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950300000016

第16章 推石磨

石头重重不是山,千里迢迢在眼前。雷声隆隆不下雨,雪花纷纷不觉寒。

这支推石磨的谜语不知道何人何年何月何地所编,形象生动地描述了推石磨的过程。且用词对仗工整,字优美。用石头重重比喻上下两扇石磨,用千里迢迢形容推石磨时不停地围着磨台转,用雷声隆隆渲染石磨转动的响声,用雪花纷纷表现面粉下落的情景。

上世纪六十年代之前,我们村里没有机器磨,更没想到用机器磨面。那时候家家户户都有一盘石磨,靠这种远古时代老祖宗留下来的工具粉碎粮食,填肚裹腹。

我们家的磨屋中央,立着一盘石磨。盘石磨的石头是红褐色的,很重。七八岁时,我自己推着转动起来很吃力。磨重推出来的面粉就细,南邻北舍推年磨都俄家的石磨用。

过去农家推石磨都是老婆孩子们的营生。我们那里管结了婚女人叫“家里人”,管男人叫“外头人”。“外头人”只管外面的大事和体力活,“家里人”负责家里的针头线脑、油盐酱醋、吃喝拉撒睡。是最重要的,要把粮食变成饭,断了粮,谁家的媳妇做饭就离不开石磨。大姑娘一做了媳,先接过婆婆的磨棍。下雨阴天,男人在炕上睡懒觉,女人得抱着匿棍推磨。如果不是家里断了粮,谁家的媳妇做饭时端着瓢出去借,老人会指着这个媳妇的脊梁骨笑话,说这家的媳妇是腚沟里夹柿子——漤(懒)不出正经漤(懒)来。推石磨成了家庭主妇自觉性、习惯性、经常性的体力活。

我八九岁时,母亲就让我帮她推石磨。母亲反手拉着磨棍,我菇面推。添个蛤蟆四两力。虽然那时我没有多少力气,稍一使劲,母亲就感到轻快,石磨转得也快。自此,母亲每次晚上或下雨阴天就让我帮她推。

开始推石磨,有种新鲜感,走着转着数着圈儿。推的次数多了妞厌烦了。八九岁正值玩耍的黄金阶段,外面有同伙勾引着,栓都嗟,,拴不住。帮妈妈推磨时,人在磨屋心在外。脑子里尽想些捉鱼掏鸟、弹琉璃蛋之类的事。想走走不掉,心里急得鸡刨狗爪的难受。我便心生一计,与同学们商量好,等母亲再让我帮她推磨时,同学们就到门口叫我。母亲问叫我干啥,我就说他们有道算术题不会,让我解答。这一招很灵,同学们在门外一叫我,母亲就让我去。一次两次三次,母亲还相信,叫得次数多了,母亲就怀疑了。“没有不透的墙”,“贼不打三年自招”,何况我们玩些幼儿园小朋友藏猫猫的把戏。虽然母亲知道我出去玩,还是让我去。她自己一个人吃力地推着石磨。至今母亲推磨的形象还在我脑屏上显现:一个头发花中红女人,抱着磨棍弯着腰,吃力地走着,不时地发出喘咳声。汗珠她那瘦削的脸上淌下来,一颗一颗滴在脚下,洇湿了磨道。

令我歉疚的是生活困难的那年春天,全家人都以糠菜充饥。少量的玉米、大豆磨成面搀进野菜里蒸成菜窝窝给老人和我们兄妹们吃。一天过午,母亲让我帮她推两瓢豆面。我推过小麦、玉米、高粱;推过荞麦、谷子、穆子;也推过瓜干、棉籽饼等。所有用石磨磨的食物中,数磨大豆最慢最重。母亲因缺乏营养,腿肿得磨棍粗,走起路来很吃力。玩心很重的我经不住同学们的诱惑,推了二十来分钟,那个叫狗蛋的同学又在门外叫我。母亲回头看了看我,用手抹去我额头上的汗,苦笑着说:“去吧,玩一会快回来。”我像接到****令蹦着跳着跑出去。

当暗淡的太阳落在西边的树梢上,我肚子里的饿蛤蟆开始咕咕地叫起来,就跑回家去吃东西。我推开街门走进院子里,既看不到磨转也听不到磨响,我以为母亲推完了。喊了一声也没听到回应,到磨屋里一看,见母亲趴在磨道里。我哭着喊着摇着母亲的肩膀。母亲睁开眼,笑了笑说:“刚才晕了,在地上睡着了。你饿了吧,快去吃点干粮吧。”我的泪水刷刷直流,我知道母亲是饿晕的。我为我的贪玩感到愧疚。我扶起母亲说:“娘,你歇着吧,我推。今后我再也不出去玩了。”母亲站起来拍拍身上的土说:“好孩子,咱娘儿俩一起推吧。”

我把吃奶的力气都用上,这是我帮母亲推磨以来最出力的一次。我泪水朦胧的眼里,看到石磨飞快地转起来,磨顶上的豆子不停地减少,磨台上的豆面像小山一样增高增高。

推完了磨,当母亲把金贵的豆面收到小笸箩里的时候,对门二大娘端着瓢来了。她说家里一点粮食没有了,孩子们在家里饿得哭,借你半瓢豆面,回家蒸菜团子给他们吃。母亲接过瓢,从笸箩里挖了一瓢豆面递给她。一瓢豆面现在看来微不足道,但在那个饥荒的年代,一瓢面一碗粥就可以救活一条命啊!

母亲的伟大感动着我。她那朴素的舍己为人的善行,像种子样埋在我心灵深处。每当看到别人有苦有难,就想到母亲当年的牡举,遂动恻隐之心。

我们兄妹四个,我是老大。到十三四岁的时候母亲爸组织领导推磨的任务交给了我。俗话说:马车不拉不走,石磨不推不转。推石磨既要有力气,还要有耐力。我们家人口多,推一次磨,吃不几天。星期天节假日,别的孩子在街上玩,我们则“千里迢迢”地在磨道里转。有时候晚上还要推。我反手拉着磨棍,妹妹和二弟轮流着在后面推。妹妹自来就没有多大的力气,二弟干活耍滑偷懒,推磨所需的力,都从我身上摄取。春乏秋困,当我累得筋疲力尽,浑身冒汗时,我就朝着二弟发脾气,说他推磨不用力。二弟立即反唇相讥:“你怎么知道我不用力,你走几圈我走几圈,跟趟就行。”

望着、磨顶上的粮食,走一圈不见动,走十圈不见少,心里又烦又躁。为了图快,就要小聪明。磨顶上有一个食眼一个麸眼,磨粮食用食眼,推款子用麸眼。磨粮食时麸眼里插两根炊帚苗(高粱穗去了粒),可以控制面粉的粗细。粗了自然推起来就快。我把炊帚苗向下按了又按,结果推出的面粉里有不少四棱渣,母亲把渣子箩出,再让我们推一遍。结果事没少费,力没少出,还惹得母亲不乐意。我懂得了什么叫欲速则不达。

最烦人的是推年磨。我们这里有个风俗,正月里不动磨,一正月的粗粮细粮必须春节前磨完。要推完一正月的口粮,全用人推得推七八天。尤其是推小麦,边推边箩,头面一遍,二面一遍,麸子再一遍,连着推三四遍,让人又累又烦。母亲就叫我到生产队饲养屋里借驴推。生产队里牲口少,推年磨轮流着用,推一天还得给饲养屋两斤麸子。说得晚了没有好牲口。我到饲养屋去借时,饲养员说,营生好的驴都借出去了,栏里只剩下那头小叫驴,不嫌,你就用。我知道那头小叫驴嘴馋,又懒。推磨时人不能离开,要不住地吆喝着它。我想,它总比人拉磨轻快,凑付着使唤吧。我把小叫驴牵到家,母亲把它套到磨上,又给它戴上遮眼,让我看着。小叫驴开始拉磨时还比较规矩,也有劲。加上我不住的“哈”、“哈”地吆喝它,它走得很快。小叫驴的假积极慢慢使我放松了对它的警惕。就在我到屋里喝水的空挡,它的老毛病又犯了。它歪着头边走边舔磨台上的面文粉,光吃还不要紧,它张着两只大鼻孔把面粉吹得满磨道里是,像撒了一地石灰粉。我又气又急地把它的笼头一挣,拿起笤帚疙瘩就朝它的头上敲。小叫驴也不是个好欺负的主儿,它驴脾气一上来身子猛地向前一冲,套夹棒啪地一声断了绳。脱了套的它抬起后狠狠地蹬了我两蹄子。我一屁股鐓在磨道里。母亲闻声赶来,扶起我让我走走看。幸好骨头没伤着,只是腿上有两块紫血。母亲既心疼我,又心疼面。强忍泪水说:“借不着好驴就算了,我和你爸晚上推。

农人们对石磨很崇拜也很神秘。正月里不动石磨,过春节磨眼里要装满粮食。石磨上要贴上“福”字“囍”字,磨屋门贴上“五谷丰登”、“粮食满囤”之类的对联。元宵节磨顶摆上“升鸡”、“升虫”。晚上,端着面油灯围着磨盘照三圈。

上世纪七十年代,机器磨慢慢替代了石磨。闲置了几年后的石磨,人们便把它拆下来垫路、铺街、堵窖子口。当年青岛知青在我家旧屋居住时,把两扇红褐色石磨当成锻炼身体的器具,用胳膊夹,用肩膀扛,双手举顶,将没用完的力气释放到石磨上。现在也不知道那两扇石磨哪儿去了。

近几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食品标准化意识的增强,那些吃腻了机磨面粉的人们又想到了石磨面粉。旅游点的农家餐馆里安上石磨,小毛驴拉着磨面。让游人既能欣赏这一古老的风景,又可享受到传统的石磨面食。经济头脑灵活的农民,又重新建起了磨屋,加工出售石磨面粉、面食,很受城里人欢迎。石磨面粉是在纯自然状态下加工出来的食物,加工时不用搀化石粉,石磨自己调温控温,也没有任何添加剂。做出的食品原汁原味,劲道香甜,安全绿色。但更重要的一层,是在品尝的同时,回昧一下祖先留下来的文化遗产,把中华民族的传统文明一代一代传承下去。闭上眼,我的耳膜仍在隆隆的石磨声中震动。

同类推荐
  • 我爱这热闹的生活

    我爱这热闹的生活

    老舍之后“京味文学代表人物”,满族叶赫那拉氏。慈禧太后的侄孙女,隆裕皇后的亲侄女。看“格格”作家笔下的市井生活及烟火气息。生活总是这样,不能叫人处处都满意。但我们还要热情地活下去。人活一生,值得爱的东西很多,不要因为一个不满意,就灰心。作者叶广芩是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人。童年家族的兴盛、热闹和欢愉,少年开始的波折和历练,经历过特殊时期,也见识了瞬息万变,冷暖体验都是切肤的。但她却能有一颗不屈从的心,不凡的见识,是洒脱豪迈对生活又极富热心的。这本散文集内容主要是围绕其一家子热热闹闹、风风火火的生活来展开:与女儿顾大玉的成长、教育中碰触的无数火花,九十多岁的公公跟新时代的晚辈(顾大玉)抱持着的固执与可爱,与丈夫到日本生活的种种热闹以及各种哭笑不得好玩有趣的故事,以及记录从医经历时印刻在心中的二三往事。主要体现的是在日常生活中常见又很难得的人间烟火气息。
  • 茶之书

    茶之书

    当代《茶经》,日本版《美的历程》,东方驯化西方的代表性文本。本译典雅通透,诗意盎然,如茶一般韵味深长。经典意义上的茶道,并非当下塑料感强的茶文化,而是集宗教、绘画、书法、插画、陶器、建筑等多种艺术为一体的整全的审美体系。从“茶”到“道”,其中蕴含着一代代艺术家、文士和哲人对生命、审美、社会仪式和自然秩序的思考,是美学理想与生活态度的高度凝练与集中体现。这就是冈仓天心凭其敏锐的天赋、渊博的知识与诗人的情怀,在《茶之书》中向我们表达的思想。从一种饮品谈到一种生活仪式,再到茶道的衍生艺术;从各历史时期不同的饮茶方式到伟大茶人的品性展现,冈仓天心完整演绎了从茶到美、进而至于道的艺术升维过程,用芥子纳须弥的气魄让我们从一碗清饮之中品尝到人类审美历程的精髓。
  • 创业哈密

    创业哈密

    那些从南征北战的硝烟中走来,又在戈壁中开辟了灌溉绿洲“天河”的兵团战士;那些怀揣梦想、懵懂离家、不让须眉的湖湘女子;那些少小离家、胆识过人的创业精英;那些在荒滩戈壁架起擎天井架、外输原油产量千万吨的石油健儿;那些敢于直面贫困,挥汗如雨为村村农牧民奉献“富路”的筑路人;那些任狂风暴雨洗刷帐篷,却满怀无限希望为祖国寻找富饶宝藏的勘探工人;那些从片片沙砾间拔去芨芨草、骆驼刺,却住着地窝子开发煤炭资源,为国家生产煤炭亿万吨的煤矿工人……都无不淌着汗、挂着血、和着泪、牵着笑而历历在目、栩栩如生!
  • 狼之独步:高建群散文选粹

    狼之独步:高建群散文选粹

    高建群,当代重要西部小说家,其代表作长篇小说《最后一个匈奴》是新时期中国长篇小说领域重要收获之一。此外还有长篇小说《六六镇》、《古道天机》、《愁容骑士》,中篇小说《雕塑》、《大顺店》、《刺客行》、散文集《新千字散文》、《我在北方收割思想》、《穿越绝地》等重要作品问世。被誉为浪漫派文学最后的代表人物,中国文坛罕见的具有崇高感、古典精神和理想主义色彩的重量级作家。本书收录了《我的饥饿记忆》、《陕北猎奇》、《我家的小保姆》等数十篇高建群散文佳作。
  • 大于诗的事物(读诗)

    大于诗的事物(读诗)

    《读诗》自创刊迄今,已经编到第四卷。《读诗:大于诗的事物》作为第四卷的特辑部分,经由潘洗尘、宋琳、莫非、树才等主编,辑录了包括郑玲在内的当代诗人的代表作。伟大的诗歌需要伟大的读者。“好诗”是作者写出来的,也是读者读出来的。诗歌和读者总是在相互寻找;与诗歌相遇的那一刻,读者的目光被汉语的闪电所照亮,体验到个体生命存在的神秘和意义。
热门推荐
  • 平凡女孩开挂记

    平凡女孩开挂记

    平凡中的不平凡,命中注定的机遇,让一群平凡的人终将有一段不平凡的人生!新的机会意味新的开始,看大家如何开挂人生……
  • 金生,钟爱你,这个仁

    金生,钟爱你,这个仁

    男主角是exo里的金钟仁,主要讲了一个中国女孩,嘉欣(随便乱想的)与从小一起长大,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妹妹,一起赴韩留学,毕业后,开始了新的生活。
  • 狂兽逆天

    狂兽逆天

    一个基因值为零的废材,倍受同学凌辱,在一次拯救自己心爱的女孩,与暴徒争斗的情况下,激发了内心的愤怒,竟然开启了世人梦寐以求的基因锁链,从而迅速崛起,身化狂兽王者,踏上一条逆天之旅。
  • 穆家姑娘

    穆家姑娘

    他是父母中意的女婿人选,只是,大姐不要,二姐不喜,三姐不愿,四姐不想,她是老五,爸妈就一心想让她和他处处……
  • 木木和她的朋友

    木木和她的朋友

    果铺老板的故事果铺老板同学的故事果铺老板发小们的故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女首席的塑形师

    女首席的塑形师

    一双让无数人为之疯狂的神奇之手,一个站在绝顶之巅的男人……
  • 凤仪天下

    凤仪天下

    相传,苏家庶女面容丑陋,口不能言;却不知丑陋的面容下,隐藏的是她玲珑剔透,叱咤战场的巾帼英姿;据说,被禁南平王双目失明,恶疾缠身;可是虚弱的身体下,掩埋了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举世无双。一种命格,一个阴谋,一纸诏书,一场赐婚……世人讥讽,白痴配瞎子,丑女配病男,天下绝配!
  • 图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心随舞动

    图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心随舞动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民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是联系民族情感的纽带和维系国家统一的基础。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