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006500000020

第20章 范钦一生主要著作以及父子两代的雕版刻印事业

范东明一生中撰写过哪些著作,迄今为止保存下来的还有多少,这可能是读者想知道的一个问题。

细检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祁氏《澹生堂书目》,清嘉庆十三年(1808)时任浙江巡抚阮元主持编刻的《天一阁见存书目》,道光二十七年(1847)当时的浙江布政使刘喜海主持编纂的《天一阁见存书目》,光绪十年(1884)由宁绍台道兼兵备道薛福成主编的《重编天一阁见存书目》,光绪《鄞县志·范钦传》,民国《鄞县通志·文献志·艺文》,1940年冯贞群主编的《鄞范氏天一阁书目内编》等书,然后加以梳理,基本上可以弄清属于范钦本人的著作(包括由他编写和编辑的),其中最重要的并且是卷帙最多的当推《天一阁集》三十二卷;此外尚有《明文臣爵谱》未分卷一册,《革朝遗忠录》(卷册未详),《范司马奏议》(又名《抚南赣奏议》)四卷一册,《抚掌录》(卷数未详),《赋苑联芳》(南京图书馆藏有红格抄本六册),《贡举录》(手稿)一册,《四明范氏天一阁书目》四卷,《烟霞小说》八卷,《古今谚》一卷,《歌谣谚语》一卷和《汉书隽》(卷册未详)。可惜这些书籍大多已散佚,今天一阁庋藏者仅《天一阁集》、《范司马奏议》、《贡举录》(稿本残册)、《歌谣谚语》(稿本残页)四种而已。

在范钦现存的著作中,《天一阁集》三十二卷无疑占据着最重要的地位。这部书是经他精心选择的自撰稿,入选的作品以他中晚期著述为主,而最后刻印成书,则是由他的长子大冲完成的。

沈一贯《天一阁集·序》称:“乡先生范司马公卒之明年,其所为《天一阁集》者出。”钦卒于万历十三年(1585),而沈一贯自署撰序年月为“万历辛卯春日”,辛卯系万历十九年(1591),时则距司马公撒手人寰已六年了。同一篇章之内,似乎出现了一个矛盾:出书时间到底是万历十四年还是十九年?笔者认为,此书镌刊竣工(或基本竣工)当在万历十四年(1586)——即所谓“司马公卒之明年”,尔后由其子大冲请名人补序并印刷成书,又相隔数年,故有此日期上的差异。沈一贯与范钦同里,但年龄比范小三十六岁,当属后辈;而大冲邀沈作序时,一贯已官居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记注起居经筵日讲官、国史会典副总裁,未几又擢升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入阁预机务,是万历的宠幸近臣。

据已掌握的材料,目前国内外尚存明刻本《天一阁集》五部,其中天一阁收藏两部,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各藏一部,美国国会图书馆也收藏一部(见王重民《中国善本书提要》第611页)。天一阁所藏两部明刻本中,分别钤有“四明陈氏文则楼”长方朱文印和“翔熊所藏”、“鄞蜗寄庐孙氏藏书”、“鄞蜗寄庐孙氏”朱文章以及“闭门索卷”白文章。可见这两部书曾被其他藏书家收藏过,以后又访归天一阁的。

全集共五百余页,约二十余万言。若以诗文体裁来分类,各卷收录的情况如下:卷一为目录及四言古诗三首,卷二为拟古乐府二十五组六十首,卷三为五言古体九组四十三首,卷四为七言古体二十首,卷五至卷九为五言律诗共六百一十二首,卷十为五言排律十六首,卷十一至卷十四收七律三百六十八首,卷十五为五绝七十二首,卷十六为六言六首,卷十七为七绝一百零一首,卷十八至卷二十三收范钦为他人所撰序文共七十三篇,卷二十四为范钦撰写的碑文五则,卷二十五为铭文四篇,卷二十六收记四篇,卷二十七至二十八共收祭文三十四篇,卷二十九为书(尺牍)六篇,卷三十收启九篇,卷三十一收议、说等三篇,卷三十二为杂著,计有七(综)、诔、跋、赞、等共十一篇。全集共计诗十七卷,文十五卷。

如果单纯以诗文艺术造诣而言,范钦当然无法与前代李、杜、韩、柳、欧、苏、辛、陆等大师相颉颃,即使与明代前、后七子相较,似亦稍逊风骚。但范钦自从二十七岁中进士以后,成为青年州牧,以后做过管理皇家营造的工部郎中,统管一州军政财文和司法大权的知府,江防要地的兵备副使,主管一省的布政司使(包括少数民族地区和边陲重镇),也当过学政大人,后又荣膺巡抚南赣总督数省抗倭重任的钦命大员,直至最后被任命为兵部右侍郎,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层次从地方州府直至朝廷中枢,其阅历之丰富,不是一般人所能企及的。所以他写出来的文章,多数亦是内容充实,言之有物,自有其强烈的时代特色和价值,不是一般文人的铺张辞藻,歌颂升平,或吟咏风花雪月而已。作品中不乏关心国是、忧国忧民之作,特别是反映外族入侵(主要是倭寇)和边疆少数民族的边警;此外,他还较充分地揭露了豪贵的横暴贪婪和酷虐害民,以及官场间的无情倾轧。作者身历其境,所作多据亲见亲闻,史料可信。范钦对地方掌故、民风民俗十分关注,在集中多有记述,因此也保存了不少民间文学和民俗学的资料。

《天一阁集》会对读者提供哪些帮助?这个问题一般不易回答,因为读书各有所好,各有所需,爱好不一,目的也不尽相同,真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笔者认为《天一阁集》的内容,对研究明史特别是研究明代中晚期历史和明代文学的学者来说,可能会很有用处。因为它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比较细致而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军事、经济、社会和文化等真实情况,是一般文人所无法提供的。任意举两个例子,就可说明问题。

例如该书卷之三十一中,有两篇赠当地地方官吏升迁的文章:一是《理财篇赠贾君》,一是《鹾议赠游都运》。贾君是原鄞县令贾近皋,以考绩优良擢户部主事。贾君虽是治邑的行家里手,但对度支业务却是陌生的。范钦从财政的祖制沿革以来迄今日的变化,百官、六军的薪饷需要,征收的粮赋数量及其保管漕运,个中利弊,以及如何开源节流,说得明明白白,简直是对贾令在上专业课。如果不是范钦谙熟度支业务,这种语重心长的赠言,能讲得出来吗?在《鹾议赠游都运》一文中,他对原宁波知府刚擢升两浙都运使(亦称“盐运使”)的游一川忠言直告说:别看盐务是小事,在我朝却是主要物资和主要赋税来源之一。范钦在总督赣闽粤抗倭军务时,就在军需供应上遇到过极大的困难,最后他数次上奏折,争取皇上同意,多划给他一些盐税征收范围,多提取一些盐税的提留分成,才勉强渡过难关。他对游君指出,你搞盐政工作,少不了要和盐业生产者(晒盐煮盐的手工业主)和盐商(盐业商品的流通者)经常打交道。这些人财大气粗,神通广大,背后还有强有力的背景,要慎重对付才是。他告诉游一川,“灶(原盐生产者)之病四,商(财力雄厚的盐商)之病六”,便于他心中了然。这类文章是一般文人难以写出来的。

《天一阁集》所收作品,其中亦有相当一部分属于宴饮唱和、送往迎来、礼仪应酬的诗文,然而由此也可以看出范钦的社会关系、家庭感情并折射出他的某些心路历程;但更重要的方面,是通过《集》中记载的诗文,可以进一步了解范钦的处世为人和他的人生追求。

公元16世纪中叶以来,中国的封建社会逐渐走向晚期,资本主义开始萌芽,当时的刻书行业已进一步向市场化发展,并非由官府所独占,不但诸藩府、官衙竞相攀比刻书,坊间和私人刻书也蔚然成风。天一阁是当时南方版刻事业卓然成家者之一。

范钦早年已钟情于刻书事业,并有了初步的实践,只是他的主要精力由进士、方伯而至司马,倾注于戎马倥偬和国事忧劳。侍郎致仕归里后,更专心于此,成为其藏书事业之延伸,并使之形成规模。如《稽古录》一书,署名的刻工就有二十五位。至今阁中尚存明刻版片数百块,是研究我国明代雕版印刷极为珍贵的实物。

范钦刻书,除了出于对藏书和出版事业的热爱之外,还有一些其他方面的因素:一是明代中叶刻书风气鼎盛;二是当时的士大夫多以自刻赠书结交一批政要和满足文友的索求,社会上普遍流行着这种“风雅设尚”的风气。不管他的主观动机如何,范钦致力于刻书事业,客观上起到了繁荣社会文化事业的作用。

范钦刻印的古今书籍,又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天一阁创建以前刻印的,姑称之为“初期刻本”,那时范钦在湖广、江西等地为官,就校刊过三部书:

第一部为《王彭衙诗》(《阮目》作《王彭衙集》)九卷(今藏南京图书馆),系嘉靖十四年(1535)范钦任随州知州时所刻。卷末有陈嘉言跋:“嘉言素善王子而爱其诗,因于乃兄青门子求所遗稿,得一十二册,携以入楚,请以汉东之体别之,而托范守钦刊诸本。”

第二部为《熊士选集》一卷(版佚,书藏南京图书馆),系嘉靖二十二年(1543)范钦任江西袁州知府时所刻。陈德文后序云:“近客袁,范君侯东明先生间出抄本,相与诵风而感叹御史者(熊卓,字士选,弘治九年<1496>进士,曾任平湖知县,迁监察御史)久之,曰:‘是篇刻于豫章,比见其磨囗滋甚。夫崔颢、杜审言之诗数十篇,乃百世传,吾惧御史之志不章也。’君侯笃古尚友,精明而介亮,治称神明,宜有羡于熊之风烈也,岂直以其文而已耶!是故重刻《熊士选集》。”

第三部为《阮嗣宗集》二卷(版佚,书藏南京图书馆),扉页题“魏步兵校尉阮籍撰,鄞范钦、吉(州)陈德文校刊”。光绪十年(1884)薛福成《重编天一阁见存书目》称“此书刻于江西,他本不同”。

另据《丛谈》称:“台湾《中央图书馆善本书目》著录:‘《海叟诗》三卷一册,明袁凯撰,明范钦等校刻本,清林佶手录明何大复序’,约为范钦官江西时所刻。因未见原书,故录以待访。”

第二种情况是范钦归里建立天一阁藏书楼后所刻印的书籍,时间当在嘉靖四十年(1561)之后,这部分出版物藏书界习称为“天一阁刻本”。今根据阁内现存书籍、书版及冯贞群《鄞范氏天一阁书目内编》等有关资料分别叙述如下。

1.《司马温公稽古录》二十卷,宋司马光撰。明嘉靖天一阁刻本。半页九行,行二十字,四周单栏。天一阁尚存原刻双联双面书版91片。

2.《元包经传》二卷,后周卫元嵩述,唐苏源明传,唐李涵注并序。半页八行,行十六字,四周单栏,版心下端有刻工名。书版佚。

3.《元包数总义》二卷,蜀张行成述。半页八行,行十六字,四周单栏,版心下端有刻工名。天一阁尚存原刻双联双面书版6片。

4.《说苑》二十卷,汉刘向撰。半页九行,行十八字,左右双栏。天一阁尚存原刻双联双面书版97片。

5.《新序》十卷,汉刘向撰。半页十行,行十八字,左右双栏。天一阁尚存原刻双联双面书版69片。

6.《法贴释文》□卷,存上卷《淳化阁法贴》。洪武四年(1371)常性序。半页十二行,行二十字,白口,黑鱼尾,四周单栏。天一阁尚存原刻书版双联双面1片,双联单面1片。

7.《汉书隽》,明范钦订。半页九行,行二十字,有圈点,四周单栏。书版佚。

8.《古今谚》一卷,明范钦辑。半页十行,行二十字。左右双栏,白口,单鱼尾,版心有“王心秀刻”四字。书版佚。

9.《奏议》四卷,明范钦撰。半页十行,行二十字。白口,左右双边。天一阁尚存原刻双联双面书版14片,双联单面书版1片。

10.《天一阁集》三十二卷,明范钦撰。是书为明万历十四年所刻,半页十行,行二十字。左右双栏,白口,单鱼尾。版框大小为20.3×13.7厘米。书口镌“天一阁集”字样和卷次,下端间有刻工姓名及字数。刻工具名的有王元秀、国法、文合、茅沙美、王得光、王元、林纯、戈得世、朱、罗、戴、文、毛、子、汪、川、安等十余人。正文为仿宋匠体;目录及序言均为楷体(序言为楷书手写体)。天一阁尚存原刻书版162片,多为双联双面;偶亦有双联单面或单联单面。

11.《三史统类意断》,明范大冲撰,明万历八年天一阁刻本。半页八行,行十六字,版框14.6×19.6厘米。白口,无尾,四周单栏。范大冲(1540-1602),字子受,号少明,范钦长子,天一阁藏书第一代继承人。范大冲序曰:“区区忘其芜陋,展其管蠡,统三史而类叙,历七祀而始就,名曰《三史统类意断》。统者,合而统成之也;类者,分而类别之也。”天一阁尚存原刻双联双面书版2片。

12.《天一阁书目》,明范大冲编撰,明万历十五年(1587)天一阁刻本。范大冲跋云:“冲先君宦游两京、各藩省几四十载,致政二十余载,享寿八秩。生平孜孜,惟书籍是嗜。远构(购)近集,旦录夕抄,积之岁月,仅盈箧笥,乃勉构天一阁以贮之,惧遗散也。其用心良苦且久矣。冲时过庭,绍闻先君珍藏之训,今遽仙逝,手泽维新,捧览悲恸,无以自存。惧岁久易湮,使先君生平八十年之精神,一旦置之灰土,能不痛哉!能不痛哉!适承闽中肖翁蔡太公祖面命云:‘当付之剞劂,以广其传。人子事也,亦人子心也。’冲也敢不敬奉,遂诠次篇目而梓之,庶宇内贤达览者,知先君积累捃拾之勤,而子子孙孙亦因知祖上存蓄之不易,将殚力而世守之无坠云尔。刻成,时万历丁亥岁午月午日(1587年6月23日),不肖孤光禄寺署丞大冲泣血百拜谨书。”(冯贞群《鄞范氏天一阁书目内编》)书版佚。

13.另据中华书局1959年12月初版《增订四库简明目录标注》第548页记载:《百川学海》,丛书,左圭编。有天一阁刻本二十卷。今天一阁未见有原刻书版。

14.《范氏奇书》二十一种,明范钦订。按:在“天一阁刻本”中占主要地位的两部书是《范氏种奇书》二十一种和《天一阁集》三十二卷,均刻成于明万历前期。此两书遗存书版数量较多,又是研究天一阁缔造者范钦生平轨迹、思想演变及天一阁雕版印刷事业的重要史料。关于《天一阁集》,本章关于范钦一生主要著作中已有介绍,书中他处也多有述及;关于《范氏奇书》,在此则以较长篇幅论述之。

此二十一种刻本的版式基本一致:半页九行,行十八字,左右双栏,白口,单鱼尾。版心上端或镌有书名,下端镌字数及刻工姓名,有胡绣文(纹)、文九、胡十二、王以南、王以才、姜培、郭完、李聪、范正祥等二十余人。明万历年间山阴祁氏《澹生堂书目》及以后历代所编的《天一书目》中,均作丛书著录,称《范氏奇书》或《天一阁奇书》。

《范氏奇书》二十一种明代原刻版片,除《周易乾凿度》、《周易略例》、《孔子集语》、《论语笔解》、《虎钤经》外,天一阁内均有实物遗存,或全部,或残片,均是珍贵的古籍出版文物。此二十一种为:

(1)《乾坤凿度》二卷。经部·易类。正文首页题“明范钦订”。此书在《隋书·艺文志》、《唐书·艺文志》及北宋仁宗景祐年间(1034-1038)的《崇文总目》均无记载,至宋哲宗元祐间(1086-1093)始出,故后人(包括宋代学者晁公武、明代学者胡应麟、胡一桂等)疑为宋人依托之作,但认为“尚有祖述,有稗《易》教”。不是一概否定。

其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为《乾凿度》,论四门、四正,取象、取物,以至卦、爻、蓍、策之数;下篇为《坤凿度》,有十性,而推及于荡配、陵配,又杂引《方形经》、《地形经》、《制灵经》、《蓍成经》,含灵孕诸纬文。词多聱牙,不易晓。为《易纬》八种之首篇。

纂修《四库全书》时,此书从《永乐大典》本录出,清帝弘历曾题诗。据《四库总目提要》记载,馆臣等奏云:“伏读御制《题乾坤凿度》诗,定作者后于庄子。而举应《帝王篇》所云‘倏忽混沌分,配乾坤太始’,以推求凿字所以命名之义。援据审核,折衷至当。臣等因考《列子》、《白虎通》、《博雅》诸书,皆以太易、太初、太始、太素为气,形、质之始,与《凿度》所言相合……仰蒙圣明剖示,精确不刊,洵永为是书定论矣。按《七经纬》皆佚于唐,存者独《易》,逮宋末而尽失其传。今《永乐大典》所记载,《易》、《纬》俱存,多宋以后诸儒所未见,而此书实为其一。谨校定讹阙,厘勘审正,冠诸《易》、《纬》之首,而恭疏其大旨与简端。”

因有弘历御批,《四库》馆臣对此书推崇特甚。自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由于英法帝国主义侵略军焚掠圆明园,《大典》的绝大部分遭焚毁和抢掠,乾隆时能见到的《大典》本,今日多数已难觅踪影,此书收归《奇书》之中,可起到补缺存遗的作用。天一阁尚存原刻书版双联双面26片。

(2)《周易乾凿度》二卷。经部·易类。正文首题“汉郑康成(郑玄)注,明范钦订”。此书为《易纬》八种之一。它所表达的儒家哲学思想较为完整和丰富,以“乾”为天,以“度”为路,含有开辟通向天上道路之意。

《周易乾凿度》勾画出一幅宇宙天体自然环境和人类、生物形成的线路图。道家和道教吸取了《乾凿度》气、形、质之说,创造了“太极生两仪,两仪生阴阳,阴阳化万物”等教义。《列子》中的《天瑞篇》,及《道藏》里的《乾元子三始论》,就是采用《周易乾凿度》之说演绎而成;宋明理学也深受其影响。《四库全书》系据永乐大典本抄录该书。原刻书版佚。

(3)《周易古占法》二卷。经部·易类。正文首题“沙随程迥编、四明范钦订”。

此书前卷题曰《周易古占法》上,凡十一篇;后篇杂论《易》说,并记古今占验,题曰《周易古占法》下,亦作《古周易章句外编》。程迥在是书中剖析了易卦原理,以儒门之义理诠释《周易》占筮法要旨,对后来学者的相关研究有较大影响。《四库提要》称:“此书世无刊本……大旨备见于《自序》。朱子作《启蒙》,多用其例。”而清邵懿辰《四库标注》则指出:此书有“天一阁刊本,许氏有旧刻本,似即天一阁刊也。……而《提要》以久无刊本,殊误”。由此看来,《周易古占法》在《奇书》中当是首刊。《四库全书》系据两淮盐政采进本抄录该书。版式与《乾坤凿度》、《周易乾凿度》相同,唯版心下端未见刻工姓名。天一阁尚存原刻书版双联双面19片。

(4)《周易略例》一卷。经部·易类。正文首题“晋王弼著,唐邢璹注,明范钦订”。首载邢璹序。此书收集了王弼总论《易经》主要思想的论文,共七篇。邢璹说:“如王辅嗣(王弼字辅嗣)《略例》,大则总一部之指归,小则明六爻之得失。”王弼以《略例》与其《周易注》互相配合,集中地反映了他的易学观点与解易方法论,与《易经注》相得益彰。原刻书版佚。

(5)《周易举正》三卷。经部·易类。卷首有郭京序,正文首题“唐苏州司户参军郭京撰,皇明兵部右侍郎范钦订”。其书《崇文总目》始著录。陈振孙《书录解题》于宋咸《易补》条下称,“咸得此书于欧阳修”,宋仁宗年间乃行于世。然而此书目不见于《唐书·艺文志》,故自宋以来,有不少学者以为是伪托之作。但不管怎样,许多著名学者“顾其所说,推究文义,往往近理”。故晁公武虽知其托名,而所进《易解》,仍多引用之。朱熹解《易》,亦颇从其说。洪迈《容斋随笔》亦称其改正原注错误一百三十五处,二百七十三字,可见本书的价值。天一阁尚存原刻书版双联双面16片。

(6)《京氏易传》三卷。经部·易类。正文首题“吴郁林太守字陆绩注,明兵部侍郎范钦订”。此书作者为东汉京房。其书虽以《易传》为名,然而并不诠释经文,亦不附会《易》义,讲的是卦、卜、配宫、变爻等法,通过对京房现存于世的资料探讨,阐明了京氏《易》学对后世学术的影响,为《易传》中比较重要的一种著作。天一阁尚存原刻书版双联双面13片。

(7)《关氏易传》一卷。经部·易类。卷首题“天水赵蕤注,四明范钦订”。此书在《隋书·经籍志》及《唐书·艺文志》中均无著录,直至李淑《邯郸图书志》、《中兴书目》始见之。其中一页记“余姚王以南刊”。天一阁尚存原刻双联双面书版1片。

(8)《麻衣道者正易心法》一卷。经部·易类。题“陈希夷先生受并消息,东明山人订”。麻衣道者,生平不详。据推测当为五代人,略早于陈抟,为陈抟之师。全书共四十二章,皆分章作注。所谓“正”就是讲卦,卦为本书之正文。每章开头,必有诗词四句,把这一章的大旨揭示出来,类似今日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的提要或关键词。所谓“消息”,则是对每章内容的详解和阐释。因为每章讲的都是卦辞和爻辞,非经阐释,读者是很难领会和读懂的。所以我们可以作这样简单的归纳:心法是提纲,是内容提要;消息是解读。本书主要从象数方面解说易道,是道家象数派易学的代表性著作之一。天一阁尚存原刻书版双联双面4片。

(9)《穆天子传》(又名《周穆王游行记》)六卷。子部·小说家类。正文首题“晋郭璞注,明范钦订”。此书并非史籍,乃小说家言。其言虽涉荒诞不经,但也有各地风情习俗的缩影,并保存了许多古地名与古文,有些记载与《尔雅》所记吻合。周穆王四方巡游从另一角度来看,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四方征伐情况。传世的版本较多,有《汉魏丛书》本,明程荣刻本、吴琯刻本、汪际明本等,《奇书》本是其中校勘谨严、刻印俱佳的一种。天一阁现仅存原刻双联双面书版一片。

(10)《孔子集语》二卷。子部·儒家类。正文首题“永嘉薛据纂,四明范钦订”。是书乃有关于孔子言行及事迹的文字汇编。有《易者》、《子贡》、《孔子语》、《六艺》、《依贤》、《漆雕氏》、《楚昭王》等二十篇。原刻书版佚。

(11)《论语笔解》二卷。经部·四书类。正文首题“昌黎韩愈、赵郡李翱著,四明范钦订。”版心未刻书名,但有“遗文”两字。《唐书·艺文志》只著录韩愈《论语注》十卷,而并无《笔解》其书;其后郑樵《通志》,始著录有《笔解》二卷,与今本同,意其出于北宋晚期。众说纷纭,不及细述。此《论语笔解》,乃是范钦从许勃本传刻,故首载许勃《序》。原刻书版佚。

(12)《郭子翼庄》一卷。子部·道家类。正文首题“三一子高凳允叔纂,明兵部侍郎范钦订”。版式与以上诸书同,唯未镌刻工姓名,而版心刻有“翼庄”书名。此书仅十一页,约三千五百字。所谓“翼庄”者,乃是以精练的语言对《庄子》一书作简明扼要的阐释。天一阁尚存原刻书版双联双面5片。

(13)《广成子解》一卷。子部·道家类。正文首题“广成子著,宋苏轼解,明范钦订”。全书仅六页,约二千字。是书以黄帝轩辕氏与广成子一问一答形式,宣扬道教教义。天一阁尚存原刻书版双联双面3片。

(14)《三坟》一卷。经部·易类。卷首有毛渐(正仲)序。正文首题“明范钦订”。“三坟”相传为古书名。此处是指三皇(伏羲、神农和轩辕)时某些书籍的总称。全书以《易经》的卦爻、传、河图等来记录三皇的史事、政典。天一阁尚存原刻书版双联双面8片。

(15)《商子》五卷。子部·法家类。正文首题“明范钦订”。商鞅是春秋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人物之一,秦孝公二十年(前340),因商鞅变法而国力强大,以商地十五邑赐鞅,封为商君。其所著世称《商君书》,亦曰《商君》或《商子》,内容包括更法、垦令、农战、去强、说民、筭(算)地、开塞、壹言、错法、战法、靳令、修权、刑约、赏刑、画策,境内、弱民、外内、君臣、艺伎、慎法、定分等等。天一阁尚存原刻书版双联双面25片。

(16)《素履子》三卷。子部·儒家类。正文首题“唐将仕郎试大理寺评事张弧撰,明通议大夫兵部右侍郎范钦订”。此书是唐代中晚期儒家教育中一部有代表性的著作,全书分十四篇,依次为履道、履德、履忠、履孝、履仁、履义、履智、履信、履礼、履乐、履富贵、履贫残、履平、履危。作者非常强调在各种境遇、各种场合中履践的重要意义。他把儒家伦理归为十四条,而最重要的是躬践履行。他取《周易·履封》的训义,倡导“以纯素为本,以履行为先,虽衣布素,须履先王之政教”。作者的主要观点是:抱朴、守素、践履,以此发扬儒家的伦理。张弧以“履”名书、名篇,强调躬行实践的作用,使该书成为当时人们处世、为人、治学、从政的行动指南。天一阁尚存原刻双联双面书版6片。

(17)《竹书纪年》二卷。史部·编年类。正文首题“梁沈约附注,明范钦订”。此书是一部研究先秦历史的重要文献,并可校正《史记》所载某些战国史事的年代错误。清末朱右曾辑有《汲冢纪年存真》,王国维据此补辑为《古本竹书纪年校辑》;另有一种《竹书纪年》二卷本,据云系出于后人伪托,王国维在《今本竹书纪年疏证》中,考证其为伪书。范钦校订《竹书纪年》二卷本,早于王国维三百多年,是否属于伪托之本,尚待有关专家学者进一步考证。天一阁尚存原刻双联双面书版24片,单面2片。

(18)《潜虚》一卷,附《潜虚发微论》一卷。子部·术数类。正文首题“宋司马光撰,明范钦订”。晁公武《郡斋读书志》云:“此书是五行为本,五行相乘为二十五,两之为五十。首有气、体、性、名、行、变、解七图,然其辞有阙者,盖未成(之稿)也。”天一阁尚存原刻书版双联双面16片;单联单面书版1片。

(19)《虎钤经》二十卷。子部·兵家类。宋许洞撰。是书上言人谋,中言地利,下言天时,兼及风角、占候、人马、医务等,内容十分丰富。天一阁藏本及原刻书版均佚。

(20)《两同书》二卷。子部·杂家类。正文首题“唐罗隐昭谏撰,明范钦安卿订”。是书以老子修身之说为内,孔子治世之道为外,会其旨而同原,实际上讲的是儒道互参、互通的学说。和谐和合、和而不同是中国传统文化特色之一,在本书中也得到一定程度的体现。内容包括上卷五篇:贵贱、强弱、损益、敬慢、厚薄,皆终之以老子之言;下卷五篇:理乱、得失、真伪、同异、爱憎,皆终之以孔子之言。天一阁尚存原刻书版双联双面13片;单联单面1片。

(21)《新语》二卷。子部·儒家类。正文首题“汉中大夫陆贾撰,明兵部侍郎范钦订,范大冲校刊”。南宋末年著名学者王应麟,在其所辑的丛书《玉海》中说:《新语》“则大旨皆王道,黜霸术,归本于修身用人。”王应麟对此书的评价,可谓客观、公允、全面,实事求是,诚为不易之论。天一阁尚存原刻书版双联双面13片;单联单面1片。

从《奇书》二十一种书目及其类属来看,有关《周易》的著作占了绝大多数,居主导地位。其中直接解读和注释《周易》的就有八种(经部中的九种著作,除《论语笔解》之外,均属之)。在子部道家类和术数类中,与《易》有不同程度关联的亦有七种,如《麻衣道者正易心法》、《广成子解》、《郭子翼庄》、《素履子》、《潜虚》、《两同书》、《新语》均是。两者相合,儒道互参,占《奇书》所收品种百分之七十以上。众所周知,《易》为儒家经典之一,乃是通过八卦形式,象征着天、地、雷、风、火、山、泽等自然现象,用来推测自然现象及社会现象的变化,具有原始的、朴素的辩证法观点。道法自然,与《易》的理论相通之处甚多。

范钦在五十五岁(1560)以前,虽历经风波(如抵制和顶撞权贵郭勋贪污受贿,被其诬害,逮入诏狱;阻止权臣严世蕃圈占公地建造私宅,而受冷遇六年),但总的情况还是仕途顺利的。从这部丛书中不难发现,范钦的治学志趣和人生追求在五十五岁前后有一个巨大的变化。范钦青年求学时期,刻苦攻史,《嘉靖十一年进士登科录》中已有载明:“治《书经》。”《书经》又名《尚书》,简称《书》,古代之史也。在他二十八年从政生涯中,颇有建树。不意在如日中天之时,被贬原籍。以后虽有一定程度有平反和纠正,改革职为致仕,然已放回故里,终未见复召起用。范钦经历了重大挫折后,更使他能洞察宦海风波,看透仕途险,人情冷暖。虽不免有夙志未酬之叹,但更多的是返归自然,自我解脱,求得继续发展自己才能的道路。难怪范钦在再三考虑身后之事时,已为自己在鄞县茅山选好墓地。《天一阁集》卷之八中有范钦《过茅山普安院四首》,交待得明明白白:

共道茅山胜,从来灵秀钟。岁深丹灶得,洞杳白云封。

有客披驯象,从谁问驾龙?行游不觉暮,朗月满诸峰。

昔怜仙子宅,今作梵王家。一水涵空月,诸天散雨花。

浮云倏以逝,尘世渺难涯。安得轻身术?相将凌紫霞。

偶发观山兴,逍遥入化城。峰云凝远黛,江雨走寒声。

解带松萝合,穿林竹径清。空王何必问,今已得无生。

净镜江山满,空堂岁日深。行天余白鹤,布地尽黄金。

超旷开迷眼,清虚长道心。一丘吾已得,千载足幽寻。

《奇书》中除上面提到的《易》八种外,其他如《郭子翼庄》、《广成子解》、《素履子》、《潜虚》等,均与易、道学说有关;他还参以兵家的《虎钤经》、法家的商子加以和合,以期达到“和而不同”、合中同异互见,相融相通。《奇书》还收有《两同书》二卷,讲的就是儒、道互参之道。和谐和合、和而不同是中国传统文化特色之一,在本书中也得到一定程度的体现。范钦选刻此二十一种书,实有深意在焉,从中能透视出他晚年的易学情结和思想演变轨迹。

天一阁现存明代原刻书版以双联双面为主,页码序列未有定式,或连号或不连号;双联单面或单联单面的也有,但数量极少;未发现有单联双面的版片。

昔时私家刻书,各有其动机及价值追求。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点,因人因时而异。

古代刻书比较方便,只要你有稿源,有出版意愿,有一定财力,即可募工雕版开刻,文责自负,发行自理。刻印者各有不同的目的,有的为了附庸风雅,以自己刻印的著作馈赠亲友、同僚等等;有的属同好间唱和应酬,结集出版;有的想宣扬自己的学术成果和观点,或借以传世留名;有的为乡邦搜集、保存文献资料。总之,各有不同的价值追求。

天一阁刻书属四明刻书范畴之内,它们既有共同点,又有迥异之处。共同之点,如重视浙东文化传承与乡邦文献的搜集出版;而其不相雷同之处,依笔者浅见,有两大明显的差别:

1.范钦非名门望族出身,也非纯粹学人,功利心和进取心均强,没有学派门户和师承关系,黄宗羲撰《明儒学案》无“东明学案”(范钦号东明),亦不将他归入任何学派。他在治学上无名师可依,无弟子门徒可传,独立思考,躬行践履,不拘一家,博采众长,与时俱进。他以儒学为基础,而不拘泥程朱理学,去其禁锢人们思想之弊端,另外吸收法家、道家之长,相互参悟,治学思想是儒、法、道互参,多元化学术观点并存。他在从政、治军过程中,充分显示出其重视律例,用人唯廉与能,理财筹饷费尽心力而又从实际出发,剿寇抚民区别对待,使朝廷能接受,民众能承受等特长。他的藏书和刻书,厚古及今,传统与现实兼重,且着眼未来,因此所刻之书,题材范围较广泛,涉及哲学、史学、政治、军事、经济、法律等诸多方面,有不少为自己亲见亲历之事,有丰富的实际内容与实践经验总结;其与友人交往的诗文信函,亦往往紧扣时局,忧国忧民,是存史、资政、鉴世、育人的好材料。此乃范钦异于一般藏书家、出版家的最明显特征。

2.天一阁刻书,始于范钦本人,继以其长子大冲两代人的努力,打下基础。此后范氏后裔恪守祖训遗规“代不分书”。继大冲之后,天一阁藏书变成家族公产,且有严格管理制度。范钦《天一阁集》和范大冲《天一阁书目》(原书及书版俱佚)的先后出版,为明代范氏天一阁刻书谢幕之作;大冲兢兢业业,守成有余而开拓不足,其学问和魄力均不及其父,但在天一阁藏书、刻书、护书方面确是呕心沥血、尽己之力了。范大冲以后,天一阁刻书事业虽趋于停顿,但没有抛弃和终止,一遇机会,仍会通过各种途径编印出版书目。除了康熙年间《范氏天一阁书目》抄本外,其余如嘉庆十三年(1808)阮元主编的《天一阁书目》、光绪十五年(1889)薛福成主编的《天一阁见存书目》等,均是在地方官府大力支持下完成的。今天阁中尚存清代《天一阁书目》原刻书版264片、《天一阁见存书目》原刻书版115片。天一阁在漫长兴盛起落的数百年过程中,创始人范钦及家族中某些代表人物从未间断与当地道台、知府等地方官员的交往联系,并且得到他们一定程度的支持与帮助。直至民国年间,天一阁仍是他们关注的重点。民国期间,宁波有文献委员会成立,由冯贞群先生编撰的《鄞范氏天一阁书目内编》铅字排印本一至四册出版,标志着天一阁手工刻书时代的终结。

同类推荐
  • 站在珠峰之巅:大气物理学家叶笃正

    站在珠峰之巅:大气物理学家叶笃正

    通过它我看到了一个年过五千岁的中华民族站在珠峰之顶,面带慈祥的微笑,遥望着远方。
  • 史玉柱传奇

    史玉柱传奇

    曾有企业家这样说,“如果是现在把我归零,我仍然可以再来一次”。然而,史玉柱则是在资产为负数,甚至负得还很多的时候站了起来。应该说,他是中国迄今为止唯一经历了“大起——大落——又大起”这样一个完整过程的著名企业家,他创造了一个中国乃至全球经济史上绝无仅有的传奇故事。
  • 徐悲鸿

    徐悲鸿

    本书主要以徐悲的成长历程和人生发展为线索,讲述了童年生活、艰辛求学、纵笔驰骋、永不疲惫等内容。
  • 最后的耍猴人

    最后的耍猴人

    一个人永远走不出童年的影响。我的摄影之路,最初是在寻觅儿时记忆里的环境和人。
  • 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达尔文爱迪生

    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达尔文爱迪生

    《达尔文爱迪生》对达尔文、爱迪生家世、家教、兴趣爱好以及对其一生有影响的人和事等着墨颇多,尤其探究了本人之所以成功的主客观因素,希望可以对成长中、探索中的青少年会有所裨益。
热门推荐
  • 婚婚欲睡:老公,约吗?

    婚婚欲睡:老公,约吗?

    她不知死的爱上,让她恨之入骨的男人。他说,“宝贝,我们是日久生情。”被逼打掉孩子,她逃进陌生的庄园,遇上一个神秘的戴面具的男人,她求他收留。他说,“宝贝,我们要以后在说。”五年后,她强势归来,住进男人的家,要孩子要财产,就是不要他。他说,“宝贝,我们日久见人心。”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神魂霸体

    神魂霸体

    重新创作,全部修改,感谢各位喜欢的朋友!
  • 猎户王妃要休夫

    猎户王妃要休夫

    得知自己被赐婚给传闻里喜怒无常的荆王公惟殊,唐绵惊的饭都没吃,连夜收拾行李进了京都成准备退婚。不成想,一入京都深似海,绑架,质疑,暗杀接踵而来,小命都快丢了。就在她绞尽脑汁如何退婚保命时,喜怒无常的荆王缓缓勾唇,妖孽一笑:“嫁给我,我护你一世无忧。”“我若誓死不嫁呢?”她弱弱的问道。“那我只能跟着你一起死了。”他凝视着她,眼底的浓情映着前世今生。
  • 红颜新生—昭君

    红颜新生—昭君

    一次拒绝,她成了深宫中无人问津的丑女;一次勇敢,她走出了禁锢她几年的后宫,见到了几载不见的父母;或许上天也为这个奇女子感动,一次灵魂的互换她来到了现代,当善良、聪明敢与命运努力抗争的她,带着她那如空谷幽兰般的高贵到现代,迎接她的又会是什么?<br>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观古

    观古

    时代更迭,纪元破灭,一道道秘密被隐藏在岁月之下。只有纵横于岁月之上,才能在世间潇洒自在。秋少白自尘世间走来,踏天而行,逆命而上,找寻真我,探寻那无尽的起源。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少年篮球说

    少年篮球说

    作为一个不怎么听课也能考高分的学神,徐浩一直以为自己对篮球是不感兴趣的。但是一场突如其来的比赛改变了他的想法,女孩对他的期许和系统对他的判断让他毅然决然地走上了这一条道路。他囊括了每一个在校园篮球场上挥洒汗水的身影,代表着每一个篮球少年心里最大的梦想。如果说有什么是篮球运动基础中的基础,那一定是校园篮球,徐浩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所有人,有梦就去追吧!
  • 祸水漠漠

    祸水漠漠

    斯菲亚大陆上风起云涌,一个小小得团队成为了那个亚马逊的蝴蝶翅膀,不自觉的扇扇,历史的潮流开始转向。他们的事迹被人歌颂,他们的情意被人传扬!一切的一切就从萧漠漠的成人试炼开始……
  • 找回曾经遗落的幸福

    找回曾经遗落的幸福

    单身美女妈妈带孩子坚强生活,重逢单身离异高级军官旧时同学,点滴生活唤醒曾经藏在心底最美好的一段旧情,但生活总是现实的,我们都曾经向生活低头,向现实妥协,他们又该何去何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