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410100000019

第19章 语言拾趣(1)

“普通话”名称的由来

“普通话”这个名称,是清朝末年“切音字运动”的积极分子朱文熊提出来的。他在1906年写了一本叫《江苏新字母》的书,把汉语分成三类,其中之一就是“普通话”。他还注明:普通话是“各省通用之话”。当时人们又称“普通话”为“蓝青官话”。元、明、清以来,北京一直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各地赴京应考、做官、经商的人很多,天长日久,他们也学会了普通话,但他们的北京话,却又多少杂有地方口音,人们就用“蓝青”比喻它(“蓝青”比喻不纯粹)。开始,这种话只能在官场使用,所以称“官话”。后来,会说官话的人越来越多,称官话不合适了,民国初年又有了一个新名,叫“国语”。

“国语”的名称出世不久,就有人反对。1931年,瞿秋白同志曾反对国语一词,并且对“普通话”做了比较科学的解释。全国解放以后,人民政府非常关心汉字改革工作,不仅使“普通话”成了有严格定义的学术名词(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而且把推广“普通话”作为文字改革的一项任务。

《辞海》与《辞源》的区别

《辞海》最初刊行于1936年。它是按部首编排,以字带词,兼有语文字典和百科词典性质的大型综合性辞典。1980年,由上海辞书出版社修订出版的《辞海》,收选词目十万多条,包括成语、典故、人物、著作、历史事件、古今地名、团体组织,以及各学科的名词术语等。释文主要是介绍基本知识,解决读者“质疑问题”的需要,兼顾各学科的固有体系。

《辞源》编纂于1908年,1915年出书。1979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1983年出齐的四卷本《辞源》基本上保持原来特色,以旧有的字书、韵书、类书为基础,同时又吸收现代词书的特点,以语词为主,重在溯源,指出每个字、词最初出现在什么古书上,作什么解释。《辞源》共收词目十万余条,用繁体字。

《辞源》和《辞海》不同的是:《辞源》侧重解释语词典故、古代文物典章制度,不收现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词目,收词止于鸦片战争。它实际上是一部古汉语专业性辞典。

中国最早的语法书

语法也叫“文法”,是人类思维长期抽象化的工作成果。我国古代并没有语法书。到宋时,苏洵27岁始发愤写作,专门练句就用了十年。如果他能有一部语法书参考,那一定会省很多工夫。

中国最早的语法书是清末语言学家马建忠写的《马氏文通》,1898年成书。稍后,章锡琛为此书做了校注。全书共十卷,分正名、实字、虚字、句读四部分。主要例句是从经、史、子、集里选出的,参考拉丁语法,结合中国语言的习惯,求其所同所不同者而写成。这便是我国第一部较全面系统的语法专著。正名,是介绍语法术语;实字,相当于现在的实词;虚字,相当于现在的虚词;句读,相当于现在的标点符号。

“事典”是什么意思

中日两国经济专家合作编辑了《现代中日经济事典》一书。“事典”是什么意思呢?

“事典”来自日语。在日语辞典里,“事典”有这样两种意思:一是“汇集各种各样的事情并加以解说的书籍”,而且加了“在解说事情这点上与解说词汇的‘辞典’是有区别的”这样的注释;二是“事典”即“辞典”(或词典)。“事典”一词就是日本人利用汉字组字法创造的汉语词汇(即“日本制汉语”)的一例。事实上,在我们现在使用的汉语中有许多类似情况的词汇,也就是像“事典”一类的词汇又回“娘”家了。

什么是“八股文”

八股文是我国明、清两代科举考试的主要文体,又叫“制义”、“时文”、“八比文”。

八股文的规则随时代不同稍有变化,但大体上每篇要由破题、承题、起讲、人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等几部分组成。其中起股、中股、后股、束股这四个部分各自要有两股两相对偶的文字,这就是八股文名称的由来。八股文的字数一般不超过七百字。

八股文的命题取自《四书》、《五经》,行文要求“代圣贤立言”,就是只能用孔子或朱熹等人的口吻说话。解释《四书》只能依“朱注”,不许自由发挥。

八股文形式呆板,内容贫乏,束缚人们的思想。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废八股文,改试策论。从此,这种通行四百多年的文体,终于寿终正寝了。

常见公文的名称及用法

公告:政府向国内外宣布重大事件的文告。

公报:公开发表的关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等方面情况的正式文告,也指由政府编印的登载各种官方文件的刊物。

通告:普遍通知的文告。在一定的范围内,对人民群众或机关团体公布应当遵守或者需要知道的事项。

通报:上级机关用书面形式通知或通告下级机关的文件。

布告:国家机关、人民团体张贴出来通知大众的文件。

通知:告诉人们某一件事的文书,亦可口头表述。

通电:公开发表的宣传某种政治主张的电文。

通牒:一个政权通知另一个政权并要求对方答复的文书。

布告的种类

令,是公布法令,任免官吏时用的。

布告,是对公众宣布事实或有所劝诫时用的。

通告,是政府机关对大众发表事情时用的。

牌示,是政府机关在宣布简单事情时用的,即把文件贴在木牌上。

给示,主管机关发给个人或团体给以保护或使用某种特权的文告。

榜示,机关或团体在考试揭晓时用。

为什么书信又叫“尺牍”

书信是应用文中的一种,过去称作尺牍。今天人们用纸写信,是平常的事,但在古代书信往往是写在简牍上的。

《汉书》记载广武君(李左车)谓韩信日:“奉咫尺之书以使燕。”颜师古注道:“八寸曰咫,咫尺者,言其简牍式长咫,或长尺。”汉初,尚未有纸,所以每削木简作为书信。古制书简的长短,约一尺光景,所以尺书和尺牍就是汉代“咫尺之书”的遗语。

《汉书·陈遵传》:“遵略涉传记,瞻于文辞,性善书,与人尺牍,主皆藏去以为荣。”有些善于书法的人,往往炫耀自己的书法,形诸于笔札,因此也时常被爱好书法的人所珍藏,就作书者本人而言,也极其希望能得到收信者的重视和保护。如晋时谢安,素善尺牍,王献之虽是书法名手,但谢安却轻视王献之的书法,王献之曾经特地以优美的书法写信给谢安。以为必然会得到谢安的保存,不料谢安在接信后,就在来信的背面随便题写作答,王献之对此非常憎恨。晋代虽然已有了纸、绢,当时王献之与谢安通信,恐怕用的仍是木简,所以谢安能在书简背面写复信。

晋代书法家王羲之有“书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的事情,“祝版”是祭祀时书祝文的木版。由此可证,晋代仍然具有汉时尺牍的遗制。

傅咸《纸赋》中说:“既作契以代绳兮,又造纸以当策,夫其为物,厥美可珍。……揽之则舒,舍之则卷,可屈可伸,能幽能显。”

自从用纸写信至今,实在是方便多了。

信件的代称

在古代,信件一般称为“书”,还有称为“简”、“笺”、“牍”、“札”、“素”的。“简”是竹片,“笺”是小竹片,“牍”是木板,“札”是小木板,“素”是白色的绢。古代因为没有纸,这些东西都是写信的材料。写信所用的木板和白绢长度通常都在一尺上下,所以又叫“尺牍”、“尺素”。信件也有称为“函”、“缄”、“启”的。一“函”本指封套,“缄”本指封口,信件是它们的引申义。“启”作为信件的别名,表示陈述之意,与开启之“启”有别。

“此致敬礼”是什么意思

人们写信,常在末尾写“此致”,另一行写“敬礼”,“此致”后面不加标点,“敬礼”后面用感叹号,这已经成为一种格式。“敬礼”好懂,“此致”是什么意思?

这就要弄清“此致”的含义和作用。“此”者,不是指后面的“敬礼”,而是指前面信中所写的内容。写回信,末尾用“此复”;下通知,末尾用“此通知”;发命令,末尾用“此令”;出布告,末尾用“此布”……这些都是煞尾语,“此”字的作用在于概指前文,了结全篇。“致”者,尽也,与也,含有无保留地给与或呈献之意。“致××书”即“与××书”,“致词”即“献词”。“此致”二字连用,译成白话,意思是“上面的话说完了”,或者是“上面的话都说与你了”。它是一封信的煞尾,而不是“敬礼”的动词,两者之间不存在动宾关系。因此,“此致”后面不应该不加标点,而应该用句号断开。

书信中的问候语

同志之间通信,结尾常用“敬礼”两字,这样的用词虽简明、朴素,但稍嫌简单。通常文化人的问候语有:文安、撰安、吟安、笔健、撰祺、著祺等(“祺”,系吉祥之意)。

给亲属(长辈)的问候语有:金安、钧安、颐安等(“金”,贵;“钧”,重,古制三十斤为钧;“颐”,保养)。

弟子写给授业老师的问候语,有:教安、铎安等(“铎”,为古时执政者传布政教法令时用的大铃。“铎安”,意思是对老师传道授业的铭感)。

写给友人信件的问候语;有:日安、时安、近安、福安、大安、金安、时礼、近祺等。

同学之间的问候语多用:学安。

作者给编辑信函的问候语多用:编安。

给出差或旅游在外的亲友写信多用:旅安。

书信中的问候语,还可因写信的季节不同,选用相应的祝愿词,像:春季用春安、春祺;夏季用夏安、暑安;秋季用秋安、秋祺;冬季用冬安或炉安。

此外,祝愿康吉的书信问候语,还用“时绥”、“时祉”(“绥”,意为平安;“祉”,意为幸福)等。

标点符号的来历

古时候写文章没有标点符号,读起来很吃力,甚至产生误解。到了汉朝才发明了“句读”符号,语意完整的一小段为句,句中语意未完,语气可停顿之处为“读”(音逗)。所用符号有两种,一种是“、”,另一种是“√”,都是读书断句标志。宋朝用“。”、“,”来表示句读。1897年广东东莞人王炳耀在我国原有断句法的基础上,吸收外国新式标点,初拟了十种标点符号。“五四”运动期间,标点符号随着白话文的兴起日趋完善。1919年国语统一筹备会在我国原有标点符号的基础上,参考各国通用的标点符号,提出了《请颁行新式标点符号议案》,列出了标点符号的种类和用法,由当时教育部颁布全国。建国后,出版总署进一步总结了标点符号的用法规律,于1951年9月刊发了《标点符号用法》,公布了十四种标点符号,同年10月政务院作出了《关于学习标点符号用法的指示》。从此,标点符号有了统一的用法。

几种较特殊的符号

省略号(……)

省略号常用来表示文中整句、整段的省略或删节。

波浪号(~)

波浪号常用于代替重复的字和词。波浪号可代一个字,也可代一个词。字典、词典解释字义或举例说明词义时经常使用。

隐讳号(×)

隐讳号用于不需要说和不便明说的姓名、地点、日期、数字等。

星号(※)

星号一般用在不超过三个注释(且多为自注)的有注的句子后面。

“/”:表示诗句分析。

“●”、“▲”:放在杂志封面所刊重要文章的题目前,以示醒目。

“○”:放在一篇文章末尾,以示全文结束。

问号的来历

中国的古书里没有标点符号,当然也不会有问号。问号是从欧洲传来的。

问号“?”源于拉丁文中的questio一词,即是指问、疑问、问题的意思。在问号出现以前,每当有表示询问的句式时,就在句子末端加上questio。人们为了书写的方便起见,就取开头的“q”和末尾的“o”,缩写成“qo”,不久又有人把“q”写在上面,“o”写在下面,久而久之,草写成为“?”。

“东道国”的由来

“东道国”是由“东道主”一词演变而来。《左传·僖公三十年》记载了春秋时期秦晋围郑,郑派烛之武劝说秦退兵的故事。故事讲道,烛之武对秦穆公道:“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意思是:秦如果不灭掉郑国,而让它成为东方道上的主人,秦国使者来来往往,缺乏的资财食用,由郑来供应,这对你也没有什么坏处。秦从其言撤军。郑在秦以东,故称东方道上的主人。后来,“东道主”便成了一个固定名词,泛指居停之所的主人或以酒食请客的人。

“东道国”就是以主人身份接待他国,或在国际活动中处于聚汇居停之所和主办其他事的国家。

“连中三元”的“三元”是什么意思

“三元”即解元、会元、状元的合称,三者分别指明清时代开科取士的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明代也以殿试的前三名为三元,即状元、榜眼、探花。

明清时代,科举考试分为四级,即院试(县、府试)、乡试(省试)、会试(京试)和殿试(廷试)。

院试在县、府举行,童生可以参加院试,考取的称为“生员”、“相公”或称“秀才”。

乡试一般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一次。生员(秀才)才有资格参加,考中的称“举人”,举人的第一名称“解元”。

会试在京城礼部举行,举人才有资格参加,考中了的称为“贡士”。第一名贡士称为“会元”。

殿试是最高级的考试,由皇帝亲自主持,贡士才有资格参加,考中了的称为进士,第一名称为“状元”,第二名称为“榜眼”,第三名称为“探花”,合称“三甲鼎”。

科举制度从隋朝开皇九年(公元589年)直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在中国存在了一千三百多年。

“辕门”的来历

在我国戏曲中,有几出带有“辕门”字样的传统剧目,如《辕门射戟》、《辕门斩子》等,另外,许多台词和唱词里也有“推出辕门问斩”和“辕门以外把刀开”等句。这里所说的“辕门”是指“军营之门”。为何称“军营之门”为“辕门”呢?

春秋战国时代,两军作战是在马拉着的战车上进行的。当军队宿营或驻扎时,为防止敌人骚扰攻击,兵士们就将战车围成圆形以为屏障。为便于出入,则以两车相向而放为门。因车辕相对,故名“辕门”。由于约定俗成。因袭相传,虽战车早被淘汰,但“辕门”一词仍被保留下来。并推而广之,有时把一些高级军事衙署的正门也称“辕门”了。

“导演”一词的由来

20年代初期,有一名叫陆洁的青年创办了我国影史上最早的影刊《影戏杂志》。

有一次陆洁在编《影戏杂志》的稿件时,偶然发现有篇文章里有个director的英语单词,便试图把这个单词翻译出来,可是他怎么也想不出确切的中文译名。不久,他的朋友在信中说已当上了学校的“教习”。陆洁一读到“教习”二字,脑子里立刻跳出了“导演”这个词。“导演”这个中文译名就是这样产生的。

“大夫”的来历

我们通常称呼医生为“大(dài)夫”,如张大夫、李大夫,那么“大夫”这个称呼是怎么来的呢?

远在宋朝,医事制度和医学教育都有了相当的发展。负责管理医疗行政的官职很多。宋制翰林医官院医官就分七级,而官职就更多了,有二十二种,如:和安大夫、成和大夫、成安大夫、成全大夫、保安大夫、翰林良医、和安郎、保安郎、翰林医正、翰林医痊、翰林医令、翰林医诊、翰林医学……。所以“大夫”就是当时医官的头衔。从那时起,人们也就称呼医生为“大夫”了。

“科学家”一词的由来

我们常讲某某科学家,但你知道科学家这一词的来历吗?

古时候虽然有从事科学事业的人,但没有“科学家”这个称呼。“科学家”一词诞生的时间约在1840年,创造这一词的是英国剑桥大学历史学家兼哲学家费米尔,他说:“于一般科学领域里,孜孜不倦的耕耘者,我们急需给予他们一个适当的称谓,我想称呼他们为‘科学家’。”

“科学家”这个词在拉丁文中是“scien”,即了解的意思;法文“science”,泛指一切学习的形式;德文是“die Wissen schaft”,可与科学通用。有人曾对科学家下过这样的评语,说他们具有“敏锐的观察,精细的实验,谨慎的分类,证据的搜集,结论的研判”的素质。

同类推荐
  • 优秀小学生最爱问的600个天文地理常识

    优秀小学生最爱问的600个天文地理常识

    本书以小学生为阅读对象,精选出600个小学生最爱的问天文、地理问题进行回答,内容简洁而生动,便于孩子们在有限的时间内轻松获得此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必备书籍。
  • 感动中学生的218个小故事(青少年阅读故事书系)

    感动中学生的218个小故事(青少年阅读故事书系)

    阅读要感要悟,读得越多,悟得越透。李元秀主编的的《感动中学生的218个小故事》精心选取的218个故事,让中学生从中学会感激,学会感恩。作者从不同角度为中学生演绎了感动的真正内涵,让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细细品味感动的香醇甘甜。愿感动像洒着晨辉的明月一样,照亮中学生心灵的天空。
  • 流浪鼠瑞恩2——钢铁城市

    流浪鼠瑞恩2——钢铁城市

    瑞恩是一只爱逞能的老鼠,因为自己的不懂装懂,让地下村的居民们误食鼠药,甚至连自己的父亲也未能幸免。伤心又肚饿的它离开了地下村,开始了流浪。途中,瑞恩结识了伙伴田鼠胖胖、“公主”朵夏尔和天才宠物“金丝边眼镜”卡尔。它们一起经历了农庄冒险、智斗猫头鹰、迷失在机器城市、宠物鼠大赛、雪崩逃生、勇斗海盗船、参与矿山救援……刺激又紧张的流浪路上,瑞恩一天天地成长起来了。
  • 可怕的科学大全集

    可怕的科学大全集

    《可怕的科学大全集》由雅瑟、洪洁编著,全方位、多角度地为喜欢和爱好追问未解之谜的朋友选取了世界上匪夷所思、极具探索价值的诸多谜团:包括人类起源、史前恐龙、要命的数学、玄妙的物理、恐怖的化学、神奇的医学、科学实验和定律、受苦受难的科学家、超能电脑、科学悲剧、预言咒语、身体绝密报告、植物世界、飞鸟王国、破案术等等,内容涵盖天文、地理、文化、科技、生物等方面,在参考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将事实客观、公正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 海洋大探秘

    海洋大探秘

    海洋蕴含着无穷魅力,引发人们无限的遐想,也吸引着人们去探索和发现。从古至今,尤论是东方的人们还是西方的人们,一直在不懈地探寻着那些海洋里的秘密。本书通过生动简洁的文字,从不同的角度全方位地揭开了神秘海洋的面纱,并配以精美的阁片,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奇妙的海洋世界,是一本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介绍海洋的科普读物。
热门推荐
  • 镯龙

    镯龙

    玉之灵,化仙成神,道之巅,举目沧桑梦醒时分,灵图开元百年前之灾,会否再次重演,一声龙吟,响彻诸界万天,一个平凡少年,继承何等荣光,血雨横流,能否心祭灵元,找寻那命中镯龙,当一切再归平静,他的故事又将如何书写?
  • 那抹月光

    那抹月光

    一样的月光,照着不同的人生,同时一轮明月,早已物是人非。今月曾经照故人,今人对月思旧人
  • 世界的新潮

    世界的新潮

    一个普普通通的大学生谢益走进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这里,百姓生于水火之中,天子权柄旁落,地方诸侯纷争不断,灵气初现,怪异乱世,诸侯变法图强,时代在召唤他们的皇帝!但是,谢益来了,作为红红火火的五好青年,他答应了吗?此文不是纯粹的爽文,想写一点东西也加入自己的一些思考。请不要完全代入春秋或者战国,本文的设定和历史如有巧合,纯属雷同。书友群(959568090)
  • 天书志异

    天书志异

    秦始皇为求长生,派遣徐福东渡寻仙,却在海外天上寻得天书三卷。后因秦末战乱,天书失传。千百年后,江湖血腥又起,洛阳白虎灭门一案,朝廷派遣官员追查,蛛丝马迹之中,天书身影,亦隐亦幻……
  • 冷酷保镖与校花同居的生活

    冷酷保镖与校花同居的生活

    一个退役的兵王回到都市被迫当一个校花的贴身保镖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青少年最喜爱的寓言故事

    青少年最喜爱的寓言故事

    本书从浩如烟海的寓言王国里,精心挑选了古今中外脍炙人口的经典寓言,青少年读者可以从中感受智慧的芬芳,体验生活的艺术和想象的魅力。本书旨在让青少年在寓言简短、诙谐、幽默的语言中,体会深刻的道理,启发他们对世界和人生的思考。
  • 诛神戮天

    诛神戮天

    辗转千年,种根降世。血脉觉醒,命运虚无,注定杀戮一生。死而复生的他,将踏上属于他的征程,不过是地狱,那又如何?天才,也不过如此!从此以后,人挡杀人,神阻弑神!
  • 我在异世开天庭

    我在异世开天庭

    过气网游《重回仙界》因氪金元素太过,导致玩家大量流失,官方最终倒闭停服。但是,世界第一公会云府仙界中,有一名叫“我是人头狗”的玩家,舍不得下线。最终,他带着整个公会,来到一片新的世界,谱写起公会新的奇幻传说。
  • 只想被凯宠爱

    只想被凯宠爱

    她,爱了他整整十年,人的一生中有几个十年?但她却把最宝贵的十年给了他。一次偶然的相遇,让她见到了他,不顾生命的爱上了他,但他和她之间却相隔着一条鸿沟,为了心中的他,她会怎样做呢?“我一定瞎了,要不让我怎么会看见凯凯?”某女揉了揉眼睛不敢相信,某男汗颜,“我一定在做梦?凯凯那么忙怎么可能在这儿逛超市?”某女捏着自己的脸蛋,仔细的看着面前与自己偶像一模一样的面孔,连一丝毛孔都木有放过,某男再次汗颜,两人大眼瞪小眼过后,某男终于开口,“我就是王俊凯。”某女掐着脸蛋的手彻底石化,卧槽,什么鬼?老天,你是在逗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