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414500000039

第39章 传略篇(14)

先生在贫困中勤奋读书,矢志报国。幼年,在不收学费、日供三餐的泰兴高等小学堂读书,成绩名列前茅。去上海南洋公学中学部求学时,也因成绩优异,受到校长唐蔚芝(文治)先生的赏识。唐先生代交学费,得以继续深造。后又师从唐先生潜心研读中国古典文献。1913年,赴英留学,1915年,日本“二十一条”提出以后,袁世凯方欲以此盗据中国,他“即弃学束装”,万里归来,“不愿以区区之身,与儿皇帝共存于天下。”回国后,随即投入反袁斗争,曾与几位著名革命人士在上海创办报纸,为争取自由民主而呐喊。抗日战争时期,为保持民族气节不做亡国奴,他离妻别子,离开即将沦陷的家乡,绕道越南,远赴重庆教书。解放后,他参加了民主同盟,并以空前的热情,投入了新中国的学术文化建设。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他虽历经灾难,但始终刚正不屈,不向邪恶势力低头。粉碎“四人帮”后,先生以84岁高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又被评为优秀党员。这一切,表明了他是一名爱国的知识分子和光荣的共产主义战士。

先生以道德立身,一生从教。他在东园宅门上还题“师友琅玡”四字以明志。他献身教育事业及中国文学研究七十余年,先后多执教于国内名牌大学。1952年,入复旦大学中文系教学,并主持系政达三十年。他对教育教学工作极端负责,且勇于担当新开课程,每周十课时,少则八九课时。由于他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凡受过他课的学生,无不由衷钦佩。他为国家培养了大量人才,许多人已成为国内外著名的学者,正在各个不同岗位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他结合教课,著书立说,出版的著作已近20种,尚未问世的还不下千万言。他所著述的传记人物,如杜甫、陆游、梅尧臣、张居正、陈子龙等等多是历史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仁人志士。声应气求,今古如出一辙。余读其所著,益想见先生之为人。

先生一事当前,知难而进,不知老之已至,集中反映在他授受研究生的工作任务上。八十年代初,他已是八十多岁的老人了,先带了两名唐宋文学史研究生。在他俩即将毕业的时候,学校还拟招传记文学史研究生,征求他的意见。用他自己的话说:“如今是应当两次退休都有余了,但是还有工作要我做,自己也觉得应当做,那就做吧”。他对招这门课新生的要求是:能写流畅的语体文;能写能读不太长的文言文;阅读外语能力必须与读中国语言的能力相差不远。且二三项皆由他面试。能及格者则录取,否则,宁缺毋滥。学生进校后的工作都由他自己从头做起。因为这是一门新课,在国内过去很少开过。每周一个下午的课,每课都写讲稿,比前期工作繁重得多。“马上笼头,须纵步直奔”,他决心与研究生共同前进。以有限之年光,为国家造就必要之人才。读书考察,教写结合,撰就了传记文学稿,人才教材,得以从容完成,也为传记文学填补了一家空白。

在这里,我从一个侧面联想到先生是怎样科学地把握时间和正确地对待人生的问题。家乡一故旧,曾向他致意道,年纪大了,可利用暑假回来看看。他说:“我何尝不想泰兴,但是,我如何能走得了?在时代对于每个人提出严肃的要求时,我是找不出这个时间的。暑假能有几天,秋后一个学期里,我要为研究生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这四部大书。

要在这300万字中提纲挈领地讲。当然,只要撮其要的叙述。但是,不把这300万字好好看过,我从哪里知道是要还是不要?

暑假并不太长,在泰兴一星期,事前的准备,时事后的不能定神,至少半个月。这半个月泡了汤,我凭什么教书!我从来是笨做,这个做法,家乡人不清楚,幼小时就有人说我聪明,这是靠不住的,一切的工作靠苦干,说聪明是假的,还有正经事做不完,意外事又不少,要写字的人,要给刊物上做文章的人。

总之,要做的事很多,只能尽力而为罢了”。自然,他晚年常感到精力不济,说衰了,老了,每年差不多都要住一、二次医院。他一有好转,总是要求提早出院,感到有些事要做,不容他偷懒。他还认为“1966年以来,留得一条性命,侥幸之至。既然留下,一切从好处看,这是个好方法,在暴风骤雨中,得此诀窍,目前尚能做一些工作,全靠这一着”。一息尚存,志不稍懈,先生的这种惜时如金,苦干、实干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实在难能可贵。

对家乡教育事业,先生赤子心诚,亦复关怀备至。

有如:1964年暑假,先生时年66岁,曾回泰兴住过几天,当由县组织全县高中语文教师借座泰中礼堂,请他讲学。他即欣然应允。记得他是从当年上海市高考语文阅卷情况讲起的。那年暑假,他曾主持上海市高考语文阅卷评议工作,在看过向他推荐的较好和中、下成绩的同时,他指出,教学要重视基础训练,看来,这往往容易被忽视。不少学生,书写不规范,潦草到简直好像天书,我是不愿看下去的,书法本是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之一,传去日本,得到弘扬,而在国内,却有些人不甚重视。这主要反映在学校教学上,长此下去,远远不只是书写。这仅是举的一个显而易见的例子。他同时指出,问题存在于学生中,而根源在教师。在于教师自身的基本功及工作的基本态度不够。如是前者,教师本身就该下功夫补上这一课;如是后者,这是教师的责任心问题。二者要同时重视解决。他接着说,对语言教学,要努力做到并做好讲读结合。他以陆游诗的代表作之一《书愤》为例,当即朗读起来“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他先读后讲,边读边讲,讲后再读,有效地结合进行,要求学校领导重视教师的自学进修,提高素质。“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只有这样,才能尽到“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较好地完成中等学校语言基础教学的任务,先生讲了一个多小时,深入浅出,引证贴切,乡音未改,语言质朴,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文化革命”中,学校造反派把泰兴中学当作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的“黑样板”批,校牌也被砸了,说是上面的字是“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朱东润写的。还把学校降为县属中学。1978年春,我再度调泰中工作,党的十一届三种全会精神贯彻后,东润先生得到平反,学校恢复为省属重点中学。为此,我函请先生重新写校牌(原为隶书,现写楷书)。那时先生已是84岁高龄了。字如其人,果真是姜桂之性,愈老愈辛。还有,泰中校园内,原襟江书院“讲堂”匾额,“文革”中亦被毁。泰中决定于1985年60周年校庆时,将匾额恢复起来。查原“讲堂”二字为篆体,系清代左宗棠(季高)所书,经议定请朱老新书,将原匾照寄去,以资印证。先生书就寄来,并给信说“……原匾篆是左季高所书,请题者为知县杨激去,湖南人,在天京陷落后,左气势喧赫,书法霸气惊人,与彼时左之地位亦相城”。这里,先生不仅提及书者的前因,还指明书道所具的人物时代精神,知人论书,自属仅见。

先生教书,数十年如一日。真、草、隶、行、篆五体俱全,自成一家,而尤擅长小篆。对乡邑名士陈潮(东之)的篆书,甚为推崇。1987年,乡里一位中年书法爱好者,发现陈潮的一联木刻篆书,但不辨真伪,曾与我商及,当即致书就教先生。不日见复:“……此件确系东之先生所书,观其气势之精邃,可以一望而知,此真当今之奇宝,极望好好保存,慎重珍护”。还说:“东至先生篆书,为一时所仅见,何子贞(绍基)尚逊一席,如天假之年,与邓石如可并驾齐驱。数百年只生得此一位人才,此时竞至绝迹,不胜遗憾!如能传世,庶几不至为东之先生留一憾事”。东之先生30余岁[生道光十一年(1831年)举人,享年35岁即下世,而所得已如此,愚学书七八十年,未尝多所间断(入川八年不计),而所书去东之先生尚远远不如。今已年逾九十(时91岁),大约于此道终于一无所成而已。同时,还寄语该同志:“足下方在英年,又得东之先生亲笔书法,如对大贤,如对严师,尚望日进无疆,庶几无愧于东之先生之乡里也”。并告之“多读书以培养其气质,多摹写以灵活其气力”。足见先生学书要求之高之严,永不知足。而仰慕乡贤,自强不息;勖励后生,与时偕进之精神,跃然纸上,溢于言表,感人至深。

更为乡人称道的是,先生和他的夫人邹莲舫早即有意将所置房宅全部无私奉献给县人民政府作县办图书馆之用。1981年初,县六届人民代表对此也有过提案。经政府办公会议研究决议,即派我和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去上海与先生洽谈,并面告了政府的处理意见,他很高兴地说:“我一不为名,二不为利,因为我是泰兴人,得有今天,与泰兴人民的培养是分不开的。将房子和书物献给政府办图书馆,算不上什么贡献,而是以此来报答家乡人民”。他还谈到,当年建造这座房子的经济来源,纯是用他的薪金、稿酬并“撙节”所得。它不是祖产。政府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将原有十个住户分别作了妥善安排,并对房屋全部进行整修,恢复了原貌以后,我再次去沪商定,先生审慎周详地向政府写了赠献书。同时,拟定于198年8月1日,由政府召开有关部门、学校和社会代表人士会议进行赠献仪式。届时接迎先生所派子女君道、惠如二同志回乡,办交接事宜。计房屋4间,图书、杂志等4100多册,家具一部。由我代表县人民政府接收,宣读了先生的赠献书。《新华日报》、《文汇报》分别作了“老教授赠献房产藏书”和“老教授朱东润赤子之心——房产献乡亲、造福后来人”的报道新闻。1988年10月,石刻“朱润东故居”以资纪念。

朱东润先生于1988年月10日在上海逝世,享年9岁。生前,他澡身浴德,独立独行;淡泊自甘,不为物役。他蓄道德、能文章,比山如海,我自莫测其高深。谨以感受所及,对先生一表景仰与缅怀之忱!

1989年4月5日

同类推荐
  • 格兰特将军回忆录

    格兰特将军回忆录

    本书以自述的视角,对尤利西斯·辛普森·格兰特的一生——他的童年、上学、婚姻、战场生涯以及所感所思——做了深入的展示。在这个过程中,作者根据自己的经历,浓墨重彩讲述南北战争的前后全过程,并引用了大量私人信件、手稿等第一手资料,从而真实、客观、细致的揭示了美国内战,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研究美国内战的崭新视角。在总统任职期间,他力主大赦“叛乱”者,发起重建南方计划。他执行“中立”的外交政策,集中精力处理国内事务,为美国的工业革命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并在南方建立了黑白同校的公立学校,为美国的迅速崛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告诉你一个哥伦布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哥伦布的故事

    克里斯托弗·哥伦布(约1451—1506),意大利航海家,一生从事航海活动,先后4次率队西航,成功地横渡了大西洋,开辟了由欧洲通往美洲的航路。由此,他也成为欧洲人经海路到达西半球的第一人。在西印度群岛上,他建立了殖民地,发现了金矿,并掳掠了印第安人。他的4次西航也证明了地圆说的正确性,促进了欧洲大陆与美洲新大陆的联系,并为欧洲人大规模占领和开发西半球打下了基础。
  • 瓦特发明蒸汽机的故事

    瓦特发明蒸汽机的故事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发明家、财富家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 梅花香自苦寒来——陈俊愉传

    梅花香自苦寒来——陈俊愉传

    《陈俊愉传(梅花香自苦寒来)》讲述了:陈俊愉祖籍安徽,出身于官宦人家,生在天津,长在南京,从小喜爱花卉。读大学选的是园艺系,已是副教授的他出国留学丹麦哥本哈根选的还是园艺系。1950年硕士毕业,他谢绝了国外几家单位的高薪聘请,坚信祖国才是自己施展才华的大舞台。论文答辩结束后一周,未参加毕业典礼,就带着妻子和年幼的女儿,绕道香港回到祖国的怀抱。回国后,他如鱼得水,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一辈子致力于园林教育和园林事业,成为中国观赏园艺学界泰斗,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教授,中国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学科的开创者和带头人。
  • 宫闱旧梦:当红墙黛瓦邂逅国色天香

    宫闱旧梦:当红墙黛瓦邂逅国色天香

    本书精选长孙皇后、王昭君、武曌、陈阿娇等历史上九位知名的后宫红颜,通过讲述她们的故事,了解走向权力顶端的她们,如何承受着各自或风光显赫或凄凉孤苦的命运。
热门推荐
  • 众星警戒

    众星警戒

    命轮为王的星河世界,三无青年王温没有命轮魂器,没有过去,也没有钱……机缘巧合之下成为九星众,却被迫流落下界,而且命轮还被自己的二哥给打碎了。想要强大,想要活下去,想要为九星众正名怎么办?丢掉脸皮,收起尊严,没有大腹黑,只有小蔫坏,一切以强大为最终目的。收一收魂器,挣一挣钱,找一找过去,看一看天。扬帆起航!我们的目标是星辰大海。
  • 不讨好,不将就,做喜欢的自己

    不讨好,不将就,做喜欢的自己

    本书是女性心灵励志书,用温柔、善良、爱、感恩、以己及彼等作为论说点,来说如何去做一个不讨好,不将就把生活过成自己喜欢的模样。
  • 大道凡仙

    大道凡仙

    我用尽一生求道......茫茫仙途,我求的,只有一个字“凡”
  • 克星大人,求放过!

    克星大人,求放过!

    宅女摘掉眼镜,摇身一变都市佳人。且看吐槽魔女如何攻略面瘫冰山恋人~
  • 勿剑

    勿剑

    举酒谈笑,剑指苍穹,武林江湖,谁与争锋!
  • 穿越,第九个王妃

    穿越,第九个王妃

    她叫叶无心,是叶氏武馆馆主的女儿,穿越后,她是丞相府温柔、端庄、贤淑的大小姐。因美貌遭养母嫉妒,被设计成为端木孤辰的第九任王妃——传说已经死了八个老婆的萧王端木孤辰。新婚当天不见新郎,还没有婚礼?面对刁奴、恶仆、三儿的挑衅以及失宠的身份,她不怀好意的笑了。他叫端木孤辰,是楚国最年轻、睿智、残暴的王,战场上的野狼,手握楚国重兵,是为天下人所忌惮。在他的眼里,女人是细作。皇帝一道圣旨,要他娶第九个老婆。他冷笑,他倒要看看他这第九个王妃怎么置他于死地。“王爷,请签字!!”她将一张休书拍到端木孤辰的书桌上。“我的王妃,搅了我的王府,你就想这么一走了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重生之我本飞扬

    重生之我本飞扬

    一次意外,张扬回到了1998年。家境贫寒,只有十六岁的他是否可以在互联网刚刚崛起的浪潮中凭借自己未来的知识分一杯羹?虽然是个老套的故事,但谁都想有个重来的时候,去把当初的遗憾和悔恨抹平。
  • 花千骨之穿越爱恋

    花千骨之穿越爱恋

    求支持!!求票票!!求收藏!!花千骨穿越了!!!!
  • 斗罗之独孤

    斗罗之独孤

    穿越到斗罗大陆,被独孤博收养成为孙子,跟随毒斗罗成长,六岁觉醒武魂居然是罕见的人面魔蛛…(平行世界的存在,主角没看过斗罗大陆,不喜勿喷)
  • 爱情,今夜别将我遗忘

    爱情,今夜别将我遗忘

    职场情感文学,诠释什么样的爱情该坚守,什么样的爱情该放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