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792500000028

第28章 附(7)

根据笔者的个人经历及所见所闻,这与二十世纪(特别是八十年代以来)的政府行为,不能不说极为相似。

政府的这一类行为在后世却遭致了严厉的批判。有谓其所谋不臧者,有谓所产之物无人问津(或根不上市场变化)者,有谓“劝农”反致“伤农”者。

为什么一定需要官府劝农?农民难道自己不会种地?政府在这里又能起到什么难以替代的作用?——在课堂上也常遇到同学(特别是外国留学生)这样提问,——对此不能不予以正面回答。

“开先须人”,清代地方官员大多出身田间,又多来自东部多种经营比较繁荣的地区,对农业生产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因此不难引入新的生产项目,这是官员劝农所能起到的第一层作用。长期实行的回避本籍的流官制度,以及官员任职期较短,又在全国范围内造成了一种地方官员的经常性的流动状况(如陈宏谋外任30余年历12省达21次),无虑增加了生产知识的交流机会。移民对新作物推广也有重要的作用,但其流动多有一定方向,不像流官通达四方,且挟有官府势力,推广较易。

提供初步信息之后,引进基本原料及生产方法,是官府劝农可以起到的第二层作用。这些事情,难道不可以由某些社会中层组织来出面承担,有如现代人们所习见的农种站、销售公司和种种服务组织?事实是,在清代中国,政府与千百万的个体小农之间,类似的中层组织俨然一无存在,对于一件新事物的推广,可能就显得效率较低、传布较慢,难以突破家族或小地域范围的界限。看起来总不若官府有组织行动那样雷厉风行、直捷有力。如贵州遵义取得蚕种后,立即能够组织四乡学习、推广,显然是借助了基层组织的协助,尽管这种组织在今天看来还很“软弱”。

官府行为的又一个优势,是有财政方面的支持,而这是不计收益,甚至是不需还本和无息可计的。例如在山蚕的推广中,购种、运送、雇募匠师、置办器械、设立场所,在在需要花销。个体小农缺乏资本,“是无担石粮者,安肯出中人产而谋此未见之利哉”?在这方面,民间私人组织也许可以起到若干作用,但是怎样才能成功集资和收回投资,并使这些资金(既然作为投资)有利可图?要使参予各方都能符合“经济行为”的要求,并不容易。雍正以来,清廷决定“火耗归公”,其中专门划出一部分做为地方公费,以推行有益的地方公益和经济事业。因此到乾隆初年,各地就有一定的财政力量进行地方建设。这恐怕也是乾隆间政府劝农较为集中而有成效的原因之一。

官府劝农的另一作用,是可以弥补市场的缺环或不足,特别是在那些欠发展地区。因此政府也可于试行初期或必要之时,为产品提供一定的保护。如陕西推广蚕桑,有种桑未养蚕者,给价收买,养蚕得茧不能缫丝者,“亦许卖给于官”。

总之,政府于劝农一事,可以依赖其知识信息、组织与财政的力量,进行较为直接而有力的行动,因而易于构成一个有吸引力的选择方案。具体说来,从新生产项目的选择和引进(包括购入所需原料),传授生产方法(包括初级及加工生产,请匠师、设官局及组织各乡学习),提供资金(直接投资及提供借贷),以及销路保障(选择期间的包销和试行阶段的保护性措施),都可程度不等地插手其中。对于一个特定的生产项目来说(如遵义山蚕业),这样的政府,就像一个大的生产组织者和经营者,作用于一定的区域范围,或不同的生产环节。处身其间的农民就像是一个个单纯的生产者,产前产后的许多“工序”,多由政府包揽负责。在一时期间和若干地区之内,十八世纪政府在经济事务方面插手之深,可以说是空前的。

与此有关的,就是“农民不会种地论”,如世宗谕:“小民至愚,经营衣食,非不迫切,而于目前自然之利,反多忽略。”高宗谕:“乡愚无知。”只有依赖“亲民之官,委曲周详,多方劝导”。这在现代,也有相应的表现。

另一方面,我们也应看到,即清代除少数的例外,基本上没有过强制性的推行。这与明代或其他某些朝代相比,实有很大的区别。如明初太祖曾令凡民田必“栽桑、麻、木棉”各若干亩,是把农业导向落后的自给经济以及强制实施的著名例子。它与清代发展商品性经营、提倡因地制宜、“因民之所利而利之”的做法,实是不可同日而语。

不难看出,所有这些——不管它是好、是坏,是有意还是无意,或有着怎样的自身矛盾——直到二十世纪(特别是其下半叶),都还在活着,并对政府行为有着极为重大的影响。

五、土地的全域性开垦

对上述看法,可能有许多读者不能同意:什么“多种经营”?清代发展经济的主要手段难道不就是开垦土地?

不错,清初政府重视土地开垦,清代垦荒也有很大成绩。中国官方耕地统计数字显示,明代中国约有耕地7亿余亩,进入民国(即二十世纪初)大约增加为14亿亩。这套数据尽管并不准确,但目前为止,我们已不可能得到更为可靠的统计数字(包括各种“科学”的分析调整在内)。由此粗看之下,中国耕地面积在清代已有成倍的增加。换句话说,中国耕地当中有一半是清代开垦的,清代以前二三千年所垦亦不过一半而已。这成就当然是很大了。

但另一方面也应看到,清代政府重视土地开垦,只是在清初的一个阶段,即所谓“恢复时期”,可以算作一种“恢复政策”,也是古已有之的传统政策。大约到康熙中叶以后,随着“恢复时期”的过去和“发展阶段”的到来,朝廷对它就不怎么重视,而逐渐为新的“发展政策”所取代。

这一经济发展政策的主旨,即是不再亟亟于土地的开垦,而是在已有的耕地上做文章,尽量提高其利用水平,特别重视五谷以外的作物种植和农耕以外的各种经营,即在“三农”之外,兼修“园圃”、“虞衡”、“薮牧”之政。其涵义已不止于“精耕细作”,也不仅在“多种经营”。在随后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中,出现了经济作物等“商品经济”的发展,区域间生产优势的交换,以及工业和商业的广泛增长,等等。遂为中国经济指明了一条极具可行性的发展道路。

这当然不是“没有发展的增长”。可惜的是,清代这些成就多未得到应有的总结。以致到二十世纪中叶,政府以为经济的发展主要还应依靠土地的开垦,这种情况,直到很久以后才有所改变。尽管这时除一些边疆地区如东北以外已几无可垦之地,尽管十八世纪的欧洲人已经看到了中国的这种“持久性”,看到了它“没有荒地”,以及土地上精心劳作和双季稻种植等。

直到二十世纪末农村改革以后,中国经济才又重新走上了“旧有”的发展道路。不但农业“全面发展”,所谓区域优势交换,和农村工业的兴起,又有哪一条不是“清代的老路”?二者之间岂不存在一种直接的接续关系(尽管中间曾被打断)?

六、追求高产

对于中国传统农业的发展水平,一般多充满了误解。或认为它最多是“精耕细作”,或以为不过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很少或基本不存在“商品生产”;即使有些交换,也多是出自“副业”,目的是为了“补助”生活,充其量不过是某种“副业-补充”而已。这些看法大多是“现代社会科学”传入初期的产物,也可以说是出于“革命”的需要,早就应该修正。

为了解这一问题,我们不能忽视清代政策的出发点。如前所述,清代经济发展政策是作为人口对策而提出的,乾隆初年政府第一次统计大小男妇人口,即发现中国人口数量已达到一亿四千多万(第二年即乾隆七年报告已有一亿六千多万),远不是所谓二千几百万“丁”(虽然政府早就了解“人丁”统计的不可靠),这是历代所没有的。如此可以看到清人面临的是怎样一种局面。清代人口对策即于此时完成,面对人口增加的成倍增加(它在不久就增加到了二亿、三亿),恐怕任何“小打小闹”都不足以解决问题。

因此,对粮食生产,清代政府不时表露出一种多多益善和区域自足的思想,也就不足为奇(虽然当时还没有各种数字统计和生产指标)。康熙以来,政府于各地积极推广作物的优良品种,是大家都很熟悉的史事。从《朱批谕旨》来看,雍正年间,政府对小麦在南方省份的推广非常关心。特别是在湖北,经总督迈柱劝导,“竭力种麦”,“从此种麦者多”。据民国初年各省小麦产量数字来看,长江流域江苏、湖北、四川和安徽已名列中国小麦产量最高省份之中。世宗更不满于广东、福建等地依赖外省粮食,希望本地所产足供本省之用。乾隆以来,政府厉行限制烟草种植和禁止粮食酿酒。也不时有督抚建议,民间种糯不得过百分之一,以限制酿酒;有种烟草、甘蔗、菱藕等物者,应“令其自行改复”,以保证粮田种植面积。美国学者曾小萍(M·Zelin)评价杨锡绂说:重要的是,他建议加强促进生产的政府行为,尽管这已超出了十八世纪中国政府的能力。

这样做的结果,就使政府接近或在变相地干预和插手农业的规划。在中国数万万亩的耕地中,应当用多少来种植粮食?又应用多少种植棉花、蔬菜、油料等其他作物,每一类当种多少?对各地区不同情况应如何处理,又如何落实到每一县每一村?在当时的行政状况之下,能够依靠怎样的组织和人员去推行这些计划?又如何对待农民的规避行为和可能的“重副轻农”倾向?……可能正是这些细节和具体问题限制了清代的努力。因此到二十世纪中叶以后,这些做法才被大规模的加以试验。

不能否认,清代政府在十八世纪的作为,与一个现代政府还有很大的距离。随着所谓“现代化”向世界各地的推展,各国都开始追求农业产量的增加,以及国家税收的提高。尽力增产遂成为世界各地的普遍现象。也许这正是清代政府强力干预经济的一个原因?尽管中国仍未脱出一个“非充分发展”(“发展不充分”)经济。尽管清代政府发展经济的目标,并不在于增加税收。;雍正十二年河东总督王士俊奏报垦荒事宜;“臣恭绎谕旨(按:指雍正元年鼓励垦荒谕),总以开垦为足民本计,非欲增收课赋。”朱批:“嘉是览之”(《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25册955页);乾隆十三年五月陕西巡抚陈宏谋奏:“朝廷恩意,惟在尽地利以养穷民,不在复荒额而增赋税”(第一历史档案馆档案,1143号);关于清代的“不加赋”政策,参见《十八世纪中国的经济发展和政府政策》,页2022。)

在二十世纪中国的现代化努力中,在这一问题上曾走过曲折的道路。这就是在生产的制度选择和方式方法上,政府的直接干预和规划种植,虽然它最终让位给了一种“市场经济”。但就是这点,在清朝也不是没有先例。如乾隆初年决定禁止“踩麯烧锅”,不久之后也与烟禁一起放弃,高宗从中得到的教训是,“天下事有言之近理而行之了无实际者,皆此类也”。

于此都可看到十八世纪与二十世纪的密切关联。

七、福利国家

中国传统的“政治哲学把维持大众福利置于最优先的地位”,美国学者王国斌(R·Bin Wong)写道,“国家视农民的物质福利为最重大的问题”。以前政府重视的是授田和开垦荒地,但到明清时期,“国家对农民物质福利的注意重点,从生产性活动转到了消费”。国家制定政策来稳定许多物资——特别是粮食——的供给。为此,清朝创建了一个复杂的粮食供给系统。中央向地方官员收集关于粮价、气候和降雨的资料,以预测何时何地可能发生严重缺粮以及如何做出反应。国家以常规的和非常规的手段干预食物供给状况,其核心是建立与维持一个储粮数百万吨的仓储系统,代表着官方对人民物质福利的责任。这些做法在欧洲是完全无法想象的,更遑论能否做到了。在一篇代序中,学者李伯重说,上述那些保障人民起码生存权利的物质利益手段,“早在它们成为近代福利国家的要素之前很久,在中国就已存在,而且占有重要地位。”

“中国古代有没有社会福利思想?”南怀谨回答说,“有!社会思想早有了,社会福利思想也早有了”,不过,过去都偏重在个人做,现在才是由政府做。这样说来,中国在十八世纪,岂不是已经进入了“现代”?

就在乾隆初年,政府扩大粮食仓储的努力达到了一个高峰,其目标是把原有的仓储数量予以成倍的扩大。在鼓励私人捐监的同时,也依靠官府的采买。为此一度打算敞开收购余粮,议行田赋征实,以期“余三余一”、“一劳永逸”地解决粮政和粮食问题。同时,破格赈粜救济(如平粜不拘额数、于四乡设厂、借粮减息免息、增加赈济面、正赈外复设加赈等)。谕:“宁可国家多费帑金,不可使闾阎一夫失所”。并为之完善了粮价呈报制度和建立了清代人口统计制度(清初以来九十余年只统计“人丁”而非大小男妇人口)。

同类推荐
  • 锵锵三人南北行
  • 世界五千年全知道

    世界五千年全知道

    本书是一本历史知识的普及性读物。它以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为主干,从古国文明、社会变迁、战争风云、科学进步等角度表现了历史本身的多姿多彩,使读者在增长知识、开阔眼界之余更能品鉴人类文明的醇厚之味。
  • 延长县军事志

    延长县军事志

    本书如实记载延长县境内的军事历史和现状。共设军事地理、军事组织、兵事战事、军事工作、政治工作、军事人物等10章,书后设附录。
  • 原始人在行动

    原始人在行动

    这是一个现代人带着原始人,在危机重重的世界活下去的故事。(注1:有系统,但不会出现系统牵着主角走的情况。)(注2:以种田发展、努力打造一个更好的部落为主。)
  • 明末记事

    明末记事

    穿越男主个个过如鱼得水,本主却是一点也不适应。如果知道你那天要被屠杀,你就像一个等待执行的死刑犯。你还过得下去吗?如果你知道这几百年里发生的事,你可以发财,升官,但每天过得好像排好的戏。你还过得下去吗。男主过不下去了,他快疯了。。男主要做点事,看看能不能改变什么。未知才是生活下去的动力。。。。。???人人都说男主江南社会一系列变化的幕后推手,男主却说:“冤呀,我什么都没干呀。。。。。。。”都是别人逼着我干的。
热门推荐
  • 序王妃

    序王妃

    “麻麻,我叫冬绒尔!”“我没有女儿。”“冬天的冬,绒毛的绒,偶尔的尔。”“哦。”“那我是哪来的?”“我怎么知道。”某男无奈。某女一气呵成地勒住某男的脖子,对天怒吼:“你到底爱不爱我!”“唉,”某男无奈。“那好吧,我只有五个虾卷。分你一个好了。”某女恋恋不舍地推出自制的黄金虾卷一号。“那个……我能不能不要啊?”某男忍着就要崩溃扭曲的脸。“咩,亲爱的,你觉得呢?”我家有女初成长,某男不忍直视。“咳咳,要不是今天我发展教育的你。”这句话好像有哪里不对劲的地方……不敢说,我不敢说……“没有虾卷别讲话!”我并不打算讲话……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九界的苏羽

    九界的苏羽

    九界大陆,一个光怪陆离充满未知的地方。顺风顺水的当了十四年少爷,苏羽成了族里第二个成年前达到启灵境的灵修。家园因人而破,让他走上了复仇的道路。而世界的未知把他拉向了更加未知的世界......
  • 重生后锦鲤先生向我求婚了

    重生后锦鲤先生向我求婚了

    推荐新书《穿书之我成了男配的红娘》~【甜宠虐渣,1V1双洁】艾笑被死对头暗算命丧黄泉。穿越时空附身在了另一个自己身上,踏上了她的复仇逆袭之路。虐对头,怼黑粉,整恶妇,拍戏复仇两不误。所有人都以为她性格大变,却不知这才是她的本性。本以为日子会这么美滋滋得过下去,谁想到半路突然杀出个原主的暗恋对象,令她躲避不及。艾笑:“萧先生,我不接受捆绑!”萧靳骁:“网友都称我为大锦鲤,遇上我是你运气好,你确定要和我解绑吗?”艾笑:“捆绑捆绑!”后来……什么鬼?说好的励志男青年呢?怎么摇身一变,变成了自己的大老板?这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的模样,确定是传闻中含着金汤匙长大的贵少爷吗?艾笑:“惹不起我还躲不起?”萧靳骁邪笑:“爱上我是你的福分,你不抱紧我的大腿,还想逃哪里去?”艾笑:“抱紧抱紧。”再后来,别人问萧靳骁是怎么把艾笑追到手的。他答:“宠她,宠她,继续宠她。宠到她生活无法自理为止。”艾笑欲哭无泪:“千逃万逃,还是逃不过真香定律!”
  • 我的梦幻年代

    我的梦幻年代

    座右铭:‘就这么混着呗!’的沈梦溪怎么也没想到,他这样的人居然成了娱乐圈的大拿?
  • 高冷男神又犯规

    高冷男神又犯规

    沈蓓人生的前面十七年没有遇到过喜欢的人,直到林逸之的出现,勾起了她的心,成为了她的入梦人。美貌有财女主X清冷禁欲男主(女追男)简介无力,请移步正文。坑品保障!求收藏求票!爱你们!
  • 吴天王的首席助理

    吴天王的首席助理

    韩琦睿万万没有想到,某一天,邻居阿姨主动敲开她的门,问她是否愿意做自己明星儿子吴诗凡的私人助理。更想不到的事情还在后面,韩琦睿居然为剧组解一时之忧,女扮男装当上了男二号,与吴诗凡对戏,破天荒成了“情敌”?谁让她长那么高,不抓她当替补还,能,抓,谁?吴诗凡在一次被同行使坏盗走财务后,迫不得已和韩琦睿睡在一张床上,然后,他居然发现自己某个部位对她有了反应……新浪微博:金发的安迪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洪荒之逆天道尊

    洪荒之逆天道尊

    渊行灵魂穿越洪荒世界,在凶兽量劫,龙凤量劫,巫妖量劫中从弱小一步步崛起,煽动舞蝶翅膀,直到逆改天地大势,重塑洪荒。咸鱼也有翻天志,既然来了,那就征服!
  • 狂徒

    狂徒

    成天乐是一个公司的小白领,做事矜矜业业,却屡遭排挤。本想平平淡淡的守护自己的小幸福,却总被打扰。偶然间,他发现自己的背后长出了一根根神秘的金色丝线,这些金色丝线可以帮他避暑乘凉,也可以让他变成一位妙手回春的医生,更可以帮他惩治恶势力。从此,他的生活改变了……而且,一个神秘公司的BOSS找到了他。