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178200000010

第10章 为阴阳五行正本清源(2)

读《黄帝内经》,通篇都在用阴阳四时五行论述人体与天地的关系,而在每一处都有明确所指。例如在《阴阳应象大论第五》和《天元纪大论篇二十二》两次提到:“天有四时五行,御五位,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藏zàng,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可见,阴阳、四时、五行、五脏,包括人的喜怒哀乐都一脉相承。最典型的论述是在《金匮真言论第四》中,从五位(五方:东南西北中)归类的角度,列出了天、地、人五行相关的各个方面。例如,“帝曰:五藏应四时,各有收受乎?岐伯曰:‘有。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开窍于目,藏精于肝,其病发惊骇。其味酸,其类草木,其畜鸡,其谷麦,其应四时,上为岁星,是以春气在头也,其音角,其数八,是以知病之在筋也,其嗅臊。’”其余南、中、西、北类推详见《黄帝内经·金匮真言论》。

《黄帝内经·五运行大论》指出:“夫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天地阴阳者,不以数推,以象之谓也。”由天地阴阳四时五行创造出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给人以千姿百态之象,是不能用阴阳之数来表达清楚的。

人所感知的是象,而阴阳五行之理隐匿其中,需要我们透过现象看本质。

汉代董仲舒的《春秋繁录·五行相生》对此做了概括:“天地之气,合而为一,分为阴阳,判为四时,列为五行。”也证明阴阳和五行说的是一回事,说“金、木、水、火、土”就是五行显然不符。而《黄帝内经》开篇所讲: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阳气的四时状态,推动生物的“化”生,以长夏为农历六月的湿润气候促进化生万物,形成五运气行,即阳气的“生、长、化、收、藏”才是五行的本质。

这样才有《六节脏象论篇第九》:“五气更立,各有所胜……春胜长夏,长夏胜冬,冬胜夏,夏胜秋,秋胜春,所谓得五行时之胜,各以气命其藏。”其中“各以气命其藏”是以五行之气影响、“命令”或“给予、化生”人体五脏的意思(春命肝、夏命心,长夏命脾、秋命肺、冬命肾)。这就是有关天人合一、天人相通的论述。

可见,《黄帝内经》中的“五行”指的就是在春、夏、长夏、秋、冬五季自然界阳气运动,产生五种力量:生、长、化、收、藏。五行译成英文应译为“fivemovements”,即阳气的五季运动,其实质是fivepowers。

三、是谁作下千古之谜

(一)阴阳五行“哲学化”与《黄帝内经》相伴而生

查《十三经注疏》可知:王肃(三国时期魏国哲学家)释《尚书·洪范》,错把五行释成五材,致使五行之说千古不明,以至于现在对外传播中医文化,也将五行译为fiveelements,即五种元素。

其实,在王肃之前战国时期的齐国邹衍,位居齐国士大夫,是阴阳五行学派的创始人和代表人物,它同样把五材视为五行,并从五材相生的规律反推“春、夏、季夏、秋、冬”五季以合五材。邹衍以“五行相胜说”创立了“五德终始”

来解释政权的兴废。“五行相胜说”认为:众胜寡,所以水胜火;精胜坚,所以火胜金;刚胜柔,所以金胜木;专胜散,所以木胜土;实胜虚,所以土胜水。邹衍根据水、火、金、木、土五行之间的这种循环相克关系创立了“五德终始说”,来解释历史发展和朝代更替。五德,指水、火、金、木、土五种“德运”。他认为历史发展正是按照这种顺序循环往复,每一朝代都有五德中的一种与之相配合,由此种“德运”决定这个朝代的命运。

邹衍用“五行相生说”解释自然的季节转移,为齐宣王、齐湣(mǐn)王制定“四时教令”,使“四时明堂制度”更加完善。“五行相生说”认为:“木性温,钻灼而火出,故木生火;火热能焚木,木烬而成灰(即土),故火生土;聚土成山,山必生石,故土生金;金属遇冷,空气中的水汽凝结附着其表面,故金生水;水润而生万物,故水生木。”这样木、火、土、金、水就构成了循环相生的关系。

历代的评论家都把邹衍的“阴阳五行观”列为“致用”的观点,并没有谈到阴阳五行的本质问题,从观察阴阳、五材的基本自然特征,把世界分成五类物质,又直接为迎合社会需要被牵强引上“哲学”层面,从而与自然科学体系的建立失之交臂。

笔者抛弃其哲学理论的观点,从现代天文学揭示的“天地之道”——天体运行规律理解阴阳五行,发现能与《黄帝内经》的“四时阴阳五行”无缝对接。将在后面第四、第五章探讨阴阳、五行、生命的本质问题,此处从略。

(二)揭开古人给五行“赋像”之谜

把“木、火、土、金、水”称为五行已经几千年了,总该有个理由吧。《尚书·洪范》(图3-2)记述的是周武王与箕子的对话,其中谈道:“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这段话给我们提供了两条信息:一是,五行说的是“五性”,即“水”说的是阳气的“润下”状态,“木”说的是阳气的上升“曲直”状态等等。历代多断章取义,只言“木、火、土、金、水”,对其性避而不谈了,现代的许多学者也都犯了这个毛病。二是,关于五行的概念早在商周时期就有了,又早于《黄帝内经》2500年左右。追溯中华5000年文明史,阴阳五行处在源头,《河图》、《洛书》演绎的是天地形成,《易经》讲阴阳,《尚书》

讲五行,是古代自然科学的核心,也是中国古代自然科学和哲学思想的源泉。

“木、火、土、金、水”是构成地球的五类基本物质,古代称为“五材”。阳气的“生、长、化、收、藏”或者说五行的生克制化就是在“五材”这个“舞台”

上展现给人的。阳气的“生、长、化、收、藏”没有像,属于形而上“道”的范畴,而赋予“木、火、土、金、水”就有了直观的像,就成了形而下了,阴阳“不以数推以像”,把五行称作金、木、水、火、土,也是言阴阳之像而已。

推导这个“赋像”的过程,根据古人的解释:“木曰曲直,火曰炎上,土爰稼穑,金曰从革,水曰润下。”我们把这几句倒过来便一目了然(A=B即B=A):

阳气的生,像为“曲直”,最能演绎“曲直”这个像,植物(木)也。曲直曰木,压在石头下的植物种子,不知要经多少曲折,才能展其身姿,顽强的生长。

这就是木性,是阳气、能量赋予生命的曲直生长之性。

阳气的隆盛(长),像为“炎上”,就是“火”上加“火”。谁最能演绎“炎上”

这个像,火也。炎上曰火。

阳气使物变化,其像为“稼穑”,文言词语出自《诗经·魏风·伐檀》:“不稼不穑,取禾三百廛(廛chán,同“囷qūn仓”,即粮仓)兮?”《毛传》解释说:“种之曰稼,敛之曰穑。”用现代汉语翻译,种植叫“稼”,收割叫“穑”。

使稼穑(从种子到种子的变化过程)之位,土也。稼穑曰土。

阳气之收,其像“从革”。“从”,顺也;“革”,变革,引申为肃杀、沉降、收敛等性质。谁最能演绎“从革”这个像,金也。从革曰金。

阳气之藏,阳气无形,必附于物而可察。冬季阳气封藏于地下的水中,其性为温而“润下”,谁最能演绎“润下”这个像,水也。润下曰水。

(三)“赋像”如同引经据典

我们现代人习惯于用“抽象”这个词,而对“赋像”很生疏,《辞海》里也没有这个词。能够理解抽掉具体的“像”,是为了使道理的含义更广泛,就能理解赋予无影无形的、广袤无垠“形而上”的“道理”以具体的像。这种用法就像我们中国人说话引经据典,引用典故、成语,表达的是意境,而非典故本身,这就是现代翻译要“达意”的基本要求。所以,到处都可以用阴阳五行说事,但不同场合的阴阳五行所指有别(这就要求读《黄帝内经》的人必须有悟性),考其核心,必有阳气的“生、长、化、收、藏”五种力量贯穿其中,而“木、火、土、金、水”五材的自然性质的确能表达这五种力量的生克关系,比如用水可以灭火等。

古时中国人都有“小名”,成人之后长辈就要赐个“字”或称“大名”、“大号”,从此以后只有父母和老师可以称其“名”,其他人只能称其“字”,久之,对于世人,就只知其字,而不知其名了。从这个意义理解,“木、火、土、金、水”就是五行的“字”。

理解了这个意义,在具体应用中,我们就能理解“肝木”、“肺金”、“心火”、“脾土”、“肾水”,分别讲的是肝的升发疏泄条达之性、肺的收敛肃降之性、心阳的宣发之性、脾的运化之性和肾的封藏之性。我们生活中的五材生克制化,实际也都是这五种力量使然。

四、如何理解世间万物不离阴阳五行

经过以上的追根溯源,我们明白了:阴阳五行揭示的规律是太阳和地球相对运动所产生的阴阳寒热变化在一天和一年中的循环。有人把它形容为汽车的五个循环档位,这五个档位分别对应阳气的生发之力(春)、生长之力(夏)、变化之力(长夏)、收敛之力(秋)和封藏之力(冬)。这五种力量对地球生命的产生和维护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也对万事万物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是我们祖先在远古时期就发现的普遍规律,把它称作:“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古人讲的“万物不能外乎五行”,不是讲万物都是由五种材料组成的。其意义在于:万物发生、发展、变化,都要受到昼夜循环和一年五季循环的制约,万物包括人体都是“生、长、化、收、藏”这五种力量制约、平衡的产物。这样我们就能很好理解古人说的“人在五行中,五行也在人中”的道理了。我认为,这就是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它是“天人合一”整体观的轴心。

中医学基础理论不把此事交代清楚,就不能自圆其说。古人留下来的着作只述而不论,略去了大量的推导过程,不像现在的文章,要求论点、论据、论证、结论一应俱全。这可能是因为古代记录介质落后,多用“竹简”,致使搬运、保存都是负担而尽量简化之故;也许是古人认为是“天机”不可泄露,而文句古奥?

山东聊城的刘东军先生用《易经》十二消息卦理验证、推导了汉代医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取得突破。《伤寒杂病论》的很多论述给后人留下的就是“有是证,用是方”,关于为什么,只有靠自己去悟。刘东军先生回答了《伤寒杂病论》里边我们要问的许多为什么,拜读后使人茅塞顿开,深感佩服。

可见,古人留下来的很多东西,我们只能看到结果,而求源,要依靠现代人、现代科学的不断努力。

本章小结

本章主要将古今权威着作中“阴阳五行”概念进行比较,通过追根溯源,斧正了2000多年关于阴阳五行概念的误解,还原了《黄帝内经》的本意。

阴阳五行出自古人研究“日月星辰”、历法并发现“天人合一”的内在本质的成果,本属自然科学范畴,说它是哲学,是古代思想家借用概念的结果。思想家的善于引申、说教,使阴阳五行哲学广泛应用于社会各领域,也使历代中医人偏离了自然科学轨道,形成了当今“哲学用于中医”的局面。

笔者一直坚信,无论古今中外,世上的“理”都是相通的,只是描述它的语言、方法不同而已。现行的《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运气学》的核心偏离了自然科学的轨道,只从哲学层面理解阴阳五行,又是“拿来主义用于中医”的东西,是造成世人不能接受中医的关键。

真理是简单的。哲学处于人类知识体系的顶端,哲学的定义是对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概括和总结,所以哲学的基础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医学是研究人体生命规律的科学,属于自然科学范畴,必须用自然科学观梳理中医基础理论的脉络,回答“生之本,本于阴阳”、“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的问题。

用现代的知识、语言、身边可感可知的事实,说清阴阳五行的自然科学本质,才能让人们理解和承认一个事实:人人生在五行中,天天见五行、用五行,五行是生命的稳定结构,天人合一是一个整体,是不争的事实。这样,中医才能由此走向世界,使我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造福人类。

本章重点在于:指出当今权威着作关于“阴阳五行”的错误概念,指出《黄帝内经》“阴阳四时五行”的本质(寒热)和联系,是现代天文学涉及的内容;明确了古人对“五行赋像”的意义,指出了古今学者混淆概念的出处,还原了《黄帝内经》“阴阳四时五行”的基本涵义。

正是:

哲学有源是自然,无源哲学是诡辩。追根溯源穷其理,阴阳本质是热寒。

古圣循天列五行,生长收藏化其中。科学不认中医理,只因今人理不明。

下一章,笔者将带领大家用现代自然科学观进一步理清阴阳五行的来历和具体的运动规律,从而正确理解“天人合一”的概念,正确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同类推荐
  • 现代家庭保健(时尚生活指南)

    现代家庭保健(时尚生活指南)

    说起时尚生活,总会让人想起“品味”二字,时尚的脚步也似乎一直都与审美惜惜相关,如今时尚的概念已经不再局限于时装,红酒,手表这些的东西,在大众化的生活中,时尚已经与科技密切联系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活的质量,追求有品位、有格调的生活方式,以期享受生活的乐趣。新的生活方式、新的消费理念催发了大量新的生活用品和生活内容,不曾使用过的新用品进入千家万户。本书在理财、法律、茶道、花草、象棋围棋、开店收藏、饮食保健等方面全方位的展示了一个高品位而又幽雅情调的生活图画,全书衔接着生活的各个方面,从不同点出发,由线到面逐渐深入,引导读者在现代化的气息下,走进一个既温馨、舒适而又新潮的生活氛围。
  • 吃药小窍门

    吃药小窍门

    日常生活中,食疗吃药小窍门。如:治感冒发烧:生嚼大蒜治感冒:可把鲜蒜瓣含于口中,生嚼不咽下,直至大蒜无辣味时吐掉。连续用3瓣大蒜即可见效。一般用于感冒初起、鼻流清涕、风寒咳嗽等病症。
  • 大病求医,小病求己

    大病求医,小病求己

    本书分为上下两篇,内容丰富、涉及面广。上篇:求医问药——明明白白去就医,包括看病就诊、手术住院、买药用药、医疗陷阱四部分内容。它将带你走出求医问药的“迷宫”,告诉你上述问题的答案,让你明明白白求医问药!下篇:自诊自疗——小毛小病不求医,围绕着怎样诊治小毛小病这一话题展开,较系统地介绍了观状辨病的学问、意外病情的急救、常见疾病的防护、简易治病小偏方四部分内容。它将详细介绍常见病症家庭常用的护理技能,指导你对一些小毛小病进行诊断,然后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使你既节约去医院就诊的时间,又减少开支。明明白白就医,轻轻松松看病:了解必要的医学知识,做自己的家庭医生。
  • 农村老年人知识读本

    农村老年人知识读本

    老年人占农村人口的比例越来越大,提高农村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是建立农村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农村老年人知识读本》介绍了农村老年人健康生活的方方面面的知识,内容涉及农村老年人的饮食营养、疾病防治、心理健康、与家人和谐相处、对孙辈进行抚养与正确教育等有关方面。
  • 保肝护肝101个小窍门

    保肝护肝101个小窍门

    《保肝护肝101个小窍门》中的小窍门都是在生活中易于操作的行之有效的良方,通过坚持用药、自我按摩、饮食、运动以及一些偏方就能够达到有效控制病情的目的。随着生活条件得到改善,人们最关注的莫过于健康问题,如何保护肝脏已成为一个很重要的话题。基于这一认识,我们深感有责任将慢性肝炎的自我保健知识和窍门介绍给广大的患者朋友。目前,尚无治疗慢性肝炎的特效药物。故预防和保养显得尤为重要。
热门推荐
  • 战灵掌教路

    战灵掌教路

    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茫茫长生戮道难,唯我战灵问心间。壹战聚灵气海成,贰战灵魄云丹境。叁战洞天是高手,肆战强者域主境。伍战虚化顿天道,陆战碎空称宗师。柒战七劫巨头擎扒战飞仙尊不朽。玖战掌教十重天,永享岁月流万年。长生之路是属于战灵者的时代。大战灵时代来临。
  • 岁月如丝扣上你心弦

    岁月如丝扣上你心弦

    等了他三年的准娇妻跑了。还带球跑的!就为了一个不存在的谎言。片段一颜熙儿看着专注工作的他入了迷,有句话怎么说的来着?专注的男人最有魅力,熙儿在那魅力十足的诱惑下,完全忘了生气。他感觉熟悉的目光在注视着他,抬头正好和熙儿四目相望,他勾起一抹温暖的笑容看向熙儿。“妖孽!”颜熙儿因为被他当场抓包一脸懊恼的说道,面色因被抓包而感到羞红。“噗呲,你可以光明正大的看呀!”月云轩见她那小表情非常愉悦的说道,那爽朗的笑声布满整个房间。
  • 嘿年纪大佬你别跑

    嘿年纪大佬你别跑

    泽书上说有着恩泽仁慈的意思遇见祁泽就是上天给我的最大的恩泽———————贺熙世界熙熙攘攘我只要熙熙不要攘攘——————祁泽 话唠豪爽小太妹&闷骚腹黑妖孽男
  • 荒木1团

    荒木1团

    军神大陆荒军衰落,一星一域被魔狱铁蹄踏破国门,哀鸿遍野,生灵涂炭。少年荒木弃圣成人,荒木军团浴血重生。是力挽狂澜?还是就此沉沦于前世历史的车轮中?且看少年荒木与他的荒木军团与天争辉!
  • 绝代风华:杀手很倾城

    绝代风华:杀手很倾城

    现代王牌杀手岚儿,代号“零"。因任务失败被迫自杀。睁眼来到倚神大陆,成为星宇帝国第一大家族叶家的养女。她竟是修罗神的继承者!逆天的好运令她忍不住一而再再而三的爆粗口:TMD!叶家之女竟有身世之谜!舞绮烟,凰子染。靠!还有个女皇!嗯···原来倚神大陆分三层,上面两层还都是女尊!诶?话说第三层怎么这么像中国古代?只不过男女性别换过来了···灵力神马的统统飞走了!真让人不爽!冷傲的仙。地狱的魅。忧桑的精灵。还有一个同从现代穿来的某人。外加N个玉树临风/霸气测漏/温柔似水/可爱呆萌的巴拉巴拉···还不是个个都为她倾倒?!且看修罗继承者,如何玩转倚神天!
  • 醉是人间君不见

    醉是人间君不见

    池练,“池家药铺”的家主,花莛,出身乡野的丫头,花落满庭时,水光潋滟池中好。
  • 无双之红羊劫

    无双之红羊劫

    六十年甲子轮回,红羊劫去复又回。我欲擎天君莫笑,乱世离人断肠鬼。
  • 我浑浑噩噩的一生

    我浑浑噩噩的一生

    写写生活见闻以及所感,发发牢骚,分享一下我对一些事件的看法
  • 总裁爹地给力宠

    总裁爹地给力宠

    五年前,她被同父异母的姐姐陷害,生下死胎,沦落异国他乡。五年后,三只萌宝抱着她的大腿:“妈咪,我们终于找到你啦!”大儿子腹黑稳重,二儿子机灵古怪,小女儿软绵可爱,姜宁喜极而泣:上天待我不薄!她正要带着萌萌哒三只小小包子浪荡四方,却被男人堵在了墙角。唐郁寒垂眸,薄唇微勾,眼神危险:“撩完就跑,嗯?”
  • 传世名著百部(第5卷):盐铁论

    传世名著百部(第5卷):盐铁论

    本书将儒、释、道三家之精髓熔冶于一炉,总结了中国人为人处世的谋略、修身养性的智慧,融处世哲学、生活艺术、审美情趣于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