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167100000019

第19章 远离尘嚣(1)

接下来是属于德国的时代。康德终于来了。

包括康德,以及后面的谢林、黑格尔、费尔巴哈、叔本华、尼采、马克思、胡塞尔、海德格尔,还有对哲学影响颇大的爱因斯坦、海森堡。这个超豪华阵容全部都是德意志人。他们中有不少是犹太人。后来希特勒迫害犹太人,致使一堆超级智囊人士脱离德国国籍到英美去作贡献了。

假如宅男这个行业要拜什么祖师爷的话,我觉得康德挺合适的。

康德住在当时德国最东边一个偏远的小镇里。这个地方偏远到今天已经不属于德国而属于俄罗斯了。那个时代,没有电视没有广播,学者大多都要到处游历,为的是增长见闻,也是为了和其他学者多交流。就像笛卡尔为了读“世界这本大书”而两次参军一样。

康德却是个另类。在他漫长的一生中,只短暂离开过家乡的小镇一两次,最远只到过100公里外的地方。他几乎一辈子都蜗居在自己家里,而且终身未婚。其实康德有两次求婚的机会,但全都因为他的优柔寡断,结果错失良机——完全就是宅男的典范呀!

你可能撇撇嘴,说这样的宅男我见得多了,康德在今天也就算个普通水平,也没什么了不起。

不,我敢自信地说,今天所有的宅男谁也比不上康德半分毫!

要知道康德那个年代,没有互联网,没有电话,没有电视,没有广播,连照片都没有。所以咱们看那个年代的小说和电影,人们没事就聚会啊,吃饭啊——因为不这么社交他就没事儿干啊。偏偏这两样康德都不喜欢。宅男康德和这世界的联系除了和友人聊天外,就只有看书和通信了,基本上全是面对着固定不动的文字。那是什么感觉呢,大概就跟在一个老式图书馆里住了一辈子一样吧。

你说今天哪个宅男能跟他比?

还有一个细节给了我很深的印象,据他那个时代的人说,康德的睡觉方式是这样的:

“他先坐在床上,轻轻地躺下,将一个被角拉到肩膀上,再掖到背下,然后特别熟练地将另一个被角用同样的方法整好,接着再将身体的其他部分盖好。这样把自己像茧子一样裹好后,他便等待着睡意的来临。”

我虽然不会这么做,但是却觉得心有戚戚焉。或许对于一个常年单身的宅男,他睡觉前的状态是他内心世界最好的写照。

康德是个大器晚成的人。如今看来可算励志。

康德的父亲是马鞍匠,家里非常清苦。康德上了大学以后,常常因为经济贫困而中断学业。在他23岁的时候父亲去世,家里没有了经济来源,康德不得不中断学业,自己想办法谋生。

作为一个无权无势的大学毕业生,康德能找到的最好的工作是给人当家庭教师。在当了八年家庭教师后,他通过努力,终于回到大学拿到了硕士学位,在大学里当上了老师。

然而,康德当上的不是教授,而是地位最低的编外教师。学校不给发薪水,他的收入由上他课的学生们分担。在随后的岁月中,康德不断地申请当教授,但是不断地失败,结果这个编外教师康德足足干了十五年,直到46岁的时候,才获得了教授的职位,这是非常晚的了。

而且当上教授以后,康德仍旧很多年拿不出重量级的学术著作来。虽然他当时已经有了一些名声,但是除了最了解他的少数几个人外,没人认为这个身材矮小、面貌丑陋的老教授,将会是那个一举打败两大哲学怪兽、一统哲学江山的救世主!

其实,康德早就在酝酿一部巨作。朋友们不断催他完成,但他本着宅男的拖沓性格和知识分子的优柔寡断,一直拖着不肯写完。这一拖就拖了十二年。

那时很多圈内人都瞧不起康德。有一次,康德的学生在柏林一个有很多哲学家参加的宴会上说,康德正在撰写一本新书,完成后会让所有的哲学家汗颜。在场的哲学家笑了笑回答,很难想象一个业余哲学家会有这样的本事。

倒也怨不得那些哲学家短视,这时候康德已经差不多56岁了,想想笛卡尔、休谟都是什么时候出的书?与此相比,康德这岁数早就过了创作的年龄了。

康德的压力也很大,看自己这岁数,可能再写不出来就把满腹学问带进棺材里了。他这才一咬牙,抓紧用了短短四五个月的时间把他最重要的《纯粹理性批判》写完。

写完后康德心满意足地等待众人的反应。结果足足等了一年,才等来第一篇书评,而且完全把康德理解错了。

为啥啊?因为康德的书太晦涩难懂了。

德国古典哲学的一个共同特点是晦涩难懂,不只是康德,德国哲学家全这德行。要不怎么说德国人缺乏情趣到一定程度了呢。而且康德这人尤其无趣,他说他的书是写给专业哲学家而不是普通读者看的,因此书里没有具体的事例,全都是干巴巴的理论。而且第一版因为写得太仓促,还留下了不少矛盾和漏洞。

康德曾经把《纯粹理性批判》的原稿给他一个脑子特别好的朋友看。他的朋友读了一半,实在坚持不下去了,把书稿还给康德说,我再读下去,就要精神错乱了。

我们学英语的人都知道,英语里一个句子可以带上很长很长的从句。德语和英语同属于日耳曼语系,在长句子上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想一想,这本《纯粹理性批判》里有的句子长到写满一页还没有写完。一整页的文字你在那读读读,读了五分钟还没遇见句号,那是什么感觉!

当然康德后来是出名了。而且他很高寿。他一生写了不少重要的作品。我们集中关心一下他到底是怎么解决决定论和休谟怀疑论这两个大问题的吧。

话说康德看了休谟的论述之后,很震撼。他觉得休谟说得没错,理性主义属于独断论,经验主义又不能证明事物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康德为此想了很久,突然,一个大胆到狂妄的念头产生了。

康德说,当年大家都以为地心说正确,可是天文学家根据地心说怎么也计算不出正确的结果。哥白尼大胆地把地心说掉过来,改成日心说,一下子解决了问题。那过去的哲学家呢,都认为我们的认识要符合客观世界,但是讨论了半天都没有结果。

康德认为,我们应该把主客观世界的关系颠倒过来!

这……不是疯话吧?

咱们来研究研究康德这个大胆的想法是怎么回事。

首先,我们得拿出想象奇幻世界的劲头来,先只当康德是个奇幻作家,给我们设计了一个架空世界。

这世界是什么样的呢?

在这个世界里,人类是一种非常可怜的生物。人类永远无法认识到这个世界的真面目。人类所感受到的这个世界,都是通过人类心灵中某个特殊的机制加工处理过的。

这个负责加工的机制,我们起个名字叫作“先天认识形式”。

世界的真面目,起个名字叫“物自体”(也被译作“自在之物”)。

人类感觉到的世界,也就是“物自体”经过“先天认识形式”加工后得到的东西,我们把他(们)叫作“表象”。

这几个名词,得麻烦大伙记一下了。

也就是说,我们生活中看到的桌子啊,椅子啊,这些都是世界的表象。桌子和椅子的真面目是物自体,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我们永远无法知道。

要特别说明的是,这个先天认识形式,也就是人类心灵对物自体的处理机制,每一个人都是一样的。这个“先天认识形式”一词中的所谓的“先天”,不是说这东西是生物学上的天生的本能,不是像理性主义者说的那样是一种超越了客观世界的存在,它既不是人类生理的表现,也不是心理的表现,不会因为人体的变化而改变。所以你说我想改改自己的“先天认识形式”,这是不可能的。

顺便我们再学一个小词汇:“先验”。“先验”和“先天”差不多。意思是,先于经验,说某些东西是在人获得经验之前就存在的。这些东西不依赖于人的经验而存在,而且常常会决定着人的经验。显然,先天认识形式就是先验的。再比如理性主义者相信的不言自明的公设,一般人理解的绝对真理,也都是先验的。

回到康德。在康德的哲学世界里,所有的知识(也就是来自于物自体的知识)都要先经过人类心灵的加工,才能被人类认识。所以他自比哲学界的哥白尼,在他的哲学里,不是心灵去感受经验,而是心灵加工经验,心灵生产了经验。当然,这加工过程并不是任意的。

我知道您可能还没看懂,能看懂就真不简单!没关系,我们看两个比喻。

有一个最常用的比喻,有色眼镜。

这个比喻说,假设每个人终身都必须戴着一副蓝色的有色眼镜。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事物,必须都通过有色眼镜的过滤才能被人看到。那么所有人看到的就是一个蓝色的世界,而世界真实的面貌是人永远看不到的。

在这个比喻里,有色眼镜是先天认识形式,事物原本的颜色是物自体,人类看到的蓝色的世界,是表象。

要注意的是,每个人的眼镜都是相同的,不会有人不一样。因而,戴着眼镜其实不会妨碍人类的正常生活,连物理研究的结论都不会影响。反正颜色只是人类自己起的名字而已,戴眼镜者根本没法察觉到自己的异常。

还有另一个比喻,假设我们人类都是电脑。

电脑只懂电脑的语言,不懂人类的语言,对吧?那么怎么能让电脑接受人类的命令呢?我们知道,电脑在出厂的时候,就已经在BIOS中写进了代码,这样电脑才能接受一些简单的命令,才能安装操作系统,才能进行更高级的活动。

这个BIOS就是先天认识形式。我们人类的世界就是物自体,而电脑能理解的命令是表象。外界的任何命令都必须先经过BIOS的处理,才能让电脑把物自体的表象显示出来。所以电脑能理解到的永远都是一条条程序命令,它不能理解人类世界的真实面貌,但它也不是和人类世界完全分离的,可以通过BIOS的中转和外界保持相关性互动。

用白话说就是,康德认为,这世界(物自体)是人类永远无法真正认识的,人类看到的只是表象的世界。但是由于每个人对真实世界的表象方式(先天认识形式)都是相同的,所以人类看到的同一个东西的感受还是一样的,因此我们察觉不到真实的事物是否被扭曲了。所以这个世界观并不和我们的生活经验相悖。

那因果律是怎么回事呢?

康德认为,我们这个先天认识形式里,包含了很多用来处理物自体的工具(一共有十二个先天范畴),其中一个就是因果律。

而科学家们只能研究我们感觉到的事物。也就是说,科学家只能研究表象世界,因此科学家的研究对象都是带有因果律的。

那么,人的自由意志又在哪儿呢?

我们自己的意识就是物自体啊!

因果律只存在于先天认识形式里,并不存在于物自体中。物自体是自由的,我们自己的意识也是自由的。

换句话说,康德让人的意志受到了先天认识形式的严密保护,因果律不能穿透先天认识形式去控制人的内心意志,所以人仍旧是自由的。

当然,这也意味着作为物自体的自我意识,是没法被我们察觉和把握的。也就是说,科学是永远无法研究人的自由意志的。

问题完美解决。

你可能会反驳说,康德的这一套也太想当然了吧。既然人类谁都不能认识物自体,你凭什么说有物自体?你凭什么说有先天认识形式?你凭什么说先天认识形式里就有因果律?

康德对这些疑问都给出了证明。但是这些证明很复杂,我不能一一复述,只能挑一些简单的说说。

康德说,人不可能在大脑完全空白时就直接接受经验,就好像电脑要先安装BIOS才能进一步去读盘、去安装操作系统一样(当然这例子是我举的)。人用来接收外界知识所必备的基础,就是人都具备先天认识形式作为认识能力。

比如空间和时间的概念,就是人在学习一切知识前,必须先具备的先天认识形式。

康德给出了几种证明方法,我们说两个简单的:

第一个证明是,我们有感觉对吧,而“感觉”暗含的意思是,我们感觉到的是“我们之外”的东西。不用人教,就知道自己有意识,自己的意识之外还有一个世界。这“之外”两个字,就说明我们有空间概念。

换句话说,如果我们没有空间概念,我们的感受就是一片混沌,连什么感觉是属于自己的、什么感觉属于外界的都不知道。自然,在这种状态下,我们也不可能再去学习空间的概念。所以空间这个概念是先于经验的,而且是每个人必有的。

第二个证明是,人类可以想象不存在物体的空间,但是不能想象不在空间中的物体。这说明空间是不依赖外界经验存在的概念。

同样的道理,时间概念也是先验的。

我们可以理解,所谓“我”这个概念,实际上是很多瞬间不同的“我”合在了一起。因为物质随时都在运动和变化,那么上一瞬间的“我”和下一瞬间的“我”是不一样的。如果我们没有时间概念,就没法认识到“我”是一个存在于连续时间里的整体。而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正好证明了“我”这个概念不需要经验就可以存在。那么既然“我”的概念是先验的,时间的观念自然也就是先验的。

另外,对于时间、空间和因果律的先验性的证明,希尔贝克的《西方哲学史——从古希腊到二十世纪》里还有一个很不错的例子,我不客气地直接拿来谈谈。

他说,假设出了一个交通事故,有一个警察去调查,调查回来说:这个事故不是在任何时间发生的,也不是在任何地点发生的,也没有任何发生的理由。

同类推荐
  • 男人模式:3000年关于男子品性的智者高论

    男人模式:3000年关于男子品性的智者高论

    本书汇集了自荷马以来西方的经典文学、哲学、历史作品中对男人品性和形象的描述,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思考男人之道的窗口。通过这扇窗口,读者看到了骑士时代的男子、绅士时代的男子、智慧的男子、家庭中的男子、从政的男子、高尚的男子、美国男子以及后现代的男子,看到他们的勇气、信心、智慧、浪漫、困惑。书中所选,既有对男人品性的哲学和道德思辨,自亚里斯多德到奥古斯丁,到培根,剖析男性美德的细微之处;也有对男人角色的有力辩护,自古罗马的卡托到戴高乐以至肯尼迪,先贤之训诫名言,值得深思;更有对男子形象与模式的生动描摹,自荷马笔下的俄底修斯到中世纪的浪漫骑士,无不是经典男人气质的体现,给人以深刻印象。
  • 世界哲学史

    世界哲学史

    古希腊哲学、中国哲学和印度哲学是哲学的三大王国,古希腊哲学衍生出欧美哲学和伊斯兰思想,中国哲学自成一体地持续发展,印度哲学体现在佛学思想和印度教思想。《世界哲学史》鸟瞰整个人类思想的流变与发展,梳理世界哲学脉络,辨析各大思想源流。
  • 我说参同契(下册)

    我说参同契(下册)

    《参同契》是早期道教重要典籍,全名《周易参同契》。书中借用乾、坤、坎、离、水、火等法象,以明炼丹修仙之术。为道教系统论述炼丹的最早著作,道教奉为“丹经王”,是千古丹经之鼻祖。本书是南怀瑾先生一九八三年在台湾讲解《参同契》的记录,分上、中、下三册。南怀瑾先生认为:《参同契》参合了三种原则相同的学问,且熔于一炉——老庄、道家的丹道,还有《易经》的学问,是一本非读不可的秘密典籍。《参同契》不止是丹经道书,它既是哲学又是科学,也是古典文学之作,其中包含了中华民族最高深之承天接地的文化。《参同契》素有“天书”之称。这部因深奥而埋藏已久的天书,因南师深入浅出的讲解而重新散发光芒。
  • 孟子学院

    孟子学院

    如今是一个管理的时代,钻研经营管理之道,已经成为任何一个致力于拓展业务的管理人第一要务。管理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有人说,管理很复杂,确实如此。管理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有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组织纪律管理、团队管理、后勤管理……也有人说管理很简单,其实,如果把所有的整合在一起实行,也确实很简单。这两种说法都正确,但关键是要能实施成功而有效的管理,把工作程序合理化、科学化,减少不必要的阻碍,使企业的利益最大化。
  • 神话溯:女娲伏羲神话的源头及其哲学意义

    神话溯:女娲伏羲神话的源头及其哲学意义

    女娲、伏羲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祗,但也被史官们誉为三皇之首,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也是历史长河中的文化英雄,所以追溯女娲、伏羲神话的源头,自然要追溯中华文化的源头,因为中华民族的古老神话和中华民族文化的起源相一致。全书分上、中、下三编。上编追溯女娲神话的源头,这是中国远古生殖崇拜,也是母性崇拜的时期;中编追溯伏羲、女娲成婚神话的源头,这是中国远古图腾崇拜,也是双性崇拜的时期;下编追溯伏羲神话的源头,这是中国远古太阳崇拜,也是祖先崇拜时期。本书观点新颖,论述严谨,考证严密,行文流畅,图文并茂,是一部有特色、有分量且有补白意义的关于女娲伏羲神话源头及中国神话源头的学术专著及人文读本。
热门推荐
  • 求仙之巅

    求仙之巅

    一个义军小兵,机缘巧合得诡异机缘,磕磕绊绊踏入仙路的故事。非穿越,凡人流。
  • 都市之次元里的传说

    都市之次元里的传说

    在各种各样的时空里。生活着各种各样的生物。无论是二次元还是三次元,还是七次元,都有着自己的生存法则,如今时空一不小心混乱了你去拯救吧骚年,某创世神留言。
  • 穿越重生之废材公主

    穿越重生之废材公主

    靠,一穿越就遭退婚,你以为姐稀罕你啊,草包?废物?刁蛮任性?残暴?切.........姐还嚣张狂妄呢。废物?那就让你看看谁才废物,谁才是强者。本文女强男强,强强联手
  • 永恒仙元

    永恒仙元

    生死一瞬间。我命由我不由天。神魔鬼妖仙。一剑荡平清浊天。
  • 相公,非礼勿视

    相公,非礼勿视

    “本王让你笑,听见了吗?”在她的耳边怒吼着。然而,让他失望的是,这个美得让人醉心的女人不论何时何地都冷得像块冰,没有任何的表情。“不会笑吗?”勒着她的脸蛋,他残忍而问……下一刻,他震惊的低头望去,她手中的匕首已经深深的刺入他的胸膛……“咯咯咯……”那从不会笑的冷艳女子终于妩媚而笑……笑得连眼泪都落了出来……——然而,当真相一一浮现的时候……
  • 境界之寂

    境界之寂

    从地狱仰望天堂,看着那近在咫尺却永远无法触摸的光明;他本想就此放弃,却发现了一个可能的机会。——————若是注定留在黑暗,我愿为光明而堕落。
  • 国民萌宝牵回家

    国民萌宝牵回家

    “老公,你老婆掉了,价值百亿,要不要?”“不要……不是你说要养我一辈子吗?所以我把所有资产都转到了你名下。”重生前,她“抛夫丢子”,被经纪人一路捧杀;重生后,她深刻体会到,身为脸盲的最大好处就是:随时随地开撩傲娇老公,外加签收萌宝快递一份。和尚宝宝萌翻天!!!前世,她所爱非人,受人蛊惑,心心念念想要他的一纸离婚协议,这一世嘛……“不好意思,国民老公是我的,钱是我的,和尚宝宝也是我的,想要我们离婚?去问我婆婆答不答应。”
  • 在我成为创世神之前的日子

    在我成为创世神之前的日子

    失业后的苏钰加入一家主要业务为创世的公司,开始了他从零开始的创世之路。—————————————————————ps.作者是个萌新(T_T)打斗的部分写的都......一言难尽,见谅。最后,本书无无无无无无无无无无女主,另外,无无无无无无无无无无暧昧。
  • 城里有妖怪

    城里有妖怪

    (一句话版简介)这是一个讲述了一只在山里修炼千年的黑猫,走出深山,进城入世以后生活日常的故事。(作者版简介)作者菌又来撸猫了,不过,这次撸的是黑猫,还是一只成了精会作妖的黑猫~我们继续来云吸猫吧~
  • 繁华未老

    繁华未老

    作为打不死的夏妤,追不到她喜欢的那个人决不会放弃。然而那个人走了,夏妤也锁住了那颗飞蛾扑火的心,努力学会忘记那个人。然而三年后,那个人却说喜欢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