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573900000037

第37章 人生自有得失(1)

人品与地位

仁者无敌。

——《孟子》

这句的意思很简单,说的是仁德的人是无敌于天下的。也可以说,品德高尚的人总会赢得很高的评价,在人们心中,品德越高尚的人地位也是越高的。

有这样的一句俗话说得好:“阎王好惹,小鬼难缠。”说的是什么意思呢?它是说越是有身份的人越有素养,也越容易和他去相处,就算是有了矛盾也容易化解。反而是那些没有什么大本事的人,为人又不懂得谦虚,且极喜欢恃强凌弱,喜欢通过各种方式得到自己心理上的满足,这样的人就不太好对付了。观察一下我们生活与周围的环境,可以发现这句话其实真是一句至理名言。

南怀瑾先生在《人品与器识的评鉴》中说了很多例子,讲的都是人品与地位的问题。他说那些大人物一般都可以堪称是道德楷模,可要是按照生活中的经验,很多人会觉得其实人品与地位是不成正比的。在历史上,也有许多例子可以说明,人品与地位在很多时候不但不成正比,而且往往成反比。比如说,一个人人品很差劲,但是由于工于心计,所以官就能越做越高,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秦朝后期的赵高可以说为人奸诈,经常借皇帝的名义横征暴敛,还常常滥杀无辜,就是这样一个人,官却做到了丞相。三国时期的董卓为人个性粗猛,又奸诈无比,而且极为凶暴淫乱,无法无天,可是在乱世中却也能自为相国,专断朝政。还有唐朝的李林甫,他为人奸诈阴险,而且手段卑鄙,世人称他是“口蜜腹剑”,他大肆收受贿赂,生活极为奢华,还结党营私,但这样的人却在官场上几乎是一路小跑着直登宰相之位。

还有那个大家很熟悉的秦桧,他为人残忍阴险,最使他出名的就是杀岳飞,贬忠良,极力破坏抗金大业,主持议和,并提出向金纳贡称臣。但这样的人却能为相19年之久。更不用说明朝后期那个无赖赌棍魏忠贤了,一个太监却有了面南背北的实力。

以上我们说到的这些人,其能力似乎不可小觑。不过,我们也应该想一下,如果我们仅以官位大小来评价一个人的地位,而忘记他们的人品的话,那或许也未免太浅薄了点。

让我们看一下这些人的结局和下场:赵高后来被子婴所杀,恶人终有恶报;董卓被王允施美人计而与吕布反目最后被吕布所杀,可以说应了那句“多行不义必自毙”的古话;至于李林甫的腐败,最后引发“安史之乱”,他本人也留下了千古骂名;而秦桧被国人唾骂为第一大奸臣,还被筑了“跪像”,可以说是永世不得翻身了;魏忠贤后来也为明思宗所逼,被迫自杀,这也可谓是大快人心!这些人一生聚财不止,坑害忠良,坏事做尽,还以为自己不可一世,不过到最后都不得好死,这样的地位估计谁都不会想要啊。

拿我们现在的眼光来看,地位应该有两层涵义,一个就是我们能直接看到的职位的高低,另一个就是人心的向背了。而在生活中,我们对人的品评又是以后者为重的,也就是所谓“赢得生前身后名”。

如果一个人的人品极差,那么他在位高权重的时候,可能大家都惧怕他,但实际上,就是这一个怕字,让他在人们的心里没有了地位,也就是说,大家在内心是不把他当回事的,甚至心里还在骂他。这样的人即便是生前有多么辉煌,他也是不得人心的,因为他做了金权与欲望的奴隶。而那些或许未居高官但品德高尚、真正出类拔萃的人才能闻名遐迩,流芳千古。

狄仁杰在科举中第以后,就步入了仕途,经历了唐高宗与武则天两个时代。有后人曾借老子的话评价他,说他是“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狄仁杰体恤百姓,不畏权势,后人称他是“唐室砥柱”。

历史上说,他在担任大理丞的头一年,就处理了前任遗留下来的近二万多件案子,更绝的是,在这些案子中,没有一个人再去上诉申冤,可见狄仁杰是一个处事公正、清正廉明、能为民做主的好官。作为一个杰出的政治家,狄仁杰心系民生,而且政绩卓着。在他身居宰相之位后,他辅国安邦,为武则天时代的太平盛世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成为一代名相,而且深受后人的敬仰。现在民间流传的《狄公案》就是很好的明证。

还有历史上被称为“青天”的宋朝包拯和明朝海瑞,两人都被称为“青天”,也是他们人品高尚的一种见证。其实,这类人还有很多,比如上古传说中的黄帝、尧、舜、禹,伯夷、屈原、孔子、孟子等,往近了说有如林则徐等,还有近现代老一辈的革命家们,他们都是因为人格的光辉而让我们一直铭记在心。

一个人的人品与地位的关系其实是一目了然的。如果人品极差,就算是身居高位,在百姓眼里他总归不过是一个没有地位的小人而已,常常是身前荣华富贵,身后骂声不绝。如果一个人人品好,就算是地位不及别人,但是能够让自己过得心安理得,踏实做事,勤奋工作,同样能赢得人们的尊敬。而那些身居高位、品行高洁的人能够做到心系黎民,身前身后赢得美名万世扬,成为我们后辈学习的楷模。

对于我们平常的人来说,良好的人品就是让上司赏识的一种资本,更是我们为人处世的一种根本,我们要想让自己成为一个真正有用的人,一种好的品德是不可缺少的。历史就是一面很好的镜子,也是一本有关人性最好的教科书。

舍得之间,成大方圆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

鱼是我所喜欢的,熊掌也是我所喜欢的;如果两者不能都吃到的话,我便丢掉鱼而吃熊掌。生命是我所喜爱的,道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两者不能都拥有的话,我便舍弃生命而取道义。

这段话说的是关于取舍之间的道理,很让人折服。生活中,我们也常会遇到取与舍的选择,心头一念之间会影响我们的人生道路,但是在不能希望完美的时候,我们还是有得有舍的,也就是说,有舍有得才是人生。

舍得,舍得,只有舍,才能得,舍与得是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在人生的长河中,人们常常面临着舍与得的考验。

舍与得是分不开的,生活中,总是有舍才有得。

旅行者在茫茫的沙漠中迷了路,骄阳似火,酷暑难耐。没有饮水,他饥渴难忍,死亡在时刻向他逼近。

他在心里暗暗地提醒自己:水!水!一定要坚持到最后一刻,找到水源。

凭着一股强烈的求生本能,他在沙漠中艰难地跋涉着。找啊找啊,他终于发现了一块小石板。在小石板旁边,他又发现了一个汲水机。

他迫不及待,使劲儿地抽水,却怎么也抽不上来。

正在他心灰意冷、懊丧不已的时候,却意外地发现旁边还有一只水壶,壶上盖着塞。当他拿起水壶准备一饮而尽的时候,看到了上面写着这样几行字:“旅行者,在你发现这个水壶时,它也许只剩下半壶水了。你把这半壶水灌进汲水机中,井里才能打出水来。记住,走之前把水壶灌满。”

他小心地拔开塞子,果然看到半壶清水。望着水,他犹豫起来,是马上倒进干渴的喉咙?还是照纸上所写倒进汲水机?如果倒进汲水机而打不出水来,自己岂不渴死?

最终,他果断地拿起水壶,倒进了汲水机。然后,他果然打出了清冽的泉水。旅行者痛快地喝了个够,一种由衷的幸福从心里洋溢开来。

休息了一会儿,他把水壶装满水,盖上塞子。然后在纸条上加了几句话:请相信我,纸条上的话是真的,你只有先舍得半壶水,才能打出满壶的水来。

我们的生活中,有得就有失,也可以说得就是失,失就是得。所以做人的最高境界,应该是无得无失。一位高僧说:“舍得,舍得,只有舍,才能得。”是啊,舍与得是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

在人生的长河中,人们常常面临着舍与得的考验。我们大多数时候被俗尘所羁绊,所以,常常都是患得患失,不得的时候患得,得到以后患失。我们的心就像钟摆一样,在得与失之间摆来摆去,这样我们当然会非常痛苦。因此,要想解脱自己,就不要把得失看得太重。

得与失,从本质上说就是给予和接受。你得到了,就是接受了;你失去了,就是给予了,舍与得,给予和接受,都存在于人际关系的所有内容中。给予产生接受,接受又产生给予。上升之物必会降落,输出的也必定会回归。每一颗种子都蕴涵着千木成林的诺言,但是不能把种子储存起来,必须还之于肥沃的土地。你给予越多,你获得越丰。

事实上,生命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只会在给予时才能变出万千种。在给予中没有变化的东西既不值得给予,也不值得接受。如果在给予别人时你若有所失,那么,这种给予不是真正的给予,因而也就不会有所提升。

如果你勉为其难地给予,这种给予便失去了意义。你在给予和接受当中所怀的意愿是最为重要的,你的意愿应该总是为给予和接受者都创造出快乐。

当给予是无条件和真诚的时候,回报也是成正比的。所以给予这一活动必须是充满快乐的——你的精神务必在给予时产生快乐的感觉。这样在给予背后的能量就会成倍地增长。

一个漆黑的夜晚,一位僧人看见巷子深处有盏小灯笼在晃动,身旁的人说:“瞎子过来了。”

僧人百思不得其解,问那个盲人:“既然您什么也看不见,为何挑一盏灯笼呢?”

盲人说:“黑夜里,满世界的人都看不见,所以,我就点燃了一盏灯。”

僧人若有所悟:“原来您是为别人照明呀!”

盲人却说:“不,也是为我自己。虽然我是盲人,但我挑了这盏灯笼,既为别人照亮了路,也让别人看到了我,这样他们就不会在黑暗中碰撞我了。”

其实道理就这么简单:给予了别人,自己同样有所获得。只想“借光”,而不挑灯,那么,你的人生将永远在黑暗中穿行。

练习给予法易如反掌:如果你需要快乐,就给予别人快乐;如果你需要爱,学会付出爱;如果你需要别人的关注和欣赏,就先学会对别人关注和欣赏;如果你想物质上富有,先帮助别人富有起来。

事实上,想得到,最简易的方法就是让别人得到他们所要的。这一原则同样适用于个人、公司、社会和国家。如果你想幸福地拥有生命中一切美好的东西,那就学会祝福每个人都如意吧。

吃亏是福

其进锐者,其退速。

——《孟子》

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人前进太猛的话,他一旦后退起来也会很快的。

而事实上,在生活中,因为我们处处不肯屈居人后,总想让自己能够得到太多,结果当我们在物质方面满足的时候,精神可能就会陷入荒芜了。

南怀瑾先生认为,一个人不与别人去争,而且总能处处忍让,从表面上看是吃亏了,但是要是按照因果的法则,那样的做法是处处体现“舍”的心,这样日积月累以后,就培养了无量的福德。

我们听说过有福的人会被人欺负吗?应该没有。被人欺负了就不能够说是有福气了,因此我们说那些肯吃亏的人才是真正聪明的人。南怀瑾先生所说的意思,也就我们常说的吃亏是福,这不是一种普通的人生态度,从佛教的角度来讲,这是一种很有道理的因果论。

实际上,我们从来都没有无缘无故的得到,也就没有无缘无故的失去了。我们常常挂在嘴边说吃亏是福,那么,在我们的生命中吃一点亏又算得了什么呢?很多时候,吃亏了可以换来难得的和平与安全,也能换来我们身心的健康与快乐,如果我们实现了快乐,那么,我们吃一点亏又有什么不值得的呢?而且,在吃了亏以后,我们可以重新调整我们生命的方向,并让它放射出更加绚丽的光芒。

宋朝人杨玢曾任尚书,后来年纪大了,便辞官居家,无忧无虑地安享自己的晚年。他的住宅建得宽敞舒适,家族也可谓人丁兴旺,每天他都是看书写字,栽花养鸟。怡然自乐。这样的一幅老年休养景象,让我们能感觉到杨玢是一个心态很好而且深懂进退之道的人。

一天,几个子侄们跑到他的书桌旁,对正在看书的杨玢说,他们的旧宅被邻居侵占了一半。子侄们认为,这事得追究,不然会让人觉得他退休了就胆小怕事了。

杨玢听后,问这几个后辈道:“你们是说,咱们邻居家侵占了咱们家的旧宅地?”几个人都纷纷点头。

杨玢又问:“那你们说说,是他们家的宅子大,还是咱们家的宅子大呢?”子侄们不知他到底是什么意思,但都实话实说:“当然是咱们家的宅子大了。”

杨玢接着说:“那他们占一些我们的旧宅地,对我们现在有何影响呢?”子侄们老实地说本来是没有什么影响的,但是觉得那家人不讲理,所以觉得不应该就此罢休。

看着几个年轻人因为认真而涨红的脸,杨玢笑了。他指着窗外随风飘下的落叶,对他们说:“你们看,那树叶长在树上的时候,那枝条就是属于它的。可是秋天到了,树叶枯黄了都落在了地上,那这个时候树叶会怎么想?”

看到他们还是不明白,杨玢干脆就对他们直接说:“我都这么大岁数了,总有一天是要死的。你们也有老去的那一天,也有要死的那一天。你们说,争那一点点的宅地对你们有什么用处?”

子侄们才明白了杨玢讲的道理,纷纷点头。然后,杨玢又写了四句话送给他们:

四邻侵我我从伊,毕竟须思未有时。

试上含光殿基望,秋风衰草正离离。

然后,他又对这几个年轻人说:“我的意思是在私利上我们要看透一些,遇到事情能退就都退一步,不必要对什么东西都那么斤斤计较。”

其实正如杨玢所说,我们总觉得人生中有太多的烦恼,其实都是因为我们凡事不肯让人一步,凡事都不肯吃一点小亏。事实上,这是一种极为愚蠢的做法。

做人应当“忍让”,有时候,我们宁可自己受一些委屈或吃一点亏,也不要因为一些小事而与对方争个脸红脖子粗的,甚至于头破血流,那对于我们来说,可真的是不划算啊。

杨玢确实非常有远见啊!他能取得那么高的地位,想必与他为人处世的高尚品格有着莫大的干系。我们常对人说,让一步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那些久居名利场、官居要职的人们,都能明白这样的道理。我们常常以为,也许正是因为那些有官有职的人看惯了名与利,而且常常为之争斗,所以放不开,可是事实上,真正最看重得与失的人,对舍与得最不能释怀的人,却是我们这些小人物们。因为,我们总是把一些蝇头小利看得太重了。

其实,如果我们能做到不要太计较一时的得与失,把我们身边的争执看得淡一些,再淡一些,我们就会发现这世界其实很美好的,因为所有的纷争到了我们这里,都将被我们人性所特有的容忍化解而成为无形。

唐代两位智者寒山与拾得的两句话,对我们来说应该是很有启发的。

寒山问拾得:“今有人侮我、笑我、藐视我、毁我伤我、嫌恶恨我、诡谲欺我,则奈何?”

拾得对曰:“子但忍受之,依他、让他、敬他、避他、苦苦耐他、不要理他。且过几年,你再看他。”

许多人把这两句话看做是处世的箴言,这里说的其实就是一种宽怀忍让以及对“吃亏是福”的深层次理解啊。

同类推荐
  • 愿你和世界温柔相处: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的十三堂人生哲学课

    愿你和世界温柔相处: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的十三堂人生哲学课

    本书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阿德勒的十三堂生活自修课,一步步带领你的心灵与世界和谐相处,走出自己孤单的岛屿,找到理想的生活状态。心理学大师阿德勒在本书中生动细腻地阐述了作为独立个体的人各种形态、特质、行为习惯,进而剖析出适合自己的人生任务,修饰我们的生活风格,帮助读者建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和社会兴趣,从而达到理想的生活状态。
  • 中国传统哲学导引

    中国传统哲学导引

    本书是面向理工科类院校学生的中国传统文化素质教育而专门撰写的哲学类教科书,是作者在开设“中国传统哲学”选修课近十年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全书共分八章,概要叙述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发展历史,对中国传统哲学的主要流派儒、释、道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一一进行梳理和介绍,并在此基础上就这些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进行分析,力图使学生对中国传统哲学的梗概和脉络全面了解和把握,并体会其中的辩证智慧和人生智慧。
  • 每天一堂北大哲学课

    每天一堂北大哲学课

    《每天一堂北大哲学课》作为中国最具精神魅力的学府,百余年来,北大培养了中国几代最为优秀的学者、智者。他们以博大的、达观的、聪慧的精神风貌,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传播文明与智慧的种子。当我们处在茫然不知所措、希望之光黯然失色的时候,不妨坐下来,翻开这本心灵书,与北大的智者们聊聊天。相信他们的人生哲思会像一把熊熊燃烧的火把,为我们照亮前路。
  • 周易智慧

    周易智慧

    《周易》这部书,不但是我国最古老的经典,而且自古以来,就被推崇备至,尊为“群经之首”。
  • 谁终将声震人间:跟尼采学自我激励

    谁终将声震人间:跟尼采学自我激励

    尼采在一首诗中写道:“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谁终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他从来都是一个面对世人冷遇及逆境仍能保持意志力强大、内心坚毅的人,而对于身后的声誉他也是充满信心的:“我的时代还没有到来,有的人死后方生。”20世纪的序幕刚刚拉开,尼采在受尽精神疾病折磨后溘然长逝。然而正如他所预言的那样,不久之后,尼采的思想逐渐被发掘并得到重视。
热门推荐
  • 色女穿越之大宋选夫

    色女穿越之大宋选夫

    游泳就游泳,为什么那么倒霉穿越回到了宋朝!成为大小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感觉,还不错!什么?要她乖乖待在家里当淑女?弹琴刺绣作画?她才不干呢!出门溜达巧遇美男,关键还是一箩筐!21世纪美少女,展开一场选夫大战!
  • 九离弦

    九离弦

    这是一个元素世界,所有看得见的看不见的都是由元素组成的。人类更是有修习元素的秘法,更是创造了各种元素法术。这个世界,以皇家公主为主线的一系列奇异爱情故事。
  • 老子与世界

    老子与世界

    本书是作者多年来研究老子文化成果的文章汇集。本书选取有关老子的哲学思想和当代中国和谐小康社会研究论文23篇,是在互联网上转载的文章。其中较为突出的有“道的物质属性及其运动法则”、“老子的‘天人合一’道德观与两个文明建设发展”等文。
  • 青春失衡

    青春失衡

    本小说讲述了一个内向的高中男生在不同的时间阶段,面对不同的女生时所产生的情感与性格变化,以及他的心路历程。
  • 帅气校草的甜心大小姐

    帅气校草的甜心大小姐

    校草与校花的校园爱情,中间会发生什么?想知道加我QQ哦!
  • 三生三世菩提令

    三生三世菩提令

    她,燕寄语,本不该存在与这个世界,神与魔相爱的结晶,阴差阳错的被菩提老祖带上九重天,每天给菩提树浇水施肥,十七岁大劫,乃情劫她还是没能度过,遇到了天帝的儿子.....九重天之下,这两个不平凡的人在这个平凡的相遇注定会不平凡,人间的悲欢离合阴晴冷暖
  • 重生劫:倾城丑妃

    重生劫:倾城丑妃

    传闻姬家小女奇丑,年近双十无人问津,一朝入宫为后,成天下奇谈。他被迫娶丑女为后,新婚夜,他揭开盖头,气愤甩袖离开,从此避而不见。传闻他果敢狠绝,却对德妃温柔如水,有美人在怀,自不会想看那丑女一眼,甚至婚后唯一一次碰她,还是被逼无奈…他从不知道,没有了疤痕的她,美的让人失魂…
  • 绝美总裁的战神赘婿

    绝美总裁的战神赘婿

    号称战神的苍辰被老头子卖到青市当上门赘婿,本来苍辰是拒绝的,他可是堂堂正正的大男人,怎么会做出如此丢脸的事?
  • 废柴逆天:邪魅王爷宠狂妃

    废柴逆天:邪魅王爷宠狂妃

    好吧,执行任务是无缘无故穿越到夜玄大陆也就算了,为什么穿到废材身上了,这就算了,至少可以逆袭。但你告诉我,这个腹黑的妖孽是怎么惹上的...
  • 棋逢对手:调戏痞帅已上瘾

    棋逢对手:调戏痞帅已上瘾

    “hey,亲爱的,可以劫个色么?”某位同事帅哥淡定的看她一眼继续吃饭:“可以啊!”“……”“我每次看你小组长就直直的盯着我看,是不是我觊觎你的美色觊觎的太明显了?”“……”被如此调戏帅哥同事依旧淡定不改。后来……“宝贝,刚才楼下有个女的在跳绳,你懂得~”“……泥煤,怪不得刚才一直往窗外看!”“无意间看到的,是个妇女又不是女孩,有什么好看的,不过如果是你的话我很乐意看哦~”夜里睡不着电话骚扰某人:“接受骚扰么?”“最好是性骚扰”“……”那个原来的安静的美男子去哪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