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390100000003

第3章 张衡(3)

张衡写过一本叫《算罔论》的数学著作,大约是综述当时算学上各类问题的一种古算通论。可惜《算罔论》早已失传,我们无法确知它的内容。不过张衡对算学很有研究,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我们从三国时代魏国的数学家刘徽所著作《九章·算术注》引用的《算罔论》中的话便可以知道。

《九章·算术注》内引“张衡算”有“圆周率一十之面”等语,经清代数学家李潢考证,张衡当时计算出的圆周率是3.1622。

钱宝琮先生在《张衡灵宪中的圆周率》一文中指出,《后汉书·天文志》注引张衡《灵宪》原文,其中说:“悬象著明,莫大乎日月。其径当天周1/736,地广1/242。”从这句话中,我们便可以计算出张衡取用的圆周率近似值。

因为张衡在天文学上主张浑天说,认为“天浑然而圆,地在其中”,地之广就是天的直径。再以“地广”去除“天周”,我们便可得出《灵宪》中的圆周率。钱宝琮先生还进一步更正说:“传刻本《后汉书·天文志》注所引《灵宪》,‘天周1/736’中的‘六’字是因为传抄时的笔误而多出来的,‘地广1/242’中的‘4’字也因同样原因应改正为‘三’。由此计算圆周率,得л=730÷232。”

已故李俨教授另据唐《开元占经》引祖某的《浑天论》,其中说:“张衡日月在径当天周1/736,地广1/232。按此而论,天周分母圆周率也,地广分母圆径率也,以8约之,得圆周率92,圆径率29。”他认为张衡求得的圆周率为л=9229。

如上所述,张衡所用的圆周率是在314和316之间,又有л=9229,这些都不是十分精确的数值,同南北朝时的大科学家祖冲之得出的圆周率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一当时世界上最精确的数值相比虽有距离。

但张衡在圆周率的研究上,一方面放弃了古代《周髀算经》上“径一周三”

(л=3)的简单算法,另一方面应用了“渐近分数”的方法,所以在当时比祖冲之早300多年的时代,仍是不失其先进意义的。

另外,张衡曾就他研究的心得,绘出一幅地形图来,流传了好几百年,一直到唐朝,被作为名画看待。他甚至还被列为东汉四大画家之一。在历史学方面,张衡曾下过很大的功夫,对司马迁的《史记》和班固的《汉书》提出过十几条修改意见。张衡还曾经向东汉朝廷要求,让他去从事《汉纪》这部著作的编纂工作,但是他的愿望落空了。

除上述成就外,张衡还是个出色的机械专家。张衡曾在《应间》这一著作中说:“曾何贪于支离,而习其孤技邪?三轮可使自转,木雕犹能独飞。”

这四句话的意思是说:张衡平常最喜爱学习古代著名的工程专家支离的技术,并且能够熟悉他关于机械制造的理论和方法,亲自制造出自转的三轮和独飞的木雕来。这段史料经历史学家的研究,认为“三轮自转”是指有关指南车和记里鼓车的主要机构;“木雕独飞”是指在木制雕鸟内部装置机关,使它能独立地飞起来。

我国古代有关木制飞鸟的记载,最早见于《墨子·鲁问篇》:“公输子削竹木以为鹊,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公输子自以为至巧。”其后《韩非子·外储说》称:“墨子为术鸢,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西汉时《淮南子·齐俗训》更称:“鲁班、墨子以木为鸢而飞之。”这些都说明早在公元前三四百年战国时候,我国已经发明和制造了能够在空中飞翔的木鸟,并且很可能是运用了斜面等原理。到东汉时,张衡是否发展了斜面原理,或应用过螺旋桨等形式,我们已无法确断。据史书记载:“张衡尝作木鸟,假以羽翮;腹中施机,能飞数里。”这种装有机关、能飞好几里的自飞木鸟,无疑是受到了先代科学家如鲁班、墨翟等人的启发,加以自身的努力研究制造出来的,而其制造技术自然要比墨翟等制造的木鸢高明得多了。

历史文献中较早记载张衡制造指南车的,是南北朝时梁朝文史学家沈约所著的《宋书·礼志》。其中云:“指南车,其始周公所作,……至于秦汉,其制无闻。后汉张衡始复制造。汉末丧乱,其器不存。……明帝青龙(公元233-237年)中,令博士马钧复造之而车成。”这段史料说3000年前的周公已造成了指南车,这不大符合实际。不过,张衡很可能利用齿轮系创制指南车,100多年以后机械工程专家马钧重新造成指南车。

张衡和马钧制造指南车的方法虽然都没有流传下来,但此后不断有人制造指南车成功。北宋时,燕肃在仁宗天圣5年(公元1027年)、吴德仁在徽宗大观元年(公元1107年)先后造成了指南车,《宋史·舆服志》中详细地记载了他们内部的机械构造。它们采用一种能自动离合的齿轮系,使得车子不管怎么转,车上木人的手指始终指向南方。古代皇帝出巡的时候,指南车就排列在出巡行列最前面的仪仗队里,用来指示方向。

记里鼓车也是利用齿轮系转动的。当车子前进时,利用车轮的转动,自动地把车行的里数表示出来,它和现在汽车上的里程表的作用相同。晋代崔豹作的笔记《古今注》记载着:“记里鼓车,一名大章车。晋安帝(公元417年)时刘裕灭秦得之。有木人执槌向鼓,行一里击一槌。”当时有一本专记西汉遗闻轶事的《西京杂记》也说:“汉朝舆驾祠甘泉汾阴,备千乘万骑。……记道车,驾四(由四匹马拉着),中道。”记里鼓车也是供皇帝出巡时用的。

张衡是在永建元年写成《应间》的,由此可以推知张衡造成木雕、指南车、记里鼓车等机械,大体上应该在永建元年之前。

在机械方面,张衡制造了许多奇巧器物,成就惊人,堪称一代宗师大匠。

张衡曾一度获得“木圣”的称号。

张衡是一位博学多才的全能科学家,在学习方面,他从来不停留在狭小的范围里。他一边对天文、历法继续作精深的研究,一边对数学、物理学、机械制造等领域进行了无畏的探索和研究。勤奋学习和刻苦研究使他在每个方面都获得很大的成功,他的光辉成就已远远地超出了天文学的范围了。

地动仪的发明

张衡一连做了6年的太史令,到安帝建兴元年(公元121年)的时候,被调任做公车司马令。皇宫的南阙门旁就是公车司马令的官署,负责保卫皇帝的宫殿,传达内外奏章,接受全国官吏和人民进贡的物品,以及接待各地调往京城的人员等等。把张衡这个科学家调到这样的一个职位上,充分表明皇帝如何不重视科学,不让有才的人充分发挥才能。但是,即使在这样的岗位上,张衡还是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和精力,继续从事学术研究。除天文学外,他还在数学、物理和机械制造等方面,下很大的功夫。我们曾经提到张衡的数学名著《算罔论》和制造的计里鼓车,指南车等等,都是在他就任公车司马令时苦心钻研的结果。

到顺帝永建元年(公元126年),张衡又被调任太史令。这是张衡第二次做太史令。当时有一些热衷于名利的人乘机嘲笑张衡“辄积年不徒”,不得提升,讽刺他宦途不顺,“去史官5载而复还,非进取之势”,是倦鸟归飞,仍回旧巢,攻击张衡“与世殊技,固孤求是”。还有人把张衡创制的科学仪器看作是“屠龙之技”,认为是“艺成而下”的小道。也有人嘲笑张衡“不务正义”,认为张衡如果把精力用在作官上的话,早就能升官了。面对统治阶级的冷遇和传统势力的冷嘲热讽,张衡特地写了一篇名为《应间》的文章来答复这些“刻舟求剑,守株待兔”的目光短浅之人的嘲笑。

张衡在《应间》里不仅清楚地表明了自己在研究学问上是抱着“约己博艺,无坚不钻”的信心和决心,以及“不耻禄之不伙,而耻智之不博”的谦虚态度;同时也表示自己不愿同那些贪图名利、目光短浅的人去争长短,自己坚持着“方将师天老而友地典,与之乎高睨而大谈”的广阔胸怀。

除了浑天仪外,张衡在世界科学史上另一个不朽的创造发明——地动仪,就是在他第二次担任太史令期间研制成功的。发明于公元132年(阳嘉元年)的地动仪,是世界上第一台测定地震及其方位的仪器。地动仪的发明,在人类同地震作斗争的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从此,开始了人类使用仪器观测地震的历史。

我国是一个地震比较多的国家。几千年来,我们的祖先一直在顽强地同地震灾害作斗争。早在3800多年前,我国便已经有了关于地震的记载。晋代出土的《竹书纪年》中记载,虞舜时“地圻(裂)及泉”,可能就是指的地震;最明确的报道,是夏代帝发7年(约公元前1590年)的“泰山震”,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地震记录;《诗经·小雅·十月之交》报道的地震情景说,“烨烨(yìyì,意为火光很盛)震电,不宁不令(意为不合时令,使人不安宁),百川沸腾,山冢(山顶,即断“崩”)。据考证,这是周朝末年(公元前780年)陕西一带地震引起山崩的生动记载(前二句可能是“地声”、“地光”结合的地震前兆);公元前三世纪的《吕氏春秋》里记载了“周文王立国8年(公元前1177年),岁6月,文王寝疾5日,而地动东西南北,不出国郊。”这一记载明确指出了地震发生的时间和范围,是我国地震记录中具体可靠的最早记载。此外,在《春秋》、《国语》和《左传》等先秦古籍中都有关于地震的记述,保存了不少古老的地震记录。从西汉开始,地震就被作为灾异记入各断代史的“五行志”中了。

东汉时期,我国地震比较频繁。据《后汉书·五行志》记载,自和帝永元4年(公元92年)到安帝延光四年(公元125年)的30多年间,共发生了二十六次比较大的地震。汉安帝元初6年(公元119年),就曾发生过两次大地震,第一次是发生在2月间,京师洛阳和其他42个郡国地区都受到影响,有的地方地面陷裂,有的地方地下涌出洪水,有的地方城郭房屋倒塌,死伤了很多人;第二次是在冬天,地震的范围波及8个郡国的广大地区,造成了生命和财产的巨大损失。当时人们由于缺乏科学知识,对于地震极为惧怕,都以为是神灵主宰。

张衡当时正在洛阳任太史令,对于那许多次地震,他有不少亲身经验。

张衡多次目睹震后的惨状,痛心不已。为了掌握全国的地震动态,他记录了所有地方上发生地震的报告,在他已有的天文学基础上,经过长年孜孜不倦的探索研究,终于在他50岁的时候(公元132年),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用于测定地震方向的地震仪—地动仪。

据《后汉书·张衡》记载,地动仪是用青铜铸成的,形状很像一个大酒樽,圆径有8尺。仪器的顶上有凸起的盖子,仪器的表面刻有各种篆文、山、龟、鸟兽等花纹。仪器的周围镶着8条龙,龙头是朝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8个方向排列的,每个龙嘴里都衔着一枚铜球。每个龙头的下方都蹲着一只铜铸的蟾蜍,蟾蜍对准龙嘴张开嘴巴,像等候吞食食物一样。无论哪个地方发生了地震,传来地震的震波,哪个方向的龙嘴里的铜球就会滚出来,落到下面的蟾蜍嘴里,发出激扬的响声。看守地动仪的人听到声音来检视地动仪,看哪个方向龙嘴的铜球吐落了,就可以知道地震发生的时间和方向。这样一方面可以记录下准确的地震材料;同时也可以沿地震的方向,寻找受灾地区,做一些抢救工作,以减少损失。

汉顺帝永和3年(公元138年)2月3日,安放在京城洛阳的地动仪的正对着西方的龙嘴突然张开,一个铜球从龙嘴中吐出,掉在蟾蜍口中。可当时在京城洛阳的人们对地震没有丝毫感觉,于是人们议论纷纷,怀疑地动仪不灵验;那些本来就不相信张衡的官僚、学者乘机攻击张衡是吹牛。可是没隔几天,陇西(今甘肃省东南部)便有人飞马来报,说当地前几天突然发生了地震。于是人们对张衡创制的地动仪“皆服其妙”。陇西距洛阳有1000多里,地动仪标示无误,说明它的测震灵敏度是相当高的。据《张衡传》所记洛阳人没有震感的情况来分析,地动仪可以测出的最低地震裂度是3度左右(按我国12度地震烈度表计)。

张衡的地动仪创造成功了,历史上出现了第一架记录地震的科学仪器。

在国外,过了1000多年,直到13世纪,古波斯才有类似仪器在马拉哈天文台出现;而欧洲最早的地震仪也是出现在地动仪发明1700多年以后了。

然而,由于封建王朝的统治者对于科学技术上的发明创造素来不加重视,所以张衡在地震方面的研究和发明,得不到他们的支持。地动仪创造出来以后,不仅没有得到广泛地推广使用,就连地动仪本身也不知在什么时候毁失了,这实在是科学技术史上的一大损失。

张衡地动仪的内部结构原理,史书上的记载非常简略,使人无法详知,这是很令人遗憾的。在张衡以后,我国历史上有几位科学家对于地动仪有过专门的研究。例如南北朝时的河间(今河北省河间县)人信都芳曾经把浑天、欹器、地动、铜乌、漏刻、候风等机巧仪器的构造,用图画绘写出来,并且加以数学的演算和文字的说明,并把这些资料编成一部名叫《器准》的科技名著;隋朝初年的临孝恭也写过一本《地动铜仪经》的著作,对地动仪的机械原理,作了一些说明。但是这些重要著作,也没有能够留传下来。近代中外科学家做了不少研究工作,提出了一些复原方案。1959年,中国历史博物馆展出了王振铎复原的张衡地动仪模型。但是在准确测定地震方向的问题上,王振铎的模型和《后汉书·张衡传》中的记载仍有出入。

张衡地动仪的内部机械的具体构造,虽然早已失传了,可是近年来我国的科学技术工作者,凭借他们所掌握的现代科学知识,依据《后汉书·张衡传》的有关记载,参照考古资料,经过多方面的探索,终于考证推论出1800多年前张衡制造的地动仪的机构原理,并且设计了这座仪器的想象图。

同类推荐
  • 世界科技百科:宇宙时空

    世界科技百科:宇宙时空

    科学是人类进步的第一推动力,而科学知识的普及则是实现这一推动的必由之路。在新的时代,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我们青少年的科普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机。抓住这个契机,大力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精神,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质,是我们全社会的重要课题。科学教育,是提高青少年素质的重要因素,是现代教育的核心,这不仅能使青少年获得生活和未来所需的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能使青少年获得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及科学方法的熏陶和培养。
  • 可怕的谜团:世界最超凡的86个怪现象

    可怕的谜团:世界最超凡的86个怪现象

    大自然隐藏着太多让我们迷惑不解的奥秘。时间隧道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是谁制造了麦田怪圈?幽灵岛为何时隐时现?南极冰天雪地中怎么会有不冻湖?巨莱谷的萝卜怎能长到20多公斤?对于这些神秘的现象、可怕的谜团,人们依靠现有的科学技术手段,或者按照正常的思维逻辑,无法作出合理的解释。大自然是一个充满神奇色彩的世界,它演绎着不朽的神奇,有着无数的谜团。这些谜团所散发的巨大魅力,像磁石般吸引着人们好奇的目光,激发了人们探究其真相的强烈兴趣。《可怕的谜团:世界最超凡的86个怪现象》挑选了86个最受大众关注的自然之谜,精彩呈现给读者。
  • 奥秘世界百科:野人王国百科

    奥秘世界百科:野人王国百科

    本套书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当今世界各种各样的奥秘现象及其科学探索,集知识性、趣味性、新奇性、疑问性与科学性于一体,深入浅出,生动可读,通俗易懂,目的是使读者在兴味盎然地领略世界奥秘现象的同时,能够加深思考,启迪智慧,开阔视野,增加知识,能够正确了解和认识这个世界,激发求知的欲望和探索的精神,激起热爱科学和追求科学的热情,掌握开启人类和自然的金钥匙,使我们真正成为人类和自然的主人,不断认识世界,不断改造自然,不断推进人类文明向前发展。
  • 探索未知-探索新能源

    探索未知-探索新能源

    探索未知,追求新知,创造未来。本丛书包括:奇特的地理现象、遗传简介、生活物理现象解读、奥妙无穷的海洋、认识微生物、数学经典题、垃圾与环境、湛蓝浩瀚四大洋、生物的行为、漫谈电化学、数学古堡探险、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古代物理知识、中国三大三角洲、中国的地理风情、多姿的中国地形、认识少数民族医学、悠悠的中国河流等书籍。
  • 还原真实的自然

    还原真实的自然

    本书介绍了冰雹的形成和危害、雾是由水汽凝结而成、雪花的尺寸、下雪天特别安静的原因、神奇的地光、地震海啸的危害等内容。
热门推荐
  • 从斗罗开始打卡

    从斗罗开始打卡

    穿越斗罗大陆,本想咸鱼一生的王枫,却意外开启打卡辅助系统!“叮,斗罗大陆剧情正式开启,宿主打卡成功,恭喜获得:流星泪!”……同时,在系统的帮助下,王枫开始获得各式各样的强大武魂。有强攻系武魂,开天盘古斧!超越昊天锤的强大神秘器武魂!有辅助系武魂,神秘混沌青莲!化各种形态,集全系辅助于一,可攻可防可辅!更有第三绝世本体武魂,七宗罪堕天使武魂!掌控生灵七情六欲,主宰一切!
  • 青春记录本

    青春记录本

    同是夏天,一场开学,让青涩的他们聚在一起,充满朝气的少年们,开始了属于自己的青春之旅…“青春,本就是一场冒险,在这场冒险中,你会得到许多,同时也会失去很多,无悔的青春,就让我们放肆的嗨,我们不怕失败,因为我们有青春…”
  • 幻怒

    幻怒

    独自在黑暗中喘息,有一股难言的压抑,幻觉与真实,缠绵不清……我拼命想要惊醒,睁眼还偷偷侥幸,浑不知,只是折叠同一个梦境。现在又渴望回去,有患难红颜知己,痛生死兄弟,魂魄空虚,宿醉,那一场镜花水月的叹息。梦醒,魂离,执笔,怒幻!
  • 逐梦天涯路

    逐梦天涯路

    无数的英雄豪杰怀揣的梦想,追逐着自己的梦想。在逐梦的过程中,有的人在执着追求,有的人在迷失,也有的人在随着环境的变迁而变化。如果不是这乱世,如果没有其它的变故,古杰的人生也许就此平淡,波澜不惊。但是,人生没有如果!
  • 你像是我永远褪不去的伤疤

    你像是我永远褪不去的伤疤

    也许当初见到你上天就已经写好了我们之后的交集,如果改不了就走下去吧。
  • 不只是喜欢

    不只是喜欢

    短篇小说的集成。也许我们喜欢的不仅仅是某个人,还可能是那个心怀喜欢的自己。又或者,我们对某个人的情感,不只是喜欢。或生涩,或浓烈,都是最美的记忆。多少散漫时光,待我娓娓道来。
  • 斗破之君子剑

    斗破之君子剑

    读尽斗破的小读者穿越到了书里,喜爱飘逸剑术的他在这个绚丽的斗气世界能掀起怎样的风浪
  • 梦游记之2012

    梦游记之2012

    2012所言非虚,虽未末世,亦有其因,珍惜当下,寻回本心。悟空在梦中和伙伴们,一路打妖降魔,从而不断的强大自我。随着他们不断的成长,长大,他们明白了那些梦中的妖怪,是自身某些属性的化身。而每个人最大的敌人,则是自己。他们也最终知道,用来解决一切问题的武器,其实一直都存在,只是我们都没有认真地对待它,发现它。经过一路地艰苦跋涉,他们也渐渐明白直到失去的那一刻,才知道什么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最后,他们也在思考,这个世界到底是什么,又该跟这个世界保持一种怎样的关系,并与之和平共处。即使还有更多的未知,但他们并不惧怕一切,带着希望上路,相信那些都将不是问题,它们地出现,只能使自己变得更加强大,用最坚定的目光迎接全新的挑战......
  • 江湖依旧

    江湖依旧

    公元184年武林三大奇书之玄天秘录重现江湖。武林盟主叶振海与邪王赵之轩皆被张角重伤惊恐逃战,霎时间正邪武林一座尽惊,染指垂涎。同年张角起兵,触心魔暴病亡,玄天秘录至此无踪可寻。公元190年中原武林为民请愿展开清君侧策,洛阳城破,邪王赵之轩独战叶震海,双双负伤,同时张角之女张瑶趁乱潜入皇宫取回太平经,出城之际却遭神秘人阻拦,张瑶情急之下藏书与路人叶乐,引神秘人远遁。神秘人发现破绽后回身追杀叶乐,叶乐将太平经一分为二,掩护生死之交邹达逃离,逃至洛水激发血脉,与神秘人对击一掌跌落洛水,生死不明。随后太平经既是玄天秘录的消息在武林之中不仅而走,天下武林为之疯狂。
  • 月下剑霜

    月下剑霜

    江湖就像是一条横贯天下的大河,在他之外有无数的小溪带着自己所有的故事融入这条大河一直东去,东流水上有人认清本身练就寒武不破,有人只手擎玄门以问问长生,又有人通天彻地白日飞升,每条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