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76000000016

第16章 公治长篇第五(2)

注释

孟武伯问孔子:“子路真的仁德吗?”孔子说:“我不知道。”孟武伯又问。孔子说:“仲由啊,在一个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可以让他管理兵役的事,但不知道他是否仁德。”盂武伯又问:“冉求怎么样呢?”孔子说:“冉求啊,在拥有千户人家的城镇里,或者在有百辆兵车的封地里,他可以做总管。但我不知道他是否有仁德。”孟武伯又问:“公西赤又怎么样呢?”孔子说:“公西赤啊,穿上官服,立在朝廷之中,让他接待宾客,和他们交谈应对还可以。我不知道他是否仁德。”

名家注解

朱熹注:“子路之于仁,盖‘日月至焉’者。或在或亡,不能必其有无,故以‘不知’告之。”又注:“古者以田赋出兵,故谓兵为赋,《春秋传》所谓‘悉索敝赋’是也。言子路之才,可见者如此,仁则不能知也。”

张居正注:“盖仁之为言,必纯乎天理,而无一私之杂,始终惟一,而无一息之间,才叫作仁。其心之纯与不纯,有非行事所可见,他人所能识者。故夫子于三子皆许其才,而未信其仁。盖以发于外者易见,而蕴于心者难知也。有志于求仁者,当省察于吾心独知之地而后可。”

解读

子路、冉求、公西赤三个人都是孔子的弟子,孔子对他们的评价都以“仁”为标准。他说,子路可以管理军事,冉求可以负责内政,公西赤可以主持外交,但是对于他们是否达到了“仁”的标准,圣人却“王顾左右而言他”,回答说他不知道他们是否仁德。在孔子看来,这些弟子们虽然各有自己的专长,但所有这些专长都必须服务于礼制、德治的政治需要,必须以具备仁德情操为前提。实际上说明,圣人把“仁”看作是最重要的品德。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在某一方面都可能成就一番事业,但是评价这个人是否仁德,则需要天长日久的观察。有才华的人不一定有仁德,而有仁德的人为人处世则一定会尽其才能。所以,人无论具备多高的才能,没有良好的德行也必定是个失败者。我们能在这个世界上立足,重要的不是我们有何等功名,而是我们是否拥有了良好的品德。在这个讲求实际的年代里,人们事事以功利为准则,但是真正能够让我们立足社会的却是拥有良好的品德,所以,我们要努力不懈地修养自己的德行。

5.9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①?”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②,赐也闻一以知二③”子曰:“弗如也。吾与④女弗如也。”

注释

①愈:胜过、超过。指更好、更强。②十:指数的全体,旧注云:“一,数之数;十,数之终。”③二:旧注云:“二者,一之对也。”④与:赞同、同意的意思。

译文

孔子对子贡说:“你和颜回谁更好呢?”子贡回答说:“我怎么敢和颜回相比呢?颜回听到一件事可以推知十件,我听到一件事只能推知二件。”孔子说:“不如啊!我同意你的话,是不如颜回啊!”

名家注解

朱熹注:“颜子明睿所照,即始而见终;子贡推测而知,因此而识彼。无所不悦,告往知来’,是其验矣。”

张居正注:“然这弗如之一念不但是学者上进的机栝,若使为人君者能以古之帝王为法,而自视以为不如,必欲仰慕思齐而后已,则其进于圣帝明王也不难矣!”

解读

子贡和颜回都是孔子的学生,颜回勤于学习,而且能够独立思考,凡事都能做到闻一知十,推知全体,融汇贯通。所以,孔子对他大加赞扬并且十分喜爱。子贡是一个什么都讲的人,所以圣人在他面前说话也比较随便。一天,圣人让子贡与颜回做对比,问他们两个谁更聪明谁更强,子贡很谦虚地说自己比不上颜回。子贡认为颜回学习刻苦,懂得举一反三,由此及彼,在学业上常常是事半功倍;而自己却只能是老师讲了一步,他只能知道两步而已。由此可见,子贡是一个很坦诚也很谦虚的人。

有自知之明的人既能全面认识自己,又能很好地了解别人,这样的人才是有智慧的人。现实生活中,人们总是很少注视自己,一双眼睛紧盯着别人,自以为自己比别人都高明。实际上,以己之长比人之短,这样的做法是可悲的。

德行高尚的人总是能发现自己的缺点,看到别人的优点。我们应该懂得,赞扬别人实际上就是在肯定自己。做人既不能妄自菲薄,又不能狂妄自负。想要赢得别人的尊敬,首先要学会时时刻刻反省自己,学习别人的长处以弥补自己的不足。人贵在有自知之明,勇敢地承认自己比不上别人,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5.10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①之墙不可朽②也。于予与何诛③!”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于予与④改是。”

注释

①粪土:腐土、脏土。②枵:音wu,抹墙用的抹子。这里指用抹子粉刷墙壁。

③诛:责备、批评的意思。④与:语气词,无实际意思。

译文

宰予白天睡觉。孔子说:“腐朽了的木头不能雕刻,粪土一样的墙壁不能再粉刷了。对于宰予这样的人还责备他有什么用呢?”孔子又说:“起初我对人,听他怎么说,我就相信他会怎么做;现在我对人,听他说的话,还要考察他的行为。是宰予让我改变了这个态度。”

名家注解

朱熹注:“宰予能言而行不逮,故孔子自言于予之事而改此失,亦以重警之也。”

张居正注:“孔子此言,所以深警宰予,使之惕然而悔悟也。夫师弟子之间,朝夕相与,其为人贤否易见,而孔子犹谓以言取人,失之宰予。盖人之难知如此,况人君之于臣下,尊卑之分悬殊,接见之时甚少,欲尽知其心术之微,得其行事之实,岂不难哉!盖敷奏必以言,而明试必以功,此即听言观行之法,用人者所当加意也。”

解读

宰予是孔子的学生,他能言善辩,常常用语朴实,却能切中要害。但是他这个人不拘礼节,具有大胆思考、勇于责难的敢作敢当精神,影响到行为上就造成了他对传统礼制的不满。孔子把“仁”、“礼”作为人一生追求的最高目标,宰予白天睡觉显然有违礼节,他这种行为不能不让温文尔雅的圣人大为恼火。并且,在圣人看来这一行为看似违背小礼小节,实际上影响重大,甚至可以同治国安邦联系起来。所以圣人用“朽木不可雕、粪土之墙不可朽”这样严重的言辞来责骂他。

人都有惰性,但是一味地贪图享乐,好逸恶劳,只能消磨自己的锐气浪费自己的生命。人生的成就需要自己的努力,除了自己谁都不能给我们美好的生活。人生是短暂的,努力就要及时,不能蹉跎度日,也不能只说不做。

现代人处于日新月异的时代,人们都在抓紧一切时间充实自己,值得注意的是:我们该学习的时候认真学习,该工作的时候努力工作,而该休息的时候一定要好好休息,这是千年不变的生活规律。只有顺应了自然规律,才能既不浪费时间又不影响身体健康。

5.11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①。”子曰:“枨也欲,焉得刚?”

注释

①申枨:音cheng。姓申,名枨,字周。是孔子的学生,春秋末年鲁国人。

译文

孔子说:“我还没有见过刚毅不屈的人。”有人回答说:“申枨就是这样的人。”孔子说:“申枨啊,欲望太强,怎么能称得上刚毅不屈呢?”

名家注解

程颐、程颢注:“人有欲则无刚,刚则不屈于欲。”

张居正注:“观孔子此言,可见有欲则无刚,惟刚则能制欲,凡学为圣贤者,不可以不勉也。然先儒有言,君德以刚为主。盖人君若无刚德,则见声色必喜,闻谀佞必隘,虽知其为小人,或姑息而不能去,虽知其为弊政,或因循而不能革,至于优游不断,威福下移,其害有不可胜言者,欲求致治,岂可得哉!然则寡欲养气之功,在人君当知所务矣。”

解读

孔子一直认为,一个人的欲望多了,不仅做不到“义”,甚至也做不到“刚”。

无欲就无生,欲望本身无可非议,圣人也没有普遍地反对人们的欲望。人的一生都纠结苦恼于各种欲望之中,最重要的是我们用哪种态度对待它。有的人为了满足内心欲望,肆意妄为不顾道义与法律,这样的欲望就会给我们带来麻烦甚至是杀身之祸;而有的人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欲望,懂得自律而不贪婪,这样的人就是有仁德之心的人。简言之,人都有欲望,但是如果想成为有崇高理想的君子,就必须舍弃各种欲望,一心向道。

无欲则刚,真正刚强的人内心里是没有欲望的。有欲望的人无法刚强,因为欲望往往是人的软肋。别人知道了你的欲望爱好所在,就有了控制你的可乘之地。能够淡泊名利,无欲无求,才能无所畏惧,真正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

在当今这个“没有金钱万万不行”的社会,很多拜金主义者沉迷于各种金钱交易中,欲壑难填就难免犯罪,人生之路就毁在了“欲望”上。所以,无论你职位多高,权力多大,一定不要陷入贪得无厌的欲望中,不要成为金钱和物质的奴隶,一旦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还有什么刚毅可言呢?

5.12子贡曰:“我不欲人②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注释

①欲:想。②人:别人,其他人。③及:达到,做到。

译文

子贡说:“我不愿意别人强加给我的事,我也不想强加给别人。”孔子说:

“子贡啊,这不是你所能做到的。”

名家注解

程颐、程颢注:“我不欲人之加诸我,吾亦欲无加诸人,仁也;‘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恕也。恕则子贡或能勉之,仁则非所及矣。”

朱熹注:“子贡言我所不欲人加于我之事,我亦不欲以此加之于人。此仁者之事,不待勉强,故夫子以为非子贡所及。”又曰:“‘无’者自然而然,‘勿’者禁止之谓,此所以为仁、恕之别。”

解读

自己不愿意别人强加给自己的事,自己也不要强加给别人。这实际上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恕道”。子贡是孔子十分喜欢的一个学生,听了子贡的这番话后,圣人认为他做不到。由此可见,就是在圣人自己的心目中,“恕”也是非常难以做到的。这种事情,道理听起来简单,说起来容易,但是真正实践起来却十分困难。

生活在社会中的我们,无法控制别人的想法,也不能忽视别人的感受。大多时候我们总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也许我们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但别人未必能做到,这不是我们的主观愿望能左右的。并不是一切美好的愿望都能实现,也不是所有的罪恶都能被惩罚,面对这样的现实,我们无奈但却无法避免。对于历史、对于社会,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我们不能改变环境和他人,就只有改变自己了。

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大家应该相互扶持相互帮助。当今有些人私欲太重,常常将自己的快乐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侵吞别人的劳动果实,对别人的感受不管不顾。这样的事情越多,大家彼此间的信任就越少,相互帮助的局面就越不可能形成,而这样最终受害的还是他们自己。

5.13子贡曰:“夫子之文章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②亏天道③,不可得而闻也。”

注释

①文章:这里指孔子传授的诗、书、礼、乐等典籍的学问。②性:人的本性。

《阳货篇》第十七中谈到性。③天道:天命,主宰人类命运的各种规律。《论语》书中孔子多处讲到天和命,但不见有孔子关于天道的言论。

译文

子贡说:“老师关于诗、书、礼、乐等典籍的学问学说,我们可以听到的;老师谈论人的本性与天道的理论,我们是听不到的。”

名家注解

程颐、程颢注:“此子贡闻夫子之至论而叹美之言也。”

朱熹注:“夫子之文章,日见乎外,固学者所共闻;至于性与天道,则夫子罕言之,而学者有不得闻者。盖圣门教不躐等,子贡至是始得闻之,而叹其美也。”

张居正注:“盖子贡晚年进德,乃始得闻性于天道,故叹之如此。然圣门教人,循序渐进,于此亦可见矣。”

解读

子贡说孔子关于诗、书、礼、乐等典籍的学问学说,以及他的思想行为是可以常常听到的,但是关于人性的本源和宇宙中的各种规律,却很少能听到老师提及。

这也正道出了圣人的伟大之处。圣人所讲的礼、乐、诗、书以及他的一言一行都是具体的有形的,只靠耳闻就可以学到了;而人的本性和宇宙中的客观规律都是无形的,深奥而又神秘,并不是能通过耳闻就可以学到的,这些必须要从内心深处去感知去体悟,才有可能把握得住。

孔子心目中的人性就是他一贯倡导的“仁”,仁原本在我们的内心之中,求仁便能得仁。人性与天道两者是结合在一起的,而礼就是其外在形式。有仁德的人体现天道,仁厚慈爱便能恩泽万物。天道就是仁,以礼行仁就可以认识到人性的本源以及宇宙间的客观规律。对于人性和天道的学习要用心,别人讲是讲不清楚的,即便讲得清楚你也未必听得明白。所以,用心悟道必须具备渊博的知识,并且要深谙仁与礼的本质。

5.14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译文

子路听到的新知,还没有能够去实行,只怕又听到新的事情。

名家注解

朱熹注:“前所闻者既未及行,故恐复有所闻而行之不给也。”

张居正注:“惟恐有闻者,非不欲后闻之至也,乃其惟日不足之心,欲急行其所已闻,而预待其所未闻耳。观未行而惟恐有闻,则既行而惟恐不闻可知矣!子路之勇于体道如此。”

解读

子路闻道而行,勇于践行,他具有率真直爽的性格,也有积极追求真理的精神。知而不行非真知,行而未果非有德。子路善于实践,凡事能做到实事求是的态度实在值得我们学习。

古今中外,能言善辩、夸夸其谈的人数不胜数。这些人一般都是说的多做的少,他们往往不等人说完就已经明白了,并且一概保证肯定做到。事实上,他们的话永远都只是空话而已,这种人的承诺很少有兑现的。能够听别人说话比那些连听都不听的好,但是听了之后却不去行动,这跟没有听到有什么区别呢?听了,也去做了,才叫真的知道了。道理听明白了,行动上就要配合好,做不到事理合一就是自欺欺人。

我们对于父母的苦口婆心、老师的谆谆教诲,往往满口的“我知道了”,实际上真正去做到的有几个呢?一般的人嘴上说着知道心里不一定真的就明白了道理所在,而真正明白了道理却又没有去实践。听到一件事情一个道理,想要真正明白就一定要亲自去践行。在自己的行动中加深对事情的认识与理解,才能真正领悟其中的奥妙。否则,听到的一切也县是白话而已。

5.15子贡问曰:“孔文子叫可以谓之文也?”子曰:“敏所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注释

①孔文子:卫国大夫孔圉,“文”是他的谥号,“子”是尊称。②敏:敏捷、勤勉的意思。

译文

子贡问道:“卫国的大夫孔文子为什么谥号为‘文’

聪敏而又虚心好学,不以请教别人为耻辱,所以才称他为名家注解

朱熹注:“凡人性敏者多不好学,位高者多耻下问。

为‘文’者,盖亦人所难也。孔圉得谥为文,以此而已。”

呢?”孔子说:“因为他‘文’呀。”

故谥法有以‘勤学好问’

张居正注:“然勤学好问,不但是卿大夫之美行,虽古帝王之盛节亦不外此。

盖人君有聪明睿智之资,尤易于自用;居崇高富贵之位,尤难于自谦。然不学,则义理无由而明;不问,则闻见无由而广。故虞舜好问好察,所以为圣。高宗逊志典学,所以为贤,真万世人君所当法也。”

解读

敏而好学,就是勤勉而兴趣浓厚地发奋学习。不耻下问,就是不仅听老师、长辈的教导,向老师、长辈求教,而且还向知识见闻不如自己的人请教,并且不以这样做为耻辱。孔子认为“不耻下问”是求学必备的美德,他自己也一直恪守这一原则,所以这一观点对后世影响极其深远。

同类推荐
  • 东方人与西方人的50个思维差异

    东方人与西方人的50个思维差异

    本书引用了很多有说服力的故事,旨在通过一个轻松的视角来观察东方人和西方人不同的思维差异。懂得了这种差异,再去审视西方的文化,看待自身的文化,是大有益处的。东方与西方观念的碰撞,将带动世界更合理地向前发展。早在1840年的那一声炮响,不仅使得中国人重新开眼看世界,还让那些曾经张狂的国人落下了“崇洋媚外”的病根。外国的月亮比较圆?有比较,就会有差异。我们不该妄自菲薄,毕竟,有些差异并不等于距离。
  • 老子新读

    老子新读

    本书在历代前辈方家《老子》研究的基础上,对原文一些具体字句进行了有别于前人的全新考据与校订。在注释上更加注重联系上下文,追溯关键字句在《老子》成书时代的原义,并对每章进行了题解与阐释,尽可能还原《老子》哲学的核心思想与观点。
  • 伦理学与人生

    伦理学与人生

    本书系作者专心致志撰写22年而成的150余万字的《新伦理学》(商务印书馆2008年修订版)之精粹。它几乎将每个理论问题都化为一个鲜活的人生案例,通过解析各个案例而系统展现伦理学博大精深之原理,因而名之为《伦理学与人生》。
  • 老子新解

    老子新解

    以往的人们解释《老子》总是从《老子》一书的词语出发。而本书的作者则完全从《老子》一书的内在逻辑出发因此,本书就其方法论上的革新来看,是对老子解释的一次革命,其所获得的结果是完全崭新、与众不同和引人注目的。通过这本书,现代的中国人民乃至全世界的人民将会重新发现,他们可以从中国古人的著作中,特别是从老子的著作中汲取丰富而又极为珍贵的思想与精神的养料,从而使自己生命的存在变得更加充实和完美。
  • 每天一堂北大哲学课

    每天一堂北大哲学课

    《每天一堂北大哲学课》作为中国最具精神魅力的学府,百余年来,北大培养了中国几代最为优秀的学者、智者。他们以博大的、达观的、聪慧的精神风貌,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传播文明与智慧的种子。当我们处在茫然不知所措、希望之光黯然失色的时候,不妨坐下来,翻开这本心灵书,与北大的智者们聊聊天。相信他们的人生哲思会像一把熊熊燃烧的火把,为我们照亮前路。
热门推荐
  • 一千零一夜碎片

    一千零一夜碎片

    我有故事,你有酒吗?你有追完,但结局不满意的文或者电视吗?
  • 盛宠之后

    盛宠之后

    时沫活了三世。第一世惨死。第二世她报了仇,最后在爆炸中死了。第三世,时沫穿越成为永和侯最宠爱的小公主,司徒云瑶。但时沫却毅然决然的离开了。可是……看着虚荣的黑影,时沫挑眉道:“小黑黑,你看我多温柔啊,都救了你呢!”身后倒下的杀手“……”黑影“……”某天,在茶楼里,时沫无辜道:“楚兄,我可是很单纯的。”身旁一群商业大佬们:呵呵,你和我谈生意的时候可不是这样的啊……某个楚兄:“……”可事实上,“禽兽!”时沫扶着腰,咬牙道。“乖,我只对你禽兽”某男人认真道。时沫“……”然后时沫为了泄愤,把精力放在了虐渣的身上。总之男主疯狂宠,女主疯狂虐渣,再装个逼。
  • 坏坏校草恋上丑丫头

    坏坏校草恋上丑丫头

    一个丑丫头的华丽蜕变后会引起怎样的轰动?他桀骜不驯,世人眼中的叛逆学生,凭出众的长相被封为坏坏校草。而她是众人口中的丑丫头……一次老师的安排,让他与她成为互帮同学,究竟谁能改变谁?是有心还是无意?他将她打造成了漂亮的自信女孩,而她却没能让他成为好学生。在相处中,她对他亦有好感,却不知他已默默地暗恋着她。经历过一次次的变故,她苦笑着问他:“为什么我们总是错过?”
  • 穿越之巨星影后

    穿越之巨星影后

    受前世家庭影响的天后萧玉欣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个情感不健全的人,穿越今世,本想单拼事业再次在影视圈攀上高峰,没想到今生遇到了让她能突破心理障碍的人,成功完成一场自我救赎。
  • 至尊战神

    至尊战神

    屹立在战斗之颠的战士亦为战神,拥有强健的体魄,高超的战斗技巧,以傲世之态俯视整个世界。拉起自己的队伍,占几座岛屿,利用超前的科技,打造出一代新型机铠,以制造战争为乐事,以操控世界走向为目的。手握机铠战刀,斩杀眼前所有敌人,他不是无敌,只是一代至尊战神。
  • 禅的心态

    禅的心态

    你知道这些吗:世上最痛快的事就是了断,最智慧的事也就是了断。内心不觉悟,穿金戴银只是乞丐。越放得下,收获越多。不是别人让你不自由,而是自己让自己不自由。我心不动,就没人动得了我。既然哪里都一样,不如留下来。挖人参要挖根,做学问也要挖根……禅,你可了解,你可理解?!禅不是高不可攀,禅可以离我们每个人都很近。其实,我们活在世上,随缘得缘,随便得便,到处都是禅!
  • 银河帝国3:第二基地

    银河帝国3:第二基地

    人类蜗居在银河系的一个小角落——太阳系,在围绕太阳旋转的第三颗行星上,生活了十多万年之久。人类在这个小小的行星(他们称之为“地球”)上,建立了两百多个不同的行政区域(他们称之为“国家”),直到地球上诞生了第一个会思考的机器人。在机器人的帮助下,人类迅速掌握了改造外星球的技术,开启了恢弘的星际殖民运动;人类在银河系如蝗虫般繁衍扩张,带着他们永不磨灭的愚昧与智慧、贪婪与良知,登上了一个个荒凉的星球,并将银河系卷入漫长的星际战国时代,直至整个银河被统一,一个统治超过2500万个住人行星、疆域横跨十万光年、总计数兆亿人口的庞大帝国崛起——银河帝国。
  • 我想成为简单的人

    我想成为简单的人

    没死?穿越?变男人了?羞耻啊~~还好是个富二代~
  • 热血世纪

    热血世纪

    普通版:一个二货神经不正常的青年的各种事件文艺版:命运总是相似、可悲和搞笑的中二版:“错的不是我们,错的是这个世界!”精简版:吃饭、睡觉、打架、嘴炮@#¥%……&*()——+:咳咳!简而言之就是一个大家都可以穿越的有爱世界,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坚持,错乱的时空,各式各样的能力,当超能力遇上忍术,当魔法遇上科学,当体术遇上灵魂,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的错乱世界中,看主角如何用自己懒懒散散的意志贯彻整个宇宙吧!作者:啪啪啪啪啪啪啪……(鼓掌自嗨中)项天:作者大大,不要给我太多戏份啊,感觉好麻烦的。作者:当然了,你就是个主线罢了……项天:……
  • 道魔决

    道魔决

    这是一个关于道与魔的故事。这里面有仙风道骨、正气浩然的各种人类修道者,也有各种嗜血成性、残忍好杀的修魔者。也有各种化成人形的灵兽、神兽之属的妖修者,也有各种草木精怪修炼得道的灵修者。而故事便是在一名从小就立志要成为一名强大修道者的少年身上开始的……各位亲爱的道友预知一连串精彩故事,便请各位道友进入《道魔决》的世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