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012900000022

第22章 近代日本中国文学领域的《论语》研究——吉川幸次郎与《论语》(5)

一方面,作为读者的吉川幸次郎与《论语》的相互关系,与其说是读经典,不如说是玩味作品,带着深刻的情感关切,触摸作者、体察其内心,最终在文学的审美世界里获得感知和体认。《中国人的古典及其生活》(岩波书店,1943年)、《中国文化的乡愁》(《中国文化》一,1947.6)、《作为人类故乡的中国》(《每日新闻》,1949.8.20)、《中国与我》(细川新书,1950年)等论著中,都深刻表达了这样一种阅读情结与审美体验。

吉川幸次郎对《论语》文学性的把握,虽然没有十足的透彻、全面,其中亦不乏感情色彩过于浓烈而分析论证稍嫌简约的缺欠,但是,他自称是一个“****”,虽然阅读《论语》开始得比较晚,但就像他自己所言“非自幼开始浸润其中,也就少了一些既定的影响而多了一些任我解读的自由”,[50]恰好具备了较之他人更加独立且独特的“他者”立场,从这样一种近乎原生态的新鲜视角切入,也就有可能生发出一些“我之为我”的感悟。这一点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另一方面,作为文献学研究者的吉川,在与文本的对视中,始终怀抱对典籍的尊重,同时亦不乏审视的自觉,他广泛吸纳中日、古今各家注释,追求训诂、义理兼重,以坚定的文献学者的立场,完成经典文本在异文化语境下的重塑。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吉川的《论语》研究显示了一种独特的范式。

第二,中日场域的转换——提供了一个考量近代日本中国学学术史面貌的坐标。

在近代日本中国学家中,吉川幸次郎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对中国最具温情的典型代表。他能说流利的汉语,平素喜着汉服,甚至总是以“我们儒学者”“我们这样的中国人”而自称。但另一方面他也从不讳言要回到日本传统汉学家那里寻找学养的支持。

以《论语》研究为例,吉川幸次郎虽然很推重中国,特别是清代古典训诂考据之学,也在很大程度上继承并发展了日本近代中国学“京都学派”的学风,但是最令其折服的恐怕还是日本江户时代的两位大儒——伊藤仁斋和荻生徂徕。不论是对《论语》的文本训诂还是对《论语》思想的解读,都表现出对这两位日本汉学家的相当程度的信服,这对于我们考量近代日本中国学学术史面貌,提示了一个颇具深意的坐标。或许“以中国为方法”在吉川幸次郎这里也是不同程度存在着的。

吉川幸次郎一直自谦地说自己“专业领域非常狭窄,只知道中国文学”[51]。然而,在集中进行《论语》研究的前后十年间,吉川幸次郎还相继发表了若干论著,诸如《外国研究的意义与方法》(筑摩书房《文化的将来》,1944年7月21日)、《面向世界的感觉》(《夕刊新大阪》,1947年1月13日)、《芭蕉与杜甫》(《东京大学新闻》,1948年2月19日)、《中国研究的方向》(《世界人》,1948年8月)、《日本人的精神构成(日本儒学)》(《文艺春秋》,1951年8月)、《东洋的文学——致日本文学家》(《新潮》,1951年10月)《中国的古典与日本人》(《妇人公论》,1953年7月)等。从中可以看出,其研究范畴不仅限于中国,也关乎日本、东亚,乃至面向世界。吉川幸次郎的这一学术努力,启发了战后日本中国学的视野规模以及发展方向。

作为在战后三十五年间君临日本中国学界的巨人,吉川幸次郎在其晚年几乎拥有被视为“吉川天皇”的学术地位。[52]如果说吉川幸次郎的学问体系的核心是中国古典文学,那么在对《论语》的理解和把握上,则融入了更多强烈的、个性化的内省与体认,使其对孔子、对《论语》的阐发更富亲近感。换言之,吉川幸次郎在《论语》研究中表现出的对于孔子思想的倾心,更是与其对日本文化的思考密切交织在一起的。吉川幸次郎终其一生确乎沉醉在对于中国文学、中国文化的美好向往和积极理解之中,然而毋宁说也始终是以此作为方法,表达着一位近代日本中国学家对于自身民族文化的另一种观照。

注 释

[1].《关于〈论语〉》,《吉川幸次郎全集》第五卷,第294页,筑摩书房,1974年1月。

[2].自 1940 年 2 月至 1943 年 2 月,《尚书正义》分四册,相继由岩波书店刊出,后收入《吉川幸次郎全集》第八至十卷。

[3].金文京:《六十年前的书信——〈吉川幸次郎全集〉未收之文》,《ちくみ》318,第20页,1997年9月。

[4].吉川幸次郎:《尚书正义》“译者序”,岩波书店,1940年。

[5]. 1923年,吉川幸次郎毕业于第三高等学校,同年4月升入京都帝国大学文学部文学科,其时于文学科执掌教鞭的狩野直喜、铃木虎雄等教官,皆为近代日本中国学史上的中国文学研究大家,他们对吉川幸次郎日后从事中国文学研究给予了最初的学问启蒙。

[6].日本学术界向以“京都学派”指称近代以来形成的以京都大学学人为核心的各学术研究体系,如哲学京都学派、考古学京都学派等等(参见竹田笃司《物语“京都学派”》,中央公论新社,2001年11月)。中国学者则尝试就其学术内涵特征,对以京都大学为核心的“中国研究”加以分析把握,从而以“实证主义”相指称(参见严绍璗《日本中国学史稿》,学苑出版社,2009年9月)。

[7].井波律子:“我喜爱的书”,《朝日新闻》1999年3月7日。

[8].吉川幸次郎:《论语上》第Ⅳ页,朝日新闻社,1965年12月。

[9].吉川幸次郎:《论语上》第Ⅴ页,朝日新闻社,1965年12月。

[10].吉川幸次郎:《论语上》第Ⅴ页,朝日新闻社,1965年12月。

[11].吉川幸次郎:《论语上》第Ⅴ页,朝日新闻社,1965年12月。

[12].吉川幸次郎:《论语上》第Ⅵ页,朝日新闻社,1965年12月。

[13].吉川幸次郎:《论语上》第Ⅵ页,朝日新闻社,1965年12月。

[14].吉川幸次郎:《中国人的古典及其生活》,岩波书店,1944年8月。

[15].吉川幸次郎:《论语上》第Ⅵ页,朝日新闻社,1965年12月。

[16].吉川幸次郎:《论语上》第Ⅵ页,朝日新闻社,1965年12月。

[17].《论语》,《吉川幸次郎全集》第四卷,第10页,筑摩书房,1974年1月。

[18].《论语》,《吉川幸次郎全集》第四卷,第11页,筑摩书房,1974年1月。

[19].《关于〈论语〉》,《吉川幸次郎全集》第五卷,第105页,筑摩书房,1974年1月。

[20].刘萍:《儒学文学观的破灭——青木正儿的儒学批判》,《金泽大学中国语学中国文学研究室纪要》第7辑,2003.12。

[21].《关于〈论语〉》,《吉川幸次郎全集》第五卷,第294页,筑摩书房,1974年1月。

[22].《我的读书遍历》,《吉川幸次郎全集》第八卷,筑摩书房,1974年1月。

[23].《关于〈论语〉》,《吉川幸次郎全集》第五卷,第303页,筑摩书房,1974年1月。

[24].《关于〈论语〉》,《吉川幸次郎全集》第五卷,第303页,筑摩书房,1974年1月。

[25].《中国的智慧》,《吉川幸次郎全集》第五卷,第25页,筑摩书房,1974年1月。

[26].《关于〈论语〉》,《吉川幸次郎全集》第五卷,第 103—104 页,筑摩书房,1974年1月。

[27].《中国的智慧》,《吉川幸次郎全集》第五卷,第21页,筑摩书房,1974年1月。

[28].《中国的智慧》,《吉川幸次郎全集》第五卷,第25页,筑摩书房,1974年1月。

[29].《中国的智慧》,《吉川幸次郎全集》第五卷,第39页,筑摩书房,1974年1月。

[30].《中国的智慧》,《吉川幸次郎全集》第五卷,第44页,筑摩书房,1974年1月。

[31]. 《中国的智慧》,《吉川幸次郎全集》第五卷,第46页,筑摩书房,1974年1月。

[32].《关于〈论语〉——庆应义塾小泉信三记念讲座讲演》,《吉川幸次郎全集》第五卷,第298—299页,筑摩书房,1974年1月。

[33].《关于〈论语〉——庆应义塾小泉信三记念讲座讲演》,《吉川幸次郎全集》第五卷,第298—299页,筑摩书房,1974年1月。

[34]. 古城贞吉(1866—1949):《中国文学史》(东华堂,1897年)。

[35].江上波夫:《东洋学系谱》,第194页,大修馆,1992年。

[36].《中国的智慧》,《吉川幸次郎全集》第五卷,第19页,筑摩书房,1974年1月。

[37].《关于〈论语〉》,《吉川幸次郎全集》第五卷,第295页,筑摩书房,1974年1月。

[38].《中国的智慧》,《吉川幸次郎全集》第五卷,第41页,筑摩书房,1974年1月。

[39].《孔子》,《吉川幸次郎全集》第五卷,第123页,筑摩书房,1974年1月。

[40].《中国的智慧》,《吉川幸次郎全集》第五卷,第102页,筑摩书房,1974年1月。

[41].《新订中国古典选2 论语上》,第3页,朝日新闻社,1965年。

[42].《新订中国古典选2 论语上》,第4页,朝日新闻社,1965年。

[43].《中国的智慧》,《吉川幸次郎全集》第五卷,第102页,筑摩书房,1974年1月。

[44].《关于〈论语〉》,《吉川幸次郎全集》第五卷,第314页,筑摩书房,1974年1月。

[45].《新订中国古典选2 论语上》,第213页,朝日新闻社,1965年。

[46].《新订中国古典选2 论语上》,第213页,朝日新闻社,1965年。

[47].见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钱穆《论语新解》(三联书店)等。

[48].《关于〈论语〉》,《吉川幸次郎全集》第五卷,第103页,筑摩书房,1974年1月。

[49].《关于〈论语〉》,《吉川幸次郎全集》第五卷,第314页,筑摩书房,1974年1月。

[50].《中国的智慧》,《吉川幸次郎全集》第五卷,第19页,筑摩书房,1974年1月。

[51].《关于〈论语〉》,《吉川幸次郎全集》第五卷,第295页,筑摩书房,1974年1月。

[52].高岛俊男:《书与中国与日本人》,筑摩书房,2004年3月,第338页。

同类推荐
  • 纵横家语录

    纵横家语录

    纵横家是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中最为入世,而且也是对当时的国家政治生活影响最大的一家。他们既是卓越的说客和谋士,又是国家关系的润滑剂。“合众弱以攻一强,事一强以攻众弱”的“纵横之术”,即使以平民寒士之身,仍能跻身于庙堂之中影响众多国家的治国方略。这种能清洗掉诸侯列国国家机器的斑斑锈迹,让其越转越强力的现实是诸子中极为少见的。纵横家又是时代的推进器,他们将“春秋无义战”的无序纳入或“纵”或“横”有序的轨道,同其他诸子学派一起完成了中国大一统的宏图伟业。虽然,纵横家远离我们两千多年,他们活动的舞台后世已不存在。但是他们的思想、策略和游说技巧却总是被后人从不同的方面发掘效仿,并引起国外学者浓厚关注。
  • 活了很久的智慧:东取《道德经》西问《沉思录》

    活了很久的智慧:东取《道德经》西问《沉思录》

    本书是将中外经典著作《沉思录》与《道德经》进行新鲜结合的哲学普及读物。这两部著作分别是西方和东方的经典哲学著作,都是关于人生、社会、自然多层面的思考。本书将采用年轻人喜欢的新鲜元素进行排版和阅读形式设计,精选梁实秋、胡适等名家译本及解读,帮助当下读者在困顿和迷茫中于哲学经典里寻得人生答案,让这部作品既“好读”又“好玩”,亦让《沉思录》与《道德经》里沉睡千年的哲思与年轻的读者们产生一场奇妙的化学反应。
  • 迈向成功的境界:国学智慧新启示

    迈向成功的境界:国学智慧新启示

    本书是《通达人生的智慧:新解易经六十四卦》的姐妹篇,是作者重要的学术研究成果。作者从诸多方面深入浅出地诠释了《易经》深邃玄妙的千古智慧,让人体悟管理运作,身心修养的哲理智慧,使人豁然开朗,茅塞顿开,增长智慧。
  • 菜根谭(第六卷)

    菜根谭(第六卷)

    本书是明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成书于万历年间。作为一部富有汉民族生活伦理思想的著作,它深刻的体现了汉族传统道德生活化的倾向。儒家通俗读物具有儒道真理的结晶,和万古不易的教人传世之道,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对于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有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力量。
  • 纵横家与合纵连横

    纵横家与合纵连横

    这本金开诚主编、陈长文编著《纵横家与“合纵连横”》,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该书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热门推荐
  • 寻君途

    寻君途

    为了逃避被选妃的命运,太尉府的千金常薇荔荔带着丫鬟从雁都出逃,南下江南。一路上惊险和惊喜都伴随着她,她遇到了救死扶伤的名医、游走天涯的商贾、神秘高贵的公子、赫赫有名的才子、江南巨富之子……在爱恨的纠缠下,良人又该何处寻得?她回到了雁都,本做好了接受命运安排的打算,竟然再遇到了身份改变的他。可他,一步步的谋划,究竟是为了权势还是出于真心?常薇荔荔只想找到如意郎君,试问众里寻他千百度,那人可在灯火阑珊处?
  • 子昂故里夏意微甜

    子昂故里夏意微甜

    唐甜甜与裴子昂的开始,适逢其会,猝不及防。唐甜甜与裴子昂的结局,花开两朵,天各一方。时间,足以卸下一切的伪装。家破人亡,她才明白,他本是裴老先生之子,娶她,无关爱情,不过是为了报复她的父母,让唐家,血债血偿。她以死相逼,最终如愿得到自由。四年后,她带着一双女儿回来,他欲挽留,她却劝他:"生死茫茫,子昂,还放不下吗?"
  • 海贼王之恶魔神树

    海贼王之恶魔神树

    九百年前定下的计划,只为了诛杀人间称神者。扬帆起航的少年,在神秘莫测的男人注视下,走向最终的命运。
  • 易先生是邻居

    易先生是邻居

    是老天垂怜我,让我与你相见,还成为了邻居。易烊千玺,你是那么的遥不可及,我配不上你。我会努力,总有一天,我会来再次找你。
  • 夙夜情深:暴君真会宠

    夙夜情深:暴君真会宠

    云国边陲。雪里小镇。白日里,小镇里一片死寂。一旦入夜,却是热闹非凡。……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看那咸鱼翻身了

    看那咸鱼翻身了

    一条咸鱼,到底会成咸鱼呢还是咸鱼呢。(本人是新人,随便写的,各位不愉快的请随便意)
  • 重生之娱乐行

    重生之娱乐行

    重生本身就是BUG,何况带着记忆这种外挂.李浩凭借记忆中的东西,快感般喊着:“抄袭不是罪!”却突然发现,自己已经成为了不可小视的明星了!---------------------------PS:重在抄袭,人生利器.本文虚构,不予现实对勾.一切都是为了剧情,不要纠结其他方面.谢谢各位支持!
  • 宿主是个小怂包

    宿主是个小怂包

    穆俞以为自己生在穷苦人家,没想到她居然是一个有钱人的私生女?!她以为被接回去会过上好日子,没想到她只是一个工具人?!她以为她只是一个工具人,没想到她捡到了一个系统?!到这就结束了?不,并没有。这只是她的开始。
  • 我的身世是鬼婴

    我的身世是鬼婴

    他是被村里的王二爷从坟头捡来的孩子,眼球比常人少了一块,犹如十五的月亮被咬了一口,却能看透阴阳两间事。九都冥王是我的朋友,十府地君是我的叔伯。我是遗弃的婴儿,我却能统治地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