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054800000020

第20章 高推预研和中推核心机(1)

开局良好过程曲折

20世纪70年代中期,世界航空装备开始更新换代,第三代空中优势战斗机陆续投入使用,其动力装置也从加力涡喷发动机向推重比8一级的涡轮风扇发动机过渡,当时美国先进的F404涡扇发动机刚刚投入使用,在世界上引起了轰动。

我国航空发动机为什么出不来呢?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技术基础薄弱。我国航空发动机走的是一条“维护修理—测绘仿制—改进改型—型号研制—预先研究”的过程,与国外先进航空国家正好是一条相反的路子,这是由于历史原因所决定的,符合当时中国国情。但我们测绘仿制的时间延续太长了,且没有对国外的先进技术安排足够的经费和人力去消化吸收。长期的测绘仿制使我们削弱了对自主研制的支持,许多关键技术只能“照猫画虎”,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导致自己掌握的技术储备不足,自研型号成了“无米之炊”,往往型号久攻不下而中途下马,形成搞一个丢一个,出现熊瞎子掰苞米的局面。发动机行业在较长一段时期内,处于“引进、测绘、仿制—再引进、再仿制”的怪圈中徘徊不前的局面,严重制约了飞机乃至整个航空工业的发展。

“高推预研”,是高性能推进系统工程预先研究的简称,是我国第一个按系统工程组织管理的航空发动机大型预研项目。在第三机械工业部六院领导下,于1976年开始论证。

1978年三机部在天津召开会议,吕东部长特别强调“预研先行”的重要性,他说:“如果有两分钱,要拿一分钱投入型号、一分钱投入预研,如果只有一分钱,就要先投到预研里面。”吕东部长的话讲得很形象,也很深刻,说明当时高层领导对预研工作十分重视。

1979年6月,三机部召开“高推预研选题论证工作会议”,同年8月部以三计字[1979]1276号文下达69项预研课题(后又补充51项,总计为120项课题),明确624所为预研技术抓总单位,任命所总工程师袁美芳同志(注1)兼任高推预研工程项目总师。随后所成立高推预研技术办公室,吕激为办公室主任。为了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六院又成立了项目领导小组,由当时分工主管发动机工作的航空研究院副院长张池(注2)同志担任组长。

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高推预研试行技术经济合同制管理,分阶段、有步骤地开展关键技术预先研究工作,有全国24个单位、1000多位知名教授、专家参加,是一个既瞄准世界先进水平、又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决策。高推预研的开拓者袁美芳总师为此付出了艰辛努力,做出了重要贡献!

高推预研的开题,一般都要经过充分论证、专家评审和友好协商,有些重点课题由相关单位组织“联合预研组”承担,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参与,取得很好的效果,一时形成了十分热烈有序、团结协作的大好研究局面。

1983年1月,高推预研项目领导小组在昆明召开工作会议,第一阶段的技术基础研究课题取得良好进展,许多课题进行了验收,并开始转入第二阶段———先进部件关键技术研究工作,不少人感到发动机这一下有希望了。

但高推预研有点生不逢时,过程十分曲折。立项刚开始不久,就碰上国民经济调整时期,624所高空台被列入“缓建”项目,高推预研经费也大幅调减,按1980年规划时的费用,1981、1982两年科研经费就有大幅减少。为此不得不调整其研究目标和内容,一是缩短战线,以突出三大高压核心部件为主;二是三大高压部件也做了调整,将高压压气机7级减为前4级,短环形燃烧室从气动雾化喷嘴改为蒸发管,高压涡轮全尺寸试验件改为0.8缩尺模型和不带冷却的性能试验件,唯一保留了两个高压涡轮叶片的高效冷却试验研究。

到了1985年8月,航空工业部召开GD-25技术摸底座谈会,决定将GD-25摸底列入高推预研项目,统一规划,分工管理,明确624所为摸底组长单位,606所为副组长单位。这实际上不但挤占了缩减后的高推预研经费,而且以摸底代替了部分原来规划的预研工作。1986年部发动机局任命邵忠甫副总师为GD-25摸底主任工程师,606所李晋年同志为副主任工程师。因经费受到限制,至1991年GD-25原计划开题96个,实际只开题44个,完成20个,验收技术报告180多份。1991年8月部决定将GD-25摸底研究工作纳入“太行”发动机研制计划,并改由606所任组长单位,624所任副组长单位。

由上可以看出,高推预研项目定位准确,起点很高。从1979年8月正式立项开始,到1989年底,大致经历了10年时间。在执行过程中,虽经多次调整,一波三折,但始终没有停止过。在全行业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许多骄人的成绩,为后来中推核心机的研制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1991年10月7—11日,部召开“七五”预研总结表彰和“八五”预研工作会议。在会议上何文治副部长做了《总结“七五”经验,落实“八五”任务,把航空预研工作向高水平推进》的报告。在随后由部发动机总公司陈浚(注3)总经理主持的会议上,周晓青(注4)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做了《抓住机遇,埋头苦干,夺取航空动力预先研究的新胜利》的报告,我在会上做了《高性能推进系统工程预研“七五”工作总结》的发言。我说,截至1989年底,高推预研累计开题120个,其中“六五”期间完成62个,“七五”期间完成58个。获得国家级和部省级科技成果奖200余项。其中有的部件突破了技术关键,为我国自行研制新发动机奠定了基础,带来了希望。最后我就发动机预研工作提出五点建议:

(1)充分认识预研工作的重要性、先行性和复杂性,应保证必要的投资强度,坚决把高推预研持续不断地推向前进。

(2)正确协调处理好预研与型号的关系,坚持预研先行,走核心机派生发展的道路。

(3)正确处理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的关系,以立足自己的预先研究为主,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努力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和经验。

(4)加强和完善系统工程管理,保持高推预研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5)继续开展全行业大协作,实行指令性计划和技术经济合同制相结合的管理办法。

在会上,624所荣获“航空航天工业部‘七五预研’先进单位”称号,我与詹寿楠同志等6人荣立高推预研个人一等功。

关键时刻接重担

1986年10月,上级批准陈及恒所长和袁美芳总师调广东省佛山市工作。组织上任命王靖寰接任所长,我接任总工程师,袁总把接力棒交到了我的手中,这是我自己事先没有想到的。因为在众多副总师当中,我是提拔较晚的一个,不少同志的工作能力和经验都比我强。袁总是我国航空工业动力行业的知名专家,在群众和行业中享有很高的威望。我能挑得起她的这副重担吗?我该从何处入手呢?自己既感到突然,更感到茫然。

当时正值国家改革开放之初、大搞“军转民”之际,外界“诱惑”很多,对三线地区“冲击”很大,可以说所内的形势十分严峻。主要表现在:一是“孔雀东南飞”,人心思走,不少人都希望冲出山沟,到大城市中去,到改革开放的第一线去;二是高推预研经费只剩下几百万元了,其中近200万元还要用于90年代发动机预研的论证和开题,新的预研计划能否获批立项仍是一个未解之“谜”;三是外界对高推预研有各种不同看法,有些人甚至认为高推预研只是“毫无用处的一堆废纸”“对型号没有任何应用价值”,所内干部和群众的认识也相当混乱;四是高空台刚从“缓建”的阴影中走出来,经费较以前仍有明显减少,认为高空台最终可能用不上,将成为“一堆废铜烂铁”的观点也大有人在;五是为了生存和创收,所里不得不将部分军品科研骨干分流出去,开发与发动机毫不相干的民品项目,军品科研到了难以为继的程度。所里的几位大领导都调走了,群众中有点儿“人心惶惶”。

624所的前景如何?出路在哪里?当时恐怕谁也想不明白,说不清楚。

所长王靖寰为人正直,聪明睿智,善解人意,有号召力。1962年我到606所报到时他在干部科工作,第一个同我谈话的就是他,从那时起我们就成了好朋友。后来有些好朋友半开玩笑地对我说:“你和王靖寰早就是一对难兄难弟,这次‘受命于危难之际’,大家要看看你们有什么‘灵丹妙药’?”我也只能苦涩地一笑了之。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我不知道该烧什么火,从哪里烧起?烧的结果如何?会不会引火烧身呢?当了总工程师后,开始一段时间内,我好像没有找到感觉,自己一点儿也高兴不起来,感到的都是压力和忧虑。

记得当时搞民品开发,厂家付不起款,就用一台日本原装的皇冠3.0轿车作价抵账,这是当时624所最好的一辆轿车,坐起来肯定既舒服又神气。但所里经费紧张,开支已十分困难,在征得其他所领导同意后,我打电话向在外地出差的王所长汇报,建议卖车解困,以应一时之急,他表示同意。我就同主管后勤的冯金贵副所长拍板把车给卖了。好在我们是事业单位,大家的工资还能照常发出去。

当上总工程师之后,我面临的第一个最尖锐的问题就是高推预研要不要继续搞下去?能不能搞下去?怎样搞下去?某一天,我到王靖寰所长家里做了一次较深入的长谈,我们都认为高空台正处于二期工程建设安装阶段,经费投资和安装队伍都比较落实,矛盾不很突出,关键在于高推预研怎么办?他希望我能提出一个解决方案。我答应先找一些骨干谈一谈,再开一些座谈会,也到部机关和兄弟厂所、院校去做些调研工作,然后才能提出一个比较切实可行的方案来,他同意我的观点。

于是,我首先分别找邵忠甫、吕激、钱笃元、冯心海等副总师交谈,找科技办左臣富、刘俊波、周巽一和高推办斯永华、陈爱华等同志交谈,找二区各个研究室主任和朱鸿义、张国政、詹寿楠、周拜豪、胡正义、邓化愚、程信华等一批老同志交谈,找工厂的厂长熊应祥、潘泽清等同志交谈。

根据这些调研,经过反复考虑,我逐步形成了搞中推核心机和验证机的想法,提出了“在高推预研基础上开展三大高压性能部件和核心机、验证机预研”的设想和建议。我请高推办主任斯永华同志按照这个思路,整理出一份资料,提出《开展三大高压性能部件和中推核心机、验证机研究》的初步设想,召开两次总师办公会进行讨论,得到了王靖寰所长、谢士玉书记和其他所领导的支持。

为了更好地统一思想,也想谈谈自己的“设想和建议”,投石问路,我向王所长建议一起召开技术骨干和中层干部座谈会,围绕高推预研成果的应用和今后的发展方向,请大家帮着出主意、想办法,集思广益。座谈会上的发言很踊跃,当然也免不了有个别同志发发牢骚、说说怪话。但主流的、一致的观点认为:高推预研的大方向是正确的,一定要坚持继续往前走。624所只能前进,不能后退,后退是没有出路的。否则,高推预研真的会成为“一堆废纸”,有可能将前功尽弃。

不少同志建议要想办法恢复高推预研的“原貌”,即将压气机后三级搞出来,恢复到七级;将主燃烧室继续推进到带气动雾化喷嘴的全尺寸短环形燃烧室,涡轮要恢复到带气冷叶片的全尺寸高压涡轮部件试验件。座谈会上大家七嘴八舌,你一言我一语,气氛十分热烈,真是“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群众中蕴藏着的极大的积极性被激发出来了,这些骨干的信心很足、决心很大。我的眼前一亮,一条中推核心机和验证机的金光大道显现在我的面前。我感到非常高兴,因为这些技术骨干与我的想法不谋而合,事情就好办了。

当时我认为:继续加强和推进“高推预研”是我国自主发展航空发动机的迫切需要,是势在必行的事情。经过前6年的努力,“高推预研”已经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为其继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争取将“高推预研”恢复到原来确定的研究目标和内容,在部领导层中比较容易取得共识。在座谈会上我也谈了自己的一些想法,抛出了个人不成熟的设想和建议,提出在高推预研成果的基础上,以恢复“三大高压性能部件研制”为突破口,实施“三步走”的发展思路。即:第一步,恢复被砍掉的三大高压性能部件研制,包括七级高压压气机,带气动雾化喷嘴的短环形燃烧室和带气冷叶片的全尺寸高压涡轮部件;第二步,在三大高压性能部件的基础上完成中等推力涡扇发动机核心机研制(简称中推核心机);第三步,在前两步的基础上完成中推验证机研制,走出我国自行研制先进航空发动机的道路来。

我的这些想法得到了参加座谈会的技术骨干们的同意和认可,有的人说我想得比他们要更加深刻、更加长远、更具可操作性。座谈会实际上变成了交心会,不但我了解和摸清了中层干部和技术骨干的想法,他们也了解了我这位新上任总师的想法。最后王所长又做了慷慨激昂的总结发言,座谈会又变成了搞三大部件和中推核心机的动员大会,收到了意想不到的好效果,初步找到了624所的问题和出路所在。

同类推荐
  • 贝多芬

    贝多芬

    本书主要以贝多芬成长历程和人生发展为线索,通过日常生活中富于启发性的小故事来传达他成功的道理,主要内容包括:童年时代、拜师学艺、勇敢生活、追求上进、敢于创新、战胜苦痛、晚年生活等。
  • 董竹君:一首激扬的命运交响曲

    董竹君:一首激扬的命运交响曲

    一个旧上海滩洋车夫的女儿,12岁时沦为青楼卖唱女;14岁逃出火坑嫁与革命党人成为都督夫人,却不堪忍受封建大家庭和夫权统治,于29岁时毅然抛弃都督夫人的名头,选择离开;带着四个儿女两手空空回到上海打拼,历尽艰辛创办了上海锦江饭店。她的一生,开始于八国联军攻打北京的1900年,结束于香港回归祖国的1997年,经历了旧中国近代的政权更迭、战争饥荒多事年代,也经历了新中国的建立走向富国之路的时代,她的一个世纪,是中国近现代史风云变幻的缩影,更是一个女人不可多得的传奇。这本书,既是这个了不起的女人一生的缩写,也是她所生活时代的映照。
  • 我是马拉拉

    我是马拉拉

    《我是马拉拉》一个关于勇气和梦想的故事。这是2014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奖者巴基斯坦少女马拉拉和英国知名战地记者克里斯蒂娜拉姆合著的马拉拉自传。16岁的女孩马拉拉优素福扎伊出生在巴基斯坦斯瓦特河谷地区的一个普通家庭,因倡导女性受教育权利而惨遭武装分子枪击头部,但是,她奇迹生还。本书记录了马拉拉在艰难处境中,如何坚持上学,坚持抗争的艰辛历程,同时也讲述了在她头部遭受枪击后如何顽强生存下来的励志故事。这段不平凡的经历,让她从斯瓦特地区的偏僻山谷,走进联合国发表演说,走上了为争取女性的受教育权而不懈奋战的道路,同时也成为2014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也是诺贝尔和平奖创建以来最年轻的获得者。
  • 李四光:信仰的力量

    李四光:信仰的力量

    李四光的一生,全为为国争口气而拼搏,他在地质学所取得的成就,全为实现救国强国之梦。他曾是清末的工科进士,立志努力向学,造船救国,随后登进士、入实业,却因为辛亥革命失败毅然再次深造。原本造船救国的理想,他并未抛开,只是究其根源,还需要从矿产着手,而矿产则需要从地质着手,也正是这个缘由,他最终选择了地质学,从而走上科学救国之路。建国之后,他引领中国,彻底摆脱了缠绕中华民族几十年的贫油之帽。他是中国名副其实的地质元帅,更是在祖国河山屡屡印下足迹的地质大家,他的一生,一直在为国争光的道路上疾走。
  • 幻由人生:蒲松龄传

    幻由人生:蒲松龄传

    《蒲松龄传:幻由人生》是一本翔实的、带有学术意味的人物传记。作者是研究蒲松龄的大家,又有文学写作的经验,故下笔纵横捭阖,情思缕缕,除了人物鲜活外,历史的语境也被一一点缀出来。一个在科举路上不得志的文人形象被勾勒得栩栩如生,诸多历史话题浮现其间,乃文学画廊的奇景,有身临其境的美感。
热门推荐
  • 相濡以沫待连理

    相濡以沫待连理

    女主在15岁花季遇上男主,学生时代的甜甜懵懂的爱情,男主高中因为打架,开除学籍,不得不把男主送出国,女主没有考上大学,女主的爸爸又被骗倾家荡产,女主就偷偷去男主家夜总会做服务员,后来当上订房经理,男主回国才知道女主一人经历的这些事,又心疼又感动,两人最终喜结连理,共同学习进修接管男主父亲的公司。
  • 天生我为尊

    天生我为尊

    上古仙界高手为何一夜全部消失?当预言的救世主出现,却为何迎来了灭门之祸!流落人间的孤儿杨浩,又该如何面对这一切?剩我与狼舞,少年求道心。修真若无情,我便当自立。只为苍生福,不死战不休!天生我为尊,注定平阴阳。
  • 一起慢慢走

    一起慢慢走

    六年前,杨帆与林岸,一个是主角一个是跑龙套的。三年后,杨帆与林岸,一个是影后一个是影帝提名者。又一个三年后,他们在巅峰相遇。林岸越来越红,粉丝越来越多,而林岸的某次采访也被越来越多的人看到。林岸在一次采访中被问到“你认为世界上最浪漫的情话是什么?”林岸很认真地说道:“我觉得最浪漫的是陪伴吧。‘我们一起慢慢走’在我的眼里就很浪漫,就是我努力地走向你,陪伴你。”记者似乎嗅到了八卦的味道,追问:“是对谁说过吗?还是有人对你说过?”“有一个很勇敢的女孩对我说过。”后来,娱乐圈的未解之谜里多了一个“说要跟林岸慢慢走的女孩”。
  • 刹血

    刹血

    我不知道我写的故事是否合你心意,也不确定是否有人认真聆听,但我还是开始写了,我想在纸墨书香中描述我心中的世界,找到自己的坚持。如若停留,自有风景,如若倾听,自有佳音。请君为我倾耳听,不需鼓瑟吹笙,只求真挚热忱!希望我们能相聚于这个青翠的扉页丛林,其间,葱木葳蕤,绿意盎然,不失灵长的跬步,亦有着激迸的锋芒!第一次执笔,还请各位批评时手下留情,不要让我太难过。
  • 我能看得见弹幕

    我能看得见弹幕

    全鸟星球,头脑风暴,战队大赛,谁能拿下第一?
  • 这不是无限恐怖

    这不是无限恐怖

    新手写书,娱人娱己,同人而已,纯属假象,如有不爽,谢绝骂街。为便当们翻案,很多设定和原作完全不一样,请别奇怪。
  • 桃花绝色霸王妃

    桃花绝色霸王妃

    王府内独身一人生存。经过十年的栖伏,早已蜕变,昔日默默无闻,今朝霸气回归,神医妙手,资产倾国!雪王府小王爷,八岁带兵出征,离京十年,策马啸西风,铁血强势,武艺卓绝,貌若天神,所到之处,万民臣服。两强相遇,你追我逐,妙语生花,嬉笑怒骂,历尽各种惊心动魄的磨难,斗皇帝,整皇子,五国合,除尽身边渣男庶女,救过无数困苦弱小,终于是了却了前世今生的神话情缘!
  • 狐女晨曦

    狐女晨曦

    【1v1,偏宠+轻快】紫烨:曦儿,做我的娘子吧!二哥:不行!五哥:不可能!七哥:想的美!其他哥哥们:白日做梦!晨曦:我……巫宇:哈哈哈,紫烨,曦曦是我的!哥哥们+紫烨:呵,呸!巫宇:→_→晨曦:∏_∏……
  • 甜蜜绯闻:总统大人要抱抱

    甜蜜绯闻:总统大人要抱抱

    赫廷玦,k国最为年轻有为的总统大人,冷血无情,如同致命的罂粟,既令人避如蛇蝎,又令人趋之若鹜。正值盛年却格外洁身自好,未曾沾染一丝桃色新闻。可有一天,总统大人与一名女子共同出入酒店的照片曝光了……众:原来阁下的性取向是正常的!可是……这个女子的背影怎么如此眼熟呢?一言以蔽之,这是一个爱情付之一笑的故事。
  • 九眸狐神传

    九眸狐神传

    青玄星,群星荟萃,英才辈出,七大势力分天下。双神庇佑之体,强大血脉,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江山如此多娇,谁主沉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