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56500000011

第11章 知己知君何事泪纵横(4)

天边斜阳西下,晚霞红得犹如燃烧的火焰一般,江边那打鱼的人见了,便缓缓收起钓竿归棹,小船在芦花丛中缓缓划过,秋风阵阵,徐徐吹来,把满岸的芦苇都吹得摇曳起来,一派安静恬静的画面。

徐虹亭的《枫江渔父图》题词者众多,唯独纳兰容若的这首《渔父词》被一致称赞,独擅胜场,大概是因为这幅画中那浓浓的归逸意味,正好触动了他的心弦吧?所以才会写出了“人淡淡,水蒙蒙”这等清丽的句子。

有人说,纳兰词之所以情真意切,触人心弦,乃是因为他能“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天性使然。这正像王国维所说的那样,是因为“初到中原,未染汉人风气”的关系吧?

那时候,在文化方面,对入关时间不长的清朝人来说,正是他们学习中原文化,并使之为自己所用的阶段。纳兰容若就是如此,他学到了汉族文化,能以此来抒发自己的心怀与感情,但又因为他是满族人,而未沾染上那些文人间的坏习惯,如迂腐、守旧,文人相轻。

他对待朋友是真诚的,而且最重要的是,他尊重他们的品格与才华。这些名士才子能够围绕在他身边,互相交流文学上的造诣与心得,对纳兰容若来说,也是一个学习汉文化的绝妙机会,让他的词得以既有后主遗风,更有属于他自己的、独特的清丽与情真意切。

曾有这样的一种说法,说纳兰容若之所以结交这些汉族文人,乃是奉了康熙的命令,去监视他们,同时笼络他们的。

这样的说法,在历史的长河中似真似假,谁也说不准。只不过我相信,纳兰容若之所以与顾贞观、严绳孙等人相交深厚,友情真挚,定不是出自作伪,而是他确实全心全意地真诚地对待这些朋友们,而不是因为来自皇帝的命令,来自一种不可告人的龌龊的目的。

纳兰容若词真,于是我相信,人自然也真。

他生平至性,无论爱情、友情,都是如此的深沉,如此的真切。

(第六节)世外仙境渌水亭

纳兰容若与好友们聚会,大多数都是在一处叫“渌水亭”的地方。

如今对“渌水亭”的所在,颇有争议,有说是在京城内的什刹海畔,也有说是在西郊玉泉山下,还有说是在叶赫那拉氏的封地皂田屯的玉河,总而言之,是一处傍水所在,更是纳兰容若一生之中,最具有标志性的建筑。

纳兰容若之所以把自己的别院命名为“渌水亭”,大概是取自流水清澈涵远之意吧?君子之交淡如水,在纳兰容若的心中,在这渌水亭来往的,自当都是君子。

《南史》记载,世家子弟庾景行,自幼就有孝名,品格美好,做了官之后,也是一向以清贫自守,后来被王俭委以重任。当时人们把王俭的幕府称为莲花池,安陆侯萧缅便给王俭写了一封信表示祝贺,写道:“盛府元僚,实难其选。庾景行泛绿水、依芙蓉,何其丽也。”便用“泛绿水、依芙蓉”来赞美庾景行。

在《南史》记载中的庾景行,孝顺父母,甘于清贫,一生行的都是君子事,在死后,被谥为贞子。

纳兰容若借用这个典故为自己的别院取名叫“渌水亭”,很难说没有自比庾景行的意思。在纳兰容若的心中,要庾景行那样近乎完美的人,才算是君子吧?

渌水亭是什么时候开始修建的呢?纳兰容若那次因为急病错过殿试之后,便开始编撰一部叫作《渌水亭杂识》的笔记,里面记载的,既有纳兰容若的一些读书心得,也有从朋友那儿听到的奇闻异事。

《渌水亭杂识》,无疑是在诗词之外,公子别样性情的表现。

野色湖色两不分,碧天万顷变黄云。

分明一副江村画,着个闲庭挂夕曛。(《渌水亭》)

有了渌水亭,想必纳兰容若是十分欢喜的,不然也不会专门写这首名为《渌水亭》的七绝。

他像是一个得到了新玩具的孩子,充满了好奇心与旺盛的求知欲。

比如娑罗树。

《渌水亭杂识》中记载:

五台山上的僧人们夸口说,他们那儿的娑罗树非常灵验,于是大肆宣传,俨然吹捧成了佛家神树,但是这种树并不只有五台山才有,在巴陵、淮阴、安西、临安、峨眉……到处都是这种源自印度的娑罗树,虽则同样为娑罗树,因为生长在不同的地方,也就有了不同的命运,有的名声大噪,有的默默无闻。

纳兰容若这个小记录,不无讽刺之意。

不要说人,就连树木,看来也是要讲究出身的啊,出身不同,命运也是截然不同的。

还有一些记载,则是显示出纳兰容若对事物的独特见解,其中不乏经世之才。

纳兰容若在《渌水亭杂识》中写过“铸钱”一事,是这样写的:

铸钱有二弊:钱轻则盗铸者多,法不能禁,徒滋烦扰;重则奸民销钱为器。然而,红铜可点为黄铜,黄铜不可复为红铜。若立法令民间许用红铜,惟以黄铜铸重钱,一时少有烦扰,而钱法定矣。禁银用钱,洪永年大行之,收利权于上耳,以求盈利,则失治国之大体。

只是这么两段话,看得出来,我们文采风流的纳兰公子,其实还是颇有金融眼光的。

他认为,铸钱有两个弊端,如果铸轻了,很容易被盗铸,也就是假币,会扰乱日常经济生活;要是铸得重了,那些不法之徒就会把钱重新铸为器皿。如果立法准许民间使用红铜,只用黄铜来铸重钱,应该就会少很多烦扰。

他的这个观点,倒是与后来的雍正不谋而合。

雍正推行币值改革,其中一项主要的措施便是控制铜源打击投机犯罪:熔钱铸器可牟厚利导致铜源匮乏,铜价升高,铸钱亏损。

雍正下令只准京城三品以上官员用铜器,余皆不准用铜皿,限期三年黄铜器皿卖给国家,如贩运首犯斩立决,同时稳定控制白银,保证铜源,稳定了货源以保铸造流通。

后来的乾隆皇帝,铸的钱被称为乾隆通宝,那些铜钱有的是铜锌铅合金,叫黄钱;有的再加上些锡,叫青钱。铸青钱可以防止铜钱被私自销熔,因为青钱销熔后,一击就碎,无法再打造成器皿。也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不法之徒,稳定了货币流通。

由此可见,纳兰容若其实是颇有金融头脑的,他建议朝廷吸取明朝的教训,不要一味地追求盈利,应该把铸钱的权力收归国有,这样才会保证经济的稳定。

清朝的时候,确实吸取了明朝的教训,实行银钱平行本位,大数目用银子,小数目用铜钱,保证官钱质量,保证白银的成色,纹银一两兑换铜钱一千文,也算是控制住了货币的稳定。

诗乃心声,性情中事也。发乎情,止乎礼义,故谓之性。亦须有才,乃能挥拓;有学,乃不虚薄杜撰。才学之用于诗者,如是而已。昌黎逞才,子瞻逞学,便与性情隔绝。(《渌水亭杂识》第四卷)

在《渌水亭杂识》中,有着不少纳兰容若自己对于诗词的见解。

在纳兰容若看来,诗歌是心声的流露,要抒写心声,因为诗歌的写作是发乎情止乎礼的。而且在诗歌的写作中,要有学问,才不会去浅薄地杜撰,才会挥洒自如。

他一直在抒写着自己的心声,不加修饰,也不用华丽的辞藻,只是那么简简单单地,把自己的心声自然而然表达出来,却是那么的真实而感人肺腑。

诗之学古;如孩提不能无乳姆也;必自立而后成诗,犹之能自立而后成人也;明之学老杜学盛唐者,皆一生在乳姆胸前过日。

纳兰容若还认为,学习作诗要学习古人,就像小孩子不能没有乳母一样。小孩子是先要有乳母抚养,然后才能长大成人独立的,学习作诗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前人的诗句就好比是乳母,学习的人就好比小孩子,需要先尽心尽力去学习前人的诗句,然后才能独立。

其实仔细想一想,这和我们现在的学习又有什么不一样呢?

学习之道,古往今来,一脉相承。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那么,学作诗,又何尝不是在学习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前进呢?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便是这个道理。

自五代兵革,中原文献凋落,诗道失传,而小词大盛。宋人专意于词,实为精绝,诗其尘饭涂羹,故远不及唐人。

自从五代战争连连,世道混乱之后,中原文化便凋落了,诗歌衰落失传,而填词则兴盛了起来。宋代的人都喜欢填词,专心于此,所以成就极高,但是他们并不喜欢作诗,所以在诗上面,远远不及唐代的人。

诚然,我们现在一说起中国的古典文化,提到的都是“唐诗”“宋词”,能够作为一个时代的象征,那定然是因为在这个方面,有着其他时代所无法企及无法超越的成就,而唐诗宋词,正是如此。

曲起而词废,词起而诗废,唐体起而古诗废。作诗欲以言情耳,生乎今之世,近体足以言情矣。好古之士,本无其情,而强效其体,以作古乐府,殊觉无谓!

有了曲子,词便荒废了,有了词,诗便被荒废了,唐诗兴盛起来,古体诗便渐渐没落。作诗不过是为了抒发心声,所以我们生活在现在这个时代,用近体诗就可以了,不用勉强自己去用那古体诗来抒情。那些好古之人,本来没有什么心情要抒发,只是为了仿古而勉强自己写作乐府,实在是觉得有些莫名其妙。

花间之词为古玉器,贵重而不适用。宋词适用而少贵重,李后主兼有其美,更饶烟水迷离之致。

纳兰词一向被评价为有后主遗风,这是举世公认的。

陈其年在《词话丛编》中写道:“《饮水词》哀感顽艳,得南唐二主之遗。”而唐圭璋也在《词学论丛·成容若(渔歌子)》中这样说过:“成容若雍容华贵,而吐属哀怨欲绝,论者以为重光后身,似不为过。”

“重光”便是后主李煜,而李煜的字,正是“重光”。

不管是当时的人也好,还是现在的人也罢,对纳兰容若的词深得后主遗风的评价,是见解一致的。

而纳兰容若自己呢?

对李后主,纳兰容若推崇备至。

花间之词为古玉器,贵重而不适用。宋词适用而少贵重,李后主兼有其美,更饶烟水迷离之致。

在纳兰容若看来,《花间集》这部中国最早的词总集,就像是贵重的古代玉器一样,漂亮却并不实用。

确实,《花间集》词风香软,用香艳堆砌的辞藻来形容女子,内容不外乎离愁相思、闺情哀怨,倒是开了历代词作的先河,更从张沁的《蝴蝶儿》一词句子“还似花间见,双双对对飞”中得名,香艳旖旎可见一斑。这也就难怪会被纳兰容若形容为古玉器,贵重却不适用了。

而到了宋代,李后主、晏殊、欧阳修、柳永、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人,上承花间词,去其浮艳,取其雅致,运笔更加精妙,反映的社会现实更广泛,从而更加婉转柔美或豪放壮阔,开一代别开生面的词风。

而宋词则是适用,却毫无那贵重之感。

在纳兰容若眼中,李后主却是兼得花间词与宋词两者的长处,兼有其美,而且更加具有烟水迷离的美感。

突兀穹窿山,丸丸多松柏。

造化钟灵秀,真人爰此宅。

真人号铁竹,鹤发长生客。

天风吹羽纶,长安驻云舄。

偶然怀古山,独鹤去无迹。

地偏宜古服,世远忘朝夕。

空坛松子落,小洞野花积。

苍崖采紫芝,丹灶煮白石。

檐前一片云,卷舒何自适。

他日再相见,我鬓应垂白。

愿此受丹经,冥心炼金液。(《送施尊师归穹窿》)

康熙十五年的时候,京城里来了个南方的道士,做法颇为灵验,一时间名声大噪。

这位道士名叫施道源,长住在吴县太湖旁边的穹窿山,是个有名的人物,被康熙皇帝召见,来到京城,设醮祈雨。其实皇帝此举,大部分的目的还是在于稳定人心,不过也不知这位施道源是不是真的有些神奇的法力,那雨还真给他求了下来,顿时引得京城人都把他当神仙一样的崇拜。

施道源也并未在京城久留,法事做完,要回穹窿山。就在他离京之前,纳兰容若与他认识了。

一番长谈,纳兰容若知道了很多自己从未听说过的事情,也开始接触到一个自己以前从未考虑要去了解的世界。

那便是宗教。

“愿此受丹经,冥心炼金液。”

从此,纳兰容若开始对道教仙家有了兴趣。

自然,他并不是要出家,更不是要去修仙,他只是带着一颗特有的好奇心,想要去了解那个神奇的、玄妙的世界。

在《渌水亭杂识》中记载了这样一段话:

史籍极斥五斗米道,而今世真人实其裔孙,以符箓治妖有实效,自云其祖道陵与葛玄、许旌阳、萨守坚为上帝四相。其言无稽而符箓之效不可没也。故庄子曰:六合之内,圣人论而不议;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

其实就是说,史书对五斗米道严加斥责,但是现在的真人却正是当初五斗米道创始人的子孙,用符箓收妖很有功效。真人说自己的祖先与葛玄、许旌阳、萨守坚四个人是上帝的四种相貌,这话有些无稽之谈,但是他符箓有用却是实实在在的。所以庄子曾经说过:“六合之内,圣人论而不议;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得出来,纳兰容若对于道教,对于所谓的“修仙”,还有那些神奇的玄妙的事情,其实是抱着一种好奇的心态的,不否认,也不承认,只是远远地观看着,感受着其中的有趣之处,然后记录下来。

这个时候的纳兰容若,还并不知道,自己在几年以后,会开始对佛法感兴趣,还为自己取了一个“楞伽山人”的号。

(第七节)好友会聚一堂

康熙皇帝在平定了三藩之乱后,清廷的国势基本稳定下来,康熙皇帝开始考虑到如何笼络那些前朝的遗老与文人的问题,于是,便在正常的科举考试之外,临时增设了“博学鸿词科”,采用举荐与考试相结合的方式,给予被录取者官职。

开设此科的目的十分明显,想用怀柔手段来笼络明末遗老名士,转为自己所用。所以,在《清圣祖实录》中这样记载,康熙曾称:

一代之兴,必有博学鸿词振起文道,阐发经史,以备顾问。朕万几余暇,思得博通之士,用资典学。其有学行兼优、文词卓越之士,勿论已仕未仕,令在京三品以上及科道官员,在外督、抚、布、按,各举所知,朕将亲试录用。

有了皇帝的命令,各级官员开始奉旨举荐,不少遗民都被列入了举荐的名单之中。康熙又下诏编撰诸经解以及《古今图书集成》。

康熙十八年的时候,博学鸿词科正式开始,当时天下名士,几乎都汇集到了京城。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想要去进士及第,像顾炎武、黄宗羲、傅山等大家,则冒着杀头的危险,公然说“博学鸿词,不如清歌曼舞”,公然拒绝了清廷的招揽。

但是像朱彝尊、严绳孙、姜宸英等人,却陆续来到了京城。后来,更是一举入选,入了翰林院撰修《明史》。

对纳兰容若来说,最让他感到高兴的,就是天南地北的好友们,如今又都汇集到了京城,自己的渌水亭,只怕是又要热闹起来了吧?

出郭寻春春已阑,

东风吹面不成寒,

青村几曲到西山。

并马未须愁路远,

看花且莫放杯闲,

人生别易会常难。(《浣溪沙·郊游联句》)

顾名思义,这是一首联词,就是一人一句,连缀成篇。参与者分别是陈维崧、秦松龄、严绳孙、姜宸英、朱彝尊与纳兰容若。

这是在大家都汇集到京城之后,渌水亭的一次郊游时,不知是谁突然提出这个建议,于是众人纷纷响应,联出了这首《浣溪沙》。

在当时,最轰动的事情,莫过于马上即将举行的博学鸿词科的考试,万众瞩目,也是万众期待。

康熙十七年的年底,一群天南地北,平时只闻其名而从未见过的各地名士们,都在渌水亭,在纳兰容若的介绍之下,相互见面了。

其实他们来到京城,也未必是自愿的,有些人不过是迫于压力而不得已为之,例如严绳孙。

同类推荐
  • 享誉世界的中国科学家(走进科学丛书)

    享誉世界的中国科学家(走进科学丛书)

    本书讲述了数学家商高、蔡伦发明造纸术、药王孙思邈、大数学家苏步青的成长历程、替人做嫁衣的物理女王吴健雄以及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等科学家的故事。
  • 影响你一生的世界名人——最具影响力的文坛巨匠(下)

    影响你一生的世界名人——最具影响力的文坛巨匠(下)

    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与社会、政治以及哲学、宗教和道德等社会科学具有密切的关系,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它能深刻反映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特定时期的社会生活面貌。文学的功能是以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是用具体的、生动感人的细节来反映客观世界的。优秀的文学作品能使人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并从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教育和陶冶。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是以语言为工具来塑造艺术形象的,虽然其具有形象的间接性,但它能多方面立体性地展示社会生活,甚至表现社会生活的发展过程,展示人与人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和人物的内心精神世界。
  • 孔门七十二贤

    孔门七十二贤

    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这“孔门七十二贤”,是孔子思想和学说的坚定追随者和实践者,也是儒学的积极传播者
  • 崇祯王朝

    崇祯王朝

    一段跌宕起伏的历史,揭开三百多年前明朝败亡的历史真相,再现那段血雨腥风的动荡往事。比历史好看的小说,比小说丰富的历史。国家一级编剧赵云声先生最新力作,一个励精图治的亡国之君,一段让人唏嘘的帝国往事。时代的兴亡是一面镜子,值得人警惕省思。
  • 范钦评传

    范钦评传

    范钦出生于一个寒儒之家,没有门第光环和荫袭,也没有受业于什么名师,只有曾任县学训导、教谕的祖父、叔父在学业上给予过有限的帮助,因此,他青少年时期获得的初步成就,主要是靠他本身超越常人的勤奋努力所获取的。二十七岁青年中了进士,成了一个州的地方长官——知州,并且能关心民瘼、公正执法,初见政绩。
热门推荐
  • 霸少

    霸少

    低调的张晓风遭堂兄陷害,被老爷子一怒赶出家门。既然忍让、谦逊、和善要受人欺负,那咱就狂妄、霸道、嚣张一些,做一个横行无忌的霸少吧。
  • 匪医

    匪医

    当某一天,身为小跟班的某指挥官,露出霸道专制地神色,开口:“你的团队解散了。”作为一个靠实力吃饭的某医:“你养我啊?”“我的妻,自然是我养。”某指挥官色气地说道。某医冷脸:“不是打击你,你养不起我这么娇贵的人。”“不怕,我可以负责貌美如花,你负责赚钱养家,我不介意。”某指挥官不要脸地说道。某医:………不养废物点心。
  • 网游寻心

    网游寻心

    我一直以为,只要潜水了,别人就找不到我。但现在,我知道,我错了。像我这么拉风的男人,无论走到哪里都是众人瞩目的焦点,就好像黑夜中的莹火虫般,那样的鲜明!我那鸡窝般的头发,销魂的眼神和呲牙时露出的青色菜叶都将我深深的出卖……哎,人生,寂寞啊!
  • 人间梦华

    人间梦华

    脱胎换骨,身外有身,聚则成形,散则成气,此乃阳神。一念清灵,魂识未散,如梦如影,其类乎鬼,此阴神也。先修阴神万般神通,后修阳神破碎虚空,可是不管修什么,都离不开修身立德,只有不断的积阳德与阴德,才能使身心达到完美的境界。故事便从这阴神执道的乱世开始了……
  • 卖王爷的小笼包

    卖王爷的小笼包

    第一次相遇,她将他卖到了鸭馆;第二次相遇,她将他再次卖到了鸭馆;第三次相遇,她打算将他再一次卖到鸭馆的时候,终于体会到了事不过三的结果,她竟然被卖了;仇恨就是这这么来的。
  • 腹黑王恋邪魅妃

    腹黑王恋邪魅妃

    盛天王朝,暗流涌动!红竹香阁,歌舞升平,在这乱世,哪怕只是一缕孤魂,也有自己的宿命。人若犯我,我必犯人!这就是红竹香!乱世红颜,看百变女王,如何演绎自己的风华人生!完美腹黑的绝代楼主,冷酷无情,却一眼失心!他该怎样邂逅梦中佳人?他又是否能够招架得住同样腹黑的小魔女呢?你若相随,我必生死相护!天涯两茫茫,谁是知音?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小娇妻太撩人

    小娇妻太撩人

    一场孽缘,这场婚姻让她饱受折磨!他甚至亲手将她压进手术台,那是他们的孩子,他怎么可以这么狠心!刚出院遍收到了了他净身出户的离婚协议,可以!那我们就此别过,签下离婚协议书却被他的人带到偏僻的地方,将她丢入冰冷刺骨的冷水鞭打,知道真相的她疯了!她要逃离这个男人的魔抓,满身伤痕的残破身躯在漫天雪地连滚带爬,最后掉下了山崖。五年后她强势回归,她要将她承受的一切亲手还回去!
  • 驭夫呈祥

    驭夫呈祥

    上一世她女扮男装,撑门楣,御敌军,全军覆没之际苦等心上人的援军未至,绝壁一跃,不成想睁开眼睛却被浑身湿透的美少年抱在怀里......
  • 江湖小飞侠

    江湖小飞侠

    少年自从跟着爷爷在深山里学武,下山后遇各种不同的人和武功,少年武功高,各大门派对着少年仰慕和招募,
  • 比亚系统

    比亚系统

    比亚在手,天下我有。就这样,一个宅男带领自己的种族走向了宇宙的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