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50200000002

第2章 华藏遍《普贤行愿品》学记第一讲(2)

事实上,“华”是指因花。从人来说,是指大菩萨,普贤菩萨、文殊菩萨,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从法来说,是指普贤的十大行愿,文殊菩萨的十度,一一行愿皆具无量行愿,以此六度万行的因花来庄严佛果。“严”是庄严,也通于人法,能庄严的人是菩萨,所庄严的人是佛。能庄严的法是六度万行,所庄严的法呢,是“大方广”。因为我们能够究竟证得真心本体的“大方广”,所以就能够成为福德智慧两足尊的圆满佛陀。

所以“佛华严”,是普贤行来庄严福德,文殊智来庄严智慧。所以也就是佛法中间的两个流派:普贤行表示广行派;文殊智是深观派。以此福慧二庄严,而圆满成佛。也就是以因花庄严果德。

《大方广佛华严经》,“经”是通名,贯摄常法;也可以说是径路;也有涌泉义,涌出无量法流;也有出生义,能出生诸佛;也有显示义,显示真心本体“大方广”;也有绳墨义,好像木匠要做木器活,首先弹一条墨线,同样的,我们修正自己不正的行为;也有贯穿义,摄持义,摄持一切法宝。

这是略释经题“大方广佛华严经”。

译本

《华严经》流传到人间,因缘是非常奇特的。在如来(释迦牟尼佛)入涅槃以后,有一位释迦世尊曾经授记过的龙树菩萨,出生在印度的南方,智慧非常广大。没有接触佛法之前,首先是学外道,学了隐身术。学成以后,就与几个同学隐身,出入王宫,肆意妄为,所以就让很多的宫女怀孕了。

国王很生气,就问这个婆罗门的国师是什么原因。

国师说,有可能是鬼神干扰;有可能是人学了隐身术来干扰。如果是鬼神干扰,念咒可以消除。如果是人干扰,可以在黄昏的时候,让那个武士拿刀,在官门进出的地方,空中去砍。然后这个以隐身术进来的人,接触到刀,就可以破掉他这个法术。

龙树菩萨,他的其他同学都给刀杀死了。唯有龙树菩萨,他比较机敏,就躲在国王的背后,逃过这一劫。

之后他自己很后悔,醒悟过来,来学习佛法。因为他智慧很广大,所以博览群经,无不穷尽。人间的经典都看完了,都学好了,就生起一个傲慢心来。

这时候,有一位大龙菩萨,善巧方便引导他到龙宫里面,去看龙宫里面的法藏,法宝,见到了《华严经》的广、中、略三种。广本的《华严经》,有一四天下微尘数品,每一品有尘刹微尘数偈,这个就很多了。中本也很多,乃至于略本都有十万偈。所以龙树菩萨以他的大智慧,就详细地看了一遍,就把这个略本的十万偈华严,背诵记住了,来到人间把她重新写出来。所以呢,就流传到人间来。

在中国,传到中国来有三种译本。东晋时候,有一位佛陀跋陀罗三藏法师,翻译了一种,但是只有三万六千偈,译为六十华严,六十卷。唐朝武则天时候,有于阗的国王,献《华严经》的梵本,也只有四万五千偈,武则天就请实叉难陀法师译为中文,就是八十华严。

实叉难陀法师翻译的时候,也出现了很多的瑞相。先一天晚上,武则天就梦到了天降甘露,果然第二天,开始译的时候天降甘露。并且在这个译经的场所,那个庭院的平地上,突然就出现一个大的水塘。每一天早上,就由这个水塘里面走出两个童子,来侍候笔墨,到晚上那两个童子又进入到水塘里面去。天天如此,一直到八十华严翻译圆满。这个是龙王恭敬《华严经》这个大法的缘故,示现为两个童子来协助翻译。

第三种译本是唐德宗贞元年间,印度乌荼国,也就是乌仗那国。莲花生大师就出生在乌仗那国。印度的乌仗那国的国王,为了祝贺唐德宗的生日,就亲自手抄了梵本的《华严经》的一品,就是《普贤行愿品》。其实完整的《普贤行愿品》就是有四十卷。然后派遣使者进献梵本给唐德宗,唐德宗就请求厨宾国沙门三藏法师,般若法师译为中文,就是四十华严。

事实上四十华严就是完整的《普贤行愿品》,我们现在的这个《普贤行愿品》,只是四十华严的最后的一卷。所以四十华严就是《普贤行愿品》的全文。

我们现在流通的这个《大方广佛华严经》,是八十一卷,前面的八十卷是实叉难陀法师翻译的,后面的一卷,就是从四十华严里面抽出来的最后的一部分,也就是般若法师所翻译的《普贤行愿品》。

七处九会

我们略略地介绍一下这个《华严经》的七处九会。华严宗有五祖,先后有五位祖师大家公认的。其中四祖清凉澄观国师,在五台山的大显通寺住了几十年。澄观国师是华严菩萨的化现,他就判《华严经》为七处九会,也就是说在七个地方,分九次说出的。每一会有不同的会主为代表。

第一会有六品经文,总共有十一卷,普贤菩萨为会主,说法的地点在菩提场,介绍释迦牟尼佛成佛以后,所亲证的依报正报二报庄严,也就等于是序分。六品是《世主妙严品》、《如来现相品》、《普贤三昧品》、《世界成就品》、《华藏世界品》,讲二十重华藏世界。娑婆世界和极乐世界都在十三重,第六是《毗卢遮那品》。

清凉澄观国师定名为,举果劝乐生信分。也就是说,首先说佛陀圆成佛果以后,他的那个不可思议的境界,让众生听了以后生欢喜心,生起信心来,这是信分。

由第二会到第七会都是解分。所以可见信、解、行、证,解是非常难的,所以解呢,讲得最详细、最完整。你看释迦牟尼佛住世的时候,没有带大家去禅堂打坐,也没有带大家到念佛堂去念佛,就是天天讲法,为什么?让大家真正的心开意解,大开圆解。

第二会,也有六品经文,由文殊菩萨为会主,在普光明殿说出。事实上七处九会,第二会、第七会、第八会,都在普光明殿所说。第二会的六品中,第一是《如来名号品》、第二是《四圣谛品》、第三是《光明觉品》,这个都是讲如来的正报。接下来就要起修,闻法起修也有三品,就是《菩萨问明品》、《净行品》和《贤首品》,这个三品是十信位。从十二卷到十五卷,总共四卷经文。

事实上十信位在圆教里面,严格来说,还是在凡夫的位次,我们能够真正的信解、体认我们这个不生不灭的真心,好像我们前面所说的,那个惠明尊者一样,听到六祖大师的开示,马上豁然大悟。这个其实不难,我们如果真正的理解了,真正的相信了,那么就是说我们不思善,不思恶,一念不生,这个时候灵明觉了的显露的就是我们的真心。你真正体认了,依此而起修;真正深信了,就可以说你当下就是十信位的初信位,你就是信相菩萨。

那我们其中这个《净行品》,今年会在武汉灵泉寺讲解,是文殊菩萨开示如何善用其心,任何一法,我们能够善用其心,都可以转变为佛法。比方来说你炒菜,这个本来是世俗法,但是你可以让它马上就转为佛法,只要动一个念头就好,怎么动念头?我炒菜的时候,我心里面祝愿,所有的人,能够吃到我这个菜,乃至于闻到这个炒菜的香气,都愿他们吃下去以后身体健康、智慧增长、业障消除,尝到佛法的甘露美味。无论这个效果怎么样,但是你这个愿,功德就是不可思议的。所以《净行品》是文殊菩萨教导我们善用其心,在日常生活之中的生活瑜伽一百四十一种。

第三会是修十住法门。第二会修十信,第三会就修十住。住就是安住于佛法中,心与法相应。也有六品,有三卷经文,以法慧菩萨为会主,在忉利天宫,最吉祥殿所说的。

这里面就有了一个问题,我们说如来初成佛道,《华严》最初三七日,三七二十一天呢,如来就以报身,来为大菩萨说法。那么他明明坐在那个菩提场没有动,怎么能够升到忉利天去呢?事实上,我们要知道,化身佛坐在菩提场没有动,但是报身佛他是充满于法界。法身、报身,他们都能够遍满法界,所以可以升忉利天宫,到最吉祥殿,为大菩萨说法。

所以我们有一个偈子:“佛身充满于法界,普现一切众生前。随缘赴感靡不周,而恒处此菩提座。”既能够“随缘赴感靡不周”,而同时又能够“而恒处此菩提座”,这是如来不思议的境界。我们要知道,一般说,毗卢遮那佛是法身佛,卢舍那佛是报身佛,毗卢遮那就是遍一切时处,光明遍照的意思。但是,毗卢遮那他在有些场合,他是指法身佛;他在有一些场合,也会指报身,报身佛。

第四会,共有四品,由第十九卷到二十二卷,四卷经文。是在夜摩天宫,由功德林菩萨说出。说法之前,功德林菩萨,先入菩萨善思维三昧,得到诸佛菩萨的加持而说的。那么内容是说十行的法门,《华严经》讲十行,《梵网经》就讲长养。十住、十行、十回向,这个都是三贤位。

第五会,是说十回向的法门,共有三品经,是金刚幢菩萨在兜率天宫所说。金刚幢菩萨先入智光三昧定,然后说十回向法门。十住、十行是偏重于自利;十回向位是兼修利他。

第六会,只有一品经文,就是《十地品》,所说的是十地法门,三贤十地。十地呢,到初地就证入圣位了。是金刚藏菩萨入于菩萨大智慧光明三昧之后,在他化自在天宫所说的。

第七会,有十一品经文,是等觉妙觉位的境界,是毗卢遮那如来为会主,也是在普光明殿所说的。

那么由第一会到第七会,就属于信、解、行、证四分中的解分。

第八会,是《离世间品》,是普慧菩萨为会主,普慧菩萨入于佛华藏庄严三昧,也在普光明殿所说。那么在四分之中,属于行分。《离世间品》的内容,是普慧菩萨提出了200个问题,普贤菩萨对每一个问题,都给了十个答案。所以总共有两千个答案。事实上就是说,五十二位的修行。前面是介绍;到这里面呢,就是讲如何具体去行持、去修,所以称为信、解、行、证的行分。前面是一位一位地分开来讲,叫做行布;到《离世间品》,是总括的来说如何修行,叫圆融。所以说行布不碍圆融,圆融不碍行布。所以这个《离世间品》在《华严经》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菩萨的六度万行,都是由《离世间品》而开出来的。古人有一些时候也会把这一品经,单独印出来,单独印行,另外取个名字,叫做《度世经》,也有的取个名字叫做《普贤菩萨答难二千经》,这个是行分。

第九会,就是《入法界品》,说法主是毗卢遮那如来,入于师子频申三昧定。这是成就以后,回头看看这个修行的径路,然后让众生能够依此而修证。是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重阁讲堂,逝多林中所说的。属于证分。

主要的内容就是讲,前面已经信、解、行讲了很多,然后如何证呢?如何能够真正成佛呢?那么这个《入法界品》,主要就是讲,好像演戏一样给我们看。

有一个善财童子。在印度的福德城,有一个大长者,这个长者财富无量,也很有慈悲心,但是美中不足呢,就是没有儿子,到四十多岁,就生了一个男孩子。这个小孩子很有福德,一生下来以后,他父亲的生意就越来越好,越来越红火,所以就给他取个名字叫善财。

善财童子长大以后,不好乐世间的欲乐,而希望探求宇宙人生的真理,探求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的方法。刚好就遇到文殊菩萨,到福德城来开示佛法,善财童子闻法以后,发菩提心,然后就请教文殊菩萨“如何能够迅速成佛”。

文殊菩萨就教他说:“你应该去参访善知识。”

所以善财童子,从一个凡夫地位发菩提心,经历百城烟水,经过了一百一十个城,拜访了五十三位善知识。后面参访弥勒菩萨,弥勒弹指、楼阁顿开,入弥勒楼阁,证入一真法界。

这个是代表什么?代表解圆满,大开圆解了。我们能够真正地体认真心不生不灭,然后依此而修行,这个也是开圆解。最后参第五十三位善知识,是普贤菩萨,教他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是代表行门的圆满。那么福圆满、慧圆满,就圆满成佛。

这个是我们说《华严经》八十一卷,我们非常简略地给大家说一说,这个七处九会的内容。有一个偈颂,可以帮助我们知道,就是:

菩提场出九逝多,

三四忉利及夜摩,

普光明殿二七八,

兜率他化五六过。

这把七处九会都概括起来了,第一会是菩提场,第九会是祇园逝多林;第三会是忉利天,第四会是夜摩天;那么普光明殿呢,说了第二会、第七会、第八会;兜率天说第五会,他化自在天说第六会。所以这是七处九会演大华严。

所以我们非常欢喜,非常庆幸,能够闻到这个华严大法,并且大家能够生起信乐来,因为这个圆顿的大教,所谓的:有耳不闻圆顿教,有眼不见舍那身。

《华严经》因为是如来的境界,如来果地的境界,所以加持力,感应力是不可思议的。

印度有一位世亲菩萨,他最初是学小乘,造了五百部论,来阐扬小乘的法理。但是他不信乐大乘。他的兄长无著菩萨,知道他不信乐大乘,并且有一些攻击的话,就很怜悯方便引导他,就示现病相,让这个弟弟(世亲菩萨)来探望他。来探望他的时候,就请世亲菩萨给他诵经,诵大乘的经典,并且就让他诵《大方广佛华严经》。原来世亲菩萨是不信大乘的,所以他也不看,哪里知道,他很勉强地为他哥哥诵这个大乘的《华严经》,越诵越欢喜,真正地深信大乘,对以前的行为都后悔了,回小向大了。

这个时候,他很后悔以前所造的谤法的,诽谤大乘的罪,所以,就马上拿出出家人那个戒刀来,说:“我以前诽谤过大乘,那我要把自己的舌头割下来。”

然后无著菩萨就说,“你割掉舌头也没有用,也不能够消除你以前诽谤大乘的罪。你应该怎么样做?应该是造论来宣扬大乘的妙理。”

所以世亲菩萨就造了一部论典,叫做《十地经论》,来阐扬《华严经》的密意。论典造圆满的时候,世亲菩萨的口中放出无量的光明来,遍照四方,大地六种震动。整个国家的国王和臣民都很惊奇,就循着这个光来到世亲菩萨的住处。

国王就请问他说,“尊者,是否您今天证果了,所以显现这个瑞相呢?”

世亲菩萨说,“不是的。并非我今天证果,而是我为了弘扬《大方广佛华严经》,造《十地经论》,今天圆满了。所以以《大方广佛华严经》不可思议的加持力,才显现了这样子的瑞相。”

这是我们释这个《大方广佛华严经》。

释品名

底下就是这一品的品名,《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入”就是证入,有能、有所,所证入的是不思议解脱境界,能证入的是普贤行愿。“解脱境界”就是佛的境界。凡夫的生灭心,分别心是难思难议的,因为佛的境界是不生不灭的真心用事。

《华严经》在宇宙观上讲二十重华藏世界。在行门方面呢,注重于历事炼心,主张修行在日常生活中修,在待人接物、穿衣吃饭,在一切言行举止中去修。所以这个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入法界品》,是《华严经》的特色。那么就是演戏给我们看,善财童子和五十三位大善知识演戏给我们看,告诉我们如何在生活中间修行。

事实上,五十三位善知识,也可以代表当前社会各行各业的男女老少;也是开示我们,大乘佛法人人可学,人人可修。并且对于我们学佛的人来说,一切人都是善知识,一切人都是佛菩萨。我们都应该,自己发菩提心以后,有正知正见,都应该能够从他们那边得到启发,也就是文殊遇缘则有师。遇到任何缘分,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都能够启发我本具的福德智慧。做得好的人,好人是我的榜样,是我修行的榜样,是我的法师;贪、瞋、痴、慢很严重的人,恶人,我引以为戒,是我的的戒师。

同类推荐
  • 钟吕丹道修炼入门

    钟吕丹道修炼入门

    钟吕丹道修炼入门是一本系统阐述有若千年法脉传承的钟吕丹道实修入门的专著。全书秉承师传风格,体现真修实炼。书中介绍了钟吕丹道的渊源和传承,论述了悟道心法和入门体系,详解了核心功法和辅助功法,方便读者理解和研习丹道养生。
  • 道教一本通

    道教一本通

    本书从“道”字入手,详细讲述了道教的历史、教派、典籍、神仙、仙境、道术、科仪、文化的方方面面。
  • 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比较研究

    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比较研究

    本书首次系统地对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进行比较研究和当代审视。作者根据比较宗教学、生态伦理学、深层生态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从不同角度和层面探讨了道教与基督教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伦理道德规范及其实践活动。道教和基督教的生态思想以其神学为基础。本书梳理了不同历史时期道教与基督教的生态思想,重点比较了道教与基督教的生态神学思想、自然生态思想、社会生态思想及环境保护实践,剖析了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的现代价值,并对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异同的原因进行了分析。通过比较研究,旨在求同存异,探讨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精神实质的一致,看到某种更深层的价值相通。
  • 安然自在(星云日记一)

    安然自在(星云日记一)

    为学做人之道最大的障碍是固执、排斥,故学习初步就是要一入门,一切都要放在门外,如此才能过得安然自在!
  • 星云日记20:谈空说有

    星云日记20:谈空说有

    本书为“星云日记”系列的第二十册。收录星云大师1992年1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的日记,分为“谛听谛听”、“竖穷三际”、“谈空说有”、“宁静致远”四部分。日记详细记载了星云大师每日的弘法行程、心得、计划,熔佛法、哲学、文学、慈心悲愿于一炉,实为一代高僧之心灵剖白与济世旅程,为现代佛教历史的进展保存或提供了至为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亦为吾人陶冶心性之良方、修养精神之津梁,从中可获得许多做人做事的启示与新知。
热门推荐
  • 都市神级战神

    都市神级战神

    少年尊者!东方战神!国之重器!李闲云无数荣耀加身,却仍然记得当初的一饭之恩!“这份恩情!我李闲云必将用一生去报答!”李闲云重回凌云市,搅风弄雨,只是为了让她们生活在一个安稳和平的环境里!
  • 星月仙书

    星月仙书

    世间无人不渴望长生不死,但又有谁真的能够做到呢?唯有成仙。古往今来,多少人修仙,只为长生不死。少年从天而降,携仙书,拥圣体,开始了自己的修仙之路……
  • 禁忌玩偶之暗黑少女

    禁忌玩偶之暗黑少女

    你是否有讨厌的人,你想让他消失,因为他抢了你的东西,你的宠爱和所有物。如果有,欢迎来到玩偶之家,满足你的心愿。
  • 有人会在原地等你吗

    有人会在原地等你吗

    青春时期对爱情是纯情的,但是因为任性和倔强,往往事与愿违。
  • 毕业结序曲

    毕业结序曲

    青春,有谁没迷茫过;青春,有谁不徘徊过;青春······别人的青春我不能成王,但我知道,我的青春我做主!
  • 鬼道传人:神级败家子

    鬼道传人:神级败家子

    离婚的媳妇嫁给了村长,王大根从此一蹶不振。在村里他抬不起头,在朋友面前丢尽了面子,索性就破罐子破摔……赌钱、喝酒逗娘们,怎么坏怎么来,最终成为十里八村的大败家子……
  • 流沙戏

    流沙戏

    十七岁的爱情是什么样子的呢?让我在十七岁遇到了你,遇到了你们,我不后悔。对不起,再见了。这简单的六个字让我们分别了八年。终于,我还是忘不了。
  • 超少年密码之暗中的秘密

    超少年密码之暗中的秘密

    这个是继续超少年密码的,这个是我自己想的情节,大家不要介意,多多支持哟。
  • 脚本游戏

    脚本游戏

    “叮咚~欢迎来到脚本游戏!”“还在为你体内蠢蠢欲动的表演欲发愁吗?这里将有各式各样的剧本任君采撷,快来来加入我们吧,亲~”刚开始听到系统播报的顾千夜:“……”不好意思,我不认为死宅有什么表演欲。后来的顾千夜,真香~
  • 普外科速查手册

    普外科速查手册

    普外科作为十分重要的学科,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为了适应我国新医改的深入进行,满足广大普外科医师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临床普外科医师的诊治技能和水平,编者组织国内长期从事临床一线工作的专家、教授,结合他们多年的临床、科研及教学经验,编写了《普外科速查手册》一书。《普外科速查手册》内容由三部分组成:普外科常见症状诊断、普外科临床常见疾病诊疗、普外科疾病的特殊检查。《普外科速查手册》既有经典的临床经验,又有前瞻性进展介绍。全书结构新颖,实用性强,充分体现科学性、规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