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573900000035

第35章 巧言胜过话多(2)

如果想用言辞来给别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们说得越多,整个人看起来就会越平淡无奇。我们说得越多,说出更多愚蠢话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如果我们能把话说得隐晦一点,含蓄一些,多给别人留一点儿遐想的话,那么就算是老调重弹,别人也会觉得我们的见解独到。

司马迁在《史记》中这样评价汉代的名将李广:“《论语》上说过,位居于上的人行为端正,就是不发命令,下属也会效法他的行为去做;位居于上的人如果行为不端,即使下了命令,也不会有人遵照去做。这说的就是李广这类人。我见过李广将军,他诚信忠厚,淳朴得像个乡下人,而且不善于谈吐。可是当他逝世的时候,无论是认识或不认识他的人,都因为他的死而哀痛不已。这是他忠诚笃实的品质赢得了人们对他依赖的缘故啊。”

人长一张嘴,却长两只眼睛和两只耳朵。或许这就是造物主让我们少说,多听,多看,即使要说话,也只说关键的,而不能啰嗦,更不能胡说八道。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多做事情,谨慎说话,学会用最少的话传达最有效的信息。这就是南怀瑾先生说提倡的“敏于思而慎于言”。否则,为一句冒失的话闯了大祸,那就不值得了。

南怀瑾先生在讲禅的时候,讲过“口业”。什么是口业呢?实际上就是指爱说话。南怀瑾先生认为,平常人一天中有用的话大大概只有十之一二,无用的话是十之八九。因此,南怀瑾先生说“寡言少过”,也就是少说话,人犯错的可能性就小了。因此,那种长于言辞、口若悬河的人实在是不足取的。

如果一个人总是滔滔不绝地讲话,说得多了,话里自然而然地就会暴露出许多问题。比如他对事物的态度,对事态发展的看法,或者今后的打算等,都会从谈话中流露出来。而且一个人如果话多了,其中自然会涉及到他人。由于所处的环境不同,人的心理感受也不同,而同样的一句话,由于地点不同、语气不同,所表达出来的情感也不尽相同,别人在会话的过程中也难免会加入一些个人的主观见解,等到所谈的内容被谈话对象听到时,可能与他的愿意已经大相径庭了。可见,说话太多,实在是一个人最大的弊病啊。

一个人说话过多,只能是有百害而无一利。言多必然语失。如果说话不加思考,在匆忙当中妄下结论,这样的话所造成的影响,是我们用几百句、几千句的话也弥补不回来的。所以,在生活与工作中,我们还是要谨慎地说话,因为这其实是一件很大的事情,关系到我们人际交往,关系到我们的未来和前途啊。

聪明者说话更有技巧

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论语》

孔子说:一个人可以和他讲直话,但自己怕得罪人而不对他讲直话,这就是对不起人。有些人无法和他讲直话,如果对他讲直话,不但浪费而且得罪人。所以,一个真正有智慧的人,应说的时候直说。这样既不失人,也不失言。

这里想要说明的是,一个真正聪明的人,他说话是很懂得技巧的。

在为人处世方面,如何说话,这确实是一门大而深的学问。如果一个人可以和他讲直话,但我们担心得罪人而不讲,这是对不起别人。如果看到朋友犯了错误,宁可忠言逆耳,也要对他直言,否则就对不起朋友。就算是对国君也是这样,过去有许多大臣明知道忠言直谏会惹来杀身之祸,但他们认为这是自己的职责所在和道义所在,所以仍然会直谏,在历史上都留下了好名声。

不过,我们说的“直言”,也要因人因事而异。对于有的人是无法和他讲直话的,如果讲了,他不但不会听,而且还会得罪他。所以,南怀瑾先生说,一个真正有智慧的人,在该说的时候就说,不该说的时候就不说,这样既不失人,也不失言。

战国历史上的范雎见秦昭王,就是一个“不失人,亦不失言”的范例。

秦昭襄王在位时,秦国的实权操纵在秦国的太后和她的兄弟穰侯魏冉手里。范雎本来是魏国大夫须贾的门客。有秦国使者到魏国去,就把他带到了秦国。使者把他推荐给了秦昭襄王,秦昭襄王于是约定日子在离宫接见他。

接见时,秦昭王也没有把范雎当回事,他一边看着手中的奏章,一边问范雎有什么好的治国计谋。范雎也不说话,只是“嗯”、“啊”地应付,秦昭王觉得这个人没什么真才实学,就很快结束了会面。

这让那个推荐范雎的人很是难堪,回来后就责备范雎。而范雎回答道:“我的计划如果贡献出来,可以使秦国马上富强,在战国中称雄。可是昭王心不在焉,不能专心来听我的计划,所以我就不能讲了。”

那位使者把他的话报告给秦昭王,昭王决定再次接见范雎。到了那天,范雎上离宫去,在宫内的半道上,就碰见秦昭襄王坐着车子迎面走来,他故意装作不知道是昭王,也就不躲避。

秦王的侍从大声吼道:“大王来了!”

范雎冷淡地说:“秦国还有大王吗?我只听说秦国有太后、穰侯,哪儿有什么大王呢?”这话正好说到秦昭王的心坎上。他急忙把范雎请到离宫,命令左右都退出,他要单独接见范雎。

一开始,范雎仍然是嗯呀、哎呀地应付。昭王坐正了身子说:“先生是不是不愿意教导我呢?”

范雎见昭王神色端庄了,才回答道:“不是啊,我是到处流亡的人,与您的交情并不深厚,但是我贡献给你的计谋对您是有帮助的。由于事情涉及到您的骨肉之情,就算我愿意对您愚忠,可我不知道大王您的心意,所以大王三问而我不敢应对啊。现在我感念大王的知遇之情,就算是今天我献言了,明天就会被诛杀,我也不再回避了。何况死是每个人都不可避免的事,如果我的死能够对秦国有所补益的话,也就是我的最大愿望了。只是恐怕在我死以后,天下的人都闭口不言了,没人敢来秦国了。”

秦昭襄王马上表示他是诚恳请教的,范雎就开始说了。他说:“秦国的土地广大,士卒也勇猛,要想统治诸侯,本来是很容易办到的事,可是15年来都没有什么成就,这只能说是相国(指穰侯)在秦国没有忠心办事,而且大王也有失策的地方。”

秦昭襄王问:“你说我的失策在哪里呢?”

范雎说:“齐国离秦国很远,中间还隔着韩国和魏国,你要出兵打齐国,就算能一帆风顺把齐国打败了,估计也没办法把齐国和秦国连接起来。所以,替大王着想,我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远交近攻。对离我们远的齐国暂时稳住,先把一些临近的国家攻打下来,。这样就能够扩大秦国的地盘。如果先把韩、魏两国兼并了,齐国也就成了囊中之物了。”

秦昭襄王点头称是:“秦国要真能打下六国,统一了中原,全靠先生远交近攻的计策了。”当下,秦昭襄王便拜范雎为客卿,并且按照他的计策,先把韩国、魏国作为主要的进攻目标。

过了几年,由于范雎建立了一系列的功绩,日益得到昭王的宠信,在秦国有了很高的政治地位。这时候,范雎认为,是该向国内那些沉积已久的弊病开刀的时候了,于是就向秦昭王进言说:“我听说善于治理国家的君主对内能巩固自己的威信,对外重视自己的权力。穰侯派出的使者窃取了大王的权威,对各国发号施令,结盟立约,征伐敌国,没有谁不敢听从。属国大了会危害宗主国,尊崇臣子会使君主卑微。现在我听说秦国太后和穰侯当权,高陵君、华阳君、泾阳君都辅佐他们,他们终究会要取代你。我私下里替大王害怕,那样的话,百年以后,统治秦国的就不是大王的子孙了。”

昭王听了以后十分恐惧,于是就废黜了太后,并将穰侯、高陵君、华阳君、泾阳君都驱逐回他们的领地,然后正式拜范雎为丞相。

范雎“固本削枝”的策略,从根本上促进了封建割据走向大一统的趋势,从而推动了历史的进步。由此看来,聪明人就是不一样,他们知道对什么样的人说什么样的话,更知道什么样的话怎么说最有效果。我们常说要以史为鉴,那么,我们应该多学一下古人那种会说话的技巧,让自己的语言更有分量。

一个人在事业走向成功的过程中,他的一言一行都关系着成败与荣辱,所以说言行不得不慎。由于“言多语失”的教训很多,就有不少人将“三缄其口”作为处世的座右铭。那些成功的人,说话就很会把握分寸,不管在什么场合都是落落大方,该说话的时候说得很充分,不该说的时候,一句话也不说。

生活中,有些人口齿伶俐,在人际交往中常常是口若悬河,这也许是不少人所向往的。但如果一个人因口无遮拦而说错了话或者说漏了嘴,那是很难补救的。所以说话应看对象,看场合,并要讲究“忌口”。否则,若因言语不慎而让别人下不了台,或把事情搞砸,那是最不合算的事。

有人在说话的时候,说出来的永远都少于需要说的。只讲表面现象,不作实质结论。就像是古诗“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这样的表达方式会给人这样的感觉,就是话中关键性的内容说话的人并不明说,但有意作出强烈的暗示,让听者不难从中领悟和辨识这话中之“话”和弦外之“音”,最后自行得出合乎逻辑的结论。这种手段的“妙处”在于没有明说,就可不承担明说的责任,没有作结论,就没有强加于人的嫌疑,但是他话里的意思,听话的人是非常明白了,这种方式要比那种夸夸其谈好得多。

清朝道光年间,军机大臣曹振镛“言致敌败”的故事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曹振镛对另一名军机大臣蒋攸铦很讨厌,曹振镛一直想把他排挤走。当琦善被革去两江总督一职时,道光皇帝问曹振镛:“两江总督地处南海边陲,与洋人们交往很频繁,职位非常重要,我想派一个资深望重、久历封疆的官员去,你看谁合适呢?”

曹振镛知道蒋攸铦刚由直隶总督任上调上来,属于道光帝想要的那一类人,但是如果由自己提出来,就不免给别人留下排挤同僚的话柄,也会引起道光皇帝的怀疑,所以他不直接提出由蒋氏调任,而是提名正被白莲教起义弄得焦头烂额、肯定不能调任的川陕总督那彦成。

他的话还没说完,就被道光给否决了。理由是川陕一带正在发生民乱,那彦成不能调动。道光说又看了看曹振镛,当时军机处要员都在座,蒋攸铦也在旁边,但是曹振镛就是不说话。

最后,道光环视四周,看到了蒋攸铦就说:“你就是前朝的封疆大吏,去担任两江总督应该正合适。”此事就这样定了。

实际上,蒋攸铦由军机大臣调任两江总督,不论是从地位还是从权力上说,都有下放的嫌疑。后来蒋攸铦对人感慨地说:“曹公的智巧,真是可怕呀。他把自己的意思含而不露,却让皇帝自己说了出来,那就是无可更改的,这样的排挤,真是高明至极啊。”

曹振镛仅用了一句话,就让道光替自己赶走了政敌,真可谓高明之至。这样不仅除去自己的眼中钉,也没有损害自己的形象,更不会落下口实,留下话柄,一句话达到了一举三得的效果。

所以我们说,说话是一门艺术。由于言多有失,所以人们提倡慎言,所谓慎言,意思就是说我们不要多说话,但在关键时候要说关键的话,话虽不多,但足够起作用。聪明人善用而不滥用这门艺术,往往都利用最简洁的语言,传达自己的意思,也能给别人留下最深刻的印象,产生最理想的效果。

说话看似简单,实则很有学问。不过,这门学问又没有统一的标准,所以,把握好说的分寸和度非常重要。要想事业有所发展,要想在人际关系中如鱼得水,你不妨学着注意自己的语言,认真去领会和感悟言语的技巧和策略,把它当做我们的一项立世之本吧。

无声胜有声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老子》

这话的意思是说,言多必失,必有理屈的时候。它是老子中道思想的体现,告诫人们并非是多多益善,它与孔子所说的过犹不及、中庸之道的含义基本相同。

但这不是教导我们不用说话,而是说话怎么说更好,也就是说,话不再多而在精,说话最好能达到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南怀瑾先生在说到老子的“多言数穷,不如守中”时说,这不是教育人们不可以开口说话,而只是要我们说能说的,说过便可以。话不可多说,也不可不说。南怀瑾先生提倡的是说话要说到点子上,而不是唠唠叨叨,说个不休。

一位推销员为了推销一套可供50层办公大楼使用的空调系统,与一家建筑公司周旋了两个月也没有结果。每一次洽谈对他来说,最后都像是一场噩梦般的争辩。那家公司的董事们对他销售的产品百般挑剔,这名推销员也是个争强好胜之人,对那些人的话常会反唇相讥,口舌上是占了不少的便宜,但生意一直做不下来。

推销员觉得很苦恼,于是前去求助一位颇有经验的前辈。那位前辈只说了一句:“你看我怎么做,先不要急着开口。”

于是,这个推销员与那位前辈一起到那家公司。情况还和以前一样,董事们一如既往像连珠炮似的提出了一大堆问题,而且一看就是用外行话问内行人,这摆明了就是在刁难。推销员按捺不住正要发作,可是那位前辈向他摇了摇头,继续面带微笑地听着那些人的话。

恰巧这天天气比较闷热,几位激动的董事们脸上都渗出了汗珠,还有一位在不知不觉间拿起了手边一本小册子,扇起风来。

同类推荐
  • 印度近代瑜伽之光:辨喜的生平、思想与影响

    印度近代瑜伽之光:辨喜的生平、思想与影响

    辨喜是一个哲学家,但与我们所理解的哲学家不同,他有着长年的瑜伽修行的实践,因此又是印度瑜伽的圣者,而且正是瑜伽修行驱散了他早年的怀疑论倾向,他通过自己的方式使“东学西渐”,受到西方人的推崇,对中西方文化的连接做出了重要贡献。作者语言优雅,颇具古风。为读者提供了一本全面了解辨喜其人、了解印度文化、了解瑜伽世界化的通俗读物。《印度近代瑜伽之光——辨喜的生平、思想与影响》是少数研究辨喜生平、思想与影响的专著。作者从三个维度即宇宙、神和人,介绍辨喜的哲学思想及其立论的根本依据,以及所做的瑜伽实践。是一本了解近代印度哲学思想与瑜伽文化的读物。
  • 墨子攻略

    墨子攻略

    墨子虽然是两千多年前的人,但他的若干主张,不仅适用于战国时期,也适用于现代。他的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等主张,不仅与现代生活不相违悖,而且还有启迪作用。
  • 百孝经

    百孝经

    本书主要说明了当今社会的孝养理念,提倡蕴于日常生活中的“常态道德”,弘扬平民化的、生活化的、常态化的孝文化,让孝心孝行落实到无数人每天的生活起居中,落实在一句问候、一个电话、一次探望等细微的日常关怀中。
  • 悦心语

    悦心语

    《悦心语(南怀瑾先生著述佳句选摘)(精)》是南怀瑾先生语录集,以笔记形式呈现。取材自南先生《论语别裁》、《孟子旁通》、《老子他说》、《禅宗与道家》等著作。编者“断章取义”,稍加整理。本书内容博大精深,文字简短,通俗易懂,便于现代读者阅读。在保存及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声浪中,有许多重要的学者,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是儒释道大师——南怀瑾先生。近半个世纪来,南师教化涵盖了儒释道,融汇了诸子百家,更及于医卜天文、拳术剑道、诗词歌赋,其影响既深又远。南师著述等身,不落窠臼,以个人亲身经历和独到见解,配合历史经验,站在时代高点,阐扬中国传统文化、人生哲学,使现代人得以了解中国文化、历史、哲学的精深奥秘,并帮助现代中国人整理出传统人文文化的基础性读本,同时也有助于现代中国人找回民族自信心和文化归属感。二〇一二年九月二十九日,南师在苏州太湖大学堂辞世,享年九十五岁。南师已逝,却为我们留下了大量宝贵的精神遗产,那就是他的著述。每在阅读时,总会有一些词句,温暖、和煦,或一针见血——触动着我们的内心,难以忘怀。在南师离世届四周年之际,本社特将这些打动人心的词句选摘成册,让我们能随时翻阅,感念南师;也提供我们行走人世间为人处世的准则,更是一帖帖调适胸中纠结、矛盾情怀的良药。南老师,我们想念您,怀念您!
  • 技术体系:理性的社会生活(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技术体系:理性的社会生活(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世界处于由技术交织而成的体系之中,这个体系建立了各项符合技术运作的规则,同时由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维护与运行。那么,社会中为何还会出现抗议与黑客攻击等现象?
热门推荐
  • 网游之小白狐你去哪

    网游之小白狐你去哪

    自从呆萌单蠢的小白狐遇上了某高冷傲娇男之后,就变成了霸气侧漏的。。。还是小白狐!自从高冷傲娇的大灰狼遇上了某呆萌单蠢女,就变成了闷骚腹黑的。。。还是大灰狼!无奈之下,为了不让别人“偷窥”到自家傻狐狐的美色,把她骗跑了,大灰狼只好把白狐折吞入腹了。。。“哎呀,你别跟着我昂!”“嗷!这怎么行!万一你跑了呢?”“你抓着我的脚我怎么跑啊!放手昂!”全员默。。。
  • 异世界的魔法学院

    异世界的魔法学院

    一个不平凡的高中生生活在平凡的世界里,他无父无母单靠自己打着几份零时工维持着高中生活。某天他看见了一个耳朵尖尖,一头银发的女孩子。他开始了自己的异界之旅。
  • 变身男女:天呀!我竟然变成男的

    变身男女:天呀!我竟然变成男的

    叔叔你这卑鄙的小人!竟然拿我做实验,太过分了!天啊!这、这是怎么一回事?我竟然变成男的了!叔叔你这个迷糊蛋!药的成分竟然给我放错!呜……我变不回来了,该怎么办啦?啥?叫我去转到深山里的贵族学院避风头?有没有搞错啊!祸是叔叔你闯出来的耶!哇咧!为什么学生都是男的?欧买尬……这里竟然是一间男校!礼仪课、武术课、骑士精神课……这里难道没有比较正常的课程吗?
  • 妖行纪之魅影重重

    妖行纪之魅影重重

    光沿直线传播,遇不透明物体阻挡,即会形成阴影,也就是影子。某一天,一种古老的生物现世,将世间万物的影子尽数剥夺,人类陷入暗无边际的影奴世纪。当洪荒凶兽降临人间,当自宇宙混沌之时遗留下的谜团与秘密一一浮现之时,秩序被打碎,混乱拉开了帷幕。这不是世界末日,只是一个悲惨的时代而已。
  • 喵杀

    喵杀

    这是一只猫在末世中拯救铲屎官的故事。。。
  • 爱你.是最美的修行

    爱你.是最美的修行

    仓央嘉措,是西藏一个极具有传奇色彩,也极具有争议的一位活佛。他是藏传佛教地位崇高的一位上师,也是一个感情真挚热烈的诗人。他是高门宫苑里供奉的佛爷,却向往宫门外的自由。他是念经打坐苦海孤筏的僧,却渴求无法企及的爱情。一位拥有世间一切爱的活佛,一段倾倒后世追随者的传奇。
  • 司城记

    司城记

    故事发生在明朝嘉靖年间,倭寇海盗自东南沿海入境为患,骚扰百姓,焚舟劫财,纵横往来,若入无人之境。(《明史》)明王朝多次派官兵征剿,竟然无可奈何。江浙总督李天宠、兵部尚书张经等素闻湖广地区诸土司兵精将勇,惯于征战,遂向朝廷建议,从容美、保靖、永顺等土司征调大量土兵开赴江浙前线抗击倭奴。湖广容美宣抚司宣抚使田世爵接到诏谕,深感沿海**如不平息,就会国无宁日。为了伸张中华民族的大义,他与长子田九霄、次子田九龙、五子田九璋等毅然宣誓奉诏从征,统领容美以及鄂西南其他土司聚结起来的一万名土兵开赴江浙一带的前线参与抗倭。
  • 快穿咸鱼翻身记

    快穿咸鱼翻身记

    沈清越作为一个资深的咸鱼,她的运气从来就没有好过,总是横死,不管再活几万年死法都不会太好看。直到一天她窥破天机,选择了和系统绑定完成任务有朝一日她会回到现实,逆袭她的人生。
  • 独战天下

    独战天下

    你想知道一个人是怎么去创造自己的实力,怎么去战胜开始对他来说是不可战胜的神话呢?最后他又会选择爱情还是事业呢?
  • 修士与恶魔

    修士与恶魔

    这不是一个老套的故事,也不是一味追求创新的故事,它不应该只是故事,跟随少年吴辰一起,看一个大陆的修士如何在恶魔的侵袭下生存求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