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50200000042

第42章 净土奥义《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学记第一讲(1)

愿我临终无障碍,阿弥陀佛远相迎。

观音甘露洒吾头,势至金台安我足。

一刹那中离五浊,屈伸臂顷到莲池。

莲花开后见慈尊,亲听法音可了了。

闻已即悟无生忍,不违安养入娑婆。

善知方便度众生,巧把尘劳为佛事。

我愿如斯佛自知,毕竟当来得成就。

南无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大愿大力接引导师阿弥陀佛!

南无西方极乐世界万亿紫金身观世音菩萨摩诃萨!

南无西方极乐世界无边光炽身大势至菩萨摩诃萨!

南无西方极乐世界满分=严身清净大海众菩萨摩诃萨!

尊敬的本英大和尚,诸位法师、各位居士大德,非常高兴在本师释迦牟尼佛和阿弥陀佛慈光的加被之下,仗承大势至菩萨威德加持,因此我们今天能够有殊胜的因缘在大庆市净觉寺共同来学习《大佛顶首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特别高兴是能够有这么一种机缘向我们本英大和尚请教,向诸位法师和诸位善知识请教。

在净土的《五经一论》之中,八年以前我们在湖北武汉灵泉寺就讲解学习过《观无量寿佛经》,七年前在湖南南岳方广寺也讲解了《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后来在江苏常州市又依照藕益大师的《佛说阿弥陀经要解》学习了《弥陀经要解》。

很欢喜今天又能够与大家一起来共同学习《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首先让我们共同发起无上的菩提心,为了帮助一切如母众生能够迅速地超出六道轮回的苦海,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因此我们要成佛,唯有成佛才能够有大智慧、大慈悲、大能力,帮助自他一切如母有情脱离六道轮回的苦海。

而要成佛的话,最迅速、最圆满、极圆顿的法门应该就是净土法门,净土法门之中如何才能够成就念佛三昧呢?这个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我们来学习成就念佛三昧的妙修行路,也就是《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一、《大势至念佛圆通章》的殊胜

我们先说《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的殊胜。

第一点殊胜,《念佛圆通章》是释迦如来一代时教的总持。

我们都知道《般若心经》268个字,能够含摄三藏十二部,《心经》是侧重于从见地的角度来归纳佛的一代时教。而《念佛圆通章》总共有244个字,加上经名总共是261个字,也是非常简洁的,是侧重于从行持的角度来归纳一代时教的精髓。怎么可以知道呢?

我们看《念佛圆通章》上说:“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这五十二位菩萨其实就是指我们修行道路上要超凡入圣的五十二个阶位,即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可见,成就念佛三昧是我们从初发心学佛到圆满成佛都需要的,成就念佛三昧是我们能够迅速超凡入圣的妙法、妙修行路。

信“佛是心”,信“心作佛”,这就能够摄受十信位的修行;住在三昧,观佛实相,就能够含摄十住位的所有修持;行念佛行,度念佛人,就能够摄受十行位的法行;回念佛心,向佛心住,就能够摄受十回向位的法行;心地观佛,地如佛地,就能够含摄初地乃至于十地的所有修行法门;忆佛念佛,去佛不远,就是能够含摄等觉位的法行;心想佛时是心即佛,就是摄受妙觉位的法行。

第二点殊胜,《念佛圆通章》是能够让我们迅速明心见性、大开圆解的钥匙。

经文上面大势至菩萨就有引述,他的老师古十二佛,尤其是最后一尊超日月光佛教他修念佛三昧时候所说的方法:“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心开就是明心见性,花开见佛悟无生,就是我们内在的般若智慧心花开了,般若智慧花开了,所以能够明心见性。

其实释迦如来一代时教归纳起来就是两个字——悟和修。净土宗的十一祖,也是在禅门底下大彻大悟的祖师,彻悟梦东禅师就曾经有归纳说:“释迦如来说法四十九年,谈经三百余会,所说八万四千法门,一言以蔽之,不出悟修二门,悟门以明心为要,修门以净心为要。”

其实也就是说整体的佛法归纳起来就是悟和修,悟就是指见地,我们要把凡夫知见转变为佛知见,要把凡夫的生灭心转过来契入到我们不生不灭的真心,这样就是开圆解了。这是从无明系统的错觉之中解脱出来,进入明觉系统,是从见地上来修。

还有行持上来修,就是“修门以净心为要”,身语意三业清净,成就清净心,《金刚经》上说:“信心清净,则生实相。”

可见,其实所有的法门也就是六个字:成就明白心,成就清净心。明白心和清净心是让我们解脱的根本,或者说整体的佛法也就是四个字:心性和因果。心性上来修就是要转凡夫的生灭妄心为佛的不生不灭的真心,开启我们人人本具的、不生不灭的真心。

再说,整体的佛法也就可以归纳为无我律和因果律,本体界的无我律,现象界的因果律。而《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就把怎样来成就明白心和成就清净心的方法都开示我们了,虽然非常短,但是她非常精粹,能够含摄完整的三藏十二部。明心之法也就是“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不需要用其他的方便,当下就能够花开见佛悟无生。

第三点殊胜,《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是悟后起修,见性念佛,迅速成就念佛三昧,渡生死苦海的宝筏。

净土念佛法门本来是万修万人去的微妙法门,为什么现在却变成念佛的人很多,但是真能往生超出轮回的人比较少呢?是因为很多人虽然学佛,也修净土也念佛,但是他没有真正地与佛心相应,只是在表面地持名念佛,口念佛而心散乱,心不与阿弥陀佛愿力相应,心地没有与极乐净土相应,所以难以真正地横超三界,顿出轮回。

可见,《念佛圆通章》所弘扬的成就念佛三昧的方法就更加显得弥足珍贵,我们怎样能够成就念佛三昧呢?这是很关键的,我们大家既然来发心学佛、念佛就是为了成佛,成佛度众生,为了能够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有更好的修学环境,能够一生成就,就一定要能够修学念佛三昧。

我们知道,如果能够念佛成片,伏住见思惑,将来生到凡圣同居净土;如果达到事一心不乱,能够生到方便有余净土;达到理一心不乱,将来能够生到实报庄严净土,分证常寂光净土。而净土的殊胜是一生一切生,乃至于只是生到凡圣同居净土,我们都能够圆具上三土。最低起码要能够念佛成片,怎样能够念佛成片呢?我们学习大势至菩萨教导我们的成就念佛三昧的方法是特别殊胜,是能够唤醒我们法身慧命的阿伽陀药,是当下转凡夫生灭妄心为圣者不生不灭真心的点金术。

黄金当然很珍贵,但是怎样学会点金术更珍贵,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明白点金术,那任何东西都能够让它当下转为精华。念佛三昧就是这样的点金术,就是这样的阿伽陀药,所以《念佛圆通章》是现生成就无生法忍,度化众生归于净土的命脉之法。

《念佛圆通章》上大势至菩萨说:“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这是讲偏于自利的证果,这句话就包含了见、行、果。“我本因地”是见殊胜,以不生不灭的真心为本修因,“以念佛心”是行持殊胜,”入无生忍”是果位殊胜。按照《仁王般若经》所说,证得下品的无生法忍就是七地菩萨,证得中品的无生法忍是八地菩萨,证得上品的无生法忍是九地菩萨。所以我们人人也都能够以念佛心入无生忍,按照大势至菩萨念佛三昧的法门来修持,就可以迅速地成就无生法忍,这是果位的殊胜。可见《念佛圆通章》的殊胜归纳起来也就是圆信、圆解、圆修、圆证。

二、总说经文

经文我们可以分作三个部分:

首先是初叙礼白仪。就是最初我们来讲请法的礼仪。“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这都是讲请法的礼仪。

第二部分就是正陈所证。从“我忆往昔恒河沙劫”一直到“摄念佛人归于净土”,这里面其实也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前面的一大部分是超日月光佛教导大势至法王子怎样来修念佛三昧,后面是大势至法王子说他的修行,自利行和利他行。“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这是偏重于自利的修行。“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这是偏重于利他的修行。

第三部分就是结答圆通。“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这是最后来归结回答佛陀问怎样来证得圆通,大势至菩萨就归结说,我是依靠修念佛三昧来得三摩地,我认为念佛三昧“斯为第一”。

三、解经题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大势至菩萨是人,念佛圆通是法,从章名来说是人法立名。译者是般剌密谛,意译为极量,他是中天竺人。

我们都知道,《大佛顶首楞严经》传来中国有很多神奇的故事,比如说《大佛顶首楞严经》最初是藏于龙宫,因为龙胜菩萨到龙宫去说法,看到龙王所收藏的《大佛顶首楞严经》很生欢喜心,觉得非常殊胜,他读了一遍,就全部能够背出来了,回到人间默诵而出,根据自己的记忆把她抄出来。

还有就是曾经有一个梵僧从天竺(印度)来到中国弘法,见到了天台宗的三祖智者大师,也看到了智者大师所立的三观(空观、假观、中观),看了以后很欢喜就说:“你这个三观跟我们国家一种密不外传的法宝《大佛顶首楞严经》内容很相通,非常好。”智者大师一听说《大佛顶首楞严经》这个经名就非常欢喜,祈祷三宝加被希望能够见到《大佛顶首楞严经》,能够读到,《大佛顶首楞严经》能够有机缘传到中国来。于是他就在天台山建了一个拜经台,昼夜向西方礼拜,拜了十八年,希望求得三宝加被,这部殊胜的法宝能够传到中国来广利众生。

我们想想,智者大师拜了十八年都没有见到的法宝,我们在座的诸位能够有这样的福报读到《首楞严经》,学到《首楞严经》的精粹《念佛圆通章》,这是非常殊胜难得的。

我们也都知道关于《大佛顶首楞严经》传来中国也是非常不容易,是这位般刺密谛法师历尽千辛万苦才传来的,因为般剌密谛法师非常有菩提心,希望能够让这部大经、大法能够传来东土。

第一次带的时候到海关被搜出来了,因为国王有明令,禁止这部法宝流出国土之外,所以被海关官员没收了,没有办法带出来。多次失败以后,他想了一个办法,就是把经写在白布上,字写的很小,把自己的手臂剖开,折叠好放进去,再让手臂长好。当然海关官员是无法查出来的,这样才带来中国,在广州登陆,又把自己的手臂再剖开,把经拿出来,用了这样非常难得难行的苦行,我们才能够得闻这部法宝,这些神奇的故事,这些感人的古德的事迹非常多,我们就不展开来说了。

四、正释经文

1.初叙礼白仪

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

这是说请法的礼仪,是大势至菩萨说《念佛圆通章》的请法的礼仪,后面也讲到了念佛三昧的传承,是从古十二如来得到传承的。

我们都知道中国佛教界历来流传一句话叫做:“开悟的楞严,成佛的法华。”读到《大佛顶首楞严经》能够让我们迅速地明心见性、开悟。心灵的自由就是解脱,烦恼的止息就是涅槃,生命的觉醒就是开悟,福德智慧的圆满就是成佛。

而《大佛顶首楞严经》就是这样一部能够帮助我们迅速地断人我执、断法我执、断尘沙惑、无明惑,悟入本如来藏妙真如性的殊胜法宝,更为殊胜难得的是《大佛顶首楞严经》将修证的心要和盘托出,包括修行心理的分析,修行方法以及需要具足的条件的介绍,包括修证现象的指点,修行过程之中圣境与魔境的揭晓等等都一览无余,都和盘托出,是我们抱本修炼的指路明灯。

在首楞严法会上,阿难尊者请求释迦如来指示一个人三摩地的殊胜方法,释迦牟尼佛就让当时在会的诸大菩萨、诸大阿罗汉都站起来将他们自己最初怎样来成阿罗汉,怎样来成菩萨,最初发心证入圆通、入三摩地的方法和修行的心要和盘托出,然后让阿难尊者以及与会的大众来选择。当时法会上报告证道心要的共有25位大菩萨、大阿罗汉,这也就是《首楞严经》之中著名的二十五圣修证圆通。

大势至法王子是第二十四个报告他的修行心得的,观世音菩萨是第二十五位报告他修证心得的。二十五圣证圆通其实就是从十八界和七大来悟人,十八界和七大悟入圆通就能够把释迦如来八万四千法门全部包含在其中。首楞严法会上十方微尘数如来开示阿难,使你轮回六道生死的症结是眼、耳、鼻、舌、身、意六根,除此之外别无他物,而能够令你速证解脱、开显寂静妙常本觉真心的也是六根,除此之外别无他物。所以修行是在当下的身心起修,一定要在当下的六根上用工夫,在当下的身心上用功夫。

释迦牟尼佛进一步开示说:为什么要说根不说尘呢?为什么要说舍识用根呢?来特意强调都摄六根而不说尘呢?是因为根尘同源,我们在凡夫的迷位执相以求的时候,好像有内外之分,六根属于内身,属于有情,六尘属于外境,属于无情,但是如果追本穷源,根尘本是一体,因为根尘同源,所以如果束缚那就同受束缚,如果解脱时,那么就同得解脱。六根解脱了当然山河及大地全露法王身,因此说根的时候,尘自然就在其中。

为什么不说六识呢?因为识性无源,六根对六尘,因为凡夫心迷了,所以妄分根尘,按唯识的观点就是以见分来缘相分,这样就有了种种的差别相。因此六识其实只是对前尘的虚妄相想,并且来说,根托尘立,尘因根显。因为有六尘的境界相,才能够彰显六根了知的功能,这是根托尘立。因为有六根了知的功能才有六尘境界相的了别显现,这是尘因根显。所以我们的妙真如性,我们的真心是透过眼根来看,称为见性;我们的真心透过耳根来听闻,称为闻性;真心透过身根来觉,透过意根来知,称为觉性和知性。所以见闻觉知的本源,见闻觉知之性就是我们真心的妙用。

文殊菩萨在《大佛顶首楞严经》上说:“声无即无灭,声有亦非生;生灭二圆离,是则常真实。”

没有声音的时候,我们的闻性并没有灭,声音有的时候,声音起的时候,闻性也并没有新生出来,因为闻性是真常的,没有生灭的,我们的六根原是一精明,分成六和合。

一精明就是我们的妙明真心,所以临济义玄禅师就开示说:“有一无位真人,在汝等六根门头放光动地。”这个无位真人指的就是我们的妙明真心,如果把六根都收摄起来,不向外攀缘。不向外攀的话,当然根尘是相对的,尘既不缘,根就返流归一,六用不行,惟余一觉,一觉就是显出净念来了,也就是《念佛圆通章》上所说的净念相继,净念就是清净心。我们先略说二十五圣修证圆通,就能够更好地理解大势至菩萨的念佛圆通,二十五圣其实就是六根、六尘、六识加上七大。

首先说从六尘证入。

最先起来说的是由声尘而悟圆通的最初得度的五比丘阿若憍陈如等五比丘,他们站起来说从声尘而证入团通的心得,修行心要。

第二位是优波尼沙陀,是从色尘证入圆通。

第三位是香严童子是从香尘证入圆通。

第四位是药王、药上二位法王子,是从味尘证入圆通。

同类推荐
  • 佛渡有缘人:佛法与人生智慧大全集

    佛渡有缘人:佛法与人生智慧大全集

    忙、茫、盲……大多数现代人的真实写照。大街上人们行色匆匆,办公室里人们忙忙碌碌,工作台前人们废寝忘食。有人忙出了功成名就,有人忙出了事半功倍,有人忙出了迷惘无助,有人在盲目地忙啊忙……人在旅途,最累莫过奔命、最怕莫过于茫然若失、最苦莫过于苦海无边。故而,我们需要学会去调整、去谋划、去经营、去感悟,用从容的心去欣赏人生路上的风景。愿这本忙里偷闲者写给大忙人的佛学感悟,能够帮助每一位现代社会的大忙人,让大家都找到一张让心灵放松的按摩椅,一个让心灵休憩的驿站,一处让心灵休整的港湾。
  • 苹果上的肖像

    苹果上的肖像

    本书是“星云大师人生修炼”系列丛书之一。作者星云大师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谈为人处世的道理,比如,应积极看待生命、正确对待金钱与财富、注重培养待人接物的人生修养、正确处理感情问题、对社会知恩图报等等。
  • 佛家、道家、儒家智慧一点通

    佛家、道家、儒家智慧一点通

    立足于百姓平民,将高深莫测的道家智慧用最朴素的语言表述出来。全书从人生、工作、社会、婚姻等方面入手,谈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讲解了儒家智慧的精华,并穿插经典的儒家故事,以修身养性、心态胸怀、谦孝美德、社交礼仪、正视财富等篇章向大家阐释了儒家的博大智慧。立足于佛教圆满无上的智慧,从人生、工作、社会、婚姻等不同的角度着手,依靠古人的智慧,去解决现代的问题,以处世的精神,干入世的事业,以此给忙忙碌碌的人们一个智慧参考。
  • 竺法护传略

    竺法护传略

    《竺法护传略》作者把竺法护对中华文化的巨大贡献,彰显于世,目的在于“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 一日一禅(超值金版)

    一日一禅(超值金版)

    “禅”是一面镜子,可以照彻人的心性;“禅”是一盏明灯,可以照亮人的心路。禅的思想是空灵、豁达、开阔、明朗的人间清流;禅的生活是积极、自在、简朴、自适的安心方式;禅的理念是教人首先学着放下自欺、自怨、自慢和自我枷锁,然后才能海阔天空地任意翱翔;禅的方法是教人首先练习认识自我、肯定自我,然后再粉碎自我。《一日一禅(超值金版)》所撷取的佛学故事,篇篇隽永,字字珠玑,每个故事就是一道顿悟的光芒,一汪沁心的泉水,一把理解现实人生的钥匙。以禅养性,以禅修身。旨在帮助你借助禅这面镜子,照亮自己的心境,借助禅这盏明灯,清净自己的心灵,明心见性,去掉自心的污染,以此和谐性情,舒适身心,从而达到修身的目的。
热门推荐
  • 造物主在蓝星

    造物主在蓝星

    造物主在蓝星的悠闲生活,玩玩游戏,看看风景,旅旅游。
  • 观月学院秘密社:美杜莎之泪

    观月学院秘密社:美杜莎之泪

    五好少女杉田花菜有一对不靠谱的父母,还有一对超级可爱的双胞胎弟妹!但是,因为一场倒霉的车祸,她还拥有了一个无法直视却又甩不掉的奇怪男朋友莫奇·杜莎!传说他是西方贵族杜莎伯爵之后,不但拥有绝伦的外貌,还超级有艺术品位,最爱收藏蜡像!
  • 腹黑百变妃:红颜决天下

    腹黑百变妃:红颜决天下

    "从前有个王八蛋他叫做纳容晟,有一天他突然发神经......"韩殊悠然自得地在纳容晟面前唱着,纳容晟忍无可忍地说:"你在唱什么!"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以为520

    以为520

    这是我身边朋友的真实故事,青春的懵懂。愿你们喜欢。(初来驾到,萌新一枚。望多多指教,有灵感就码字~)内心逼逼:我怕没人看,hhhhhhh
  • 快递情缘

    快递情缘

    这是一篇在新浪没更完的残文,希望在这里更完.由一段快递带来的亲情友情爱情故事,这里的故事围绕着叶家展开,几代人情感的冲突,邻里关系,家长里短,无聊的时候可以看着玩,还有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国师大人求放过

    国师大人求放过

    好不容易考上了心仪的大学却因一个没有节操的偷井盖贼过早地去见了阎王。闹了地府,砸了孟婆的场子,最后不小心一脚将孟婆踹下了奈河。好吧,为了赎罪她去了孟婆降生的那个时代,一觉醒来她成了女扮男装的帝王。虽然这个王朝是神王权相结合,但当皇帝也不错,有钱,有权,颜值还高。但唯一不好的就是:她得忍着后宫的一大群美女对着她抛媚眼!才过了几天逍遥的日子,第一天上朝就被逼婚,搞什么!皇帝当得这么憋屈也是够了!不过就是玩性大发去逛个青楼还被逮了个正着!好吧,她可以不逛青楼,但是,我去!为什么找个人还不让她找!哎呦喂!国师大人,饶了我成吗?我不过就是想早些找回孟婆完成任务而已,有这么困难吗!“男人”何苦为难男人喂!
  • 天下第一美人

    天下第一美人

    他是傲视天下的骄子,是众人心中的“战神”,睿智,霸气,帅气。她是封建等级社会中罕见的奇女,是“天下第一美人”,聪明,美丽,娇弱。当命运将两人系在一起,会发生怎样的奇迹?是遵守世俗的礼教,还是相知相惜,共视天下?
  • 封世间

    封世间

    一篇有着哲学的文章,演示了世上厌恶,险恶,该保持的态度。
  • 魔武英豪传

    魔武英豪传

    苍茫魔运转劫起,何故苍生运自流。纯粹的魔法世界,传统的武术格斗。这里有山寨版的钢铁侠,这里有盗版的霍格沃兹。我想写的,是我所脑子一直存在的世界!初次写东西,笔力有限,勿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