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50200000008

第8章 华藏遍《普贤行愿品》学记第二讲(4)

第二种是指妙音天女,《金光明最胜王经》上面,就宣说了妙音天女的功德,她有广大的智慧,能够满一切众生的愿求,能够赐予众生智慧和无碍辩才。如果我们对于文字、句义,有忘失的话,修妙音天女法,经妙音天女的加持。妙音天女,她有一个加持舌根法——我们每一天早上起来的时候,可以观想,我们的这个舌根,上面有一个阿(藏文)字,周围有十二个字母围绕。如法地修学,可以得辩才;可以诵经诵得很快,但是又能够历历分明;可以对一切都忆持不忘。修妙音天女法,能够迅速地开悟成就,获得陀罗尼总持。

《金光明最胜王经》上面有一个偈赞说,“于诸女中最梵行,发音犹如世间王”;“辩才胜出若高峰,念者皆与为洲渚。”一切忆念妙音天女的人,妙音天女都能够为他们作依靠,作依怙。“众生若有希求事,悉能令彼速得成;亦令聪辩具闻持,于大地中为第一。于此十方世界中,如大灯明常普照。”

圭峰宗密禅师就说这个妙音天女,是古佛示现。我们怎么来修?我们修这个普贤行愿法门,我们要想好像妙音天女一样,出无量的舌根,无量的音声海,每一音声,都出无量的言辞海,来赞叹佛功德。我们如何来观修呢?可以修这个妙音天女法。

宗喀巴大师,就有一个开示说,前面我们礼敬诸佛,在一一佛前现无量身;然后我们每一身,都有无量头;每一头都有无量舌;然后每一舌都出无量音;一一音声,都出无量言辞海来赞佛。然后观想那个十二个元音字母,和三十四个辅音字母,然后修学。这样来修“称赞如来”的法门。

还有一种简单的。我们知道,你看那个电台、电视台那个播音员,他只有一个舌根,但是他一说,全世界都听到。他借助什么?借助广播、电视、卫星。那我们也想着,我们以如来的加持力,我们这个音声一赞叹,就让整个世界,让整个十方法界,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都能够接收到我们赞叹的音声,充满法界。这个就很容易观修。接着也是说“无有穷尽”:

【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赞乃尽。而虚空界乃至烦恼无有尽故。我此赞叹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普贤菩萨“赞叹如来”的法门,他是不间断的,不疲厌的,“念念相续”的。怎么理解呢?事实上,一切的有情无情的音声,我们要知道,都是普贤菩萨赞叹诸佛之音。普贤菩萨的身,是尽虚空遍法界的,所以他的舌根也是充塞虚空,遍满法界的。那么一切的有情无情的音声,都是普贤菩萨赞叹诸佛的声音。我们听到溪水流动的声音,是普贤菩萨称赞如来功德;我们听到鸟鸣叫的声音,是普贤菩萨称赞如来的音声;我们听到小孩子哭的声音,听到一切人说话的声音,听到任何声音,都是普贤菩萨称赞如来的声音。

怎么理解?因为无论是有情的声音也好,无情的声音也好,它这个都是相,音声相。有相就一定有体,体是什么?体是佛。什么佛?法身佛。体是不生不灭的真心,体是离缘独立的,法尔如是的,本自空寂的如来藏性。所以一切音声,都是普贤菩萨称赞诸佛之音。所以我们能够理解,“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一切的音声,在修行普贤行愿的行者听起来,都是诸佛出广长舌相演妙法。所以依《普贤行愿品》修行的人,听到风声、雨声、水流声、鸟鸣声、木鱼声、引磬声,一切声音都是“称赞如来”的音声。那么这个人就入了三昧了,已经成就三昧了,已经成就普贤菩萨的三昧了,已经入了华严海印三昧了。

而西方极乐世界那些水鸟树林皆演法音,怎么修呢?怎么实修呢?我们观修的方法就是说,不要缘这个声尘,而是返闻闻自性,观一切语言音声所从来处,它从哪里来?它的本体是什么?它的本体都是真空理体。这样就可以知道,一切音声都是法身,都是法身佛,都是自性清净法身随缘起用。应当这样来修行。

禅宗里面有很多祖师,因为音声而悟道。洞山良价禅师,参云偃禅师是如此。参云偃禅师的时候,他向云偃禅师提了一个问题,“如何是无情说法?”无情万物,都能够为我们说法,有什么经教可以证明呢?

云偃禅师开示他说,“你没有读过《阿弥陀经》吗?《阿弥陀经》上面说,西方极乐世界,水、鸟、树林皆演法音。”

洞山良价禅师豁然大悟,就说了一个偈子,“也大奇,也大奇,无情说法不思议。”

这就是说,我们凡夫众生,往往会执著于、执著在这个有声可闻之处。但是如果我们要明心见性呢,就一定不能够执著于这个声尘。而是要怎么样?而是要回光返照,看自己能闻的闻性。能闻的功能,能够听声音的这个功能,是不生不灭的真心在起用。因为有声、无声,不过是声音的生灭;而我们的闻性,是不生不灭的、恒常相续的。一切的声音,都是空华水月,了不可得,但是所有的一切,它都是自性的作用,都是真性的显现。我们如果能够回光返照呢,就能够启发我们,认识自己的本来面目。所以我们要能够学习普贤菩萨“称赞如来”的法门,要能够“返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

同时这个音声的修行,也就牵涉到了我们的念诵,有一些方便法门,我们透过观修和念诵一定的种子字,我们能够打开我们的三脉七轮,能够清净我们的气,转我们的业劫气为智慧气。

比方说,气脉明点的观修,我们要有音声一定要有气。而这个气,我们透过“赞叹如来”,你看那个《华严经》,华严字母,四十二字妙陀罗,每一个字母,它都能够震动我们的身体里面的一条气脉。如法地唱诵,就能够让我们身心气脉清净,转业劫气为智慧气;转凡夫的业劫脉,为圣者的智慧脉。这个是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参到众艺童子的时候,众艺童子开示他的修行方法。

所以,祖师说懂得音声是小开悟。你真正地透彻了解了这个声音的奥秘,这只是小开悟。有修行有修证的人,他听到你说话的声音,就知道你的层次。我们诸佛菩萨的那些咒语从哪里来?他这种光明,禅定的光明,一定的频率存在,那就是声波,把这个音声波记录下来,就是咒。我们透过这个如法地持诵,就能够与诸佛菩萨相应,也能够打开我们的气脉。

所以修行用功,事实上,《心经》里面的一句话,可以把我们的修行法门都概括起来,就是“照见五蕴皆空”。“照见”是转变我们的心;“五蕴皆空”是偏重于转变五蕴五大,转变我们的身;身心都转变。我们平时修行呢,我念阿弥陀佛,我希望我心清净,希望我不起妄想,但是很难,我念一段时间,我妄念又起来了,我拚命压制它,希望它不起妄念也做不到,为什么?因为我们的身体没有转化,火大,地、水、火、风、空没有转化。

修行用功呢,“照见”是心的转化,先是保持“观照”,以智慧“观照”。“总之何处行何事,当察自心何相状,恒以正知及正念,修行利他佛子行。”随时保持观照,烦恼一露苗头就拔除,这个是“观照”。

然后接下来,第二个层次就是“照住”。我们的心,妄念少了,烦恼起得少了,那么心能够安住,心与法相应。

更进一步就是“照见”,第三个层面,就是说,见什么?即照即寂,即照即见,见真如本性。这样就是心的清净。

身的清净,就是五大的转化。一切法门的精髓,都可以包含在这个《心经》这一句之中。五大的转化,首先是风大的转化。我们一切的行门,都从呼吸上,都从风上下手。小乘修安般法门《安般守意经》,安那般那,安般法门;天台宗里面,他们修六妙法门,《童蒙止观》,也在呼吸上下手;金刚乘里面,修那个宝瓶气、中柱气、九节佛风、金刚诵;这些种种都是在风大上起修。因为我们的身体的精神与物质维系的一个纽带,就是风大,就是呼吸。

所以佛陀说:“人命在呼吸间。”这是有深意的,一口气不来呢,精神与物质就分离了,所以便同隔世了。维系的纽带就是风大,这个上面比较容易起修,也比较容易成就。如来住世的时候,很多人听佛说一座法,就成阿罗汉道;佛法初传中国,安世高他们来传法的时候,就翻译一个《安般守意经》,很多人都能够证阿罗汉道,都是因为从风大上起修。所以不要轻视。

风大上面,它还有一些窍诀。我们说气,它有持命气、上行气、下行气、平行气、遍行气。事实上这个五气,有五根本气和五支分气。它每一种,它都有一些种子字,我们如法地持诵和观修,能够迅速地转化。

比方说,这个平行气,它与风大相应;遍行气与水大相应;上行气与火大相应;下行气与地大相应;持命气与空大相应。平行气的种子字,是一个易(藏文)字;遍行气的种子字,是一个乌(藏文);上行气是一个蓝(藏文),焰口里面“唵蓝”那个蓝;那么下行气是一个哩(藏文)字;持命气是一个阿(藏文)字。这样子的有传承的如法观修,都能够迅速地转化。

然后是转化水大。水大转化过来以后,转化火大。我们火大没有转化之前,我们的生命的能量90%以上,都白白地浪费掉了,都供给那个无明的马达,去打妄想去了。每一个念头一定有能量支持。那这个能量,我们没有好好地用它,都白白地浪费到打妄想上去了。并且妄念多了以后,就起欲望。凡夫欲望一起,就满足它,所以能量就消耗掉。并且习气加重,所以下世就很难再得人身。

火大转化以后,生命的能量不会浪费,就全部填充到骨髓。然后地大也会转变过来。更进一步呢,空大电会转变过来。这时候乐明无念,开悟的境界就成就了。

所以五蕴五大的转化,应该也是在“称赞如来”这个法门里面,都包含了,都含摄了。你看天台宗,一个最简单的,调理这个五脏六腑的六字诀:嘘呵呼呬吹唏,就可以让我们身心调柔,容易修习禅定。这是一种下手的功夫。

还有就是禅宗里面的修行方法,他透过声尘而悟道,乃至于透过色尘而开悟,都是由相而见性。净土宗里面,也是透过声尘,透过“称赞如来”而入念佛三昧。我们看《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上面说:“我本因地,以念佛心”,能够入念佛三昧,能够“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那么这个大势至菩萨的《念佛圆通章》,也是“称赞如来”的法门。我们前面说,念阿弥陀佛,就是总持“称赞如来”,就是总持如来八万四千法藏。那么如何修成就念佛三昧,这是我们修行净土的人,都希望知道的。

成就念佛三味,有理入和事入。大势至菩萨的《念佛圆通章》,我们只要了解四句话,就可以知道怎么修了:“我本因地,以念佛心,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对这四句能够了解,我们念佛三昧就能成就。断句不同,修法就不同。“我本因地”,就是说,我大势至菩萨修行的起步,因地。因地是什么?因地就是见地。就是我们下手用功的时候,要用不生不灭的真心来修。“我本困地”就是说,我最初开始修,就是依这个不生不灭的真心来修。这是关键。

一开始我们不用真心修呢,我们现在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我们是用什么心在修啊?老实说,我们是用妄心在修,在用生灭心在修,用第六意识心在修,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但是我们要用这个不生不灭的真心来修。如何修呢?首先一定要能够体悟这个真心。也就是说,在我们一念不生的时候,一念不生全体现,昭然显现,灵明不昧的这个真心,我们体悟并且按照这个来修行。

底下“以念、佛心”,这个中间断句不同,“以念、佛心”和“以念佛、心”,这个断句不同,就不同了。“以念、佛心”,是由理而入念佛三昧,根机好的话,四十二天可以成就念佛三昧,这个是“以念、佛心”。还有一种是“以念佛、心”。那么“以念、佛心”,是实相念佛;“以念佛、心”,这是持名念佛。以实相念佛来入念佛三昧是理持;以持名念佛来入念佛三昧是事持。讲《首楞严经》的时候,可能会详细地讲到,这个念佛三昧的修证次第。这里只是略略提一提。

我先说四十二天能够成就这个念佛三昧的,这个实相念佛的方法。如果首先能够体悟到这个不思善,不思恶,灵明不昧,昭然显现的,不生不灭的真心豁然现前,这个是我的本修因,“我本因地,以念、佛心”,佛心就是不生不灭的真心,我保持,念就是观照,用它来修,来观照。

如何修呢?就是“都摄六根,净念相继。”都摄六根,眼垂帘,那我这个眼根不会攀缘外境,这个不会攀缘外在的色尘,这个眼根摄了;那么闭口,我的舌根摄了;身静坐,安住不动,身根摄了;鼻,不会闻其它的气味,鼻根摄了;那么眼、鼻、舌、身都摄了。

还有一个耳根,耳根怎么办呢?我就应该要在那个,我第一步是起手修是本修因,是不生不灭的真心。在那个上面的话,耳根,我不会去缘外在,不会听外面的声尘;而是听我自性的音声,我回过头来听我自性的音声。这个时候有几种可能,有一些人他会听到一种声音,是好像海潮音,海浪轰隆、轰隆、轰隆,这样子的声音,但是不是很大,很微妙的。

我们说:“梵音海潮音,妙音观世音,胜彼世间音,是故须常念,念念勿生疑。”每一句经文,都是实修的方法,不要只是口念。梵音、海潮音、妙音,这个都是自性的声音。梵音是清净音,清净音就是无声,你听不到任何声音。你不要以为听不到任何声音,就是什么都没有。有声也好,无声也好,怎么样?有声,无声,都只是外在的声尘的相。而它的体性都是不生不灭的,能闻的功能,闻性。所以我听不到声音,我也是“返闻闻自性”,知道这个我不生不灭的闻性。

还有一种是听到很微细的,很微小的那个,轰隆轰音,很微细的声音,有一种体会,很容易体会,你把这个小手指插在耳朵里面,然后这个耳朵里面,轰隆、轰隆、轰隆……这样子你可以体会到,略略体会到那种自性的声音。但是你这个手插进去,这个声音不是,这个是叫做虚发劳相,但是你可以体会一点点。

还有一些人是会听到天籁之音,好像很微细的这个虫鸣,若有若无的,这样子的音声。那么你耳根,就专门缘这个自性的声音,渐渐地就可以入三昧。这个是理入。我们在讲这个《首楞严》的时候,会详细地讲解。

还有一种,就是印光法师《念佛三昧论》上面所讲的以持名念佛,来入念佛三昧的修行方法。这都是讲“称赞如来”这个愿。

好了,明天我继续来讲“广修供养”。以此功德回向一切慈母众生,得遇明师,得闻正法,早成佛道。从今天开始大家每天都念诵一下《行愿品》的偈颂,这个功德利益不可思议。我们以这个功德,回向给一切法界众生,同圆种智。

同类推荐
  • 佛眼看人生

    佛眼看人生

    佛法,就是智慧。生活中处处皆是佛法,只要你用心,就会发现佛法的妙处:如果把“明心见性,本来清净”用在人生上,每个人都能享受天伦之乐;如果把“回归自然,返本还元”用在生活上,遇到挫折我们就能泰然自处……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佛法的妙用,使佛光普照在南赡部洲,让更多的人早日摆脱痛苦的煎熬,也为了继承大德们弘法利生的事业,我们编写了这本《佛眼看人生》。在编写本书的过程中,我们借鉴了大量佛学大师的语录、开示、演讲录、文集等。
  • 淡定·从容·心安之从容

    淡定·从容·心安之从容

    《淡定·从容·心安》是民国四大高僧中弘一法师、虚云大师的佛法启迪套装书,书中大师亲述人生经历,给人探索生命真谛的经验与智慧、改变人的人生方向。弘一法师、虚云大师两位高僧的思想代表着近现代佛学界的权威思想,《淡定·从容·心安》将两位大师的思想精华结集出版,把深奥的道理化成通俗易懂的话,使人以读书的方式亲近高僧大德善知识,启迪大众思维,唤醒世人迷梦,是一套值得细细品味、永久珍藏的经典之作。
  • 每天懂一点佛门居家修持法(弘一法师开示居家修行妙法)

    每天懂一点佛门居家修持法(弘一法师开示居家修行妙法)

    本书主要内容简介:弘一法师,俗名李叔同,浙江平湖人,生子天津;既是才气横溢的艺术教育家,也是一代高僧一“二十文章惊海内”的大师,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子一身,在多个领域.开中华灿烂文化艺术之先河+作为中国近现代佛教史上最杰出的一位著名高僧。弘一法师苦心向佛。过年不食,精研律学,弘扬佛法,普渡众生出苦海,被尊为南山律宗大师,律宗第十一世祖,享誉海内外。 弘一法师开示居家修行妙法。
  • 西藏佛教

    西藏佛教

    本书第八章噶举派和第十四章西藏佛教文化由牛宏编写,第九章格鲁派由牛宏、才让共同编写,其余各章由才让编写完成,最后由才让对全书进行了修订和统稿。藏传佛教文化博大精深,其发展的历史又错综复杂,本书只是概略性的介绍,旨在希望有助于读者掌握和学习藏传佛教的一般知识,能起到一点对藏传佛教历史文化知识的普及作用,并希望有助于民族间的文化沟通。由于编者学识有限,在编写的体例结构到叙事方式多有不如意处,恳请读者谅解。我们欢迎读者的批评指正,使我们将来能再作补充和进一步的完善。
  • 佛的故事(中华国学经典)

    佛的故事(中华国学经典)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远不是一本书所能囊括的。本书只是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我们约请的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每一篇简短的文字背后其实都有多年的积累,他们努力使这些文字深入浅出而严谨准确。与此同时,我们给一些文字选配了图片,使读者形成更加直观的印象。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您想要的。
热门推荐
  • 灵异历险记之天地阴阳

    灵异历险记之天地阴阳

    本作为灵异历险记的前传,主体思维依然是灵异框架,贯穿道德和世俗情感,开篇前几章节灵异剧情较少,以叙述回忆某事,之后的内容都是灵异故事。感谢大家阅读。
  • 小铁匠剑灵

    小铁匠剑灵

    剑!简单的一器一魂,却深不可测。一锤一定出名器,一心一意铸剑魂。在这个冷兵器大陆,唯有剑才是唯一。
  • 这只百变怪开挂

    这只百变怪开挂

    穿越可以,但为毛会穿越成百变怪啊?还有外挂?嗯......貌似这个外挂还不错?
  • 玄荒重劫

    玄荒重劫

    玄荒大陆自从玄帝不知所踪之后,各大种族纷战不休,其中人族与魔族的竞争最为激烈,然而此时一场崛起与毁灭与随着蕴育而生。
  • 幕府下的武士

    幕府下的武士

    1185年,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代,一场科学意外,唐仁附身于初代征夷大将军德康家族某武士昭田唐仁之身,看着驻守的皇宫,被监视的天皇,唐仁向着皇后的住所慢慢走去了……
  • 朱正廷我要做你的珍珠糖

    朱正廷我要做你的珍珠糖

    她为朱正廷最忠实的小粉丝。她因喜欢朱正廷进入乐华当练习生。她为朱正廷做词作曲唱应援歌。《只因有你》即将开拍,朱正廷为节目导师。机会难得,她直接找上乐华BOSS,暴露自己火爆微博的身份申请代表乐华参加。她认为她只是千万珍珠糖中的幸运者,只因她可以离朱正廷很近。“正正,勇敢去爱,勇敢去为梦想努力,要知道你不是一个人。我们珍珠糖是你除家人以外最坚强的后盾,你的所有所有我们都会喜欢。正正,仙子下凡,辛苦你了。”
  • 我道无仙

    我道无仙

    “再站到这里,并不是我贪恋那天帝之位。”“我只是想告诉你们!”“几千年前我失去的东西,现在我一定会亲手拿回来!”支离破碎的梦境,让姜凡藏埋在灵魂深处的记忆觉醒,为了那丝执念,他再次踏上修道仙途。尔等自称仙?仙?哼!我道无仙!
  • 荏苒的是时光

    荏苒的是时光

    三班学校里的风云班级这个不平凡的班级有着不平凡的人有着不平凡的故事有着不平凡的你我他四十七个人因为在这个班级里终将会不平凡
  • 恋上隔壁小青梅

    恋上隔壁小青梅

    前侍中之女清儿因被恶霸骚扰,不愿牵连父母,毅然决定诈死出走,不料中途遇到了童年玩伴小金子,清儿顿时觉得小金子整个人都在闪闪发光,却不知道对方的心意。与此同时,小金子眼里心里也只有清儿一人,同样不敢表明心意。“小金子,不去看书,你看我干嘛?”“书中自有颜如玉,然而我却觉得,还是清儿比较好看。”这是一个青梅竹马双暗恋的故事。
  • 火影之嘴强忍者

    火影之嘴强忍者

    学生党,写着玩的,联盟进入火影世界,巨毒,如无抗性勿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