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412100000003

第3章 儒家:道德的教化(3)

说白了就是“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就是三纲五常。“天理” 将封建伦理纲常与政治权威紧紧地结合于一体,封建君主手持有顺应天的“道”,成为主宰万民的绝对地位,而百姓只能俯首听命于“统持正而制天下之命者也”。“天理” 一说,从主观上努力维护王权并推至极点。既然“天理” 是“上天顺之”,“下民乐之”,自然有“存” 之的必要了。

理学家们还将天理与人欲区别开来。如二程认为人性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天理之性,接受的完全是至善的天理,这决定了人可以成为尧舜; 另一方面是气禀之性。“气有清浊,禀其清者为贤,禀其浊者为愚”,这决定了人有贤愚之分,善恶之别。这一两重性,引起了人们“不是天理,便是私欲” 的两分法,天理是善,私欲是恶。

朱熹也认为人性有两重性,一方面“仁义礼智” 的天命之性,这是“天理”,即孟轲所谓善; 另方面是“饮食男女的气质之性”,这是“人欲”,即荀况所谓恶。这两者是绝对“对立的”“人只有个天理人欲,此胜则彼退,彼胜则此退,无中立不进退之理。” “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丧。”天理人欲的区别无处不存,就连站与立也有天理人欲之别,因而克欲复理的功夫也无处不有。

人只有天理人欲,日间行往坐卧,无不有此二者,但须自当省察。譬如坐如尸,立如斋,此是天理当如此; 若坐欲纵肆,立欲跛倚,此是人欲了。

一个人坐得端端正正,好比死尸一样僵直,就是天理; 坐得歪歪斜斜,就是人欲。如果克去歪歪斜斜,但未能做到“坐如尸”,仍是克得未尽,“且如坐如尸是天理,跛倚是人欲,克去跛倚而未能如尸,即是克得未尽。” 只有“克尽人欲”,才能“复尽天理”。

如何做到“存天理,灭人欲” 或“克欲复理” 呢?

二程强调自我的道德修养,“涵养须用敬”。这个“敬”,好比是宗教教徒对上帝的崇拜,是对天理的敬仰,具体点讲,即是要敬畏封建的道德规范,并以此来涵养自己。这种僧侣主义的修养方法,比佛道的禁欲更适应封建统治需要。

朱熹认为须将克欲主敬的“涵养” 功夫与格物致知的“穷理”功夫结合起来,具体地讲,即是要通过自觉禁欲,敬畏道德规范来涵养内心中的“天理”,同时还要通过格物致知来发现、发掘心中的“天理”,如是,才能“复尽天理”。

这种克欲复理的功夫要像剥百合、刨树皮那样,“须去了一重,方始去那第二重……去了一重粗皮,又慢慢出细。” 剥呀、刨呀,直至将人欲剥尽、刨光了,天理自然就敞现了。所以他说克己与复理(礼)是一而不二的,不是“克己之外,别有复礼之功”。一句话,就是对人欲“克之克之又克之”。

心学家陆象山认为,理欲的多寡成反比,此多彼少,此损彼益,“私欲日以消磨而为损,天理日以澄莹而为益。” 为私欲所害,心就会得病。要治病心,就得剥欲。他说:人心有病,须是剥落。剥落得一番,即一番清明; 后随起来,又剥落,又清明,须是剥落得净尽,方是。

一层一层地剥下去,最后一丝不剩,那澄净透亮的心就自然发出万道光辉,普照全身。

王阳明认为心就是良知,良知就是天理,天理为人欲所蔽而不见,因而要复天理,就得去人欲。在他看来,犯上作乱的“山中贼” 易除,而人欲这个“心中贼” 难灭; 只要杀尽了“心中贼”,自然就不会有“山中贼” 了。所以,他号召人们起来狠杀“心中贼”。这种功夫就是“省察克治”,“知行合一”。他说:“省察克治之功,则无时而可间,如去盗贼须有个扫除廓清之意。” 对人欲要明察秋毫,一个人欲一起,就抓住不放,紧追不舍,直至消灭为止。他把这种功夫形象地比喻为猫捉老鼠,“如猫之捕鼠,一眼看着,一耳听着,才有一念萌动,即与克去,斩钉截铁,不可姑容与他方便,不可窝藏,不可放他出路,方是真用功,方能扫除廓清。”

这种功夫最简便易行的方式就是“减”:只求日减,不求日增。减得一分人欲,便是复得一分天理。何等轻快洒脱! 何等简易!

这样减之又减,直至没有一丝人欲存于心中,就超凡入圣了,因为“圣人之所以为圣,只是此心纯乎天理而无人欲之杂”。所以他谆谆告诫人们:“静时念念去欲存理,动时念念去欲存理。”虽然程朱理学、陆王心学并不否认饮食男女等最基本的生存欲望的存在和应该满足,但是,如果人的欲望只剩下最基本的生存欲望,那么,人与动物又有什么区别?

道德变成了宗教,百姓变成了教徒,成了一个个循规蹈矩的“道德机器人”。于是,统治者大呼“快活”,百姓易治矣! 宋明“理学” 强化了儒家礼教吃人的本质,是对孔子礼教的一大补充和发展。理学最终成为束缚人民思想和自由的绳索。

2.天理何在: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当有人问程颐:寡妇贫困无依,可否再嫁? 程颐说出了这句名言:“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 对于女性而言,要宁肯忍受困苦以至用生命来换取保持贞节的名誉。反之,女性若为了生存,为了自己的爱情去再嫁或与情夫通奸那便罪恶滔天,礼法不容!

程朱认为,妇女失去丈夫后,不能再嫁,此举称之为“节”;丈夫死后以自杀殉夫的行为,称之为“烈”; 遇有强暴欲行非礼,而能以死免辱也称为“烈”。

正是这种“从一而终” 的精神枷锁将无数痴男怨女紧紧地禁锢在其中,而遍布中华大地的贞节牌坊就是女性用血泪换来的特殊荣誉。让我们到安徽歙县——程的理学诞生地,去看看那里成群成片的“贞节牌坊” 吧。

歙县境内自唐以来至清代,曾沉重地耸起过400多座牌坊,其中贞节牌坊占相当大的数量。从其中的一些牌文中可探其女性的悲苦。

“新安奇节” 坊,为旌表节妇朱隐贞而建。她还没有结婚未婚夫就死了,而她从17岁妙龄一直守节到老,其足不出户达数十年之久。

“胡门双节” 坊,旌表一对妯娌。她们出嫁不久夫君先后逝去,结果一对年仅17岁和19岁的姐妹双双忍饥挨饿,困守空房。“含贞蕴粹” 坊,嘉奖一位吴孙氏。她25岁起寡居,终其一生艰辛来抚养遗子幼侄。

还有一位18岁女性夫死,几次殉节未遂,最后终趁人不备坠楼而死。

在歙县还曾有过一座三间三楼气派非凡的“孝贞节烈” 坊,它集中表彰徽州府孝贞节烈共6700多人。这种经呈报朝廷恩准,大兴土木镌有“恩荣”、“御制” 字眼的牌坊,是封建家族的荣耀,也是树给活着的女性仿效的榜样,成为她们心灵和生命的重负。

这些仅仅是封建社会下的一个缩影。据《明史·列女传》 载,仅当时的可查节烈传记就“不下万余人”。

事实上,人的欲望、人的情感是灭不尽、革不完的。程朱理学正是以此作为指责、鞭笞世人的口实,谁违背这种禁欲生活模式,就可以道貌岸然地加罪于谁。

元朝初年,《松阳县志》 卷九记载了这样一位姑娘张玉娘,她与表兄沈某两情相悦,愿“活不偶于君,死愿以同穴”。父母极力反对。沈不久病死了,姑娘闻之悲痛欲绝,终日伤心流泪,托病独处,不久便绝食,憔悴而死,时年28岁。此后一个多月,她的侍女也自缢而死,连玉娘喜爱的鹦鹉也哀鸣而自毙。虽然张玉娘与其他节妇烈女之死不同,然而,她因得不到应有的爱情而为之殉身,这可悲的一幕也正是无情的社会所操纵。张玉娘追求的是自己真心的情感,而这一欲望根本不被社会所容,社会所要求她的是听命于父母之言,接受无爱的婚姻。作为一个弱女子,除了俯首听命这条生路外,只有舍命殉情,别无选择。

明人冯梦龙《情史》 一书也记录了大量殉情事例。卷一情贞类讲宋朝末年,岳州徐君宝妻,被元兵劫持,元首领几次想使她就范,这女子无奈只好假意应允,以祭别先夫为名,整装焚香,在水池边祭别完后,投水自杀。徐妻为保自己名节勇做烈女,这自然符合理学家的标准,使之留名青史。然而倘若徐妻被逼失身,那她即便有千张嘴,也抵不住万种罪名; 倘若她活下去,即使她对丈夫依然恋眷,但这些已失身的事实,使她无论如何也无法再得到一个清白的身份。在这种社会环境下,她只有选择绝路,又怎能区分为情而死还是为节而死?

封建帝王死时的殉葬制更是残酷的殉情现象。明成祖、明仁宗、明宣宗、明景帝,包括明诸侯王死时,都有相当多的嫔妃成为殉葬者。而其中自愿殉死的并非没有,但往往是出于逼迫。因为以宫中众多妃子而言,其身份、地位决定不可能都与帝王产生爱情。帝王死后,将她们带走正符合帝王的绝对权威和封建“天理”。如明崇祯皇帝见李自成攻进北京,明朝大势已去,他决定自杀。自缢前强令皇后自杀,又迫使袁贵妃自缢,砍死嫔妃多人。清太祖努尔哈赤死时其太妃以及两名庶妃皆被殉葬。清世祖福临死,其贞妃亦殉。这些皆有正史可查。史书没有载入的那些为无情的爱而殉的牺牲品尚不知还有多少!

3.普遍虚伪:满嘴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宋明理学革“人欲” 的结果,是造成普遍的虚伪:将自己的七情六欲隐藏在深处,表面上装出一副无欲无情的面孔,去适应这个社会,教化后人。这是人格扭曲悲剧的开始,特别是统治阶级,他们要求别人守节守礼,立下了种种清规戒律,而自己表面上仁义道德,实质上男盗女娼。从宋以至明清的众多民间和官方的戒律可以看出,程朱理学伦理思想已渗透到社会的每个角落。相对来说,宋代以前,关于男女大防之礼教还没有被全社会所重视。然而到了宋代,程朱理学成为官方思想后,经过数百年光阴,封建统治者在对待男女情爱问题上,完全演化成为挥舞着道学家的金棍,以“仁义道德” 的虚伪口号要求全社会都俯首听命,禁锢情感,而他们自己仍放纵形骸、纵欲享乐。

中国古代很早就开始有对女子的规范,《礼记》 中就有规定女子从七岁起要与男子隔离,十岁开始关入闺阁之中,稍大就必须学习礼仪和女红。未嫁时有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四大端。到唐代出现更为具体的《女论语》,其中规定:凡为女子,无学立身,立身之法,惟务清贞。清则身洁,贞则身荣。行莫回头,语莫掀唇; 坐莫动膝,立莫摇裙,喜莫大笑,怒莫高声; 内外各处,男女异群。莫窥外壁,莫出外庭,出必掩面,窥必藏形。男非眷属,莫与通名; 女非善淑,莫与相视。立身端正,方可为人。

明成祖妻仁孝文皇后,作《内训》 一书,共22章,主要给宫中人看,皇后死后才颁布给臣民百姓,广泛流行。书中主要是强调女子要贤惠,对妇德要求得十分严格,“女子无才便是德” 便是明代流传的说法。

不仅官方明文规定,民间也多制订乡规民约,对一些违背礼教、重情轻理的人给予惩罚。如逐出家门,沉塘而死,责令自缢等等。歙县一份残存的家族规中,其中一条是家族的寡妇如行为符合礼法家规,便可分得一份口粮,倘若稍有不符立即断粮处罚。程朱理学思想在社会上走向极端时,整个社会如同一张密不透风的网,把人的精神世界牢牢地禁锢其中,稍有反抗,便群起而攻之,使之无容身之处。《红楼梦》 中的黛玉有一段话:“一年三百六十日,风霜刀剑严相逼。” 她作为一个贵族少女尚有有如此感觉,更何况黎民大众了。且不论偷情失节所背上恶名的难以容身,甚至夫妻之间的爱情也不可随意表露于外,只能是夫唱妇随,相敬如宾。

与此截然相反,统治阶级对自己却从不禁欲绝情,反而是妻妆成群,宫妃遍置,纵情于声色犬马之中。南宋灭亡前,宋理宗将妓女弄到宫中鬼混,奸相贾似道还要“进娼优奉帝为游宴”。在封建士大夫中,“纳妾求知”、“售妹入府”、“献妻入阁” 的丑闻比比皆是。

宋明理学使封建社会处于压抑人性、压抑情爱的黑暗之中,也必然造成和种变态现象的出现。为争到“殊荣” 自觉禁欲守节数十年的女子大有人在,男子竟也有不少以不近女色为荣。史载二程两兄弟,一次同去赴宴,程颐见座中有两个妓女,立刻拂袖而去,程颢则安然与座中人尽欢而散。次日兄弟二人谈及此事,程颐仍面有怒色,其兄却说:“某当时在彼与饮,座中有妓,心中原无妓; 吾弟今日处斋头,斋中本无妓,心中却还有妓。” 兄弟俩都试图证明自身的清白,以“心中无妓” 解释各自行为,可见其道貌岸然的道学面孔。

人欲毕竟是很难去掉的,即使是对自己要求甚严的一位姓赵的宋朝名臣,也是如此。据说,有一天,他见一头戴杏花的烟花女子,便打趣道:“髻上杏花真有幸。” 那女子应声说:“枝头梅子岂无媒?” 赵心中一喜,便派人叫那女子来。他一人在房中等待之际,忽然顿觉自愧,高声叫道:“赵某不得无礼!” 便传令不要去叫了。据说赵为了禁绝男女之欲,抚剑自誓,甚至还想在帐中悬挂父母肖像的方法来转移意念。

史籍上还记载过一些人因偶与妓女相见,立即回家将所穿衣物用火烧掉,流涕自责,反省私欲。

“存天理,灭人欲”,实质是以“理” 吃人。作为统治者,往往可以以“理” 为借口,对于违“理” 者,必究以罪名,处以刑罚。正如戴震所抨击:

尊者以理责卑,长者以理责幼,贵者以理责贱,虽失,谓之顺; 卑者、幼者、贱者以理争之,虽得,谓之逆。

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 死于理,其谁怜之!

看来,“灭人欲” 的最后结果是灭人性,是把活人变成僵尸。

同类推荐
  • 西方哲学十二讲

    西方哲学十二讲

    像其他有关西方哲学史的著作一样,本书也是对哲学的回忆。不过,本书并没有事无巨细地回忆每个时期每位哲学家的思想,而是把目光集中投射到他们思想的某些方面。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试图让回忆更深入一些,在澄清哲学家本人思想的同时,一方面通过当代视野来揭示其中的深层蕴涵,另一方面也通过问题本身的如其所是来展开对问题本身的回忆与参与。通过这样的方式,本书探讨哲学如何思考以及如何哲学地思考。
  • 老子智慧讲座

    老子智慧讲座

    本书介绍了在中国古典哲学的理论体系中,《道德经》占据了十分特殊的位置,老子提出许多重要的哲学思想,它是中国古典哲学这个体系的基础。
  • 回首那盏明灯-品味中国哲学经典

    回首那盏明灯-品味中国哲学经典

    本书选取了众多国学典籍里面最具知名度,也最具永恒生命启示意义的20部哲学经典,对之进行了原汁原味的品读。
  • 菜根谭全鉴(第2版)

    菜根谭全鉴(第2版)

    《菜根谭》是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集。该书融合了儒家的中庸思想、道家的无为思想和释家的出世思想,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人生处世哲学,是一部有益于人们陶冶情操、磨炼意志、催人奋发向上的读物。本书在原典的基础上,增加了精准的译文、生动的解读,联系当下诠释经典,可以更好地帮助人们塑造与人为善、内心安适、刚毅坚忍、处世恬淡的健康人格,探寻现实生活的智慧。
  • 宗镜录略讲(卷一)

    宗镜录略讲(卷一)

    《宗镜录》一百卷,唐末五代永明延寿禅师著,是中国佛教传世的经典名著。延寿禅师为禅宗法眼宗第三代法嗣,他有感于当时禅宗信徒因未明佛法而产生的种种流弊及争论,乃邀集天台、华严、唯识三宗知法比丘,互相问难,并以禅宗心要加以折中,著成此书。书中引用佛经及中印圣贤论著达三百本之多,可谓“和会千圣之微言,洞达百家之秘说”,这在佛学的相关论著中,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宗镜录》撰成千载以来,以其规模宏大,辞美旨深,在广受好评的同时,也被大众读者视为畏途。南怀瑾先生有鉴于此,乃就此书精要部分,深入浅出,详加剖析。本卷内容包括全书中有关禅宗以及唯识论的部分。先生在章析句解的同时,融会各种佛门要义,并结合中西方文化精髓,使当代学人得以借此进入这部博大精深的佛学著作。兹经版权方台湾老古文化事业公司授权,将老古公司二〇一三年九月初版校订出版,以供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二〇一七年七月十四日)
热门推荐
  • 诸天养成

    诸天养成

    诸天城配置在手,养成诸天万界为我所用!有着太多的地球需要养成,有着太多的次元需要折腾,有着太多的历史想要改变,我们从这里开启!当前爱情公寓世界、亮剑世界、地球、大唐……一人之下……后续次元请投票本人“次元入侵现实地球”请查看
  • 佛契

    佛契

    金箍落地魔归来,大闹灵山归虚无。魔王净化,圣佛称尊。虚无化形,通天尺现,虚无及宛若二代悟空,闹地府,搅龙宫,乱天庭,欲灭诸佛。
  • 翻滚青春

    翻滚青春

    你有没有在某一个时刻,一个地点,突然想回到几年前,脑海中翻滚记忆碎片,你是否有勇气面对自己过去的回忆,美好的,悲伤的,以前总不能理解,老人为何坐在一把椅子上,盯着一个地方,久久不移动目光,又或者扶手杖到处走动,一走便是一下午,渐渐地长大,经历的事情越来越多,才懂得目光所到之处,皆是美好的回忆,回忆里有人,也有发生的故事,这些事情像一本书,藏在每个人的内心中,只有唯一的读者,就是自己。
  • 眷仙路

    眷仙路

    宽阔的院子里一个乖巧可爱的小女孩踉踉跄跄地朝着一个青年奔了过去“师祖,师祖,我听说你以前经常捡垃圾,是真的嘛?”青年一脸和善的说道:“师祖没有捡垃圾,师祖是在修行,对了谁说的师祖捡垃圾啊?”“师傅说的”青年嘴角缓缓露出一丝笑容。
  • 极品万能手机

    极品万能手机

    脑子里忽然多了一个手机,可以下载各种app。下个计算器就有了超级大脑,下个地图就成了万能导航,下个浏览器就能百度天下,下个备忘录就能过目不忘……可问题是,下这么多app,需要无数的敬仰值啊!各位,请把舞台让开,我要开始装逼了。你们尽情的敬仰我吧!
  • 天地至尊

    天地至尊

    宋棠本来资质平常,天赋普通,武道修为平庸,在门派里没有什么地位。然而,当有一天他得到了一个绝世强者精神印记的传承,他的命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个绝世强者,万年前号称大陆之王,举世第一高手,打遍天下无敌手!徒手裂天,笑看沧海,纵横天下,问鼎武道,誓成天地至尊!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正欲忆

    正欲忆

    正忆起,和风初啸,雨落清池。彷徨里,迷惘四起,悲苦纷至。残灯域,留连梦里,方知真迹。
  • 猫乘

    猫乘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