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410100000015

第15章 历法集锦(1)

三大历法

国际上使用的历法有几十种,其中最主要的有公历、回历和佛历,即所谓三大历法。

公历原是基督教的教历,基督教徒以基督诞生那年起算纪年,基督诞生前的年代称公元前,诞生后的年代称公元。如今,公历已成为国际上普遍使用的历法。

回历是从伊斯兰教教祖穆罕默德避难人麦地那一天算起的。回历的元年元月元日是公元622年7月16日。回历以月亮盈亏计算,一年为354天,与公历相差11天。回历又分太阴和太阳历法两种。

佛历是泰国、斯里兰卡、老挝、柬埔寨和缅甸等国,以及印度的部分地区通用的历法。佛历是从佛祖释迦牟尼逝世那年,即公元前543年算起。

阳历、阴历、阴阳历

不管是哪种历法,无非是对年月日的安排。这些安排主要依据天体的运动。

日,是最容易识别的时间单位,地球自转一周就是一日,年和月都是以日为基础的。

月亮圆缺变化无疑是一个很好的时间单位,月亮圆缺变化一周是29天半多一点,农历的大月30天,小月29天,就是取它的平均数。

地球绕太阳运动是一个更长一些的时间单位,以此为基础的一年长365天五小时多。阳历取其整数,平年365天,4年一闰,把4个5小时多加在一起,这一年就是366天。

如果某种历法只考虑月亮的圆缺,以12个月为一年,那么,这种历法一年就只有354天左右。时间长了之后,它就与阳历相差得越来越多,这种历法被称为纯阴历。在纯阴历里,经过若干年之后,就会出现6月飞雪,12月酷热的现象。

我国在春秋时代就创造了“十九年七闰法”,其方法就是在纯阴历的基础上,每19年里面7年算是闰年,闰年多加出一个月来,为13个月,如癸亥年只有12个月,354天,而甲子年规定闰10月,一年有13个月,38:1天。这样安排和调节的结果,历法既反映了月亮的圆缺,也与随阳历而来的气候冷热变化相适应了。这样的历法实际上已经是阴阳合历,简称阴阳历。我们现在使用的农历就是这样的阴阳历,有的人把农历叫做阴历,就叫错了。

公元、世纪、年代

“公元”产生于基督教盛行的6世纪。公元525年,一个名叫狄奥尼西的僧侣,主张以耶稣诞生作为纪元,耶稣诞生前为“公元前”。公元532年,这种纪年法便在教会中使用。到1582年,罗马教皇制定格里高利历时,继续采用这种纪年法,由于它精确度很高,而为国际通用,故称“公历”。由此,耶稣诞生的年份,便称为公元元年。所谓“公元”,就是“公历纪年”。公元元年相当于我国西汉末期平帝的元始元年。我国采用公历是辛亥革命以后的1912年,但与当时的中华民族纪元的纪年法并行,新中国成立后,才完全采用公元纪元。

“世纪”来自拉丁文,意思是100年。100年叫一个世纪,从公元一年算起,每经100年就算是一个世纪。

“年代”是在每一世纪中,以10年为一阶段,如“50年代”、“80年代”等等。一般一个世纪的最初10年不用年代来称呼,而叫做“最初十年”。

公历二月为什么只有28天

公历的前身叫儒略历,是公元前46年罗马皇帝儒略·恺撤颁行的。他规定每年分12个月,单月31天,双月30天,一年共366天,但比一年应有的365天多了1天。当时,犯人判处死刑,在每年2月执行。2月被认为是不吉利的月份,恺撒就从2月份中减去1天。恺撒死后,奥古斯都做了皇帝,他发现恺撒诞生的7月是31天,而自己出生的8月却只有30天。为了显示自己的威严,他又从2月减去1天加给8月,并把9月到12月的天数作了相应的改变。从此,2月份就只有28天了。

大月小月的起源

阳历月份有这样的规定:“9月、4月、6月及11月有30天,其余的月份有31天,2月例外,只有28天。”月份的大小,原因是罗马人在恺撒统治下发明儒略历法时,决定凡有特别宗教意义的月份都是31天,不重要的月份是30天。因此,取名门神的1月,以战神为名的3月,为表示尊敬恺撒大帝而取名的7月,都有31天。凯撒大帝的继任人奥古斯都规定8月应以自己的名字来命名,所以8月也有31天。为了要使8月有31天,他便从2月借来1天,把2月减少到28天。又为避免使三个大月的月份连在一起,又规定9月及11月各有30天,把10月及12月加长到31天。

“正月”的来历

人们习惯把农历1月称作“正月”,这是因为在我国古代,每年以哪个月为第一个月,各朝代都不相同。夏朝以1月为第一个月,商朝以12月为第一个月,周朝又以11月为第一个月。这些朝代每改正一次月份次序,就把改正的第一个月称作“正月”。据春秋时代《春王正月》说:“正月为1月,人君即位,欲其常居道,故且称正也。”意思是:古代帝王,大都在每年的头一个月接受文武百官的朝拜,为了表示庄重独尊,便将1月改为了正月。

另据史籍记载,周朝时,许多国家大事都安排在正月处理,所以正月又叫政月。到了秦代,因秦始皇出生在正月,取名赢政,为了避他的名讳,强行规定把正字穿破,读作征。正(征)月的叫法,就这样一直沿用到现在。

“腊月”的由来

农历12月称腊月,是由“腊日”演变而来的。腊日,是古人祭祀百神的日子。始于周代,具体在哪一天,没有确切记载。到了汉代,将腊日定为冬至后第三个戌日(干支纪口法地支为戌的日子)。因为冬至日在农历上是不固定的,故腊日也是不固定的。后来又将12月8日定为腊日。《荆楚岁时记》载:“12月8日为腊日”。为什么祭神的日子叫做腊日?这要从腊字说起:古腊字没有“月”旁,象形为:一只掏掉内脏的小动物烤在日头上。后来,人们把成块的干肉也称腊。在周代,掌握腊的人称腊人。用腊祭神,所以便把祭日称腊日。因腊日定在12月,故12月也称腊月。

“小时”的由来

人们几乎每天都要和钟、表打交道,“几点钟”、“儿小时”这些话一天也不知要说几遍。可是为什么要把两个钟点之间的间隔称为小时呢?既然有“小时”,那么有没有“大时”一词呢?其实,“大时”的确是有过的。“小时”也是从“大时”引申而来的。

在中国古代,人们用“铜壶滴漏”的方法计时,把一昼夜分为十二个时辰,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对应于今天的二十四小时,半夜十一点到一点的时间为子时,一点到三点为丑时,三点到五点为寅时,其余的依次类推。古代的一个时辰相当于今天的两个小时。所以当钟表刚刚传人中国时,就有人把一个时辰叫做“大时”,新的时间一个钟点叫做“小时”。以后,随着钟表的普及,“大时”一词也就消失了,而“小时”却沿用至今。

“75分钟为一刻”的由来

15分钟为一刻,这是人所皆知的。要是再追问一个为什么,也许就说不上来了。原来古代是用漏壶来计时的。首先在漏水壶内竖一标杆,标杆上刻有等距离的刻度,壶内水因漏渐减,杆上的刻度也依次显露从而知道时间,其单位自然就是“刻”了。明清有了钟表,24小时等于100刻,一刻即14.4分钟,因此直接取15分钟为一刻,来代表1/4小时。

闰秒的由来

1985年7月1日七时最后一分钟,华盛顿海军天文台和美国国家标准局的原子钟增加了一秒,使这一分钟出现61秒。增加的这一秒钟,叫做闰秒。那么,闰秒是怎样产生的呢?

要弄清这个问题,得从计时谈起。目前最先进的计时标准是铯原子的谐振荡频率,其误差每天仅为十亿分之一秒。另一种是太阳时,它是依赖于地球自转速度的。地球自转一周为一天,绕太阳旋转一周(公转)为一年。地球自转的速度,由于月亮、太阳的潮汐作用和大气振荡等因素的影响,在缓慢地减低。据计算,近三百年来,地球自转速度平均每年约减少0.16秒,这就造成太阳时的偏慢。为了使原子钟的计时与太阳时统一,每隔一定时间,当太阳时比原子钟累积慢到一秒钟时,原子钟就要多跳一秒钟,这就是闰秒。1979年12月31日最后一分钟曾经闰过一秒,1985年这一次是第二次闰秒。

标准时间的由来

同一瞬间,地球上各地的时间是不一样的。东边的时刻早,西边的时刻晚。我国东部长自山上的人吃午饭的时候,西部帕米尔高原上的人刚吃早饭。

从前,每个地方各用各的时间。这在古代交通不发达、往来不多的情况下,还没有什么不合适。但到了近代,随着交通的发达,各地交往的频繁,就出现了诸多不便。

有这么一件争执案:1858年11月24日,英国多塞特郡的时钟指在上午十时六分,该郡一位法官判决一名土地诉讼的人败诉,因为上午十点钟开庭时,他没有准时到庭。但是,两分钟后,那人到了庭,当即向法官指出,按照他家乡肯柏兰郡喀来耳镇火车站的时钟,他是准时到达的,因此,这件案子必须重审。

火车站与法庭的时间差异,促使英国去统一时间。但直到1880年,英国国会才决议以格林威治时间为全国的标准时间。那里天文台的格林威治大钟从此便决定着整个英国的时间。

大约从1884年起,格林威治标准时间也为其他国家所承认。无怪现在人们都把英国的格林威治天文台说成是“时间开始的地方”呢。

北京时间的由来

电台报告时间总是说:现在是北京时间XX时。

“北京时间”又是怎样来的呢?

原来,地球上不同地点的人,看到太阳通过天体子午线的时刻(即正午十二时)是不一样的。为了统一,天文学家规定东西两地相隔经度15°,时间就差一小时。地球自转一周为360°,一天分成24小时,所以地球一小时就等于自转15°。国际上把全球分为24个“时区”,我国使用的是东经120°的标准时间,属于东八区,“北京时间”就是东八区时间。

“夏时制”的由来

在夏季把钟表拨快一至二小时,以充分利用日光、节约能源的办法叫夏时制,又叫经济时或目光节约时。

实行夏时制的主张,是20世纪初由英国人威廉·韦利特最早于1908年、1909年和1911年连续三次在英国议会提出实行夏时制日光节约议案,但不幸被当时的英国议会所否决!而德国政府的头脑反应快,一下看到了这一制度的许多优越性。便在1916年3月首先采用了夏时制。紧跟着德国实行夏时制的国家是法国、奥地利、荷兰、丹麦、挪威等国。不过,各国出于自己的实际需要,把夏时制的始期和终期作了改动。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有的国家的夏时制一直延长到11月19日才结束。有的国家如英国,甚至把时钟拨快两小时,实行“双倍”夏时制。

实行夏时制,的确给人们带来了许多好处。例如英国1970年在总结它的好处时提到:每年节约燃料价值约一亿英镑;交通事故减少3%至4%。实行夏时制使人们早睡早起,多接触阳光,对健康也有益。

手表的由来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士兵为了看表方便,把表绑扎固定在手腕上,举起手腕便可看清时间,比原来方便多了。1918年,瑞士一个名叫扎纳·沙奴的钟表匠,听了那个士兵把表绑在手腕上的故事,从中受到启发。经过认真思考,他开始制造一种体积较小的表,并在表的两边设计有针孔,用以装皮制或金属表带,以便把表固定在手腕上,从此,手表就诞生了。

历书的由来

解放前历书叫做“皇历”,它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据说唐文宗李昂曾下令历书必须由皇帝本人“钦定”,并只许官印不许私印,从此历书就成了“皇历”。唐文宗大和九年(公元835年)曾印有一本《宣明历》,这本历书载有月日、时辰和节气。现在存世的一部最古老的印刷历书是唐僖宗乾符四年(公元877年)印制的。这本古老的历书在解放前被英国人偷运到伦敦去了。

历书在民间流传和普及是宋代以后的事。据传,宋代有个学政,有一年主持科考、批阅朱卷时,发现不少秀才把日期写错了。问其原因,秀才回答:“书生昼夜读书只能观星月计算日期,哪有不差一两天的。”于是学政奏明朝廷,请翰林院年年修撰历书,售给秀才掌握光阴,后来,历书由宫廷逐渐发行到民间,成为劳动人民计月算日的工具书。

阳历的由来

阳历来源于古罗马的儒略历。它的产生与欧洲基督教的发展有直接的关系。据传说,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三日后复活,恰好是春天。早期基督教徒庆祝复活节的日子噌因地而易,相当混乱。后复活节定为春分月网后的第一个星期日。随着岁月的流逝,春分就慢慢地靠近冬天了。为了使复活节回到春天去,罗马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根据天文学家提出的方案,对儒略历进行改革。修改后的儒略历称为格里历,是把太阳周年运动视为制历依据的一种纯太阳历,因此俗称阳历。它不仅解决了复活节与天时不合的问题。而且具有很高的精度。

日历的由来

我国始有历法大约在四千多年以前。根据甲骨文中的一页甲骨历,证明殷代的历法已经具有相当的水平,这一页甲骨历是全人类最古老的历书实物,这一页甲骨历也就叫日历。

但真正的日历产生,大约在一千一百多年前的唐顺宗永贞元年。皇宫中就已经使用皇历。最初一天一页,记载国家、宫廷大事和皇帝的言行。皇历分为十二册,每册的页数和每月的天数一样,每一页都注明了天数和日期。发展到后来,就把月日、干支、节令等内容事先写在上面,下部空白处留待记事,和现在的“台历”相似。那时,服侍皇帝的太监在日历空白处记下皇帝的言行,到了月终,皇帝审查证明无误后,送交史官存档,这在当时叫日历,这些日历以后就作为史官编写《国史》的依据。

后来,朝廷大臣们纷纷仿效,编制自家使用的日历。

至于月历以后又发展成挂历、台历等各种形式,只是近一个世纪的事。

随着时代的发展,尽管日历的品种增多、花样也不断翻新,但仍旧保持着古老日历的格局。

台历的由来

唐诗:“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历日”可能是最早的台历。

唐时,史官按日裁纸,装订成册,每月一本。每页上写有月份和日期,留有空白,供近侍太监记载皇帝的言行,这就是“历日”。“历日”月终先交皇帝审阅,然后由史官存档,供编《国史》用。因它有记时论事功能,文武百官竞相仿效。大将刘仁轨出征时亦带上“历日”。后来,除年、月、日外,还印上干支、节气、月相、纪念日等,成了案头的台历。

“世界历”的由来

目前全世界运用的公历虽然简明正确,但每月天数不等,每季天数不等,每月周数也不等。而某年的某日是星期几也不一样。因此,使用起来有所不便。

同类推荐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百部世界名著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百部世界名著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知识小百科》丛书共12册,它内容健康、有益,形式新颖、独特,把人类几千年来最具代表性的智慧与知识介绍给广大的青年朋友,集经典性、知识性、实用性、趣味性于一体。
  • 中华美德——不平则鸣

    中华美德——不平则鸣

    本书是“中华传统美德和修养文库”的其中一本。这是一套为新农村文化建设编辑出版的“中华传统美德和修养文库”,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对美德和人格修养的各个方面作出了形象生动的阐释。中华传统美德和人格修养必将扎根于现实生活的沃土之中,开出更加绚烂的花朵,结出更加丰满的果实。
  • 大眼睛探秘百科:无奇不有的动物王国

    大眼睛探秘百科:无奇不有的动物王国

    神秘的百慕大、金字塔,神奇的恐龙世界,千奇百怪的动植物,还有遥远的太空及外星人,以及历史上数不清的传奇人物和故事,对孩子来说,都有着莫大的吸引力。根据调查研究表明,中、小学生对历史知识、生物知识、未解之谜等特别感兴趣,而探究这方面的知识,有利于孩子增加阅读量,加强知识的储备,更重要的是孩子能主动寻找问题的答案,对小学生思维的训练和潜能开发起着重要的影响。
  • 淘皮鼠系列童话:睡鼠失眠了

    淘皮鼠系列童话:睡鼠失眠了

    从前有座山,名叫泡泡山。山前有片很大很大的森林,名叫北瓜森林。森林边上有一个很美很美的小镇,名叫跳跳镇。跳跳镇上生活着一群很开心的居民,他们彼此相亲相爱,发誓要做永永远远的好朋友。这其中,数淘皮鼠和小猪酷呆呆要好了。有一天,淘皮鼠和酷呆呆遇到了一只失眠的睡鼠,淘皮鼠决定帮这只睡鼠找回睡眠,他能成功吗?
  • 促使孩子提高智力的108个好故事

    促使孩子提高智力的108个好故事

    本书包括孙坚智退海盗,孙亮断案,韩信分油,田忌赛马,庞振坤妙计上学堂等。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唯他唯她

    唯他唯她

    顾陌尘,娱乐圈无人不知的影帝;叶倾城,娱乐圈正当红的歌手。一次试镜,让毫不相干的两个人走在了一起。初见,只不过惊鸿一瞥;相遇,从此一往情深。我不知道我什么时候爱上了你,我只知道你是我的生命。看顾影帝如何一步步将他的小猫揽入怀中,让她成为生命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
  • 美利坚大地主

    美利坚大地主

    一名骚年在被甩后得到了神农空间,到美国后开始了腐败的生活。
  • 吸血鬼王的蔷薇花

    吸血鬼王的蔷薇花

    他是血族的王——陌羽她是妖族花妖一族的继承人——妖婉他是人族的守护者,血王的克星——玉萧子血族和人族开战,妖婉为救血王化为一颗种子,玉萧子耗尽生命也只能将血王封印,万年后,血王现,将复仇人族,妖婉出,却已然是下一世,玉萧子一脉出了一个玉天,复仇与爱情,血王选择什么,守护与爱情,玉天将又如何选择……
  • 雾霭都城

    雾霭都城

    张卫国是一个外企白领,在一座中等城市靠薪水维护着家庭和撑着自己的那点微不足道的面子。在社会大环境的压迫下,在人们对成功的不断重新定义下,张卫国对自己的人生态度和事业方向也产生了困惑和迷惘;加之社交网络的盛行,外界的诱惑也越来越多,他的婚姻和家庭也面临严峻的挑战。爱情、事业、家庭,究竟该何去何从?
  • 吞天之主

    吞天之主

    少年秦子云,觉醒饕餮武魂,吞天食地,问鼎苍穹!
  • 修真最强学生

    修真最强学生

    白凡是海州一中的学渣,饱受同学和老师的嘲讽,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得到仙界九阳玄天帝尊传授的功法,从此走上娇子之路
  • 风无常势

    风无常势

    七星灯保命,九窍玉还魂。一位信仰科学的少年,就走上了一条一点也不科学的路。并且越走越远。
  • 梦演乾坤.del

    梦演乾坤.del

    人类未来将会怎样?有人会说:“人类将享受到极其发达的科技所带来的高质量生活,各种智能高科技等等......”而我会说,“地球上的人类没有未来,只有破灭”如果不信请随我一同穿越未来7000年......
  • 幻梦斗破

    幻梦斗破

    破碎虚空,斗破苍穹。好吧,你是女人不给你一般见识,但是,把萧炎也勾引走,就是你的不对了!你的节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