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68300000062

第62章 洛阳民间饮食文化(1)

刘荣军

洛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自夏王朝开始,先后有13个朝代在此建都。在历史的长河中,由于受不同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地域、战争的影响,洛阳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劳的双手创造出独有的河洛饮食文化,并因处“九州腹地,天下之中”的特殊地位而深深地影响着中原乃至中华饮食文化。

洛阳民间饮食文化是河洛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产生并传承于河洛大地,历史悠久,影响深远,数千年来一直绵延不绝,形成了一个相沿不衰的饮食文化发展体系,影响着世世代代的炎黄子孙。它既有极强的生命力,又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包容力。从某种意义上讲,洛阳民间饮食文化是中华饮食文化的渊源和缩影。

“九州腹地,天下之中”的洛阳,气候温和,四周环山,四季分明,土地肥沃,草木茂盛。伊、洛、瀍、涧四条河川流不息地滋养着这片沃土。自上古时代火的运用,到进入农耕时代,再到现在,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饮食品种不断增多,人们的饮食结构也在发生着重大变化。

常言讲“百里不同俗,十里改规矩”,洛阳民间饮食也在历史的长河中容纳、壮大、发展,从日常饮食、节日饮食、待客饮食、风味饮食、饮食习惯等都折射出洛阳人民智慧的光芒。

一、日常饮食

洛阳人民日常饮食习惯为一日三餐。三餐又根据收入的多少、农业收成的好坏,表现出质量的差别。20世纪50年代以前,人们生活贫困,三餐皆以粗粮为主,副食多为野菜。一般人家早餐为红薯稀饭,条件好的家庭蒸有花卷馍[1]。副食也叫“就食”[2],有腌制的萝卜、白菜、芥菜。野生的灰灰菜、毛妮儿菜、扫帚苗、榆钱儿、槐花、枸树花蕾、香椿、柳树嫩叶等。有的家庭在早餐的稀饭里还放些蔓菁、红枣或槐树叶。较富些的家庭也有喝豆腐汤、牛羊肉汤和粉条汤的。

中餐有浆面条,有钱人家还可吃到大米饭或捞面条,稍差些的人家也能吃上湖涂面。

晚餐一般是稀饭、馍和简单的就食。

新中国成立后,人们的生活逐步得到改善。但在1959到1961的三年自然灾害期间,人民的生活极其困苦,城市的饮食以蔬菜、粗粮为主,农村则以树皮、野菜、麸皮度日,更苦的还有食观音土的[3]。此后人们的生活不断得以改善,一日三餐不断丰富,洛阳市民早餐稀饭、馒头、牛羊肉汤泡馍。中餐有馄饨、各种面条、包子、米饭、炒菜。晚餐稀饭、各种馍、炒菜。80年代人们的生活从根本上得到改善,由粗粮转为纯细粮。早、中、晚餐从质量上产生了飞跃,鸡鸭鱼肉、白面馍,不再是有钱人的专利,而成为大众的日常食品。

民以食为天,洛阳人们见面打招呼,问“吃了没有”、“喝了没有”。一句问候,既亲切纯朴,又言简意赅地表达了对熟人的关心和问候,很快拉近了彼此的距离,打开了话匣子。这也充分说明饮食在人们心中的重要地位。

二、节日饮食

节日饮食在各地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平时非常节省的人家到了节日,蒸、炸、煮、炖准备得不但精而且丰富多样。

蒸的食品:有蒸馍、豆包、菜包、豆腐包、滑肉、扁垛[4]、假海参[5]等。随着人们生活的提高,为示喜庆吉祥大多人家还要在蒸熟的白面馍上点上红点。

炸的食品:油炸食品洛阳当地人叫“搁锅”。品种有麻花、麻叶儿、麻烫[6]、菜角子、豆腐、丸子、馓子等。

煮的食品:主要是饺子、元宵。饺子,洛阳人叫扁食。70年代以前,由于人民生活困苦,平时很少吃饺子,到了节日,无论贫富一般都要吃饺子,尤其是冬至、大年三十和初一。民俗有冬至不吃饺子会冻掉耳朵的传说。“冬至吃碗扁,既不咳嗽也不喘”,“春节吃碗饺,牵手活到老”。因而饺子在冬至和春节成为人们的共同食品并形成习俗,留传至今。很多家庭在包饺子时,喜欢在饺子内放上一枚洗净的硬币和其它饺子一起放到锅里煮,捞出后,谁吃到这个包有硬币的饺子,就预示着谁有福,就会发大财,富贵长寿。

炖的食品:主要有炖肉、炖鸡等。

洛阳的节日很多,春节、元宵节、二月二(龙抬头)、端午节、中秋节、腊八节、祭灶节等。每个节日都有其特有的饮食特点和习俗。

春节:春节的食品丰富多样,但新年第一天的第一顿饭一般情况下都是水饺。年三十晚上全家人通宵达旦不休息,叫熬年。男的干别的,女的一般就是包饺子。只要一过凌晨各家各户鞭炮齐鸣。这时就要煮第一锅饺子了,各家的饺子是一样的,但馅却有着千差万别。家境好些的吃肉馅,差些的吃素馅。肉馅有猪肉、牛肉、羊肉。素的有鸡蛋韭菜或各种蔬菜。随着人们生活的提高,很多人家包饺子也用鱼肉、虾肉等。

春节吃饺子有个习俗,第一碗饺子必须先敬祖先,第二碗送近邻长辈,然后全家才可食用,以示尊敬和孝敬。

元宵节:元宵节的主要食品是元宵。俗语“正月里闹元宵”,一个闹字说明了元宵不但要吃还得闹。洛阳的元宵是用江米面做皮,冰糖、芝麻、食用红绿丝、花生仁、枣泥、山楂等做馅。具体的做法是:先将各种馅料压碎,压平,切成小方块儿,把小方块儿的馅料蘸些水,然后放进盛有江米面的簸箕里不停地晃动,使蘸有水的馅料四周粘匀江米面粉即成。元宵节的早餐还要喝油茶,油茶的具体做法是:先炒些菜,如胡萝卜、菠菜、油炸豆腐。然后在烧开的锅中加入炒熟的小米面和成的面糊,熟后倒入炒好的菜及调味品、盐即成。中午吃枣花馍、烩菜。这一天吃的丰富,玩的也开心。

二月二:此日俗称“龙抬头”。相传武则天篡唐改周,触怒了玉皇大帝,玉帝下旨不准向人间下雨。龙王为解百姓之苦抗命降雨,被玉帝压在山下,并立碑书诗:“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若想重登灵霄阁,金豆开花方可归”。人们为救龙王,感谢他降雨救生之恩,都在这一天炒玉米豆,象征金豆开花。于是龙王得救,以后相沿成俗。民间还有吃了炒豆牙不疼的传说。

端午节:阴历五月五日为“端午节”。“端午节”洛阳有吃粽子的习俗,传说是为了纪念屈原。兴盛于魏晋,传于今日。洛阳粽子的做法是用新鲜的芦苇叶子,包上洗净的江米、红枣、花生、果干,包成三角形,用绳扎牢,放进锅内煮一个小时左右即成。吃时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加糖或不加糖。20世纪80年代,洛阳的粽子品种繁多,从原来的甜粽子发展为有甜、咸,有蛋黄、腊肉、牛肉干等,风味多样。

中秋节:阴历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它起源于古代秋季的拜月习俗,汉魏以后,由祭月拜月演变为赏月。到了唐代开始有中秋赏月吃月饼的习俗。元明清时期中秋节基本沿袭唐宋时期的习俗,但内容更加丰富。洛阳中秋节晚辈要给长辈送月饼。月饼的制作也较为复杂,一般情况都是由作坊制作的。先是把发好的面包上冰糖、果仁、枣泥或芝麻放进雕有精美图案、花边、圆形的模具里挤压成型后,倒出放进烤炉中烤熟即成。21世纪的今天,月饼的制作不但作坊能做,家庭里也能做了。而从形状、图案、内容上更加丰富,市面上从几元钱一斤到数千元一斤的都有,包装精美华丽,大气而富贵,它不仅是食品,更具有礼品的性质。

腊八节:阴历腊月初八,俗称“腊八节”。周代夏历十二月,先民有猎兽以祭祖先的风俗,叫“腊”。秦以后,在十二月(腊月)中之“腊日”行祭礼。至南北朝时,“腊日”定于初八。相传佛祖释迦牟尼在创教之前,痛感人生之苦,舍弃王位和奢侈的生活出家修行,在路上因饥饿过度而昏倒,被一牧女用粥救醒,后释迦牟尼在腊月初八得道成佛。佛教徒便把腊月初八称为佛的“成道节”。宋时,人们即盛行效仿牧女所献之粥,表示对佛的敬仰,煮粥敬佛,让佛祖保佑全家幸福安康。最早的腊八粥是用红小豆加米煮成。后来腊八粥不断丰富,用大米、江米、花生、红枣、红豆、绿豆、果仁、冰糖、柿饼等。一碗熬好的腊八粥,色泽鲜丽,五彩纷呈,香甜糯口,营养丰富。

祭灶节:腊月二十三,民间传说灶神要到天上向玉帝汇报他所在人家的善恶功过,玉帝将根据灶神的汇报安排来年的祸福吉凶。因此,洛阳人民对祭灶特别重视。因此时已近新年,人们均开始进入“过年”的准备,故也称做“小年”。这天洛阳家家做祭灶饼,购芝麻糖,杀鸡。祭灶饼是给灶神上天准备的干粮,鸡是给灶神上天见玉帝引路的,芝麻糖因其具有粘性,是用来粘住灶神的嘴,希望他给玉帝多说好话,“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吉祥”。这是老百姓的一种美好的愿望。祭灶活动结束,这些食品为全家食用。

中国的节日里有喜庆的,也有伤感的,在饮食习俗中各有特色,各有来历,既丰富多彩,又神秘庄重,年年延续,代代相传。每个节日都寄托着人们向往幸福、平安、朴实而无华的感情。

三、待客饮食

洛阳人民民风淳厚,心地善良,待客真诚,与人为善。民间常以鸡蛋茶招待客人(水煮荷包蛋)。用餐要比平日好些,平时节省的人家,来客了就是借也要丰盛些。50年代以前待客一般为捞面条或烩菜。过年时来客要做两顿饭,第一顿吃饺子,二顿吃烩菜。内容有粉条、白菜、豆腐、扁垛、肉等。丰富些的还要做“五碗四”、“八碗四”[7]。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生活不断提高,待客饮食也更加讲究且丰盛、有“没肉不成席”之说。到了80年代,待客开始注重炒菜的品种和质量,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都入席了。90年代待客多到餐厅,一是为了省事儿,二是为了隆重。待客因情况不同,客人不同,如婚娶、添丁、过寿表现在饮食上也各有不同。

婚宴:成婚是人生的大事,也是全家人的大事儿。整个婚事可分为:议婚、成婚、过礼、回礼、回门。各个阶段在待客饮食上各有不同。比如“过礼”,男方要给女方家送一块肉、一盘米,俗称“辞娘米,离娘肉”,意思是男方已经做好了一切迎娶新娘的准备。“成婚”,新娘入罢洞房,新娘必须喝上一碗由男方本家嫂子送上的疙瘩汤,疙瘩汤里有枣和面疙瘩,俗语“吃个枣,生个小(即男孩儿),吃个面疙瘩,生上一扑啦”,意为让新娘给男方多生孩子,传宗接代,多子多福。喝罢疙瘩汤,新娘换上便服,由婆家人搀扶进厨房祭拜灶神后,婚宴方可开始。新婚三日后新娘要在新郎的陪同下回娘家(叫回门)。新娘家也要用丰盛的酒席招待新郎,在招待的饮食中必吃饺子(也有吃个饺子、生个小子的含意)新娘本家的嫂子常在饺子中包上红辣椒,煮熟了让新郎吃。新郎不注意吃了饺子,辣得满脸通红,眼泪直流,憨态毕现。所有的人开怀大笑,以此逗乐。

过寿:过寿除了用丰盛的饮食招待客人外,长寿面是每个人必须吃的,预祝过寿之人健康长寿。

添丁:是家庭兴旺的大喜事,一般都要大宴宾朋,俗称“吃满月酒”。宴请时主人不但准备了丰盛的宴席、酒水,还要为客人准备几个红鸡蛋,预示着象鸡一样,要多生。

赴宴:洛阳人称赴宴为“吃桌”、“吃肉”、“吃场儿”、“吃高价饭”。“高价饭”是80年代以后对去吃宴请的一种带贬意的称谓,意思是在自己收入不多的情况下还要拿出一大部分送礼,不去面子上还过不去的宴请。

四、风味饮食

风味饮食因其制作简单,味道鲜美,经济实惠,省时省事儿而深受大众喜爱。

浆面条:浆面条是洛阳城乡居民最经济、最普通、最富有本地特色的民间小吃。它的主要配料是浆水、面条。它的配料是芹菜、大绿豆、花生米、油、盐等。其做法是把绿豆泡开,用水磨成浆水,待浆水放上一天,稍有酸味,然后煮沸,加些油把浆沫慢慢搅下去,再把手工擀的面条和煮好的花生、大绿豆一同入锅,待面条煮熟时放进切好的芹菜、盐和调料即成。吃时碗内可放些辣椒油、韭花等。现在还有在浆面条内放些炒好的白菜、豆腐干、肉丝的。吃起来微酸可口,非常开胃。

不翻儿:不翻儿是洛阳特色的风味小吃,不翻儿的主料是绿豆。做法是把绿豆用水泡湿去皮,而后倒在石磨上加水磨细,流下的汁液不稀不稠,舀上一勺倒在鏊子上。鏊子直径约10厘米,一溜儿五六个排在火炉上,用文火加热,只用几分钟,豆面糊由湿而干再焦,不用翻个儿就熟了。不翻儿因此而得名。不翻儿形同煎饼,而比煎饼小些。

不翻汤:洛阳不翻汤有120多年的历史。创始人刘振生,现已传至第三代,第三代传人刘呼栏。不翻汤的配料为:绿豆粉、胡椒、味精、酱油、醋、木耳、粉丝、海带、虾皮、紫菜、韭菜、金针、盐。不翻汤的制作是在直径约17厘米到18厘米、高12厘米的铜质锅里放进猪腿骨,上面再放上猪排骨,在排骨上放些粉条,中间留一个能放下勺子舀汤的洞。吃时把不翻儿放进碗中,加入粉条、金针、木耳、紫菜、海带、虾皮儿、醋、胡椒、香油、葱花儿、韭菜、调料,为了配色还可放些红绿辣椒丝,加入熬制好的猪骨汤即成。其特点是:味道纯正,酸辣爽口,油而不腻,极具特色,已经成为洛阳有代表性的风味小吃。

牛肉汤、羊肉汤:洛阳人对汤情有独钟,所谓的汤有牛肉汤、羊肉汤、豆腐汤、丸子汤、杂肝汤、不翻汤等。牛、羊肉汤的做法是:先将牛骨或羊骨泡入水中若干时间,待其血水、腥臊去掉,再放人大锅中用文火慢熬,熬时放人姜、大料。有特色的汤馆有自己配的香料袋。香料袋的香料配方是绝对保密的,代代相传,绝不示人。待汤色变白,稍浓即可食用。汤又分淡、咸两种,可根据个人的口味而选用。牛、羊肉汤通常配以主食,如锅盔(用发酵好的面先烙后烤的馍)、烧饼、烙饼等。吃时先将馍掰成小块或切成条状放入碗中,再放些煮好的牛、羊肉、葱花、香菜、味精或调制好的调味品,将沸骨汤沏入碗中即可。特点是汤色乳白,香而不腻,轻爽滑口,且具有强筋壮骨的功效。洛阳人有句俗语:“早晨不喝汤,一天饿的慌,”就是说早晨不喝牛、羊肉汤,就像一天没吃饭一样。

豆腐汤:豆腐汤是洛阳常见的大众小吃。主料为油炸豆腐、白豆腐、粉丝,配料是姜丝、味精、葱花、香菜等。做法是将粉丝、油炸豆腐、姜丝、胡椒粉、葱花、香菜、味精等放人碗中,再把白豆腐放人煮沸的膏汤中氽一下加入碗中,添上膏汤即可食用,吃时配以主食、烧饼或烙饼。

同类推荐
  • 生肖你我她

    生肖你我她

    本书是风水馆张瀚文馆长和罗修德风水大师根据这些遗存,经过多年的研究编写而成的。阴历是世界上流传最久的历法。黄帝在位61年时,产生了一道十二宫历法的首轮称为甲子,每一甲子为期60年。由5个分期构成,每个分期12年,我们称为五子运。每一年都以一个“动物符”作标记,我们称之为生肖。关于十二生肖源于何时及其排列,有各种传说。至今难以细考。
  • 幽处满茶烟(上下册)

    幽处满茶烟(上下册)

    品茶,是一种生活方式,爱茶的人,内心都不会太浮躁,当你推开茶馆的门,你就开始了修炼。从古今茶人到名茶轶闻,从茶馆风貌到人生百态,本书是茶友了解茶文化的绝佳读本。
  • 丁玲与湖湘文化

    丁玲与湖湘文化

    丁玲一生的创作或隐或现、或强或弱的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特点。在早期作品中,表现的是丁玲本真的一面,展示了女性内心的灵魂。
  • 绵山故事与传说

    绵山故事与传说

    同窗好友融亮及青年作者的又一新作《绵山故事与传说》即将付梓。融亮约我作序,并说:“这件事是你我一起策划的,非你莫属。”看来义不容辞,只好从命了。我和融亮是大学时代的同学。他生长在“三贤故里”(“三贤”指春秋晋国贤臣介之推、东汉太学生领袖郭泰、北宋名相文彦博),是听绵山的故事传说长大的。他小我三岁,当时还是个内秀腼腆的小伙儿。他才思敏捷,学习刻苦,成绩骄人。
  •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求索攻坚(下)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求索攻坚(下)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热门推荐
  • 生化爆发之逆战

    生化爆发之逆战

    我并不想成为救世主,我只想让人类获救,想玩游戏的可以玩游戏,想泡妞可以泡妞。睡觉的时候不用再担心半夜死去。我想,消灭所有行尸,粉碎这一切阴谋。——李杰
  • 半阕辞

    半阕辞

    龙城飞将应犹在,万里平戎策,铁寒金柝,纵横间,多少兴亡落。红颜祸,山河破,素手拨乱因果错,胜负终将湮没,恩怨诉与佛陀。天机难测,回首故国,梦里几回魂断处,一醉人间默。不负天下不负卿,死生契阔,与子成说,低眉携手处,朝天阙。
  • 王者荣耀之一统江山

    王者荣耀之一统江山

    被外星人绑架到一个真实的游戏世界,竟然只是为了让我统一整片大陆?!我想回家啊,刚来到王者大陆的郭佳这么干嚎着。几天之后,怀里搂着不知火舞的郭佳无耻的说道:或许统一大陆也不是那么难。
  • 薄荷星光牵呆猫

    薄荷星光牵呆猫

    女主唐芯,由于一次偶然,遇见了给明星做助理的柳无霜,因为羞涩,她化为猫形,莫名与柳无霜同居,陪伴他一路逆袭,她变为猫实属偶然?这背后隐藏着怎样的身世之谜......
  • 毒解天下

    毒解天下

    她是被父母捧在手心里宠爱的寂家三少主,性情洒脱,敢爱敢恨,却也古灵精怪,调皮捣蛋,她是炼毒界小有名气的炼毒师,也是人们口中又爱又恨的混世小魔王。他是整个大陆上屈指可数的强者,冷面无情,只手遮天,心狠手辣,腹黑且护短,放眼整个大陆,几乎无一人不对他敬之畏之。一场阴谋,将两人的命运捆绑在一起,当情窍初开的混世小魔王被他的冷傲护短以及无可挑剔的外表所折服时,他亦早已心悦与涉世未深的她。然而随之浮出水面的,却是让她难以启齿的身世之谜......善恶一念。一朝天堂一朝地狱,终有一日,家族满门,世人唾弃,是误会还是心悦错人?爱恨交织,生死较量,他们究竟能否修成正果?
  • 初心勿忘薄荷

    初心勿忘薄荷

    她,抬头望着天空,落叶炫舞。微风轻轻吹过她的发,没有当初稚嫩的笑声。唯有如今保护自己的冰颜外表,一直纯在她能否记起。他,只让灰暗进入他的世界。因为没她的世界根本没有光的存在,原以为她只是替身,却不知到底只是深爱。两个人,其实并不是经过,却不能停留。最初的最初,只是彼此炙热的心还想相遇。
  • 大佬退役后

    大佬退役后

    一家路人旅馆,一家三口,神秘的组织,诡异的世界。江楚的第一位租客,是死党的侄女。第二位,是神秘的巫女。那么,接下来会是谁?
  • 北渚有位倾城王妃

    北渚有位倾城王妃

    架空玄幻异世[1v1,女主面对宿命的反抗和成长之旅]楼若一很抓狂,宿命这个词,简直阴魂不散的跟着她。甚至于每个人都想玩弄她与于股掌之间。“我楼若一决不是认命之人,你用宿命束缚我,我便打破这束缚。”可是这个小不拉叽的崽崽能不能不要喝她的血啊,我也是个孩子啊!还有这个叫孟婆的女娃,我不认识你啊,别亲我啊。“那么夫人,我呢”“你是谁,让开,我要回家”“回家可以,把我带上”这美男,你耍流氓啊!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斗气冤家妙情缘

    斗气冤家妙情缘

    [花雨授权]她一定是被倒霉神附身了!打赌输了,只好在恶亲戚手下做牛做马五年多,好不容易熬到一个长假,却完全被一个死男人给破坏了!怎么说她也是一代妖女,她要是不使出浑身解数,把他迷得神魂颠倒,她的名字就倒过来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