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823700000035

第35章 不计较,勿执念:云在青天水在瓶,人在江湖心在清(5)

毁谤当前,沉默是金

诽谤是无聊的看客获取精神刺激的一种发泄,是为人所不齿的。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总有那么一群好事、无聊的人对别人的事情很感兴趣,对别人捕风捉影地攻击,散播一些别人的坏话和谣言,使对方的人格遭到侮辱,身心受到伤害。

很多人在面对诽谤时,往往会费尽心机去解释,结果不仅于事无补,反而越描越黑、弄巧成拙。俗话说:“沉默是金。”这虽然是一句老生常谈的话,但却包含了无上的人生哲理。面对生命中的挫折,沉默能使我们变得坚强;面对他人的误解,沉默能使我们学会宽容;面对别人的秘密,沉默能使我们明哲保身,得到尊敬。在生活中,沉默能解决的问题数不胜数,尤其是在面对他人的误解时,沉默是最绅士、最有力的武器。因此,面对毁谤,我们不妨选择沉默,忍耐一下,等日后真相大白时,毁谤自然会烟消云散,正如佛语所说:“沉默是对毁谤最好的答复。”

一个年轻人为谣言所累,于是打算遁入空门,避开红尘俗世的困扰。他来到一座寺院,对寺院的住持说:“我每天只是读书耕作,从来不传不闻流言飞语,不招惹是非,但不知为什么,总有人用恶言诽谤我,用飞语诋毁我。现在,我实在有些忍不住了,想削发为僧以避红尘,希望大师能收留我!”

住持听他说完,微微一笑说:“施主何必心急,和我一同到院中捡一片净叶,你就可以知道自己的未来了。”说罢,住持带年轻人走到寺院外一条穿寺而过的小溪边,顺手从菩提树上摘下一片菩提叶,又吩咐一个小和尚说:“去取一桶一瓢来。”小和尚很快就提来了一个木桶和一个葫芦瓢。住持手拈菩提叶对年轻人说:“施主不惹是非,远离红尘,就像我手中的这一片净叶。”说着将那片菩提叶丢进木桶中,然后指着木桶说:“可如今施主惨遭诽谤、诋毁,深陷尘世苦井之中,是否就像这片净叶深陷桶底呢?”年轻人感叹道:“我就是桶底这片树叶呀!”

住持将水桶放到溪边的一块岩石上,然后从小溪里舀起一瓢水说:“这是对施主的一句诽谤,企图将施主打沉。”说着“哗”的一声将那瓢水浇在了桶中的树叶上,树叶激烈地荡了几下,便静静地漂在了水面上。住持又俯身舀起一瓢水说:“这是对你的一句恶语诽谤,还是企图打沉你,请施主看看结果又如何呢?”说着又将一瓢水浇在了桶中的树叶上,但树叶晃了几晃,还是漂在了水面上。年轻人看了看桶里的水,又看了看水面上漂浮的树叶,说:“树叶秋毫无损,只是桶里的水深了,而树叶随水位的增长离桶口越来越近了。”住持听罢,微笑地点点头,然后又舀起一瓢瓢水浇到树叶上,并且一边浇一边说:“流言是无法将一片净叶打沉的,净叶抖掉浇在它身上的一句句流言飞语、一句句恶语诽谤,不仅不会沉入水底,反而会随着流言飞语和诽谤的增多而使自己慢慢漂升,从而离渊底越来越远了。”住持边说边往桶里倒水,桶里的水不知不觉已经满了,那片菩提叶也随之浮到了桶面上。

住持望着菩提叶感叹道:“如果再多一些流言飞语和诽谤就更妙了!”年轻人不解地问道:“大师为什么这么说呢?”住持笑了笑,又舀起两瓢水哗哗地浇在桶中的树叶上,桶水立即溢了出来,把那片树叶也溢了出来,树叶顺水而走,漂到桶下的溪流里,然后随着溪水悠悠地漂走了。住持意味深长地说:“流言飞语和诽谤妄图将这片净叶打沉,不料却在不知不觉中帮它跳出了陷阱,并让它漂向遥远的大河、大江、大海,使它拥有更广阔的世界。”

年轻人顿悟,高兴地对住持说:“大师,我明白了,净叶是永远不会沉入水底的。流言飞语和恶语诽谤只能把纯净的心灵淘洗得更加纯净。”住持听罢,欣慰地笑了。

净叶不沉,又有什么能把纯净的心灵击沉呢?因此,面对流言飞语和恶语诽谤,沉默是最好的、最有力的还击。

有一次,佛陀和他座下的众位比丘们,在印度当时的摩揭陀国境内宣传佛法,他们打算从首都王舍城出发,前往北边的那烂陀城。

在他们一行人的后面,有一对外道沙门师徒,师父名叫须卑,徒弟名叫梵达摩纳。一路上,那个师父不停地诽谤佛陀、佛法和比丘们,而他的徒弟却一直和他唱反调,不断地称赞佛陀、佛法和比丘们。

傍晚时分,大家一起来到一个树园内,准备在园内的公共房舍中过夜。尽管共处一室,那对外道沙们师徒依然没有停止他们谤佛、赞佛的争论。这使得比丘们不禁对这对奇怪的师徒议论起来。大家都认为,相对于这位外道沙门师父,佛陀的善解人意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佛陀知道比丘们在讲堂内聚集,就来询问他们到底在议论什么。于是,比丘们将他们议论的原委告诉了佛陀。

佛陀听完说道:“比丘们,如果你们听到别人诽谤自己,千万不要忧愁和伤心,也不要因此而愤怒,更不要怀恨在心,意图报复,因为,这样只会带给你们障碍,不能如实地判断别人所说的是有道理的,还是无稽之谈。相反,如果你们听到别人赞叹自己,也不要感到欣悦和愉快,因为,这同样会带给你们障碍,不能如实地判断别人所说的是真是假。”

无论是对别人的毁谤表示痛心,还是对别人的赞扬表示欢喜,都会造成思想上的障碍,不利于修行。所以对毁谤或赞扬的话,我们要以一颗清醒客观的心去辨别、去审定。我们应该接受善意的批评,正所谓“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但是面对恶意的、心怀叵测的、别有用心的、穷极无聊的诽谤、谩骂和人身攻击,我们要平静地、缄默地、不予理睬地还击。此外,我们还应该做到打铁自身硬,正视自己的缺点,审慎自己的言行,改正自己的不足,从而让诽谤失去生长的土壤。这样即使有了对我们的诽谤,我们依然可以心明无畏、超然洒脱地过自己的生活。

其实,诽谤别人的人大多数是丑人多作怪,而且,他们诽谤别人的背后恰恰是一种深深的恐惧,因为你的成绩让他们感到可望而不可即,你的实力让他们感到无法匹敌,所以他们才会对你诽谤中伤,其实,这应该算是对你成绩和实力的一种肯定。因此,我们应该给诽谤者一分理解和关爱,他们由于种种原因,不能成为真正有实力的人,不能成为成功者,他们也很无奈、很伤感,有很大的压力。如果通过诽谤的方式能给他们带来一些心理安慰,我们又何必在乎这一点点奉献和牺牲呢?

面对诽谤和流言飞语,与其烦恼和痛恨,不如把它变成真诚的祝福:愿诽谤和中伤我们的人,得到宽恕和救赎吧!

放下情执,才能得到自在

佛语有云:“情生智隔,想变体殊。”意思是说:人一旦有了七情六欲,他的思想就会受到局限,视野就会变得狭隘,当他想有所作为的时候,能力也会受到限制,而无法再改变什么了。

其实,人类所有的痛苦都是源于对情的执著。执著于情的人,一生为情所困,总是在痴痴地追忆探寻着前尘旧梦。正所谓“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人一旦陷入感情的旋涡,就会为情所困,为情所累,为情所伤。

曾有一首歌这样唱道:“明知道这是一个错误,却是我永远不后悔的错误。”面对情缘,凡人总是舍不掉、放不下、看不开,因而就有了许多无端的苦恼,即佛家所说的“情执”。

《楞严经》上说:“情多的人往下堕落,想多的人往上超升。”生在凡尘俗世中,多少人因为一念情执而整日活在自我折磨和自我摧残中,多少人因为一念情执而酿成了痛苦不堪的悲剧。《地藏菩萨本愿经》上说:“以导执情。”情执是一种理性的迷失,必须通过疏导,才能找回原来的自我。这种疏导可以是自己的开悟,也可以借助别人的开导,但主要还在于自己。

很久以前,有一个苦命的女人,结婚没多久,丈夫就匆匆离世了。这个女人悲切地来找一位老禅师,以寻求一丝慰藉。老禅师对妇人说:“我很同情你的不幸遭遇,很难过你失去了丈夫,但这是一切众生都必须要走的路,不要太伤心,懂得了死亡的不可避免性,快乐就会从你眼前的不幸中升起。”

然而,这位悲切的妇人仍然没有停止哭泣,并且不停地扯着自己的头发。老禅师接着说:“你听我说,你总是想着你丈夫的死是没有用的,不要一直想着它。现在你不妨洒泪如雨,但必须记住,这个经历很快就会过去,正如其他所有事情一样。如果你不停地想着它,你只能继续受折磨,继续痛苦下去。我活这么大岁数了,我的经验就是不要将每一件事都挂在心上!”

听了这番话,妇人慢慢舒缓了悲痛之情,道谢后转身回家去了。她按照传统方式守丧,但是没有再过度哀伤和绝望。依照老禅师建议的方式思考,她不仅在德行与见地上有了大大增长,而且在精神修行上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曾有位禅师说:“人至佛是圣情执,人至地狱是凡情执。只如今但于凡圣二境有染爱心,是名有情无佛性;只如今但于凡圣二境及一切有无诸法都无取舍心,亦无无取舍知解,是名无情有佛性。”所谓“有情无佛性”,意思是说因为有情执、有分别、有取舍,所以就没有佛性;所谓“无情有佛性”,意思是说因为无情执、无分别、无取舍,所以就有佛性。因此,我们要看清万事万物无常与非真的本质,不要把每一件事都记挂在心中,更不要太过执著、念念不忘。

佛说:“放下情执,才能得到自在。”人生在世,情执是苦恼的根源,何苦这样折磨自己、跟自己过不去呢?情执越淡泊,智慧就越增加。众生皆有佛性,放下情执,就会走上一条人生的光明正道;摆脱情执,就能重获自由,赢得一种智慧的人生态度!

同类推荐
  • 佛家的智慧管理——管理也要参点禅

    佛家的智慧管理——管理也要参点禅

    禅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一朵奇葩。我们参考禅宗修行的方法,与企业管理结合起来,借鉴前人的经验、教训、转化为自己的智慧。然后再用于管理实践。盛大网络的老总说过这么一句话:他之后以能有今天这么成功,在他看来主要是他对事业有着执著的追求。
  • 每天读点星云大师全集

    每天读点星云大师全集

    本书内容包括星云大师谈禅净、星云大师谈生活、星云大师谈事业、星云大师谈职场、星云大师谈人生、星云大师谈智慧、星云大师谈修身、星云大师谈幸福等。
  • 儒学基本常识

    儒学基本常识

    儒学创立于春秋战国时期,独尊于西汉武帝之时。在此之后的两千多年中,儒学成为了我国的显学,对我国社会的稳定、对中华文化的熔铸、对中国人性格的形成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为了传承和弘扬我国儒学,本书编者编著了《儒学基本常识》以供广大读者朋友阅读或参考。
  • 南怀瑾的济世佛道

    南怀瑾的济世佛道

    南怀谨先生学问博大精深,教化涵盖儒,释,道,融会诸子百家,更及于医卜天文,诗词歌赋,其影响既深又远。在台湾,人们尊称他为“教授”、“大居士”、“宗教家”、“哲学家”、“禅宗大师”和“国学大师”,一度名列“台湾十大最有影响力的人物”。然而,南怀瑾先生拒绝一切溢美之词,自谦为“凡人”。长期以来,流传最广的却是这个最普通的称谓——南老师,上至达官贵人,下至贩夫走卒、都可以这样称呼他!
  • 好婚姻,靠修行:佛学大师解读幸福姻缘法则

    好婚姻,靠修行:佛学大师解读幸福姻缘法则

    结婚的时候,大家怀着什么样的心态呢?“这个人有多少钱?”“学历如何?”“地位高不高?”“外貌怎么样?”通常,人们都是像这样反复思量,然后做出选择。我有所欠缺,所以我需要对方,这就形成了某种依赖心理。问题在于,对方恐怕也是如此。真正的婚姻生活开始后,彼此的期待瓦解了,问题和矛盾也就产生了。我们要知道,幸福是不会随着婚姻的到来而自行到来的。幸福甚至与婚姻无关。人只有独自生活不感到孤独,共同生活也不觉得麻烦的时候,才可以结婚。在婚姻关系里,得到幸福的唯一办法就是两个人都完善自己,彼此适应。僧人打坐磕头是修行,而夫妻俩从不适合到逐渐适应对方,这也是修行。少年夫妻,老来伴。以诚相待,人生一晃即过。智光大师以如上忠告作为贺礼,希望大家铭记在心。
热门推荐
  • 天娇至尊

    天娇至尊

    《龙潜》之后踏上至尊之路!英雄挂宝刀,美女念英雄!至尊人生的漫漫长路,巅峰欲望的靡靡梵音。
  • 孤泪爱

    孤泪爱

    她,只是一名孤儿,有所谓的家与亲人却依旧寄人篱下。背负“孤儿”这一称号,她在人面前很乖。却在深夜无人知晓的地方展示从未有过的叛逆,只因她是午夜女王。他,是放浪的少年,却独独为她收敛那一阵骨子里的逆鳞。楼顶的那一刹那,让他记住了她,从而认定此生非她不娶。只是,她不同。她没有父亲,也没有母亲,所以她不懂什么叫做爱。不懂爱的她在遇到一系列的悲惨事情之后,白纱飘过,许下愿望。“如果爸爸还在,我想我会知道什么是爱,什么是疼。”
  • 重生之魔法卡徒

    重生之魔法卡徒

    前世倒霉到了极点的王天,死亡之后却转世了。转世的王天却发现自己的记忆并没有消失。拥有两世记忆的他发誓要在这个新世界成为真正的王。且看我们的主角如何在这险恶的卡片世界生存下去。
  • 异界女卜师

    异界女卜师

    世间最神秘之事,莫过于阴阳!女卜师既能长生不老,又能通卜乾坤,一生便注定不会平凡。第一世的我清冷而简单;第二世的我聪睿而张扬;第三世的我幽魅而无奈!三生跌宕,谁是最终伴她的那个人?
  • 一梦千年之三国

    一梦千年之三国

    残梦新书《残梦人生》已经上传,希望朋友们都能收藏下。新的起点新的开始,希望大家能多多的支持!收藏很简单,点击作者其他作品就能看到残梦的新书!!!谢谢大家的支持!!!!!
  • 人世疾苦

    人世疾苦

    来尘世本身就是不由自主的过程,如果你有机会提前了解到人生疾苦,你还愿意来这一遭吗?暴食症、躁郁症、睡病患者、鱼鳞公主、爱丽丝梦游症等等书中每一个故事的主人公,都鲜活的存在着,她可能是亲人朋友恋人,甚至她就是你。你愿意来了解世间疾苦吗?
  • 御风行

    御风行

    天人相隔,六年成约,御风直上捣黄龙;玄灵互济,七圣为尊,执印覆手镇妖乱。西为灵境,北座器宗,无处妖岛,心有灵犀。无上难醒金樽,一杯醉魂,镜里谁作回眸人。有情易老天骄,万里扶摇,梦瑶岛上无心牢。东君山上有佳人,曦露作雨浅吟风。徒履难追黄泉际,惟采一缕夕阳红。
  • 偶的青葱岁月

    偶的青葱岁月

    我叫王捷,是一位坐上捷运走进历史书的王。我有一个梦想,就是和所有女生发生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 都市赏金猎手

    都市赏金猎手

    他的身上发生了奇异神秘的事;他的经历无人可比的精彩丰富;他改变了自己,也改变了世界!
  • 祭念吾仙

    祭念吾仙

    她,是掌司天下刑罚的刑王他,是掌司天下各战的战神明明是最为默契的合作伙伴偏偏因为一只狐妖反目“墨宸,为何连你都不明白我的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