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93300000025

第25章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韩信(2)

然而正当韩信春风得意,准备大举进攻齐国时,一件他意想不到的事打乱了他的计划,使他心里特别不痛快。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事情是这样的,汉王在成皋与项羽相持,因兵力不足,遂调用韩信身边的所有人马与项羽对抗,命韩信收集赵地零散士卒,东击齐国。韩信可以说一下子从一个拥有十几万人马的大将军,变成了一个光杆司令,心里虽不痛快,但王命难违,他只得招集赵地不足三万人的零散士卒击齐。

此时,齐王因郦食其之故(汉王派郦食其说服齐王弃楚归汉),不曾防范,使得韩信用奇计大破齐军,进驻临淄。齐王大怒,以为自己被郦食其出卖,当即烹煮了郦食其。

项羽闻听齐军大败,大惊,立即派大将龙且将兵二十万救齐。韩信又利用龙且看不起自己的心理,诈败佯输,诱敌深入,然后,用大水阻断楚军于大水两岸,最后斩杀龙且,收降楚军,遂平定齐地。

就这样,在不到半年时间,韩信手下又拥有大军近三十万。韩信遣使往汉王处报捷,并言要做个假齐王。汉王大怒,本不欲答应,因张良、陈平蹑其足,不得已而立之。

此时,魏、赵、燕、齐四国,皆被韩信所灭。项羽闻听韩信大破楚军,斩杀龙且,心中不安,惧韩信与刘邦合兵一处对付自己,遂派武涉往齐国游说韩信。

武涉来到齐国,见到韩信,说了汉王许多坏话;并说当今楚汉之事,权在足下;足下投楚则项王胜,投汉则汉王胜;劝韩信反汉连楚,共分天下而王之。如其不然,今日项王亡,明日韩信亦不能免死矣。

韩信谢曰:“我当初在项王手下,官不过郎中,位不过执戟;言不听,计不用,故才弃楚归汉。汉王拜我为大将,统帅三军,且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从,吾方能成今日之功。汉王对我如此器重信任,吾岂能背叛乎?愿先生为我面谢项王,吾誓死不背汉也。”武涉见韩信志坚意决,只好离去。

齐人蒯通知天下之事权在韩信,欲为韩信出奇策,使其独树一帜,自立为王,与楚、汉争雄天下。乃自称善于相面,往说韩信。蒯通曰:“相君之面,位不过封侯,又危而不安;相君之背,则贵不可言。”

韩信曰:“愿闻其详。”蒯通让韩信屏退左右,然后慢慢道来。他首先分析了天下形势,指出楚汉相持三年矣,皆不能胜。

蒯通曰:“如今天下之事权在齐王,今齐王投汉则汉王胜,投楚则项王嬴。然为将军计,莫若自立为王,与楚、汉三分天下,鼎足而立。夫以将军之贤,坐拥齐、燕、赵之地,带甲数十万,面南称孤,必有一番作为,何必听命于人乎?此乃天赐足下之机也,断不可失。吾闻‘天与弗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行,反受其殃。’愿齐王熟思之。”

韩信曰:“汉王对我甚厚,吾岂忍背离?”蒯通又举了一些例子,说明他若不负汉王,汉王将来必负他。接着,蒯通曰:“吾闻‘勇略震主者身危,功盖天下者不赏。’齐王虏魏王而灭魏,诛成安军而破赵,降燕,定齐,破楚兵二十万,斩杀大将龙且,此所谓功无二于天下,而略不世出者也。夫为人臣而功高震主,主能容之乎?”

蒯通这一席话,说得韩信沉默半天,遂谢曰:“先生且住,容某思之。”说明他心已动了,已经在犹豫了,已不像回绝武涉时那么坚决了。

过了数日,蒯通又来,见韩信迟疑不决,曰:“智者决事从不犹疑。夫事当决而不决,当断而不断,而身不危者,未之有也。夫功者难成易败,时者难得易失。望大王速作决断。”韩信犹豫,不忍背汉,又自以为功多,汉也终不会夺我齐国,遂谢绝蒯通。

蒯通还说了半天,韩信始终犹豫,不忍背汉。蒯通见说不通,遂假装疯癫,到别处从事巫术去了。

韩信谢绝蒯通后,仍整日犹疑不定,始终不肯发兵援助汉王,一味观望。汉王日夜盼望韩信领兵到来,与其合兵一处,共击项羽。可韩信就是迟迟不肯露面,汉王心里不悦,又无从发泄。

项羽派武涉说服韩信,韩信不听,彭越又多次断绝楚兵粮道。项羽大惧,诚恐汉王、韩信、彭越三路兵合一,必然于己不利;遂与汉王约定以鸿沟为界,分天下,沟东归楚,沟西归汉;项羽也放回了汉王的父亲、妻子,已领兵东归。

汉王也打算领兵西行,张良、陈平却献计曰:“天下大半已为汉所有,此天灭项羽之时也,断不可失,应乘势进击项羽。”汉王依计而行,进击项羽。

汉王追击项羽,乃与韩信、彭越约定时日,在固陵会合,共击项羽。然而,到预定时间后,韩、彭二人皆未到。

项羽闻听汉王失信,违约追赶而来,早已火冒三丈,遂亲自率军与汉王交战,汉营中的大将本来就没有项羽的对手,再加上此时项羽正在火头上,其勇猛程度更胜一筹,遂杀得汉军人仰马翻,溃不成军。汉王不得不退而固守城池,大骂韩、彭二人失约,使他损兵折将,有此惨败。

善用人者,必须首先善于研究人,研究人的心理、需求、人性等。然后,顺应人性,满足人的需求,就不难驱使人了。

还是张良足智多谋,他对人性的把握十分到位,对人的心理、人的需求了如指掌,他知道韩信、彭越的病在哪里,知道他们想要什么。因而在汉王大骂韩、彭二人,发泄一通后,问计于他时,张良对曰:“天下将定,楚军破在目前,而韩、彭二人未有多少封地,君王诚能增加二人封地,将楚地分封二人,使其觉得此战乃为自己而战,二人必欣然从命;不然,事未可知也。”汉王曰:“善。”乃依张良计而行。二人果然答应即日进兵。

汉王会齐三路人马,乃用韩信为大将,调度诸军。韩信遂用十面埋伏之计,将项羽围困在垓下。张良又让汉军学唱楚歌,以乱楚军之心,使楚军将士纷纷逃跑、投降。项羽被困垓下数日后,手下只有不到一千老弱病残相随,加之军中乏粮,简直凄惨到了极点。

昔日不可一世的项羽,此时也是心乱如麻,精神近于崩溃,意志完全被击垮。他只能借酒浇愁,与美人虞姬以泪洗面。

垓下围项羽,四面楚歌声,最终使项羽不得不自刎乌江,成就了汉王的一统天下。

汉王遂与张良、陈平密议,将韩信的军权收回,改原封齐王为楚王。韩信本以为汉王不会夺他的齐王印,没想到,项羽刚一灭亡,就夺了自己的军权,又改封为楚王,明明含有贬低之意,又不好争辩。

韩信也知汉王怪他当初讨封齐王,后又迟疑观望,不遵令进兵,才有今日之举;可又一想,回楚为王,乃衣锦还乡,足以显名扬威,遂不复计较,欣然携楚王印往楚国即位。

第二年,即汉六年,有人上书高祖告楚王韩信谋反,陈平献计高祖曰:“陛下可以巡狩为名,会诸侯于陈。陈、楚邻国,韩信必须来拜见,然后乘机将其拿下。”高祖以为然,遂决意依计而行。

那么韩信到底有没有谋反的动机呢?根本没有。然而,无风不起浪,为什么会有人告他谋反呢?事情是这样的:项羽的大将钟离昧过去就与韩信私交甚厚,及项羽被灭后,韩信封为楚王,钟离昧无处容身,遂投靠了韩信。

韩信本不该收留他,惹火烧身。假若两人真的关系好,韩信可密给他一笔钱,让他另逃他乡,隐姓埋名,安度一生,实为上策。因为高祖一直在四处缉拿逃亡的项羽手下大将。但韩信却收留了钟离昧。

高祖本来就疑忌韩信,韩信身边岂能没有高祖的奸细?当高祖闻听钟离昧投靠韩信后,更害怕二人联手对自己的江山不利,遂下诏书至楚,让韩信缉捕钟离昧。韩信不忍出卖朋友,始终不肯交出钟离昧,只推说钟离昧未在楚国。这就更引起了高祖的担忧和不安,遂派了几个探子,到楚国探听虚实。

韩信为楚王后,出巡甚讲排场,车马仪仗,前后护卫,不下几千人,十分威武。探子看见楚王如此阵势,便以此怀疑楚王有谋反之意,遂密书一道,送往京都。

这就是封建中国为人臣者过于张扬,不低调的悲剧。所以古代许多大智之人做上大官后,生活比较低调,以免惹祸上身。高祖接到密书,遂按陈平之计来到陈国。

一天,韩信闻高祖将来陈国巡狩,他知高祖素来疑忌他,心想莫非此次为抓他而来?欲往拜见,害怕被抓;欲发兵反,又自思自己并无任何罪过,只有项羽的亡将钟离昧现投靠在他的府上,何必谋反,留下千古骂名。

韩信不知如何是好,坐立不安。手下见大王如此烦闷,问明情由,遂献计于韩信,让其斩杀钟离昧,持其头拜见皇帝,皇帝必然大喜,不会加罪大王。这实在是一个馊主意,但韩信确认为是个好主意。

于是,韩信请来钟离昧,吞吞吐吐、隐隐约约地说明了他的意思。钟离昧是明白人,当下就弄清了韩信的意图,遂问曰:“楚王莫非欲斩吾首献媚于汉王乎?”韩信低头不语,唯叹息而已。

钟离昧曰:“汉王之所以不攻击楚国,是因为某在此,彼惧吾二人联手。若公今日斩吾,公明日亦必不能幸免矣。”韩信依然沉默不语。钟离昧骂曰:“汝实为小人,吾悔不该以汝为君子,致有今日。”遂拔剑自刎。

韩信见钟离昧已死,遂取其首级,来拜见高祖。高祖当即命武士将其拿下,带回洛阳。命人调查其谋反的证据,可查来查去,查了几个月,并未找到任何韩信谋反的证据,遂赦韩信为淮阴侯。

韩信无罪被抓、被关、被贬,心里怎能不生怨愤!许多人昔日曾是自己的部下,如今都与自己平起平坐,有些才能平庸的人甚至超过了自己,心里怎能平衡!心想自己为汉室江山立下了许多汗马功劳,却不仅未得到应得的封赏,反而被一贬再贬,几乎性命不保,怎能不令人可恨!

于是,韩信常称病不朝,深居简出,终日唉声叹气,郁闷不已,心里怨气冲天,忿忿不平;抱怨苍天对自己不公,汉朝对自己太毒。

后来,韩信与巨鹿守陈豨同谋,两人打算里应外合,谋反汉朝。陈豨先反,高祖御驾亲征。韩信在长安起事,欲控制吕后、太子。哪知韩信的舍人因犯家规被韩信囚禁,舍人之弟闻听韩信欲反,遂密告吕后。

吕后与萧何密谋,诈称有人从皇上处来,言陈豨已死,列侯群臣入宫道贺。韩信托病不往。萧何亲自登韩信府门曰:“足下虽有疾,并无大碍,列侯群臣皆往贺,奈何不去而遭人非议乎?”韩信遂往。

宫门里伏有武士,韩信刚一进宫门,当即将韩信拿下。韩信大叫萧相国救命,萧何早已不知去向。

可怜韩信,如此军事奇才,战功之显赫,古今罕有,如今却要死于非命了。吕后命将韩信斩首。韩信大呼曰:“悔不听蒯通之言,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韩信话音刚落,人头已经落地,遂夷其三族。

好一个萧何,当初月下追韩信,后又极力保举韩信;韩信终于辅佐高祖建立了大汉王朝,立下了盖世奇功。可后来韩信被一贬再贬,萧何并无一言进谏皇上,终于逼得韩信谋反,他却又与吕后定计斩杀韩信。

人心难测,竟至于此!连萧何这个亲自发现韩信是人才的人也设计害他,这还有韩信的活路吗?而萧何这个一心为了主子,一心讨好主子,置做人的良心与正义不顾,置别人的生命于不顾的小人,千百年来,不仅没有受到多少指责,仅用一句“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来敷衍,反而一直被当成正面人物代代传颂,难道不可悲吗?

韩信对我们今人的启示

1.韩信料敌如神,出奇无穷,临机应变,百战百胜,从古至今,实属罕有。没有韩信,汉朝的建立是不可想象的。韩信可以说是一个无可替代的军事天才、偏才,或者说是军事奇才、巨人,但他可以说是一个生活上的矮子。

这可以从他未发迹时,不得不经常饿肚子,整天混吃混喝,靠人施舍才能生存下去,连安葬母亲的钱也没有等等,看得一清二楚。假若他会做人,一个堂堂七尺男儿,无论如何也不应该穷困到如此地步。

汉朝建立后,他明知道高祖疑忌他,还要讲排场,车马仪仗,前后护卫,不下几千人,耀武扬威,为自己招惹麻烦。

韩信本不该收留钟离昧,惹火烧身。假若两人真的关系好,可给他一笔钱,让他另逃他乡,隐姓埋名,安度一生,实为上策。

后来更不该为了献媚皇上,卖友求荣,逼钟离昧自刎,自己持其首级去见皇上。然而,皇上并不念他的好,照样将他拿下、囚禁,最后贬为淮阴侯。

2.韩信不仅善于打仗,善于以少胜多,以弱胜强,而且善于以最小的伤亡,取得最大的战果,韩信更善于在打仗中不断壮大自己的实力。当他平定赵国后不久,汉王刘邦就将他身边的所有部队征调到成皋,与项羽对敌。命他收拾赵国的剩余零散人马,讨伐齐国。可他很快便组织了一支人数不多的部队,但却平定了齐国,且斩杀了前来救援的楚国大将龙且,还使自己的人马发展到将近三十万。

难怪刘邦对他不放心,老担心韩信对自己的江山不利,总想找茬收拾韩信。项羽刚一死,刘邦便夺了他的兵权,又将齐王改封为楚王,后又怀疑他谋反,将其下入大牢,继而贬为淮阴侯,硬把韩信往绝路上逼。加上毒如蛇蝎的吕后,一心讨好主子的萧何,韩信身首异处、被夷三族的结局也就不难想象了。

当然,刘邦很坏,吕后恶毒,使韩信最终死于非命。可是,难道韩信那样被杀,他自己就没有一点责任吗?回答是肯定的:有,而且责任还很大。

可以说在韩信灭了齐以后,他就犯了两个原则性的错误。人可以犯错误,但不可以犯原则性的错误。而韩信的这两个原则性的错误,直接使刘邦下定了决心:天下太平后,必须找茬除掉韩信。

韩信犯的第一个原则性错误就是不该向汉王讨封,逼汉王封他为齐王;第二个原则性错误是不该犹豫观望,迟迟不发兵援助汉王击项羽。更不该在汉王约他与彭越一起合兵固陵,攻击项羽时,失约不来,直至汉王答应增加其封地后,才出兵前往。当然韩信有此举动,与蒯通、武涉关系很大。

这两个错误都带有某种要挟性质。这里韩信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忘记了自己是在中国这样一个儒家思想受到推崇、将人分成三六九等、君权至上的礼仪之邦。在中国,君王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臣下对君王必须是绝对的服从,它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方式,对君权提出挑战或要挟,有所谓“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的说法。也就是说,皇上怎么对待你臣下都可以,而臣下一旦行为不轨,敢有非分之举,或非分之要求,就会被视为大逆不道。

当然,你若一心要当皇上,能将在位的皇上打败、杀死,那你也就被公认为皇上了。但你千万不能又不想做皇上,又不想规规矩矩做臣子。韩信的问题就出在他的犹豫不决,三心二意上,他既不想背叛刘邦另立门户做皇上,又不想本本分分做一个唯命是从的臣子,而且才能又极高,这怎么能让君王放心呢?这是韩信悲剧的根源。

假若韩信务实一点,当年拿下齐国后不要求封他为齐王,只是把齐国国库里的黄金弄了几千斤据为己有,再弄了一些珠宝、美女供自己享受,除此而外,对刘邦惟命是听,积极配合攻打项羽。刘邦也许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予计较(陈平就是例证)。因为刘邦会认为他韩信只是贪财好色,不会威胁自己的江山,因而也就不会疑忌他,哪至于身首异处,被夷三族,还连累了彭越、英布呢?

假若韩信听蒯通的,另立门户,与刘邦、项羽争雄天下,那天下之主姓甚名谁都有可能改变,韩信当然更不会那样惨死了。

韩信料敌如神,攻城略地,无往不胜;临机应变,无所不能。这样的奇才刘邦本来就疑忌,生怕他篡夺自己的江山,他还不老老实实、本本分分地守臣道,又要称王,又不听话,讲排场,耍威风。这不是逼着刘邦收拾他吗?

同类推荐
  • 人生长恨水长东:我的历史偶像李煜

    人生长恨水长东:我的历史偶像李煜

    生于七夕夜,长于帝王家。本该风流才子游戏人间,却偏偏注定身穿龙袍头戴金冠。本该诗词歌赋美酒佳人,却偏偏沦为亡国之君王朝易变。若单单身为文人,倒也好。若只是作为帝王,也不错。偏偏二者并存,注定了一个人的悲剧、一个时代的悲剧。不该带着文人性情,生于这最是残酷的帝王家,长于这烽烟乱世。江山犹是,可惜不再是自己的江山。昔人非,却偏偏只能自尝其果。
  • 爱默生的超验主义思想研究

    爱默生的超验主义思想研究

    本文旨在对爱默生的超验主义做出全面的解读。作为美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散文作家,诗人,爱默生的超验主义对美国文化影响可谓至深至远。本论文在对爱默生的两个核心观念——超灵和自立进行详细解读后,还尝试从对爱默生的超验主义和孔子的儒家思想进行比较研究的角度来进一步阐释爱默生的超验主义。
  • 华盛顿大传

    华盛顿大传

    美国文学奠基人,著名作家华盛顿?欧文以自己真实的笔触,历经数年创作出了《华盛顿传》。这本书的内容详尽、文笔朴实,全面而又清晰地将美国国父的一生向世人娓娓道来。除此之外,它还贯注着作者伴随美国76年的人生体验,所以它不只是一部传记,更是一部伟大而又光荣的“美国建国史”。
  • 毛泽东在一九二五

    毛泽东在一九二五

    长篇小说《毛泽东在1925年》在《中国作家》发表后,被评论界认为是我国第一个以人性化的视角、第一次以小说的手法描绘毛泽东,本长篇出版后,获第三届毛泽东文学奖。
  • 朱元璋全传

    朱元璋全传

    朱元璋经典传记讲述朱元璋从乞丐到皇帝的谋略细节。此书以1949年新中国书局版吴晗定本为底本全新修订。公元1344年,安徽淮河流域,旱灾、蝗灾、瘟疫爆发,16岁的农家少年朱元璋,家破人亡,为了混口饭吃,当了和尚,每天扫地上香、烧饭洗衣,还经常受到老和尚的痛骂,不久沦为乞丐……短短25年后,41岁的朱元璋登基称帝,开创大明王朝,此后独掌中国30年,史称“洪武之治”,深刻改写历史走向,影响延绵至今。朱元璋究竟是怎样从和尚一步步登上帝位?坐龙椅统治中国30年,朱元璋的人生又发生了什么?千百年来众说纷纭,有人指其为权力野兽,有人称之为一代雄主。直到史学大家吴晗,二十年中四易其稿,捧出这部被誉为“朱元璋复活之作”的《朱元璋全传》,讲透朱元璋从乞丐到皇帝的全部谋略与细节,朱元璋的真实面目,终于再无任何遮掩,完全坦露在世人面前。
热门推荐
  • 王稳健的天煞之心

    王稳健的天煞之心

    王稳健在电竞方面有着极高的天赋,可因有人污蔑王稳健,电竞之路毁于一旦。王稳健酗酒成嗜,后被车撞死,等王稳健醒来之时,却身处在另一个世界中。这里万灵众生,以武为尊。王稳健却因冤缘太重,天煞孤星附身,生下时,母亲附魔而亡。父亲习武走火入魔,王稳健在新的大陆中,狂战成名,走向自己心中的向往!
  • 海贼王之梦想乡

    海贼王之梦想乡

    在海贼王罗杰行刑后,出生在东海的鹰司·辉云,在幼年碰到了一伙很有趣的海贼,他们希望有朝一日可以游历完全世界,以在大海上冒险为梦想。辉云在他们的影响下也想当海贼,去大海上冒险,可是因为年龄大小,并不能去冒险。只好等长大后,有了力量后在出海。在外游历中感受到了海贼的凶残,和自己梦想中的海贼简直就是两个世界上的人。便做起了赏金猎人,用赏金当做冒险的开销。鹰司·辉云的梦想就是消灭所有的凶恶海贼,周游世界。
  • 双生花之破茧成蝶

    双生花之破茧成蝶

    “对不起,我爱上别人了!”“庄晓蝶,我等了你五年,找了你五年,现在你就跟我说这个?”“我们回不去了,放手吧,这样对你我都好。”“要是我不放手呢?要是我坚持带你走呢?”......“抱歉,许先生,晓蝶已经和我结婚了。”“结婚了?孩子都五岁了?顾先生,替我养了这么多年儿子,辛苦了,以后,换我照顾她们娘儿俩了,这是感谢金,不成敬意,还望顾先生不要嫌少才好。”“啧...这个数目...晓蝶,要不然你还是跟老许回去算了。”“许嘉程,顾玖念,你当我和宝宝是什么?你们这两个混蛋!”......“妈妈,到底谁是我爸爸?”“我!”“我!”“我是你亲爸,小鬼!”“我是你干爹,宝宝!”
  • 狂世魔纹

    狂世魔纹

    血光堕天带来杀戮的预兆,血色的魔纹降世是拯救还是灭世,成神成魔一念之间……
  • 不平凡的人注定有不平凡的一生

    不平凡的人注定有不平凡的一生

    那年刚上初一的我,本以为会像普通人一样,到高中,大学……可是不平凡的人注定有不平凡的人生,而这一定与我和我的伙伴们天生的那些异于常人的能力密不可分……
  • 童心甚烦

    童心甚烦

    “嘿,你好,我是佟欣,你长得好生俊俏。”“给佟小姐请安,在下盛凡。”“盛凡?甚烦?哈哈哈。”
  • 梦醒时分未见你

    梦醒时分未见你

    顾言安摸摸肚子,饿了……放下手机,走到厨房泡了一碗面就回到了客厅。原本她的位置上坐了一个陌生男人,“你谁啊!你怎么进来的?”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二次故事

    二次故事

    本书将会由多个故事组成的,第一个故事线是碧蓝航线,第二个是少女与战车……让我们看看不同主角之间的故事吧!书名待定
  • 一品果农

    一品果农

    城市混不下去,我欲归去来兮。回家开荒种地,我有奇术培育。一夜孤苗成林,硕大果实惊喜。发家致富盖楼,十里八乡美誉。……这是一个果农,准确的来说,是个有灵泉,会修真的不平凡的果农的乡村奋斗,发家致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