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76000000051

第51章 宪问篇第十四(3)

朱熹注:“晋文公,名重耳。齐桓公,名小白。谲,诡也。二公皆诸侯盟主,攘夷狄以尊周室者也。虽其以力假仁,心皆不正,然桓公伐楚,仗义执言,不由诡道,犹为彼善于此。文公则伐卫以致楚,而阴谋以取胜,其谲甚矣。二君他事亦多类此,故夫子言此以发其隐。”

张居正注:“二公他事,亦多类此,其优劣判然矣。然夫子亦就二公之事论之耳,推其心,则皆假借仁义,同归于谲而已,其于王者之道,岂可同日而语哉。”

解读

自从周朝王道慢慢衰落以后,春秋战国时期,霸业就开始了。“挟天子以令诸侯”,各个地方的政要表面上拥护皇帝,但是实际上都是各自为政,雄霸一方,到头来皇帝还要听从他们的命令。这种情况下所行的仁道,实际上只是一个幌子,是霸主的手段。

晋文公和齐桓公都有称霸之心,但是齐桓公合乎礼,遇事总看天子的脸色,打着天子的旗号;晋文公则不同,他自行其事。所以孔子认为齐桓公是正的,晋文公是谲的。孔子对晋文公的为人评价不好,批评他善于利用权术和手段来称霸。而齐桓公就不是这样,孔子认为他是以礼行事。由此可以看出,孔子对“礼仪”的重视。

14.16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②,管仲之力也。如其仁③,如其仁。”

注释

①公子纠:齐桓公的哥哥。齐桓公与他争位,杀掉了他。②不以兵车:即不用武力。③如其仁:这就是他的仁德。

译文

子路说:“齐桓公杀死了公子纠,公子纠的师傅召忽也殉国了,但是另一师傅管仲却还活着。”接着又说:“管仲不能称为有仁德了吧?”孔子说:“桓公多次与各诸侯国盟会,不用兵力,这都是管仲的力量啊。像他这样的就是仁啊,像他这样就是仁啊!”

名家注解

朱熹注:“盖管仲虽未得为仁人,而其利泽及人,则有仁之功矣。”

.张居正注:“公子纠,是齐桓公之弟。齐有襄公之乱,桓公出奔于莒,召忽、管仲奉子纠奔鲁,以与桓公争立。桓公既返国,使鲁杀子纠,而缚管、召以与齐。

召忽死之,管仲请囚。既至,桓公释其缚,用以为相。九字,《春秋传》作纠,是督率的意思。”又注:“齐世家,桓公兄也,子纠弟也,以弟夺兄,于义已悖。是以忽之于纠,虽有可死之义,而仲之于桓,亦无不可仕之理,况实有可称之功彰彰如是乎。圣人权衡而折衷之,其义精矣。”

解读

齐桓公和公子纠,是兄弟也是政敌。管仲没有得志的时候,和一名叫召忽的大臣一起辅佐公子纠。后来公子纠死了,召忽拚命作战,为公子纠而死,但管仲并没有为公子纠去死。子路认为管仲不为主子殉死是不仁德的。孔子的见识要比子路高深得多,他认为公子纠死而管仲不死,并且管仲后来还为公子纠的政敌齐桓公效力,单单就这一件事而言,管仲是必遭唾骂的。至少可以称为没有义气,不讲信用。但是从管仲的一生来看,他的功劳却很大。就是说,子路讲的是管仲不为公子纠死却为桓公相一事,孔子讲的是管仲为桓公相之后的功绩。同是讲一人,讲的却不是同一时间段的事。但从整体上讲,孔子认为管仲还是仁德的。

我们在评价一个人的时候,不要只看他某一时段的表现,而是要目光长远一些,看到他的优点和长处。同样的道理,人生的道路很漫长,我们不要只看到自己一时的不如意,也不要执着于自己一时糊涂所犯的错误。圣人都有过失的时候,何况我们凡人呢?在随后的人生里,只要更加努力地把握自己的人生,将功补过,那么当回过头来看自己的人生的时候,我们也会是欣慰的。

14.17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①堂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②也,自经③于沟渎④而莫之知也。”

注释

①微:无,没有。②谅:遵守信用。这里指小节小信。③自经:上吊自杀。④渎:小沟渠。

译文

子贡说:“管仲不是仁德的人吧?齐桓公杀了公子纠,他没有死,还去辅佐齐桓公。”孔子说:“管仲辅佐桓公,称霸诸侯,匡正天下,人民到今天还受到他们的好处。假如没有管仲,我们这些人早就披散着头发,向左敞开衣襟,成为野蛮人了。他怎么能够像匹夫匹妇那样谨守诚信,自杀于沟壑之中而没人知道呢?”,名家注解

程颐、程颢注:“桓公,兄也。子纠,弟也。仲私于所事,辅之以争国,非义也。桓公杀之虽过,而纠之死实当。仲始与之同谋,遂与之同死。可也;知辅之争为不义,将自免以图后功亦可也。故圣人不责其死而称其功。若使桓弟而纠兄,管仲所辅者正,桓夺其国而杀之,则管仲之与桓,不可同世之雠也。若计其后功而与其事桓,圣人之言,无乃害义之甚,启万世反复不忠之乱乎?如唐之王圭魏征,不死建成之难,而从太宗,可谓害于义矣。后虽有功,何足赎哉?”

朱熹注:“管仲有功而无罪,故圣人独称其功;王魏先有罪而后有功,则不以相掩可也。”

张居正注:“霸诸侯,是为诸侯之长。匡,是正。微字,解作无字。衽,是衣衿。被发左衽,是夷狄之俗。谅,是小信。自经,是自缢。”又注:“豪杰之士将建不世大功,则不拘拘于一身之小节。然此不可以常理论、常情测也,彼管仲之可以无死,贤如由赐尚或疑之,非圣人孰能定其论哉。”

解读

子贡从小的角度,拿个人的人格来看管仲,可以说他是不仁不义。齐桓公和公子纠是政敌,齐桓公杀了公子纠,按照道理来说,作为公子纠臣子的管仲也应该跟随着以死尽忠。可是他不仅没有死,反而投靠了齐桓公。孔子说,对于政治道德和人生道德,很难评论得公平中肯。管仲投降了齐桓公以后,帮助齐桓公在诸侯中称霸,把当时混乱的社会辅正过来,对历史的贡献、对国家民族社会的贡献太大了。

如果不是因为管仲,我们可能都会成为野蛮民族,并且我们的文化说不定也已经灭绝了。所以孔子认为,像管仲这样有仁德的人,不必像匹夫那样,斤斤计较他的节操与信用。

14.18公叔文子之臣大夫馔僎文子同升诸公②子闻之,曰:“可以为文矣。”

注释

①馔:人名。公叔文子的家臣。②升诸公:公,公室。这是说僎由家臣升为大夫,与公叔文子同位。

译文

公叔文子的家臣大夫馔和文子一同晋升为国家大臣。孔子听说了这件事,说:

“可以称他为文了。”

名家注解

朱熹注:“文者,顺理而成章之谓。谥法亦有所谓‘锡民爵位日文’者。”

张居正注:“公叔文子,是卫大夫公孙拔,其后谥为贞惠文子。公,是公朝。

臧文仲不荐柳下惠,则夫子讥其为窃位,公叔文子荐家臣僎,则夫子称其可为文。

是可见,荐贤为国,乃人臣之盛节,以人事君者,所当知也。”

解读

公孙文子让自己的家臣和自己做到一样的官职,这在当时封建等级制度很严格的社会,非常难得。嫉贤妒能,是与人之本能有关的通病。所以让自己的家臣取得和自己一样的社会地位,唯才是举,很不容易。公叔文子做了别人很难做到的事,可称之为楷模和典范。孔子得知这件事之后,认为公叔文子死后的谥号可以称为“文”。

而在中国古代,谥法称“文”是很难的,由此可见孔子对公叔文子十分赞赏。

在现代社会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能够做到真正唯才是举,完全不嫉妒别人的人有多少呢?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同时也应是一个胸怀宽广的人,自己有才能并且胸怀坦荡,处理起各种事情就更能如鱼得水。作为普通百姓,我们看到别人身上的优点,如果没有条件推荐他,那就去努力向人家学习吧!

14.19子言卫灵公之无道也,康子曰:“夫如是,奚而不丧?”孔子曰:

“仲叔圉①!台宾客,祝鮀治宗庙,王孙贾治军旅,夫如是,奚其丧?”

注释

①仲叔圉:圉,即孔文子。他与后面提到的祝鸵、王孙贾都是卫国的大夫。

译文

孔子谈到卫灵公的无道,康子说:“既然如此,为什么没亡国呢?”孔子答道:

“有仲叔圉为他管理接待宾客,有祝鮀为他管理宗庙祭祀,有王孙贾为他管理军队。

像这样,怎么能亡国呢?”

名家注解

朱熹注:“三人皆卫臣,虽未必贤,而其才可用。灵公用之,又各当其才。”

张居正注:“康子,是鲁大夫季康子。夫卫灵以无道之君,得人而任之,尚可以保国,况于有道之世,得天下之贤才而善用之乎?所以说君子在朝,则天下必治,人主为社稷计者,宜知急亲贤之为务矣。”

解读

卫灵公虽然昏乱无道,不是个好国君,但他却知道谁在什么岗位上能做得好。所以他任用贤才,且能让他们各尽所能,各司其职。这样内政、外交、军事都有人管理,所以不仅没有败亡,反而当了两年的国君,比许多勤政廉洁的国君都当得长。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据说当韩信很得意地去问汉高祖能带多少兵时,汉高祖回答说:“我不会带兵,但我善于带将。”汉高祖的回答非常深刻。事实上,会当领导的人只需要抓住几个得力的助手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做国君如此,做一个单位的领导,一家公司的老板也都是如此。范围有所不同,但是道理却是一样的,实际上这也是与事必躬亲相对的领导艺术。

在21世纪的今天,老板个人能力高低已并不能完全决定一个企业的兴衰。随着金融市场的成熟,许多有钱的老板将巨额资金投入到自己所不熟悉的行业,他们要想获取成功,就只有做到知人善任。所以,让每个人的优点都展现出来,让每个人的能力都得到充分发挥,这才是领导者应该具备的“领导艺术”。

14.20子曰:“其言之不怍①,则为之也难。”

注释

①怍:惭愧的意思。

译文

孔子说:“一个人说大话而不知惭愧,那么他实行诺言也很难了。”‘名家注解

朱熹注:“大言不惭,则无必为之志,而不自度其能否矣。欲践其言,岂不难哉?”

张居正注:“怍,是惭隗。孔子说:‘凡人放言易,力行难。故躬行君子,每切其言而不敢易。若或轻肆大言,高自称许,略无惭愧之心,这等的人,考其所行,必不能相顾,徒妄言以欺人耳。其为之也,不亦难乎?’所以君子贵夫实胜,而听言者又当观其行也。”

解读

孔子关于言与行关系的论述在《论语》中有很多,其基本思想就是“敏于事而慎于言”,意思就是言行要谨慎,多做少说,先做后说,说到就要做到。如果一个人说话轻而易举却毫无惭愧之意,这样的人真要做起事情来,是不值得信任的。孔子的提示不仅给了我们考察人的方法,更给了我们为人处事的有益启迪。

俗话说“说着容易做着难”,一个人说话一定要注意。那种大言不惭、夸夸其谈、把牛皮吹出去了却不能兑现的人,。往往被人看不起。事实上,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都不像看着那样简单,但总是会有一些人眼高手低,认为自己无所不能。其实一个真正有才德的人,恰恰是那种虚怀若谷的人。所以日常生活中,我们一定要为人谦虚,谨言慎行。

74.27陈成子弑简公①。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陈恒弑其君,请讨之。”公曰:“告夫三子②。”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③,不敢不告也。君日‘告夫三子’者。”之三子告,不可。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

注释

①简公:齐简公,姓姜名壬。公元前484年至公元前481年在位。②三子:指季孙、孟孙、叔孙三家。③从大夫之后:孔子曾任过大夫职,但此时已经去官家居,所以说从大夫之后。

译文

陈成子杀了齐简公。孔子斋戒沐浴后上朝,告诉鲁哀公说:“陈恒杀了他的君主,请出兵征讨他。”鲁哀公说:“你去告诉那三个大夫吧!”孔子说:“因为我曾经做过大夫’,不敢不来报告。可国君却说‘去告诉那三个大夫吧’!”孔子向那三个大夫报告,他们都不肯出兵。孔子说:“因为我做过大夫,不敢不报告啊!”

名家注解

程颐、程颢注:“左氏记孔子之言曰:‘陈恒弑其君,民之不予者半。以鲁之众,加齐之半,可克也。’此非孔子之言。诚若此言,是以力不以义也。若孔子之志,必将正名其罪,上告天子,下告方伯,而率与国以讨之。至于所以胜齐者,孔子之余事也,岂计鲁人之众寡哉?当是时,天下之乱极矣,因是足以正之,周室其复兴乎?鲁之君臣,终不从之,可胜惜哉!”

张居正注:“此章所记齐简公、鲁哀公,皆衰世昏庸之君,不足道者。然亦可见人主独揽乾纲,深防祸本。不可使威福下移,而奸邪有僭逾之渐;不可使事权去已,而纪纲有陵替之忧,然后君臣相安,而国家永保矣,图治者尚鉴于兹。”

解读

齐国的大夫陈成子把齐国的国君简公杀掉,孔子沐浴斋戒上朝来向鲁君报告这件事。臣弑其君,丧尽人伦,在理不容,人人得而诛之,更何况鲁国是齐国的邻国呢?鲁哀公却让孔子去向鲁国当权的三个大夫报告,王道不可弃,周礼不可废,孔子尽管知道自身力量很微弱,却仍旧前往报告。

一个国家的政冶清明不仅表现在内部管理的有序和正义上,还表现在对外交往中对正义的维护和对非正义的抵制上。鲁国是齐国的邻国,面对这种情况却仍旧袖手旁观。孔子深明大义,十分遵守礼数,先是沐浴更衣朝圣,再是报告三个大夫。

尽管当时他已经71岁了,也得不到群臣和国君的支持,但是仍旧要表达自己的主张,履行自己的职责。人生在世,总会经历很多的磨难,有很多无助的时刻,这都是上天对我们的考验。如果人能坚持道义,坚持自己的原则和底线,总会有云开日出的时候。君子深知其道,所以不管事情大小,也不管自己是否会处于危难之中,都会坚持自己的原则,这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14.22子路问事①君。子曰:“勿欺也,而犯之。¨注释

①事:侍奉,服侍。

译文

子路问怎样服侍君主。孔子说:“不要欺骗国君,但可以为进谏而触犯他。”

名家注解

张居正注:“盖子路刚直敢言,不患其不能犯,患其无忠爱之诚耳,故孔子以是勉之。然勿欺在于臣,而纳谏系于君。大舜合己从人,闻一善言,即从之若决江河,惟求有裨于君德,有利于国家耳,何必问其心之诚与不诚乎?此又在上者所当知也。”

解读

孔子认为跟领导共事,不要怀有欺瞒之心,但要勇敢地忠言进谏。孔子很注重三纲五常,认为作为臣子,辅君之道就是要对君主忠诚,不能有所欺瞒。

我们的职场生活中,为领导或上级做事的原则是什么?同样是不能欺骗,不要欺负,不能有藐视或轻视的心理;要做到言行一致,不要心计。劝谏领导或者上级,其实是一种高度的智慧,道义不深,信任度不足,修养不好,这些都不具备劝谏的条件。作为下属,做到不欺瞒上级并不是特别困难,只要做好自己的本分,有问题的时候做到勇于承担责任就可以了。但是要做到直接给上级或者领导提意见,那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了。对待领导的错误,要有耐心、能忍让、有智慧,这样才能把自己的意见有效地传达出去。人都喜欢听溢美之词,所以采取恰当的方式就显得非常重要。为达到劝谏的目的誓不罢休是对的,但方式也要灵活化、多样化,这样才能更好地把自己的建议传达给领导。

74.23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①。”

注释

①上、下:向上、向下的意思。方位名词用作状语。

译文

孔子说:“君子通达仁义,小人通达财利。”

名家注解

朱熹注:“君子循天理,故日进乎高明;小人殉人欲,故日究乎污下。”

同类推荐
  • 老子不生气

    老子不生气

    养正气的儒家历来受到历史上英雄豪杰的仰慕;不生气的老子则素来深受民间百姓的追捧。老子虽然没有明确提出“气”的理论,但老子所谈的主要是两个方面:做人心态和从政心态,它们无不指向不生气的心态修炼。做人要无为,从政要无为;做人要自然,从政也要自然。做官的要做到不生气,尤其是在老百姓面前不能生气。今天的官场要倡导一种不生气的政治文化。经商的亦要做到不生气,尤其是在消费者面前不能生气。今天的商场要倡导一种不生气的企业文化,消费文化。具体地说,老子指出了两种健康的心态,一是无为心态,一是利人心态。无为是不刻意为己,利人是无己心态的升华。
  • 鬼谷子(白话全译)

    鬼谷子(白话全译)

    本书依据《鬼谷子》的权威原著,甄别、博采众家之长,力求对原文作出精当而晓畅的注释与翻译,每篇篇首皆附有提要加以解析、导读。并借鉴国外工商管理硕士的培养方法,精选古今中外颇具代表性的,涵盖商场、职场、处世等各个领域的经典案例,对鬼谷思想逐篇阐释、透析、解读,可使不同行业、不同背景、不同层次的读者皆能从中有所获益。同时,本书设计精美独到,图文并茂,大量古朴生动的图片,与文本和谐统一,相得益彰,大大增强了阅读的趣味与兴致。经典深刻的思想,精审独到的案例及评析,恰到好处的图文相生,使本书融哲理性、故事性、实用性、全集性于一体,可谓是各类读者参悟、运用鬼谷子大智慧的首选读本。
  • 人生的智慧

    人生的智慧

    《人生的智慧》使得一直寂寂无名的叔本华一鸣惊人。在这本书中,作者从世俗的角度,对人生应该遵循的原则进行了探讨。用冷静睿智、诙谐优雅的笔触告诉我们“人是什么”、“人有什么”、“你在他人眼中是什么”。就如同尼采看完此书后,就曾经这样表达他的感受:“我很懂得他所说的,就好像他的书是专门为我写的一样。”不沉溺在世俗的事务中,不沉浸在感官的享受中,不把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对情和爱没有过分的渴求,如此,你便可以得到自由。
  • 得到:极简老子

    得到:极简老子

    王蒙写给年轻人的中国智慧读本,凝聚数十年读书心得与人生经验,直达《老子》精华内核。在本书中,王蒙打破《老子》千年不变的全文阅读模式,重新进行梳理,将老子智慧中的精髓以简练的文字展现给读者。本书共分七大章,以“学习老子的超常智慧”开篇,从认识世界、认识自己、管理自己、管理工作、管理人际关系五大方面切入,以“道:世界和我之间的路”结尾,以全新的脉络串联起200条《老子》精华文字,每一页每一条都是硬核干货。
  • 西方政治哲学史(第三卷)(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政治哲学史)

    西方政治哲学史(第三卷)(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政治哲学史)

    《西方政治哲学史(第三卷)》集结了国内政治哲学界的顶尖学者,摆脱传统的意识形态束缚,克服哲学史教材化的通病,用大论文的方式深入剖析以赛亚·伯林、列奥·施特劳斯、卡尔·施米特、约翰·罗尔斯、尤尔根·哈贝马斯等20世纪著名政治哲学家或者思想流派的观念,在精神源头和哲学根基处重新审视和考察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的内在逻辑和动机资源,辨析西方现代性的动力与不足、优势及缺憾。
热门推荐
  • 我是蚂蚁我怕谁

    我是蚂蚁我怕谁

    没错,我就是蚂蚁。三只帅呆酷毙,英俊潇洒,蚁见蚁爱,虫见虫惊的蚂蚁。你可以打我骂我拍我的头,我大度,不跟你生气。但是,请别恐吓我。我是蚂蚁我怕谁?蟑螂,天生就是给俺骗的;蜘蛛,天生就是给俺咬的;黄蜂,天生就是给俺镇压的;人类,天生就是给俺威胁的……且看三只蚂蚁是如何耍流氓,泡蚁妞,纵横虫界,上天入地,最终成为一代英虫的。小蚂蚁群:216295311喜欢小蚂蚁的朋友可以进来看看。验证:三位主人公的名字。
  • 破天之铁血

    破天之铁血

    他本应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但是还没3岁,娘丢了。还没4岁,爹也不知道去了那。为了寻找自己得老爹老娘,拼命的让自己变得强大了。梦里寻花,历经艰险。好不容易找到了。但是同时也发现了一个惊天的大阴谋。为了把阴谋扼杀在摇篮中。他老爹赋予了他一个艰辛的使命!有人说:他是来自远古预言中的那个人!有人说:他是来自地狱的恶魔!有人说:他是神丢失在人间的圣子!他说:我不过是个倒霉的孩子!书友群:175707111
  • 地球移民

    地球移民

    突然来临的超强太阳风暴袭击,导弹发射系统失控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地球千疮百孔,人类文明遭受毁灭打击,这时绝望的人们收到一条神秘指示,一个新世界摆在眼前,文明间的征战就此开始。
  • 霾的天空

    霾的天空

    谈恋爱就像是走钢丝,大多数人在上场之前就系好了保险带,而有些人则以为自己这辈子只要走这么一次就行了,所以忘了要系保险带……爸爸妈妈劝我说生活就像是一双小一号的鞋,穿上去会有些小,但是穿久了就习惯了。放学后会再去上学,离家后会再回家,道别后会再见,但总有那么突然的一次,放学后就不会再去学校,离家后就不会再回家,道别后就不会再见面。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故事或许就是无数次重复的生活中突然不重复的那一次,所以故事开始的时候,故事中的人往往没有意识到故事已经开始了。
  • 雪舞凤

    雪舞凤

    “大师兄,师傅收复饕餮,实在是太帅了。”瑶池池旁,七岁的小师妹挽着他的胳膊,偷偷地向他倾诉着她对师傅的钦佩。“神界火凤,触犯天规,私动情爱,遂被贬下界,九九八十一难渡劫过后,方可魂归神界。”神界天门,他含泪诵读神凰的旨意,将她剃去仙骨,打下凡间。“天地将毁,为今之计,唯有以上古之魄注入天石之内,方可拯万世,救万民。”冥海天石,他下定决心,以自身上古之魄挽救天地,三魂七魄顷刻间化为灵光,四散开来。她还是婴孩之时,便被神凰抱回了天界,成了众人宝贝的小师妹。却不想,一朝情动,她错爱于他。九九八十一难,九九八十一劫,每一次轮回,都有两个人陪伴左右。无心,无心之人,奈何情动。丹凰,丹凰丹凰,凰之内丹。
  • 我死去的此去经年

    我死去的此去经年

    这是我死后的第十年人们经常好奇死后的世界是什么样的,其实没两样。死后要么重新轮回人间,要么在另一个世界继续生活。我死后居住十年的地方有一个人间俗到不能再俗的名字——忘忧酒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网王之懒惰小姐

    网王之懒惰小姐

    她很懒……懒到不会去解释……懒到这一生只会爱一个人……懒到除非伤害到自己身边的人负责她不会出手伤害别人……
  • 绝代芳华,倾城之恋

    绝代芳华,倾城之恋

    她们是爱情与婚姻中的第三者,在爱里挣扎迂回。林徽因、王映霞、孙多慈、高君曼、蓝妮、何蕙珍,徐志摩、郁达夫、徐悲鸿、陈独秀、梁启超……才子与佳人,阴谋与爱情。她们的故事或悲痛或哀伤,或热烈或倾力,用毕生写一个情字。当爱情败给世俗,当激情输给岁月,谁来为爱情买单,谁来为佳人嗟叹?
  • 会浪漫的女人美到老

    会浪漫的女人美到老

    浪漫,是上帝给女人心上留下的最深刻的烙印。无论时光如何荏苒,岁月如何变迁,女人这颗追逐浪漫的心都一如既往,热情丝毫不减。浪漫的真谛在于女人内在所散发的一种气质,而非一些外在的物质手段。浪漫是一种情怀,一种心态,一种格调,一种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