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631900000009

第9章 文化艺术和体育(2)

地方志大多根据当时当地的档案、访册、谱牒、传志、碑碣、金石、笔记、信札之类原始材料编纂,因此,保存了丰富的自然和社会的真实史料。关于地理方面:载有山川、古迹、疆域、面积、沿革、建置等材料;历史方面:刻有职官、兵备、大事记、档案材料、金石、碑志等等;社会经济方面:包括有关赋役、关税、户口、物产、农业、手工业生产以及风俗、方言,农民战争等等材料。它的史料价值之高,胜过官修的正史。在地方志中,有一般正史或其他图籍中找不到的材料和许多真实记录。

图书馆发展史

在我国,关于图书的起源,《易·系辞上》说:“河出图,洛出书”。可见在周代以前早巳订了藏书之举了,不过没有载于典籍罢了。到了周代就有了“史”这一官吏,来掌管四方之志,三皇五帝之书。《史记》说,老子曾任周朝的“守藏室之史”,班固的《汉书·艺文志》也说,老子做柱下史,博览古今典籍。可见老子担任过当时的“图书馆馆长”是确凿无疑的了。孔子周游列国,得读120国的宝书。当时图书馆之多,藏书之丰富,于此可见。

进入封建时代,中国的图书馆有了一个大发展。但秦始皇“焚书坑儒”,使古代的图书遭受了一次大摧残。到了汉代,惠帝取消了禁书的法令。武帝时,下令征求遗书,并设立了国家图书馆,设置专门抄写书籍的人员,并定出标准本。后来历代封建王朝都继承了这个办法。汉朝的兰台、石室、麒麟阁都是藏书的地方。公元前26年,汉成帝派陈农到全国各地征求书籍,并令学者刘向等人分别加以整理。刘向死后,其子刘歆继承父业,编定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图书分类目录《七略》,这是世界忙最早的图书目录之一。

发明造纸之后,抄写书籍的人多了起来。到了七、八世纪,便出现了专门买卖书籍的书店。南朝梁武帝时,仅文德殿藏书就有二万三千一百零六卷。又据史书记载,西晋大臣文学家张华有书三十车;南朝梁代文学家任昉藏书万余卷。

一隋文帝时,秘书监(即相当于国家图书馆馆长)牛弘派人到民间搜求异书,每卷赏绢一匹,抄写完毕,原书归主。如此抄录书籍,共三万余卷。唐玄宗特设修书院,专掌抄校书籍,用女子做管理员,在长安抄写了五万一千多卷书,藏在乾元殿。安史之乱,亡散殆尽。唐文宗时,又重行抄写了一次。此外,南北朝以后各代朝廷还曾大量收藏佛经,可惜后来也大都毁于兵燹。

寒太宗建立崇文院,是专门藏书的地方。后来另设书库,叫做秘阁。元朝先设宏文院,后立艺林库,专为收藏书籍之用。

明代的文渊阁也是一个大图书馆。永乐十九年,明成祖定都北京,令将文渊阁藏书各取一部送到北京,共一百柜。这就是我国最大的类书,也是世界上第一部大百科全书——《永乐大典》。

随着印刷术的发明和应用,刻书事业也发展起来。私人藏书也比以前多了。明代从事刻书的有名人物之一毛晋,私人藏书多达八万四千余册,藏在汲古阁,大部分是宋元刻本。据说,四方到这里看书的,“轴轳衔接,二十余里”。明代范钦的藏书楼——天一阁是现存的最老的私人图书馆,建于嘉靖末年,在宁波月湖之西。原有藏书七万多卷。清乾隆以后,屡经盗窃,散失甚多。至解放后,尚存一万三千多卷。现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有名的巨大丛书《四库全书》,是按清乾隆的意旨编纂的,内容包括经、史、子、集四大部分,共收着作三千五百零三种,七万九千三百三十七卷。另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一百卷。最初只写四部,分别藏在北京宫内的文渊阁,盛京(今沈阳)的文溯阁,圆明园的文源阁和热河的文津阁。后又添写三部,分藏在扬州的文汇阁,镇江的文宗阁和杭州的文澜阁。

江浙的三阁可供人阅览,派有专员管理并设立收发档案。

在我国,开始有现代意义的图书馆,大约在光绪三十年(1904年)以后。在正式公文上出现“图书馆”这一名词是宣统元年(1909年)学部拟定京师及各省图书馆通行章程的折子上。

我国现在最大的图书馆——北柬图书馆,原名京师图书馆,于清朝末年(1910年)开始筹建,于1912年正式开放。

晚报掌故

我国第一张晚报是上海《沪报》试办的《夜报》,它是1882年(清光绪八年)创刊的,距今已有九十多年了。

《沪报》是当时《字林西报》所创办的一份中文报纸,由外商投资,中国人主编。

《夜报》现在因年代久远,已不可复见。但据《中国报学史》记载,蔡尔康回忆当时报纸编排情况说:报纸首先是论说,其次是皇帝的“圣旨”,各省各地的新闻,再次才是本埠新闻和副刊,新闻一般都没有题目,重要的才冠以标题,零碎的消息是按省市集中起来写一个别有风味的标题,如北京方面的,就总标为《禁苑秋声》,广州的就标上《羊城夕照》,武汉的就题为《鹤楼留韵》等。报纸的消息来源,由于当时尚无通讯社的组织,大部依靠译载外国报纸的电讯。本埠消息则由一种以送“消息”为职业的“访员”供给的。这张报纸面世后不久就停刊了。

1909年,上海的《商情日报》也一度出过一张《晚报》,这个《晚报》寿命更短,不到一个月就停刊了。一直到1920年5月,上海出了由沈卓吾创办的《中国晚报》,这是我国第一份单独经营的晚报。这份报纸办了四、五年,最后也由于亏本过多而停刊。

1926年前后,地方军阀齐燮元和卢永祥等为了争夺地盘。

在上海近郊的沪宁、沪杭沿线混战,人民受到战祸影响,纷纷向上海逃避,都渴望战争早日停止,对战争的演变深切关心,这时。晚报由于具有能报道当日战争消息的特点,因此受到一般城市居民的欢迎,从战争发生到1929年为止,上海就出了《东南晚报》、《江南晚报》、《申江晚报》、《上海晚报》

等四种报纸,出现了晚报的繁荣局面。

晚报真正发挥它的战斗作用,还是在抗日战争前后。当时的上海出现了敌伪报纸和主张抗日报纸同时并存的局面。晚报如《华美》、《大晚》等是主张抗日的,颇受到读者的重视。

图章的变化发展

古人的印章,有官、私的分别,凡官家的印章一直叫作印;私人的印章叫作章,后世叫作图书。因为个人所有的图画书籍都盖上自己的印章以资识别,故又叫作“图书印”,天长日久,在习惯上就把“印”字略去,只叫“图书”。后来又把“图书”、“印章”混合起来,就简称“图章”了。

近时发掘战国古墓,常发现有一种圆的“肖形”

印,这可以认定是战国时代的遗物。但是我们只要考察一下周、秦之间流传的许多印玺,其文字锲刻都很精工,已经到了成熟阶段,就可以推断,在这以前一定已有一个创始的时期。根据商、周鼎彝铸造的宏伟、图画文字的精深典奥和殷墟甲骨锲刻的工致谨严,不难推想出当时的人们已知道铸刻玺印了。所以图章的起源是很早的,约始于三代。

“周礼地官掌节”、“货贿用玺节”(玺节者,即今之印章)。这是玺字最早见于经书的地方。秦以前,统治者和人民使用的印章全可以称玺;汉以后,只有皇帝的印称玺,别人不敢用了。又相传秦始皇赢政忌讳玺的声音与死相近,就改称作宝,或称印、称章。现在流传最多的古玺印属秦、汉两代,篆刻最有名的要算秦“受命玺"。这相传是李斯写文,孙寿刻的。

图章的体制方面有官印、私印的分别。官印形式较大,多系自文(即阴文);私印形式较小,多系朱文(即阳文)。六朝以后,官印也渐用朱文。而唐代的官印,更篆作曲屈褶叠的体势,叫作“上方大篆”,即所谓“九叠文”。这是官印的变化和发展。私印在用途上的发展就更多了。由“名号章”、“别字”、“斋馆”、“图书赏鉴”、“花押”,而流衍至于“词句”、“闲章”,无所不有,真是洋洋大观。而治印的派别、风格,不但摩秦仿汉,接受优秀的传统,且自元、明、清直到现在,出现了赵孟兆页、哥丘衍、王冕、文彭、何震、程邃、巴慰祖、邓石如、丁敬、蒋仁、黄易、赵之谦、吴昌硕、齐璜等独创风格的名家。

近数百年间,篆刻艺术能够发扬光大,不能不归功于元末明初的王冕。他始创用青田石、花乳石治印,以代替从前用银、铜、牙、角、晶、玉等宝贵印材进行雕刻,为篆刻家开拓了广阔的天地。

百戏·散乐·杂技

我国的杂技(马戏)艺术,已具有两千年的悠久历史。据史料记载,远在秦汉时代,杂技就在我国流传,它产生的时间最迟不会晚于春秋时期。

杂技,在汉代称为“百戏”;隋唐叫“散乐”。而“杂技”这个名词,最早见于唐太宗时所编撰的《晋书》。

《汉书》上有这样的记载,汉武帝刘彻在元丰三年春,曾举行过盛大的宴会,用丰富多彩的百戏表演,招待外来客人。

百戏中有走索、倒立、扛鼎、缘竿、戴竿、跳丸、跳剑、武术、剑术,也有幻术、马术、歌舞、器乐演奏等节目。汉代的“百戏”,为后来的杂技艺术奠定了基础。

两晋和南北朝时,幻术、马戏和猴戏开始盛行,跳刀、掷刀、戴竿等杂技节目也有所发展。

到了隋朝,隋炀帝曾集中很多乐工,成立了一个名为“太常寺”的机构,并招收了许多学生,传授技艺。

唐朝把隋的乐舞百戏全部继承下来了。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杂技马戏艺术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节目花样也更加丰富。不少着名诗人的着作和《明皇杂录》、《杜阳杂篇》、《唐语林》、《朝野佥载》等文字史料记载中,以及闻名于世的敦煌壁画中,对于唐代的杂技与马戏的表演,均有生动精彩的描绘。

宋代继承了唐的乐舞,有所发展,也有新的创造,有武术、索上担水、过刀门、过圈子、踢瓶、弄碗、踢缸、耍熊等四十多个节目。表演场地是用栏杆围起来,称之为“戏棚”或“勾栏”。

元明两朝,杂技艺术也有发展。元朝时,北京地区流行一种叫做“倒喇”的杂技表演。明朝比较流行的节目有爬竿、跟斗、倒喇、筒子、马弹解数等。

清朝时,随着庙会的盛行,杂技表演的内容更加丰富,有蹬技、坛技、飞叉、杠子、爬竽、巾幡、舞狮,猴戏、戏法、走索、驯兽、马术等。民间艺人的表演,不仅形象优美,难度较高,技巧熟练;而且注意了服装和道具的设计。到了清朝末叶,有些表演形式发展为“十样杂耍”,并在光绪年间出现了“杂耍馆”,开始在舞台上表演杂技。这在《清稗类抄》、《明斋小识》、《增补都门记略》和《娥幻汇编》中都有比较详细的记载。

马戏的历史

马戏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周礼》一书中就有记载。其中提出了驾驶马车配合音乐节奏行进时要注意的事项。到了汉代,桓宽着的《盐铁论》中,便正式有了“马戏”这个名称。

汉代文学家张衡的《西京赋》里,提到了“百马同辔,骋足并驰”的马戏表演场面。在山东省沂南出土的汉墓石刻《百戏图》上,可以清楚地看到两位女艺人在两匹飞奔的马上,做“大站”、“倒立”动作,手里还挥舞着大刀、钩连枪等兵器,下面一匹装扮成龙的马驮着一个图卷,顶端有个小演员正在舞弄长竿。这说明我国的马戏艺术在两千年前,就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和技巧了。

到了魏晋南北朝,马戏的技巧更加复杂了。当时北方流行一种称为“猿骑”的节目,演员化装成猿猴在马上表演种种技巧。唐代的马戏技巧则更加丰富多彩。它们会口衔酒杯起舞,能作跳高台、穿刀剑等惊险表演。此外,还有专门为马戏伴奏的乐曲《倾杯乐曲》等。又据《旧唐书》记载,唐明皇每年过生日时,常常表演马戏,花样百出。在历史画卷《便桥会盟图》

中,可以看到,演员不仅在马上奏乐,而且倒立在马上,脚上蹬竿,竿上又有一人倒立。这样的表演技巧在今天看来也属高难动作。

宋代的马戏发展到成套节目的表演,除“大站”、“倒立”之外,还有“攀鞍上马”,“跳马”、“跨蹬”、“飞伽缚马”、“蹬里藏身”以及马上耍大刀、举重等。有个叫“巧射”的节目,更为精彩。据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记叙,骑士把一个彩绳拴连着红绣球抛在地上让马拖着跑,许多骑马的射手,追赶滚动的球体射击,十分热闹。又有一种是骑在奔跑的马上,用“弓驽”射插在地上的柳枝,技巧更加精密准确。

元代以后,北方骑术在全国广泛传播,促进了马戏技艺的提高,表演的规模也更大了。如明代彭时的笔记所载:“驰骑呈艺于马上……腾掷、矫捷……人马相得,如此者数百骑”。

以后,马戏也更普遍,并且出现了民间马戏艺人的跑马卖艺。

从庾词到灯谜

灯谜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时代。那时群雄崛起,列国纷争。一些游说之士为了说劝君王,往往不把本意说出而借用别的语言来暗示,使之得到启发。这种隐语就是灯谜的前身,在当时叫作“庾词”。秦汉以后,这种风气更加盛行,应用范围亦日益扩大。直到宋代,才正式有了灯谜这个词。《武林旧事》上说:“有以绢灯翦写诗词,时寓讥笑,乃画人物,藏头隐语及旧京诨语。”就是指灯谜而言。此外,在《东京梦华录》、《梦梁录》等书中也都有关于这方面的记载。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是一位善于作谜和猜谜的能手。有一次,一位朋友请他为名园题字,他随手写了“虫二”两字,众人皆不解其意,后终于被人猜中,原来是“风月无边”的意思。由于谜语创作设想曲折,寓意广泛,一时不易被人猜中,好像跟射虎一样那么难,故而灯谜又有“灯虎”的别称,猜灯谜也叫“射灯虎”。明清两代,猜灯谜活动颇为流行。《红楼梦》里就生动描写过贾宝玉和姐妹们打灯谜的热闹场面。《镜花缘》“姊妹陶情”和“畅游智佳国”两回,几乎是专为猜谜而作。我国历代有不少名人和学者对谜语有浓厚兴趣,曾编写了许多谜语选集,如《文戏》、《俞曲园灯谜大观》、《春灯谜》、《灯谜品括》、《拙园灯谜草》等不下几十部。民国时,有个姓李的文人所写的《谜海》一书,收集了两万多条谜语。灯谜源远流长,所以名目繁多,形式多样。按类别论,可分物谜和字谜两大类。就体式讲,大约有扣字、离合、会意、象形、谐意、别解、外意、假借等八种谜体。至于法格,则有卷帘、秋千、系铃、解铃、求凤、齐飞、脱帽、脱靴、加冠、纳履、粉底、遥对、折腰等二十多种,其中有些格式至今仍被沿用。

灯谜是我国独有的富有民族风格的一种文艺形式,内容丰富,变化多端,生动活泼,饶有风趣。猜谜活动是一项有积极意义的活动,它既可以启发人们的智慧,锻炼机敏的分析思维能力,增长各方面的知识,又可以活跃文娱生活,因此一直深为广大群众所喜爱。

元宵节话灯采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风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这是南宋着名词人辛弃疾在《青玉案·元夕》一词中,描写正月十五夜繁华熙攘的赏灯景象。

我国习称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名“灯节”。元宵赏灯的习俗由来已久。有书可查的,可以上溯到二千年以前的汉朝。据记载,汉代都城长安,平日“有执金吾(注:一种武士的职称)晓暝传呼”,只有正月十五才“弛禁前后各一日”。可见当时元宵夜已经很热闹了。唐宋以后,元宵行灯的风俗越发盛行。宋代汴京的灯会是有名的。有记载说:“灯山上采,金碧相射,锦绣交辉……诸坊巷、马行,诸香药铺席、茶坊、酒肆,灯烛各出新奇。”南宋都城临安的灯景更是繁盛,有“南自龙山、北至北新桥,四十里灯火不绝”

的记载。从历代所描写的灯市风俗之盛,灯采制作之精,既可以看出封建统治阶级利用来点缀升平,同时也可以看出我国灯采艺人出色的智慧和才能。灯采历来品种繁多,有宫灯、壁灯、走马灯、台灯、棚灯、动物灯等等。

“立体的画、无声的诗”的盆景

同类推荐
  • 中国的文化与文人

    中国的文化与文人

    本书是国学大师任继愈先生对中国文化以及对近代大师级学人的评述性的著作。任继愈先生是我国哲学宗教学界的一代大师,他在佛教方面的研究成就被誉为“凤毛麟角”。他一生潜心治学,敢为天下先,始终走在学术研究的前沿。本书较为集中地录入了他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对儒、释、道三教文化本源及流变的精辟见解。作为曾经西南联大的学生,任继愈先生在本书中以他的亲身经历,用文章深情地回忆了他与汤用彤、贺麟、熊十力……诸位先生浓厚的师生情谊,让先生们的大学问和真性情皆跃然纸上,真实可感,也生动地展现了那段时局动荡但学术星光璀璨夺目的时代。
  • 拉·封丹寓言

    拉·封丹寓言

    《拉·封丹寓言》是世界上最早的诗体寓言集,是继《伊索寓言》之后,又一部经典寓言名著。拉·封丹的寓言大多取材于古希腊、罗马和古印度的寓言,以及中世纪和17世纪的民间故事,成功地塑造了贵族、教士、法官、商人、医生和农民等典型形象,涉及各个阶层和行业,深刻描绘了人间百态,因此是一面生动反映17世纪法国社会生活的镜子。一位法国作家曾打过这样一个美丽的比喻:“拉·封丹的寓言像一篮樱桃,如果我们要最美的,篮子就空了。”
  • 塞上古史钩沉

    塞上古史钩沉

    本书为描述宁夏历史的一部著作,全书分:神奇香山、枸杞种植考略、枸杞饮食史话、宁夏丝绸之路新考、周穆王西游宁夏考证、成吉思汗病殂海原天都寨行宫考证、成吉思汗陵寝建寻踪等章节。
  • 影响世界的中国元素:古代军事思想、自然与文化遗产

    影响世界的中国元素:古代军事思想、自然与文化遗产

    本书分为古代军事思想和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两部分,主要内容包括: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综述、先秦军事形势的变化及兵家群体的出现、长城、故宫、颐和园等。
  • 军事统帅

    军事统帅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文明之一。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近5000年之久,从公元前841年开始,有文献可考的编年史从未间断,至今已近3000年,这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是绝无仅有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的历史始终传承有序,从未中断。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吃出个三国

    吃出个三国

    小日子极其滋润的五星级酒店的厨师长林乐,却是做了替死鬼,不过好在老天眷顾,他不仅没死,还穿越到了三国时代,成了汉献帝的厨师长!汉献帝夸他的菜好吃,委以杀董卓的重任。董卓夸他的菜好吃,死在了他的刀下。吕布夸他的菜好吃,成了他的酒肉朋友,陪他打天下。刘备夸他的菜好吃……!!!
  • 黄桥村的大事件

    黄桥村的大事件

    1992年邓小平南巡之后,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才迈得更稳健、更坚定。时间来到了二十一世纪,一个叫做黄桥村的山村,改革开放之风同样也吹到了这里,村里的路通了,绝大部分的村民们渐渐的富了起来,很多人选择进城打工,有人在城里做起了小买卖,也有一些村民选择继续留在这依山傍水的村子,在村子里面还可以承包更多的土地来种,每一年的收成也是很不错。村里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了,高兴的事情也越来越多。有一天,村长给大家开了一个会,提到了什么招商引资什么的,村里人还是第一次听到,绝大多数的村民根本就不知道招商引资是什么,村里面除了村长和和支部书记两个人,其他人的热情都不高。
  • 刚烈是怎样扑街的

    刚烈是怎样扑街的

    宇宙尽头的终点站。一位黑发少年讲述着一个黑色的故事。故事里有妖魔鬼怪,有美女画皮。有六道众生,还有古今传奇。少年平凡,面目却刚烈。故事很简单,一路走到扑街。不需要再解释了,先上车吧!
  • 待嫁庶女

    待嫁庶女

    她,庶出女子,代姐出嫁,头天夜里才知道出嫁的消息。他说,我会做一个好丈夫,可是我的承诺已经给过别人了。她说,我会做一个好妻子,我值得拥有你的怜惜,我也值得你的爱。经历了一切,她说,你不懂爱。经历了一切,他说,我一直都爱。
  • 苏梓晨和男神的小故事

    苏梓晨和男神的小故事

    遇见你,花光了我所有的运气遇见你,我决不后悔。
  • 凡人意识

    凡人意识

    什么是意识?是所有生物都拥有意识,还是人类独有?察觉杀气果断反杀,遭遇GANK提前离开,意识存在万物之间。在不断萎缩的世界反面,少年背负起旧神的灵龛,从灰暗的历史中走了出来,决定带给凡人们新生。
  • 快穿之攻略反派BOSS别黑化

    快穿之攻略反派BOSS别黑化

    《1v1.宠文.男强女强.》墨歆奈坠机死后,或许是命不该绝,竟然意外绑定了时空系统。就这样,开始了她攻略反派BOSS之路。
  • 刺猬的优雅(法国同名电影原著)

    刺猬的优雅(法国同名电影原著)

    豆瓣8.8分电影《刺猬的优雅》原著小说。故事发生于巴黎左岸政商名流频繁往来的高级地段,格勒内勒街七号,一栋高级公寓。帕洛玛从不是个安分的女孩。她很聪明,甚至可以说是天才。生于富裕家庭、父亲是个国会议员的她,小小眼睛已经看透成人世界的虚伪与空虚。因为常常躲起来思索存在问题,而被老爱大惊小怪的妈妈误认为精神异常。面对荒谬的外在世界,她为自己订了个人生目标——在十三岁生日当天自杀,并放火烧了父母的豪宅。同时,人见人不爱的门房勒妮,二十七年来在这栋住满达官显贵、精英分子的高级公寓,过着隐形人般的生活。装笨、扮丑、耍粗俗,是她每天必须谨守的本分。在掩人耳目的背后,她的心灵密室塞满胡塞尔现象学、弗洛伊德、中世纪哲学……
  • E之Style

    E之Style

    EStyle与M的风格极为不符,是一种以另一个形势存在的生活情景小说。故事围绕着美国加州沿海闹区一处的餐吧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