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190300000001

第1章 预防——未病先防,既病防变(1)

已病而不治,所以为医家之法;未病而先治,所以明摄生之理。

——中医谚语

1.上工治未病,中工治已病

——《黄帝内经》

“未病”一词首见于《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论》篇,“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这段话从正反两方面强调治未病的重要性,已成为预防医学的座右铭。

中国传统中医学对于疾病的治疗,讲求的就是“上工治未病”,治未病是采取预防或治疗的手段,是防止疾病发生、发展的首要措施。它包含着两种意义:一是防病于未然,强调摄生,预防疾病的发生;二是既病之后防其转变,强调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及时控制疾病的发展演变。

防病于未然

《黄帝内经》中“正气内存,邪不可干”的论述历代医家都极为重视,并通过医学实践加以运用和发挥,使其成为别具特色的预防医学理论。只有强身才能防病,只有重视摄生才能强身。

摄生是以调摄精神意志为宗旨,思想上要保持安闲清静,没有杂念。精与神守持于内,避免过度的情志变动,心胸开朗,乐观愉快,这样就能达到补养真气的目的。对于外界不正常的气候和有害的致病因素,要及时避开,顺从四时寒暑的变化,保持与外界环境的协调统一。摄生还要求人们饮食有节制,生活起居有规律,身体虽劳动但不使其过分疲倦,以及节欲保精等;摄生反对“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的做法。

病后防其变

疾病发生后,必须认识疾病的原因和机理,掌握疾病由表入里,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变化规律,争取治疗的主动权,以防止其转变。例如治疗肝病结合运用健脾和胃的方法,这是因为肝病易转之于脾胃,健脾和胃的方法即是治未病。

【贴心提示】

长期的实践经验证明,许多强身健体的方法都可提高身体素质,如五禽戏、气功、太极拳、八段锦、易筋经等。

【语录链接】

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

——孙思邈。

与其病后求良药,孰若病前能自防。

——王圭。

与其救疗于有疾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

——朱震亨。

已病而不治,所以为医家之法;未病而先治,所以明摄生之理。

——朱震亨。

2.风者,百病之始也

——《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

风为春季的主气,但当其太过或不及时,四季均可使人患病。且寒、湿、燥、暑、热等外邪,多依附于风而入侵人体。故中医认为,风邪实为外感病证的先导,因而《黄帝内经·素问·骨空论》有“风为百病之长”、“风者,百病之始也”等生动的理论概括。

风邪性质和致病

(1)风为阳邪,其性开泄:风邪善动不居,具有升发、向上、向外的特点,故为阳邪。且易侵犯人体的上部(如头面)和肌表,可使皮毛、汗孔开泄,而出现汗出、恶风等病态。如伤风感冒中常见的头疼、鼻阻、多涕、咽喉痒疼、畏寒等症状,实为肺部受侵风邪在表的见证。因为风邪常从外表侵入人体,故肺与皮毛首当其冲,而最先罹患。尤其是汗出当风时,风邪会乘虚而入,导致发热、伤风、咳嗽等症状。由于风性轻扬且无处不到,故风病症状,可表现于身体的任何部分。但初起一般多在上部、外部和体表,故《黄帝内经·素问·太阴阳明论》中“伤于风者,上先受之”一说指的就是这个意思。

(2)风邪善行数变:风邪致病,发病速、变化快,既可以游走于经脉或毛皮、肌肉之间,也可以直达头顶,又可以侵及腰膝,而且来去迅速,变化多端。比如风疹,来势急剧,数分钟内即可遍及全身,奇痒难忍。但有时去也迅速,说退就退,而退后常不留任何痕迹。故《黄帝内经·素问·风论》说:“风者,善行而数变”。

(3)风性主动:动,有动摇不定的含义。如破伤风出现抽搐、痉挛、角弓反张等症状,某些温热病的热盛动风、阴虚风动,以及内伤杂病中的肝阳化风、血虚生风等出现的眩晕、抽搐、筋脉强直等症状皆属于“风胜则动”(《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的表现,所以《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诸暴强直,皆属于风”。

(4)兼杂为病:风邪常与其他邪气合并侵犯人体,如与热合,为风热;与寒合,为风寒;或风寒湿三气同时侵袭人体。人们常说的风热外感、风寒外感、风湿痹等即为显例。风邪还可与体内的病理产物如痰相结合,引起风痰。风痰上犯,又可引起种种病症。

春季当防风邪侵

春季重在防风邪侵,风邪既可单独作为致病因素,也常与其他邪气兼夹为病。《黄帝内经》里“风者,百病之长也”,就说明了在众多引起疾病的外感因素中,风邪是主要致病因素。

春天防病,首当防风。“虚邪贼风,避之有时。”避之有时,是说对自然界能使人致病的风邪要及时躲避。比如过堂风,迅疾、猛烈,最易使人致病,故不宜在过堂风中久留,更不能在此处睡眠。

“百草回芽,百病发作”,意指春天若患有宿疾者,要当心旧病复发。尤其在春分前后,一些慢性病最易复发,如偏头痛、胃疼、慢性咽炎、过敏性哮喘、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塞、精神病等最为常见。北京地区的一项调查发现,急性心肌梗塞的发病高峰期分别在11~1月以及3~4月。精神病在气温多变的春天也最易发作。

对于上述各种疾病,首先应注意清除体内积热。症状轻微时一般不需要服药,可以通过春游,到空气清新的园林山野之中,尽情地呼吸清新空气,来排出胸中的郁热之气;也可以适当选用一些稍稍偏凉,又具有解除内热作用的食物。

中医认为,春季为肝旺之时,而肝气偏亢,则会影响于脾,所以春季易出现脾胃虚弱的病症。一些慢性消化道溃疡患者和慢性胃炎患者,在春季频繁复发。防止肝气旺伤脾的重要措施,是要注意饮食调理,在饮食口味上,应少酸多甜。具体地说,春天多吃大枣,因为大枣味甘平,是补脾药;无需多吃,细水长流,一日几枚即可,“一日吃仨枣,终生不显老”。

【贴心提示】

在这里,为您推荐一种解除内热的食疗方法。

竹叶粥:用竹叶50片,石膏150克,砂糖50克,粳米250克作原料,先将3碗冷水文火煎石膏、竹叶,煎至2碗水时取出,稍凉后滤去滓渣,放置片刻,再用上部澄清液煮粥。粥热后加入少量砂糖即可食用。

此外,菊槐绿茶饮也应常喝。

【语录链接】

风者,善行而数变。

——《黄帝内经·素问·风论》

虚邪贼风,避其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

风者风病之长也,至其变化,乃为他病也,无常方,然致有风气也。

——《黄帝内经·素问·风论》

风为百病之始,风之始入,自浅而深,至于变化,乃为他病,故为百病之长。

——《黄帝内经·素问·骨空论》

3.夏防暑热,又防因暑取凉

——中医谚语

暑为夏季之主气。暑病轻者谓伤暑,重者谓中暑、暑湿。暑纯属外邪,无内暑之说。

暑邪性质和致病

(1)暑为阳邪:暑系夏日火热之气所化,其性炎热,故为阳邪。人受暑气,多见身热、多汗、心烦、口渴饮冷、脉洪数等症状。

(2)暑性升散,伤津耗气:暑为阳邪,阳性升发,故暑邪易升易散。其侵犯人体,可致腠理开泄而多汗。汗出过多,易伤津液,津伤则口渴喜饮。大汗出往往气随津脱而气虚。

(3)暑多挟湿:夏日炎暑,多雨而潮湿,其致病常见四肢倦怠、胸闷、纳呆、便溏等症状。

夏季当防暑邪侵

暑邪侵入人体,常见腠理开而多汗,汗出过多导致体液减少,此为伤津的关键,由此,夏季防暑非常重要。

(1)出透汗:夏季首先应该注意防暑,尤其是对暴露在盛暑烈日下的广大农民工来讲,更应注意预防中暑。这就是中医所说的“暑易伤气”、“暑易伤津”的“阳暑病”。

很多人选择在空调屋子里避暑,但如果空调温度设置过低,会使室内外温度相差过大,在汗出涔涔时进入冷气淅淅的环境中,汗孔马上闭塞,就会导致夏季流行的“空调病”,表现为发热头痛,无汗恶寒,肢体酸痛。中医称这类因暑贪凉受寒的暑天外感病为“阴暑病”。空调虽可解夏日暑热之苦,但有利有弊,建议广大市民,尤其是上班族,夏天空调房间温度设置以28℃左右为宜。汗出是调节人体温度和湿度的一种自我保护性生理现象,所以该出汗时要其大泄。

(2)盖好腹:在乘凉时,要特别注意盖好腹部,不少农村地方喜穿“兜肚”,是很符合养生之道的。《养老寿亲书》里指出:“夏日天暑地热,若檐下过道,穿隙破窗,皆不可乘凉,以防贼风中入。”《摄生消息论》亦指出:“不得于星月下露卧,兼使睡着,使人扇风取凉。”这些都是宝贵的养生经验,符合夏季“养阳”的道理。夏季防暑,古人之所以提出保养阳气,关键在于暑热外蒸,汗液大泄,毛孔开放,这样机体最易受风寒湿邪侵袭。

(3)要谨防冷气病:所谓冷气病,是指由于人们久处冷气设备的环境下工作和生活时所患的一种疾病。轻者表现为面部神经痛、下肢酸痛、乏力、头痛、腰痛、感冒等;重者会发生皮肤病和心血管疾病。而老年人中出现的各种症状更加明显。

【贴心提示】

在日常生活中,为了防暑,建议您可以多喝白开水、茶水和陈醋。其中,喝白开水应选择沸腾后自然冷却的凉开水,温度可选20~25℃,这种白开水具有特异的生物活性,容易透过细胞膜进入细胞核内,很快被吸收利用。另外,在夏季烹饪时加入几滴醋,这样会减少蔬菜中维生素C的损失,而且有利于食物中的铁的吸收。

【语录链接】

暑必挟湿,二者皆伤气分。

——《清代名医医案精华·叶天士医案》

春应肝而养生,夏应心而养长,长夏应脾而变化,秋应肺而养收,冬应肾而养藏。

——张景岳。

4.湿邪为病,缓而难知

——吴刊安。

湿为长夏的主气,有内湿、外湿之分。外湿多因气候潮湿、涉水淋雨、居处潮湿所致。长夏湿气最盛,故多湿病。内湿是疾病病理变化的产物,多因嗜酒成癖或过食生冷,导致脾阳失运,湿自内生。

中医认为,湿为阴邪,好伤人阳气,尤其是脾阳。由于脾脏喜燥而恶湿,一旦受损,则导致脾气不能正常运化,而使气机不畅。具体表现为消化吸收功能低下,临床可见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口淡无味、胸闷想吐、大便稀溏,以及水肿等病症。

湿邪性质和致病

(1)湿性重浊:

湿邪犯表,则令人头重身困,四肢酸楚;若湿滞经络,流注关节,则关节酸痛、沉重、活动不利,痛处不移;若湿流下焦,则小便混浊、不利,大便溏泄,或下利脓血,甚至妇人带下黏稠腥秽等。

(2)湿性黏滞:这一特性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湿病症状多黏腻不爽,如患者表现为小便不畅,大便黏滞不爽等;二是反映在病程上,迁延时日,缠绵难愈,如风湿病、湿温病。

(3)湿为阴邪,阻遏气机,损伤阳气:湿邪黏滞,留滞于脏腑经络,常常阻遏气机,使气机升降无能,出现胸脘痞闷、小便短涩、大便溏而不爽等症状。

长夏当防湿邪侵

对于湿,现代科学用湿度来表示,是指空气中的含水量和物体潮湿的程度。一般来说,对人体适宜的湿度是40%~60%,当气温高于25℃时,适宜的相关湿度为30%。秋天,天气凉爽,湿度适中,人会精神倍增;而夏季三伏时节,由于高温、低压、高湿度的作用,人体汗液不易排出,出汗后不易被蒸发掉,因而会使人烦躁、疲倦、食欲不振,甚至易引发胃肠炎、痢疾等病症。鉴于此,夏季防湿当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1)饮食原则易清淡:中医营养学认为,长夏的饮食原则易清淡,少油腻,要以温食为主,应“温暖,不令大饱,时时进之……其于肥腻当戒”。也就是说,长夏的饮食要稍热一点,不要太寒凉;亦不要吃的大多,但在次数上可稍多一些。在日常生活中,可多食用冬瓜、绿豆芽、小白菜、苦瓜之类的清热食物以及薏苡仁、芡实和赤小豆等膳食。

(2)居住环境忌潮湿:防止湿邪侵袭,在居住环境上就要切忌潮湿。中医认为“湿伤肉”,即感受湿邪易损伤人体肌肉,如常见的风湿关节炎等症。因此,在长夏居室一定要做到通风、防潮、隔热,如果室内过于潮湿,空气污浊,不仅家具、衣物发霉和长毛而损坏,还能损伤人体阳气。有些国家对儿童风湿病的研究证明,50%以上的患儿,是由于住在潮湿的屋内而引起的。

【贴心提示】

在我国南方地区,不少人有食辣椒的习惯,这是因为吃辣可以促使人体排汗,在闷热的环境里增添凉爽舒适感。另外,通过吃辣,可帮助消化,增加食欲,增加体内发热量,从而有助于防止在高温、高湿的时候,人们常有的消化液分泌减少、胃肠蠕动减弱等现象。所以,为了避免受到湿邪对您的伤害,您可以在进食时,适当吃些辣椒。

【语录链接】

诸痉项强,皆属于湿。

——《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

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

——《黄帝内经·素问·痹论》

因于湿,首如裹。湿热不攘,大筋软短,小筋弛长,软短为拘,弛长为痿。

——《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

伤于湿者,下先受之。

——《黄帝内经·素问·太阴阳明病篇》

身半以下者,湿中之也。

——《黄帝内经·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

5.燥乃阳明燥金,肺与大肠之气也

——王肯堂

燥为秋季的主气,中医将秋燥又分温燥和凉燥,二者都会不同程度地表现为皮肤干燥、口干鼻燥、咽喉干燥、咳嗽无痰或少痰难出等。初秋尚热,易感温燥,伴有发热、微恶风寒、头痛、舌红等;而深秋气凉,易感凉燥,初起时恶寒重而发热较轻,舌头颜色不红,脉浮紧等。

燥邪性质和致病

(1)燥性干涩,易伤津液:临床常见鼻燥咽干,唇裂口渴,干咳少痰,大便干燥,皮肤干涩皲裂,毛发失荣等症状。

(2)燥易伤肺:肺为娇脏,喜润恶燥,司呼吸,外合皮毛,开窍于鼻。故燥邪伤人,自口鼻而入,最易犯肺。燥伤肺津,多见干咳少痰,或无痰,痰中带血,无汗或少汗,鼻干口燥,咽干,便秘等症状。

《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燥胜则干”,加上秋天之气与人体的肺脏相通,肺脏是一个娇嫩、容易受外邪侵害的脏器,燥邪影响肺脏,耗损人体津液,而出现口干、唇干、鼻干、咽干及大便干结、皮肤干裂等症状。

秋季当防燥邪侵

中医认为,燥易伤肺,鼻为肺之窍,肺外合皮毛与大肠相表里,因此秋季注意滋养津液,调节空气湿度,保持环境中的水分量等。

(1)适当补水:补水是秋季防燥的重要措施之一。成年人每天喝水的最低限度为1500毫升,而在秋天喝2000毫升才能保证肺和呼吸道的润滑。最好每天在清晨和晚上临睡之前各饮水200毫升,白天两餐之间各饮水800毫升。一些喝水效果不好的人可以喝绿茶,或去买胖大海、枸杞子等泡茶喝。

(2)燥邪饮食调节:“温燥”的患者可多吃杨桃、柠檬、葡萄、柚、梨子等含维生素C或凉润的水果,避免冰品、辛辣、烧烤、油炸、咖啡、茶叶和干果类等食品。“凉燥”的患者可用老姜、红糖煮水喝,喝完可盖被微微发汗。避免服用饮料、寒性食物、刺激物和干果类等。

在干燥的气候环境中,饮食上要注意滋养津液,可适量饮汤水,并适当选择能够润肺清燥、养阴生津的食物,如秋梨、甘蔗、荸荠、柿子、百合、银耳等,少吃辛辣、油炸、烈性酒及干燥的膨化食品。

(3)早睡早起:由于秋季天气较凉,风速较急,地气清肃,万物变色,人们宜早睡早起,使意志安远宁静。这样收敛神气,可使肺气不受秋燥的损害,从而保持肺的清肃功能。

同类推荐
  • 不生病的思维

    不生病的思维

    人类的基本痛苦和烦恼就只有四个。马克思研究了“社会辩证法”,用来解决社会中人与人的冲突问题;恩格斯研究了“自然辩证法”,其目的是用来解决人与自然的冲突问题;佛陀等宗教家研究了“心灵辩证法”,用来解决人内心世界的心灵冲突问题;我这些年一直在研究“身心辩证法”,出了一系列图书(还有多本待出),其目的是用来解决人类的身心冲突问题。
  • 长寿的钥匙(上)

    长寿的钥匙(上)

    我们常认为人能活到100岁就非常的不容易了,人们追求的也不过是能活到百年,但是科学表明人类的寿命极限是160岁!有什么方法能让我们更长寿吗?
  • 不测不知道,性福很奇妙:家庭健康自我评估妙法

    不测不知道,性福很奇妙:家庭健康自我评估妙法

    性健康是人体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普遍关心的话题。本书以婚姻家庭威背景,从夫妻生活的宏观微观着眼,从躯体上、情感上、知识上、社会适应能力、积极完善的人格以及美好的人际关系等一些与健康有关的因素,以量化的方法,给读者提供客观的准确的动态的自我评估,找出不足,帮助自己优化性健康指数,不断提高性爱的含金量,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此书是目前为止不可多得的全面系统评估性健康的实用性科普读物。
  •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一年级.上册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一年级.上册

    心理健康教育已受到国家、地方政府和各级各类学校前所未有的重视,大多数学校已面向全体学生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正方兴未艾。
  • 健康排毒金典

    健康排毒金典

    本书精心为读者设计每一个排毒章节,遴选各个排毒方法,帮助您——从今天起,打造“无毒”的强健体质。
热门推荐
  • 怪侠传奇

    怪侠传奇

    雄武争霸,意图中统,害景之徒,莫不计算。景蓝之图,本自高明,诡害迫之,其悲其惨。善人善事,恶行恶施,世始至终,皆是如此,无一属外,无一参假。此是江湖,问天英逐。
  • 重生之娇宠小王妃

    重生之娇宠小王妃

    *连载中现言《重生之我先生太甜了》*那个身份远比王族皇子还要矜贵的男子,给了她世间最尊贵的地位,给了她让无数女人为之眼红的宠爱,可她却偏偏被堂姐蛊惑蒙了眼,竟害得他落了一个尸骨无存的结局。直到最终葬身火海,她才幡然醒悟,可惜那个给她诸多庇护宠爱的男子已经不在了。再次睁眼,却是回到了七年之前,回到了她和他成亲前的那日。这一世,她再也不会推开他了。原来,他本一身锋芒,前世却因爱所藏。而今世……有生之年,誓死娇宠。***-新开娱乐圈文《情话都说给你听》-新开古代言情《穿越我的王妃是杀手》
  • 龙行宇宙

    龙行宇宙

    被爱痛伤,征战四方。纵横天地,威名远扬。吾心所想,如吾所愿。舍我其谁,唯吾独尊。
  • 我是刺客伍六柒

    我是刺客伍六柒

    我是五六七,我来自地球。但…怎么就来到了奇怪的世界,这里有卡牌,有刺客,有任务………
  • 仙门遍地是奇葩

    仙门遍地是奇葩

    原来仙门竟是这般不以为耻,当真是脸皮厚到极致。师傅喜欢徒弟,徒弟却为魔界鬼祭哭得死去活来。好一个郎艳独绝,遗世独立的灵澈仙人。又好一个不知羞耻,仙门之辱的徒弟。不愧是仙门之境,遍地奇葩,魔为仙成仙,仙为魔堕魔;不疯不魔,不魔不仙(ps:纯属瞎七八扯,毫无逻辑。)
  • 五月冰湖六月雪

    五月冰湖六月雪

    缘至初心,少时相识,来日方长,别把梦吵醒,做一个梦里有花,雨中有伞的良人!卷一:《其雨亦深》卷二:《龙晏素西》
  • 轮蜦

    轮蜦

    御剑一族养子一生机关算尽,月圆之夜攻破守剑阁,准备篡夺家主之位,却发现凭借自己的品性无法拔出王家家传圣法器,在意识到功亏一篑后,于激斗中惨死。后因执念太深无法堕入轮回极乐,也正是由于神的一丝恻隐得以重回人世,在保留记忆的基础上投胎到入幼婴之身,而此时人间已过百年,世间的一切早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 诸天诡秘

    诸天诡秘

    一个强者重生的故事。何尚在睡梦中被一根从天而降棒子砸死,却没想到能带着记忆投胎。一世又一世的轮回之苦,在诸天各界里一次又一次转世投胎,经历了诸多文明的兴起与衰落,见证了各种神功秘法。如此开挂人生,谁知,这一世却投胎成了一块扑大街的砖头......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易烊千玺之后来

    易烊千玺之后来

    如果我们没有遇到,是不是一切都会变得不一样?爱上你,是我最开心和最痛心的一件事。“后来,终于在眼泪中明白,有些人,一旦错过就不在”小说因有修改,所以第一章其实是第八章,大家别看混了啊啊,然后第二章就是第一章了以此类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