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222600000011

第11章

“辟”则不同,它有多种意思。用于“复辟”时,解为君主或君位,用于“开辟”时,解为开拓或创立,用于“辟邪”时,解为“排除”,和“避”的意思就很接近了,但要注意的是,虽然意思相近,但“辟邪”却不能写成“避邪”。

但是,有人却认为“避邪”也是能讲通的,意为躲避邪恶,虽说有一定道理。但“辟邪”一词古已有之,凡正规书籍文献名人着述中谈到此词时,均用“辟邪”而不用“避邪”,表明不应随意以“避”代“辟”。

“辟邪”,正确的意思是驱除、降服妖魔鬼怪,使得邪恶无法侵害人们,这里的“辟”含有主动驱赶性,而若换成“避”,作“躲避”解,则成了一种被动性,没有原来“辟邪”的积极意义了,因此,“辟邪”不能说成“避邪”。

“世袭”是什么意思

“世”字有一代代的意思,所以有“世世代代”一词;我们还常听说某中医是“祖传世医”,当然是指这个医生若干代都是郎中,仅仅世代家传已经非比寻常了;“世交”指一代又一代,两家从祖辈、父辈到子辈都有深交;“世仇”恰恰相反,指几辈子结下的仇怨。“袭”字则有“照样做”的意思,所以有因袭、抄袭、沿袭等词。“世”和“袭”连在一起字面意思是“世世代代照样做下去”,实际它专指帝位、爵位等世代相传了。

我国古代的封建君主都曾是世袭制的,现在在国外,也有一些国家的皇帝或君王在代代世袭,但权力比之古代已经大大缩减了。

“学习”小考

“学(学)”字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原来的写法,上半部像两手摆弄算筹,下半部像房子,房子里面是童子。《礼记·内则》说:“六年教之数与方名。”就是说,儿童到了六岁,便开始教他计算与方位名称。这与“学(学)”的字形十分吻合。

“习(习)”字在甲骨文中的写法,上半部是个“羽”表示鸟的两只翅膀。下半部的“日”表示日光。合在一起,是鸟在日光中飞翔,两只翅膀不断反复地扇动。所以,“习”又引申为“重复”。《说文解字》解释:“习,数飞也。”就是这个意思。

春秋末年,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反映了“学”和“习”结合在一起的趋势。“学”和“习”正式合为一个固定词组,则是战国时代的事,最初见于《礼记·月令》的“鹰乃学习”。

“编辑”的由来

有人认为,“编辑”作为一个词汇,它的沿袭使用,是从南北朝时的梁代开始的,语出《南史·刘苞传》记载:刘苞“少好学,能属文,家有旧书,例皆残蠹,手自编辑,筐箧盈满。”其实这种说法并不正确。

因为《南史》虽然是记述南北朝时南朝宋、齐、梁、陈共170年的历史,但它是由唐人李延寿继承父志,删补宋,南齐,梁,陈四书,经16年才成。唐高宗显庆四年(659年),它同《北史》一起,经唐朝政府批准流传。其成书虽早于唐仪凤元年(676年)的《颁行新令制》,和颜真卿作于唐大历九年(774年)的《干禄字书序》(《辞源》考“编辑”一词之源均引此二书)稍晚,但仍为唐代时的作品。

而在此之前有关“编辑”一词的直接史料,目前尚未发现。

因此,“编辑”一词始见于唐初,是应该肯定的。至于将来有新的史料发现,当另作别论。

“捉刀”的来历

现在,人们常把代替别人做某事,特别是代别人写文章的情况,称为“捉刀”。“捉刀”,从字面上看,可解作代人拿着刀。当然,“刀”不一定是真刀,可理解成各种工具和东西,故指代人做事;“刀”还可讲成“笔”,因为古代的书是写在竹简、木简上的,要在竹片、木片上刻字,所用的“笔”必须要是像刀一样锋利的东西,因此,现在还有“刀笔”一词。

关于“捉刀”的来历,还源自一个有趣的故事。

据《世说新语》记载,东汉末年时,匈奴使者远道来到洛阳。魏王曹操准备接见他,但是他觉得自己生得又矮又丑,不足以使来使威服。于是在朝中挑选了仪表堂堂的崔季硅,让他穿戴自己的衣冠,假充魏王,高坐大堂之上,自己则打扮成一个卫兵,按着腰刀,立在床头的一旁。

会见很顺利地完毕了。曹操便派密探去打听使者对魏王的印象。匈奴使者惊叹地说:“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王气宇轩昂,果然是名不虚传。可是他背后手执利刀立在床头的侍卫,依我看,这才是一个了不起的英雄!)

曹操听后非常高兴,自此,“捉刀”一词便传了开来。

“枭首”之刑

古代有一种死刑,叫做枭首,做法是把犯人的头砍下来,高挂在木杆子之上。枭是一种鸟,为什么会用作刑罚的名称呢?

据说,枭和一般鸟一样由母枭为幼枭哺食,但母枭老了以后,就力尽眼瞎,不能再为幼枭哺食了。这时,幼枭便一起啄食母枭的肉充饥。

母枭用嘴死死叼住树枝,听凭幼枭啄食,一直到死。死后全身被啄光,只剩下脑袋挂在枝头。

刑法中的“枭首”,就是根据枭鸟死后首挂枝头这一特点而命名的。根据历史记载,商代初期就有了枭首之刑,形成制度,是从秦代开始的。

说说“凌迟”

凌迟,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酷刑。看电视或书籍时,常会看到说某人被凌迟处死的情节。所谓凌迟,就是将犯人身体上的肉一块块割掉,使其受尽痛苦慢慢死去,俗谓“千刀万剐”。

凌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从清末法学家薛允升《唐明律合编》看,“唐律……尔时并无凌迟之法,故律无文”。可见,在唐朝时还没有凌迟这种刑罚。

五代北宋时,凌迟开始出现,宋代诗人陆游写凌迟情状有:“肌肉已死而气息未绝,肝心联络而视听犹存。”

《辽史·刑法志》:“死刑有绞、斩、凌迟之属,”《明史·刑法志》:“(绞斩)二死之外有凌迟,以处大逆不道诸罪者。”它进一步规定了凌迟施用的范围,是用以处罚那些不敬不孝、忤逆背叛之人的。

关于凌迟的数目,《国史旧闻》载,“例该3357刀,先十刀一歇一喝。头一日该先剐357刀,如大指甲片,在胸膛左右起初开刀”,“凌迟三日”。

清朝光绪二十一年(1905年),凌迟以及枭首戮尸等酷刑终于被永远废除。

“蜗角”和“蝇头”

我们都知道,“蜗角”和“蝇头”都是极细小的东西。蜗牛是一种软体动物,身长约二三厘米,这么小的动物,它的触角不就更小了吗?苍蝇就更不用说了,这种虫子的个子也极其细微,可想而知,它的脑袋更加不大了。所以,中文里常用“蜗角”和“蝇头”形容微小的东西。

唐代诗人白居易《对酒诗》云:“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他以极风趣的笔调写此人喋喋不休所争之事简直实在太小,不值一议,诗人将无意义的争论比作在蜗牛角上争斗,形象生动有趣。

宋代大词人苏东坡也留有名句:“蜗角虚名,蝇头小利。”

自从古代的大学问家用蜗角和蝇头比喻微小之后,后世人们也纷纷效法。例如,说书法小楷写得小而精彩,常称其为“蝇头小楷”;生意人讲自己赢利微薄时会说“蝇头之利”;形容人们的居所十分狭窄细小,或是交谈中谦称自身住处小而简陋,则常将其称为“蜗居”或是“蜗室”。

“弄璋”和“弄瓦”

以前的人们若是生了小孩,则把男孩称为“弄璋”,而女孩则叫“弄瓦”,这在古代是很常见的,但现在这两个词已经不大用了。那么,为什么“弄璋”、“弄瓦”要作生儿育女解呢?

“弄”字有把玩、使用的意思,“璋”是“圭璋”,意即美玉。古代王侯们举行庆典仪式的时候,君王或地位高的官员就会用一种上尖下方的美玉祝祷,这种玉就是“圭璋”。家里生了男孩,称其为“弄璋之喜”,意思是祝福孩子长大以后可以像君王或者高官那样去执用圭璋。

“瓦”是纺砖(即古砖),是用陶土烧制的一种纺纱织布绷紧纺机的工具,家里生了女孩,被称为“弄瓦之庆”,意思是祝愿孩子长大后可以成为织绣好手操持家务。

“抱拳”和“合十”

抱拳,在旧小说里也称“拱手”。在古代,抱拳是一种常用的礼节性动作,是指两拳相抱,用来表示敬意。现在也有,在过春节时,人们习惯以抱拳的方式来向人发出“恭喜发财”的祝福。

而佛教徒或僧人见面时,为表示尊敬的礼仪,并不是抱拳,而是将双手伸平合在一起,放在胸前心窝上,欠身行礼,这称为“合十”,也叫做“合掌”。

“抱拳”或“拱手”在很早的时候就有了。《论语》中便有“子路拱而立”的句子,可见两千多年前孔夫子的学生已拱手行礼了。

那么,将两只手抱在一起是什么意思呢?这要追溯到古代奴隶社会了,古代部族间征战,胜利的一方总会俘虏大批异族,然后强迫这些俘虏做他们的奴隶。这些奴隶在劳动之余,像囚犯般被戴上枷锁以防逃跑。后来人们的“抱拳”礼,即做出双拳合抱,像是戴着枷锁的样子,意思是愿做对方奴仆,用来表示最大的恭敬。

“合十”或“合掌”也有着悠久的历史,这种佛教礼仪应是从印度传入我国的。将两只手掌合在一起,当然是十指两两相对,所以叫“合十”。十指合一,放于胸前已属恭敬,人们常说十指连心,现在,将合一之连心手,向被敬之人诚心献上,当然是最崇敬的礼节,是佛徒佛门必做之礼。

因此,“抱拳”和“合十”虽都是对人表示尊敬的意思,但抱拳人人都可以用,而合十则只适合于佛教徒或僧侣。

“吉祥”和“如意”

“吉祥”和“如意”连起来就是祝福语“吉祥如意”。“吉祥”说吉利祥瑞;“如意”讲随人意愿,心想事成。

将“吉祥”二字拆开,仍多用于美好平安。“吉”字组词有吉利、吉兆、吉庆、吉日、吉人天相等;“祥”字组词也不少,祥和、祥瑞、祥云、龙凤呈祥都是。

“如意”不光是如人心意的意思,它还是一种象征吉祥的摆设品。它一般做成长而弯曲形状,长约二三尺,终端多是云状抅凸起精雕图案,贵重者多由玉制,也有皂角竹木金石或铜铁做成的。它象征吉祥,制作考究,是受人喜爱的陈设和观赏精品。

但是,古代的“如意”却并非是这个东西,而是一种搔痒器具,用竹木制成,顶端制成弯钩状,分成数排,可以挠到自身挠不到的痒处。因为它可以自由地随自己意愿搔痒而得名“如意”。

“灵柩”和“棺木”

有的人常将“灵柩”和“棺木”混淆,认为是同一个东西。其实不是。“棺木”只是一副为装殓死人用的空棺材,而“灵柩”是已经装入死者尸体的棺木,不可乱用。

我国人民自古就对棺木十分讲究。棺材多是木制的,这是因为木性柔和,先人逝去之后,睡在里面会安逸舒适。木棺柔中有刚,可抗湿热,拒寒水,死者不受虫蚁泥水侵害。不大见有铁棺、石棺等。

以前,北方的达官贵人过世,上乘的棺木用杉木十三圆打成,也就是说用十三个年轮的杉木,精工细作而成。有人避讳“棺”字。对外称“材”。还有讲究的,则在棺外加“椁”。

其实,“椁”者,是套在棺木外的一个大棺材。用意不外乎是更坚固耐久,防虫、水之外还可防盗贼。“材”和“椁”一旦用了,才成“灵柩”。

灵柩入土,生者安慰,死者安枕。火葬盛行之后,棺木的讲究渐被淡忘。

“黄泉”和“九泉”

“黄泉”和“九泉”在书本或者生活中都常常用到,如:黄泉路上、命赴黄泉、九泉之下、含笑九泉等词。其实这两个词意思相同,都是指人死后所埋葬的地方。

两个词都用了“泉”字,是不是和地下泉有关呢?是的。掘土打井时,挖到一定深度,初见地下泉水时,井的四壁和底部慢慢渗出水来,但因挖掘不深和有松脱的泥土的原因,流出的泉水总是十分浑浊,带着一股黄色。因此,古人就把深层地底称为“黄泉”了。如《左传》中记述郑国国君与他的母亲发誓说:“不及黄泉,毋相见也。”

“黄泉”又称为“九泉”,因为“九”是个位数中最大的数字,因此古人常用“九”表示多、大的意思。如“九天”或“九重天”是说高不可测的天空,极言其高。当然还有“九地”,把“九天”、“九地”合起来又组成“九天九地”,是说极高之天极低之地,意即差别极大;“九霄云外”也是以“九”代极高之天等等。

这样来看,“九泉”就是很深很深的泉水的意思,同“黄泉”的“泉”是一样的。

中国人自古认为,人死后要到“阴曹地府”去,这个“地府”在很深的地下,正是“黄泉”或“九泉”的所在地,因此就把人死后的归宿称为“黄泉”和“九泉”了。“九泉”最早见于汉代阮瑀的《七哀》诗中:“冥冥九泉室,漫漫长夜台。”

“黎民百姓”的由来

在现代汉语语汇中,“黎民”被释作“百姓”。“黎民百姓”指的就是人民大众,那么这个词是怎么来的呢?

据说在五千年以前,当时我们祖先有几支最大而强悍的部族,即黄帝族、炎帝族、夷族、九黎族。九黎族位于南方,他们的图腾大约是猛兽,他们多次与炎帝部交锋,终于导致与炎帝族和黄帝族为首的大约一百个氏族的联盟在涿鹿大战(今河北涿鹿县)。结果是九黎族战败,退回了南方。

由于胜方是以炎帝族和黄帝族为首的一百个氏族,所以当时就称这一百个氏族为“百姓”了。再加上本来就是炎帝和黄帝为首的联合,所以中华民族又称为“炎黄子孙”了。

这次战争被打败的九黎族,所得俘虏称为民、黎,或称黎民。由此可见,百姓和黎民本来是指两类不合等级的人,是有贵贱之分的。

《尚书》中,舜命契教化百姓,命皋陶用刑法制苗民,命弃播百谷养黎民,实际上是用刑法强迫黎民耕种(播百谷)来养活受教化的百姓。百姓与黎民的区别,意味着奴隶主与奴隶的区别。

发展到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世态炎凉,“百姓”中很多人沦为“黎民”,“黎民”中也有人立了战功或是靠了别的机会跻身“百姓”,于是百姓与黎民的界限渐渐缩小,最后,“黎民”就用来称代“百姓”了。“黎民百姓”放在一起,意思就呈现了趋同性。

一字万金

“8”在数字中和“发”在汉字中都是极其普通的一个词,没有与众不同的地方,也没有其他特殊的功能。可如今大不一样了,“8”不但受宠若惊,而且红得发紫,陡然间身价百倍。因为“8”谐音“发”字,于是价值万金。这不是笑话,而是真实的事件。

原来“发”是数字“8”的谐音字。8888即发发发发。这样就给“8”(发)字蒙上一层莫名其妙的色彩,出现了不可思议的情景。上世纪90年代初,天津拍卖特殊电话号码,几个数字要卖二三万:1992年春,重庆拍卖特殊号码如“8888”,有人不惜重金进行抬价,抛出了五万元之数。后来上海乃效之,“8888”4个数字竟也卖出了四万元的好价钱。真是一字值万金呀!

历史上有过“一字千金”的故事。

秦相吕不韦门客着《吕氏春秋》一书,书成后,公布于咸阳城门,声言有能增删一字者赏给千金。汉代刘安着《淮南子》也悬赏千金,征求士人的意见。这是用来称誉诗文价值很高的意思,与现在“8”的跑火没有任何相似之处。

说穿了,如今所买的不是一个“8”的数码字,而要的是“8”的谐音“发”。买一个称心如意,讨个吉利而已。再进一步说,其目的还不在于一个“发”字,而意在“发”字后面的词,如发展、发福、发达、发家等等,其真实目的是在于发财,发大财。为了图个吉利,讨个口彩,不在乎花大把的钱,实际上这是一种人为的盲目追求金钱,唯心主义主观臆想的高度膨胀的结果。

神秘的数字——一0八

“108”本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数字。它和其他任何数字一样,都代表一个数目的多少。然而,在中国传统文化史上,“108”即汉字的“一O八”,却有着神秘的文化色彩。

有名的北京大钟寺、苏州寒山寺、杭州的“南屏晚钟”等地,每逢除夕之夜都要鸣钟108下,明代学者朗瑛在《七稗类稿》中解释为:“扣一百八声者,一岁之意也,盖年有十二月二十四气七十二候加起来(12+24+72=108)正合此数。”佛教认为人有108种烦恼,敲108下,便可消忧解愁;在佛教有108尊佛教法身,108代表108个菩萨。所以在佛教的日常生活如敲钟、念经、拨动佛珠都是108遍,象征着对佛的诚心诚意。

同类推荐
  • 中国当代电影审美批判

    中国当代电影审美批判

    本书是一部对中国当代电影思潮发展历史进行理论批评的专著,同时分析了一些中国当代文学思潮和流派,论述了它们之间必然的本质联系。
  • 兰州历史文化丛书·书画碑刻

    兰州历史文化丛书·书画碑刻

    兰州是甘肃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位于青藏、内蒙古、黄土三大高原交汇地带,居南北之中,扼东西要塞,黄河横穿境内,地势沿河起伏。悠久的历、绚丽的文化,形成了集民族文化、黄河文化、丝路化于一身的兰州历史文化。这种文化结构,不仅奠定了兰州人民纯厚朴实的文化基质,而且影响着一代代兰人的物质和精神生活。
  • 吉祥对联2000副

    吉祥对联2000副

    本书收集吉祥对联2000副,包括福字联、吉字联、祥字联、红字联、喜字联;还包括一字联、二字联、三字联、四字联、五字联、六字联、七字联、八字联、九字联、十字联,一直到二十字联,还有横批,内容丰富,好记好用。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
  • 《龙图公案》与中国古代公案小说

    《龙图公案》与中国古代公案小说

    希望本书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也坚信我们的中华民族一定能够早日实现伟大复兴!
  • 图腾与禁忌(经世文库)

    图腾与禁忌(经世文库)

    对原始民族部落中的禁忌、图腾与宗教的核心及本质是长久以来争议的中心。本书是作者对这些难上解答的谜题所做的突破性贡献。作者考察了澳洲土著人的图腾崇拜,认为:触犯图腾禁忌在原始民族里被视为最大的罪恶;图腾代代相传不因婚姻而转变。在分析群体婚和外婚的同时,他发现了一个极具研究价值和有趣的现象——它们都具有严厉防止乱伦的作用。通过对禁忌及其所隐藏的矛盾情感进行深入分析,认为禁忌具有下列性质:1、由玛那依自然或直接的方式附有人或物身上因而产生的结果。2、由玛那以间接的或传递的方式而产生的结果。3、前两种方式同时存在。
热门推荐
  • 摇曳阳光梦中语

    摇曳阳光梦中语

    矗立的一座古铁塔,四周树木环绕;清凉微风轻轻拂着,伴着花香鸟语。
  • 凤凰倾城之女配逆袭

    凤凰倾城之女配逆袭

    此书名字内容全该,我会努力更文。北凤冷玉造渣男欺骗感情之后自爆杀死渣男渣女,后得知自己是女配便逆天而行,北凤冷玉杀伐果断、护短。让北凤冷玉不爽者死,伤害家人者千刀万剐、五马分尸、下地狱永不超生。希望多多支持,男主没有(╯▽╰)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汉漠谣

    汉漠谣

    一纸诏书,胡女贺兰牚心奉旨入宫。置身波谲云诡的后宫之中,不曾期待去爱也不曾期待被爱。无关冷暖,无关风月,只是不爱不伤。然那场漫天的杏花雨到底是谁遇了谁,谁恋了谁,谁又误了谁。盈盈一笑,倾城未晓。仅是回眸便让阅历美人无数的风流王爷澈拼尽一生去守护,至死不悔。横征大漠时的孤冷绝决,终是抵不过一见倾心。玄镐,如果那天里能不那么倔强,最后是不是就不会那么遗憾。一段段爱恋痴缠,不过是一场盛世寂寞,更与何人说。无力挣脱的安排,在刀光剑影中一步一步登上权力巅峰。当贺兰牚心凤仪天下,蓦然回首已是隔世,身边良人不再,唯剩青丝成雪。[朴素地求票票,求评论::>_<::起点的编辑好像不喜欢这篇文文Q~Q那么久了一次推荐都不给,Q~Q别拉我,我要到墙角蹲一会~~]
  • 腹黑王爷的宠妃

    腹黑王爷的宠妃

    什么?举世无双,美名远播,玉一样的男子——楚王,竟然配不上一个不会说话,生活不能自理的白痴?这是怎么个情况?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一棍荡江山

    一棍荡江山

    唐末五代十一国的73年纷争,造就无数英雄、枭雄;是野心家的滋养之所;契丹的虎视眈眈,朱温的无耻背叛、石敬塘的卖国求存、郭威的英勇豪气、赵匡胤的双重性格;或许只要你想,在这个五彩缤纷的年代,也可以过一把皇帝的瘾。获家族密辛,孙悟空传承的少年易凡,背负家族命运,挥巨棍扫平群魔,助人间恢复太平盛世;地球即将容不下他,他该怎么办???
  • 即学即用的100个人际交往术

    即学即用的100个人际交往术

    《社交处世即学即用系列:即学即用的100个人际交往术》是一本让读者拥有高超社交能力的实用指南,作者精选了100种最实用有效的社交方法。同时,全书还广泛涉猎古今中外经典的案例,吸取精华,力求将人与人之间的社交心理要旨形象地呈现给广大读者,以使读者朋友能够彻底理解并即学即用这些神奇的社交心理术,获得开启成功之门的社交资本。
  • 无限补给

    无限补给

    在现代社会,一天三百块的工资够得上小资生活,不过若和有钱人去比,连垫底都不够。可如果带着这项收入回到古代,而且能够买到任何现代物品——只要资金足够的话,那么它的魅力就完全不一样。试想一下:送古代美女一块山寨手表?开个百货超市?带挺机枪防身?驾驶摩托车逃命?开飞机(可能吗)……该收入可积累使用,可透支一个月,若能幸运升级,则按级别逐渐增至每天八百元、一千六百元……若级数持续增加,则理论上便能获得无穷无尽的现代补给。当然,升级并不容易,而相对那点可怜的收入,很多东西都非常昂贵,并非想要什么便有什么……商业、军业、政业、驱逐外敌……少不了广收美女……结识一帮“狐朋狗友”……至于主人公到底穿越到了哪个时代?诸如张飞打岳飞的情况,其实算不了什么,架空文,本来就是瞎扯……
  • 超级皇者

    超级皇者

    一位皇者与一位伟大英雄双雄争天下的辉煌世纪,及等位后的伟大壮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