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180400000030

第30章 五经:《礼记》(1)

孔子与丧礼

孔子非常注重礼仪,平时就严格要求自己的行为。而且,孔子尤其重视丧葬之礼。每当孔子面对丧礼的时候,都要求自己一切按规定办事。

在孔子很小的时候父亲就死去了。但是,孔子父亲的坟墓在哪儿,孔子的母亲并没有告诉孔子。孔子的母亲去世以后,孔子严格按照规定办事,想要将父母合葬。于是,他先把母亲的棺材安置在五父(五父,即五父衢,在今山东曲阜东南部)的街道上。看孔子这样做,街道上的许多人都认为孔子在行送葬的礼仪。不久,孔子从一个老乡的口中得知了父亲坟墓的位置,孔子这才把父母一起合葬在防(今山东费县东北)地了。

埋葬父母的时候,孔子对弟子们说:“我听说,人们不喜欢在坟墓上堆一个高高的坟头。但是我千辛万苦才找到父亲的坟墓,一定要做一个标记。”说着,孔子就堆起了一个坟头。孔子留下弟子们,自己先回去了。没想到,突然下起了大雨,弟子们回来得非常晚。于是,孔子就问弟子们为什么回来得这么晚。弟子们说:“突然下起了大雨,您堆起的坟头倒塌了。”弟子们见到孔子默不作声,就重复了好几遍。孔子突然大哭起来,并说:“我早就听说过,没有人在坟墓上堆起坟头的啊!”

孔子对于服丧的礼仪,也十分讲究。在为母亲守丧的时候,孔子也是真诚地哀伤。服丧期满以后,五天之内,孔子仍然不能弹出完整的琴乐。过了十天以后,孔子才能够吹奏笙。

但是,有的人却不能像孔子一样做得这么好。当时,鲁国有一个人白天脱了丧服,晚上就开始奏乐玩乐。孔子的弟子子路听说了,就讽刺这个人。孔子就说:“子路,你怎么一直苛责别人呢?这个人已经服丧三年了,已经做得很好了。”孔子后来又对别的弟子说:“哎,如果这个人能够在一个月以后再奏乐,那就更好了。”但是,孔子却并不赞成死者的亲人过度哀伤。孔子的妻子死了一年以后,孔子的儿子孔鲤仍然每天悲伤痛苦。孔子听见有人哭,就问是谁在哭。有人告诉孔子,是孔鲤在哭。孔子就教育儿子说:“你的母亲已经去世一年了,你还是这么悲伤,有些过度了吧。”于是孔鲤就没有再哭泣了。

无论是谁的葬礼,孔子都十分讲究礼仪的规范。对于弟子们的葬礼,孔子也十分注重言行合乎礼法。孔子喜爱的弟子颜渊死后,孔子就非常悲伤。有人送来了许多祭祀用的肉,孔子接受了。但是,孔子为了表现自己不是过度伤心,在弹了琴之后,才开始吃祭肉。孔子的另一个弟子子路死了以后,孔子很伤心,就在正厅中为子路举行葬礼。随后,孔子问:“子路死的时候是什么情形?”有人对孔子说:“子路是被人剁成肉酱而死的。”孔子听了,就命人将家里所有的肉酱都扔掉了。

孔子去卫国的时候,途中遇到了曾经的房东家里正在办丧事。孔子祭奠之后,就吩咐子贡把赶路的马送给房东家。子贡当时非常不理解,就对孔子说:“先生,您的弟子们死的时候,您没有这么重视。为什么对这个以前的房东这么看重呢?”孔子就说:“我刚刚难过得留下了泪水,我不能只是悲伤,却没有什么表示啊。”子贡只好听从了孔子的吩咐。

到了卫国以后,孔子遇到有人办丧事。看到丧事办得非常合乎礼仪,孔子就对弟子们说道:“哎,这个丧事办得很合规矩,你们要记在心里啊。”听到这儿,子贡就问老师为什么说这个丧事办得好。孔子回答道:“你看那个人送葬的时候,就像孩子留恋父母一样依依不舍。那个人往回走的时候,却又不停地回头,好像有什么事放不下一样。”子贡不以为然地说:“我觉得那个人还不如早些回家祭拜呢。”孔子就教育弟子们说:“你们一定要谨记这个人的行为,我都做不到这么好。”

对待朋友的丧礼,孔子也十分重视。有人对孔子说:“您的老朋友柏高死在了卫国。”孔子就考虑在哪儿哭泣柏高。孔子说:“如果我的兄弟死了,我会去家族的祖庙里为他哭泣;如果我父亲的朋友死了,我会在庙门外面为他哭泣;如果我的老师去世了,我会在屋子的正厅里为他哭泣;如果我的好朋友死了,我会在屋子的正厅外面哭泣;如果我的普通朋友死了,我会在郊外哭泣。对于柏高,我不能在郊外哭泣。否则,会显得我和柏高的关系冷淡。但是,我在正厅里哭柏高的话,又有些过于庄严。这样吧,我是经过子贡认识柏高的,就到子贡家里祭拜吧。”因此,孔子就命子贡主持丧事,并对子贡说:“如果宾客是你的朋友,并且这个宾客是因为你才来哭柏高的话,你就要拜谢宾客;如果这个宾客只是来哭柏高的,你就不需要对这个宾客行叩谢的礼仪。”

吴国的贤德公子季札(即延陵季子)去了齐国。在季子回吴国的路上,季子的大儿子死了。季子就打算将儿子埋在齐国的嬴地(今山东莱芜县西北)、博地之间。孔子认为,季子是非常讲究礼仪的人。于是,孔子就和弟子们去看这场葬礼。到了那里,孔子看见墓穴并不深。在装殓的时候,孔子看见季子的儿子穿的是普通衣服。而且,季子并没有让人堆很高的土。一切仪式都做完了以后,季子就露出左胳膊,围着墓地又转了三次。季子转的同时,还大声哭了三次。季子说:“一个人的死生有命,死后虽然身体回归黄土,但灵魂却无处不在啊!”说完这些,季子就带人离开了。看到这儿,孔子非常赞赏季子的做法。

一天早晨,孔子起得非常早。他两只手背在身后,并且两手拄着拐杖,唱着歌慢悠悠地走着。歌的内容是这样的:“巍峨的泰山很快就要塌陷了,坚固的梁木不久也要坏掉了,智者也要陨落了吧!”歌毕,孔子就进屋了。子贡听到这首歌,就想:“泰山倒塌了的话,我们就没有可以仰望的高山了;梁柱坏了,智者陨落,我们就没有学习的榜样了。是不是老师得重病了呢?”于是马上去看望孔子。

看到子贡来了,孔子就说:“哎,你应该早点来啊。我早就知道,夏、商、周三代安置灵柩的位置不同。夏后氏命人把棺材安置在主人经常出入的东阶上,这说明人们仍然把死者当做主人;殷人们把棺材安置在两根梁柱之间,这说明人们已经不再把死者当成主人,而是把死者放在宾主之间的位置了;周朝的人将棺材安置在宾客经常出入的西阶上,这就说明人们已经把死者当成外人了。我是殷商的后人,照理,应该执行殷商的礼仪。况且,我昨天夜里却梦见被安置在梁柱之间。我想,这可能有两种解释。一种是梁柱之间是正厅的中央,是受到天下仰慕的非常尊贵的位置。但是,我觉得现在并没有圣明的君主啊,天下有谁尊敬我呢?所以,只有可能是另一种解释了。这就是,我可能命不久矣了。”果然,孔子在病了七天之后,就去世了。

给孔子举办葬礼的时候,孔子的弟子们都不知道应该用什么丧服。这时,子贡说:“以前,先生为颜渊和子路办丧礼的时候,曾用对待儿子的礼仪对待他们,而且没有穿丧服。所以,我们也遵从先生的心意,也这样举办先生的葬礼吧。”于是,孔子的弟子们在为孔子举行葬礼的时候,就没有穿任何的丧服。

曾子与丧礼

曾子即曾参,是孔子的杰出弟子之一。对于丧葬之事,曾子没有孔子那么透彻通晓。但是,曾子也非常注重礼仪。一天,曾子和子思(孔子的孙子)闲谈。曾子说:“我为父亲服丧的时候,七天没有吃、没有喝。”子思却说:“前代君主制定礼仪的目的,是为了让恭敬得过头了的人能够有些顺从礼仪,也为了让那些没有做到礼仪规范的人能够不断地努力做到守礼。因此,有修养的人服丧的时候,只需要坚持三天不吃不喝就可以了。一个人即使是三天不吃不喝,都会没有力气走路。”曾子认为这有道理。

一次,子夏因为儿子的死而哭瞎了眼睛,曾参就去安慰子夏。曾子说:“如果一个人的朋友的眼睛看不见了,这个人是要为朋友哭泣的。”然后,曾子就哭了起来。子夏又哭道:“哎呀,我到底有什么罪呢?老天怎么对我这么不公平呢?”听到这儿,曾参非常生气地说:“子夏,你是有罪的人啊。曾经我们俩在洙水(今山东新泰东北)、泗水(今山东济宁泗水县)之间服侍先师孔子,你没有学到什么东西,后来却去西河岸边养老了。因此,西河岸边的人只听说了你,很多人都不再相信我们的先师有才能了,这是你犯的第一个错误;你只顾自己退隐,连你的父亲死了,你也不让人们知道,这是你犯的第二个错误;还有,你因为儿子死了,就过度悲伤,还哭瞎了眼睛,这是你犯的第三个错误。这些不是事实吗?难道你还没有意识到这些吗?”曾子的一番话,惊醒了沉浸在痛苦中的子夏。子夏就扔掉了拐杖,并对曾子说:“啊,我的确是做错了!我一个人独处的时间太长了。”曾子曾经这样说:“如果一个人的朋友坟墓上长出了青草,这个人就不用再为朋友哭泣了。”

曾子不断地要求自己要严格遵守丧礼的规范。有一次去卫国的负瑕(今山东兖州北部)祭拜。哪知,曾子到了以后,这家人已经在祖庙内举行过祭奠了。看到曾子来了,这家人重新把棺材安置在了祖庙中,以便让曾子祭拜。这时,曾子的弟子就问道:“老师,这样做合乎丧葬之礼吗?”曾子就回答说:“祖庙里的祭奠只是暂时的礼仪,既然是暂时的,这么做就没有什么不妥的了。”弟子们又拿这件事去问子游,子游回答说:“丧葬的仪式是循序渐进的。在窗台旁边举行饭含礼(古代的丧葬礼仪之一,即把米、珠、贝、玉等东西放在死者的口中);在正室里举行小范围装殓的礼仪;在东阶举行大范围装殓的礼仪;在祖庙举行家族的祭奠之礼;最后是埋葬在郊外。这些是有先后顺序的,象征着死者逐渐远去。因此,丧葬只有前进的,却没有返回后退的啊。”弟子们将这些话告诉了曾子,曾子就感慨地说:“子游让我懂得了更多的丧葬礼仪啊!”

后来,曾子去参加一个葬礼。他用衣服盖住了丧服里面的衣服。同去的子游却敞开外面的衣服,露出里面的裘衣。曾子就有些不高兴,对其他人说:“你们看,子游平时一直研究礼仪规范,今天却露着裘衣参加葬礼!”子游没有说什么话。不久,丧礼就开始了。小范围的丧礼举行完了以后,主持丧礼的人就把臂膀露出来,并且用几根麻布扎住头发。这个时候,子游在头上和腰上都系上了麻布,穿上了一整套的丧服,然后才进入厅中。曾子这才恍然大悟地说:“啊,子游是对的,是我做错了啊。”

一天,曾子和许多人正在闲聊。突然,曾子看见一个弟子急匆匆地走出房门。曾子就问这个弟子:“你为什么这么着急?”这个弟子回答道:“老师,我的父亲去世了,所以我着急去奔丧。”听到这里,曾子就说:“那你赶紧去吧。”弟子走了之后,曾子也面向北,以宾客之礼向弟子的父亲表示祭奠。

曾子严格要求自己的一切礼仪要合乎规范,至死都没有改变。曾子卧病在床以后,他的儿子和弟子们都在床边伺候着。曾子的儿子曾申、曾元在曾子旁边服侍,曾子的弟子乐正子春、门童都照顾着曾子。门童端着蜡烛的时候,忽然发现了曾子漂亮的席子。门童就说:“这张竹席真漂亮啊,它是那么的光洁顺滑,应该是大夫用的席子吧。”子春连忙说:“小声点,别让老师听见了!”哪知,曾子已经听见了。曾子就问什么事,门童回答说:“这张华丽的席子是大夫用的吗?”曾子低低地说道:“没错,这张竹席是季孙送给我的,一直没有收起来。”然后,曾子就让儿子曾元给自己换掉席子。曾元不想换,就说:“父亲,您需要好好休息,不能随便移动啊,换席子的事过几天再说吧。”曾子就斥责儿子道:“儿子,你还没有那个门童理解我的心意啊。有修养的君子爱一个人,就会成全这个人优秀的德行。相反,小人爱一个人,常常会无视这个人的缺点。我这一生没有什么遗憾了,只想平平淡淡地离开人世。换席子成全我的品德,这件事你做不到吗?”听曾子这样说,曾子的儿子和弟子就把曾子抬起来,准备为他换掉席子。只是,还没有把曾子放下来,曾子就离开了人世。

曾子一生都在追求合乎规范的礼仪,换席子的事情更加说明了曾子始终严格要求自己,从不让自己有丝毫的懈怠。

丧欲速贫

一天,有子(孔子的弟子之一,即有若)问曾子道:“你有没有听先生(即孔子)说过官员丢了官职之类的事?”曾子想了一会儿,然后说:“是的,我听先生说过这一类事情。先生说的是:‘丢了官职以后,就想马上变得贫穷;死了以后,就想自己的尸体马上腐烂掉。’”

听到曾子这样说,有子接着说:“这不像有修养的人说的话,我觉得这不是出自先生本意的话。”曾子见有子不相信自己,就对曾子说:“我真的听先生说过这样的话啊,我没有骗你。”有子仍然说:“我还是认为,这不是品行高尚的君子说的话。”曾子见有子仍然不相信自己,最后只好说:“这真的是先生说过的话,我和子游都听先生说过。如果你不相信的话,可以去问问子游啊。”然后,有子说:“没错,先生确实说过这样的话。不过,先生是在特定的环境下说了这句话的。”

不久,曾子将这些话告诉了子游。子游听了之后,拍着手说:“哎呀,有子说的话真是太对了啊!从有子说的话看,有子已经领悟了先生的心意,有子说话非常像先生说话了!”停顿了一会儿,子游又说:“事情是这样的。当时,先生在宋国居住。宋国的司马桓魋为自己打造石椁(石椁,在古代,棺是指里面的小棺材,椁指包裹在小棺材外面的大棺材),三年都还没有造好。看到这种情况,先生就说:‘如果一个人建造石椁都要像这样的奢侈浪费的话,那么这个人死了以后,还不如赶快腐朽掉,而且越快越好。’因此,‘死欲速朽’是先生针对宋国司马桓魋而说的话。鲁国的南宫敬叔曾经被罢免过官职,后来,又得到任用。因此,南宫敬叔回到鲁国以后,为了报答天子,南宫敬叔经常送很多珍器珠宝给天子。先生知道这件事情以后,就非常不高兴。先生说:‘如果一个人像这样用钱财贿赂天子,那么这个人丢掉官职以后,还不如很快就贫穷的好。’所以,‘丧欲速贫’是先生针对南宫敬叔而说的话。”

后来,曾子又把子游的话对有子说了。有子就说:“的确是这样啊,我本来就觉得这不是先生说的话啊!先生即使说过这句话,也是在一定的前提下说的。”曾子还是有些疑惑,就问道:“那么你是凭借什么判断出来的呢?”有子回答说:“先生曾经在中都(今山东汶上县西部,孔子曾担任过中都宰的职位)制定礼仪之法。先生规定,棺木要厚达四寸,椁木要厚达五寸。所以,从这件事来看,先生并不希望人死后,人的尸体马上腐烂掉。以前,先生丢掉了鲁国大司寇的职位,并打算去楚国找事做。那时,先生首先让子夏去楚国说明先生要去应聘的事情。随后,先生又命冉有前去重申先生的这个打算。因此,从这件事情来看,先生并不希望丢掉官职以后马上清贫如洗。曾子这才恍然大悟。

这就是所谓的“丧欲速贫,死欲速朽”的典故。

重耳仁亲以为宝

春秋时期,晋献公死了以后,秦穆公就派人鼓动晋献公的儿子重耳趁机夺权。但是,重耳坚持非礼勿听,并且用非常得体的外交辞令否定了秦穆公的建议,并没有趁机夺取国家政权。这也就是人们所说的重耳“仁亲以为宝”的故事。

同类推荐
  • 回到北宋当柴进

    回到北宋当柴进

    大一男生柴星受灵叟之托携宝鉴穿回到北宋当柴进,从此娇妻俏婢随侍,四方好汉来投,却逢山庄劫变,逼上梁山……王矮虎道:“柴大哥高哇!梁山与水月宫、郎山寨联谊成功,连小霸王周通都搭上了美女啦!”……满天金剑飞罩下来,煞是厉害,卢俊义招架不住,却见柴进杀来,喊道:“卢员外莫慌,兄弟来也!”一杆游龙枪直搠李助面门……柴进道:“道君皇帝,禅让之事想好没有?”……更多精彩内容尽在其中!
  • 三国大帝孙权

    三国大帝孙权

    孙浩穿越到三国,成为孙权,曹操要南下了,赤壁之战要打响了,该我施展手段了。
  • 大华纨绔

    大华纨绔

    请耐下心,看区区纨绔子弟如何颠倒天地,打造一个全新的世界!本书完全是按个人兴趣去写,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虞舜大帝传奇

    虞舜大帝传奇

    煌煌中华,圣帝尧舜可谓“尧天舜日”。但你可知道舜之为“德帝”的途程中,曾经历了何等的艰辛、灾难、困厄,迷茫吗?你可曾知道他一生都在危险中漫游吗?你可知道他一次次闯过险恶的暗礁漩涡,才以流芳千古的开明“德政”开创了为期八十年之久的唐虞盛世吗?你可知道这位巍然如山海的巨贤德帝,最后竟如烟缕般消散,长眠于九嶷山中的故事吗?那就请你翻开著名作家李本深的长篇小说《虞舜大帝传奇》吧……
  • 旌旗遍天下

    旌旗遍天下

    这是一个平行的世界,这也是一个混乱的时代!在这里不是生就是死!!生存有多种方式,你会选择哪一种去生存?死亡有多种方式,你会选择哪一种去死?且看生活在这个时代原锦衣玉食现如草芥一般的少年墨云他是如何做的选择。PS:非推荐期间,每天一更,时间是上午的11点45分,加更会另行通知!
热门推荐
  • 穷小子之路

    穷小子之路

    一个农村孩子爱上啦一个漂亮女神,可最后却因为农村孩子没钱,他们结束啦这段爱情
  • 有一种智慧叫糊涂

    有一种智慧叫糊涂

    糊涂是一种境界:一个汲汲于一时一事、戚戚于一得一失的人,做人必然小气而显得猥琐不堪,而能忍能让、不争长短的人则显得超脱潇洒。糊涂也是一种智慧,因为看似糊涂的人能够树起更广的人脉,得到更多人的帮助,同时超然于小事之外的眼光让他于大事上有着更敏锐的洞察力和更准确的判断力。《有一种智慧叫糊涂》由张新国编著。人生在世,最重要的莫过于安身立命,而安身立命处处需要智慧!因为人生总有一些坎坷和波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景;多年的同事突然间反目成仇;昔日的朋友不欢而散;妻子说你不顾家庭,上司不赏识你的才能等诸如此类。每每那一刻,你会从心里发出叹息:我们究竟应该如何来应对生活中的琐事和难题呢?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帝王情:缘起花落时

    帝王情:缘起花落时

    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她向往自由自在的简单生活,他恣意任性的游戏人生,他多重身份的权利掌控者。桃花纷飞的时节,将门孤女、一国皇子的邂逅是缘分注定还是镜花水月?最美的年华遇见你,何须问是否值得。
  • 我与你的漫漫十年

    我与你的漫漫十年

    初遇时她宛如一个小乞丐,站在陆家大门口,而他如王子一般坐在钢琴面前,指尖跳动着悦耳的音符,陆擎与沈夏婵的缘分从初相见就再也无法割断了……
  • TFBOYS盛夏花开不败

    TFBOYS盛夏花开不败

    记忆的花,盛开在那年初夏,是洁白的无暇,是白色的裙摆,是我在想你
  • 锦色华年

    锦色华年

    故事从这里开始:男主由一个部落的王子沦落为强盗,抢了女主一大笔钱准备洗心革面从头开始……被退婚又怎样?爹不疼又如何?我宋晴从来就不是被娇养在温室的花朵只有草原凛冽的风才吹醒渴望自由的心,只有马背上铮铮的男儿才可与我共踏千秋……一时的失意算什么?亲人背叛又怎样?我史昭从不怕从头再来过去国弃城的日子兄弟情弥坚东山再起的时候美人常相伴……小新人一枚,请大家多多支持~
  • 星辰震天

    星辰震天

    他是一个被怪病缠身的少年,生命的延续已是奢侈,本以为会这样默默无闻的终结这一生,却在三位神秘外星教官出现后改变了一生命运……肉体对抗战舰,可能吗?强大的可比拟战舰主炮的破坏力,这可能吗?跨时代的宇宙战舰,令人震撼的超级武器,璀璨暴力的魔法异能,神秘的宇宙组织。
  • 猎鬼人的故事

    猎鬼人的故事

    本书以鬼灭之刃为背景(有雷请避开,全部是大家的自设)不和鬼灭原著擦边,安土桃山时期算是衍生可不是同人不喜勿喷...
  • 不愠不火

    不愠不火

    钟薇觉得,自己的人生很戏剧化,彼时的人生输家,现在的人生赢家。彼时,沈臣闻是拼了命的要跟她离婚。现在,沈臣闻是拼了命的要跟她复婚。人生总有低谷,熬过来,幸福就会来敲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