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66700000053

第53章 附篇一:当前文学研究中的文本细读问题(1)

在近年来的文学研究、批评和教学中,关于“文本细读”的呼声越来越高。这里且不说《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当代作家评论》等刊物连续刊发的一组组强调作品分析的教学笔谈以及对鲁迅小说和当代一些作家作品细读的批评文章,也不说《名作欣赏》专门刊发的一篇篇古今中外经典文本细读的研究论文,仅从上海教育出版社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在2006年度出版的“名作”系列和“大学名师讲演实录”等丛书来看,其出版的“文本细读”书籍之厚重与聚集名家阵容之强大,足可见一斑。应该说,这是当前一种重要的文学研究和文化现象,也是一件有利于文学研究、批评和教学的大好事。它一方面说明人们已经开始认识到文本细读是文学研究、批评和教学中一项最基础性的工作,另一方面也说明我们以往的文学研究、批评和教学出现了多么严重的偏颇,同时,它也是对目前跨学科的泛文化研究和批评模式严重脱离文本细读和阔略无当的空疏研究现象的一种有力反拨。对这一问题的提出与深入思考对当前的文学研究、批评和教学都大有裨益。本文拟从三个方面对此展开论述,不妥之处敬请专家批评指正。

本文发表于《文艺争鸣》,2009年第3期。

一、对以往文学研究、批评和教学轻视文本细读的批评与检讨

回顾20余年的中国学术研究和文学教育界,不难发现,在我们的文学研究、批评和教学中存在着严重轻视文本细读的倾向。其中,特别是对于“宏大阐释”和“宏观把握”的热衷,更成为学界的一种时髦而又流毒甚远的潮流倾向。也正是在这样的潮流中,我们的不少学者大都喜欢制造宏大课题,所谈问题不是纵贯千年、百年,就是横跨中西、欧美,并且动不动就要总结“规律”与揭示“本质”,而与此相反,对于那些如“作品分析与解读”、“作品欣赏”一类的细小问题则不屑一顾。

这样一来,不仅那些“宏大”问题的建构因缺少对文本鲜活的审美感受和基本的语言细读分析的支撑而得不到论证和解决,就是对于“作品分析”、“作品欣赏”这样“微观研究的小问题”也因长期被忽视而失去了耐心和能力。于是在文学研究和批评中,许多跨领域、跨学科的“文化研究”论文“空洞无文、阔略不当”,许多文学理论和批评文章根本不联系“文学文本”,以至于读起来让人摸不着头脑。在课堂上,大学教师可以一堂课不涉及作品云山雾罩地侃侃而谈,大学生们则因为不读作品而木然地面对着教师与课本;到了中学,由于这些老师在做学生时没有受过良好的文学“文本细读”的专业训练,他们面对一篇篇鲜活的文学作品仍然会感到尴尬和无所适从,有的还闹出不应有的笑话。如有人就把鲁迅小说《故乡》当作作者本人的真实自传来给学生讲。更有甚者,在一些专门从事文学研究的专家那里,也会出现一些常识性的批评错误。下面举一个典型例子来说明。

先看对鲁迅小说《孔乙己》的两个细节的分析。谈到孔乙己的悲剧根源,以往的批评者大都根据庸俗的社会学观点,把孔乙己悲剧根源完全锁定在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上。但只要对《孔乙己》的文本进行充分的细读,我们就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现实的冷漠、人情世态的炎凉和旧时读书人所学的一些文化知识的无用是不是也是造成孔乙己悲剧的根源呢?小说中有这样两个细节:一个是在咸亨酒店里,孔乙己要了一碟茴香豆,喝着酒,有几个小孩走过来要抢孔乙己的茴香豆吃,这个时候,孔乙己张开五指,罩住茴香豆,并且说:

“多乎哉,不多也。”一般的评者也可能注意这句话,但无非是作这样的分析:你看孔乙己多么迂腐,受科举制度毒害有多么深,连跟小孩子讲话都是之乎者也的,其实这是一种先入之见和观念先行的分析。如果我们留心一下书后的注释,就会知道,孔乙己说的这句话其实是《论语》里面记载的孔子的话,而且孔子的原话是“君子多乎哉,不多也”。也就是说即使在当年的孔老夫子看来,这个世界上好人也是不多的。这是孔夫子对人生世态炎凉的感慨和对人们之间冷漠相处的一种生存体验。作为封建时代的读书人,孔乙己是熟读四书五经的,四书五经里记载的孔子的话那么多,为什么孔乙己在情急之中,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的偏偏就是这一句?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孔子的“君子多乎哉,不多也”也许最让孔乙己深有同感,因为它印证了孔乙己本人对这个冷漠无情世界和人们普遍冷漠生存状态的一种切身感受。你看在作品中的那些看客们,有哪个是真心同情孔乙己呢?孔乙己在他们眼中不过是助谈兴和取笑的对象而已。

这也是鲁迅先生的感受,也可能是小说的作意。

再一个细节是孔乙己要小伙计记住“茴香豆”的“茴”字有四种写法。对于这个细节,一般评者都认为它表现了孔乙己的迂腐。但如果结合文本上下文语境,就可以感知这是一种多么流于表面化的解释。这里也许有更深一层的含义:作为旧时代的一个读书人,孔乙己可谓一位饱学之士,你看他连“茴香豆”的“茴”字有四种写法都记得如此捻熟。

但反过来一想,问题的严重性就出来了。这里至少有这样两层意思:一是对这种所谓“文化知识”本身的怀疑,虽然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但这种知识却把他培养成一个“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死读圣贤书”的废物;二是透过这种无用的知识和文化的背后,是不是也有鲁迅先生对传统文化和科举制让人读死书、读无用书和这种所谓的“文化知识的空疏与无用”的一种反思与批判,是否还有一种对经世致用的新知识和新文化的一种热烈期盼?

在这里,我只是通过对这一以往人们流于表面分析的两个细节的重新细读,意在说明在以往的文学研究中观念先行和脱离文本分析的空洞与浮泛,重新强调细读文本、感受和体验文本对研究和评价作家作品的重要性。只有真正细读、感悟和沉潜文本,以文学和审美眼光重新审视文本,我们才能真正从以往过于强调政治标准和庸俗社会学的分析框框中挣脱出来,真正回到文学研究自身,真正将我们的文学研究和批评推向深入。本来,文本细读是文学研究和批评一项最基础性的工作,任何形式的文学研究都必须建立在细致扎实的文本细读基础上,只有对文本进行了真正、充分和扎实的语言和审美性的细读分析,还原和挖掘出它们各种复杂的意蕴,才能在此基础上运用某种理论和方法对其进行批评和观照。但是,由于长期受我国古代整体、体验和主观印象批评传统和思维定式的影响,我们的文学研究和批评一向排斥严谨细密的文本细读分析。

20世纪80年代初,尽管有英美新批评文本中心论和细读法传入我国,但因其异质文化和特有的局限性被国人冠之以“形式主义”很快被逐出国门而销声匿迹了,这真有点买椟还珠之嫌。作为一种形式主义文论,新批评确实有它致命的弱点和局限,如它的“意图谬误”和“感受谬误”就将作者、读者和现实的社会生活一一逐出文学研究视野之外,对文本进行封闭性的纯语言、形式和结构的分析。这正是它短命消亡的原因。但是,新批评也为我们留下了一笔极为宝贵的财富:那就是文本本体论及其细读法的文学研究和批评方法。由于它把文本以外的作者、读者和社会历史现实等统统排斥在文学研究之外,这样也就使它能够心无旁骛、专心致志的把一切注意力都集中在文本的细读与分析上,而它的文本细读也不是像一些人所说的只是一种纯粹和机械的语言意义分割,因它是建立在现代语义学和语境理论的基础上,同时它们的细读又具有一种立足于文本的文学性和审美性的品质,同时,现实生活的丰富性和人类情感经验的复杂性、矛盾性是它们评价作品优劣的一个重要的批评标准。所以,新批评用此方法分析了一些在历史上有争议甚至评价不高的诗歌,通过批评重新发现和肯定了诗,如艾略特和布鲁克斯通过对17世纪英国玄学诗人邓恩诗歌的细读,确立了其诗歌的经典地位。

他们对单个文本的这种精细微妙的细读分析确实能够挖掘出文本的深层意蕴和言外之意,令人耳目一新。新批评对我们最大的启示就是在文学研究和批评中,精深细密的文本细读是一切形式的文学研究和批评的起点和立足点。

文学,它首先是一门审美的艺术。只有将它的审美艺术特性细细地品味出来、感受出来,才能对作品做出实事求是的批评和评价,进而才能确认它在文学历史长河中的价值和地位。而作品深刻的社会思想内容和历史文化价值就蕴涵在这种艺术化的表现过程和审美形式之中,只有通过对文本这种艺术化和审美化的艺术表现过程和形式的精细微妙的细读分析,才能挖掘出它的深意。可见细读文本就必须而且应该从作品的语言表达和艺术形式的分析开始,而不是像过去那样相反:从先在的思想观念出发然后从文本中直接索取所要的结论,这种从先在的观念出发直接从作品中索取思想结论的分析法,是一种典型的庸俗的社会学和政治学分析。另外,在我们的文学研究和批评中,也存在着这样一种僵化的文本研究和批评模式:先是对作者和时代背景的介绍;其次是文本主题思想的分析;再次是文本艺术特点的概括。这种分析模式有两个弊端:一是有先入之见;二是把文本内容和形式强行分开。新批评认为,文学的内容和形式是不可分的,内容即形式,形式即内容。作品的内容是通过形式表现出来的内容,而形式也只能是内容化了的形式。这种从内容到形式的“二分法”的分析范式源于哲学中的“二元论认识”模式,而新批评的这种从艺术形式到思想内容的分析法则建立在内容和形式整一的“一元论”的哲学基础上。杨周翰先生指出:

“新批评对我们最大的启示就是从形式到内容。”

①这种从作品外在的语言结构形式到深层的思想内容的分析法值得我们在文学研究和批评中学习和借鉴。正如诗人歌德所说:

“题材是人人都能看见的,意义内容只有经过一番琢磨的人才能把握,而形式对多数人来说都是一个秘密。”

②我们决不能因新批评的形式主义倾向而放弃对作品艺术形式的必要分析,现代批评理论告诉我们:那种只谈思想内容而不谈艺术形式的批评根本就不是真正的文学批评,而那种离开或绕开对文本艺术和审美性的分析而直达对文本反映的现实思想内容的分析,或者把二者强行分开的分析模式,它也不是一种真正的文学艺术分析,这种分析的最大弊端就在于直接绕开对作品必要的艺术和审美分析而直抵所要索取的政治思想内容。上述研究和批评者对鲁迅《孔乙己》两个细节的分析就犯了这一弊病。

总之,不善于微观的文本细读分析,导致我们对于明摆着的事实视而不见,这就是我们常常感到“失语”的原因之一。宏观的概括和演绎是一种方法,微观的细读分析是另一种方法。可惜,眼看这种在自然科学中常常导致重大突破的个案分析方法在文学研究中长期遭到冷落与漠视,甚至藐视,这不能不令人扼腕叹息。这一切都说明在以往的文学研究、批评和教学中存在着多么严重的忽视文本细读的倾向。

二、当前文化研究和批评对文本细读的严重疏离与脱离

新时期的文艺批评走过了30年的路程。从批评形态看,先后提出了“新启蒙批评”、“美学历史批评”、“圆形批评”、“学院派批评”、“文体批评”、“理论的批评化”、“批评的理论化”、“文化诗学批评”、“生态批评”等等。这些批评形态的提出,都积极尝试解决中国当代文艺批评中遭遇到的一些紧迫的现实问题,带有浓厚的理性精神,反映了文艺批评界的反思深度和理论建构努力。但也存在许多问题,这里我就当下文学的文化研究和批评严重疏离和脱离文本和要不要细读文本的这一批评现象来谈一些看法。

同类推荐
  • 渭风

    渭风

    闫长红的作品为我们歌颂、描绘了一大批开拓者的感人事迹和诸多场景。他长期生活在乡村,工作在一线,作品最直接、最真实的反映了来自基层的声音。这声音出现在舞台上,无疑是一种震撼!他的作品集无疑为一段别开生面的历史缩了影、定了格、确了位。它留给当代的,是一方矢志强国的功德榜,他传给历史的,是一本惠泽民生的礼赞歌。
  • 太阳的芳香:巴尔蒙特抒情诗选

    太阳的芳香:巴尔蒙特抒情诗选

    本书是俄罗斯白银时代诗人巴尔蒙特的诗歌精选。在诗歌创作中,巴尔蒙特不懈地追求音乐感,在诗句结构、音韵节奏、语言锤炼等方面锐意创新,从而为推动俄罗斯诗歌的进展作出了贡献。巴尔蒙特的许多诗篇,抒发了两个世纪之交社会动荡时期知识分子的彷徨与苦闷,他们有理想,有抱负,有良知,但是无力改变社会现实,只能发出孤独的哀叹。译者根据巴尔蒙特的诗歌主题编选这本诗选,共分为八辑。本书是“诗歌俄罗斯”系列的第四本。
  • 消费记忆与叙事:新世纪文学研究(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消费记忆与叙事:新世纪文学研究(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本书以消费作为研究当下文学叙事的切入点,对新世纪十年的重要作家、作品、文学现象以及文学批评等进行考察。其中既有对研究对象的理解与同情,也有对研究主体个人立场的坚持;既有对全球化语境中文学现象的介入,也有对亘古不变的天道人心的追问。
  • 完美的背后

    完美的背后

    通过富有鲜明个性的文字,充分地将自己对人生、对社会独特的生命体验与感悟凸显出来。特别是关注身边小人物,他们的苦痛作者感同身受。以古人古事为题材,诠释那一个个高贵的或者是丑恶的灵魂,智慧地注入她自己独特而新鲜的感悟与见解,不时闪现一种超越时空的哲思。
  • 寄小读者

    寄小读者

    本书可以说是中国近现代较早的儿童文学作品,冰心女士也因此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人。上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冰心又分别发表了通讯集《再寄小读者》和《三寄小读者》。三部通讯集虽然发表的时间不同,但主题都是自然、童真。这样的主题恰好显现了冰心女士创作的思想内核:爱的哲学。
热门推荐
  • 赫尔之门

    赫尔之门

    世界正在改变,从大地的阴影里,从大海的波涛中,从苍穹的浓云间,是的,我预见到。《红树书—希葛历1666年》
  • 我没有修为

    我没有修为

    一个从神秘归来的神将之子,竟是一个没有丝毫修为的废柴,但为什么,每次对他的刺杀总是奇怪的终结。偶尔也奇怪的和空气说话,有时和墓穴说话,究竟是发生了什么,让一个神将之子,沦落如此?
  • 离了,就别再找了

    离了,就别再找了

    郝祥和漂亮妻子张露莹是一对青梅竹马的夫妻,但由于郝祥经商不慎,把家里的房子给卖了,张露莹一怒之下,与其离了婚,之后,郝祥巧遇富家女潘蕊,潘蕊一见钟情就喜欢上了郝祥,几次慷慨解囊,雪中送炭,但郝祥对她只是有感激之情,他的心里中有爱妻张露莹,离了,就别再找了讲述了这么一段剪不断,理还乱的故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我的召唤兽是异形

    我的召唤兽是异形

    这是一个人类与非人类还没分离的世界!这里是一个魔幻及高等科技共存的世界!陆崆阴差阳错的来到了这里,拥有了可以召唤异形的能力!异形和魔,神,龙,各种族融合后会出现什么呢?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 离哥儿之神州无双

    离哥儿之神州无双

    武侠、仙侠、古风、江湖、朝堂、言情等多种元素在里面,全书布局,全局埋线,剧情合理有趣,与君共赏,目标直奔影视作品,喜欢的请收藏关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霸气冲天系列13

    霸气冲天系列13

    杀人有罪吗?当你的命运掌握在别人手里的时候,当你带着不凡的使命去杀人的时候,当你不杀人便被别人杀的时候--你不杀人,便即意味着死亡,意味着有罪……
  • 如此难以忘记

    如此难以忘记

    曾经抛弃我们的是那个青春,而如今捡起我们的又是那个青春,相遇就是如此的简单,但相逢却是如此的难,相遇相逢何必曾相识,如果初见你只是一曲惊鸿,如果不能相濡以沫,那只能后会无期。青春时代的我们是如此的难以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