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51900000014

第14章 文学复古运动之开拓与新变(2)

杨慎认为,李白和杜甫的艺术成就建立在对《选》诗的充分借鉴和发展上。李白三拟《文选》,其创作也青出于蓝胜于蓝。杜甫不但祖述《文选》,还告诫儿子要“熟精文选理”。这虽是对李白与杜甫诗歌渊源的省察,更表现出杨慎对《选》诗的重视与推崇。杨慎力图表明:《选》诗就是唐诗的源头。不经过汉魏六朝,就没有唐诗的煌煌业绩;不同情地了解《选》诗,就不可能理解唐诗的艺术精神;而近日作者,“拆洗少陵”,哪里能窥见盛唐诗学的门径!杨慎又谓:“李太白终始学《选》诗。杜子美好者亦多是效《选》诗,后渐放手,初年甚精细,晚年横逸不可当。”对杜甫晚年背弃选体表达了率直的批评。杨慎还以同样的标准批评刘辰翁的诗论:“世以刘须溪为能赏音,为其于选诗、李杜诸家,皆有批点也。予以为须溪元不知诗。其批选诗云:‘诗至《文选》为一厄。’“五言盛于建安,而勃搴为甚。此言大本已迷矣。须溪徒知尊李杜,而不知《选》诗又李杜之所自出。予尝谓须溪乃开剪截罗段铺客人,元不曾到苏杭南京机坊也。”他认定《选》诗是诗歌艺术的“大本”,刘辰翁的批点里兜售的只是割裂历史的谬见,根本不曾真正体会到诗歌精神的源流与精髓。

在盛唐风格盛行的强势语境中,要为湮没沉寂的六朝俪篇翻案正名,最好的办法就是找出证据,证明六朝文学与唐诗密切的亲缘关系。杨慎在诗话里列举大量实例来说明六朝俪篇与唐诗的渊源。例如:“观李之作,则扬班马之洪波,览江包而动色,固建安之影响也;观杜之作,则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实齐梁之后尘也。”“‘春风宛转入曲房,兼送小苑百花香,白马金鞍去未返,红妆玉筋下成行。’此诗缘情绮靡,渐入唐调,李太白、王少伯、崔国辅诸家,皆效法之。”“沈约《八咏诗》:‘登台望秋月,会圃临春风。’此诗乃唐五言律之祖矣。”而且,杨慎往往以六朝诗来衡量唐诗的优劣高下。他说:“前联虽柳恽不是过也。晚唐有此,亦希声乎!严羽卿称戴诗为晚唐第一,信非溢美也。”“顾况诗‘远寺吐泉阁,春潮浮绿烟’二句,情景绝妙,虽入《文选》可也。”“衢州《烂柯碑》诗不全,中有句云:‘薄烟幕远郊,遥峰没归翼。’可谓奇绝!盖六朝人语,唐人罕及也。”杨慎认为,六朝诗与唐诗有前后相承的联系,而且,六朝俪篇蕴藏的丰富的文学资源不能完全被唐诗吸收,它仍然葆有着“唐人罕见”的美学价值。

在杨慎看来,诗歌的美学因素是一个层层沉淀的过程,文学鉴赏必须如考古般把层层堆积的美学因素挖掘出来,展现出来。这样才可以获得对诗史与诗学的正确理解。杨慎的思维方式是要把历朝诗歌的价值一层层地剥开给人看,把文人从流于表象的肤浅见解中拯救起来。他说风雅逸篇“宛转附物,怊怅切情,盖不啻惊心动魄,一字千金而已”,说六代选诗“操觚所珍,悬诸日月,伐柯取则,炳于丹雘矣”,评价唐诗却以为:“乐府本效古体,而意反近;绝句本自近体,而意实远。欲求风雅之仿佛者,莫如绝句,唐人之所偏长独至,而后人力追莫嗣者也。”褒、贬之间,折射出杨慎对唐诗的挑剔眼光和在文学复古运动里的特别心态。

杨慎对“六朝俪篇”的提倡,既是对早期复古派的纠偏补弊,也是标新立异。其实,早期复古派与杨慎在诗学典范方面有大量的交集,他们都把三百篇和汉魏古诗视为诗学的源头。但早期复古派的文学思想客观上在汉魏与盛唐之间造成传统的断裂,使得初学者对盛唐诗歌的艺术内涵无法获得充分的理解。杨慎明确把被早期复古派弃如弊履的宋齐梁陈、阴何沈范等时代与诗人,重新补进诗史的谱系中。他对选诗的认同,是对诗史的重新接续。选诗和六朝俪篇是茁壮生长的树干,盛唐诸公是枝叶扶疏之树冠,岂有以枝笑干者乎!通过《风雅逸篇》、《五言律祖》、《选诗外编》、《选诗拾遗》、《唐绝增奇》的选辑,他希望引导人们回归先唐传统,对汉魏与江左同等重视。这不仅在复古思潮的语境里如空谷足音,也是对陈子昂以来普遍认同的诗学谱系的颠覆与重构,从而空前地提高了六朝诗歌的历史地位,催生了嘉靖诗人对六朝初唐诗歌的向往。

三、《升庵诗话》的审美倾向

论诗如品花。杨慎在《答重庆太守刘嵩阳书》中说:“玩瓶中之牡丹,看担上之桃李,效之者之罪也。”美不仅是华丽的形式与外表,更是内涵的生意与活力。如同牡丹富贵,桃李娇娆,不只是因为它有艳丽的花瓣,更在于绚烂之中掩映着的流动的生命力。东施效颦之流把艺术当成形式表象,根本无法体会花瓣里蕴藏的蓬勃生意。在《升庵诗话》中,当“担上桃李”的妙喻再次出现时,杨慎把审美源头指向对六朝诗歌的礼赞:“六朝之诗,多是乐府,绝句之体未纯,然高妙奇丽,良不可及。沂流而不穷其源,可乎!故特取数首于卷首,庶乎免于卖花担上看桃李之诮矣。”诗歌如花,它的美好源自生命活力。如果花蕊从生命的枝柯上摘走。那么,美就会在片刻之间凋谢,甚且死亡。

杨慎喜欢以“花”的形象形容文学的质地。其《山带阁诗序》说:“近日士林多宗杜陵,于矫健高古,不为无助。而蹈袭成字,剪裁成句,与题既不相似,与人亦不相值,日吾学杜也,可乎?吾友松溪安石公语余曰:‘论诗如品花。牡丹、勺药,下逮苦楝、刺槐,皆具有天然一种风韵。’今之学杜者,一代中牡丹勺药乎?而轻薄者不免拆洗杜诗、活剥子美之嘲。噫!是诗法一变而一弊生也。”“安石公”的话对杨慎颇有影响。他在《自知堂集序》里再次引述这句话时,认为“唐之名家,自立机轴,譬犹群花,各有风韵。或剪彩以缘生,或绘画而傍影,终非真也”。在花的譬喻里,“美”被还原为真生命里透显出来的天然风韵。唐之名家,各有风韵,他们的写作植根于盛唐文化语境之中,源于属己的情性体验。但复古的意向往往只是描摹面貌,甚而“拆洗少陵”而已。就如把诗歌之花从泥土里拔出来,丢进了装饰的瓶子里,真实及其蕴涵的美丽被毁灭了。

杨慎对复古思潮的批判基于“天然风韵”的观念,他进而用这种观念反省六朝初唐派的创作:“予尝题《浣女图》诗,纯用太白语意:‘红颜素足女,两足白如霜。不着鸦头袜,山花屐齿香。天然去雕饰,梅岑水月妆。肯学邯郸步,匍匐寿陵旁。’盖窃病近日学诗者拘束蹈袭,取妍反拙,不若质任自然耳。”“江淹别赋:‘春草绿色,春水绿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取自目前,不雕琢而自工。可谓天然之句。近世知学六朝、初唐,而以饾饤生涩为工,渐流于不通。”他不满复古派拆洗少陵,因而溯流穷源,提倡“缘情绮靡”的六朝俪篇,当他看到六朝初唐派中衍生出“饾饤生涩”之病时,便轻蔑地嘲弄他们“取妍反拙”,“安知此趣”。杨慎与文学复古运动不同的地方,在于他把根植于生命本源的“真”作为艺术的生命线,把“天然去雕饰”的自然美提升为艺术的准则。

基于对“天然风韵”的推崇,杨慎对六朝的“缘情绮靡”说也抱有适度的警惕。他说:“吾兄龙池春游诗,艳而有讽,与江淹‘春游美人’同调,请并刻之。诗有出于率易而神妙者。如西子洗妆,巫娥卸服,固胜于罗纨绮绘也。”西子卸装,胜于罗绮,这是对天然去雕饰的追求。他还说:“丽靡过美,则与情相悖。”缘情与绮靡仿佛一种悖论。其实,反对“丽靡过美”并不意味他厌倦妍美的形态。他要把“绮丽清新”和“老成”结合起来:

庾信之诗,为梁之冠绝,启唐之先鞭。史评其诗曰‘绮艳’。杜子美称之日‘清新’,又曰‘老成’。绮艳清新者,人皆知之;而其老成,独子美能发其妙。余尝合而衍之曰:绮多伤质,艳多无骨,清易近薄,新易近尖。子山之诗,绮而有质,艳而有骨,清而不薄,新而不尖,所以为老成也。若元人之诗,非不绮艳,非不清新,而乏老成;宋人诗则强作老成态度,而绮艳清新概未之有。若子山者,可谓兼之矣,不然,则子美何以服之如此。

庾信诗歌以“绮艳清新”著称,杨慎认同这种美感。他对“清新”的解释耐人寻味:“杜工部称庾开府日清新。清者,流丽而不浊滞,新者,创见而不陈腐也。”其“清新”的表现是绮艳中毫无浊滞的意态。六朝初唐派的文学饾饤生涩、取妍反拙就是“浊滞”。但只要不浊滞,绮艳清新肯定比故作老成之态好。杨慎把“清新”解读成与“流丽”相关的美,表明他对妍美风格的偏好是根深蒂固的。从他对六朝绝句的断语:“高妙奇丽,良不可及”,就可以想见其内心深处对“妍美”的喜爱,这在其《诗话》中有着坚实的证据。杨慎对色彩与艳美的景物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萎绿映葭青,疏红分浪白,落叶洒行舟,仍持送远客。’此诗二十字,而用色彩四字,在宋人则以为忌矣。以为彩色字多,不庄重,不古雅,如此诗何尝不庄重古雅耶。”一上林通建章,杂树偏林芒。日影桃蹊色,风吹梅迳香。幽山桂叶落,驰道柳条长。折荣疑路远,用表莫相忘。’咏芳树而中用桃梅桂柳,不觉其冗,若宋人则以为忌矣。在古人则多多益善。”杨慎喜爱这些鲜明的色彩和富有生机的意象。青绿红白,桃梅桂柳,渲染出如花般妍美的意境。

如果说绮艳清新是六朝俪体鲜艳的花瓣,那么,含蓄蕴藉则是“未放之花”藏在花蕾里的生机。何景明的学生樊鹏也有以花拟诗的妙喻,所谓“初唐诗如池塘春草,又如未放之花,含蓄浑厚,生意勃勃。大历以后,除而治之矣。”他们在六朝、初唐诗歌中发现了不同于盛唐的美感,这种美感是蕴藏于彩色花瓣内流动的情思与蓬勃的生机。杨慎认为先唐诗歌尤其具有“含蓄蕴藉”之美。如以下论述:

刘文房诗:“已是洞庭人,独看灞陵月。”孟东野诗:“长安日下影,又落江湖中。”语意相似,皆寓恋阙之意。然总不若王仲宣云:“南登灞陵岸,回首望长安。”涵蓄蕴藉,自然不可及。

陈范静妻沈满愿《竹火笼诗》曰:“剖出楚山筠,织成湘水纹。寒消九微火,香传百和熏。氤氲拥翠被,出入随湘君。徒悲今丽质,岂念昔凌云。”此诗言外之意,以讽士之以富贵改节者,即孟子所云“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而为之”者,而含蓄蕴藉如此。徒悲岂念四字尤见其意,上薄风雅,下掩唐人矣。

如同多数古代文人一样,杨慎对含蓄蕴藉的意义保持沉默。这种缄默恰是一种拈花微笑式的言说。王粲的古诗是被作为含蓄蕴藉的典范来表彰的,其诗无造作,无修饰,却让我们铭记行人那双永恒深情的明眸,打开了这个视野之外的想象空间。所以杨慎又在含蓄蕴藉的评语后边加上“自然不可及”的赞许。不同于王粲以简洁纯粹的方式所造成的情感张力,沈氏的诗始终运用隐喻来映现自己善感的心灵。昔日凌云的翠竹,剖心裂纹,成为今日氤氲拥翠的灯笼,这是竹子的悲剧,还是生命的挽歌?沈氏的诗没有在“富贵改节”这些可以确指的意象上着墨,她内心的悲伤与失望却紧紧揪住了读者的心灵。杨慎说:“宋人称李易安所称嵇中散‘至死薄周孔’之句,以为妇人有此大议论。然太浅露,比之沈氏,当在门墙之外矣。”他认为,沈氏诗情思内敛,含蓄无限,无迹可求,更能体现诗学的精髓。

作为诗人的杨慎,对诗歌文本的纯粹性与艺术特质苦心孤诣地维护,是有其积极意义的。他指出,三百篇在内容上是道德的或性情的透显,在艺术上则“意在言外,使人自悟”。这是杨慎对“含蓄”作出的比较规范的解释。诗人的道德性情内蕴在琴瑟钟鼓的意象之中,通过借物寄兴,含而不露地表现情怀。杨慎把杜诗分为“含蓄蕴藉”和“直陈其事”两种,前者是诗人的精神,后者是史家的笔法。他认为,杜甫的“直陈其事”是以史笔写诗,难免“太露”,未得三百篇之要领。

杨慎对《诗经》含蓄蕴藉的阐义,同何景明在《明月篇序》里对“风人之义”的强调一脉相承。事实上,含蓄蕴藉在杨慎诗话中有多种表达方式,如寄兴遥深、优柔委曲、国风之体、变风之意,大都涵有类似意思。其《升庵集·大雅小雅》说:“雅之大小,以体之不同尔。盖优柔委曲,意在言外,风之体也;明白正大,正言其事,雅之体也。纯乎雅之体者,为雅之大;杂乎风之体者,为雅之小。今考小雅正经十六篇,大抵寂寥短章,其篇首多寄兴之词盖兼有风之体。”“离骚出于国风,言多比兴,意亦委婉。世以风骚并称,谓其体之同也。”含蓄蕴藉是风与骚的特质,雅的特质则是明白正大。在古典诗歌史上,风、骚并称为诗歌的源头,杨慎显然认为,“含蓄蕴藉”是中国诗歌的精神特质。

在审美直观中,愉悦的感受不但基于审美对象的纯形式,也基于审美判断者自身的情感活动与认知图式,后者是地域、家庭和诸文化因素沉淀审美者生命中的东西,是与审美者的审美直观完全统一的内在经验。这种经验在审美活动中,不需经过理性的过滤,直接地规范着审美直观,成为影响美感类型的先在因素。不同的审美偏好在不同的内在经验中生发出来。含蓄蕴藉或绮艳清新之所以成为杨慎的审美偏好,是个人的成长经验和文化积累互相作用的结果。中国“温柔敦厚”的诗教传统源远流长,这种“约情合性”的中和美学通过“托诸夫妇”的写作表达出来。杨慎虽然对诗教传统有所保留,但是他对含蓄蕴藉的偏好,依然是此传统的表现。王粲的去国之思,沈氏的怨妇心态,以及这种心态在诗中“尤其含蓄”的表白,都是根植于诗人内在经验的温柔心态的最好证明。对于如花般的含蓄和妍美的双重关怀,彰显出杨慎偏于阴柔之美的审美倾向,也烙上了中国文化氛围中的集体意识和杨慎个体经验的鲜明印记。他在初唐和六朝的文学作品里读出了这种美感,从而在三百篇和六朝初唐诗之间搭建起了一条通畅的诗歌之路。

同类推荐
  • 你是最优秀的骑士

    你是最优秀的骑士

    这一天,我在三楼的书房里看着书不幸睡着了。如果没有睡着,下面的故事就不会发生。在我睡着的时候发生了什么?没听到门铃声!没听到快递打我的手机!不过当手机铃声再次响起时,我醒了。“你在家吗?看看我打了多少个电话给你!我打到现在没有停过!”声音里充满怒火。“对不起,对不起,我刚才睡着了,没听见。”我反复解释。“你们上海人都不接电话的!”他大喊着:“你不要说了,你现在下来!”他的声音非常响,已经无理得“不成体统”,任何一个被送快递的人听见都不可能按得住性子。
  • 后乐斋诗文选集

    后乐斋诗文选集

    《后乐斋诗文选集:我的离休生活》首先搜集整理了1978年以前编写的顺口溜、快板诗等诗文作品,进行反思和修改。1979年后,根据新的形势和个人经历,亲见亲闻,随干随记。1994年离休后,通过走访调查,以文会友,外出参观旅游等方式进行编写。
  • 世纪转型期的湖北诗歌研究

    世纪转型期的湖北诗歌研究

    本书题为《世纪转型期的湖北诗歌研究》,实际上涵盖了当代湖北诗歌的全部历史。简要勾勒1949年以来湖北诗歌创作的历程,是为了更好地显现十七年———文革———新时期———后新时期(即转型期)的发展脉络,突出当下,突出转型期的新变。不敢称之为“史”,是因为自知尚未涉猎湖北诗歌全貌,肯定遗漏了某些好诗和好诗人。把最具个人化色彩的诗歌写作分成几大类论述,确有图方便之嫌。很多丰富精彩、又不宜归类的个例被淹没被忽略,儿童诗亦未涉及,在这里只有抱憾了。本书也涉猎了部分以小说和散文名世的作家的诗作,但未以小传的方式介绍,只是为了体例的统一。
  • 人间百味(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人间百味(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唱响老牛湾

    唱响老牛湾

    《唱响老牛湾》主要内容以诗集为主,共分为五十五篇,相传与民间。
热门推荐
  • 穿越红颜之戚倾天下

    穿越红颜之戚倾天下

    穿越了?就因为一个无聊的手机游戏?柒岚本是一个外表貌美、内心腐宅的小白领,过着普通无聊的宅女生活。然而某天晚上,因为一款无聊的手机小游戏“测测你是古代里的谁?”,柒岚居然真的穿越到了古代!随随便便做完的游戏选择题,可结果出来的居然是戚夫人?!那个下场无比凄惨的女人!!柒岚内心很崩溃,然而更令她抓狂的是,这一切都变成了现实,她居然真的穿越到了秦朝,成了那个可怜的倒霉鬼戚夫人!为了逃避和刘邦的婚事,柒岚找个借口拔腿就跑,可是不偏不倚,偏偏撞倒了刘邦的怀里!一场仿佛上天注定的孽缘就此拉开了序幕……刘邦?韩信?柒岚的内心在崩溃,可是既然上天注定,让她回到这个乱世天下,那么她便注定要掀起一段血雨腥风!戚夫人的结局,注定不会再重演!
  • 星际最强超能力

    星际最强超能力

    殷九夏是一个非常懒的人,不过,她却拥有着星际史上最碉堡的超能力。没错!只有最碉堡,没有更碉堡。
  • 戏剧的钟摆

    戏剧的钟摆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徘徊,如今戏剧的钟摆正从现代一端逐渐摆回传统一端。戏剧界逐步告别了推倒重来的全面创新模式,转而回到了推陈出新的局部创新路径,像金华市婺剧团重排的传统戏《二度梅》,继承传统而不囿于传统,强调创新而不随意创新,获得了第二十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主角提名奖,真正做到了专家叫好、观众叫座,这是一个戏剧复兴的喜人征兆。作为观众,我常徘徊于戏剧艺术殿堂的门外,既未登堂,更未入室,有时通过门缝窥见里面的一点风景,不免有隔靴搔痒之嫌。
  • 大明天狗

    大明天狗

    大明帝国清流文人叹曰:阴山内有凶兽名曰天狗,其状如狸而白首,欲噬日而不得。奈何罗氏二人有若天狗出世,遗害天下,吾等名教中人恨不将其扬灰挫骨,方解心头之恨。罗恩曰:滚,弄死你这帮吸血的虫蟊!罗青曰:不要让我失去耐心!
  • 魔法门之英雄世界

    魔法门之英雄世界

    机缘巧合穿越到魔法门世界的少年,惊天动地的大成就?打扰告辞再见,岁月静好,安稳活下去岂不妙哉
  • 诗谱

    诗谱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后妃录之玉碎昆仑

    后妃录之玉碎昆仑

    出生之时,父死母亡,背负罪人后代之名,却是惊才绝艳。王爷赞,天子夸,奈何天道无常,为复仇,为家国,毅然抛下爱人,走上漫漫黄沙不归路。是焉?非焉?昆仑之麓,可是她安家之所?可锥心之痛,刻骨相思,如何得解?天下也罢,家国也罢,她何去何从?
  • 豪门夺爱计

    豪门夺爱计

    这一场游戏,谁赢谁输?游戏结束后,谁痛谁留?她心中的种种伤痕,谁弄的?她肚子里的宝宝,爸爸是谁?
  • 呆萌青梅:竹马宠宠宠

    呆萌青梅:竹马宠宠宠

    小时候两人就青梅竹马的粘在一起,就连过个年要分开几天,那也是痛不欲生!!夏家,不!应该是说夏这个家族,整个就把小夏夏当个宝,宠着她。就算是要天上的月亮,星星,太阳。也会开着火箭去天上摘给她。严男神更是把她宠得天上有地下无的,要什么给什么,两人默契的那是用任何词语都形容不了!!!
  • 一捡定情:我的老弟是魔王

    一捡定情:我的老弟是魔王

    顾茵茵这辈子懊恼的事,是自己在三岁时那场手贱的行为。只因为嫉妒好朋友林希有了一个小弟弟,她就脑抽的在河堤上捡回了一个弟弟,她还嘴欠的给他起名----顾小果。“福祸相依,因果循环;没有了你,怎么有我?”顾小果那张万年寒冰脸每每这样对着顾茵茵说这话时,顾茵茵每每都义愤填膺,心中默默暗自打定主意,从此要推翻他的压迫,翻身农奴把歌唱。只是,老天爷怎么老是像和自己开玩笑一样,顾茵茵注定被顾小果吃的死死的!难道,这真是智商有差别,情商不够力?天啊……茵茵不想要这样的结果。本文1V1,男主恶魔,傲娇小腹黑。女主人类,苦情小霉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