的人想超越自己的有限,而达到与无限的上帝融合为一的那种强烈欲望,因永远不可能实现而产生的绝望。他把这种绝望叫做“致死的痼疾”。这并不是说,绝望导致人的肉体死亡,而是说,一个深切地意识到自己生命存在的短暂和必死,同时又意识到世界的空虚和人生无意义的人,他眼睁睁地看着自己一天天地走向死亡而又作徒劳无益的挣扎时体验到的最令人焦虑的苦闷和绝望。

据此,他认为,人只有面临死亡,才能最深刻地体会到自我的存在。一个人只有体验到死亡的感觉,才能真正把自己与他人、社会、世界完全分离开来,才能突出面对着他自己,才懂得自己的存在以及存在的意义。只有对死亡的恐惧,才能使人醒悟,获得个性,成为自我。因此,为了体验到自我的存在,最好的办法就是果敢地、心甘情愿地去选择死亡。所以,克尔凯戈尔所言“从事哲学即是学习死亡”,唯有死亡,才是人的最高存在。

2. “公众是虚伪的,个人是软弱的”

人生是短暂的、有限的、不可重复的,我们不能让生命随随便便地溜过去,或混过去,而应该去体验它,感受到这些生命的瞬间虽然短暂,然而其中有人生最真切的内容。的确,人生就是一串独特的体验。他说世界是虚无的,并不是说,世界是不存在的,而是说,世界没有为人规定生存的意义; 他说人是自由的,并不是说,人可以任意妄为,而是说,他要对自己的独立选择负责。事实上,克尔凯戈尔认为,每个人对世界可以有三种态度,或说有三种不同的选择,他把它叫做人生道路的三阶段。第一是审美阶段。这里“审美” 一词的意义是指直接迎合感官需要的东西。于是审美阶段的生活策略是追求及时行乐,最大限度地满足感官享受。然而欲壑难填,且短暂易失,于是审美的人总是一会儿觉得受到挫折,一会儿又感到厌腻。当欢乐生活中的一切珍肴变得味同嚼蜡时,苦恼就开始庆祝自己的胜利。一个人如果一味轻浮地在快乐中转来转去,他便不会了解生活的真谛。审美的人逐于外物而不知返真,被外物牵引而成为外部环境的牺牲品。当着梦寐以求的东西烟消云散而陷入无穷厌烦时,这种厌烦意识或可使人惊醒,从而选择另一种生活方式。

第二是道德阶段。一个有道德的人因认识到善恶的标准远比苦乐标准重要。这就是说,他不再从苦乐角度去看待和选择生活,而是从善恶的角度去看待和选择生活。有道德的人,根据行为准则履行义务,他善良、正直、节制和仁爱。他认识到,一个人缺少这些美德,他的生活就变得肤浅,冷酷和毫无意义。但在道德阶段,人还是不能与感性生活彻底决裂,虽然他摆脱了声色犬马、纸醉金迷的堕落生活,但仍没有找到人生的真正归宿,因而乃会陷入困惑、彷徨之中。

第三是宗教阶段。正如挫折与厌烦会驱使审美的人跳向道德的生活道路一样,讲道德的人因不能圆满完成自己的义务也会被驱使而跳向宗教信仰。

也正如在审美阶段,人是按苦乐范畴来评价生活,在道德阶段是用善恶范畴来对待人生一样,处在人生最高的宗教阶段的人是按照罪孽、犯罪、赎罪和得救等宗教范畴来判断生活。在这一阶段,人摆脱了一切世俗的、物质的束缚,也摆脱了一切道德原则的束缚。这时,人是作为一个孤独的个人赤裸裸地面对着上帝。但是谁也没有见到过上帝,他是否存在? “每逢我默想这一问题,我的思想就觉得迷茫起来”,克尔凯戈尔写道。但他仍对上帝的存在坚信不疑,并为上帝而生、为上帝而死。正因为它具有不可理解的神秘性,所以做一个基督徒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认为,只有成为一个真正的基督徒,才能达到人生完满的境界。

这三种人生态度和处世方式,虽然在克尔凯戈尔看来后一阶段比前一阶段高级,但并不构成人生顺次选择的三个阶段。一个人选择哪一种生活方式,或从一种生活方式跳到另一种生活方式,这都是人自由选择的结果。一个人可以选择审美的生活态度,这样就使自己成为一个纵情于声色的人,他也可以选择道德的生活态度,这样就使自己成为一个有德性的人,他也可以成为一个真正的基督徒,如果他选择宗教生活的话。

总之,一个人只有通过自己的选择而确定自己的存在。但是遗憾的是,大多数人对生活并不作出独立的选择,他说:“许多人对生活作出自己的结论的方式就像小学生一样,他们只是从书本上抄袭答案以欺骗老师,而不是自己把习题作出来。”事实上,大多数人都是根据所谓“公众舆论” 来决定自己的行为的。克尔凯戈尔认为他的时代是一个忽视个人的特殊性而重视公众意见的时代。公众的意见被重视到这样的程度,以至基督教的教义也按照大众的需要而加以重新阐述以便适合群众的口味,这使得克尔凯戈尔痛心疾首。“公众” 的舆论几乎成了真理的代名词,这使得他不堪忍受。

他认为,所谓“公众”,只是一个抽象的名词而已,其含义即是虚伪。他说:

哪儿有公众,哪儿就有虚伪性; 因此(暂且考虑一个极端例子),即使每一个人私下里名为自己的个人都掌握了真理,但是,一旦他们全都聚集在一个人群里———个任何有决定性的大事都由它解决的人群,一个进行表决的,吵吵嚷嚷的,喧声震耳的人群——那么虚伪性就立即显示出来。

公众貌似强大,实质是最怯懦的,一临危急大事,“公众”如鸟兽散,这就是证明。公众中的个人之所以大声嚷嚷,表面上似乎很有勇气,实质上是因为他内心怯懦才“逃入” 到“公众”中去,用“公众” 来壮胆。“公众” 败了,他把责任推给“公众”,“公众” 胜了,他因而也沾一份光彩。

在克尔凯戈尔看来,公众“虽然是一个庞然大物,却只是一个抽象且被弃绝的空虚混沌。它是万事万物,也是空虚无物”。海德格尔:“世界,只对于你的存在才有意义”

人的存在在当代成了一个大问题。海德格尔在其代表作《存在与时间》 一书的开篇就引证柏拉图的话说:“当你们用‘存在着’ 这个词的时候,显然你们早就很熟悉这究竟是什么意思,不过我们也曾相信懂得它,但是现在我们却茫然失措了。” 海德格尔写这本书的目的,就是要重新提出人的存在问题,并分析人的存在状态。

1. “社会的压力,迫使我们变得庸俗”

海德格尔把人的存在看作是人的真正本质,没有了人的存在,其他一切的存在会变得毫无意义。他说,人的存在优先于万物的存在。因为后者只有依靠人的存在才能得到说明。只有人的存在才是真正的存在。

他认为人的存在有两种基本的特征。其一是人的存在先于本质; 其二人的存在总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

同类推荐
  • 中国古代哲学史

    中国古代哲学史

    《中国古代哲学史》首次使用现代学术研究方法系统梳理中国古代哲学史,它的出版甚至被视为中国哲学史学科成立的标志,不仅在中国哲学史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的成就和特色也为后世哲学史家树立了良好的典范、开出了全新的境界。
  •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2009)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2009)

    本书是关于研究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关系的论文集,书中主要体收录了:《浅析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的思想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人权与社会主义法治》,《美学视阈下的高职思想政治课教学新探》,《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柔性管理刍议》,《浅析农村留守妇女面临的问题、发展趋势及其解决建议》等文章。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 人生之路如何走过

    人生之路如何走过

    本书是从叔本华的诸多著作集中选取了数十篇具有代表性的文章,内容涉及人生、哲学、美学、道德等诸多方面,基本反映了叔本华人生哲学的主要思想和理论。
  • 尼采全集 第4卷: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尼采全集 第4卷: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本卷包括:《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本书是德国哲学家、思想家尼采的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几乎包括了尼采的全部思想;这本以散文诗体写就的杰作,以振聋发聩的奇异灼见和横空出世的警世招语宣讲“超人哲学”和“权力意志”,横扫了基督教所造成的精神奴性的方方面面,谱写了一曲自由主义的人性壮歌。
  • 老夫子品评荀子

    老夫子品评荀子

    荀子(约前313年~前235年),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集大成者,先秦继孟子之后儒家的最后一位大师,中国古代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教育家。荀子一生怀抱治国宏愿、文韬武略,周游列国,以期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他曾游说齐、楚、赵、泰等国,然而事与愿违,终未能如愿。荀子晚年隐居楚国兰陵,著书立说,以毕生所学,著成《荀子》一书。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世界科技百科:信息科学

    世界科技百科:信息科学

    本套青少年科普知识读物综合了中外最新科技的研究成果,具有很强的科学性、知识性、前沿性、可读性和系统性,是青少年了解科技、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高素质、激发探索和启迪智慧的良好科谱读物,也是各级图书馆珍藏的最佳版本。
  • 拾遗欢

    拾遗欢

    兜兜转转的恩怨,穿越千年的情仇。彼此的背叛,信任的陌路,主角超强的开挂人生,牵连出一个个伤心的真相。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审判洛锡

    审判洛锡

    “世界原本混沌不堪,光明之前,黑夜先行。黑暗吞噬了混沌,那时的夜晚永无止境,覆盖着每一寸土地。于黑暗之中诞生了万千星宿,但其中有一颗最为强大,经过漫长的时光,它孕育了黑夜之子。”“但黑之子并非只有一位,人们称他们为星宿双子,因为他们是并蒂而生的双子。”“双子之中,一位名为审判之子,另一位则为毁灭之子。他们虽同气连枝,却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极端。自诞生伊始,他们便互相缠斗,纷争不断。直到旷日持久的斗争中,崩裂了黎明之光,从此世间便出现了光与影,昼与夜,黑与白,日与月。”“人类就是在此时诞生的。远古先民跪伏于黑之子的庇佑之下,在西域为他们建起了神庙,唱起经文颂歌。但双子渐渐在长年累月的争斗中耗尽能量,陷入了漫长的休眠,不知不觉过去了几百年。”“人类中的先驱者,汲取光之精魄,成为了控制自然元素的白巫师,并被奉为领袖。他们从日落的西域搬到了日出的东境,筑起仰望光明的教廷,并以破晓之白为真理,奉初日之光为天神。但世间还有侍奉双子的人,他们是虔诚祈祷的奴仆,俯首在黑夜的羽翼之下。人们或许忘记了,无论过去多久,黑夜终会到来。”“终有一日,夜晚的安宁将被打破,山顶神庙将被摧毁,而双子也将从长眠之中苏醒。”
  • 赤裸的天空

    赤裸的天空

    【世事倫常,我中有你,你中有我;我情長,你貌尊,洗鉛華;他愛你,我爱他,你又爱谁?幽幽怨怨,不求必得,只求無愧;若你要,皆可給,命又何妨!但願生者幸,亡者安!】原本只是一个即将步入中年的普通女子,却因为家庭的变故,晚节不保出卖自己。本想咬咬牙一切都过去了,却不想哥哥突然失踪,自己莫名濒死。她生平第一次感觉那么绝望!那些以前围绕在她身边炙热的眼神,原来都不是为了她,而是身体里的那个寄生人!为了自己爱的人,和爱着自己的人她想死,可是依靠她的家人该如何生活;为了照顾一家老小她想活,可是那些心心念念爱着的人该多绝望!谁能告诉她,该怎么办?该怎么办?……
  • 全世界只有你不知道

    全世界只有你不知道

    在漆黑的帷幕中,你默默地把它抛入河中,即使我看不见那个五光十色的花环在水中挣扎;即使我听得见你在轻轻地啜泣。我也和你一样知道,这是必然,因为我们还太小。梦做得很美丽,也很酸楚。那个五彩缤纷的花环却总能深藏在知心的角落,而所有人都知道了,全世界只有你不知道……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料得如意春风度

    料得如意春风度

    顾澜之16岁第一次见到柯霖雨的时候怎么也没有想到这个当年的小姑娘会成为自己以后一辈子的羁绊,从遇到柯霖雨之后,其他人都只能是遇到12岁的柯霖雨第一次见到顾澜之是在家长之间的聚会上,此时的顾澜之是家长口中别人家的孩子,从小成绩优异,家世又好,再加上长得一点也不差,简直就是别人家的孩子,柯霖雨看到顾澜之第一眼就觉得这个人如此美好,从那以后,柯霖雨的生活标杆就是顾澜之,顾澜之考医学院,她也考医学院,顾澜之去町州,她也去町州,总之就是顾澜之干什么她就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