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824200000037

第37章 有舍有得勿执著,知足常乐笑口开(4)

刘秉忠的大部分建议都得到了忽必烈的采用和实施,为其建立一套完善的中央集权制度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后来刘秉忠还俗之后,官拜光禄大夫,位太保,参领中书省事。同时,忽必烈又下诏以翰林学士窦默之女嫁给他为妻,赐给了他一座大宅子,成家立业。

还俗之后的刘秉忠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他却依然过着斋居素食、心如止水的简朴生活。有一次,元世祖要赏赐他千两黄金,他拒绝说:“臣山野鄙人,侥幸遭际,服器悉出尚方,金无所用。”后来他去世之后,忽必烈悲痛地对群臣说道:“秉忠事朕三十余年,小心缜密,不避艰险,言无隐情。其阴阳术数之精,占事知来,若合符契,惟朕知之,他人莫得闻也。”

刘秉忠以一个汉人的身份在金朝内部做着重要的职位,这一方面和他自己的才华、修养、品行以及元世祖的重用有关,另一方面就是因为他很会为人处世,是一个识时务、懂得适可而止的人,所以在金朝的几十年来他一直备受敬重和爱戴,成为令人敬仰的大家。

安贫乐道,知足者常乐

许由是尧舜时代的贤人,据说,尧帝想要把君位传给他,但是许由拒绝说:“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犹代子,吾将为名乎?名者,实之宾也,吾将为宾乎?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归休乎君,予无所用天下为!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由此可见许由不但德行至高,而且安贫乐道,易于满足。而对于“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南怀瑾先生是这样认为的:“这个比喻是说小人物,小境界,只要自己觉得满足就可以了,再找一个环境去满足是不必要的。”

明朝时,江西金溪有一个人叫胡九韶,他的家中比较贫困,每日努力教书、耕作,也仅能糊口。但是他每天日落时总要到家门口焚香叩拜,感谢上天赐给他一日的清福。他的妻子笑着说:“我们一日三餐都是菜粥,又怎么能称得上是清福呢?”他则说:“我要庆幸自己生在太平盛世,没有战争灾祸,而且庆幸我们全家人都能安居乐业,没有挨饿受冻,还要庆幸家里床上没有病人,监狱中没有囚犯,这不是清福又是什么呢?”

《佛遗教经》上曾说:“若欲脱诸苦恼,当观知足。知足之法,即是富乐安稳之处。知足之人,虽卧地上,犹为安乐。不知足者,虽处天堂,亦不称意。不知足者,虽富而贫。知足之人,虽贫而富。不知足者,常为五欲所牵,为知足者之所怜悯。”胡九韶不但知足常乐,而且平日还能存有一份感恩之情,这样的胸怀和境界真可以称之为圣人了。

有一天早上,小和尚来到寺庙的厨房,发现师父得到了五个馒头,大师兄也得到了五个馒头,而自己只有三个馒头。闷声不响地吃过早饭后,小和尚就来到了寺庙的大树下歇息,这时他越想越觉得不公平,越想越觉得生气。师父得五个馒头,他觉得很应该,可是大师兄为什么也得五个馒头,这不是和师父平起平坐,而且又把自己看低了吗?这不行,他必须想办法解决这件事情。

于是,第二天一大早,他就找到了师父,也要五个馒头。师父问他:“你能吃下五个馒头吗?”小和尚马上大声地说:“能!我要五个馒头!”

师父看了看目光坚决的小和尚,点头同意了。很快,吃饭的时间到了,师父把自己的馒头拿了两个给小和尚。早饭结束后,小和尚果真把五个馒头吃完了,他拍着圆滚滚的肚皮,骄傲地对师父说:“师父,您看,五个馒头我都吃下去了。我能吃五个馒头,以后每天早上我都像大师兄一样要五个馒头!”师父微笑着说:“没错,你现在是吃下去五个馒头,但是明天早上你要不要吃五个馒头,还是等会儿再说吧!”

吃过早饭没多久,小和尚就觉得身体不舒服,肚子胀也口渴,然后他就去喝了半碗水。后来他的肚子越来越胀,还有点疼,进而越发难受起来,根本没法像平时那样挑水、扫地、念经。

这时,正巧走过他身边的师父看到了,对他说:“平时你吃三个馒头,今天你却吃了五个馒头,你多得到了两个,但你却并没有享受到这两个馒头的好处,相反,它们给你带来了原来不曾有的痛苦。人生在世,得到不一定就是享受。千万不要把眼光盯着别人,更不要与人攀比,不贪、不求、自然知足,方能自然常乐。”小和尚捂着肚子点点头,说:“师父,以后每天早上我还是吃三个馒头!”

有人说:“知足者人贫心富,不知足者人富心贫。”如果世人都像故事中的小和尚一样,见到别人手中的东西比自己的多,也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就希望获得同等多的东西,到最后只能是令自己痛苦。

风流才子唐伯虎曾在《桃花庵歌》中写道:“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若将富贵比贫者,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别人笑我忒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古人这种安贫乐道、自给知足的乐观情怀,对我们很有启迪。

世人常说“多福多寿”,其实知足就是福,懂得知足的人,他得到的幸福和快乐一定比那些不知足的人要多。如果你还不清楚什么是福,什么是知足,那么就请记住这首《知福歌》,一定会让你受益匪浅:

人生尽受福,何苦不知足。

思量愚昧苦,聪明就是福。

思量饥寒苦,饱暖就是福。

思量劳累苦,清闲就是福。

思量离别苦,团圆就是福。

思量刀兵苦,太平就是福。

思量牢狱苦,安分就是福。

思量出外苦,在家就是福。

思量无妻苦,有妻就是福。

思量无后苦,有子就是福。

思量疾病苦,健康就是福。

思量死去苦,活着就是福。

财少莫嫌贫,平安就是福。

有财莫吝啬,布施能增福。

无官一身轻,逍遥享清福。

做官莫贪财,为民就是福。

贫贱莫埋怨,积善能得福。

福禄系于心,心正得大福。

纵观世间人,个个都有福。

可怜世间人,几个会享福。

日日在享用,福中不知福。

有福要能知,能知才享福。

有福要惜福,惜福才有福。

奉劝世间人,不要不知足。

知足最吉祥,知足是真福。

富贵非外求,自求必多福。

拨云则见月,要看破浮华的表面

《庄子·齐物论》中说:“道被小小的成功所隐藏,真理被浮华的辞藻所掩盖。”庄子在这里提出要明道是非,是要人们看到表象后面的本质,明白万物“不齐”,而最后归于“齐一”这个道体,他还说庄子口中的“言”指的是真理,意思是说人们之所以找不到语言背后的真理,就是被华丽辞藻的言语文字给骗了。真正了解的人是能够懂得“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个真理的,否则就容易产生误会,看不透世间事。所以,人们应该拨开笼罩在明月前的那片浓云,真正看破浮华的表面,找出最真的心。东汉杨震就是这样一位“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的人。

杨震,字伯起,是东汉弘农华阴人。其父杨宝为一代名儒,不愿出仕做官,隐居民间,做了一名教书先生,居摄二年,东汉光武帝刘秀敬重其才华,征召其入朝做官,因病未能行。杨震少时聪明伶俐,后又拜当朝太常桓郁为师,深钻细研《欧阳尚书》,而且在其精心教授下,博览群书,对各种学问无不深钻细研。

杨震和其父杨宝一样,对教书育人都非常热心,他从20岁之后,对于地方州郡长官征召他出仕做官的召请任命都一概置之不理,一心一意自费设塾授徒,一做就是30年。当时,杨震住在华山脚下的牛心峪口,他一直坚持有教无类,不分贫富,所以四面八方前来求学的人络绎不绝,而且因其教学有方,名气很大,再加上当时牛心峪槐树很多,故当时人称牛心峪为“杨震槐市”。

杨震教书30余载,为国家输送了大批的栋梁之才,仰慕他才华的人非常多,就连当时掌统兵征战大权的军事首领大将军邓鹭都深知和十分敬重杨震的贤名、学识和品行,亲自派人征召杨震到自己的幕府出仕任职。虽然这时的杨震已经年过五旬,但大将军亲自派人来请,不好推辞,只好停止了自己心爱的教育事业,到邓府上任,之后一路从秀才做到了掌管朝廷军事大权的太尉,可谓“老当益壮”。杨震从邓鹭的幕府起,到被罢免太尉止,出仕20多年。在此期间,杨震恪尽职守,秉公办事,勤政廉洁,为国为民,成了千秋万代学习的楷模。

杨震不谋私利,始终以“清白吏”为座右铭,一直严格要求自己,像这样“不受私谒”的可贵品质,就是在现代社会也是十分受人敬仰和钦佩的。

有一次,杨震在由荆州刺史调任东莱太守赴任的途中,经过昌邑(今山东巨野县东南)时,昌邑县令王密,也是杨震在任荆州刺史时做秀才提拔起来的官员,此人听说杨震经过他这里,为了报答当年杨震对他的恩情,特别为其准备了十斤黄金,白天拜见过杨震之后,又趁深夜无人时将十斤黄金特地送到杨震的居所。没想到,杨震不但拒收黄金,而且批评王密说:“你我虽是故交,关系比较密切,我很了解你的为人,但你却不知我的为人,这是为什么呢?”言下之意,是王密看轻了自己的为人。王密知道杨震一向清廉,劝说道:“现在夜深人静,无人知晓。”杨震脸色正然道:“天知、地知、我知、你知,又怎能说无人知道呢?”杨震的一番谴责令王密十分惭愧,只好作罢。因此,后人都称杨震为“四知先生”,称赞他“暮夜却金”的清廉之事。

延光三年春暖花开时,安帝东行巡游泰山,朝中大臣樊丰等人趁皇帝在外巡游之机,竞相修建宅第。此时,杨震属下椽吏高舒召来大匠官署的令史查问,方才得到樊丰等人伪造假诏书等罪行证据,并把这些证据交给了自己的上司杨震,于是杨震便准备好奏章,等安帝巡游回京后上奏此事。

但这件事情很快被樊丰等人获悉,他们得知杨震要向皇帝告自己的状,心中非常害怕,恰逢当时发生太白犯昴的自然星象变化,而太史官奏说此星变逆行,预示人臣有悖逆犯上行为。于是,樊丰等人趁机将此自然星象变化归罪到杨震身上,并急匆匆地跑到安帝面前造谣诬陷杨震说:“自从上次您赐死杨震力保的人后,他就对朝廷深怀怨恨,而且杨震本是邓氏家族的门生故吏,对当今朝廷一直存有怨恨之心。”等到安帝车驾东行归来,准备选择良辰吉日入宫时,就连夜派使者收缴了杨震的太尉印缓,杨震此时已知定是有奸侫小人给皇帝进了谗言,于是他为了不连累无辜,紧闭大门,谢绝一切宾客来访。

朝中一向对杨震嫉恨的樊丰等人对此还觉得不够解恨,就请大将军耿宝再上奏章,诬陷杨震对皇帝收缴他的印缓心存怨气,有不服处置之罪。安帝未加查实就听信了耿宝等人的进言,又一次下诏遣送杨震回归故里。皇帝的圣诏一到杨震的手中后,他立即收拾东西动身返乡,在归乡途中经过洛阳西几阳亭时,他慷慨悲愤地对儿子和门人说道:“死,本是士大夫的寻常本分之事,我杨震蒙圣上之恩官居上司,痛恨奸臣狡猾而不能诛杀,厌恶奸邪的小人倾乱朝廷而不能禁止,如今我还有何面目活于人世。待我归天之后,以杂木做棺板,以粗布做寿衣,既不要送我回归祖茔,也不要设祠祭祀。”说完就饮毒酒而死。

杨震死时已经是70多岁的高龄,但弘农太守移良,秉承樊丰等人的意旨,命人在陕县截住了杨震的灵车,不准家人及门人将其尸首运回本籍,并将灵枢露停道旁,任其日晒雨淋。而杨震的几个儿子则被罚做苦役,代替邮差往来送信,广大百姓闻之无不为之垂泪。

一年后,汉顺帝即位,樊丰、周广等人都被处死,杨震的冤情在其门生的积极努力下得以平反,顺帝不但拜杨震的两个儿子为郎官赠钱百万,还下诏以很高的礼仪改葬杨震于华阴潼亭。改葬这日,数万百姓络绎不绝都来参加葬礼,以纪念这位正直无私、清正廉洁、疾恶如仇、敢于直谏的好太尉。

杨震是世人心中的好官,他淡泊名利,不爱富贵奢华,一心一意为朝廷效命,为百姓谋福利,他能做到庄子说的“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故虽死犹荣。

同类推荐
  • 金瓶梅里的心经

    金瓶梅里的心经

    本书是文人讲《心经》,借文学人物,用心参悟。作者亲近三宝,生活中有感悟,诵经时能感通,读书时有感应,其用通俗语言讲经,引人颂善,以《金瓶梅》里的芸芸众生为案例,用心良苦。本书主体是“心经七品”,每讲一个主题,就讲几个《金瓶梅》里的人物,正讲反讲,反复开示。前置“开讲的话”阐明主旨,后及“心经夜谈”深入人生感悟,与主体文字照应。
  • 寒山寺佛学(第五辑)

    寒山寺佛学(第五辑)

    《寒山寺佛学(第5辑)》是以刊发近现代汉传佛教专题研究的论文为主开拓的一块佛教研究园地,包括教下研究、敦煌佛学论丛、佛教文化研究三个专题。
  • 受难与复活:耶稣的故事

    受难与复活:耶稣的故事

    这是一本了解耶稣和基督教知识的理想读本。《受难与复活:耶稣的故事》以故事形式讲述基督教创始人耶稣的生平事迹和心路历程,主要包括耶稣的诞生与少年时代,耶稣的传道生涯,耶稣的受难与复活三方面内容,完整再现了耶酥极富传奇色彩的一生。
  • 佛养心道养性: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

    佛养心道养性: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

    本书以佛教关于出世与入世的思想精髓为核心,融合了道教和儒家的思想,阐明了什么是“出世与入世”,全方位解析了“该怎样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共分八篇,分别是:在出世中入世,在入世中出世;出世是佛法,入世是世法;出世在度己,入世在度人;以无为之心出世,以有为之心入世;以禅心出世,以分别心入世;以出世无我之心,行入世利他之事;以出世之心境,过入世之生活;以出世之心低调做人,以入世之心高调做事。
  • 圣经的故事

    圣经的故事

    《圣经》是人类历史上一部独一无二的书。它由不同时代的人用不同的语言写成,却极其贯通;它遭到无数的怀疑甚至诋毁,但最终它作为圣经经典的位置却丝毫没有动摇;它不是单纯的文学书、哲学书或历史书,但它是很多文学作品的源泉,哲学家不断地引用和讨论,它对犹太古史的详尽记载也远远超过其他民族的古史书。《圣经》是人类的伟大遗产。
热门推荐
  • 诱婚入局

    诱婚入局

    我用尽手段,不惜身败名裂也要站在他的身边,新婚夜,我失去清白,他当着我的面搂着小三骂我。三年后,我怀着他的孩子,大腹便便,第一次求他陪我坐摩天轮。姜席一,你恨了我这么多年,那对你最好的报复是不是就是让你爱上我?--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养女孽缘

    养女孽缘

    钟希儿是钟氏老董事长钟振国从小一起长大前未婚妻赵素素的女儿,因赵素素一家突遭变故夫妻在半年内相继离世他收养了赵希儿并改名钟希儿。因为早年对前未婚妻赵素素有愧,他希望自己三个儿子其中一个能娶希儿为妻,所以他定下了如果谁能娶希儿为妻就将钟氏交于他。没想到的是希儿在这场……
  • 霸道总裁秘宠腹黑妻

    霸道总裁秘宠腹黑妻

    假如你重生了,你想干嘛?报仇!假如你身边有一个很宠你的霸道总裁,你想干嘛?报仇!假如你报完仇,你想干嘛?呃……包养那个明恋我的总裁可以么?
  • 金瓶梅语典

    金瓶梅语典

    对于中国人来说,自明清以来民间文人陆续创作传世的《三国演义》、《水浒传》、《金瓶梅》、《西游记》、《红楼梦》五部古典通俗章回小说,已经成为家喻户晓、人所皆知的经典著作。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刻画、故事情节叙述、精彩场景描写,无不借助语言手段的写景、写意、写真、写实、写照,描摹人物性格鲜明,描摹故事生动传神,描摹情节精彩纷呈。尤其是那些表现典型人物的典型语言,以及对典型环境的典型描述,总是令人心生感慨,口耳相传,记忆犹新,难以忘怀。
  • 如树一般的爱情

    如树一般的爱情

    内容简介:一次相见,他和他一见钟情,本应该是幸福的一对,感情却无疾而终。他恨了他七年,他想了他七年。再次相见却又玩起了互相折磨的戏码。他和她本是不同世界的两人,却因为一部电影相识,本来仅仅是一次合作,却意外互相放不下,可是她却不肯接受他,她内心苦痛又有谁知道。他们都是低调的人,却不想总是被推到风口浪尖,面对娱乐圈的纷纷扰扰他们无所适从,到底是应该最自己,还是像其他人一样沦为乌合之众......他们都有挥不掉的过去,忘不掉的人,爱情到底是坚持还是应该向前,面对爱的选择题有多少人可以做出正确的判断。他和她、他和他经过痛苦的纠缠终于在一起,可是一场更大的阴谋却悄然而至...他们能否守住那约定的如树一般的爱情...
  • 俗世登仙

    俗世登仙

    仙人抚我顶,许我开窍修炼寻长生。可拉倒吧,我若进你门,不还是提水劈柴的打杂活计?反正资质稀烂,不如做个行走俗世的人间过路客,无愧于心,登仙而上。
  • 穿越到某电磁炮

    穿越到某电磁炮

    无意间被神弄死的主角被那个还算有良心的神弄到了《某科学的超电磁炮》中的世界,看带着神的补偿的他在这个世界如何混的风生水起。。本书主线为某科学的超电磁炮的剧情,期间穿插魔法禁书目录的剧情
  • 高冷校草的暖丫头

    高冷校草的暖丫头

    她是野蛮,呆萌共存的千金,天不怕地不怕的她这辈子最怕的一个人就是蓝辰希.某天,她背着自家男人去酒吧,不巧被撞见了!“叶小小你胆子肥了?”于是悲催的被拖回了家,第二天,某男看着怒瞪着自己的丫头,唇角勾了勾,一把捞进怀里:“还敢不听话么?”想着昨晚的场景,叶小小浑身颤抖“不敢了…”天啊!谁说的高冷男神?高冷个屁啊!明明就是个大恶魔,大腹黑…
  • 一顾已倾城

    一顾已倾城

    如果注定遇见,注定爱上那我便为你筑起一座城从此,你所有的注定都将专属于我一人
  • 老外最想和你聊的101个英语话题——流行名人篇

    老外最想和你聊的101个英语话题——流行名人篇

    阅读本书,让你了解当下最流行的欧美文化名人。本书从世界范围内挑选出议论范围最广、影响力最大的名人,覆盖政治、经济、娱乐、商业、艺术等多方面,每个话题都包括背景介绍、常用句子、重点词汇以及一段情景对话。对话涵盖生活的方方面面,语言通俗易懂,所介绍的人物生动而不失深刻。《老外最想和你聊的101个英语话题:流行名人篇》以对话为主,注重口语,让读者不必死记硬背、死啃书本,最后导致“哑巴英语”,在遇到外国人时仍旧张不开嘴。这本书每节都有大量地道的、原汁原味的句子,读者可以在与外国人的日常交流中直接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